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论文范例

勘查技术论文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1

从某种意义上说,岩土工程具有其复杂性。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比如,地质学、工程学。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勘察工作复杂而重要,是工程得以开展的前提。岩土勘察技术主要是指准确地分析以及测评城市工民建项目现场采集的岩土状况的客观数据。以此,在相关设计与具体施工细节方面,为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提供一定的依据。总的来说,岩土勘察工作主要分为这三种,初步勘察、可行性勘察、详细勘察。对于这三种勘察,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比如,初步勘察需要按照具体工程最初的设计来进行;详细勘察则需要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内容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现场的检验以及检测、岩土工程地质的调查与绘图、室内测验。在城市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利于对场地的基本条件给予调查和分析,并加以确定;有利于使工程建设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地提高。

二、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就岩土勘察技术的现状来看,当下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出现的问题不止一两个方面。而且,随着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岩土工程勘察的人员技术能力欠缺。一是:岩土勘察的技术人员不具有全面而准确的岩土勘察知识,并且他们对自己所学的岩土勘察知识也不能灵活地运用。进而,造成在不同领域的勘察技术人员之间不能互相进行交流学习、沟通,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进程,很显然,他们也无法对岩土现阶段的状况以及它未来所发展的趋势予以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二是:这些岩土勘察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关的岩土勘察技术,勘察能力低下。尤其是一些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常聘请一些并不具有岩土勘察技术的专业人员、专业工程师。三是:相关施工企业没有对岩土勘察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在岗培训。并且,没有对在岗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技术人员不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非常不规范,不具有操作的基本素质。其次,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准备不完整。在岩土工程资料准备不完整方面,一是:必要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准备功能工作是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并没有对这些资料予以搜集。二是:对于岩土勘察设计部门,为了赶工期,勘察设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岩土勘察的重要性。更严重的是,有些设计人员根本没进行充分而行之有效的实地考察,只是根据别人所说,就进行相关设计。致使这些岩土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最后,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岩土勘察报告的相关信息并不完整而准确,特别是相关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进而,造成与之相应的勘察报告变得毫无意义。这样不仅会使岩土工程施工受到阻碍、工期延误,还会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当然,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还存在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时候,没有制定明确的工程目标。

三、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策略。

岩土工程勘察在城市工民建项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不仅成为当下重要的话题之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可行的对策予以分析。第一、需要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现场资料的搜集。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勘探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正现场资料收集方面,勘察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地形进行了解,还需要对其它一些方面进行掌握,比如,水文条件、地貌。在进行实地了解的时候,需要做好记录。并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整合,为勘察报告提供真实而准确的信息。第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施工企业需要定期对勘察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具有该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二是:需要对在岗勘察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了解并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勘察的基础知识,具备应有的勘察理论知识。三是:对勘察人员的操作规范予以完善,对他们进行诚信以及敬业方面的教育。。并制定相关规定,必须按照相关的勘察规定进行操作。四是:对于相关勘察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第三、在岩土进行勘察的时候,需要应用最新的勘察技术。同时,还需要对地域性勘察特点引起重视。在运用最新勘察技术方面,可以利用那些具有对应功能的工程探探测设备。比如,隧道地震勘察技术、探地雷达技术。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很多有效的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中。比如,借助这些设备,利用连续加密测点来获得地质界面。并对它进行实时的处理。这样便可以对传统地质界面划分问题给予解决,解决那些漏判与划分不明确的问题。进而,使岩土工程勘察的数据更加准确,使功能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以很好地保障。在地域性勘察特点方面,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质特征,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地区进行相应地勘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勘察规程,体现出对应的地域特征。以此,来使岩土工程勘察更加科学化以及专业化。当然,除了上面这些对策以外,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策略。比如,需要对岩土勘察设备的质量水平予以严格地控制;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数据库与系统给予开发。

