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管理范例

科教管理

科教管理范文1

1医院科教管理和统计的主要内容

医院科教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名医工作室管理、人才管理、教学管理、学科管理、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图书室管理、继续教育管理、培训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多方面。根据医院科教管理工作内容,统计内容可分为五大指标:第一项目指标,包括项目申报情况、确定情况等;第二投入指标,包括投入人力资源情况、资金经费情况、物资储备情况等;第三活动指标,包括活动人员情况、结构情况、过程情况等;第四产出指标,包括成果情况、奖励情况、分布情况、效益情况;第五质量指标,包括考核情况、完成情况、控制情况等,贯穿科教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2统计对医院科教管理工作的意义

2.1统计工作有利于充分反映科教管理工作现状

统计工作可以渗透到医院科教管理工作的诸多环节。通过统计工作,取得全面、系统、科学、量化、直观的数据,为日常规范采集数据信息做好铺垫,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的长期积累更新工作,同时真实地再现了医院科教统计内容的五大指标体系,充分反映了目前科教管理工作现状。

2.2统计资料有利于综合评价科教管理工作情况

统计资料可以体现出医院科教管理工作的各项情况。通过统计资料,整体掌握医院科教管理中每一项工作的数量、分布、结构、变化等特征和关系[2],为管理者充分了解情况打好基础,及时发现已经产生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有效加强对科教管理工作的综合评价,促使科教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2.3统计科学有利于提高创新科教管理工作水平

统计科学可以延伸到医院科教管理工作的各个方向。通过统计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模型,预测演变趋势和新生长点[3],优化各方面资源配置,推动信息化集成和信息系统建设,引导正确的发展思路,为制定医院科教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是医院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3实证分析

以太原市某医院为例,根据近5年(2016—2020年)人才培养情况的统计,探讨统计对医院科教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创新。经统计如表1所示,该医院2016—2020年人才培养数量逐年增加,培养级别稳步提升,人才梯队逐渐优化,这说明此医院近5年整体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①该医院名医及名医工作室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2020年度数量较前大幅增长。这与该医院积极调动高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注重临床、科研和教学等全面发展有密切关系。名医的培养,有利于组建高水平的名医工作室团队,推进“名医带名科,名科铸名院”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形成良性循环。②该医院高端、领军、优秀、骨干等高层次人才数量也在增长,但存在个别年度断档的情况。比如2019年人数较前有所减少,且2020年人数不增反减。这说明该医院中级(含)以上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存在停滞甚至倒退的不良倾向,缺乏有效衔接。针对此问题,应改变重临床、轻学术的不良导向,在职称聘任、推优评先等考核指标中加大人才荣誉的权重比例,引导和激发医、教、研协调发展的积极性。③该医院硕士生导师人数近5年基本无变化。这说明该医院教学管理水平没有进一步提高,也反映了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的联系不够紧密。针对此问题,应在稳定硕士生导师人数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到高校组织的各项科研项目、学术会议、教学讲课等活动中,还应逐步改善硕士生导师所涵盖专业领域单一的不足,同时制定医院临床教学管理方案,通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统计在医院科教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统计伴随着科教管理计划、组织、确定、协调、考核和验收的全过程[4],在目前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①管理理念与模式相对落后,只趋于对理论数据的分析,没有落实到临床实践上或实践经验不足[5];②统计存在滞后性[6],统计要求功在平时,容易被忽视;③工作量大,事务繁琐,缺乏有效的统计手段,容易出错,准确率难以达到100%。综上所述,统计与医院科教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息息相关。科教管理有赖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强调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个人水平。医院应首先强化管理者的统计意识,加强对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其次要注重将统计和临床实践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7],提高科教管理政策的可行性;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结合医院整体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统计信息平台,使科教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计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全面提高管理效率,为医院综合评价科教管理工作、制定科教管理政策、编制科教发展规划、完善科教工作考核机制等提供重要依据和科学保障[8]。

参考文献

[1]张少杰.统计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

科教管理范文2

一、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概念与功能作用

要进一步探讨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与创新模式,就要厘清两者的概念和性质的异同,分析定位其功能作用,探索实现途径和手段。这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定位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明确两者工作整合与创新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一)厘清概念异同和性质联系

