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论文范例6篇

勘查技术论文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1

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

1地震采集技术

1)散射成像数值模拟技术

地震成像技术一直是基于有效波的反射能量,即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在断层十分发育、地层破碎、高陡直立界面等复杂地质现象情况下,地表接收不到有效的地震反射,对地下复杂地震体无法成像,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波法是不适应的[6]。因此需要利用新的成像方法———散射波成像[7-11]。在没能接收到反射波的情况下,仍有波的能量传回到地面,依然观测到波动的存在,这种波动是由入射波与非均匀介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散射波,它含有地下介质不均匀性的信息。不同尺度和不同组成的非均匀性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地震波散射,可以从这些散射现象来反推这些非均匀性的分布和性质,即基于散射波来成像。在地层破碎、高陡、岩脉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可利用散射波场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进行三观测系统的论证和设计。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高精度三维中,在波动方程正演基础上进行基于散射成像理论的数值模拟(反演)来描述边界断裂带的波场传播规律,进行道间距、炮检距、覆盖次数等采集参数的论证,实现了用散射波成像技术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图2)。

2)高精度激发技术

复杂地表区的地震激发主要任务是减少干扰波能量、增大有效波能量,形成具有反映地下地质体能力的有效波波场(如:较宽的频带、较高的主频和信噪比)。泌阳凹陷表层有基岩出露区、河流和农田,勘探难度较大,采用了岩石出露区钻井技术和河滩河床区钻井技术。(1)岩石出露区钻井技术岩石出露区或者薄层风化覆盖区,若使用高能炸药在一定深度下使震源药柱处在风化层之下的高速岩石中激发,能够获得较好的激发效果,但是在有风化层覆盖的激发点,使用的几种钻机往往是能打坚硬岩石的打不了风化层,能打风化层的又打不了坚硬岩石,给打井造成困难。通过对QPY-30型钻机的技术改进,使其打穿风化层后,再打入坚硬岩石2m以上,解决了这一困难,保证了好的激发效果。(2)河滩河床区钻井技术河流区表层为疏松的粗砂夹杂砾石层,在高速层顶界面以下激发,能量强、能有效增加下传能量、减弱激发产生的各类干扰。但河滩区钻机到位及钻井成孔困难,激发药柱很难下到高速层顶界面以下,若采用浅井组合激发效果差。我们开展了钻井成孔工艺研究,通过对固沙剂与泥浆粉进行不同配方的试验,最终选用混合型固沙剂作为钻井泥浆,提高了固井性能。并采用新型材料的专用钻头进行钻探,保证了激发药柱下到了高速层顶界面以下3~5m;在砾石的区域使用配备套筒的冲击钻机,通过“冲击套筒—取出套筒中砾石—下药”等环节,使激发药柱下到了高速层顶界面以下3~5m。钻井新技术的应用,使单炮记录品质有了保证。

2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通过攻关形成了高陡构造地区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静校正方法深化研究

泌阳南部陡坡带近地表突出的特点在于,山不高(高差不到200m),但南北速度横向变化大,高达2000m/s之多,这给替换速度的选取带来很大的困难;断陷区断层与水平层接触关系混乱,该部位资料信噪比很低;断层发育,倾角达45°,断面波发育,成像混乱,此处的剩余静校正有很大的时变性;工区北部沉积环境相对平稳,用常规的折射静校正即能达到勘探的要求,关键是与山地的对接形成了很大的差别[12]。针对这些特点,首先采用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反演近地表速度,精确地描绘近地表速度的纵、横向变化规律;然后依据初至波层析反演结果,用波动方程延拓基准面校正消除由于近地表高速造成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误差;最后进行多次剩余静校正迭代消除剩余静校正的时变误差,实现复杂地表条件下准确的静校正处理。波场延拓处理方法是按地震波在近地表的真实传播路径使波场准确归位,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波在近地表非垂直传播的实际情况,既可实现曲射线的变时差校正,提高剖面质量,又可使校正后的波场满足所在位置的波动特征,为叠前波动方程偏移奠定良好的基础(图3)。波动方程延拓的步骤包括了数据由地表下延至中间基准面,然后再上延至最终基准面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并不仅限于两个基准面,可以包括更多的基准面,这取决于近地表的复杂程度。当然,基准面过多会增加计算成本和时间,但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图4为L30线采用不同静校正方法的L30线叠加剖面,比较而言采用波动方程延拓基准面静校正方法效果较好,南部大断层附近信噪比明显得到提高。

