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论文范例

矿井安全论文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1

有些矿井由于缺少生产资金,私自减少用于安全措施的资金和用于维护的费用,这种现象使煤矿出现安全事故的频率上升。有的矿井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使用了质量标准化考核,但却没有对生产设备和监测设备进行及时更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注重经济利益,而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加强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2.1提高矿井工人的综合素质

频繁出现的一系列矿井安全事故跟较低的矿井员工素质息息相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涵盖矿井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危险性比较高,福利待遇比较低,难以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矿井采掘重点以粗放式的为主,生产技术不够先进,煤矿企业对矿井工人的要求不高。为此,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当提高广大员工的职业素质,强化安全生产观念。以改善矿井工作环境、提高矿井职工的福利待遇等策略吸引素质较高的人才,并且从整体上提高矿井工人的综合素质,以使越来越多的矿井工人可以在煤矿企业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提高矿井的安全系数。

2.2创建和完善安全监督监察体系

目前,矿井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已经在我国形成,根据目前的基础设施,创建和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体系的策略是:第一,创建我国有关矿井安全生产的垂直管理体系,由中央至地区的一系列机构对矿井的安全检查进行同步管理。第二,更加深入地建设监察队伍,提高监察工作者的工资,确保监察工作者权利的行使,创建一支技术先进、作风正派的安全监察队伍。第三,对监察工作者进行强化培训和教育,主要是针对强化安全监督和发现安全隐患等环节,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及案例分析使监察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得以提高。第四,做好矿井安全生产监察工作者的思想工作,各个级别的监察工作者与监察机关应当结合发展的要求,对法律所赋予的职责进行履行,确保有法必依和从严执法。第五,对安全监察工作者应当确保有过惩罚以及有功奖励。

2.3强化追究安全职责

创建严格的职责系统,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一个级别监督一个级别,以及一个级别负责一个级别,一层一层地将安全的压力传递下去,让所有的人群都体会到自己的安全重担,遵循一定的原则,切实追究职责。只要是矿井出现的一系列事故,不管事故的大小以及所导致的人员伤害和后果的程度如何,都应当根据相关的“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的工作者参加追查会,在调查、分析和追究的基础上,对相关职责工作者进行追究,不可以纵容。以组织有关工作者进行学习型追究的形式,在分析事故的基础上,探究事故的原因,且将一定的整改策略制定出来,防止相同事故再一次出现。追究事故的责任工作者,具有警示的功能,有教育意义,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4创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

创建安全生产管理视频信息系统,可以借助远程服务,为专家咨询、应急救援、事故处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服务带来高效和便捷的服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创建覆盖范围比较广的信息系统,能够对矿井的一系列特大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可以使得矿井事故的应急响应机制得以健全,从而大大地提高指挥救援的效率,最终使得长时间决策而导致的风险最小化。

3结论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2

1.1人力资源问题严重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缺乏。受煤炭行业工作艰苦、环境偏僻等固有印象影响,矿建相关专业学生对进入煤炭行业具有排斥感,许多学生毕业后转入其他行业,或者即便进入煤炭行业也因无法适应环境而选择离开。加之部分矿建企业人员关系复杂,对专业人才不够重视,提供的待遇与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匹配,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增大了矿井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难度。作业人员综合素质偏差。施工单位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矿井建设作业人员多为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综合素养较差,安全意识薄弱,且可塑性差,培训工作开展难度大且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导致矿建企业培训意愿度低,忽视培训工作,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形成恶性循环。

1.2安全文化建设薄弱

矿建企业的安全导向有误,安全管理让位于经济利益。矿井建设项目的主要目标为进度、成本、质量控制,多数企业为尽早达产获利,要求施工方尽量缩短工期,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管理容易被忽视。矿建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及作业人员怀有侥幸心理,致使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原有的安全隐患虽经多次整改但仍然存在。

1.3安全投入不足

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安全投入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收益,且安全收益表现为事故减少、财产损失减少、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难以被直观计量;同时矿建单位往往被拖欠大量工程款、生存压力大,致使安全投入动机不足,技术、设备、工艺难以得到及时更新,甚至出现装备老化严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情况,留下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安全管理的手段十分落后。

