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培训总结范例

口才培训总结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于小学生要加强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其中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而言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口语问题进行适当指导,以促使他们全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词汇拓展,趣味训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学习认读大量常用字,学生不仅仅要学习这些生词的读音、语义,更要学会如何合理使用这些生词。如果词汇量不足的话,将会使学生“有口难言”,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有趣的词汇扩展训练,让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要学习“人、双手、大脑、两个宝”等生词,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生词组织学生参与到趣味口语表达训练中。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正在做航模的小朋友、正在弹钢琴的小朋友、正在作画的小朋友等,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学过的生词来造句,造句的时候必须用到如下句型:“人有两个宝,一个是双手,双手能做什么,一个是大脑,大脑能做什么”的句型。例如有学生在看到弹钢琴的图片时回答:“人有两个宝,一个是双手,双手能弹钢琴,一个是大脑,大脑能读懂乐谱。”这种看图造句的方式能促使学生反复练习学到的生词,并在这个过程中练习使用生词造句,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授生词的时候,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词汇的识别和记忆上,而应该适当运用有趣的游戏来促使学生对词汇的意思进行深入理解,并在尝试造句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能力,学会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融入语境,言要达意

很多教师重视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能力,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在不同语境之下感受语义变化的能力。这将导致学生在口语交流的时候由于忽略了语用环境而不能准确地表达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因此产生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让学生分析不同的语义,从而使其学会表情达意。在学习《狼和小羊》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反问句的用法,除此以外,还要让学生尝试体会反问句的适用语境。首先让学生针对“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这个句子思考一下,句末是问号,但是并不需要回答,小羊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表现的是对狼的话表示愤慨,为了加强语气,所以才会说这样的话,在诵读的时候要很有力量。在学生理解了反问句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语言环境,让学生思考在这种环境下是否适合使用反问句,比如:“奶奶好心给你吃饼干,但是你不饿,不想吃,你能否用‘我怎么可以吃你的饼干呢’回答奶奶?”学生可以感悟不同的语境,体会反问句的语用环境,在以后的口语交流中,他们就可以理解要如何合理使用反问句。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时候适当融入语境,这能使学生体会到前后呼应、融入语境的重要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关心语境,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组织辩论,有序交流

部分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不敢参与交流活动,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丧失自信心,并失去全面提高口语能力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交流之中,多组织学生参加交流活动,给学生制造口语交流的良好机会。学习《说勤奋》这篇课文,当学生学习了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并从中得到教育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辩论之中,让学生围绕“勤奋必须靠每天的努力,一刻都不能放松”和“在学习和工作中,偶尔懒惰一下是无伤大雅的”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启发,让他们尝试在书籍或网络中搜索有助于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并和小组成员讨论要如何说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学生有序地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要关心那些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让他们也能说出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参加辩论等活动能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以解开学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大胆投入到口语练习之中。

总之,用趣味性的词汇训练、语境化的口语练习、交流式的小组辩论等活动来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张善平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经济开发区杜台小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口才能力培养

【摘要】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仍然是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口才交际的能力却越来越被看重。提出口才训练中的问题与方法,加强普通话训练;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思维训练。最后,提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要训练学生脱稿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口才能力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效,已经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被显现出来。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的脚步,却日显迟缓,这一问题被逐渐地凸显出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仍然是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口才能力的意义之所在

1、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直是围绕着培养并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然而,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视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说的教学保留一席之地。

2、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

在当今的社会,许多工作已经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需要的是团队协作,与他人的合作。而且在与人的交往中和从事社会的工作中,更多的需要人才能够进行宣传、谈判、演讲等等工作。无论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但是一定的口才能力和交际能力都是必须要具备的。

3、学生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加强培养

根据笔者的研究调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足。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学生每天都忙于做练习题,在语文课上也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听教师的讲解和记笔记上,机会没有到讲台上进行发言的机会。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口才能力得不到锻炼,长期以往,越来越不会表达了。

二、口才训练中的问题与方法

口才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口才是十分重要的,口才训练这么重要,那么,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又主要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呢。在此,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是关键环节,需要加强训练培养。

1、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语音的训练,对于口才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当演讲的时候,演讲者在台上进行演讲,台下听演讲的人是较多的甚至是众多的。若是演讲者用的方言进行演讲,则台下的听众不一定都能听明白演讲者的演讲。若是多数的听众不能正确理解演讲者的方言演讲,则演讲者的口才再好,也是无用的。不止是演讲时如此,在其他的需要口才表述的场合亦是如此。尤其是在一些庄严肃穆的场合,若是使用方言或者带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演讲,则显得与庄严肃穆的场合不符。所以,普通话口音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口才训练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这其中之一的环节便是心理素质的训练。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决定了这个人在需要口才表述的时候,其是否能较好的表现出来。在学生中,有不少一部分学生是不敢在众人面前演讲的。究其原因,大多数的学生便是由于不自信、害怕等心理因素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一般情况下,学生越是害怕当众演讲,就越需要鼓励学生当众演讲。若是一味害怕不敢演讲,则只会越怕当众演讲。只有克服不自信的心理,不断的训练自己当众演讲,方能逐渐地锻炼出口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时候,我对于那些不敢当众表述的学生,常常先鼓励他们唤起自身的勇气,鼓励他们对自己增强信心,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只有不断地训练,不断的在各种场合锻炼口才表述,方能逐渐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所以,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踊跃积极地进行口才训练。

3、提高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中另一个关键的环节便是思维的训练。为什么如此之关键,是由于一个人口才表述的高低是与这个人的思维能力的高低相关的。一个人口才能力的提高,是随着这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的。所以,思维训练是训练口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那么,对于学生的口才训练,也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述相对于书面表述,口语表述对思维的要求更高。因为在作书面表述时,学生可以等想好了之后写,若是有觉得不妥的地方,学生也可修改了再写。但是对于口语表述,则要求学生是边想边说的,学生既要想前又要想后,同时要说出来,这便要求学生的思维既敏捷又要清晰,对思维的要求极高。所以,在训练口才之时,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文明礼貌。在训练学生的口才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说话的时候,眼睛不要到处乱看,而要看着对方。同时,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要正确的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由于有些学生,演讲、说话的时候,必须要依赖提前写好的稿子,离开了稿子,就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因此,教师也要训练学生能够脱稿说话。

