外向型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外向型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新疆地处面向中亚乃至欧洲开放的前沿,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新疆外向型农业经济受到专营水平、技术水平、资金投入、品牌创立、市场开拓、产业联动等因素制约,其发展水准、规模效益始终在低层次徘徊。本文分析了制约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地理品牌、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专营企业、优化通关流程、强化产业链条、增强联动协调、提升竞争实力等应对策略,以期打造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农业经济。

【关键词】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开放的重要区域,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我国接壤国家最多、边界线最长的省区,位处“一带一路”战略核心区。目前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2016年全年新疆各口岸累计出口农产品40余万吨,排前四位的口岸分别是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和吐尔尕特口岸。主要出口国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中亚国家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极具进口依赖性,市场潜力巨大。2016年,新疆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7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蔬菜种植面积达490万亩,产量1966万吨,其中,番茄97万亩,产量709万吨;辣椒77万亩,产量214万吨。特色林果2476万亩,其中,园林水果1491万亩,产量1011万吨。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0%(同年全国平均占比水平为8%),这也足以说明新疆农业经济所占份量之重,关乎民生和社会发展意义之大,显然不可忽视其改造、升级和发展问题。我们必须从新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实际出发,把握周边国际市场形势,促进外向型农业升级,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石。为此我们极有必要分析影响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因素,以期找准对策,谋划全局,以提高外向型农业水准和规模来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一、影响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低

新疆外向型农业经济处在松散零星收购或初级加工出口状态,从生产基地规划培育、产品生产种植、贮藏运输、市场涵养等诸多方面,缺乏国际营销观念,各自为政,缺少整体联动和协调,经营模式仍然落后。新疆目前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外向型特色蔬菜、林果业基地,普遍存在经营面积小、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低、质量差、商品转化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农产品出口从业人员仍以个体和自然经济群体为主,无秩竞争导致低价竞销现象严重,贸易经营秩序有待引导和规范。特别是未能形成高效的组织协调,极大影响整体出口优势的形成,外向型农业发展顶风浪、抗风险能力较弱。

(二)高附加值生产落后,出口规模优势不明显

目前出口的水果、蔬菜和肉类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加工和保鲜方式落后,多为新鲜果蔬、果酱等,精深加工产品甚少,产品附加值较低。水果蔬菜等保鲜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原产地缺少加工产业,大部分作为原料外销。蔬菜出口难以保鲜造成成本加大的情况较为常见。尽管新疆外向型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现有的出口规模仍然较小,许多出口的农产品多来自陕西、甘肃、广西、海南、山东等地。全区老旧温室改造面积比例只达到25%。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产量低,新疆冬季本地的蔬菜消费大多数依靠疆外输入,可供出口的地产蔬菜也就更少,难以形成出口规模优势。

(三)金融支持不足制约农产品出口壮大

外向型农业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冷藏储运、检验检测、配套机械、销售等各环节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投人。目前各地方财政补贴有限,金融机构也更倾向于对当地经营规模较大的、经营成熟的外向型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但对资金回笼期限较长的外向型设施农户,以及规模较小起步较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的中小型外向型生产企业、外贸流通企业、果蔬保鲜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相对不足。总体上,对比农产品出口的资金需求而言,现阶段新疆各级金融机构还没有专门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信贷、出口保险、担保等金融服务。农产品出口企业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受规模限制,时常发生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特别是在出口旺季,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无法收购足够的原料来扩大生产,限制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

(四)品牌创建缓慢影响产品价值提升

新疆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多数企业出口农产品均无品牌,或有品牌却难以体现特色,开拓市场困难。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它包含着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商品和信誉。一般来说,有了品牌也就容易塑造企业的形象,反过来看,在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企业的整体形象战略,也就更有利于品牌的扩展和延伸。新疆农产品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缺乏对品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更缺乏长期的品牌战略目标。同时由于科研能力有限,规模限制,中小型企业难以形成强势品牌。新疆地产农产品污染少,农残少,品质很好,但是市场定位混乱,还远远没有形成地理概念的品牌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得难以体现,影响自身品牌价值的提升。

二、推动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对策探讨

(一)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结构优化

应当深入分析和考证中亚国家农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供给方式和供给渠道以及中亚各国消费偏好和习惯,以适销对路为原则,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针对中亚国家气候特点,扩大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增加出口农产品品种,打造精深细加工产业,尽快形成农产品出口规模优势。通过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等基本农业设施的发展,加快以气调保鲜和低温保鲜为主的出口农产品储运系统建设。大力提高冷冻加工、脱水处理、生物发酵和真空包装技术,解决大批农产品短期集中上市的问题。加强农业规范认证区的产地环境监测,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依靠质量站稳国际市场。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以果蔬出口为纽带的高效农业体系,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实现新疆外向型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推进电商发展,助力产品出口

新疆有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拥有2000多万亩的特色林果种植区和大规模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为形成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借鉴天津陆路港等沿海发达地区物流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推动乌鲁木齐陆路港物流项目建设;创建新疆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国家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市),与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形成大数据共享系统,采集、整理和分析目标市场农产品供应、需求和价格信息,及时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引导跨境电商企业优化联盟模式,将跨境电商通关模式与现有物流类型平滑对接,以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跨境物流体系助力新疆农产品出口。

(三)加大资金扶持,构筑企业集群

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项目资金的支持,增加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建设的积极性,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奖励等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外向型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产销过程中承担了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技术进步等多项重要功能,应当积极培育新疆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在税收、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龙头企业按国际化标准组织生产,扩大仓储能力和经营规模,提高对果蔬的精选、包装、保鲜等后期处理水平,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国门。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同类同产品企业的合作,积极促成外贸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股份制或订单的形式与外贸企业形成利益联结体,从而提高外向型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四)优化出口流程,集合行业能量

在进出口企业注册备案、配额许可证申领、经营资质审核、加工贸易审批等业务上,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增强农产品出口的时效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通关成本,进一步改革出口监管流程,将贸管审批、产地认证、检验检疫、监管查验引伸到“田间地头”,业务前置,服务到门。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单一窗口”建设,完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通关效率,以此提升农产品贸易效益。在进行监管部门业务改革的同时,建立外向型农业发展行业协会,使之成为企业与政府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承担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的有关行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信息引导、科技服务、纠纷处理、行业自律、价格协调、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实施有效对策和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新疆农业生产资源分散、水准初级、模式落后、产销分离、国内为主等制约因素,努力提高外向型农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延伸、打造和完善农业经济产业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作者:高晓华 单位:伊犁州财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