1.4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涉及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多方单位,容易导致安全责任不明确甚至丢失。监理工程师配备不合理,现有监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实现对矿井建设项目全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管。此外,缺乏必要的手段对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进行检测实验,致使监理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2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2.1强化引导、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高校及其他资源,吸收具有理论素养或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并重点培养,唯才是举,为技术与管理人才成长提供充足舞台;对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提高其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狠抓作业岗位培训。采取“以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各项活动,细化岗位培训工作,让所有作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应知应会技能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其发现和处理隐患的能力。

2.2营造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建企业领导层应树立“安全零借口”的理念,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实施“安全零借口”管理。推动员工的思想由“要我安全”逐步向“我要安全”转变,使员工树立好“一切事故可避免,一切危险可控制”的安全理念,营造好安全生产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文化观念,使安全生产的思想深入人心,安全理论得到充分的贯彻。

2.3加大安全投入

树立“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尽可能地以机械化作业替代高危、高强度作业的劳动用工。矿井建设施工企业应当编制设备投入计划,及时维修更换老旧设备,通过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来保证安全施工。与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对威胁矿井建设项目安全的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如加快研发相关探测技术、探测设备,实现对采空区、积水区和火区范围的超前探测,从而为矿井建设工作创造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

2.4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从矿山建设项目系统安全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可能引发灾害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将矿建系统风险降至最低,从根源上消除危险的发生。如在建设初期,便应该收集矿井地质、水文、气象、周边老窑采空区等涉及安全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此外,应建立健全安全评价系统,对于工程项目中可能面临的重大威胁,应编制合理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

2.5完善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等。切实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单位及政府相关部分的安全责任,针对具体的安全隐患,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总监理工程师押证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以及相应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激发监理工作热情,杜绝监理工作中的敷衍行事和弄虚作假行为。

3结语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3

【关键词】薄煤层;矿井;安全高效;实践

1引言

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按照四川省内江市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安排,“因矿制宜”地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领导组,积极筹措资金、适时开展高效矿井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邀请了有关专家对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进行技术指导,按期完成了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走上了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2煤矿基本情况

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以下简称三强煤矿)属民营矿山企业,现为四川“升级改造”矿井,位于威远县小河镇三羊村七社境内,所在区域为构造剥蚀浅山丘陵区,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区域稳定性较好。矿井开采高炭煤层,法定开采深度为+370m~+435m;高炭煤层系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上亚段组第5段煤层;高炭煤层呈薄及中厚层状,属复合煤层,内含5个分层,从上到下分别为天炭、护炭、花炭、么炭、底炭。煤层厚度0.55~1.40m,纯煤厚度0.40~0.55m。夹矸岩性多为粘土页岩或炭质页岩,厚度一般为0.02~0.12m;煤层倾角2~3°,在矿井划定的开采区域内,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炭质页岩和粉砂岩,极易垮落,底板为深灰色细粒状粉砂岩,坚固性较好。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t/a,2019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1万t/a;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01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5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43m3/t。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高炭煤层鉴定结果为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正常涌水量8m3/h,最大涌水量15m3/h。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共布置有2个井筒,即+495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矸、材料提升、排水、管线敷设、行人、进风等任务,+509回风斜井担负矿井回风、安全出口等任务。矿井现开采水平为+370m水平。+370m水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沿高炭煤层布置;开采顺序为“带区前进式”“工作面后退式”回采。采煤工作面为3702对拉工作面,工作面长度为2×80m。矿井工作面落煤工艺为“机械落煤”“溜子运输”,工作面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顶梁”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

3安全高效建设实施方案

矿井于2013年3月,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川安办(2008)73号】要求,由矿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及实施方案》。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内容有:①矿井成立安全高效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矿长、技术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生产技术科、安检科、财务科、供应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高效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矿长办公室,由矿办主任兼任高效建设办公室主任。②实施“148”安全筑基工程。“1”就是明确1个目标,即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减少轻伤、控制重伤、杜绝死亡事故;“4”就是全面推行安全“四化”工作,即:“一通三防”本质化、质量管理精细化、安全教育培训硬性化、安全管理军事化;“8”就是严格实施以技术管理为源头的八项安全管理措施。③提高采掘机械化、采用新型的施工工艺。一是大力推进机械化装煤(矸)作业线,应用新型掘锚一体机,创造了单头月进150m的矿史最高水平,取得了使用该类设备作业过程中的巷道支护、煤矸运输、瓦斯防治等一系列的施工经验。二是积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在3702对拉工作面推广使用“小滚筒割煤机”的机械割煤技术,实现了减员增效,提高了回采效率。④完善安全生产保障系统。一是加强地质预测与矿井测量工作,及时更新地质灾害分布图,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即根据对灾害体的新认识及时调整监测网点布置方案,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2]。二是矿井加强测量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工程开工前测量方案的审定制度,严格按测量质量标准化管理细则及考核办法开展日常测量工作。三是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系统,完善人员定位系统和语音广播系统。四是在+370m水平建立矿井避灾硐室。五是增加兼职救护队员2名,按标准配齐辅助救护队的救护装备、设施及设备等。⑤严格开展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矿井按照“小滚筒割煤机割煤和巷道掘锚一体化”的特点和“采掘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方式的要求,改原“大小班”采掘作业方式为“两班采煤、一班准备”的作业方式,并加强正规循环作业率的考核。