高校人才培养是通过学校“育人”措施和手段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书育人(学科教育)、管理育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方针来具体落实的。因此,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同属于人才培养的两条途径和手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定位于人才培养工程主体的“一体两翼”。学科,是按照学术性质分成的科学门类,学科教育是为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开展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为了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都要依据专业设置等相关要求,制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个学科开课计划,使各个专业学生在学校按照一定要求修完一定数量的课程,并达到一定学分要求方可毕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并实行的各个学科教学,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学科教育。它分为专业学科教育和公共学科(非专业学科)教育。按照专业开课计划和学科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划分,又可分为选修课教育和必选课教育。学科教育是从解决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习得的角度和掌握一定必备的公共学科理论知识的要求出发,是专业性、理论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科教育主要是由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来实施。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方式。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管理学理论的要求,我们所述的学生管理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其一,管理作为一种工作方法、一种工作程序,其原则应该是科学的,其运用也应该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其二,管理工作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且具有人文关怀的人本管理,其本质在于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需要,其重点在于分工合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纪律和学习生活秩序。其三,管理的对象是新时期特定形势和环境下的大学生,为此,就要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其四,管理目的是为了协调、融洽各方面之关系,动用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全面服务服从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并获取教育教学的最高效率与质量。学生管理工作也同样具备了管理学理论的主体(谁管的问题)、客体(管什么的问题)、目的(为何而管的问题)和环境条件(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四个要素。高校学生管理主要由学校和院(系)两级部门的政工干部和辅导员来实施。

从概念和性质上讲,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这两项工作具有“五同四不同”。五同:一是终极(总)目标和任务相同,都是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贯彻学校办学理念,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并在以人为本的“学生中心”理念下全力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都是为了培养政治思想可靠、专业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工作的对象相同,都是新形势与背景下具有新时期特点的大学生;三是工作的社会情势背景、外部环境氛围以及时间、空间条件相同;四是接受来自学校党政的宏观管理与要求相同;五是两项工作的主体基于国家政策和岗位角色的定位有相同之处,即都是高校教师(辅导员也定位有教师身份)。四不同:一是工作系列不同,学科教育是教学工作系列,学生管理是属于管理系列;二是工作的分工不同,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也不同;三是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不同;四是主体地位不同,学科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虽然也有教育责任和要求,但总体上要为学科教育服务。

(二)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功能、作用分析

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育人、协调整合和保障服务三大功能,并通过这三大功能的发挥,促进高校学生人才的培养,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五大特点:一是管理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对象年龄的年轻性、情感的波动性、思想的活跃开放性、知识观念的前沿性、生活方式和追求的时尚潮流性等,这些都无一不说明管理对象的特殊。二是管理方式的管、教(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性。注重工作管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做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的综合与协调。三是管理原则的人本性。辅导员所有的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在于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内在的核心要旨。四是管理目标的政治性和既定性。鉴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与背景,以及新时期辅导员角色的新型定位,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既定的,是服从于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和需要的,同时,管理目标也是有一定政治方向和要求的,简单讲就是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有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是管理工作中“为人师表的表率性和示范性”。由于辅导员特殊的教师身份决定了管理工作同其他教师工作一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为人师表作用和言传身教的示范性。学生管理工作对人才培养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十六号文件”和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24号令”都先后肯定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同一般教师一样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作用。二是发挥管理者的管理育人作用。辅导员通过管理措施与手段,充分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整合多种资源,并通过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和管理制度、法规的匡正规范效应,体现管理育人之功效。三是维护大学生班级群体的良好学习生活秩序。四是积极推进班级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强化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五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六是培养大学生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社会技能。学科教育具有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和能力、传播哲学与社会科学人文思想、育人(教书育人)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主要是通过学科教育的四大作用体现出来的。一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促进深厚专业理论功底的形成。二是培养和提高专业素养与能力,增强社会实践运用能力。三是传播哲学、社会科学人文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人文理念与素养。四是通过学科教育切实贯彻和落实德育思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里的“育人”主要是指在“德育为首、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和原则指导下,学校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四个途径实施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育人”有以下几个实现途径:一是政治理论学科教师通过政治理论学科教育这一主渠道落实的政治理论教育,二是学工部门和以辅导员为主要力量的政工人员(老师)通过管理这一主阵地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其他学科教师通过专业及公共学科教育贯彻的专业思想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是学校教辅、后勤通过服务工作进行引导的思想教育(服务育人),五是学校通过营造和提升校园景观和文化环境进行的环境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环境育人)。#p#分页标题#e#

(三)实现途径与手段

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为实现各自目标任务,都有各自的途径和手段。学科教育是由专业学科教师和公共学科教师来执行的,形式上比较规范,有固定的开课教学计划、上课时间、考核方式和要求。课堂主要通过“组织教学、复习、新课讲授、归纳巩固、布置作业”几个教学环节与步骤落实,课后有实验、实习、作业辅导和技能训练等辅助措施。学生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现主体有学校和院(系)政工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形式比较灵活,手段多样,实现渠道多。主要工作途径有班团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培养、政治思想和管理制度宣传教育、贫困学生帮扶、谈话、座谈、主题班会、例会和形势工作讲评等,主要工作手段有评奖评优、学风督查、文明礼仪督查、作息纪律和卫生检查、班会讲评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