四、结语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2

虽然每个工程项目岩土专业勘察的地质结构的规模、结构、形态等都有所差异,但各个地质空间结构的复杂形态都能通过抽象意义上的点、线、面、体等要素进行集合用以分析地质构造。比如,测点属于点状构造,人工填土层属于面状结构,地质剖面线条属于现状构造,不同性质的岩体结构属于体构造等等。同样,所有的地质研究对象在空间状态下都会占据一定比例范畴与结构位置,具有某些特定的结构形态与地质规律,或者说与其他所研究的地质对象又有着紧密关联等。通常而言,地质结构的空间特性主要是描述其研究结构所处空间的具有形态特征,可以称为定位特征或者是通俗意义上的几何特征。而要研究的地质对象是通过不同地质体形态来描述的,它们常态下多表现为不规则形态,具有不同的结构形状。在分析其结构规律或者具有的特征时,一般会通过研究地质对象的岩性、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年代时间、强度等参数来解释其具有的特征或规律。可以说,对于统一地质研究对象上具有的属性特征往往在其空间形态下会表现不均一的关系,比如关于体构造岩体的抗压强度研究,其会随着所处空间范畴内的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此外,研究的地质对象空间关系也多属于拓扑关系,包括相离、紧邻等结构关系。因此,岩土工程专业下的地质勘察技术应用以三维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其结构形态的变化规律能够很好的分析出地质资料是否真实完整,通过当下较新的GIS系统建立出必要的地质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近年以来,计算机信息化相关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强势而又迅猛的应用开来,不论是生产制造业还是物流运输业等诸多产业组织机构都应用了信息化计算机有关技术。而工程领域中岩土专业中应用的信息化GIS技术在建筑市场中运用也较为成熟。比如,伴随GIS技术逐渐成熟发展,一些集成技术逐渐问世,包括CAD、通信、互联网、虚拟技术、多媒体等多种技术集成运用,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起到了较大助力作用。同时,在GIS平台软件的技术应用下,GIS技术已经分化出了GIS与CAD集成技术、GIS与RS(遥感)、GPS(定位)结合的集成技术以及组件GIS技术等。

1.GIS与CAD技术的集成

CAD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近些年来在制图、设计、制造等相关领域所应用的常用技术,它最为显著的功能是处理诸多结构形态的图形,以便于技术设计人员配合计算辅助制造(CAM)系统设计出生产加工类产品。目前,虽然CAD开始着手于开发一些非图形性质的数据处理功能,但是其主要应用于一些数据信息程度较为完整的资料数据进行设计。但GIS属于针对于地理结构而应用的空间管理技术,在空间信息、资料等数据的分析上更具逻辑性。相比CAD而言,用它对一些地质资料进行分析,能够处理较为复杂、量大的地质信息资料,同时又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分析功能。如此一来,CAD与GIS技术集成则能够充分支持岩土专业工程的地质勘测,给予其充分决策支持。

2.GIS与RS、GPS的结合

关于GPS、GIS以及RS目前在信息化技术领域中简称为3S技术。三者集成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的对地勘测作业中能够良好的针对于地质空间结构形态完成各类相关数据的获取、管理、更新、存贮等,并且随着3S集成技术的完善发展,势必未来3S技术会愈发成熟。同样,其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勘测工作中来,能够针对于数据信息处理、结构分析模拟、以及对地观测等进行实时控制与管理,使之应用功能集成于一体。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某一集中区域内对场地目标展开定位与促进各类传感器顺利完成试验、测试工作,包括定位项目开工现场的运载平台等。对于RS(遥感技术)而言,其主要提供施工场地所研究目标的语义或非语义资源信息,以实时控制场地勘测、测量信息等的各种变化,及时的完成GIS关于空间形态数据资源的更新工作等。而GIS属于三者技术的集成系统应用平台,为数据采集及平台有关功能的应用提供智能化处理方案等,包括对多种空间数据信息等进行动态管理、贮存、加工等综合处理,使岩土项目专业的现场工作呈现于计算机的虚拟空间中,便于作业人员分析与处理相关工作。

3.组件式GIS

组件式GIS属于各大功能模块集成应用技术,每个组件间有着不同的平台系统应用功能,以最终模拟出GIS基础应用平台。当前,对于微软公司提供的COM与OMG组织机构提供的CORBA标准等在其平台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微软基于COM组件的ActiveX控件又是一些可视化程序设计中的常见控件之一,所以对于呈现出虚拟化空间形态的GIS平台也十分受用。同样,将GIS功能版块模块化,将以组件方式呈现给开发者使用而形成的组件GIS要比传统的GIS平台软件更具优势,比如成本相对较低,扩展性与维护性较为灵活等。其中,MapInfo公司机构推出的MapX等组件则是组件GIS平台中被贯以应用的代表,能够利于其系统平台中诸多功能的集成应用,可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提供较大作业助力。