2)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技术

针对凹陷南部陡坡带边界大断裂的存在,基岩速度较高,而凹陷内部断裂下降盘的沉积岩速度相对较低,存在速度的横向变化的特点,采用了在取得较好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及较准确的均方根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层速度模型构建及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1)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积分法具有高偏移角度、无频散、占用资源少和实现效率高的特点。它能适应变化的观测系统和起伏的地表,优化的射线追踪法和改进的有限差分法能够在速度场变化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计算绕射波旅行时,从而使积分法能够适应复杂的构造现象。近年来,解决真振幅偏移问题就是偏移地震数据得到真正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从而为岩性解释服务。由于积分法具有许多优点,因此研究克希霍夫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速度模型的建立。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应用了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为了获取高精度的速度-深度模型,采取了以下处理步骤:①借助叠前时间偏移的准确均方根速度建立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得到长波长速度场;②利用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对模型细化。③利用网格层析成像技术进一步微调短波长速度场,得到高精度速度模型。传统深度域速度模型的建立,一般基于沿层速度分析,即首先在时间偏移数据体上解释层位,然后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求取目标层的层速度,最终得到大套层的速度模型。利用垂向速度分析得到时间速度对,通过样条插值和反演,产生速度模型。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构造信息,如构造倾角和方位角;最终得到的模型是有限差分网格化模型,是一个连续介质模型而不是大套地层模型[13-16]。经过以上的速度分析后,可能还有一些局部速度误差需要微调。利用网格层析成像技术,即根据剩余速度,全局修正速度模型。层析成像修正速度后,一些短波长的速度误差得以调整。(3)陡坡带高精度三维处理效果高精度三维处理后的剖面(图5)边界主控断裂面反射清晰,归位准确,信噪比、分辨率整体上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深层系资料有了明显改观,波组特征明显,为南部陡坡带的深层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3地震解释技术

1)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就是将每个数据样点转换成一个体元,即带有近似的面元空间和采样间隔的三维像素。每一个体元都有一个与三维数据体相对应的值,这样每一个地震道都被转换成一个体元柱状体。每个数据体都可通过调整颜色和透明度等参数,突出显示目标地质体,并在同一窗口一次完成锁定层位、体元追踪等可视化解释工作。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技术通过对地震数据应用不同透明度在三维空间地下的地震反射率做直接评估,立体可视化假定地下界面的反射率是地下界面的三维模型,实际上,它是三维空间中的构造、地层及振幅综合特性的反映,无论做三维的区域分析,还是特定目标体评价,都可以通过调整“透明度”来实现。因此对三维地震资料沿层振幅可视化,可以确定断层的空间展布及断层的组合形式,使断层的解释更合理(图6)。

2)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

三维地震资料包含了丰富的地震信息,这些地震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地质储层的各种物性特征[17]。利用地震数据通过不同的计算手段提取各种不同地震信息,并通过单项地震信息或多项地震信息的综合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资料进行细致的解释和推断,以揭示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地层岩性变化以及含油气性,同时据此还可推断由断层或裂缝引起的原始地震剖面上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油气分布情况[18-22]。根据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储层沉积特点,结合地震相反射特征和沟扇对应地质理论,应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确定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范围、地震属性参数判识砂砾岩体的发育规模[23]。