作者:于欢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作文能力提高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一般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分值,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将会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作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致使小学生在作文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问题,作文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作文能力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较大进步,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不断涌现,给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便利。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融入写作环境中,能够自主积累素材,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作文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给予学生足够的写作练习时间,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保障教学质量。

1增加练习时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属于难点内容,对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保障作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作文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愿意进行写作,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偏重于一些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背记一些重点考试内容,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没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致使许多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下降,给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平台,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协作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由于课堂时间往往较短,难以让学生得到充分训练,所以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作文比赛,并提供一定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之后教师可将优秀文章粘贴在教室墙壁上,列出写作优秀学生名单,让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写作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写作,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保障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结构顺序,行文线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分享阅读完《鲁宾逊漂流记》后的感受,并鼓励学生上台讲述。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主写作练习,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则加以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进行实践写作,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课堂时间较短,所以教师需合理设计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写完读后感后能有一定的交流时间,这样能够在无形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加强素材积累

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素材积累不足,所以在写作时,很容易写成流水账,致使写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大都不善于观察,写作时只是对各种文章进行模仿,致使小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有效改变固有的写作习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常常局限于学校以及家庭的两点一线中,致使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生活中各种事物没有较好的认知,社会经验极度缺乏。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深入,教育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家长或者学校能带领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能够熟悉周边人物、事件,能够自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增长生活经验、拓展自身视野,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觉得在写作中无话可写、无情可诉,从而有效增强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以往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会让学生背记一些好词好句,模仿一些优秀范文,这样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但是长期以往,会阻碍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因此,基于小学生特性,教师需注重对学生视野进行拓展,让学生积累多种写作素材,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完《为人民服务》后,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相关故事,引导学生树立一定的服务意识以及爱国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经典文章,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增长写作经验。然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了解身边的人物和事件,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就能更好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心应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促进思维发展

在作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学生提高写作质量的基础,如果学生自身的写作基础知识体系不完善,将难以对各种素材进行有效应用,所写出的文章质量也不高,因此,加强阅读训练对学生写作思维进行发散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训练,利用各种优秀文章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帮助学生增长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巧,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保障写作质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了解优秀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并适当模仿,熟练掌握之后在进行创新,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更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完《我最好的老师》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领悟、体会,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之后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提升句子韵味。然后教师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并有效应用进自身的写作中,学会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结束语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须制定出长远的作文教学计划,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下,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写作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较好保障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积累素材,从而更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王友然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石盘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凤兰.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6):122-122.

[2]杨品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J].学周刊B版,2013,(10):19-19.

[3]王雪琴.浅谈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J].未来英才,2015,(17):49-49.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

合作学习;高年级语文;能力培养;策略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合作进行学习,而且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交流沟通功用完成教学任务,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合作学习能够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需求,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以兴趣激发促进合作能力培养

当人们对某样东西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想要去探究,甚至会想办法去把它弄个明白。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他的学习动力,也影响着他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景渲染,使学生能够受到语文课文中思想以及情境的感染,逐渐的有兴趣去探究,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的具体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提出相关的讨论问题,一定要合理的设置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收获有价值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在课前或者课中进行讨论,在合作和讨论中激发起探究心理,更好地强化学习动机。

2以意识增强加快合作能力培养

数学等学科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相对比较多,而语文教学中几乎不常见,因此就要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快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合作中才能真正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共同进步。而且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而且可以扩大到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就是有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每个人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关键是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才能在分享和合作中取得语文学科的进步,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3以多种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不同于低年级,总结和理解的部分比较多,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有效的进行学生合作能力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来使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加强合作。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自行的去搜索与讨论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和资料,还可以通过合作进行归纳和总结,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教师首先应当对小组规模进行合理的设置,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都控制在3-6人左右。在确定小组规模之后,教师还要科学的设置小组内的成员,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成绩比较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保证小组内成员讨论问题的时候保持一致的进度。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将几名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学习稍差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进课堂讨论之中,逐渐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下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人性化,也要提高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组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老师也应该在一旁指导,使得同学们分组时优秀一般搭配顺利的完成分组。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更好的培养其合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优等生划分到同一个组,通过两个优等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知识更加开拓,学习能力更强,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将会得到跨越式的进步;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优生和差生的相互合作,来正优生带动差生学习。甚至还可以采用差生和差生之间的合作方式,来通过两个基础相差不大的学困生共同合作学习,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与整个班集体为中心,通过设置一定的议题,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通过踊跃的答辩、争论在一次次的碰撞和质疑中,逐渐找到议题的真正答案。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教师能够使得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指点和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合作。

4以个体需求提升合作能力培养

首先,教师在合作能力培养时应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次,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而不只是注意到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学困生,只要是他能够表现出进步的一面,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学生能够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到合作中,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5总结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存在着各种弊端,那么教育工作者应从现代教育理论出发,将教学组织的形式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必须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生主体发展进行积极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我国当前教学实际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所大力倡导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该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将其引入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全面促进学生自由积极地去探究,以乐学的精神参与到学习中,更好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陈仁龙 单位:浙江省天台县洪畴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

[2]李俊平.七一九年级语文合作学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04)

[3]张莉.论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及合作技能指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5(07)

