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企业存货管理内部审计中应用

大数据在企业存货管理内部审计中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存货管理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主要论述了在企业存货管理内部审计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对策,如实现事前预测、重视事中控制以及覆盖审计全流程等,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企业存货管理;内部审计

引言

存货管理对企业日常运营有着重要作用,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企业的盈利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存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降低存货成本,优化企业管理决策,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信息化时代中,部分企业已经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其中,加强其内部审计,需要深入探讨。

一、存货管理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存货管理中的表现主要为事后追查,即审计部门会在存货工作完成之后,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查等,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发现存货管理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再开始事后追查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良好的保障作用,更多是通过这种形式达到威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其次,现阶段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传统内部审计方式很难就存货情况进行全覆盖的检查,基本都是随机在存货中选择几个存货样本进行审计,用样本来判断整体,不具有全面性,且人为影响因素过多,很容易产生错误。最后,落后的数据分析方法,审计人员往往会通过询问存货、观察、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得出审计结果,对数据获取程度不佳,表现为不完整的财务信息,同时数据分析方式过于单一,数据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其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发展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方式中的不足,强化企业经营决策[1]。

二、在企业存货管理内部审计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对策

(一)改进审计流程。1.实现事前预测。基于大数据技术,企业存货管理内部审计需要改善自身的流程,将以事后追查为主的传统审计方式转变为全流程的兼顾,进行事前预测。一方面,企业内部各部门应当构建多部门一体化的信息共享系统,有效衔接企业业务系统、企业财务系统和企业审计系统,随时随地操控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对各部门系统的数据进行获取,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在信息化系统中构建数据分析模块,远程定位存货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人员改进采购计划,按照企业所需货品的使用标准、性质等进行合理设计,降低审计成本,保证事前预测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方式还有利于推动企业业财融合,促进企业全面发展。2.重视事中控制。审计事中控制上,审计人员可以选择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审计平台,整合全域数据,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各项信息做好多层次的分析工作,进行多维度的联网审计,将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实时准确地获取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分类、对比以及计算工作,保证有效审计存货管理。同时,审计人员还可以将数据和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获取其他企业的数据信息情况,同步促进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充分挖掘存货数据价值。例如,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得到和自身企业差别不大企业的存货数据,明确其存货情况,并分析市场未来对相关货品的需求情况,加强和市场之间的联系,通过合理的审计事中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并在信息化系统中增设预警模块,设置审计工作防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预警,保证事中控制的时效性。

(二)顶层设计规划。大数据技术属于现代化先进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是企业内部审计中新兴的一种方式,要想将其进行有效运用,需要企业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保证合理监管存货管理。一方面,企业应当从发展规划上构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方案,制定合适的短期目标,让审计人员可以逐步的以各阶段的目标为工作导向,循序渐进的将大数据技术进行渗透,更新审计理念,正确认识大数据技术。例如,企业可以将大数据审计方法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先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可以在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而通过制度规定、话语引导使其切实的应用在工作中。另一方面,做好业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存货管理和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联系,让存货管理计划、存货采购时间、采购成本、供货商、负责人员等信息可以在信息化系统上进行呈现,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信息数据基础,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而保证其有效应用,保证内部审计效果。

(三)覆盖审计全流程。企业存货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出售的各种产品,包括企业自身生产的产品和第三方产品,同时企业生产需要的材料物质等也是存货的主要内容,其存货量随企业发展、市场发展等都会表现为不断增长的情况,需要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审计的全流程、货品全内容进行全面覆盖,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对此,需要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抽样法在信息化时代中的运用会增加审计风险,尤其在针对高存货量的存货管理上,抽样结果的代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所以,审计人员应当采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全量数据的分析工作,对货品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保证工作效率。企业应当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自觉引导审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选择优秀的培训师结合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工作,让审计人员可以熟练操控电子计算机,明确在各个时期各种数据的处理方法,正确预测企业需求的货品量,衔接好财务收支审批,保证在存货满足企业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2]。

(四)构建风险模型。在存货采购环节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风险模型,明确相关人员在执行采购的过程中可能会将合同进行拆分,进而避免集中采购、逃避相应的审批工作,增加高价采购风险,在采购环节中进行违规操作。对此,审计人员可以将风险进行拆分,明确存货采购上潜在的风险因子,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其中的数据,研究其数据质量,并将采购字段信息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记录,向审计平台传输,构建审计,利用大数据算法理清风险规则,将风险模型的逻辑进行定义,形成固化的模型逻辑。例如,在分析可乐饮料采购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选择循环判断法,深入研究合同,明确其在内容上的相似性,合并近阶段企业和同一供货商之间签订的采购合同,整合相似条款,然后将累计金额进行自动计算,对比自采限额,一旦累计金额超过自采限额,则“疑似拆包”就是其风险逻辑,运用分析出来的各种逻辑进行组合,构建出采购审计模型,持续监控采购行为。

(五)提升管理效率。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存货管理效率也可以有效监督企业存货情况,明确其中是否有违规现象,这种手段更加侧重于对供货商的分析上,明确相关人员是否通过拆分合同而采用不佳的供货商。一方面,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跟踪企业存货管理,明确其效率情况,保证供货商货品质量和价格的最优化,并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对其供货能力的分析,避免企业出现断货现象,保证企业产品可以满足自身定位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并将存货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精确控制供货时间。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阶段性分析,即年度或者季度分析存货周转率,明确在不同阶段中的存货管理效率,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异常状况,一旦存在则及时做好分析工作,结合当时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得出其中的人为因素等,为企业管理提供可靠参考,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六)增设配套制度。大数据技术在存货管理内部审计上的应用还需要企业完善自身的信息化设施,加强存货管理的通信建设,并扩展内部审计数据来源渠道。首先,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软件和硬件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体系,关注先进信息化设备的变化情况,积极为审计人员引进大数据技术不同的应用方法,并在信息线路敷设的过程中监督线路设计方案,并结合审计的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可操作建议。其次,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定期做好信息化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最好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小组,增设系统防火墙,结合人员级别设置等级权限,有针对性地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数据,避免出现数据丢失和数据错误等风险,为内部审计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最后,健全责任机制,在审计人员、管理人员、存货负责人员之间进行责任层面的联系,使其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优化企业人员内部结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中,传统关于存货管理的内部审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没有明显的提升效果,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审计信息化平台,加强审计人员管理,保证其有良好的数据安全意识、信息化意识以及风险防范意识等,从而实现最优化的企业存货。

参考文献

[1]杨棁,涂滨泉,郭岩.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覆盖研究——基于大数据应用视角[J].新会计,2020(10):35–37.

[2]林国宽.基于集团管控的国企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6):136–138.

作者:金文静 单位:浙江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