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技术论文范例

勘探技术论文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1

1读者群落分析

石油科技期刊是行业内期刊,长期以来着眼于国内的专业读者。随着期刊国际化和科技传播的需要,受众范围在逐渐扩大,这无论对于科技传播和科技期刊影响力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办刊实践,笔者把《石油勘探与开发》的读者分为国内本专业专家学者、国际学术界专业读者、交叉或边缘学科读者、领导决策层读者、现场产业技术人员读者、行业基层读者、社会读者等。

1.1国内本专业专家学者

作为科技期刊,读者群主要来自于本学科范围内专家学者,他们即使读者也是作者,同时也有很多是审稿专家,往往具有多重身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审稿专家就有上千个,编辑部几乎每期的电子刊或者纸质刊均发送给他们,也包括相关领域的大学教授、油田技术骨干等。这类读者是我们期刊的主要读者,他们本身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大多数时时关注本专业的研究进展,多数人对学术界的研究态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于呈送到眼前的最新研究进展或研究成果抱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经过统计,由于过去的纸媒受到经费的限制,并非都会订阅所有的科技期刊,此外目前电子刊物的发送多数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受到通讯方式不全等原因,第一时间读到新论文的这类读者仍然只是少数。

1.2现场技术人员

石油行业专业读者里还有大量在油气田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这类读者具有扎实的石油勘探开发理论功底,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主要的工作是理论技术的应用为主,部分参与到科技研发。这类读者大多数并不写论文,但是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意义重大。他们是把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实践的主力军,关系到科技能够实实在在转化成生产力的问题,如何吸引这部分读者是石油类科技期刊的重要工作。

1.3国际学术界专业读者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石油行业的权威科技期刊,肩负着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石油公司走向海外和国际合作过程中,显示中国的科技水平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完全能够与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一争高下,个别领域还有独特的优势。增加中国科技在世界学术界的显示度和知名度,对于提高中国石油科学家的国际知名度并为中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合作中争取更多的经济回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1.4领导决策层

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决策层对于科技给予了高度重视。就石油公司而言,并非所有的有关石油领域的科技成果都能通过汇报的方式让石油公司领导层了解,石油科技期刊在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办刊过程中也注意到,论文能够通过摘要和题目、标题等关键内容让决策层迅速把握论文的创新点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及时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供高质量令人信服的数据,那么长期下去得到关注的机会将会逐渐减少,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作用也将降低。

1.5行业基层读者

除了以上与石油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起决定作用的读者以外,本行业基层读者也不可忽视。石油行业有几百万职工,他们对自己的行业充满感情,尽管并非人人都是科研工作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只有小学毕业,有时候基层技术工人的创造性也不可限量,他们比大学教授更深刻了解技术难题所在,他们对创新的渴求有时候更为强烈,一旦其创造性和潜能得到释放,将成为一股磅礴的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并使技术走向成熟和完善。

1.6交叉或边缘学科读者

专业期刊面向的读者群通常是本行业人士,但是我们也要兼顾到复合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需要,很多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来自于交叉学科领域,如果科技期刊一味的考虑本专业读者,而不关注交叉学科的读者乃至于作者,有可能错失很多重大的新突破,难以对科技发挥革命性的贡献。过去石油天然气工业主要专注于石油和常规的天然气,20世纪80年代初,煤成气和煤层气成为学科交叉新领域,《石油勘探与开发》及时捕捉这一交叉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相关论文,为这类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1.7社会读者

石油天然气是个特种行业,社会上对其了解和认识主要来自汽车加油和厨房用气。对于工业的血液的深入认识还是很少。科技期刊的专业性让社会上对其关注度长期以来并不高,显然我们需要改变这一现状,争取社会上更多的读者群,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其对石油工业增进相互的理解,同时也会潜移默化让下一代对更多地了解石油天然气工业,对这一行业的科技进步有所认识,不然多数人并不知道陆相生油理论其实是和两弹一星一样对新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石油科技期刊有责任由义务让社会了解到新的科技革命如天然气革命将对环境和生活方式产生的颠覆性变化。

2面向不同读者群的差异化服务方式

“期刊是为读者服务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Sicence》的主编与本刊交流时说。面向读者的办刊思路日益为期刊界所接受。根据以上对石油领域读者群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服务,不同读者关注的内容不同,接受的传播方式也有差异。

2.1打造专业经典论文,得到专家学者和现场技术人员认可

对于本专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科技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和严谨性都有很高的期待。没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很难吸引他们的关注。因此,期刊在组稿、约稿和选稿方面着力优选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创新成果,抓住引领石油天然气行业重大发现和理论技术新进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反复沟通,积极协助作者突出其创新点,以快速、高效的速度把科技重大进展展示给学术界。近年来,在线优先出版为快捷地推出论文提供了良好通道,期刊通过CNKI、维普及期刊网站多种方式联合论文,使创新成果第一时间与学术界见面,受到了石油界专家的高度认可。此外,论文预出版之后,仍然需要反复打磨,力争在图表、数据、文字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严谨,争取不留遗憾、少留遗憾,以工匠精神打造经典。让专业读者引用和应用成果的时候更加放心,也为作者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2.2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外阅读习惯,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

《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英文双语同步全球发行,必须研究国际学术界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期刊通过与爱思唯尔集团的合作,在英文翻译和论文格式都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每一篇论文都经过石油专业的专业翻译把关,并经过编辑部的资深专业翻译多次审核,并与反复作者沟通,力求让读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对于国外来稿,编辑部把全文翻译成中文后,反复审读,对论文的研究成果、创新点和文字表述和图表关系都进行多次筛查,以确保论文质量、合乎逻辑和可读性。此外,每半年发给国际上知名学者对英文版进行审读,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更加贴合国际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多重措施,期刊英文版迅速为国际学术界所接受并加速传播,2016年较2015年的下载量增长35%,2017年的下载量较上年增长了175%,3年来,读者从86个国家和地区攀升到94个,而且以欧美国家的下载量增长最为迅速,显示了期刊在国际主流学术圈快速增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3引领行业科技发展,影响领导决策