二、整合与创新的意义原则和依据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无论是学科教育还是学生管理,应该说从理论探讨、实践尝试等方面都有了丰硕成果,这对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两项工作本身来说是有很大促进的。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却还有一个理论空白,经过CNKI上相关论文和专著检索,还没有发现专题研究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与创新模式的。这就给我们的研究留下了空间,并赋予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的意义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旦把它们的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使本来无意义的事物变得有意义起来,从而获得超值的效果。整合理论近似于管理学中的“协同效应”。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后来他又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并发表了《协同学导论》等著作。协同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就好像企业组织中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关系,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现象。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协同系统,协同是经营者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公司整体效益大于各个独立组成部分总和的效应,经常被表述为“1+1>2”或“2+2=5”。我们所说的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整合,就是要使两项工作从目标任务、措施手段、资源空间等方面形成协调、互补和协同的有机的整合,杜绝两者在措施、手段和资源上的“相互消耗和削减”,使其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达到“1+1>2”的效果,这就是本文探讨目的的中心要旨。

(二)整合的科学依据与原则整合(协同效应)是科学的管理学理论,对企事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哈佛大学教授莫斯•坎特(R.MossKanter)甚至指出:多元化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获取协同效应。安德鲁•坎贝尔在《战略协同》一书中说:“通俗地讲,协同就是‘搭便车’。当从公司一个部分中积累的资源可以通过横向关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部分的时候,协同效应就发生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战略管理学家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将协同的理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协同理论便成为了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1965年他首次向公司经理们提出了协同战略的理念,他认为协同就是企业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拓展新的事业,协同战略可以像纽带一样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结起来,即企业通过寻求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安排,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从而使公司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优势,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依据主要有三:一是学科教育有育人的职责和义务,正所谓“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二是教学是学校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管理、教辅和后勤都必须为这一中心工作服务,促进学科教育工作;三是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提升办学质量,以及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根本要求,也是管理学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科学运用。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两项工作的工作主体(学科教师和学工管理人员)独立性原则。两个主体都必须按照自己工作的特点规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地开展,不能因为要协调和整合而改变自己角色的明确定位,甚至影响到各自功能作用的发挥。二是目标一致性原则。要协同整合,就必须确保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一致,都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中心理念,全力为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搭建平台,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三是坚持人才教育培养“二元”原则。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同属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二元”,在实践中有各自的定位和要求,也发挥着各自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可任意偏废或倚重。四是协同与互补原则。坚持整合就是要发挥“协同互补”效应,达到“1+1>2”或“2+2=5”的效果。五是要坚持整合的体制机制保障原则。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形成共识,操作上要认真思考和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全面促进和保障整合和整合效果、目的的实现。

三、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模式思考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条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探讨也在不断深入,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中,却还存在“你教你的,我管我的”这种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甚至在某些教育和管理上出现“口径不一,认识、观念相冲突,工作缺乏协同和互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认为“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整合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极具必要性和重要价值的举措”。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重要中心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的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两大主体的高校教师,除了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工作职责要求、工作方法与技巧,确保出色完成工作目标与任务以外,还必须明确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保证学科教育和管理在方向、目标与措施上的一致,力促学科教育和管理两大板块工作形成合力,并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成果。一是要明确“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机制。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这“一体”必须依靠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这“两翼”进行全面协调、整合和有力的支撑,“两翼”要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这一主“体”的平衡和发展。二是要明确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理念,掌握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与要求,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方向与要求,确保人才培养从大政方针、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以及自己任务和目标的高度一致。三是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各自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手段与措施,要在工作实践中全力促进各个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尤其是要看准各自的不足与“空缺、空位”,要有“补位”的管理意识和措施。四是要经常探讨和交流工作问题与方法,共同研究教育管理的应对策略,防止发生“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整合形成合力”的现象。#p#分页标题#e#

(二)协同落实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管理

学校人才培养是通过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两大途径和“德、智、体、美、劳、心”六个方面的教育来实现的。高等教育的德育主要是通过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管理部门落实)主阵地实施的,因此,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队伍和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师都肩负着学生“德育”任务和职责。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倡导和实践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方针,因此,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与义务。学科教育教师要从学科教育实践中努力探索“育人”的途径、方式与方法,同管理和教辅后勤服务部门共同做好育人工作,这也是学科教育与学生管理整合的必然思考与措施。其实,学科教师的教育影响作用是相当大的,绝对不可忽视。这个作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科教育占有大量的时间、空间(阵地),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二是源自于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从而更加有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三是因为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的“育人”活动更加具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能够结合现实与生活,从而产生强大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与影响。学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协调、协同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本质的要求和“教、管”整合的必然和需要。