三、结语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3

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成果质量不高

当前大多数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都已经实施企业化,从之前的行政拨款转向自己掏腰包——自负盈亏。所以部分勘察设计单位为了获得利益,而将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放松,造成勘察设计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集中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1)由于勘察时间减少,为了达到对应的工作量,只好采取压缩工程成本的方式。同时为了盈利,而对勘察成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钻探与取样过程不符合对应的标准,为了压缩时间,勘察过程中可能采用2~3m采样一次,导致分层不够准确,抑或造成部分稀薄地层不能勘察得到。而且在取样过程中不适用取样器,而直接使用原状土样。

2.勘察技术、标准和成果不能达到国际标准

在工程勘察改革之后,我国的勘察设计水平还仅限于国内水平阶段,导致勘察设计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种在技术和体制上与国际不接轨的原因,还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通过市场逐步对之予以完善,实现国内与国际的接轨。要求国际在响应的技术标准与政策制定过程中,要鼓励更多的勘察设计单位向国际惯例靠拢,以免由于封闭而自成体系。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改进措施

1.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岩土力学在当前先进技术的发展要求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经典岩土力学面临的挑战方面,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针对城市规模化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地基深度开挖保护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问题。

(2)沿海填海造田导致的软土工程问题以及特殊土质,例如湿陷黄土地层带来的工程问题。

(3)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问题,例如跨海大桥、地铁以及海底隧道等工程建设问题。

(4)工程勘察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以及再利用等问题,例如废料的处理、旷地的填埋以及污染区域治理等问题。上述问题都是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需要利用新的科研理论与成果在既有的模型基础上,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向新的方向发展。

2.水文地质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与地下水状况直接相关,地下水在开采使用以及建筑地基等水工构筑物在进行防渗施工处理过程中,都与地下水密切相关。当前,针对地下水的工程状况问题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后所提取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同时结合复杂补给条件、渗流等因素,对地下水控制状态进行分析和资源评价。同时,对于非饱和渗流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程的构建以及相关参数的确定方面。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测试及运动特性参数采集的自动化处理系统。

3.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随着国内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得到逐步发展,这些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使得这些专业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尤其是GIS技术,其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整体来讲,当前国内经济水平得到提高,工程建设需求不断加大,这为岩土工程勘察的深度以及广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得到的数据资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宝贵资源,而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所采用的钻探技术是基于岩土力学推测和工程技术人员勘察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勘察精度以及广度等方面,主要根据勘探点的深度和密度来获得。另外,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也限制了对应信息获取方式的拓展,导致工程的前期工作没有方向。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资料的收集、存储以及应用都更加便捷、快速。基于该部分基础建设起来的工程勘察方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水平,其中以GIS技术尤为重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过程中,通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单项勘察项目的优化、科学决策体系的优化以及工程的科学规划等,在这些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日趋成熟,更多的地理信息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对相关的研究条件和基础科学熟练了解、掌握,还必须建立起一个准确的预测模型。将之合理的利用到岩土工程中的GIS分析当中,提高工程勘察成果的可靠度。

三、结语

随着工程建设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工程勘察不但需要提高技术方面的整体水平,还必须对组织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高。

作者:冯兴法 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篇

1岩土工程勘测中常见的问题

1.1野外勘探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1勘探点的布设问题

对于底层地质结构不同的勘察工程而言,对应的勘察深度是不同的。例如,当建筑结构处于埋藏较浅而且工程地质情况较为密实时,勘察孔的深度可以适当较浅;而当建筑工程处于地质性较差的软土地区或者是湿陷性土壤地层时,则必须设置较深的勘察孔,而且在勘察前必须对地层的情况由基本了解。但是,当前在勘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勘探施工成本被进一步压缩,在勘察中可能存在勘察深度不足、勘察点布设不合理的问题,从而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