石油行业与国家能源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石油科技期刊直接为科技产业化服务,很多革命性的理论技术常常受到石油公司领导决策层高度关注。作为石油行业的科技期刊领头羊,经过多年的办刊实践,得到了国家和公司层面领导层的认可,期刊每期都要报送到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近年来,编辑部密切关注全球石油天然气领域的重大突破和理论技术进展,主动组稿约稿,引进国际知名学者撰稿。对于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的理论技术前沿,及时与国内外学术权威、院士取得联系,组织综述性论文,系统阐述学科发展和前沿趋势。对于国内亟需了解的学术前沿,有意识优选此类研究方向的优秀稿件优先发表,及时传递最新的科技前缘进展。此外,在发行方面,编辑部对于关键的油田产业部门,以纸质和电子期刊双赠送的方式增进与产业部门的联系。目前,期刊已经逐步成为集团公司领导层和油田领导层案头不可或缺的科技期刊之一,主管技术部门的技术总师对期刊的投稿热度也逐年攀升。

2.4促使学科交融,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交叉边缘学科和行业基层读者这两类读者是需要科技期刊扩展的读者群,边缘学科通常不一定会关注,但是由于技术发展的需要,他们会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因此,在作者论文的内容安排上需要适当考虑到普适性,也就是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科学者受到启发或受益。狭义的科普是把科学知识浅显化,更多的考虑青少年;广义的科技传播则是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则不宜局限于本学科的研究成果阐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度发散思维,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思想的碰撞和共鸣。此外,让基层默默实践的读者能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有所收获,也是科技期刊需要考虑的。特别是对于石油行业而言,基层有百万级员工,往往是万众创新的主体。让最前沿的科技进展向他们推送,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地热资源;油田开发;有效合理应用;地质水文勘探

通常情况下,油田地区的地热资源含量非常丰富,如果可以将这些宝贵的地热能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可以让我国目前碳的排放量大幅降低,有益于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此外,在地热项目工程进行建设和施工时,可以将现有废弃的矿井有效的利用起来,从而大大减少了工程施工的成本费用。可是,因为油田所具有的水文地质特征,会严重影响地热建设工程的实际施工,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及建设施工时,会对油田地区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勘探,以确保地热建设工程可以顺利进行。

1油田地质水文勘探

在油田地热建设工程当中,对地质水文进行勘探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油田区域范围是不是富含热源,一般情况下,根据地表具体的资源体现,可以辨别地下是否存有热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温泉,因此,在地质水文勘探过程中,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查看附近温泉的具体分布情况。通常在对地质水文进行勘探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油田区域内地质状况开展调查,同时根据勘探结果绘制出勘探情况地图,并根据油田地区范围确定制图比例尺,一般常用的比例尺是(1∶1000)~(1∶10000)。其次,在勘探中需要完成对水文的取样及测试,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测试仪器符合精准度的标准要求,标准误差规定在0.1℃以下。最后,在勘探中普遍采取物探勘探方法,可以采取四级对称电测法对热源的深度进行确定。此外,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研究。地下水因为遭到地下断层及涵洞影响,可通过超声波技术对地下水分布和流动情况进行探测判断,将油田区域内所有废弃的矿井同地下水具体的分布有效关联,给后续实际废弃井的利用奠定基础。在进行地质水文勘探时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要排除掉太阳的热量对水温造成的影响[1]。因此,水体的采样与测量工作要在夜晚2~3点之间进行,同时,还要对地下水补充水源进行勘探。

2地质水文勘探的测试与分析

2.1电测的类型与参数

地质水文勘探普遍使用的方法为测试电阻率法,通常使用的测量仪器是重庆研究所研究制造的WD⁃JD-1直流数字测试仪。测试仪检测结果主要是通过电测曲线反映出电阻率的变化,曲线能够反映出的类型很多,在忽略不均匀浅部地质和地形影响[2],其曲线的类型可分成三类:KH型、KHK型、K型等,依据电测的结果与水质的分析,测量区500m内能够分成5层结构,其特性如表1所示。

2.2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分析

依据大量的理论依据以及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具有幂函数的关系,其关系式如下:M=aρb(1)式中:M——地下水的矿化度,g/L;ρ——地层的电阻率,Ω·m;a、b——常数。根据公式对某油田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进行分析研究,在测试区设置5个采样测试点,通过测试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根据表2数据以及公式(1)进行相应分析如下:常数a是29.55,常数b是-1.024,本区地层的电阻率和地下水的矿化度通过公式(2)分析为:M=29.55d-1.024(2)本地区地下水的矿化度M值预测为14.3~60.8。根据参数分析,测试区的西部地下水主要为淡水[3]。淡水的分布距顶板80m,距底板210m,地层的电阻率为25~35Ω·m,地下水的矿化度是1g/L。其取水段为80~200m,通过取水段探测验证,矿化度均在0.6~0.8g/L之间,符合国家饮用谁标准。

3油田区域地热相关工程的设计

3.1热源运行的情况探究

在对油田区域地热进行工程施工设计时,首先要对热源运行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基本分为热源的总量及热水稳定性两部分。因为大部分油田都存在废弃的矿井,利用这些废弃的矿井做热源的相关数据探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废弃井进行加深和加宽,以便增加井的深度和直径,然后再对热井内的水温、油含量以及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等信息参数开展测试,在可以满足使用热源条件之后,才能进行实质性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比如,某油田在地热建设工程设计时,对某个油田废弃井钻探处理之后,需要3d连续不断地在矿井200~310m动液面处抽水,采样抽水时间要求在每天8:00~10:00及20:00~22:00两个时间段内完成,工作人员要在抽水的过程当中对水温进行测量,每个采样抽水的时段要完成6次水温测试。本次探测第一天的6次采样水温分别是20℃、26℃、35℃、42℃、51℃和59℃,当日抽水总量达到170m3,第二天和第三天采样水温测试结果与第一天情况类似[4]。另外,本次还对270~120m动液面水层开展了采样测试,结果水温均超过动液面200~310m水层温度,只是水体杂质含量较高。根据分析研究各项水体数据,结果可以证实该热源温度符合工业生产要求,其出水量可以满足生产,故此,在该区域可以进行油田地热的工程建设设计。