第五篇: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进,教育创新成了促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本领的主要途径。本文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教师;学生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大纲明确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贯彻落实新大纲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刻探讨的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走教师设计好每一步,从而达到引向预定结果目的。当学生提出预定结果不相一致时,往往被教师斥之为"异想天开,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盲目地等待教师给出的正确答案或结论,他们缺乏竞争力,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要改变这一切,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主动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处理新难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特质和内在潜在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思维能力。所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是学生步入竞争社会的生存之道,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近几年来各国教育界都倡导创新思想,目的是为了逐步提升学生进行思维和表达的本领,为培养具有创新本领新世纪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猜想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证伪性的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切创造活动都需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接涉及事物的本质,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被实验所证实时,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当学生的猜想被事实证明是错误时,在其脑海中就会加深其对知识真伪的辨别与体验,从而探满足自身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来看,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没有想象就不能进行创造,只有想象和大胆的猜想有计划地鼓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为有想象力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想象是构成高层次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是通过阅读,丰富想象;二就是加强朗读,进行语感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学生胡乱猜测或模式化,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学生引导努力去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多的培养出富于创造性的人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就会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试屡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需要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组织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体会学习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感人故事联系到课堂教学中,驱使他们去勇于创造,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3.大胆质疑,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1)鼓励求异。语文教学要改变学生只满足于教师的讲解的现状,突破原有的束缚,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求异就是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鼓励求异对于培养开拓型人才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问题,如: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引导学生辩证地处理好顺从性和不顺从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2)大胆质疑。创新思维来自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后的质疑,如教学《“私塾先生”》时,学生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私塾先生?”“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引号?”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教学完在《田忌赛马》后,向学生提出了疑问:光调换马的出场顺序,齐威王能赢吗?这时课堂上学生就会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证明齐威王也能赢。

(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思考,意在善于发现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一是以示范作文为突破口,使学生面对作文题能够总体把握;二是同题换角度,尽力换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内容选择的广阔性。多角度思维,必须避开常规思维。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横向、纵向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复制性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是一种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以激励学生的求知意识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这样,就使学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交流目的。同时,若能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多角度思考,意在善于发现他人没有采取过的新角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一是以示范作文为突破口,使学生面对作文题能够总体把握;二是同题换角度,尽力换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内容选择的广阔性。多角度思维,必须避开常规思维。引导学生从侧面、正面、横向、纵向激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复制性的思维模式。

4.积极评价,强化创新意识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将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的严厉的批评、指责或训斥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问题做出积极评价和鼓励,如:分层次评价就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激励的评价,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作者:刘阳 单位:哈尔滨市第二十六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涂荣忠.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Ⅱ].中国民族教育,2013.3.

[2]王新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D】.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袁春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Ⅱ】.科技资讯,2011.1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中,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在为大家提供帮助的同时,请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

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多种方法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应该并重。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为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提供一定的帮助。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校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小学是系统接受语文学习的开始,如果在小学阶段教师能够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不仅能够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基础,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密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做好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就如果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请广大同行予以指正。

1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文化功底和文化修养,一定能够为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注意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不仅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上也要不断提高。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理念指导阅读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教学上,在阅读方面只要求学生能够流畅阅读课文即可。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改中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所学语言的熟练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做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等。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是对教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一定要转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错误教学理念,对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课标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和提高,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

1.2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只有教师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不断充电,进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把语文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更是不能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够把最先进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适应时展的需求。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懂得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即使自己的知识再丰富,也不能够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的技巧,才能够在综合运用各方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放飞思维,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2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动力的推动下,主动进行阅读和思考,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2.1做好阅读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万事开头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保障阅读教学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小学生年纪小,可塑性较强,教师要在教学前做足准备,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欲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文章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进行趣味性的讲解,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充满期待,在期待的推动下,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更浓。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文章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阅读兴趣自然不会形成,阅读水平也不会提高。

2.2善于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加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同样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通过投影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感受教学内容,学生们感到很新奇,求知欲望强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深刻。在多媒体丰富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提高。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进行阅读的学习。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还要运用好课外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温军茹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白团乡东璧阳城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摘要:

近年来,国家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教育教学事业,在新课改的实行之下,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是较为重要的,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理论性知识,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脱离教师教育的时候,利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获取语文新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目前,我国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些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厌烦心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无法提升自身学习效率。本文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供借鉴。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还在单一的应用黑本为学生授课,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出现一些教师无法利用黑板以及苍白的讲解教授学生知识,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些小学校园虽然已经引进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但是还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不能有效使用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1]。

1.2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语文课堂呈现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景象,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语文基础,为其设置较好的教学方法,不能阶段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中失去学习兴趣,无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2]。

1.3忽视教学资源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已经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较为忽视,在教学之前,只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提取有效信息应用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导致不能根据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成教学效率的下降[3]。

1.4师生关系不平等:

近年来,由于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在脱离教师的教育下,学习语文知识。并且,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师生关系不平等现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没有主动发言的权利,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学习语文知识,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部分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无法利用有效的时间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与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2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法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语文素质难以提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以重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腊八粥》一课之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腊八节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在讲解腊八粥课文知识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知识进行演讲,说出自己家里人在腊八节的时候都是怎么做腊八粥的,在腊八节的时候都有什么游戏,或者直接要求学校食堂做腊八粥给学生吃,要求学生在吃完之后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5]。

2.2丰富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加以重视,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故乡的元宵》一课之前,准备元宵节所需要的动物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元宵节放灯的故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故事或是自己对放灯故事的猜想发表感言,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结构加以评价,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2.3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保证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一只贝》的过程中,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以朗读全文为基础理解课文知识,只有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找出不懂得地方才能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字典、网络等辅助工具查找在阅读中不懂得地方的意义,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意义,提升自主学习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其次,要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展现,只有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以各种辅助工具为基础学习语文知识,使其能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也能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冬梅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乡第一中心校

参考文献

[1]芮莉.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36):155-157.

[2]吴金城.试论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01-101,102.

[3]布和.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187-187.

[4]倪香贤.浅议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西部(下旬刊),2013(5):164.