(三)协同促进学科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学科教育也就是专业学科教育和公共学科的教育。在高校,由于学科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学科教育从任务上说主要是解决学科理论知识的习得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工作形式上说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落实,不同于普通中小学,课外辅导(指导)已经不是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对教师的“硬性要求”。所以,由于时间、制度要求等方面原因,学科教育就出现了“空挡”,这就需要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检查督促和指导来“补位”落实,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辅导、指导学习,监督、督促学习”的重要职能,来补位学科教育的不足与空缺,达到整合资源与教育管理力量的目的。完成学科教育任务,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既是学科教师的重要职责与任务,也是管理者应该协同的工作。因此,学生管理教师要针对学科教师工作的不足和缺陷,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发挥指导、督查职能,从学风建设、作息制度和学科监督督查的角度去促进和保障学科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充分整合学科教育、学生管理力量,共同促进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人才培养和整合的途径与措施。

(四)协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评价

科教管理范文3

为了在21世纪谋求更大发展,我们一要依靠科技进步,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其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一)智力投资:发展的首要因素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不少国家都经历了教育立国、贸易立国、科技立国等几个发展阶段,新兴工业化国家大都已处于科技立国战略阶段,而不少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全实现教育立国的基本目标。发达国家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普及小学教育、普及中学教育等阶段,同时发展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加强高等教育,提倡终身教育。就物质文明建设来说,关键是科学技术,基础是教育,所以说教育是基础。以科学技术为纽带,高等教育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具有直接的必然联系,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高等教育已成为生产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等教育。科学技术愈进步、社会愈发展,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也必然随之相应地发展和提高,这种带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当代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增长得到证实。

首先,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引起的“信息爆炸”,猛烈地冲击着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高等教育应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出现,只靠本校教师难以胜任对学生的指导,例如,日本的一些大学和研究生院实施“学分互换”制度———即相互承认学生修得的学分。另外,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迅速捕获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其次,需要一个熟悉教育的基本政策法规和高教管理经验的干部队伍。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开放的扩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一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视野开阔、勇于改革、大胆实践、政治业务素质好的高校管理人员队伍,使之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适应新形势下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以及保证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代世界,撇开智力投资和科学技术研究,就谈不上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智力投资的竞争。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说明,我们的时代是智力发展的时代。人类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人类智力的充分发展与广泛运用将继续证明人的智力是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智力投资是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科学技术:推动发展的轮子之一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这是对世界近展史正确而简明的概括,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即将到来的21世纪,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21世纪将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与应用为基础的。现在,人们已经接受了我们科技知识优先的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这个理论摒弃了50年代以前西方新古典派经济学家曾提出的以资本和劳力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增长理论。它强调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科技是生产因素之一,而且是一种重要因素。我国为了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在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高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协作研究,迎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近现代科学的伟大发现及其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产生了根本性影响,无数次地验证了马克思的观察:科学技术是人类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也证明了邓小平同志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敏锐洞察力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现代科学成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创立和吸取最新的科学思想,不能站在现代科学成就的高度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三)现代化管理:推动发展的轮子之二

科教管理范文4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核心课程的重要度调查由就业和正在读本科的学生判定课程在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中是否重要。就业的毕业生包括“: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被调查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认为课程对工作或学习的重要度评价分为“不重要”、“有些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极其重要”,其中“有些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极其重要”属于重要的范围。我们发现,学院2010届就业和正在读本科的学生中,26%的人认为本校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不重要。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核心课程的满足度调查回答了专业群核心课程“有些重要”到“极其重要”的学生会被要求回答课程训练是否满足工作或学习要求,满足度指标是回答某课程能满足工作的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满足”的人数,分母是回答“满足”和“不满足”的总人数。调查发现,学院2010届回答核心课程重要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的培养水平对目前初级职位或学习的满足度为55%,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二、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

在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群时,遵循“专业与基地融合、课程与产业吻合、学习与工作结合、教学与生产并行”的专业群建设理念,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由国际货运、企业物流管理、报关与报检三个专业方向构成,以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资源等方面,对专业群内其他两个专业方向起到辐射与带动作用。通过上述对2010届学生的调研,并与港口大型物流企业共同合作,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岗位(群)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整理,明确岗位核心能力及具体要求。在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构建由企业物流管理方向、国际货运方向与报关与报检方向三大模块组成的核心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港口物流特色的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在形成具有港口物流特色的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后,我们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建设,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开发,建设了七个实训室,改革了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了传统的考核模式。

(一)建设课程标准核心主干课程引领教学改革,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的步骤,围绕就业岗位群,实现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工作内容融入学习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依托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共同制订课程标准。与港区大型物流企业共同合作,围绕企业采购、仓储、运输、货代、报关等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围绕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重组、整合课程内容,并将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及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建立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二)开发教学模式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与港区物流企业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模式开发。根据物流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要求,引入企业生产项目和工作任务,推行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优质核心课程的项目化建设。通过教学模式开发,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开发理论,培养了一支技术骨干力量。