勘探效果

在泌阳凹陷陡坡带中段栗园地区,通过三维地震资料高精度采集,CDP面元20m×20m,利用地震测井和VSP测井资料开展高精度三维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落实了边界断裂带构造特征,为精细落实构造、岩性圈闭奠定了基础。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图7)和时间切片(图8)解释,认为栗园地区构造背景为由NE-SW向的边界断裂向深凹陷倾没的鼻状构造,构造长约3km,宽约3km,面积约9km2。构造发育史分析发现:该构造是由南部边界断裂在廖庄组末期发生反转而形成的,构造形成时间较晚,且仅在浅层发育。由于边界断裂长期的断陷活动对深层油气藏的破坏,造成深层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在浅层圈闭中形成一定规模的浅层次生油气藏。储层预测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该区发育一中小型砂砾岩体,呈NW向下倾展布。砂体中浅层系呈舌状体展布,深层系呈扇型体展布。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砂体与构造具有良好配置,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2008年在该鼻状构造钻探B304、B315等井,相继钻遇大套油层,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00多万吨,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地质勘查 理论分析 技术研究 地质勘查 测量勘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逐渐深入,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先进的勘查理论、技术方法为我国矿产地质的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的主要原则

(1)遵循规律合理布局。为了使勘查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遵循规律,合理布局,全面考虑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并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以对实际工作更好的发挥指导作用。(2)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勘查的作用,在进行勘查工作之前,应该从全局出发,对矿产地质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在追求商业利益的时候也要考虑经济利益,在勘查工作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于各类规划区的工作也要做好安排。(3)突出重点拓宽领域。在勘查实际工作中,应该全面考虑相关因素,分清楚重点和非重点,对于重点矿区应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以获得更大的成果。坚持立足于我国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努力创造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宽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4)坚持创新科技增强勘查能力。对于重要的地质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大研究力度,使矿产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益。(5)围绕成矿特点开展工作。建立区域的地质事件表,进一步的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的成矿期与地质的热事件在时间上的一定的匹配关系,并运用综合的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在此环境下查明必要的陆壳的基底成分和深部的地质等特征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2 当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及技术应用的现状

(1)勘点向隐伏矿、深部矿转型。目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探的重点是露头矿、高品位、浅部矿体,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到2020年仅有不足20%的矿山能维持生产。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地质矿产勘查的力度,开始向隐伏矿、深部矿、低品位矿转型,深部矿体的勘查势必要求更高的技术与更多的实践经验。(2)矿产地质勘查集体制无力。近年来我国对地表矿和浅层矿产的开采已经接近枯竭,向隐伏矿、深部矿的转型是势在必行。我国仍停留在露头矿和浅矿的开采中,那些矿山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3)地质勘查人才的匮乏。针对地质勘查人员的培养方面不够完善,使得具有专业的勘查技术的人员匮乏,当前土质勘查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够深入,较难适应到目前的勘查工作中,不利于勘查工作的展开。(4)新的勘查技术没有广泛应用。随着各种勘查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式的勘查设备也更新得很快,地质勘查人员对于新设备的熟悉情况对地质勘查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勘查单位还一直在使用比较传统的勘查技术,对于遥感、物探、化探等新方法的掌握不够深入,难以应用到勘查工作中去。