[5]高彦.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3(9):89-89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对于教材中的文字和语言的认知程度,是想要在当今社会立足的必要技能之一。所以,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初期加强对阅读能力的练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阅读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并早日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化素养的目的。本文参考并借鉴了现有成功的语文教学文献,同时从多个角度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能力,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发更多的学者共同探索增强阅读能力的方法,为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出一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他们大多数还无法做到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并且可以持续关注,直到形成习惯。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一旦兴趣被点燃,非常有利于带动学生很快进入到阅读状态,当学生真正找到阅读其中的乐趣,就可以把兴趣转化成自然意识,充分扩散思维,主动地去阅读、思考。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里,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对某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首先在开场白中卖一个关子,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心理,把所有人的关注点吸引过来共同解答疑问。阅读的时候尽量让同学也参与进来,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经过一番亲身体验,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点燃了,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来寻求答案。

二、传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里,老师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善于发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不仅能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在课下也同样能够自行阅读杂志、报纸等,更多的阅读练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迅速地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尽可能多地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的同时,指导学生随时勾画关键语句,而其位置通常在段首或者段末,对于优美和具有启发性语句更要及时抄录下来,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另外,鼓励学生养成记录读后感的习惯,这样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其中心思想,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到持之以恒。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自主阅读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所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从而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优秀学习态度。具体做法,例如,老师要积极搜集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像儿童杂志、期刊等,并且带动学生一起阅读,创造阅读气氛。阅读结束后,老师主动带领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交流,指引学生们表达自身的理解观点。在这里,除了创造好的阅读环境之外,还要重点对阅读情景进行构建。老师具体要做的是充分联系文章里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真正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

四、全面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阅读本来就因人而异,即便是老师也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都足够正确和深入。那么就需要老师从提高同学的主动阅读的观念上入手,指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开阔眼界,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要不忘“以人为本”的原则,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确保学生拥有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阅读起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特别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司法部《法学教育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法律人才不仅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法律监督部门所必须,而且日益成为社会急需的通用人才,成为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主干人才。高校法学教育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争取大学教育的每一步都围绕着素质培养的目标进行。   一、传统法学本科教学方法的利弊分析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本知识与法律技能的联系一直是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急于解决的难题,也是法学专业教学的目的。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单向性和封闭性的满堂灌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也有弊。   法学作为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的探讨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而全,能为学生全面的掌握法学知识打下了基础。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呈现的弊端也是我国法学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老师处于主体性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和机械记忆的状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不好。其次,法学同样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是法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法科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却忽视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困境,高校法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很多的改革。   受到普通法系案例教学法的影响,我国教师将案例教学融入到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模式中,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法”并不理解,在教学中把案例教学变成了简单的“举例法”,实质上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听,实现的仍然是解释法律理论和原理的目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未得到培养。   为了解决教学与实践的矛盾,现在很多学校的法科专业开设了专门的实践课———模拟审判,即由教师提供刑事、民事或者行政案例,交由学生在专设的模拟法庭实验室中审理。通过模拟审判,使学生对诉讼中的审理程序有了很深的理解。   但在模拟审判中,有些是学生自己思考和写文书,而大部分是教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直接将案例书上的审判过程包括文书全部复印下来,让学生在模拟法庭上读,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所以在实际中很多的模拟审判实验就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即使很好的开了这些实验课,也只是达到了学生对相关程序法的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仍然无法实现。   虽然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教学方法仍然单一,教学与考试相结合,学生也只是单纯的记忆,实践能力还是需要进入社会的长时间的培养。   二、社会需求与现实教学的冲突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法律人才炙手可热。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法律活动的增加也刺激了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当然对法律人才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对于法学本科学生而言,要想很好就业,也必须达到走出校门很快就能独立处理一些法律事务的能力,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法律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国每年有几万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可是现今法学专业成了就业最不理想的专业之一,“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法科毕业生的强大压力。   法律人才的现实需求的缺口和大量法科学生难就业现象的发差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法学专业的教育现状的不科学,大学四年,老师很努力的传授,学生也很努力的学习,可这些只是纯理论的学习,再加上实训课流于形式,所有的知识没有在学习中探索和应用,所以在学生毕业时,很多的知识没有灵活掌握,如果课程开设也不合理的话,学生掌握的有限的理论知识也是不成体系的,这样就使得法科毕业生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社会和实践锻炼。法学本科毕业生一般分布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以及企业的法务部门,不管具体工作如何,都在承担者法律工作者的任务。所以法律职业要求就职者不仅要熟悉法律,能应用法律,还需要有敏捷严密的思维和雄辩的口才,再加上社会的高速发展,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就更需要我国的法律职业人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将法律职业技能的培训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法学本科教学中,如果不重视法学职业技能的培训,不然会导致高校培养的法律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法学教育的一种失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建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以此尽量缩小学校知识教育和社会需求人才之间的差距,使法学理论教学和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   三、案例模拟式教学模式及其优点   在改革法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各种方法中,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即在课堂演讲式教学之外又安排适当学时的实训课),还是采用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的方式,是很多高校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前一种方式弊端很多,后一种少有人尝试,但这种方法更能解决教育与产出相矛盾的难题。案例模拟式就是实现实践教学的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模拟式教学是将具体的案例讨论与角色模拟相结合,理论知识贯穿到案例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拟、自己学习和思考,老师指导,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模拟中不断的提高。#p#分页标题#e#   案例模拟式主要通过以下阶段完成:   首先,课程教学之初的教学模式的讲解、学习方法的引导和任务的布置。案例模拟式在不同的部门法教学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即使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章节和知识,方法也可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变换方式,使学生不至于形成倦怠情绪,在好奇心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其次,是课堂中理论知识的概括提示和核心问题的讲解。在此环节,老师的讲授必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找出制度设置的目的,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力等深层的理论知识。最后老师应以提问式指引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会出现的问题和注意的难点。   再次,是具体案例的情景模拟,这是对知识理解的检验环节,也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核心阶段。案例模拟式教学很重要的是案例的选择,无论是真实的案例还是虚拟的案例,均可以作为模拟教学的手段,老师对于真实的案例应进行一定的修改,使课堂内容能够融入案例中,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还要考虑到案例背后是否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让学生自己思考对现有制度的利弊和完善的看法。   在案例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辩论式方法,通过提问———分析———辩论的过程,有机的联系了各教学环节。老师在此环节中不仅是老师,更应扮演引导者和辩护士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辩论式,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在案例模拟中,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口才也得到了很强的锻炼。接着在具体案例模拟后,教师要对学生模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案件的争议的核心问题,针对不同的难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学生自己学结阶段,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写出学习笔记,这也是模拟式教学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对学习内容进一步整理和思考,通过总结报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性和系统性,通过这个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根深蒂固,同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相关的小论文,以训练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和学术研究的水平。案例模拟式教学贯穿的理念是在法学教育中切实实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把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案例的具体分析和处理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所以,案例模拟式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可比的优点。   案例模拟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味的一层不变的满堂灌,学生必然失去专业兴趣,即使学生很用功,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专业兴趣对法学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职业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好的方法胜过好的老师。法学教育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直接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案例模拟式将案例与角色模拟,指导与实践结合,是法律职业教育的实际需要。   通过整个案例的具体模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法律精神、职业情操,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在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下形成创新型专业思维能力。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学生必然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案例模拟式教学需要具备的条件   案例模拟式教学主要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法律人才,所以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在课外针对授课内容去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在课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学生就案例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其次,案例模拟式主要适用于应用法各课程,理论法学适用的范围较窄。在实施中必须要采用小班上课,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角色,这样能确保课堂效果和管理的需要。   再次,教师要认真选择案例,平时注重理论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学术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学生的总结报告和学习笔记要认真批阅,避免案例模拟式流于形式。   最后,课程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多方位的考核制度,以此来检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3