4安全高效建设实施效果

矿井于2013年8月开始,投资1200万元实施安全高效矿井建设,2015年6月完成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主要项目,建设完毕后通过原威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信局验收合格。①矿井实现了“一矿井、一带区、一采面”的“集约化生产”格局,年生产能力由9万t/a持续提高到21万t/a。②原煤全员工效由高效建设前的0.8t/人工逐渐提高到现在的2.5t/人工。③煤炭全员成本由高效建设前的360元/t逐渐降低到230元/t。④矿井实现了“零”死亡、“零”重伤的安全目标。

5结语

威远县小河镇三强煤矿通过实施“‘148’安全筑基工程”,推广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完善安全生产保障系统,推进正规循环作业等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项目,使矿井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持续稳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川安办(2009)43号.关于进一步抓好小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工作的通知[Z].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矿业工程;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我国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急切需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两个目标下实现平衡发展,而本科毕业设计就是检测这两个目标是否达成的“试金石”[1]。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检验,其质量是判定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资格、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学校和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体现。为此,学校、教师与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规范,认真履行三者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按时、保质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任务。

1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

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创办于1958年,2015年成为贵州省首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专业之一,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些荣誉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21人有长期为地方煤矿企业做技术服务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在贵州煤炭企业或者煤矿设计院挂职。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专业利用教师队伍的优势,立足于贵州地方特色,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毕业设计题库,这些题目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因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经过这个教学环节,走出校园能直接为用人单位作技术工作。据近几年用人单位反馈,贵州大学毕业的采矿工程本科生获得较高评价;毕业后的学生也反馈,毕业设计是最有用的一个教学环节。

2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为长期承担毕业设计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工作中发现本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毕业设计大纲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目前,贵州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由十个章节构成,覆盖面广,包含内容较多,涉及地质、采矿、安全、机电、环保、经济等相关专业的诸多内容。虽然采矿工程是龙头专业,学生对相关专业都应该有所了解,但本科的毕业设计重点应该放在采矿部分的开拓开采及采区设计上。首先,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要完成全部设计内容,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对核心内容做不到深入思考。其次,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偏少,我院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任务安排在第八学期,从选题到答辩只有13周的时间。期间学生要完成选题、开题、熟悉资料、方案思考及比选、CAD作图、设备选型、论文撰写、毕业设计答辩等一系列活动,时间非常紧张,每个环节都要达到较高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这个学期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大,参加招聘会也会占用很多时间,使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情绪乱,部分学生只能应付了事,导致拼凑、嫁接、抄袭现象发生,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2师资力量与学生规模难以匹配

近年来,由于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生源激增,而师资与学生培养条件难以匹配。据统计,2020年高校招生1075万人,同期师生比为1∶20,造成教师工作量增加5倍左右。目前,贵州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在60人左右,前几年最多时达到140人,但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少,出现了“一对多”的局面。这就造成了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面面俱到,对勤学好问的学生就指导多一点,细致一点,对被动学习的学生就只能应付毕业。

2.3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相关专业都非常熟悉,在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比如搞矿压的教师对瓦斯治理就不是很清楚,而毕业设计是要求对采矿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教师对指导内容产生分歧,给学生造成困扰。另外,采矿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更新比较频繁,不仅学生不能及时了解,甚至教师都不可能对所有政策都能及时了解。也会出现不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的情况。

2.4理论与实际脱节

理论与实际脱节,难以学以致用。对于该专业来讲,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对某一煤矿进行初步设计,要求根据地质报告,提出相对较优的开拓开采方案,并进行该方案的设备选型、安全配套设施设计。但目前的毕业设计为了给学生降低设计难度,大部分都对复杂地质条件进行了修改。众所周知,一个矿山,地形地质条件都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对于井工开采的煤矿来说,更是如此。一份真实的地勘报告经过大量删减,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相差太大,从而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的东西就会相当局限,不利于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2.5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监管体系