3 地质矿产勘查方法及技术应用注意要点

(1)找矿预测准则及方法要求。对未知的矿床类型或尚未认识的新矿化类型来说,就要运用求异的准则,研究成矿环境和成矿的特殊性,预测可能发现另一种矿化类型或新类型矿床的产出。对于大比例尺矿产预测,要特别注意深部矿化的“指示信息”、“隐敝信息”和“新颖信息”,因此,必须坚持应用综合方法预测,后者是指进行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益元素预测。(2)找矿预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区域地质调查图件资料是进行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工作重要基础资料。按大比例尺找矿预测要求,应采用最新资料,对地质图件和相关资料进行修编和预处理,以达到大比例尺矿产预测的精度要求。同时要建立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通过找矿模型的研究和建立,用以指导矿床的预测,然而,找矿模型的建立只有充分和有效地应用综合地质、物化遥、重砂等信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认识和提取找矿标志,使之转化为预测标志,才能提高找矿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坚持地质体运动的理论。要对找矿空间进行布局,根据成矿带的稳定性和成矿类型的不同,根据地质体的整体运动理论结合对成矿围岩和成矿类型的使用进行布局找矿。同时要结合地质体内部运动理论对区域成矿能力进行预测,此外可以根据矿化元素的空间分布和矿产大小对探矿工程的孔径进行选择和辨别,从而推测出勘探区的实际储存量。(4)勘查手段的区域选择。勘查手段的选择应从地质目的和经济效益两者出发来选择找矿方法,也应注意勘查方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综合的勘查手段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它可以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得多种找矿方法各取所长,合理的进行取舍,提高地质信息和数据量的准确性。灵活的选择勘查手段,通过对勘查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找矿的效率。(5)找矿信息的应用。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陕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点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4 结语

缩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现状是原有的矿区开采过度,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矿产资源开采的后劲不足。矿产开采的队伍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技术的拓展,不断的优化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矿物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路.浅析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23-24.

[2]郑文来.地质勘查铅锌矿找矿技术原则与创新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0(8):36-37.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物探方法;工程地质;勘查;应用;探讨

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所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然而,工程地质勘查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且不可忽略的作用,工程地质勘查也对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发展建设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比较关注的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领域中,工程地质勘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工程地质勘查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查技术以及相关的的地质勘查理论和与之配套的地质勘查设备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更新,并且还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当中,新的地质勘查技术、理论与方法将会层出不穷。物探方法作为当前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和手段,伴随着物探方法在地质勘查中的不断实践,我国的工程勘查的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本文将会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勘查中的物探方法的实际应用,分析物探方法的具体技术和相关理论,来探讨我国物探方法的发展事宜。

一、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含义

(一)物探方法的概念

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有效地为现代化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是工程建设高效完成的有力保障,因此,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是当前的建设中是适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地质探测方法。物理地质探测手段指的是运用地球底层以及周边存在的物理场展开一系列的探测工作,其中,物理常识是在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下形成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物探技术的全称,在具体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物探技术是运用专业的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专业设备对地球的无立场的变化进行勘察,然后收集数据,进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地数据支持。

(二)物探方法的原理

物探技术是一项运用专业的探测设备对地球表层地质分布情况进行探测分析的光谱电磁技术。地球物理是物探方法的主要针对对象。具体方法是事先安放测线L,之后运用探地雷达发射高频宽带电磁波,然后由专门的接收装置进行接受,后续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以此来了解地质具体状况。

(三)物探方法的特征

目前的物探方法具有十分稳定的特点,能够为实际的工程地质勘查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物探方法还具有收集到的信息可靠、探测的范围广泛、适用范围广等优良特点。在物探方法中有地震法和磁场法两种探测技术,这两种技术能够十分轻松的避开相关电场、磁场等物理干扰,应用的环境十分广泛,即便是在比较不理想的探测环境下也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精准的数据,为后续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实际应用中,物探方法能够探测的地质浅层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它还具有探测速度快、探测信息精准可靠等优良特点。

二、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应用方法

(一)大地电磁探测

所谓的大地电磁探测四肢运用天然的交变电磁场作为场源,进行地质探测的一种新兴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对分布较深的地质进行探测,并且效果十分良好。此外,大地电磁探测技术还能够摆脱高阻层的屏蔽作用,具有相对较高的良导介质分辨能力,其设备轻便,故应用的场所十分广泛,经济效益十分理想。所以,这种探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地震预测、地热田的勘查以及石油的勘查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

(二)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

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指的是应对探测信号不足、必须进行人工后期补充的一种勘查技术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连续的补充电导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电阻的分辨率,确保勘查结果的精准度和可靠度。