3.2探测研究热源的水质

在进行地热工程设计时,要对区域内地下的水质测试分析,以避免各类机械设备因为水质较差而加速损耗。热井往往由于深度不同,水质的差别也较大。此处仍以上文中的某油田举例说明,根据进行的水质测试表明,处于200~310m动液面时的水质要好于270~120m动液面水质。探测表明在270~120m的动液面水层抽取第41抽时出砂就开始严重,所出砂石的质地表现为粉质性细质状砂岩,而且所出砂砾的直径较为均匀[5]。并在后续不断的抽水当中此现象一直存在,能够判断此动液面水质比较差。同时发现,该矿井在抽水进行到第40抽前的水质符合设备运行的需求,而且由于动液面具有较高的水温,其可利用的价值比较高。因此,在设计地热建设工程时,需要设置合理的监测水质系统,如果发现区域内水质不符合设备工作运行条件或是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时,要对运行设备进行停工,以防止设备受损,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3.3热井的参数设计

在对热井进行设计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对热井进行合理的布局。热井基本构成分为水泵、泵室、动液面等监测类设备。除此之外,在建设油田的地热工程时,可以有效利用废井进行开发再建设,油井钻探深度一般比热源到地面的深度低,为达到减少成本的建设目标,可以在原有基础之上选择小直径设备进行钻探,实现对矿井的加深,将矿井变节处通常设置为泵室,在对热井的上部进行相关参数设计时,要根据热水需求量加以设计,在这个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水泵的功率等相关参数[6]。以本文例举的某油田设计热井为例,热井动液面在270~120m时具有更高的温度,但要将抽水量保证在控制范围以内,动液面在200~310m时的水质比较好,由此,最终的设计是将泵室确定在距地面302m的深度位置,水泵和地面的距离深度是232m,其地热的潜水泵实际长度为2m。同时,在设计该部分时,要进行抽水管道的确定,结合流量及水泵的功率等项因素,最后选择4号管道,与此同时,还要对地上管道进行参数的设计确定,要求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建设。

3.4监测自动系统的设计

监控自动系统可实现多项监测功能,其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实现对水泵运行系统的实时监测。该系统监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热井内水面的高度进行监测,以确保水井液面可以将潜水泵没过。二是对热井水质进行监测,可是因为水质和水体的深度相互关联,需要把两项监测功能结合进行。此外,要想更好地完成地热建设工程施工,在工程中需要创建控制自动系统,实现对井内实际环境自动监测并对系统运行加以控制,同时通过设置在系统中的测量压力设备,实现对热井回水的压力和回灌的压力进行测量,以便对地热建设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及控制。

4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地热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的分析和研究,详细阐述在工程设计时,要先对地质水文进行勘探,在勘探时首先要对油田附近范围进行地质情况调查研究,其次要对油田地下的热源具体情况展开查探,同时要对区域内热源运行的情况加以分析。在进行具体工程设计时,内容主要分为控制自动系统和热井的参数监测系统两部分,需要通过热源地质水文勘测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汪集暘,邱楠生,胡圣标,何丽娟.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2017,24(3):1-12.

[2]朱焕来.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3]董华松.油井地热开发的数值模拟与回归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4]关锌.地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5]邓春来.辽河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其配套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将分析基于知识库的油田勘探决策支持方面的发展现状,勘探知识库系统将实现“四个评价”规范所规定的盆地、区带、圈闭、油气藏知识、信息和参数的管理,使四类评价项目共享知识,让决策和研究人员找到知识,建立知识共享、继承和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油气评价研究成果的知识化管理,大幅地提高勘探评价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油气勘探工作的总体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

知识库;检索;设计

1前言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知识库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开展了知识库管理。采油厂专业知识库管理系统通过收集整理专业知识成果,进行事实、规则、策略等层次分类;对已入库知识点的内容审查、属性调整、价值评估、应用指导;对在线应用知识的成果归档或废止;通过问题领域、应用特征、背景特征、属性特征等关键信息组合过滤,实现专业知识智能检索应用。

2思路与方法

软件的设计是以一定的方法为基础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软件开发任务,人们提出了各种软件设计的模型。从用户需求和系统要实现的任务功能出发,把大型的软件划分为相对较小的模块。

2.1设计思路

油田勘探知识库系统设计由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组成。总体设计是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和评价;而详细设计就是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各个模块。这样不仅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还增加系统的可维护性。软件的模块化设计关键把握两点:第一,模块间的联系尽可能的少,这是一个自顶向下、逐步分解、抽象和求精的模块化过程,一般用耦合度来衡量,耦合度越高模块独立性越若,软件设计时候必须使模块间耦合度尽可能松散;第二,模块内的联系尽可能多,一般用聚合度来衡量,软件设计时候使同一模块内的所有成分都直接参与并且对于完成同一功能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良好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软件系统的各模块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它是单独命名而且可以通过名字来访问。这样的设计可降低软件的复杂性,实现了软件的可重用性,便于软件测试,另外更有利于软件的维护,便于软件的扩展和升级。

2.2设计方法

拟先进行系统分析、再概要设计(模型设计、系统框架、模块划分、功能构成、技术选型)、再模块设计(知识的资料实体模块、地质目标模块、知识框架模块、项目相关模块、知识展示模块、知识追溯模块、知识检索模块、知识分析模块、知识录入模块、系统模块)、最后界面设计。