虽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检查制度,题目审核、周进步表、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但还是出现抄袭、拼凑、嫁接等现象,部分教师的责任心、学生的态度堪忧。体现出现有的部分检查制度不适合理工科毕业设计过程。

3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在贵州大学矿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指导经验以及认真思考,提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及思路。

3.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培养条件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与指导教师水平以及培养条件的完备休戚相关。首先,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需要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应从多方面着手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队的导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储备。一是要建立健全导师培训机制[2],并定期组织矿山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掌握前沿理念与方法、熟知煤情和学生情况的导师。二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工作环境、经费等方面,为导师提供有利于指导的氛围,营造出让教师能够指导、愿意指导的激励环境。要建立导师档案库,不断扩充师资储备,让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事业。三是加强指导教师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加强沟通,强化专业知识的拓展。其次,注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遴选。指导教师是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设计任务外因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格的指导教师应具有比较丰富的现场经验,熟悉贵州复杂的地质条件,对矿井整个开采系统必须熟悉。应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新参加毕业设计的年轻教师进行辅导和培训,教研室每年应组织毕业设计教师开展一到两次“优秀毕业设计学习与研讨”会,让指导教师间有比较、有学习,激励指导教师自我提升。

3.2建立健全实习基地,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首先,学院应该建立健全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经过严谨的安全培训后,能够多次下井,而不是以往的“走过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现场认知,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设计中开拓开采方案布置的合理性。其次,对于给学生提供的地质报告,应该尽量保证其真实性。例如所提供图纸上的实际地质构造、房屋村寨等,尽量保持其先期开采条件,不做删减。让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参与矿井开采设计,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3优化毕业设计大纲内容,做到主次分明,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节点

第一,笔者针对目前贵州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纲具体内容,提出优化建议,使其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教学大纲总共十个章节,其中第一章矿区概述及井田特征、第二章井田境界及煤炭资源储量、第九章矿井生产系统综述,这些章节从地形地质条件、内外部条件、煤层开采条件以及矿井六大系统等方面对矿井进行了详细介绍,重复较多,导致章节篇幅较大,内容冗长。笔者认为部分章节可以直接进行列表说明,精炼内容,使矿井开采条件一目了然。第四章井田开拓与第五章采区巷道布置是毕业设计中的核心章节,指导教师应多投入精力,加强学生对矿井系统的认识,指导学生结合现场实际,尽可能地多提出几种开拓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最佳开拓方案。剩余章节也应该去杂取精,如矿井通风与安全、供电与设备选型、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只需学生掌握基础即可。总之,优化章节结构,使主次分明,减少学生在次要章节所花费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在矿井开拓、采区设计方面的能力,让就业与能力培养放在首位。第二,对于具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时间安排,笔者认为应在大二、大三就进行毕业设计相关内容的介绍。大二开始上专业课,就要让学生了解每门课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哪些地方要用到,让毕业设计贯穿大学期间所有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在第六学期的生产实习前要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开题方向,第七学期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完成开题。由指导教师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拿到毕业设计基础资料,经过研究分析后,要按要求填写《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而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对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第八学期前四周,教学上安排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到现场,按照《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在现场收集毕业设计需要的资料,在现场向工人或技术人员咨询自己不懂的专业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理解透彻。到了毕业设计的集中时间,主要就是完成方案的构思、比选及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这样把原来集中在13周完成的工作,分散到几个学期,把部分前期准备工作放到前面,能有效缓解毕业设计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

3.4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优化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控制

针对理工科毕业设计特点,进一步优化学校现有的一系列监管措施。现有的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是题目申请、题目审核、下达任务书、中期检查、期末检查;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有:开题报告、周进度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针对理工类本科特点,建议将教师的题目申请提前到大三,根据学生生产实习的地点,让设计题目与实习现场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提供给学生的设计基础资料应与毕业实习现场类似,并且做到一人一题,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毕业设计期间学生主动并定期(每周1~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进展情况。指导教师应定期辅导学生毕业设计(每周1~2次),并填写《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教师指导记录》,不定期进行答疑和抽查,督促学生执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结语

总之,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院本科教务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鼓励创新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各位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论文写作素养[3],认真履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加强论文撰写能力训练,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及论文写作水平,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集中精力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4.