(三)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

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是上世纪末期有国外发明并引进的一项比较高端的勘查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良导层的断裂、破碎以及腐蚀带圈定方向,运用低电阻率在岩脉和矿脉之间进行追踪补偿寻找。这种地质探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探测出矿物质结构,还能够有效的圈定地质矿化范围。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其探测设备十分轻盈,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环境,其收集到资料的速度十分迅速,观测的方法也相对简便,但是航空地面甚低频电磁技术在接受相对较弱的异常信息变化时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这种探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浅覆盖区以及剖面的地质勘查工作当中。

(四)瞬间变化电磁场探测技术

瞬间变化探测技术主要依靠的是电磁场的感应原理,通过运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电磁场的变化进行感应,然后对一起显示的涡流场进行分析,以便分析目标地质的地质特点和相关结构,分析相应的空间形态。

以上不同的探测方法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探测要求,都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十分灵活多变。因此,在具体的物探工作中,根据每项工作的具体要求,采用不同的物探方法,以便提升工程勘查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语

根据以上介绍,不难看出,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发展,是与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还需要物探方面的技术人员的不断资料收集与分析作为保障。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形态下,物探技术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将会获得更加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云升. 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56.

[2]蒋永生. 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71.

[3]吴广宇,张旭. 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4,09:55.

[4]宋云盛. 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4,20:391.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固体矿产资源相对短缺。固体矿产资源作为实现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需的能源储备,准确、快速勘探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概况

安徽省某市13.26亿青东煤矿项目某矿业集团;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发展战略的重要投资项目。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境内,井田面积57.8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7亿吨,可采储量1.7亿吨。煤种以低硫、特低-低磷、中灰、中-高挥发份、中高-高热值的焦煤为主、肥煤次之,具有良好的结焦性能,其精煤可作较为理想的炼焦用煤。矿井年设计能力180万吨,设计生产年限68.7年,工期36个月。

1、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

1.1.固体矿产勘查资金不足

资金是固体矿产勘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为矿产勘查提供物质基础。资金投入不足对我国矿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1)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和地方各企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而且固体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多数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因此导致资金投入缓慢,进而使投入资金的结构不平衡;(2)由于缺乏长效机制,长期依靠的公益性资金的投入也微乎其微。政府部门对此类性质的矿产勘查投入的责任模糊不清;(3)我国矿产资源市场还没有健全,致使买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金融市场上的融资困难。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固体矿产勘查投入明显不足。

1.2. 固体矿产勘点转向

建国初期,我国地质勘探的方向主要是露头矿、高品质、高质量和浅位矿。但是在建国起初,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很缓慢,所以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大,矿山的开采力度自然也不大。随着我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原先的矿产资源已明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年的开采,现在矿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资源殆尽。所以矿产资源面临短缺。在这种形势的迫使下,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方向不得不转到隐伏矿和深位矿。不完整的勘查经验和落后的勘查技术已经阻碍了勘查方向转变。

1.3. 固体矿产勘查人才稀缺

解放时期,地质矿产勘查产出比还是相当高的,很多人愿意投身到矿产勘查的行业当中去,涌现了很多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矿产地质勘探投入不足,勘探地质行业一度从解放时期的繁荣景象走向衰退,很多以前的技术人员放弃地质找矿,从事其他的行业,甚至是整个勘查团队转行,造成矿产勘查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一些开设地质学的科研院校也取消了此类专业。由于地质勘查有很高的实践性、理论性、这导致了地质勘查行业出现了技术人才的断层现象。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因此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法胜任。

1.4.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更新、更好、更准确的地质勘查技术被发现。但是我国的勘查技术人员还在使用比较传统的勘查技术,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还不能熟练掌握,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勘查工作中,从一定程度上使矿产勘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这极大的阻碍新的矿产矿地的发现。