(一)诚信的品质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事的基本要求,因此诚信的品质是企业用人首先要考虑的品质,也是最基本的品质。

(二)发展潜力

文凭只是企业的敲门砖,最重要的还是看进入企业以后的发展潜力,个人将来的发展潜力对企业的贡献才是最大的。例如,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致力推行“适才所用”和“重担子主义”,这种给员工施加压力的做法目的就是让员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学习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企业非常看重的一项素质,学习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目前一些发展好的正规的企业都重视员工培训这块,这些企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只要员工愿意学习,希望有所提升都可以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有大大提高作用。

(四)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很多企业重视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员工个人能力再突出也比不上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受欢迎。企业要求员工要具有团队合作能力,服从企业的管理,认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竞争力量。

(五)融合程度

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会看重毕业生是否认同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只有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奉献力量。比如,通用电气公司招聘时会选择那些认同自己企业价值观的应聘者,也就是认同“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价值观。

(六)创新精神

在能够胜任工作和具有创新精神这两者中,企业更为看重的是后者。比如,微软公司在用人上面宁愿选择那些曾经创新失败的人,也不愿意选择那些处事谨慎毫无建树的人,正是因为微软公司看重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才使得微软成为计算机中的“巨人”企业。

二、医学类高职学生非专业因素的主要方面

第一,是满足学生就业必须的专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是就业谋生的必需。第二,是合格的医学类高职毕业生所要掌握的一套相对完整的某一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第三,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上为其成就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三、大学语文对医学类高职学生就业的作用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4

一、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1、学生语文基础薄弱首先,中职生大多数是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有的甚至没参加过中考,整体素质较差。其次,中职生中农村学生居多,极其有限的师资和教学条件使这些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严重欠缺。再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差,表现在听记速度慢,听辨抓不住中心;当众讲话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吞吞吐吐、不知所云,很少看课外书,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最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创新拓展不足许多教师对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有很清醒的认识,但在教学中仍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传授教材内容上,没有把教材吃透,开发出新的内涵,也没有拓展教材,把内容适当向课外延伸,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在教学中组织趣味性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较少。2.3教材编排针对性不强现行教材在编排上,力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趣味性、人文性,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弱。且学生认为中职语文对今后就业没有帮助。许多语文教师反映“: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也痛苦。”

二、中职语文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的有效途径

笔者以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正视现状,力求使语文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贴近,人文思想和专业能力互融,教学方式与学生兴趣互激。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

1、融合专业知识,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让人在当今社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反之则会因此影响人际沟通,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今后的个人发展。在面试、就职演说时,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机会,口语表达能力弱的人也许会因不善言辞而与良机擦肩而过。因此,中职语文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学生口才的培养。要使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真正鲜活、实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而施教,把握好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与语文能力的契合点,补充大量适用、实用的专业知识,以语文技能训练为枢纽,辐射至专业知识技能,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又让学生把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例如,在上普通话课时,可设计一系列渗透专业知识的情景对话。在护理班教学时设计患者与护士的情景对话,包括入院、出院等不同场景,主管护师和护士间就当天的护理工作进行小结,或针对某一病例提出恰当的护理措施;在中医美容班则设计顾客与美容师的对话,要求美容师善于揣摩顾客心理,了解顾客需求(如有的顾客要美白,有的要去斑,有的要去皱,用什么样的护肤产品能达到什么样的护肤效果),并针对不同的顾客需求就产品做不同的介绍说明,或就某一中医疗法(拔火罐、针灸、推拿等)向顾客说明其中医原理及疗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技能,又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与自己将来实际相联系的对话场景特别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又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针对“解说”这一内容,可设计一个医护技能展示的情境,让学生对技能展示的各个环节进行解说(无菌操作、铺床、静脉注射、穿隔离衣、雕牙、美甲等)。其中涉及许多医学术语,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同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交代、诠释解疑、议论评价、描绘、抒发情怀等,增强表达效果。同样的一个护理操作流程,解说时交叉运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使得解说在准确之余更生动,更吸引听众,体现出雄厚的语文基础对于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2、融合专业知识,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应用文在工作、管理、交往、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计划、总结、请假条、通知、启事、自我介绍、求职信等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解决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不同专业,在应用文写作练习时加强与专业知识的密切联系,并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例如,在学习写作计划、总结时,要求一年级护理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内科护理,中医推拿专业的学生完成针灸推拿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计划、总结;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完成交班记录、临床护理案例分析、护理查房记录等。课后还组织专业课教师与学生进行座谈,并做专业点评,涉及病程记录、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专业护理知识。在学习写应聘书、自荐信时,要求学生突出本人特点和专业优势,力求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应聘书中脱颖而出,获得面试机会。联系近期出现的H7N9禽流感,让学生设计一份预防H7N9禽流感的手抄报,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融合专业知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中职语文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日常生活场景进行训练。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语文教学,为语文实践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强化专业场景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模拟仿真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如在学生完成应聘书后,可及时组织开展模拟应聘,由学生扮演医院护士长、美容店店长及护士、美容师等,并相互交换角色,台下师生进行点评,最后评出最佳微笑奖、最佳礼仪奖、最佳应聘奖等,体现良好的课堂互动。学生以各种身份参与,既能感受到语文学习新途径的魅力,又能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与专业能力形成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了解了应聘单位的用人要求,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目标,为毕业后进入职场做积极的心理准备和专业准备。