1.1.2野外地层的划分问题

对野外地层的合理划分是内业资料整理工作的重点。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而言,因为施工通常是采用多台钻机平行作业的方式进行的,整个勘察施工项目是由诸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各个班组之间施工后的技术数据在汇总到内业整理之后,可能存在对应的冲突。为了避免在野外施工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必须在施工之前将技术人员集中到一处,对一个活若干个钻孔进行共同勘探,确定技术资料编辑的统一样式。同时安排专人对勘察区域现场的整体野外分层进行连线,一旦出现异常则及时处理,确保勘察工程的整体质量。

1.2内业工作问题

内业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内业资料的整理欠规范。内业资料的整理过程中,因为工作人员对统计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不理解,例如在岩土数据统计及分析过程中没有将明显的异常值予以剔除,导致变异系数、标准差等技术数据过大,最终使得勘察得到的结果不尽合理,甚至得到错误的勘察数据。同时,对于岩土勘察中相关数据的理解偏差,例如岩土参数标准值的理解过于片面,同样会造成偏差问题。同时,勘察报告内容的不完整性以及形式的欠规范同样会造成勘察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2改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相关措施

2.1加强地方性勘察工程,保证勘察规范性

因为环境地质条件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当前设置的统一性的勘察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所有的区域环境。尤其是在一些复杂地质环境中,统一的地质勘察标准不能完成相关的勘察工作。所以,适当增设地方性的地质勘察标准,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适当的规范,这是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结果准确、有效的重要途径。

2.2加强野外作业技术工作实施及管理

首先要实施全过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及监测。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必须针对工程施工以及应用的各个环节对工程监测工作予以落实。这主要是因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通常不能全面的对地层的地质情况予以揭示而造成的,而且地层存在不均匀性、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等问题,都会使得勘察报告可能与施工实际地质情况不相符。因此,必须做好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全过程监测,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勘察工作的整体水平。其次,在工程监测的过程中还必须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例如,在岩土开挖之后,必须对基坑回弹隆起以及基坑壁变形等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在对岩土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或者是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施工事故。再次,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选择合理的勘察方法。任何一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以及局限性。所以,为了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对不同的地区、地层等要采取不同的勘察方法。至于具体采取何种勘察方法则必须开始勘察工作之前做好对应的资料收集工作,通过仔细研究之后确定。对于具体的工程勘察,必须将土层的实际特点以及性质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勘察,这样才能保证勘察结果真实、可靠。

2.3做好勘察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经过勘察设计资质换证之后,虽然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有所提高,能够一定程度上规范勘察市场。但是,由于当前的勘察资质门槛依然较低,尤其是行业进入壁垒打破之后,不同行业之间的衔接没有完全形成,以工程师数量来衡量企业真实技术实力的方式并不可靠。因此,必须通过企业资质以及职业资质两个手段来对勘察市场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提高勘察技术的整体水平。

3结论

面对当前岩土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勘察单位必须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勘察技术和设备,通过加大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来提高勘察人员的勘察技术整体水平,建立起一支勘察技术过硬的队伍。由于勘察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其所面对的问题包括设计和野外作业等多个方面,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予以解决,最终达到持续提高勘察工作整体水平的目的。

作者:贾定国 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

第三篇

1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多种方法。应该依照岩土的特性和勘察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勘探方式。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按勘察或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要求,从钻孔(或从探坑、探井、探槽)内某一深度处采取一定数量的实物样品,来确定地下土质类型。

1.2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是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原位测试通常都借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常用的勘察方法。测试结果与室内测试相比,更接近现场施工情况,但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多应用于重大工程。

1.3现场检验与监测。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是其主要目的,现场检验包括施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之前的检验结果确认以及岩土工程质量控制和施工监理。现场监测主要包括建筑和各种加载作用于岩石和土壤的行为反应监测,监测结构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监测的影响等。

2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质量不合格

现在很多的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以前的专项拨款改为盈亏自负,勘察任务也由以前的上级下达变为勘察单位自行联系。因此,一些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对勘察质量的管理放宽了,导致勘察质量严重下降。表现主要为:首先,因为勘察工作量不充分,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只好选择把预算价压低,但为了盈利,就把工作量减少了,应该做的项目少做亦或是不做;其次,是勘探、测试及取样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在进行现场勘察时,为了赶时间,勘探取样不遵守规范,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忽略掉某些特殊的地质现象。还有就是在取样的时候,有的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而不用取样器。更过分的是某些单位在进行原位测试时,随意在现场做少量几个,其余的凭经验或直接照此编造了事。