1.5.固体矿产勘查体制落后

我国现有的地质勘查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在解放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家既是出资人和收益人,而且对矿产勘查行业管得过严、过死,这样就导致私人无论是在资产、人员、装备、机制、特别是独立融资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与市场匹配的条件差距甚远。私人投资矿产勘查行业变得举步维艰,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模式阻碍了矿产勘查的发展,不利于矿产勘查行业的扩大发展,以前的勘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矿产资源勘查面临不利形势的解决方法

2.1.重视勘查理论研究加强勘查深度广度

加强勘查理论研究工作包括深部流体成矿理论、构造成矿、矿床成矿、地质力学理论、地球化学障碍理论等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更好满足矿床资源开发工作需要。另外还要重视航空物探遥感、高性能计算机、电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勘查的深度和广度捉进勘查工作效率提高。

2.2.善于利用各种资本降低勘查投资风险

综合运用国家投资、企业资金、矿权、技术服务、劳务、投资基金等各项资金胸建科学合理的资金体系确保勘查工作费用到位。勘查单位、矿产企业也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可以申请和利用专项资金,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更好的为勘查工作服务。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将各类证券、基金引入勘查基金,降低投资风险更好的满足勘查工作需要。

2.3深化勘查机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深化勘查单位改革减少对它们的束缚将勘查单位推向市场使其成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勘查单位能够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市场体制下,通过制定相应发展计划能够更好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将知识、技术、服务等各项要素都参与分配工作中,有利于增强矿产资源勘查单位的活力。深化矿产资源勘查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勘查单位更好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勘查单位自身也要加强学习重视理论方法和技术经验的总结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的研究工作不断增强科研实力捉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勘查工作水平。

2.4.引进先进矿产勘查技术

先进的矿产勘查技术对整个勘查活动意义重大。不断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地质矿产勘查的先进技术主要有以卫星和雷达为技术手段的卫星遥感技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信息采集为应用的物理探索技术、以化学为基础的地质分析和各种偏心提取技术、深部钻探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这就要求地质勘查人员能够熟悉操作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因此必须加强对勘查技术人员的仪器操作技术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多精确、复杂的设备被发明,必须及时更新勘查设备,提高矿床勘查的成功率,使其勘查工作能够迅速地实施。

2.5.加强矿产勘查理论研究

研究矿床形成的基本原理就是成矿作用的动力学问题,它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的分支。因此加强矿产勘查理论研究特别是隐伏矿、深部矿理论研究,通过成矿模式建立相应的勘查模式。对已有的矿床还应进行反复研究和总结,在新矿床的预测方面,对已有的理论、假说、不应照搬,也不应全盘接受。不应仅限于对已知矿床的研究,不能只满足于采集一些证据性的数据和样品得到学术上的结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理论、形成新的理论指导。这样对于隐伏矿和深部矿的发现就变得更加容易。然后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依照自身的实践经验,合理和正确选择矿产勘查靶区,增加发现矿山的成功率,依靠先进的技术,寻找新的矿产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梳理出创新地质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新类型、新层位的认识与发现,以及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勘查组织方式等,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勘查经验。

参考文献:

[1]姚华军,刘伯恩,陈俊楠,荣冬梅.当前矿业经济形势及未来展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01:4-7.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创新方法;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1.地质勘查技术

要从整体上来进行统筹规划,可以适当的规划长远一点;对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全面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对各个方面的地质勘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比如,对商业性地质调查和公益性地质调查进行统筹规划,对矿产和环境的地质勘查进行统筹规划,对中央体制勘查和地方体制勘查进行统一,对勘查事业进行发展和创新,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在地质勘查前的十年左右内,就需要进行仔细的部署和准备。

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要求,对我国的国土、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利用,仔细的调查城镇化格局和人口分布状况,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领域分布进行统筹规划,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开展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

要依据我国一系列的勘查工作,比如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地质条件以及重点矿区等,来实现地质勘查三度提高的目的;三度指的是精度、广度和深度。依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将地质勘查工作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宽。