3系统设计

3.1体系结构

采用当前流行的B/S结构(Browser/Server),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服务器安装Oracle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3.2模块划分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在中间层各模块功能如下:(1)知识实体资料模块:对实体资料中的图件、表及其元数据的存储和维护;同时提供这些它们的显示,以及成果的上传和下载等。(2)地质目标模块:对地质目标、地质目标的层次结构、地质目标的勘探结论信息、评价参数等进行维护。(3)知识框架模块:维护知识框架结构,包括评价节点及其关联关系的维护、成果样例模板的维护、评价节点与地质目标类别关系的维护。(4)项目相关模块:对项目信息、项目分类索引等进行维护。(5)知识展示模块:通过地质目标、项目两条线索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展示。(6)知识追溯模块:通过知识间的关系完成在知识之间的追溯功能,包括:一通过KID网络结构,二通过同目标类型、项目的参考关系提供参考。(7)知识检索模块:通过关键字对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全文检索,同时提供一些对查询功能的扩展,以及对查询结果的过滤功能。(8)知识分析模块:对评价参数进行分析,以柱状图、散点图和折线图展现分析结果。(9)知识录入模块:提供知识、信息、评价参数及相应元数据的录入功能。(10)系统模块:系统相关各种日常和基础信息的维护功能,如:用户权限维护、机构维护、地层维护、参数类型、字典码维护等。

4主要功能

(1)录入:针对某一地质目标进行知识录入的,首先提供给用户对地质目标的选择功能,然后分别提供给用户对这个地质目标的勘探结论信息、评价参数、图件及知识的描述信息、项目信息、审核信息的录入界面。(2)审核:用户录入的信息放入知识库的缓冲区内,由具有审核权限的用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成为知识库的正式内容。(3)知识检索:对非结构化资料进行全文检索,以多种方式展示检索结果。(4)知识展示:用户通过选择特定的地质目标,查看该地质目标的评价结论信息、参数、在该地质目标上产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台帐。同事提供专题查询功能。(5)知识分析:提供常用的分类查询筛选功能,通过这些分类查询筛选出来的地质目标样本通过列表进行显示。(6)地质目标维护:地质目标维护;地质目标索引维护;地质目标参数维护;地质目标勘探结论维护;地质目标类别维护。(7)项目维护:对具体的项目信息进行维护;对项目建立分类索引,用户可以对项目进行多套的索引编码。(8)知识维护:对评价节点以及这些节点间关系的维护。包括对知识点的增、删、改;确定他的上级节点。

5结论

近年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虽然比较广泛,但是在油田勘探领域进行应用的先例较少,本系统的设计研发,虽然还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但必定提高勘探评价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尚礼斌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4

(1)煤地质行业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

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各种网站的另一类主要信息资源。这部分的资源需要突出专业性和最新性,也就是说,各网站要根据自己的特色领域及时更新该部分的信息。同时,各网站也提供了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这些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是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通常在后台是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支撑,有利于网站及信息的维护。

(2)煤地质行业科研数据

煤地质行业科研数据在煤地质网络信息资源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其中科研数据主要是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包括科学实验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实际生产数据。通常每个网站都是以自己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建立专题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提供模糊、精确的信息查询。这些数据一般情况下也是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当涉及地形图、地质图时,会采用GIS的相关软件来进行显示,可以做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充分结合。

(3)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

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具有其他网络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的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按照资源类型来分划分,主要包括:书目信息、电子出版物、会议及学位论文、教育教学信息、导航指南等。这些网络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的信息内容庞杂、数量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与传统出版的学术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速度和成本优势,但是用户要求信息的质量高,尤其是查全率和查准率。这些资源的种类很多,因此,这些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在使用时需要下载相对应的专业软件。

(4)煤地质学网络交流信息

在各类煤地质学相关网站上都建有各种煤地质学领域的论坛,也称BBS。他开辟了一个公共空间供用户浏览、查看其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类型非常多,可以是电子书籍、期刊、演讲稿、课件等等。这些煤地质学网络交流信息尚未被纳入面向社会公众的正式出版渠道,通常被称作“灰色文献”,与传统的交流信息方式相比具有及时性、时代性和世界性。这些信息还具有自由性和动态性,容易导致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无序状态。但总的来说网络交流已经成为研究人员获取非正式出版的学术信息的重要来源。

(5)煤地质学其他网络信息

煤地质学网络信息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的用户所关注的信息的角度是不同的。各类煤地质学网站除了提供上述的信息类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与煤地质学相关的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历史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影响煤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受到广大煤地质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但是这类信息所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这类信息不是网络资源的重点,也不是研究的重点。

2煤地质学网络信息的数据类型

煤地质学信息的数据类型大体上可分为空间数据类型和非空间数据类型。

2.1空间数据类型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遥感数据、照片等图像数据

①矢量数据:通过对各种地质专题图的数字化,或是野外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得出的数据,例如,储量预算图、综合柱状图、剖面图等。②栅格数据:各种地质专题图用扫描等数字化的方法形成的栅格文件,例如,数字化后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图等。③遥感数据:通常为TM、SPOT等类型的卫星影像和红外、高光谱等航空照片,通过专业软件解释为可以为煤地质学服务的数据,如勘探区的遥感监测图。④照片:包括对对物体宏观和微观的照片,例如,野外采集标本的手标本照片或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

2.2非空间数据类型主要为文本型数据和数字型数据

①文本数据:包括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及各种报告、文档等,例如某地区的地质勘探报告、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报告等。②数字型数据:主要是指表格数据,涉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煤质类数据等。