[2]李培根.高等教育还需面向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1(1):4-6.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5

矿井电力工程维修对于矿井持续性的作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是矿井作业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以矿井电力工程维修为主要内容,探讨了常见的维修措施。

关键词:

矿井;电力;工程;维修措施

一、矿井电力工程进行维修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化的矿井作业往往需要诸多机械设备的持续性工作,而电力供应则是设备运行的基础,因此,对矿井电力工程的维修工作是确保电力供应、用电设备持续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矿井作业的有效保障。同时,矿井电力工程的维修环境决定了其安全工作流程也必须得到严格的遵守,下文针对矿井电力工程维修措施进行简要的探讨。

二、矿井电力工程维修措施探讨

1.矿你井电力工程维修计划的设定。矿井电力工程维修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电力工程维护,其作业平台的局限性往往加大了维修工作的难度,另外矿井下相对复杂的作业环境也致使维修工作的可操作性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鉴于上述原因,在进行矿井电力工程维修时,一定要制定好维修计划,保障整个维修工作的有序性、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都能得到有机的综合,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实施。常见的维修工作主要是根据故障节点出现的问题进行用电设备或者是输电电缆的更换,以此恢复故障节点的供电和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一般而言,维修计划的设定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对矿井电力系统维修工作区域、停电部位以及用电故障原因加以确认,这是整个维修工作的基础;其次,根据不同用电设备和故障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计划的设定包括整个维修人员、地面负责人员的确立,维修操作步骤的计划,同时对所使用的维修工具(检测仪器、维修材料设备以及安全防护设备)进行罗列并积极准备。总之,做好维修计划的设定工作对于后续工作的持续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应加以重视。

2.针对不同用电设备进行不同方式的维修处理。具体的操作过程则是整个维修工作的核心步骤,通常是根据不同用电设备的供电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矿井下的用电设备通常包含输电电路、矿井作业设备、变电设备、电路保护装置、井下监控系统等,对于不同的用电设备应采取不同的处理维修作业方式,以输电电路和矿井作业设备为例,常见的输电电路问题通常是在问题节点两侧进行输电电线的更换方式来进行电路方面的维修;而矿井作业设备由于种类和设备的复杂度不尽相同,进行相应的处理,常见的作业设备用电故障包括漏电、停止供电、绝缘部分老化、由于电路问题引发的设备损毁等问题,由此,作业设备问题可采取零部件的更换、电路检修、过载损毁修复等手段来进行维护。因此,对不同用电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处理作业是整个维修工作的核心部分,应认真对待。

3.检测相关联的用电设备是否存在电力问题。一般而言在处理了故障节点的问题后,矿井电力工程的用电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恢复,但是为了保障整个矿井电力工程供电稳定性和持续性,本文建议在整个节点故障维修结束以后,应对相关联设备和电路进行相应的检测,通过对相关联用电设备的检测可以发现一些关联因素导致的电力工系统问题,例如本身周围电力供应过载造成的直接用电设备的损坏或者是监测系统故障引发的用电故障误判等现象。当然,相关联用电设备的检测工作并不是盲目的对直接连接的用电线路或者设备进行检测,而是应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用电故障分析后所采取的关联设备检测,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检修效率同时还能大大的节约工作时间。总之,对于关联用电设备的检测工作作为维护节点工作后的“后处理”流程也应予以重视。

4.做好维修记录,为定期矿井电力维护提供参考。在整个维修工作完成以后应对整个维修工作进行记录,包括故障节点位置,引发故障原因分析、维修负责人员、复查人员,维修结果以及相关联检测以及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细致的记录,维修记录是第一手的维修资料,对于将来矿井电力工程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通过维修记录能够发现维修工作中的优缺点,对于优点部分应继续的发扬,而对于维修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则应积极的改正,优化整个维护工作流程。除此之外,鉴于矿井下的特殊工作环境,在进行井下电力系统维修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工作流程以及安全设备的有效利用,如停工电制度的严格实施、绝缘工具和设备的运用、警示牌工具的设立、一些特定矿井下安全气体(如瓦斯浓度)的实施监测,总之,矿井电力工程的维护处理具体的维修措施以外,还应格外的注重维修安全问题,确保整个维修工作的顺利、安全进行。