三、总结与反思

只有将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融合,把职业意识清晰、能力结构全面的中职毕业生推到用人单位面前的中职语文教育,才能为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对笔者来说,走语文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之路,还需在实践中加强以下几方面:

1、继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融入职业元素和职业内涵。有“语文与社会生活外延相等”的概念,力求让教学与专业,教学与社会结合得更紧密,使语文教学真正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职业化服务,把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职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融入社会,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能力。

2、开展中职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有效交流。语文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应多沟通、交流,语文教师要更多地通过自学、和专业教师“结对”或其他途径,积极主动地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与磋商,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职业素质;基础课程;高职院校

受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影响,在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化的指引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当下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尚不清楚,但是教师应该清楚了解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人,同时培养职业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道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高职基础课程改革应该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满足岗位要求,为在校学生学好后面的专业课做好准备。

1职业素质与高职基础课程的关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职业压力变得更大,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他们既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扎实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可以在各个行业内应用的能力,包括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界的迫切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针对职业需要培养相关能力,而且要避免把学生培养成没有独立思想的职业工具,要考虑到学生的将来长远发展,还要考虑到学生持续学习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提高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职业素质,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素质不但体现在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各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每个地方,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在方法与社会两种能力上展开。高职院校教育要更新理念、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综合培养。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专业能力,光靠专业课程来培养职业素质,效果不会很好,而且会使公共基础课程与职业教育方向不相适应。在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契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而且可以优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向,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从而避免被边缘化。所以,高职院校基础课程要不断优化,起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

2构建符合高职实际的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教育教学来说,课程是主要载体,服务于学生成长。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主要是参考本科院校,着力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固然重要,具有普适性,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但是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专属性,所以,教师要结合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积极探索,认真建立起能够培养学生较高职业素质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1)开设行业相关文化课,提高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识。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与专业行业相关的文化课,使学生了解专业行业的文化和历史,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和社会其它方面的关系等知识,使学生对以后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一定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另外,介绍行业相关的模范,促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强的毅力去学习后续的专业知识。(2)重视人文通识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财富,当中包含了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包含对人生意义的历史总结,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于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探索,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才算过得有意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规划职业生涯,思考当前的学习任务,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职业,从而提高职业素质。(3)普及能够拓展素质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一是普及口才和交际相关课程,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和工作场景,促使学生参与进来,着重加强训练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宽容他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二是普及写作训练课程。课程内容由普通应用文和职业专用文书两部分组成,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同时尽量选用可以反映企业文化和特色的文案,再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岗位培训、任务完成、角色互换以及团队合作等具体教学环节中得到启示,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的目的。(4)优化职场礼仪课程,提高学生的职场形象。在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职业人的礼仪形象已经成为了一种隐形的竞争力,甚至可以说职业人的形象无形中决定了他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命运。高职院校开设并优化职业礼仪课程,不仅可以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内在文化修养,更可以有针对性地模拟工作情形,进行现场动态教学,帮助学生规范言谈举止和仪容着装以及相关礼仪,从而提高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实现“内提素质,外塑形象,增进沟通”的目标。这样学生在提升修养和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全面提高了职场竞争力,为以后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5)强化职业心理训练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任何教育的基础和保证,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更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尤其要重视高职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再选取历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典型案例,如学习压力、感情纠纷、就业困扰以及人际交往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心理健康方法调节和维护自己的心理,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学会正面对待压力和困扰,培养学生的抗压解压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面对未来社会的时候,才可以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拥有终身学习和超强的应变能力,用积极的职业态度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改革途径与办法

3.1将职业教育观融入教师观念

重视职业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必须要适应人才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其中,高职教师观念的及时更新变革则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先给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继而开展专业知识的教学。要想进行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广泛采用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学习的迁移和综合学习的观念。同时课程改革必须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的改革,一线教师要经常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实时了解岗位的真实需要,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建专业的课程开发团队,打造专业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

3.2结合职业岗位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除了服务专业课程学习之外,更需参考职业活动和岗位需求。根据岗位和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自身素质。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必须保证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服务专业的功能。高职基础课程与职业岗位需求有以下两种结合方式:一是充分依据职业和岗位情景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按照岗位需求的阶梯式要求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着重强调职业需要。二是以基础课程为基础,着重突出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比如高校开设的《读写说能力训练》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口语及书面表达为培养重点,继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储备与岗位任职能力,同时也直接反映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关系。当然,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校可以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掌握与人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志愿服务社会的良好品格,重视显性教学成果与隐性课程完成度相结合。

3.3开放式教学取代封闭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课堂与非课堂的界限,高职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式多种多样,如让基础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使社会成为让学生成长的大课堂。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人员任职要求,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及开放性模拟工作任务,然后交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等资源找寻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打破了常规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界限,通过课内的常规教学与课外的情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牢记课堂内容,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达到在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言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设计与生活和工作比较贴近的情景,教师寓教于乐,学生身临其境。比如在进行《职场礼仪》中应聘礼仪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教学课堂模拟为招聘会,有的学生作为招聘官角色,有的学生作为求职者角色,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发挥,随即再结合学生的表现,临场分析错误之处,讲解关键知识点,之后再进行一次模拟应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胆识,训练他们口才,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4学生自主学习取代教师的单向输出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有限,传统的教学是以授课教师为主体,单方面知识输出。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要借鉴“合作学习”的理念,即在教师完成授课任务以后,重点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教学指导,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间相互启发,互相沟通后形成具体的学习方式和行动策略,完成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任课教师则在前三个步骤采用教学支援,在后三个关键步骤实施教学指导,达到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负责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持人角色,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形式也由传统的教师输出转变为学生的深度自主学习。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其实也是学生主体积极构建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靠学生缓慢地自发生成还明显不够,必须要在正确价值的引导下、在老师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中、在相对真实的模拟职业情境中逐渐生成。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建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情感体验,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基础。