3煤地质学网络信息特点

网络信息是以网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存贮、传播、交流方式的信息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它具有信息内容的多变性、载体的多元化、数据的半结构化、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等特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除了一般网络信息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1)煤地质学信息的准确性任何信息都需要具有准确性,对于煤地质学信息来说,更需要强调信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例如勘探区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以及综合柱状图等通常是精确到米;对于地球化学数据,通常需要根据国家标准来确定数据的准确度,其精确度通常比钻孔数据的高;对于煤炭储量数据需要精确计算统计,煤炭类型和各煤矿储量数据要求正确可靠,煤炭的生产计划及国家大的政策法规制定都将以这些信息为依据。

(2)煤地质学信息的空间性煤地质学信息具有很强的空间性,无论勘探数据还是分析数据,都密切与空间位置相关。钻孔资料是在特定的地点得到的数据,煤盆地的基础地质信息也和所处的地球板块相关。所有这些煤地质学的研究都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相应信息的获取、管理、开发等都应该按区域为单位进行,脱离了空间构架,煤地质学信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煤地质学信息的多时态性煤地质学信息的多时态性可以表现在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产生的时间性、煤田勘探工作的阶段性。地质现象是地质历史进程某一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需要几十年或几百年为一个周期;煤田勘探工作可以分为普查、详查、精查等几个阶段,通常以年为变化周期。利用地学过程的连续性,结合地质学信息的空间性,可以充分的表达出煤地质学地质过程的内在规律。

(4)煤地质学信息的关联性和复杂性煤地质学信息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和逻辑性。重、磁、电测量资料、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勘探资料以及各种钻井资料可以得出各种地层信息、古生物信息、构造信息、岩性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以及遥感信息可以建立起地质体模型,从而解释出煤盆地的形成过程。利用地球化学信息可以进一步得出煤盆地中煤质数据,为煤炭的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性信息。由于信息应用目的的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强调不同的空间对象实体,使得数据呈现很强的复杂性,这就说明,不可能通过同一表达方式满足所有的需求。必须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的主题信息进行多重表达。

4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求越发强烈。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解和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本质都是对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要根据信息的特点来确定信息的整合方式,以此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整合方式上来看,可以选用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学科门户网站方式以及搜索引擎方式。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煤地质学网络信息,采用能够体现数据特色的资源整合方式,达到既能实现信息的整合又能保持信息的原始性和自身性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当信息资源为科学数据时,为了保持数据的可读性、可检索性及可用性,可选择数据库作为该信息资源的整合方式,例如,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的建立、“地球科学概论”辅助教学图片库系统的开发等。

(2)对于地质信息中特有的地质现象类信息,可选用学科门户网站的整合方式,并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整合的技术手段,将无序的地质信息及地质现象组织起来并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当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时,要从考虑信息的重要性、传递性以及容量大小的角度来考虑,充分体现出该学科门户网站的内容特性。例如,体验式地质教学虚拟平台建设。

(3)对于一般的网络信息,通常选用学科门户网站的整合方式,并以超文本技术作为整合的技术手段,将各种信息素材通过超级链接组织成一个新的信息整体,同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导航链接,能够使用户快速在新环境中定位。

用户在使用上述三类整合后数据时,可以使用谷歌、百度等方便、快捷的搜索软件,但是对于专业性搜索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对一些常用煤地质学专业词汇进行搜索时,得出的搜索结果量如表1所示。在这些大量的搜索结果中,用户往往很难找到自己想用的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搜索引擎通常不会去考虑这些专业词汇的学名、俗称、同义词、近义词等等,这样就缩小了专业检索的范围;在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他们也很难进行保证,这样又盲目扩大了专业检索的范围,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在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进行二次整合时,可以在煤地质学领域应用垂直搜索理念和技术,面向该领域的网站,对他们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抓取、分析、整合,最后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而专业的信息搜索服务。

5结语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5

天然气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课程类似,是一门既偏重于理论,又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天然气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既有紧密联系,同时还有一定区别。一方面,在石油地质学中讲述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成藏要素,是石油和天然气成藏的共性内容,但由于天然气气体分子直径小、活动性强,使得常规天然气藏(田)在成藏方面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近年来油气工业越来越重视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

因此,课程组通过研究和对几年来教学过程的总结,确定以常规天然气藏(田)成藏特殊性和非常规天然气为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本课程的学时数,授课时主要突出以下教学内容:常规天然气部分主要讲述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地球化学特征、碳同位素组成、各类天然气的鉴别、气源岩展布特征及各类气源岩的产气率、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规律、中国气藏类型划分、控制气藏形成的地质因素、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等;非常规天然气方面集中讲述煤层气、致密砂岩气(深盆气)、页岩气、水溶气、气水合物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富集规律、控制因素及国内外勘探开发与研究现状。

针对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课程组以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科研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通过跟踪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发展,介绍国内外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近期与天然气资源相关的新闻资料,使学生认清国际国内能源发展形势,从中领略天然气资源在21世纪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发展天然气工业的紧迫性,培养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使命感。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专业课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率较低。

针对这种状况,课程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各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抽象,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增加课堂提问、课程讨论、学生查阅资料撰写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课题深入研究,撰写科技论文。这种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教育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天然气藏形成及分布基本原理和地质控制因素的科学。石油与天然气素有孪生姊妹之称,所以早期与天然气有关的地质问题,都包含在石油地质学中。但随着勘探和研究的深入,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天然气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有很多不同。1979年前苏联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N.B.维索茨基撰写的《天然气地质学》问世,使天然气地质学由从属依附于石油地质学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分支学科。我国是勘探、开发和利用天然气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标准化;石油物探;车辆管理

1引言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而现代石油勘探的力度日趋加大,其作业能力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进而对石油物探运输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其在不影响运输业务正常运输情况下,加强对物探车辆的标准化管理,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输及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

2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标准化管理是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等获取最佳管理秩序,对实际或潜在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对企业而言,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运作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企业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地震勘探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为石油物探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从而,使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去强化物探车辆设备的管理,既能提高车辆设备使用的完好性,又能降低其维修、运营的成本以及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1]。