逐渐的实现地质勘查的现代化:首先需要不断的发展地质勘查理论,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地质勘查当中,对找矿技术的创新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将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注意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地质勘查人才,建设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的勘查队伍,逐渐的实现地质勘查的现代化。

在一个小范围内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那么就需要充分的与国外勘查企业进行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断的提高勘查水平。同时,还需要勘查开发国内的矿产资源,以此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对各级地质勘查管理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将相关的制度严格的落实下去,各个部门应该互相的协调,将各自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需要对商业性的勘查机制进行完善,除了吸收财政资金之外,还需要引进一些社会资金。

2.找矿技术的创新方法

综合应用现代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找矿已经不单单是某一个专业的事情,在找矿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各种科技技术;在找矿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科领域有很多,一门学科是无法有效的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比如山川的形成原理、岩石的性质特点、地表特点等等。在实际的地质找矿勘查中,应该综合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学会在勘查中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从而保证获得的数据都是非常精确的,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开展下面的工作。从这个方面上来讲,找矿技术其实就是对各种技术的综合掌握。

地、物、化、三场异常互相约束方法:地指的是地质结构场,物指的是地球物理场,化指的是地球化学场。三场技术是我国找矿技术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实践当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对很多方面的要求都过高,很多时候无法满足,比如渗入地下的深度、设备以及准确度等等;如果是线圈能够保持稳定,那么就可以拥有较好的工作性能,但是,深入地下一定的深度之后,就无法有效的保证线圈边界和细密线圈的准确度。勘探技术仅仅能够勘查出矿藏的大致方位是不行的,它需要能够将矿藏的准确位置提供给工作人员,因此,就需要提高矿藏地域的精确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勘探工作人员应该对技术的应用性不断的完善。

X射线荧光技术:这种技术目前算是比较的先进。大多都是地表里很深的位置蕴藏着矿藏资源,那么采用X射线荧光技术,矿藏受到这些刺激之后,能够将另一种射线在短时间内发射出来,这种射线相较于激光波来讲,还要更长,这样工作人员接收到射线之后,就可以对地下矿藏资源进行准确的判定,如果地下蕴藏的不是一般的矿藏,那么这种技术就更加的有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技术还可以对矿藏的储量进行准确的估算。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一些盲目挖掘的问题,自然生态也不会受到人为的破坏。因此,X射线荧光技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还可以有效的保护我国的地理环境。

3.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要想促进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各级的领导对此产生足够程度的重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因为储备量不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因此就不能有效的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影响到地质工作的质量;后来,相关的领导开始对矿山的地质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各个方面都给予了足够的支持,比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等,将地质采矿工作纳入了重点关注的范畴。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人才,提高勘探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定期经常的邀请一些专家来培训和训练地质技术人员,并且还将表现优秀的地质技术人员送往国外进行进修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阔技术人员的工作视野,实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并且,注重地质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不断的促进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找矿方法进行确定,保证选取的找矿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然后依据矿石和矿体的特征来对矿化蚀变带的范围进行确定,确定范围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从而提高勘察的效果。要综合评价和研究金属矿山的可利用性,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评价和预测矿山的新类型和新矿种,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目的,并且还可以从多个角度上来解决矿山的持续性问题。利用不断革新的先进勘察技术,综合研究各类资料,对找矿的新技术和新思路进行创新,对新类型和新矿种的找矿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矿产勘查中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地质找矿方面,有着很多的地质勘查手段,每一种手段都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但是也需要清晰的认识,优点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找矿勘查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地质找矿勘查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科]

【参考文献】

[1]张林霞,李艺,周红军.我国地质找矿钻探技术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探矿工程,2012,2(2):123-125.

[2]李颖.试论地质矿产勘查单位地质档案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2,2(34):87-89.