3.5享受过程领悟方法取论知识获得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无生命教学”,即授课教师以专家学者的“过来人”身份将课本上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通常是老师在上面讲个不停,而学生在座位上没什么反应。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领悟方法、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去体验,同时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并帮助学生解决,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从而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实际上,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或者体会的东西,才能印象深刻永久记忆,从而促进职业素养的良好养成。

3.6将过程评价融入评价方式

高职基础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机制作用,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学会自我反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实现评价的客观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评价、访谈、角色扮演等各种方法对学生的真实成绩进行考核。这也需要教师和学校改革传统的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

4结束语

实践证明,融入了职业素质培养观念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所以也要求担任高职基础课程的教师要站得更高,想得更远,也就是要有人才培养的全局观,并且终身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祥林.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普通文化课改革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2):55-57.

[2]张娟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3):67-69.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6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适当的激励手段可以激发馆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如物质激励可以解决图书馆员的生活之忧;精神激励,则可以激发出他们为事业而奉献智慧的无穷潜力,促进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奋发努力,积极实现自我价值。实施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公平、公正,奖惩并举的原则,以奖为主,严格考核,奖惩分明,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2加强感情交流,增强凝聚力

对员工进行感情交流,可以增强其归属感,也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人是自然属性的人,有七情六欲,对人的管理也不能过于苛刻。领导者应对员工进行情感投资,在讲求平等与公平的基础上关心体恤下属这也是“包容性增长”本质的体现,是“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的充分展示,更是让全高校图书馆全体员工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社会稳定与和平发展的体现。

3了解员工的各种需求,尽可能地帮其实现

自我价值人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表现在个人身上又有差异性。管理者需要明察秋毫,尽量满足职工的现阶段需要,以激励员工积极性。比如开展丰富的集体职工文化活动,让有文艺才能的人展示才华;开各种形式的民主生活会,充分尊重个体意见;最后达到协调统一;倡导文明窗口服务比赛,让员工在“争先创优”的环境下,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自我岗位价值等等。

4重视个体差异,实行人性化岗位轮换制度,然后再定岗

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人员专业水平依旧参差不齐,管理者不能单纯从安置人的角度为员工定岗位,应充分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先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其适应岗位,按照本人的才能和意愿;最后再为其安排固定的岗位。比如让外文水平好的人才到编目部编订外文书籍的入库信息;让计算机水平高的人到技术部门;让年龄较大的人从事图书借阅和归还业务;让精力旺盛,口才较好的人从事窗口咨询工作等等。

5任人唯贤,领导干部年轻化

干部选拔时,“任人唯亲”,“拉关系”“走后门”之怪现象屡见不鲜,图书馆也不例外。要想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图书馆就必须制定科学的有效的人才引进制度,打破人情关网,做到唯才是举。反对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年轻有为之士,应使领导干部年轻化,倡导创新意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发展体,这样才能真正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6倡导平等观念,宣讲职业意义,树立服务理念

作为图书馆管理者,应该让员工知道自己职业的意义: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个人幸福与否不仅仅在于物质,更要看精神是否充实。图书馆员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在这里可以与书为伴,与热爱知识的人沟通,精神世界受到感染,个人品位也会随之而提升。以开阔的心境服务读者,才会有服务的激情,才能体会到服务的快乐。

7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多数高校图书馆的考核奖惩制度形同虚设,浮于表面,这极大地挫伤了一些年轻骨干的积极性。一个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能够极大地促进职工的竞争意识,推动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考核职工:论文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参与业务培训的积极性以及目前专业水平的优劣;工作服务的态度;对本单位的贡献;读者用户的评价;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于优秀者要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不合格者,要予以批评教育,扣罚奖金。(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8关注员工个人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的情感归宿,稳定和谐的家庭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领导可以召开各种形式的“民主生活会”,在适当的时候建议员工携家人远途旅行,户外郊游,参加体育锻炼,调整身心状态。只有家庭和谐,员工才能精神饱满,才可能尽力发挥工作热情。

9减少员工间的人际关系摩擦,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人具有社会属性。员工每天都要面对同事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领导要适时教导自己的员工善于礼让,拥有一颗包容的心。要宽以待人,豁达大度,善于妥协,富有“包容”精神。切不可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

10总结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7

(一)初级班

根据“早启发、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的原则,在开学初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将初级班党课教育纳入入学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宣传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入党的愿望和热情,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引导更多的同学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培训每个专业班级就是一个党校初级班,全体大一新生必须参加,新生辅导员即为党校初级班的政治辅导员。任课老师为各系政治辅导员、学生处教师、团委教师、思政课教师。初级班的教学内容为党团基础知识教育,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入党动机教育和入党的基本程序以及共青团的基本历史、学院共青团工作的简要介绍。

(二)中级班

为了让经过初级班培训后,对党有初步认识和认同,并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早日入党,由党校教研室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分发到各系,由各系党总支组织积极分子进行学习。培训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通过开展读报讨论活动、观看红色电影、参加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任课教师主要是党总支书记、党校办公室、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党校教研室负责人等。

(三)高级班

经过中级班学习,表现优秀,确定为发展对象或者预备党员的学生可参与学校校园管理和学风建设,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素养要求比较高。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要更加注重能力教育、素质提升和核心价值观养成,要把他们培养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在实际行动上自觉践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全面提升学风校风。高级班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素质教育,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教育;现代领导力、现代执行力、演讲与口才、公共社交礼仪、创新能力培养;参与党校管理和建设,参与校园管理和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任课教师主要是专家、教授。

(四)高级研修班

为了扩大优秀党员的影响力,每年从高级班中挑选10—20名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正式党员,开展省外调研、实地考察,例如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韶山等地开展调研活动。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调研报告和答辩的形式。

二、业余党校多层级班级管理模式的班级日常管理体系

业余党校作为校中之校,要参考教学班级的管理建制,从干部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组织生活建设三方面抓起,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人翁作用。