3我国石油物探车辆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且分布在多种环境之下,比如,有沙漠、海上、山地等条件,因此,提供运输服务的车辆设备不但作业的范围比较广泛,且需要具备高强度的作业性能来提高运载需求。同时,由于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种类的物资来满足勘探的需求,其勘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要求运载设备的车辆是专用的,而在石油勘探迅速发展的状态下,其所需的物探车辆的数量及种类已经远远不够。目前,从石油物探车辆管理水平上来看,已经比传统的管理方式先进很多,但是由于石油勘探行业的迅猛发展,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来促进石油勘探设备管理的更好发展。如今我国石油物探车辆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物探车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足,基础的数据管理相对还是比较传统的;其次,物探车辆的维修及保养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的模式还没能实现标准化管理;另外,车辆的日常管理不够统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进行统一。

4标准化石油物探车辆管理的应用措施

4.1采取数据库管理系统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系统来提高物探车辆设备使用中的效果,数据库可以将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使用,不但方便有效,还能从各方面了解设备使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比如,在物探车辆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结合石油物探车辆基础数据实际特点,利用FOXPRO或VISUALBASIC6.0等开发工具软件,设计出适合石油物探车辆设备管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每台车辆的运输信息、维修信息、保养信息以及驾驶员的基本信息、车辆出厂的基本信息等一系列数据进行集成,从而实现了基础数据管理标准化这一目的,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管理系统,就不能够直观地去了解每一台车辆的使用情况,而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可以将所有的日常数据进行收录,利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将所有录入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使得车辆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一目了然其数据的变化,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和科学决策数据支持,达到更好地降低费用、提高监控力度、增加安全性等目的[2]。

4.2采用标准化的车辆维护管理

石油物探施工的过程中,物探车辆设备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比较恶劣的,在如此情况之下,设备的每一个部件的承受力都会加大,因此使用寿命也随之受到影响,这不但要求相关操作人员要保证物探车辆设备运行状况良好,还要求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做好设备的维修与养护。

4.2.1物探车辆设备保养的管理

首先,要对物探车辆设备保养的流程进行完善,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及驾驶员通过日常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出合理实用的操作流程,而且根据各项规范内容全部落实,完善监督体系,更好的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其次,要确立物探车辆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其保养的力度,设备的保养力度是能够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因此,在日常的保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车辆设备的清洗、擦拭、润滑、紧固等重要环节,要严格执行规程及标准。另外,每台车辆设备一定要按规定标准进行保养,保养时间也要统一进行标准化。

4.2.2物探车辆设备维修的管理

首先,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车辆设备的工艺、材质及种类在不断的创新、提高,因此对维修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且国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维修有严格的管理,对不同类别的维修资质有严格的规定[3]。这就要求对其技术人的选拔要足够重视,以确保设备维修的有效性。其次,要加强设备维修过程中更换件的管理,为了避免设备更换件的不合理或不正规的问题,应该采用上述数据库管理的方式进行统一标准化管理,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也为设备管理提供了方便有效的管理方式。

5标准化的管理规范的应用

石油物探车辆日常管理还是需要进行明确的规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标准来实施和要求。

5.1管理内容的标准化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采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去有计划、有组织、有责任的进行实施。对于管理者来说,责任要分工,车辆设备的购买、维修及保养的工作要做到安排妥当、检查及时、合理总结,对驾驶人员来说,要做到懂车、爱车、管车以及会用车,通过制定明确的责任内容及合理的管理方法,促使车辆设备日常管理的工作切实有效。

5.2设备管理的标准化

石油物探运输车辆的作业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运作,车况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受到日常护养问题的影响,比如,设备运作过程中是否有损坏、失效、锈蚀、丢失部件等问题,因此,车辆设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仔细检查,同时可以制定一系列明确的检查内容及标准,按规定时间地点来对每一台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记录,进而使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每台车辆的现状。

5.3人员管理的标准化

对石油物探车辆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这就要求操作人员根据车辆的技术性能及规程进行操作使用并且能够对其检查,同时,根据车辆的性能进行及时护养,掌握和熟悉车辆的工作动态,避免在运作时发生故障。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及知识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检查时的关键点、维护的侧重点及遇到故障的解决方法等知识,把标准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于石油物探车辆设备管理当中,使管理者能以一致的界面快速地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数据,及时合理的调派设备资源,快速的做出决策,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车辆设备的完好性,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维修及运营成本,提高了车辆管理单位的管理效率[4]。

6结语

总之,石油物探车辆的管理是石油勘探过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物探车辆的使用、维修及保养是密不可分的,要形成一套综合性的标准管理模式,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管理,来使物探车辆在运输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涛,黄文俊,刘景义,等.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标准研究及进展[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5(12):69-73.

【2】张胜,夏竹,凌云,等.井震结合的测井数据标准化处理技术———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为例[J].石油物探,2012(5):531-538.

【3】李官智,彭晓波.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J].化工中间体,2015(7):159.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5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中31种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常用的两大搜索引擎百度和搜狗搜索期刊的官方网站,收集每种期刊官方网站主页中的投稿指南和论文格式等信息进行分析。利用手机查找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和QQ群,在互联网环境下,分析地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指南有关内容的情况。

2地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数字平台情况

笔者针对目前假冒网站泛滥的情况,从期刊网站有无百度与搜狗官网认证和官网有无投稿指南及论文格式、期刊微信公众号、期刊QQ群几方面考察期刊投稿数字平台建设情况(表1)。