(三)建设七个实训室在学院建设七个(含改扩建三个)港口物流与供应链实训室,建成集港口物流文化展示、口岸物流、国际物流、仓储配送物流、运输监控与调度、生产物流、商贸物流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与供应链运行管理实训平台,按照物流各专业方向和企业真实情况进行总体规划,以物流核心活动为基础,用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整个实训,既体现出真实环境下的物流特点,还可以实现多专业共用、提高使用效率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按照“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思路,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以完成实际生产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边做边学,反复训练,“教、学、做”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物流操作技能与管理应用能力。

(五)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对课程采取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结业测试)等考核方式。所有核心课程均按A、B、C三种形式与企业共同考核或以企业为主对学生进行考核。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课程标准、电子教案、教学软件、训练题库等所有核心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并进行网上教学、网上指导、网上作业、网上考核,为学生提供丰富、便捷、优质的学习资源。

三、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高职物流管理

专业群核心课程建设之成效通过两年的持续建设,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核心课程构建后的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受到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

(一)核心课程的重要度与满足度得到提升我们于2013年4月份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学生进行了调查,课程的重要度与满足度如下表。

(二)技能考核通过率与就业率提高实施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后,学生的技能考核通过率为:助理物流师通过率为97%,国际贷代从业人员通过率为98%、报检员为96%,报关员为17%。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9%。

(三)技能竞赛获省、国家奖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亲点学院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物流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2013年4月,在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物流技能大赛上获团体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名)。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我们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

(四)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港校合作重点建设的10门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标准,其中部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建成并公开出版特色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2部。

科教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改革

在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下,电子商务的形式也越来越新奇并且数量逐渐增多,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就业人才也一直持续上升,因此每个高职学校针对这一现象正在为电子商务所需要的就业对象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变。在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程中都具有着课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课程,客户关系管理课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分类中是一门核心技术学科,电子商务专业的渠道是给予学生创业教育的机会,客户关系管理这一门学科对与社会的就业需求来说是能够很好的达到要求的,但是这一课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还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根据大部分高职学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分析,针对分析出的问题列出了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意见和具体的实行建议,希望高职学校能够实行教学改革,通过不断地加强高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为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客户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将客户作为主体和中心是客户管理课程里的主要内容,由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要求比较有难度,课本中的内容和理论要想进行实践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并且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客户关系管理缺少管理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上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教学的方法也可能比较单一,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质量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普遍是使用模拟软件进行教学,然而理论与技术作为课堂上都很重要的内容时,教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常常会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点,并且让学生按照规定的实践步骤和操作流程完成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教学模拟系统更加依赖,但是当学生一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工作时,可能就比较难以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

(三)目前各个高职学校对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程上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学体系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门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制和学习计划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门课程的巨大差异使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侧重教学哪一方面的内容,因此便会增加教师在教学时的难度,并且每个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升的进度也会大大减少。

(四)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各个学校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创业和就业人才是创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这一门课程的最初目的,希望学生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从理论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改变,能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的实际教学中,理论知识点的教学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由于学校设备等因素让学生们无法体验到真实的就业环境,不能真实的学到专业技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学生在以后就业的岗位上很难适应需求,所以这也无法达到真正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二、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由于客户关系的理论是随着社会和就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发展的,所以应该对落后、跟不上教育步伐的教学内容要进行及时的改革,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以及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也应该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侧重于理论或是实践的教学,应该把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和软件结合起来一起学习,为了加强学生们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学习和更深刻的理解,每个高职学校应该把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要与时俱进,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假设教材的内容一直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和发展,那么无法得到很好学习的学生很难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进步,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充实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将最新的消息和新闻传播给学生,并且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改革也能使学生在日后的职场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所学到的知识。

(二)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将案例加入到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加强课堂理论与案例分析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管理的真实情况、以及营销案例和手段,能够通过案例的学习更加准确的、有理有据地分析客户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加入真实案例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程度。在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到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对里面的角色进行模仿,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客户关系管理的案例和学习,情境教学方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和角度去体会和学法到更深刻的理论知识。

(四)最后,也可以让学生在每隔一段时间后,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打分评价,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缺点以及观察到其他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借此改正自身的缺点,归纳总结法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三、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一)选择适合目前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软件,并及时的更新软件的配置和内容。高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根据目前学校编制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软件,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细心的判断和分析学习软件的功能,通过观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特色的学习软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适合的软件来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二)加强校企合作。高职学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邀请本行业内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精英来到学校给学生传授职场经验、企业文化和发展的需求等内容,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中,找到一些与本专业一致或相似的企业进行实习和了解,在进入到正式的工作之前,率先的感受到实际的企业文化和职场经历,学生通过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让销售行业的工作人员带领专业的销售团队进入到学校中,传授学生在销售行业中的营销技巧以及处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到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操作技巧。