(一)业余党校班级日常管理架构

在初级、中级、高级、高级研修班中,民主推选班长和组织员,实施由高年级带低年级的管理制度,具体架构如下:初级班面向全体新生,属于短期集中培训,在党校教研室和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的统筹下,由各系党支部、辅导员组织和管理。中级班主要面向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众多,长期培训要和日常管理结合。在管理干部队伍上,中级班学员分属各系。每个中级班设立一名组织员,由高级班学员担任,他们协助各系党支部书记组织培训和管理。

高级班学员主要是全校范围内的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高级班主要由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在高级班设立一到两名组织员,由正式党员担任,协助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组织培训,进行日常事务管理。高级研修班属于短期考察学习,成员从高级班中表现优秀,转为正式党员的学员中挑选,由党校办公室、党校教研室和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联合组织,具体由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实施。高级研修班设立一名班长,协助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处理研修班的事务和组织考察。

(二)业余党校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因此在各层级党员干部的管理和培养上要遵循此要求,“能进能出,选贤举能”。首先,在选拔上,党员干部竞争上岗,采用演说竞选、民主测评、群众投票形式,根据竞选者的日常表现、综合素质、服务意识来进行综合测量和选拔。第二,在考核培养上,实施绩效考核,把政治品德、群众基础、服务态度、工作能力作为考核指标。在高级班表现优秀的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可以优先推荐作为中级班的组织员候选人。为担任满一年的班级管理干部发给聘书,同时优先推荐为高级研修班的成员。高级研修班的成员作为最优秀的分子,将被学校授予“最高荣誉毕业生”奖项,并且将作为学校选拔留校的后备人才。

(三)业余党校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1.班级考勤和考核制度。

业余党校要制订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考勤办法包括上课出勤制度、参加组织生活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包括对不同层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考核,对班级管理干部的考核等。两方面的考核和考勤结果都将作为其是否发展、是否转正、是否继续担任班级管理干部的评价标准。

2.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制度。

建立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制度。运用网络建立理论学习的渠道,建立班级理论学习小组和宿舍学习小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集中性和分散性的理论学习和交流,广泛收集学习心得,传达学习文件和政策精神。落实汇编每月一期的学习简报,供大家学习。立足学习探索性和志愿服务性宗旨,建立社会实践制度,包括日常实践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各个班级根据人数和层次,分成若干小组,由高级班学员作为实践小组组长。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制定活动选题,各小组根据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题目。每位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后,要提交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色者,采取适当的形式予以表彰。

(四)组织生活建设

与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实现“组织生活常态化”,形成学生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学风建设的氛围。根据当代青年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与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团组织活动等相结合,保持党组织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实现组织生活常态化。组织生活的目的在于形成氛围,让学生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学风建设,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学生党员,让普通学生通过行动争取入党。加强社会调查,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组织生活的多样化。内容上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内容、身边感人事迹,形式上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要加强调查研究式的组织生活。调查研究内容应该关注民生热点和基层群众的社会现状。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党员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此外,还可以采用义务劳动式、评比竞赛式、联谊活动式开展组织生活。

三、总结

口才培训总结范文8

1.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3年1月正式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其中参与护理人员10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5.21±2.36)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熟悉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其更加适合门诊需要。并且利用两年的时间共对400例门诊患者在人性化管理前后进行门诊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男264例,女136例;平均年龄(33.31±12.3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26例,高中专文化192例,小学文化175例,文盲7例;职业:干部12例,工人151例,农民216例,其他21例。2012年1~12月随机抽取的20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随机抽取的20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管理方法

①实施情感化管理:重点是带动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并使其消极情绪得到改善;②民主化管理:针对重大决策项目,组建起由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鼓励护理人员大胆表达个人看法,针对门诊服务提出个人的观点;③自我管理:帮助护理人员根据个人情况,树立起与卫生院共同发展的目标,同时对工作制订相应的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控制策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有效的“自己管理自己”来推进门诊护理质量的提高;④文化管理:护士长与护理人员以卫生院门诊服务为中心,打造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措施,使所有人力资源均能够集合到同一个目标上,进而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2.2实施方法

①门诊环境管理:对所有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年龄、职称、经验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患者的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授权,同时通过自主选择班次、弹性排班等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加强门诊环境的布置,在大厅及走廊摆放绿色植物;定期进行清洁卫生;增加便民服务措施,如提供复印服务、用轮椅推送行动不便的患者、在门诊大厅摆放便民服务箱,里面有老花镜、小针线盒、笔、纸及塑料袋供患者随时取用;免费为门诊输液观察室患者开放空调;在墙上张贴订餐电话;并实行全院人员劝导戒烟等;值班护士不得擅离岗位,或者出现串岗等情况;主动积极帮助患者完成就诊程序,同时使患者能够较快地适应门诊环境。②服务态度: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通常经受着病痛的折磨,故容易表现出烦躁、焦虑等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接待患者,并询问患者的需求,在患者及家属心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不得出现与患者及其家属顶撞的情况,对患者的咨询必须耐心解释,尊重患者的隐私,使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得到改善甚至消除。③专业技能:每月组织一次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以及每年两次开展“三基”理论和技能操作比赛,有效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对医院的就诊流程、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沟通技巧等各方面进行不断强化;总结门诊就诊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尽量简化就诊流程,为患者提供便捷和更优的服务。④规范言谈举止:门诊护士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患者对判断这所医院院风、院貌和医务人员素质的第一依据。本院严格要求护理人员穿戴整齐干净,统一着装,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用语,语气亲切。门诊护士作为患者在医院内接触到的第一个群体,其语言是否具有服务性、规范化,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整个医院服务的满意度。⑤开展健康教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从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便可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针对患者的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的不同,可对患者进行个别指导。并且利用门诊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和留观室的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理、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教授自救常识。

1.3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理管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分别在本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前2012年1~12月以及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后2013年1~12月各选取200例患者进行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且在调查的过程中,不得对患者进行任何暗示,仅对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相关内容作出解释。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对门诊环境管理、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以及对患者适时开展健康教育五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人性化管理实施前后门诊护理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