1)期刊网站百度、搜狗搜索情况及官网主页投稿指南情况分析

31种期刊中2种期刊没有搜索到独立网站和在线投稿系统,《地球化学》仅在其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网站上有介绍,没有独立的网站;《矿物岩石》在搜索引擎上没有查到期刊独立网站,仅期刊联盟类网站上有其介绍。有独立网站的29种期刊中,5种没有进行百度官网认证,仅有2种期刊有搜狗官网认证。调查发现,29种有独立网站和在线投稿系统的期刊中3种期刊网站主页上没有投稿指南的菜单设置,其中《中国地质》投稿指南的链接设置在下载中心;也有很多期刊将论文格式和要求一并放在投稿指南中;3种期刊在网站上仅有投稿指南,没有找到论文格式及要求。《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和《地质力学学报》虽有论文格式,但打开后无内容。《岩石矿物学杂志》有独立的网站和在线投稿系统,但是网站首页上找不到投稿指南和投稿要求等。这可能与期刊在线投稿系统功能有关,有的期刊在线投稿系统固定菜单中没有投稿指南链接,需要期刊编辑部同网站技术支持联系,按照编辑部的要求来增加链接。搜索发现,搜狗与百度相比,虽然有的期刊没有进行官网认证,但查找结果除了如“1~3天审稿,2月见刊”之类的明显的假冒网站外,期刊的官方网站基本排名在前。

2)期刊微信公众号投稿指南情况

在微信公众号中输入期刊名称查找,31种期刊中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并有内容的期刊仅8种,占地学类核心期刊的25.8%;查找到公众号,但没有推送任何消息的期刊有4种;没有搜到微信公众号的期刊19种。而有微信公众号且有内容的8种期刊中,有投稿指南的仅有《中国地质》、《沉积学报》、《古地理学报》3种期刊;有联系方式的仅有《地球科学》、《中国地质》、《沉积学报》。值得点赞的是《中国地质》,设有专门的责任编辑做客服,期刊相关内容均可直接链接到官网,做到了官网与微信公众号的无缝链接。8种有公众号的期刊中有全文链接的有《中国地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岩矿测试》3种期刊。地学类核心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比例如此低,究其原因:其一是编辑部不重视微信推广工作;其二是编辑部没有此类人才,编辑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其三是编辑部人力有限,一般仅3~4人,纸质出版工作任务很繁重,没有精力去建立和维护微信公众号。

3)期刊QQ群投稿情况

31种期刊中,能查找到建有QQ群的8种期刊。仅某期建群的有《地球学报》和《地质科技情报》2种期刊;3种期刊QQ群仅数人,《高校地质学报》仅6人,《第四纪研究》仅4人,《地质论评》也仅43人;群中人数较多的有《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岩矿测试》3种期刊。分析原因,科技期刊需要在群里的公众消息不多,比较多的是同作者个体的交流,而在QQ群中交流一是私密性不够,二是消息容易打扰到其他作者。但是QQ群在同作者交流时也有其优势,很多编辑可能建立刊发论文作者群而非投稿作者群[3],例如某期期刊的校对信息、催收版面费信息,收集作者开具发票、快递、稿费等相关信息。另外在QQ群文件中可以上传投稿指南、论文格式等,还可以把每期的论文清样整体上传。

3地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内容分析

31种期刊中,除了《岩石矿物学杂志》、《地质与勘探》网站上没有找到相关的投稿指南和稿件要求信息,《矿物岩石》没有查到独立网站、也没查到相关投稿指南信息外,其他28种期刊统计到19项信息:主办单位、办刊方针或宗旨、刊发内容或栏目、联系方式、稿件录用时间、著作权及版权声明、优先刊登、投稿方式、稿件结构格式、建议审稿人、论文题名字数、作者人数、摘要字数、摘要撰写格式、关键词个数、图表格式、数据测试、参考文献、稿件篇幅。

3.1期刊基本信息

期刊基本信息是作者了解期刊的重要依据,作者的论文适不适合在某刊发表,怎样投稿,这是作者投稿前急需了解的基本信息。28种期刊投稿指南中,介绍期刊主办单位的17种,介绍办刊方针或宗旨的13种,介绍刊发内容或栏目的24种,有投稿方式、电话、通讯地址等详细联系方式的仅15种。刊发内容和联系方式如此重要的信息不全,说明很多期刊没有意识到投稿指南的重要作用。

3.2投稿约定情况

投稿时,对著作权、回复时间、投稿方式、审稿、收费及稿酬等重要信息要与作者进行约定,通过约定可以预先遏制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统计表明,对稿件录用回复时间注明的有23种,有著作权声明的22种。而对于优质论文明确提出能优先刊登的仅3种,标明要在投稿系统中投稿的19种,对稿件结构格式有要求的22种,让作者建议审稿人的8种。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改进措施

1引言

岩土勘察是建筑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勘察报告提供的相关试验数据和推荐成果参数可以为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必须提高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了解目前勘察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问题以及提高勘探效率和勘察成果质量带来一定的启示。

2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人才

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技术人才不仅可以提高勘察工作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可靠性和及时性,而且还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快外业勘察施工进度,最终保证建筑工程按期完成设计和施工工作。但是,由于外业环境的艰苦性、恶劣性以及福利待遇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一线施工技术人员普遍承受着较大的经济、社会、心理压力,而很多技术水平较高且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深入一线工作,因此,一线岩土施工队伍长期以来人才短缺,并且现有的外业勘察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及时掌握快速更新的知识体系并应用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而如果让一些尚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普通体力劳动者或未专注过理论研究的普通职员工作者进入一线指导外业施工,会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应重视外业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新一线勘察队伍的知识体系和人员结构。

2.2勘探点深度设计不科学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冲(沉)积形成环境呈多样化,地貌分布亦呈多元化,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勘探场地亦会出现不同的土层变化和地层差异,特别是受暗河、暗塘、暗浜、基岩、地下溶洞、岩层破碎带、松散覆盖层的滑动面等诸多地质成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直接影响了勘探点的具体设计深度[1]。因此,在勘察工作中,需要根据土层变化和工程设计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另外,施工现场勘察环境的不同也会给勘探点的施工以及增加布设工作量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正式勘察前,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勘探点的深度,在充分了解周边环境和地层结构的前提下开展勘察工作,避免盲目施工而影响岩土工程勘探点深度的准确性。