总之,矿井电力工程维修措施具体的应包含维修计划的设定、有区别的维修实施、关联设备的检测以及维修记录工作的实施,同时考虑的到矿井特殊的维修工作环境,在进行维修工作时,还应格外注重安全工作流程,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进行。

作者:吴卓 单位: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板石煤业有限公司运输区工会

参考文献:

[1]王瑞君.电力变压器状态检修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安全工程;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管理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特别是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高校扩招年均增长率升高很多,到201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2300万。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历史性跨越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1]。学生数量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短缺、实验开出率不足等引发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2]一直成为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3]中第八条指出: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这些重要举措,是高校工作重心从注重规模发展逐步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实验教学环节是检验和验证理论、设计和设想的手段,甚至很多课程要通过实验形式方能进行[4]。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注重高校实验教学工作发展,加大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安全工程专业简介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生产严重意外事故频发,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为此,我国高校纷纷创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特别是在国务院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来,安全工作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每年大量增加。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从1957年开始起步,至2013年,全国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并在教育部备案的高等院校近140所,可见其增长速度极快。从安全工程专业开设院校分布及类型来看,具备以下特点:(1)目前我国大多数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为普通院校;(2)从地区分布来看,较发达的地区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较多,说明这些地区更需要和更重视安全工程人才;(3)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类型很多,有军工、化工、石油、矿业、土木、交通、能源、环境、经济等,证明安全学科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科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一)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1962年组建,2010年6月成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几十年来,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改革、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立足本校、面向社会,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训、设备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在省内外高校产生广泛影响的实验教学中心。目前,中心实验室面积4900m2,实验仪器设备数量1186台件,仪器设备总值3750万元。中心现有专兼职人员50人,开设了矿井通风、安全技术、工业通风、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等14门实验课程,可开设实验项目共计158个。安全工程专业下属7个实验室均属安全工程实验示范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7个实验室分别为矿井通风实验室、瓦斯防治实验室、火灾防治实验室、粉尘防治实验室、矿山救护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和计算机仿真中心。

(二)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

如前所述,实验课程要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主要方向是煤矿安全,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有《矿井通风》、《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矿井火灾与水灾防治》、《矿井粉尘防治》、《矿山抢险与救灾》、《安全人机工程》、《矿山安全评价》、《煤矿安全管理》等。从开设的课程来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所开设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煤矿安全相关的理论和控制技术。根据所开设的理论课程,经过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专家教授的探讨及多年来的实验教学实践摸索,终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矿井通风》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将来从事矿山工作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以下以《矿井通风》为例对专业课程的实验体系构建进行说明。《矿井通风》课程主要讲述矿井通风的基础理论、通风系统设计和通风技术管理。针对其主要内容,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了三种形式的实验,即课程实验、课程开放实验、地道通风实验。其中课程实验设置4项,课程开放实验9项,综合动手实验1项。该课程设置的4项课程实验,是基于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所开设的,这些实验有设计型实验,也有综合性试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主要理论的验证及主要技术的测定。每项试验5个人一组,这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动手操作。为了更好地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还开设了9项开放实验,这些实验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作,这些实验人数不固定,实验时间也可由学生来定,这样灵活性更大,更便于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实验。此外,学生还可以参与新实验项目的开发与研制,这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最后,还有一个综合型实验——地道通风技术测定,这个实验地点设置在我们经过专门改造的防空洞里,下面布置与真实煤矿布置一样,让学生真实感受煤矿井下技术测定的氛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这三大步骤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转化能力,便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结束语

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综合、交叉专业,可以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构建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理论的更新,实验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董瑞,邵青山.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初探——以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05).

[2]吴咏诗.高等学校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0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

[4]吴敏华,李志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验课程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05-108.

[5]李祥春,孟洋洋,孙祚.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23(05):133-138.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7

关键词:本科生;煤矿安全工程;全英文教学

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当代,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与国际接轨、适应教育国际化方面做出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举措[1]。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根据本校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全英文教学[2-5]。如何规划建立重要学科的全英文教学与授课体系,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国际化人才,以及在建立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全英文授课体系,有以下几个原因。1.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我国学生英语能力普遍只体现在读、写,由于环境造成学生在沟通方面听不懂、不敢说。全英文体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使得学生摒弃只是以参加国家等级考试为目的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让学生在双语环境下学习英语,通过听、说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扩大毕业生的国际视野,开阔眼界,从中学习前沿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2.提高学校竞争力。学校通过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引进国际化教学方式,与国际教育进行接轨,教学面向国际,既宣扬了本身特色,也从国际当中学到了知识。学生提升了竞争力,从而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3.吸引国际留学生,面向国际进行招收[6]。随着全英文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得一些国际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不用过多在乎语言方面上的障碍,并且能够更多地了解本学校的专业特色,使得更多的留学生有意向来本校学习。非英语国家的高校都开始或有意向进行全英文教学体系的建设,这对学校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提高有较大的意义。“矿井粉尘防治”作为矿业安全领域的导论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中国矿业大学的特色专业。因此该门课程的全英文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授课形式