(三)将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和目前企业需要的岗位结合在一起,构成与社会发展一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目前企业的经营方式,能够从企业的工作流程找到适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应的工作位置,这对学生的初步流程分析和设计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真实案例应该要与时俱进,要将本节课学习的实际内容与相对应的案例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上,让学生通过模仿真实案例中的角色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专业能力。

(五)要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知识储备的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必须将这种情况撤除,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储备的意识,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找到解决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我们应该要重视学生在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学习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不断地寻找适合学生和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借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加深对实践应用的学习,为了能够在以后更快的适应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蒋侃.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2,(3):98-100.

[2]徐旭.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5):77-79.

科教管理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

一、引言

1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放下,萌生了不少新兴产物。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重大改变。这对于电子商务企业也带来了重大的变革。电子商务企业想要符合当下顾客的需求,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在此,电子商务企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满足各类顾客的不同需求。鉴于当下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想要在众多企业当中脱颖而出,就要充分考虑到顾客的需求,推出人性化的服务。为了能够有效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产生了变化。从维护顾客的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就是培养学生该项技能的。国内高职院校当中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大部分是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对顾客的能力、维护顾客的技巧等,从而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需求,让毕业生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此,本文从满足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在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式,致力提高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的改革力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国内高职院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由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核心重点在于客户的管理和维护上,所以可以看出客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就当前《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而言,基本是以讲授为主,实践环节较为缺乏,只能虚构管理的对象。这无疑增加了老师教学的难度,再加上当前的教学方式基本是以讲授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了整体课程的教学效果。(2)《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会运用了数据分析软件、模拟软件,所以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理论。但是模拟软件只能模拟实践场景,与现实场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会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也就是对于软件较为依赖,导致其走出校门之后并不能很好适应就业环境,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3)国内各个高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有所不同,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导致各自之间的课程设计也风格迥异。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整体设计,到课程大纲,到教材的使用,最终到讲授的计划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直接影响了讲授者们的工作效率,导致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4)《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设立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电子商务专业,旨在培养更多的在校创业者。从创业的角度出发,应该通过课程的学习,为今后的创业做好铺垫。但是归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是采取的纯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效果可见一斑。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程的真谛,也不能得到各项技能上的有效锻炼,最终失去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学习的意义。

三、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1)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改革。《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内容是不断更新的,所涉及到的理论重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以及编写上要根据当前的最新理论知识,将模拟软件与课程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同时各个高职院校要做到实时更新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当教材出版之后,教材汇集的知识点可能已经有一定的滞后了,这就要求讲授老师们要不断与时俱进,了解当前领域当中的最新知识点,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掌握,更好适应市场环境,符合企业需求。(2)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充分将课堂的讲授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到最真实的案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这样一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都会有效提升。(3)多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能够及时体验课程,从而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扮演案例当中的某个角色,从该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情景模式,对于未来走向企业做好铺垫。(4)采用互评模式进行打分。也就是说不再是由老师本人给学生打分,而是采用学生之间的互评模式,更能够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认可其正确的一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1)对于教学当中用到的教学模拟软件、实验软件要做到及时更新。《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老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多方式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边教学边实践,从而通过各个高职院校的特色来选择出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软件,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2)采取多方合作的模式。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当中,仅依靠单个院校的力量是根本不够的。应该采取多方合作的模式。可通过地方政府的资源,与当地的优质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在大三期间能够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提前进入社会,感受工作的氛围。在此期间,也能够有效分析出学生自身的不足以及可以提高之处。实际上,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种,各个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地方政府的牵线搭桥,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也能给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3)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教学设计,将《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结合,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到企业的文化、运作方式,了解到自身的工作和责任,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4)《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师要做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也产生了变化,教师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结合学生的需求来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的角色,此时加以现实场景的模拟,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指导、分析,让学生自发性的对问题进行研究很讨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5)多与学生交流。《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老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传输,还要多与学生交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引领其多学习、多实践,鼓励其在当下环境当中进行自发性的学习,只有采取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才能更上一层楼。(6)有效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下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普遍问题在于,动手能力较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有效改变这个现状,必须要积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学习,平日里进行知识储备,多制造机会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7)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效率才能有效提升。因此,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们可多抛出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提升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加以当下较为热门的新媒体工具给予辅助,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好做到学以致用。

五、结语

事实上,进行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教学效率、找到适宜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而更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整体的改革过程当中,各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依靠学校的特色亮点,加强校企、校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明.“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2):59-60.

[2]蒋侃.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8,32(03):98-100.

[3]徐旭.“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关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31(05):77-79.

