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技术论文范例6篇

勘探技术论文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1

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并结合现场情况,本勘探区的主要技术难点为:煤层埋藏深度变化大,需要设计不同的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成孔难度大,需要找到适用于本区不同岩性地表尤其在厚层石灰岩出露区的成孔技术;激发条件变化较大,需要找出适用于本区不同岩性地层尤其在厚层石灰岩出露条件下的激发方法[3];静校正难度大,解决大比高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静校正问题;钻孔稀少,时深转换难度较大。

二技术对策

1观测系统设计

依据面元边长、最大炮检距、线距、最大非纵距的理论计算公式,确定观测系统参数:CDP网格为5m×10m、线距不大于57m、最浅目的层处最大炮检距不大于370m,最深目的层处最大炮检距不大于750m,最大非纵距不大于400m。结合现场的情况,选择了10线10炮制束状观测系统,观测系统参数为:接收总道数浅部600道、深部1000道,道距10m,线距40m,覆盖次数25次,最大非纵距350m,CDP网格为5m×10m,中点激发。

2成孔方法试验

依据现场踏勘的情况,将勘探区划分为松散层覆盖区、灰岩出露区、灰岩与松散层混合覆盖区3大类,成孔工具选择洛阳铲、风钻。洛阳铲在松散层覆盖区成孔较合适,风钻在灰岩出露区较合适,在灰岩与松散层混合覆盖区应用风钻成孔时,需要在风钻内加入部分水雾才能保证风钻顺利通过薄层松散物。

3试验工作

在灰岩出露区,选择3~6m的井深、用1~2kg药量进行井深与药量组合试验;在风化岩腐殖土覆盖区,依据低降速带调查的结果选择井深至降速带内、药量为1.5~2kg的井深与药量组合试验,在薄层灰岩与薄层黄土交互覆盖区选择药量1.5~2kg、井深5m的单井与双井组合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在风化岩腐殖土覆盖区,钻孔深度降速带内部2m,用药量2kg激发时能得到较好的试验记录;在灰岩出露区,井深大于4m、药量1~1.5kg激发时,能够得到较好的试验记录;在薄层灰岩与薄层黄土交互覆盖区试验单张记录较差。施工中应尽量避免变观。

4资料采集

测量过程中炮点进行加密测量,保证变观时测量资料的准确性;检波器采用堆放的形式进行接收,以避免道内存在高差而引起地震道的畸变;按束进行施工,遇见孤峰、悬崖、小山丘、村庄等障碍物时应以恢复性放炮技术,遇见大量丢道、炮点不能正常布置的区域,采用在障碍物附近加密炮点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严格按照试验结论进行施工,在资料品质变差时,进行补充性试验。勘探区共完成施工线束13束,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关于单炮记录的评级标准进行评级,甲级品占总数的41%,乙级品占总数的57.7%,废品占总数的1.3%,成品合格率为98.7%,满足《规范》中的相关要求。

5资料处理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基岩出露较多,松散层较薄且成分复杂,很难准确取得低速带及降速带的厚度与速度,常规的人工一次静较正满足不了反射波的同相叠加。经过多种静校正方法的对比,本区最终采用分频静校正的方法。分频静校正技术是将常规静校正后的地震记录,利用小波分解或频域滤波的方法分解成不同频带成分,不同频率成分对静校正的精度要求不同,低频成分视波找较大,因此可以求取较大的剩余静校正量,解决周波跳跃问题;而高频成分对静校正的精度要求较高,可以对静校正量进行微调,因此可以采用叠代的方法逐步提高剩余静校正量的精度。

6煤层底板等高线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通过层位解释的t0值,用计算机的解释软件自动生成各煤层的等t0图件;第二步,根据钻孔资料、巷道揭露资料、资料处理提供的速度文件生成各煤层的平均速度平面图;第三步,求取各煤层的相对埋深;第四步,求取各煤层底板标高。从以上步骤看,底板标高的精度取决于煤层平均速度的精度。对于钻孔资料、巷道资料较丰富且均匀分布的区域来说,平均速度的精度一般较高;但对于钻孔资料、巷道揭露资料较少的区域,其精度会大幅度降低,最终影响煤层底板标高的精度,本勘探区就属于此种情况,所以需要寻找高精度的平均速度求取方法。资料处理过程中速度分析的精度较高,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叠加速度,可以应用叠加速度、层速度、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将资料处理的各点叠加速度最终转换为平均速度。但这个平均速度与钻孔求取的平均速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将叠加速度转换得到的平均速度进行校正,最终采用校正后的平均速度生成平均速度平面图,最终得到各目的煤层的底板等高线图。