[3]徐学飞,牛力功,刘鹏龙.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要点[J].科技传播,2012,2(20):34-37.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矿产地质勘查 理论分析 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逐渐深入,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1]。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缓慢再生的资源,无法在短期内再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尖锐,因此,使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让矿产地质勘查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其商业价值体现在利用数据信息来阐释地下矿床的奥秘并对矿产的开发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方面,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是一种高投入且具有高风险的工作,通过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升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矿产地质勘查理论

矿产地质勘查是研究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工业矿床的使用地质学,是针对以上问题的最有效的查明方法和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政策性以及经济性[2]。矿产地质勘查理论主要是用来解决用怎样用最少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明矿山建设和矿业发展所需要的地质资料、矿产资源量等问题。从我国的矿产特征来看,同位矿的数量比较多,因而同位成矿理论在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

矿产地质勘查实践表明,在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以及规模大的矿床的形成都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换言之,在同一空间范围内,不同时代和同一时代、不同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矿种和同一类矿种,都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同位成矿作用[3]。

2 地质找矿方法及技术方法研究

2.1 地质找矿方法

当前,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较常用的地质找矿方法主要有两种:(1)砾石找矿方法。这种方法依据矿体露出地表后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矿砾,在重力、水流等外力作用的搬运下,矿砾的分布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依据此原理,沿着水系、山坡等活动地带研究矿砾的分布,进而找出矿床所在位置。(2)地质填图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地质理论和相关的地质研究方法,通过对地质矿床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查明工作区域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通过研究成矿的规律以及相关信息寻找矿产资源。

2.2 技术方法研究

2.2.1 分析成矿环境

在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中,要对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的运动特点进行研究,并对成矿环境进行分析[4]。一般来说,这需要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通过对成矿期和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地质、物探等多方面的综合资料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分析,查明在成矿环境下的构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成矿的关系。

2.2.2 沿有利成矿区寻找矿床资源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找矿效果,一般会沿着有利成矿区寻找矿产资源。这就要求矿产地质勘查人员搞清楚区域性深层断裂及大断裂的构造组合特点,通过研究与成矿带有一定关系的断裂带特点和分布方向,查明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和发育特点。横向矿带规律表明,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一般和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带呈现大角度相交产出,还会以一定的间距呈现近似平行排列出现。不仅如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影响下,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乎平行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等也会以一定间距呈现近似平行排列产出。

2.2.3 重视找矿信息

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找矿信息是进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直接依据,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必须重视找矿信息。通过对找矿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相关找矿信息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找隐伏矿时,矿产深部评价就必须以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重视找矿信息要求矿产地质勘查人员重视已有找矿信息所反映的剥蚀程度,在很多区域的地表信息较好,但是剥蚀程度较深,找矿前景并不好。通过矿产地质勘查实践表明,上部露出的矿种类型剥蚀程度较深,但是深部却可能出现相同矿种的不同类型的隐伏矿床。因此,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必须重视找矿信息。

3 矿产勘查工作部署

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必须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通过建立地质、遥感、化探、物探综合找矿模式来部署相关工作。它分为两个大类:(1)矿山及的找矿勘查工作。其工作原则是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矿山的找矿勘查工作分为三个层次:1)矿产本区和深部找矿;2)在矿山近矿产可延伸部位找矿;3)在矿山有望矿带中找矿。(2)成矿区带的找矿勘查工作。其工作原则为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在成矿区带的找矿勘查工作分为三个层次:1)按照成矿区带的小比例尺矿产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研究,选出有望找矿地点;2)在找矿远景区进行相应的化探、遥感等工作,筛选找矿有望矿点;3)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定找矿靶区。

4 结语

国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大,要求我们尽快发现较大的矿产储存地。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想要更好地展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就必须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有效合理地分析。只有通过深入地研究,对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创新,才能真正降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本,提高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率,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西京.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 加强地质勘查 促进经济发展[J].中国地质,2010(13):25-26.

[2]成金华,郭凤典,吴巧生.地方矿产资源规划研究的一般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