传统的授课形式注重将知识条例按照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种形式往往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使得学生不能发现学习的乐趣。全英文教学的授课过程是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以专业典型的课程为原型,使学生除了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提高外,还促使其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全英文授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言氛围、思维方式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出一些改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分别尝试了以下改进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开拓思路。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多向学生抛出比较发散、回答面广的问题,开动头脑风暴,凡是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均应该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

在实验课上,除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其动手能力外,还应采取讲课与练习不同的结合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提问、思考,再提问、再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讨论式教学

在课程安排中,应在教学课程过程中穿插两到三次讨论试教学。在讨论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在这节课之前一段时间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应涉及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给学生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也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在讨论式课程中,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理性的回答。另外,也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作为该课程的上课形式。针对之前的学习,提出一个可讨论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辩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案例教学

选取比较经典、发生时间较近的煤矿事故案例,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责任人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教训,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分析使学生加强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提供经验,防止有同类型的错误发生,或在发生事故时做出正确的决定。以上是在教学课堂上做出的改进,通过不同的方式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加深学习内容理解的效果。

二、教材建设

为了培养面向世界的国际型人才,使学生真正走在时代前沿,了解本专业先进技术,在课堂上了解一定的知识往往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引入一个领域,而真正要对这个领域有着深刻认知还需要自己在这方面的大量阅读与学习。因此,除了改进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方式外,为学生提供一本既涵盖当今先进技术,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门课程,又可以使学生轻松带入的教材尤为重要。全英文教材的编写要兼顾专业与语言两个方面。例如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矿井粉尘防治”,在课程改革之前,本门课程的中文教材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调研、收集国内外同类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从中选取出几本能够很好地将本门课程的知识网络涵盖,并将其中较为基础的内容截取出来,结合优秀的学术期刊论文重新整合成一本适合国内本科学生阅读,能够在书中既学习到基础知识,也了解到学科前沿技术的教材。此外,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电子形式传播知识的途径成为一个教学的重要手段,这就为一些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记清楚或者有些小疑问提供了方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将上课全过程录成视频,经过剪辑后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使得学生带着新问题在新的一节课中与教师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门课程专门设计了网页,学生可以根据网址登录到矿井粉尘控制这门课的网页中,这个网页涵盖上课视频、讲义、幻灯片以及教案等学习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学习。除此之外,如果学生仍旧有一些问题,可以在网页上留言提问,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将传统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课上听讲提问,课下反复观看复习,完美地将课本与电子相结合,大大提高授课效率。

三、测试形式

传统教学中考试一直是作为鉴定学生最后成绩的标准,在全英文教学中也应当是重要的环节,但是怎样的测试形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该门课程主要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教学过程中的分布式考核形式,摒弃之前的一次考试就可断定学生成绩的形式,即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次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最终成绩应为几次考核按照一定比例的综合作为评定标准,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之后的课程进行调整,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考核上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在授课期间增加几次随堂测验。随堂测验通常在授课结束后剩余的一小段时间进行,所出题目比较简单,往往是这节课或上节课的一些重点,学生只要认真听就可以记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此过程不允许相互讨论,独立式完成。2.安排课程论文大作业。教师在授课初期即将作业布置下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学生可在今后的授课中认真听讲,从中去找资料,或者在之后的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时间进行汇报,学生要将准备的内容转换成幻灯片上台汇报,在汇报结束后老师会针对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其中,老师布置的问题可以是多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取一道题进行发挥。汇报形式可以为单人汇报或小组汇报,若为小组汇报,其在课余时间需要找出时间进行小组讨论,最终选取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而老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整个小组进行回答。老师根据幻灯片制作、汇报内容、表现状态等内容进行打分。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测试,按照一定的比例将两次测试的得分进行整合,得出该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之后的最终成绩。通过上面对测试环节的改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摆脱“高分低能”这种不良现象,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全英文教学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改革课题,教学体系的合理建设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校竞争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型人才。矿业安全工程专业“矿井粉尘防治”课程作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全英文体系建设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授课形式、教材建设、测试形式进行了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合本专业的面向国际的人才,并在全英文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更正一些错误,完善考核措施,优化教学理念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