科教管理范文7

1.理论研究存在极端化

当前市面上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书籍大部分是集中在基本概念、管理过程、技术应用等方面。但是该课程对于实践性要求高,教材当中的理论远不及实践更新快,这就加大了教学上的难度。而且,该课程的技术应用主要是体现在计算机方面。理论与技术成为了教授该课程的两个不同切入点,大部分高校教学只能侧重于其中一个切入点,很难做到两者兼顾。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实践证明,理论知识与软件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软件技术的指导思想,而软件技术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计算机软件应用仅仅是课程当中的一个环节,其客户为中心等重要理论也十分重要,两项主要内容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这就形成了极端化。

2.知识体系存在差异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化了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早期能够制造出性价比高的企业能够轻易的占据市场份额,当前市场上产品的同质化越发严重,各个企业将侧重点转移到了客户身上。市场也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渐渐转移到了以客户为中心。所以对于客户关系管理这门学科的理论支撑并不是很厚重,而且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从市场营销这一专业中衍生出来的,其理论体系只要是源于营销类理论,慢慢发展成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该课程的学者们大致分为这三派,不同的研究者对于课程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都有所不同,明显的差异化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不同学派对课程的性质、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授课计划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研究该课程的众多同行之间不能展开充分的交流,减缓了相互提升的进程。

3.能力培养存在缺陷性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面相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向实用型转变,这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真正走入企业、融入社会的机会,不能为他们提供下真实工作的体验。为了弥补这一能力培养的缺陷性,教育工作者往往通过设计情景模拟,在虚拟的情景当中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这种模拟只能在主观上给予相关感受,并不能提供真实感受。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当中,而是众多应用型较强学科的通病。因此,在这样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弱,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较弱,实际技能不足。

二、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电子商务创业背景下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以学生在实际从事电子商务创业过程当中所具体用到的知识、技能等进行选取、配置内容。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要求,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都设计课程最基础的内容。当前对于该课程的教授主要分为理论、技术、应用这三个方面。结合电子商务的创业背景,在课程内容选取设计上应采用开放模式,规模传统封闭模式:在课程原理应用的基础上,主要对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客户价值、软件应用等核心内容,同时还可融入电子商务创业岗位———淘宝客服、客户经理的具体实训项目。引入电子商务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其专业技能的培养。

2.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课教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育工作者为表演者,将相关理论知识以自有方式传授给学生们。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一般,及时学生在当下能够理解,但印象不深。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应从表演者向导演转变,让学生们扮演演员,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新方法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过程当中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效果较好的有案例教学法、递进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先用经典案例作为开篇,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提高学习效率。递进教学法是先由教育工作者设计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仿真,锻炼其操作能力与专业素质。

3.课程考核方法设计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理论性、操作性都较强,因此在设计考核方式时要重视以上两方面。整体的课程考核应由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方面组成。理论考核是考察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技能考核是考察学生读课程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理论考核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成绩进行评定。技能考核是由技术考核、项目考核、实训考核三个部分组成。技术考核是对于计算机相关软件掌握能力的考核;项目考核的内容涵盖项目设计、实施过程、报告总结。综合成绩由个人得分和团队得分构成;实训考核是指学生在进行实训实施时全部过程的考核,将整个过程分成若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重要性进行分配,最终根据其完成情况以及所占比重进行考核。

三、结束语

科教管理范文8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实践智慧;情景模拟教学

因客户导向已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主要趋势,故《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事实上已成为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其教学的研究也愈加重视。

一、《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一种实践智慧

(一)贸易全球化已经是不可抵挡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赢得冷战的需要美国通过制定全球贸易规则创造一个世界性经济联合体以消融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解体后人们发觉国际贸易不是一种“零和游戏”反而是实现双赢发展的最好手段,故而这种冷战中产生的全球贸易体系没有随之消亡,反而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地发展成为一个人类历史以来最开放的贸易网络,世界正日益真正地联结成为地球村。

(二)供应链成为了地球村的主要连接方式。随着全球贸易规则的统一,比较优势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加上冷战的副产品即通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使得国际供应链成为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生产模式。如从“亚洲蹲”引发热卖的蹲坑神器(SquattyPot-ty),就是由SquattyPotty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专利创意和营销,通过全球供应链制造出来的美国网红产品。

(三)公司的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福特公司首创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成为工业化的模范,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生产导向是当时企业管理的核心概念,如为了提高T型车的生产速率,福特公司只使用价格低廉干燥迅速的日本黑涂料(后替换为低氮硝化纤维素亮漆),也就是说只有黑色车型,这种极端做法最终导致这个创造传奇历史的平民汽车在19世纪20年代末停产收场。