2.3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

目前,很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单位仅按照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主抓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放松甚至忽略了外业施工组第一手原始资料的真实可靠、准确可用、提交及时的重要性以及室内岩土样化验的可对比性、相互验证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性等内容,并且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部门结构冗杂;外部勘察工作进度缓慢,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客观上能承包的勘察业务量较少,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企业的正常运转。为此,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业务数量,盲目压低勘察竞标价格及本企业的生产成本预算,直接影响了勘察外业工作量的布置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成果和质量。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形成企业内控的恶性循环。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施工现场,一线施工及技术指导人员甚至会随意地更改勘察作业程序,违规违章地进行生产,在控制性钻孔、一般性钻孔、甚至在补孔以及取水、土样环节偷工减料,忽略了特殊地貌单元和地质现象对拟建工程可能造成的外业勘探工作量的增补以及室内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勘察成果的真实反映[2]。另外,室内岩、水、土检测也是以紧赶工期、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自我放松要求和标准,部分职业试验人员仅凭个人经验未经岩、土、水试样的试验粗略出具试验和检测报告等。

2.4对勘察技术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仍停留在粗放型阶段,一部分规模小、资质不高的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勘察环节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存在技术水平不足及责任划分不明确问题。在实际勘探施工过程中,面对一些特殊项目,往往会出现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不足或实践经验的缺乏,采集的数据和第一手原始资料缺少正确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尤其是责任划分不明确,提交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不够深入,数据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和勘察报告成果的质量;还有少部分勘察单位缺乏先进的勘察设备,无法全面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充分发挥多种勘察方法相结合的相互验证、相互支撑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的作用,不仅严重影响了岩土工程外业的施工进度,还会增加建设工程的成本,还有可能埋下设计和施工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不可预估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设备等安全隐患[3]。

3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水平的建议

3.1培养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施工组技术人才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可以定期邀请技术专家进行讲座或举办短期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以扩宽和继续再教育一线勘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面,从技术方面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2)在每一个勘察项目实际勘探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让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进行带领,手把手地现场指导,促进并加快年轻职工、新进工程技术人员的自我快速成长;(3)要对一线工作员工、相关施工技术负责人以及生产负责人组织必要的职业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重视勘察外业工作中的细节,减少人为操作上的失误,提高勘探成果质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提高一线岩土中勘察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引进本专业方面的成熟的专业技术人才。

3.2完善内部管理

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在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既要开展内部操作人员的定期自查,也要开展管理层的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开展高层领导的不定期抽查。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查找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漏洞和执行不到位的责任追究,并不断完善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以确保每一个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勘探操作过程规范化。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每个项目开始施工前,勘察人员应全面、准确地搜集施工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信息,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勘探单体建筑物的勘察方法和施工技术。一旦确定勘察方案,不能随便更改,以保证勘察工作的统一性、技术指导性、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及参考性。针对特殊地层的大中型勘察项目、未搜集到周边资料的一般大中型建筑项目以及工期特别紧张的大中型勘察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应准备2~3套备选方案。外业施工时,可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综合评估各方案的优缺点,并结合实地情况及时进行最优方案的实施与调整。(2)由于高温和雨水等因素都会对岩土结构或采取的地下水、土样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地基土中含水量的变化及地基土的扰动影响。另外,受天气影响或地表水的影响,也会造成地下稳定水位实测数据值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很容易出现2次勘察结论不一致的问题,故而勘察单位在野外施工操作及室内水土化验等过程中,应做好对岩土的及时规范化检测及化验,并做好相关记录,剔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异常值,尽可能地减少因环境而导致的岩土变化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交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勘察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归属,必要时制定可结合相关的经济奖惩措施进行约束。

3.3增加研发投入,革新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勘察施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和成果质量。因此,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勘察单位应主动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施工技术问题的重视程度,着重研发室内外检测技术及监测技术,例如,静载荷实验、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及多功能静力触探头等[4],利用新型检测技术及监测技术获取技术性数据资料,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和总结经验过程中,建立与其相关的经验关系,以达到保证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标,弥补传统勘察施工技术的不足。此外,还应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岩土工程的安全性、观察边坡堤坝的稳定性、解决建筑工程的地基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3.4提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要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同时加大解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对于施工技术问题的重视程度,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环节的实地调研工作,详细记录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最大荷载、最大柱网距、基础深度、结构类型及基础方案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了解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对场地内及周边可能影响到的地下管网分布平面位置及纵向分布所造成的影响深度,观察岩土工程场地内地电线、管道等架设高度及分布情况,避免勘探施工过程中发生误碰管线等所造成的原有建(构)筑物、设备器具等公共财物安全和人身安全问题,还要重视勘察施工过程中对管道管线等公共设施采取的保护措施等[5]。以线路架设为例,以保证最小安全距离为前提,预先检查勘探设备高度及行走路线。同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以达到平衡施工现场勘察力量的目标,有助于野外勘探施工环节与室内报告编写环节间的顺利衔接。

4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和建设水平的整体不断提高,对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提交的勘察报告的质量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出更出的要求,并且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工作和室内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方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野外勘察施工操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年龄结构层次普遍偏大、人员更替流动性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另外,勘察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影响勘察结论的问题。因此,目前阶段,首先需要解决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施工方面存在的持术性这类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措施、人才储备办法和管理制度及施工技术措施等。本文结合具体工作及管理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希望能对今后改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现状、提高勘察施工的工作效率和勘察报告成果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龙远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5(5):99-100.

【2】翟伟强.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165-166.

【3】赵志彰,苏玉国.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筑,2015(8):181.

【4】戴乐.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通病[J].山西建筑,2011(2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