[2]邵红红,黄根良,王兰.金属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

[3]帅传敏.对高等院校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秦志杰,宋友林,贾瑜.高校物理类专业课英文教学探索———以群论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5]毛军,梁小燕,MarcHen.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矿井安全论文范文8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采矿工程专业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并且,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也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采矿业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企业杜宇采矿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培养体系已经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所以,采矿专业的课程改革教学势在必行。本文就针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

从能源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主要还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并且,该能源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相关的煤炭企业就需要从高校中引进大量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从本质上来说,对人才培养方案加以完善与修订,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与有效保障。

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采矿工程专业是本院传统的优势学科,长期以来,历届毕业生都以吃苦肯干,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而供不用求,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其在进行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沿用的培养模式更多的还是一种经济一直下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例如专业面过于狭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等。这样一来,就导致其自身缺乏创新能力,且适应性比较低,使得其难以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现阶段,中国的煤炭资源开发也逐渐向着集约化与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变化,其对于煤矿生产技术与生产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其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就出现了进一步的提升。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创新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与水平[1]。

二、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从本质上来说,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专业课程的体系应当依照“平台+模块”的模式来进行构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同时,要依据课程知识结构,来把课程设置成五大平台课程,并且要确保综合素质课程能够贯穿于整个培养方案当中。其次,要强化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加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推动国际化与开放性教育。并且,要开设信息检索与英语等选修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并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自学能力。第三,要对部分的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来有效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把相关的矿山压力与控制课程当中的岩石力学部分,划分到岩体力学与工程课程当中去,并为其补充与矿压测试技术相关的内容。第四,要全面强化安全意识,并进一步为其增设与矿井安全生产相关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来把矿井安全技术课程从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分离出来,来强化学生对于矿井安全技术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并引导其更好的对相关知识理论有一个更好的掌握。

三、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策略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把硬岩矿床的采矿技术与采矿工艺做为主线,并对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充分的融会贯通,以此来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善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来为其增加相关方法与科技成果的应用,并通过对相对成熟的方法与理论以及科技成果等进行有效的应用,让实际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适应现代采矿技术对于知识本身的需求,并以此来推动课程内容的时代化与体系化。通过运用互动式与参与式教学的办法,来把课程论文与课堂研讨做为其最主要的基本形式,并以此来实现学生参与与教师讲授之间的充分结合。通过对数字化设计系统与三维动画的研发应用,来提升教学内容的时空化与形象化,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2]。此外,要进一步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体系,来积极配合与创新课外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授采矿专业知识的同时,来进一步培养其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实现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一体化发展。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当中,金属矿床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等都是采矿专业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往往都是独立设置并且分散讲授的,就容易导致各个部分之间的知识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由于学生们对于各个部分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的掌握,导致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会困难重重。因此,就针对这一问题来说,要求我们必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的体系化改革。把采矿工艺与采矿方法作为主线,并将与储量评价方法和矿岩性质等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井巷掘进和凿岩爆破等专业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并以此来建立起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让各个方面的知识之间能够有一个有机的联系[3]。

(三)创新教学手段建设

从本质上来说,学习采矿学,往往需要学生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实践能力与三维空间想象力,并通过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大力创新教学手段建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运用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运用互动式教学策略,把课程论文与专题研讨当做是其最主要的形式,来通过运用恰当的采矿实践问题,让学生们能够自主的进行资料查阅,并通过课堂研讨与小论文的撰写,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的展现出来。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办法能够充分调动其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其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能力。就针对于互动的方式来说,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来对已经讲授的某些内容进行有效的表达,并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与深入理解,对知识有一个更加牢固的掌握。

(四)优化能力培养建设

简单来说,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是存在根本性差异的。虽然知识的传授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辅之以良好的时间环节。而上文中所讲到互动式教学,就是进行课内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措施。其不仅能够有效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与科技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我们应当通过运用课外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培养[4]。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能源与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了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因为日益严重的环境与安全问题,导致矿业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通过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实践,能够促使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之间联系与结合的紧密性,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丁昊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钦节.“黄金十年”后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2]常西坤,秦忠诚,陈绍杰.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