2.2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有的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都没有进行审核审定就开始施工,更不用说准备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甚至还有一些单位连勘察纲要都没有。负责人签字或仪器的编号填写也不全。如野外施工记录、室内土工试验、静探试验记录没有负责人签字和试验日期,没有可追溯性,还有部分存在漏签。很多单位没有对勘察原始资料的审核真正落实,一些单位的原始资料在归档的制度上存在问题,个别单位甚至缺失原始资料。

2.3对生态环境缺少论证

有的勘察单位缺少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需要勘测的建筑场地周围紧邻马路或高层建筑物,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在勘察报告中恰恰常忽略这方面的内容,导致不能满足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要求。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在基坑开挖时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4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的勘察单位为了业务有时不得不低价承接勘察任务,为了省钱,先进设备和先进手段不愿意采用。依照现在实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提供经济、合理、准确的勘察报告,在勘察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技术性问题,主要问题有:

(1)划分界面的问题:划分不同的岩体及其风化程度的界面,判定复杂地质体的地质界面,以及软弱结构和面地质构造等;

(2)地质的形态问题:确定未知的地下物体、空洞以及空洞的形态分布、埋深和埋藏位置的定位;

(3)岩土的参数问题:确定岩土的设计参数(如变形指标、承载力)是非常困难的;

(4)综合能力问题:一些技术人员缺乏对现场勘察和室内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利用的能力,归纳总结、辨别真伪的能力不足,对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经常会导致目的性不明确,勘察的资料无法满足需要;

(5)技术能力问题:勘察技术人员遇到复杂工程及重大项目时无能为力,导致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无法采用正确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解决。

3解决措施

(1)首先要严格的执行施工程序、规范市场行为、要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采用科学的全程化监理。办事不遵守原则,肯定会被自然惩罚。一方面,应当依靠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实行整体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要主动推进工程监理的全程化进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确保勘察的质量和投资效益。

(2)市场准入要严格、土木工程师注册制度要尽快实施,对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虽然经过近几年来勘察设计资质的换证,在一定程度上清理整顿了一些勘察单位,从规范市场方面来说,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不高,特别是不同行业间的过渡衔接在打破壁垒之后并没有完成,单纯的靠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勘察企业的技术水平,这并不能把一个企业的真正的技术实力反映出来。所以要实施土木工程师注册制度,通过采用个人执业资质和企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

(3)对勘察单位的质量认证要加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规定要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单位要严格执行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和实施采用PDCA循环,不断改进,提高勘察能力。

(4)岩土工程勘察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勘测时,使用克里格法,可确保勘探点布置的规范性。进行分析评价岩土工程时,采用高密度点法和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可有效提高精确度。岩土工程勘测过程中,使用回归分析,可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进行勘测资料的整理时,使用计算机,可确保成果的正确性。解决上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加强:①多样性的思维和多种勘察手段综合的应用,勘察精度要提高,能够整体反映出勘察地质体的界面、形态、物理力学特征以及它们之间互相的关联性。在勘察方法上,不要仅仅使用单一传统的勘察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要结合岩土工程测绘、坑探、钻探,合理地运用、选择工程物探技术,在勘察中高度重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②对勘察技术人员进行二次教育,加强技术培训,定期执行,对其勘察不断进步。③加大各种原位测试及岩土测试新技术的运用,保证所勘察的岩土工程和施工参数的精确性。④地质钻探的过程控制要高度重视。在岩土工程勘探过程中,地质钻探是其当前最有效、最主要的勘察手段之一,所以在钻探时对钻孔进行设计控制一定要依照地层条件、不同的岩体和取样、测试要求来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可以满足技术要求。

4结束语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4

1)数值范围:五至十可写为5~10;3×103~8×103,不能写成3~8×103。

2)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

3)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mA不必写成1.5mA~3.6mA。

4)偏差范围:(25±1)℃不写成25±1℃;(85±2)%不写成85±2%。

5)附带尺寸单位的量值相乘写为:50cm×80cm×100cm,不能写成50×80×100cm或50×80×100cm3。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5

1.1地下各种界面不能快速地进行划分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处于近地面位置的地质界面包括的类型较多,但在当前技术和手段下,对于这些界面还不能有效、快速地进行划分和识别,不能为民用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充分的指导作用,这就给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2部分岩土参数不能确定