(四)客户导向管理模式才是世界的主流。亚马逊公司原本只是一间网上书店,但却秉承客户导向的服务宗旨,打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成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2018年9月4日,亚马逊股价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但拥有125年历史的美国零售巨头Sears却变成房地产公司,因忽视这个变革趋势进入破产清算的阶段。

(五)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原创性革新。作为最大网络零售商的亚马逊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确立为努力的目标,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型企业成为了亚马逊的发展方向。亚马逊是客户可以享受到“天天低价、正品保证”并拥有大额购买折扣及免费送货服务的一站式购买全球商品种类最多的网上零售商,这是其在全球网络泡沫破产之后能够坚持并不断扩大发展的秘诀。

(六)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实践智慧。在全球供应链的时代,最小成本最好质量生产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客户导向管理成为企业公司的生存之道。但现实中很多公司却只见现象而不见本质,被很多热门的话题如大数据云计算等蒙蔽了双眼,大量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仿效成功企业的运作模式,最流行的如CRM系统。这里不是要反对CRM系统的运用,而是要提醒每个行业每个公司在进行客户导向管理的时候都是有自己的不同性格,只有在公司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在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形成一个可以复制的解决方案,进而内化成为公司企业发展的独门秘诀,这个过程单靠运用普遍化的所谓科学的CRM系统是没办法做到的。

(七)情景模拟教学才是打开客户关系管理正确模式。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理论的教学有助于迅速地掌握谋生的技能,但如上所述,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科目,是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掌握理解并且执行的实践智慧。所以客户关系管理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只能在情景模拟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地开展下去,要让学生在参与真实商业环境中浓缩提炼的典型问题的解决历练中才能体会到其严肃的内涵(包括失败的打击),而不是只是理论及概念的说明与推理。

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的抛砖引玉

(一)情景模拟也是有深厚理论支撑的。全球化时展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只是公司前台那些漂亮小妹妹的事情,完全没有看到当今社会企业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客户导向转型。故而《客户关系管理》情景模拟教学不是太适宜没有任何管理理论基础的低年级学生,就如不懂伯努利定律的人去研究制造飞机一样,不但是重复建设而且很傻,搞了三十年都上不了天。

(二)情景模拟的核心是案例。案例最好还是选择典型且最有心灵震撼的为好,如凸显客户导向之重要性,可以考虑马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2008年底马云在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讲,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传统的国字头银行当然是不会改变的,于是蚂蚁金服旗下在2013年中旬推出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余额宝,成为网红的国民理财“神器”。

(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情景模拟教学要成功,主持设计的教师本身最好是具有资深的企业管理背景,但这个要求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从成功企业的经典案例中提炼。这在某种程度上要体现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因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不确定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研究各种不同专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案例,不仅是成功的成功点,还有失败的失败之处,更有照猫画虎的惰性效仿,而这些工作很多时候是义务的。

(四)最难的就是现场控制。不精确地来说,情景模拟教学其实与拍电影相类似,关键之处在仿真而不是演“小品”,不同的地方是电影的评价在于观众的投票(即票房收入),而情景模拟教学在于演练之后在教师引导之下进行分析与总结。

(五)情景模拟教学的剧场设定要符合真实。情景模拟教学必须要让学生有代入感,所以模拟的场景要尽可能地符合现实的情况。如演练汽车4S店的销售场景,各种背景参数尽可能地取材于学校附近的正在运营的某一品牌的4S店,当然要完全做到真实的再现是不可能也是一个不必要的过程,不过至少要请准备参加演练的学生亲自去现场观察还是必要的。

(六)课堂演练过程是一个尽可能的真实过程。情景模拟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是时间限制在上课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演练过程之中教师不要干涉打断学生的仿真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演练之前的剧本设计和之后的分析与总结,如不是什么反人类的原则性错误,要尊重学生的原创性和主观能动性。

(七)互动的分析和总结才是情景模拟之精华。情景模拟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各小组要把自己演练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与分享,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相关理论,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创新处,及时表扬和鼓励,亦要分析每个同学的不足处,不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更好地查找根源,从而给学生以启迪。

(八)《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虽好却不是唯一。情景模拟仿真演练可以使得学生从成功的典型中学习到经验,从失败的事故中吸取到教训,从困境案例中体会打破囚笼的喜悦,从重大危机中学会把危险转化成机会,虽然不可否认这些仍然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模仿,但也能为学生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思想上的历练。在这个意义上说,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借助仿真进行理论的运用或技能的训练,实际上只是案例教学的一种形式,并不取代和排斥传统教学这种学校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两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

三、结语

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之所见,实践智慧(Phronesis)[1]之相互联系的各类知识其本身是静态的,但她们与实践的联系却是动态的:她们形成了实践,同时也被实践所形成。《客户关系管理》正是这样一门实践智慧的课程,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形成了客户导向的公司企业转型管理实践,同时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实践模式造就了自身独有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形成了保证公司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