在勘察工作中,部分原状岩土在对其样品进行采取时具有较大的难度,无论利用室内试验或是室外试验等方法来对参数进行测定,都会导致这部分岩土的参数不能有效的确定下来,这也会对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

1.3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素质不高

勘察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勘察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大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不仅理论知识较为缺乏,而且也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因为自身知识广度和宽度的不足,在勘察过程中不能确保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不能更好地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勘察工作中有效的进行应用。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2.1工程物探技术

2.1.1钻孔波速测试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各类岩体土体的各种波速进行有效的确定,可以利用单孔波速测试手段,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对相关的岩土参数进行确定,从而可以科学对民用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判断。而且利用钻孔波速进行测试,可以有效判断和评价地基的振动特性,有利于对建筑的抗震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利用钻孔波速进行测试时,需要在民用建筑下布置波速测试钻孔,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内,同时要对测试的垂直间距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保持在1m左右,在测试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逐点进行。

2.1.2场地微振动测试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抗震设计的质量,可以对场地微震动进行测试,对脉动幅度值等参数进行确定,从而将场地内的地震区进行划分。另外,在室内外测试过程中,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可以获取各种数据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确保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2.2地理信息系统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在空间数据处理中,其主要是以地理坐标为主,通过勘察来获取某一区域内的数据资料,从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有效管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完善,其功能也不断的增多,不仅具有输入、编辑、维护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功能,同时对于文件型图形数据和关系型的属性数据还具有有效的连接功能,这样不仅有效确保了这两种不同的数据库能够互相进行访问,还可以对图形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由于是完全面对用户进行界面设计,而且还能够提供相应的接口,这样可以有效确保二次开发的顺利进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有效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功能的实现。当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功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不仅可以将地质资料在工程中进行输入和查询,还可以使可视化综合动态查询和检索功能得以实现,有效确保了勘察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就可以为勘察管理部门提供更真实的数据,确保其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岩土勘察工作的实施。

2.3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确保探测范围和信息量的进一步扩大,同时通过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即获取到相应的信息,可以实现动态的监测。而且利用遥感技术收集到信息后,可以对信息进行存贮、传输,这对于信息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在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现出地域内的不同地貌特征,为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复杂的地理环境。

3结语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于1992年开始在中国实施,通过建立衔接工程师制度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推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高中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国际竞争力[1-2]。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自1982年开始招生,随着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专业名称由最初的“煤田地质”变更为“资源勘查工程”。该专业现为“部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

当前煤炭行业整体上仍处于低潮期,加之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增高,导致中国多数地方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符合度不高[3]。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校工程类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能力,同时为推进河北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势在必行。2017-09,河北工程大学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递交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认证申请,2017-12协会受理,由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专业认证筹备工作。校、院、系三级联动,由学校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积极配合,同时积极邀请校外专家进行认证工作的指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应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而课程体系是毕业要求能否达成的关键,因此,本校重点开展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2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必须保证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达成毕业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前期,应收集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本专业领域最新的政策法规与前沿动态等信息,为课程体系改革指明方向。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查当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教学团队对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注重发挥各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基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工程属性,对课程体系修订时重点突出资源勘探与开发这一专业特色。工程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心理过程[4]。在制定专业的课程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课程间知识的匹配与传承关系,明确各类课程的先后顺序,修订的课程教学计划应遵循从通识类课程到专业类课程、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这一原则。经与工程认证相关标准对比分析,最新修订的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以及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等工程认证所要求的所有课程类别。

3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达成度评价

基于课程属性,结合工程认证相关标准,制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将其作为课程负责人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依据,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规范性与科学性[5]。依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12项毕业要求指标,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特点,明确各门课程与相应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度,保证修订的课程体系可以完全促进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负责人在修订教学大纲首先时应将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明确体现在教学目标中,让学生清楚该门课程在专业中所起作用及其定位,然后明确课程各章节内容对应的指标点,达到教师明白教什么、学生清楚学什么的目的。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面,对于能够以量化形式考核的课程,任课教师和现场指导教师应以考试、作业的成绩与日常表现作为评价依据;对于不易进行量化考核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参与指导的教师应以学生的过程表现及报告、论文、问卷调查、座谈、学生自评等形式作为评价依据。考核的内容应与该课程的毕业要求指标一致,并将考核结果转化为毕业要求达成度来具体衡量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最终通过所有课程的达成度对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做出回应,保证学生达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4课程学分的设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85。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为28,工程及专业相关类别课程学分为7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学分为38,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类学分为46,分别占毕业要求总学分的15.14%、39.46%、20.54%和24.86%。课程学分设置符合工程认证通用标准的要求,理论和实践学分的分配科学合理。

5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认证材料准备和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着不足,应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指导,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培养方案在制订时缺少调研和制订的依据。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时,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充分考量国际工程教育界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共同参与制订,培养目标要根据社会需求、师资与学术情况适时调整,更好地培养适应时展、具备较高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专业科学技术人才。先前的专业教学计划未充分体现基础课程教育本质,更偏重于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相对忽略了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课程建设,致使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工程设计时不能够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安全及法律等各种制约因素。应基于工程认证标准,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合理构建地球科学高级技术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做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与统一。认证标准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更多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同时加强企业在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等各环节的参与度。总之,通过这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认证工作,应充分认识到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科学地应用在实践中。因此,在后续持续改进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悠,林小云,胡光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39-241.

[2]林小云,何幼斌,龚文平,等.全面实施综合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J].高教论坛,2018(18):12-13.

[3]胡秋媛,李军.基于OBE理念的资源勘查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3):61-64.

[4]刘丽,顾雪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及改革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5(4):83-85.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查管理;基础地质技术;应用措施

众所周知,对于我国而言,地大物博,并且地形构造异常复杂,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一般需要事先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尤其针对南方部分区域,由于地下岩层呈现出多样化分布的特征,无论是岩层的分布,还是具体的走向情况,均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正是受到很多自然地理因素方面的干扰,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详细了解与掌握所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环境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为此,系统分析和思考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有效策略显得异常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施价值。

1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概述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使岩土工程的勘察效果变得更加显著。从勘察的方法、勘测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来说,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且有关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总体能力与素养也得以不断提高。然而从岩土工程实际的勘查情况来看,绝非十分容易,一方面,应该紧密结合所勘查地区的相应状况加以实时改进和优化勘查方案;另一方面,还可能碰到恶劣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前进行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准备,详细分析与掌握所要进行施工的地质情况[1]。与此同时,通过积极进行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将所勘测到的相关地质数据结果当作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参考和根据。除此之外,其中部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参数也可以带给造价工作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进而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由此不难看出,加强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管理可谓非常关键。

2常见的基础地质技术说明

2.1槽探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地质情况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特征,不同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拥有很大的差别。而常见的钻探技术显然不能被运用到各类地质环境的勘察当中。所以,可以运用槽探技术,达到弥补此方面不足的目的。对比钻探技术,槽探技术应用起来十分容易、方便。进行实际岩土工程项目勘察的时候,有关勘察技术人员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勘测到所需要施工项目的相关地质情况,并科学分析所勘测的具体构造、材料等,以便确保后续的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得以有序开展[2]。

2.2地探技术的说明

应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通常要借助很多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与工艺。针对地探技术来说,主要涵盖了物理与化学探测技术等类别。对于此两类技术而言,各自包含的相关设备与适用的勘查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运用该项技术的时候,需要准确勘测土层岩土相应的弹性变化、波的速度、电阻率数值、循环性、以及有关辐射参数等情况,同时以地质内的相关物质组成情况当作参考和依据,科学分析有关检测试仪器设备的反应以及地质组成、矿物的分布等状况,凭借地探技术的专业性、准确性等优势,使其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3]。

2.3钻探技术概述

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时候,应该以基础地质技术当作有效参考与依据,以便保证现场地下岩层和土层的结构不被破坏。通过科学运用钻探技术,可以达到细致勘测的效果,以便带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更多的参考与帮助,在众多的实施方案当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实现施工方案和岩土工程勘查的密切关联,凸显出工程设计方案的实用价值。针对钻探技术来说,主要涵盖了丛状、多井筒及多孔底钻探等众多的技术类型,因此应该紧密参考工程具体的现场情况,合理利用钻探技术,并确保钻探数据结果的准确性[4]。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取样测试工作

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查中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的效果,应该做好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取样测试工作。只有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地质状况,才能为以后的施工工作做出良好的铺垫。通过积极开展岩土地质的室内测试工作,准确地检测出具体的施工现场地质的状况。假如有关勘查机构忽视室内测试工作的实施,将会影响到现场地质岩土的测试精准性,无法将最终的测试结果当作有效的参考和根据。与此同时,进行室内测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测试样本的有效保护,借助相关仪器设备,谨防样本和其他物质相接触,或者遭受到外界温度与震动等因素的干扰,造成样本性质产生改变[5]。比如:对于软土来说,可以运用薄壁取土器设备,针对较硬的土质,则可以运用单动,亦或者双动的二重管实施取土处理,进而确保室内地质情况检测的精准性。

3.2注重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完成室外勘查任务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当中,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开展室外勘查工作十分关键,属于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通过此项举措,旨在带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充分利用有价值的地质数据信息。有关岩土工程勘查人员需要对相应的室外勘察数据加以科学整合与分析,系统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岩层的分布以及地下水流方向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提高工程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当提升了室外勘查的效率之后,不仅使勘查工作的成本下降,而且增强了工程勘察队伍的综合水平[6]。所以,开展工程的室外勘查时,应该做到下述几点:第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分层工作,保证分层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第二,进行工程勘查的时候,当其中的一个钻孔要求运用钻机设备实施集中勘探的情况,则应该采用统一记录所勘查结果的方式。第三,进行复位测试工作的时候,应该将相关的规定作为有效参考和依据,以便确保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实施的静力触探试验,应该进行定深调零处理,并且仔细对现场的相应温差进行观测,尽可能降低触探被外部相关因素的干扰程度。第四,将相关标准要求作为有效依据,开展标准贯入试验,通过对杆长与孔深加以校正,保证检测位置的合理性,接着分析和判断标准贯入的降低状况,以便确保所勘测数据结果的精准性。

3.3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运用难点的管控力度

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前,应该深入掌握岩土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谨防出现工程勘察工作混乱无序的情况。应用基础地质技术的过程当中,应该首先明确需要勘察的目标,掌握重点的部分,并系统了解相关地质情况,如此,方能确保勘查工作的有序性,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来说,应该进一步提升所勘测数据信息的精准度与完整性,谨防由于勘查工作实施不当,导致影响到后续施工情况的发生。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应该实现勘察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基于提升工程勘察信息安全性得目的,应该强化对工程勘察人员的培训,并有效落实安全教育工作。

4结论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获悉,系统思考与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措施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情况加以论述,同时介绍了常见的基础地质技术,并且制定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的合理对策,具体包含了:做好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取样测试工作、注重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完成室外勘查任务、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运用难点的管控力度。希望此次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与结果,可以获取有关岩土工程施工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和帮助,以便增强基础地质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成效,进而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高楠.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8,125(15):1128-1129.

[2]宋旭.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50(19):1051-1052.

[3]陈欣,邹羽.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8,165(22):2231-2233.

[4]刘国祥.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J].低碳世界,2018,177(25):1055-1059.

[5]宋武林.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136(36):1203-1205.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8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其内容较广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四门学科,在以前都是独立的课程。为了适应专业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它们综合为一门课程。为了保持各分支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统一的学科框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1)系统性:由基础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构成的完整工作框架体系;(2)规范性:由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体系;(3)实用性:由理论、方法、规范、实例构成煤炭地质勘查教学体系。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针对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4.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地质勘查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讲解。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为基础,以收集的大量地质勘查报告、图件和表格为素材,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勘查实例分析讲解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实施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章开始均有本章要点提示,结束时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布置课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本课程第一章“煤田地质学基础”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本门课程安排一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讲台讲授。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实践环节,也是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具体的地质勘查为例,设置了读报告、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具体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和煤炭地质勘查设计报告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成果的使用,地质勘查报告的组成和煤层综合成果表的基本内容等。通过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估算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质图件以及这些图件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和读图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岩心编录实验,使学生熟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岩心描述和地质编录的内容,掌握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岩心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能力。

4.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训练,也是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设计采用手工编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勘查图件的绘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通过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使学生掌握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通过地质图件的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使学生掌握地质图件编制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地质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实习中,为学生提供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实习的平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通畅的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