三地质效果

1处理成果评价

勘探区覆盖次数基本均匀,浅层目的层反射波连续性较好、信噪比较高、断点清晰。受上分煤层的影响,深层目的层反射波连续性一般,按照《规范》中时间剖面的评级标准,勘探区内的I类剖面与II类剖面之和占总评级剖面长度的86.38%,满足《规范》不低于80%的要求。

2地质成果

查明了4、5、9、13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解释出1条落差大于50m的断层,3条落差大于20m的断层,7条落差大于10m的断层,10条落差大于5m的断层,4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全区共解释孤立断点11个;没有发现直径大于20m的陷落柱和无煤带。

3验证情况

报告提交3a后,收集了矿方的采掘资料,总体验证情况如下:①煤层底板标高相对误差最大为3%(离最近钻孔的距离为800m),煤层底板标高相对误差最小为0.8%。②巷道揭露了落差大于10m的断层3条,落差大于5m的断层4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8条。③其中揭露的2条落差大于10m的断层与地震资料解释的落差大于10m的断层基本一致,揭露的另1条落差大于10m的断层与地震资料解释的落差小于5m的断层位置偏差20m。④揭露的2条落差大于5m的断层与地震资料解释的落差大于5m的断层基本一致,1条与地震资料解释的落差大于20m的断层位置、产状基本一致,另1条落差大于5m的断层地震资料没有解释。揭露的3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上解释为孤立断点,另外5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地震资料没有解释;另有1条地震资料解释的落差大于5m断层、2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没有揭露。综合来看,煤层底板标高误差相对较小,落差10m以上、5m以上、5m以下断层的准确率分别为66%、50%和20%。

4提高勘探精度的设想

目前,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而言,石灰岩出露区的勘探精度较低,不能完全满足高产高效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提高此类区域的勘探精度可能需要采取如下技术措施:首先应尽量选择在冬季施工、选择深孔大药量激发,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干扰,提高野外资料的品质;其次,加大地震资料的有效覆盖次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变观施工;最后,采用先进的叠前深度偏移进行资料处理、高精度的静校正与速度分析技术。

四结论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2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钻探技术在我国资源勘探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且一直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遍布全国共发现有171种不同矿石。其中有140多种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地质钻探技术。地质钻探技术为我国对资源的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十五”对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视,我国的地质钻探事业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发展期。据资料统计,我国仅2008年一年的钻探工作量就比中国解放前五十年的钻探工作量多60倍,相当于我国从1949-2000年之间的钻探工作总量。我国的地质资源通过数百年的开采,地质较浅的矿产资源几乎全被发现和利用。所以,我国有关部门在促进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时指出,地质深部找矿工作这一战略目标。

了解主要的地质岩心钻探技术

1反循环连续取岩心钻探技术,是全球最先进的钻探技术,我国对此项技术应用相对较少。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勘探事业的对外开放,吸引了很多外来投资商,而这些投资商大多所采用的都是这种反循环连续取岩心钻探技术。外来投资商来我国投资的基本目的就是地质找矿,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完全一致,所以,在外来投资者实施作业的过程中,我国大力推广反循环连续取岩心钻探技术,这不仅加快了学习先进技术的脚步,并且节省了大量学习费用。

2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是在反循环连续取岩心钻探技术发展之前,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勘探技术,也是我国勘探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绳索取心钻探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半个世纪了,它对全球性勘探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虽然绳索取心钻探技术与反循环连续取岩心钻探技术相比,效率以及成本有很大差距,但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所取得的岩心标本,更加令地质研究人员满意。我国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发展也有将近40年的历史,通过将近40年的应用与完善,使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在我国已经完整的形成了工业产业链系统。并且在该技术领域,我国已达到国际水平。反循环连续取岩心钻探技术与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是当前全世界钻探行业最普及的两大钻探技术。因此,我国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应该将这两大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钻探效率,使得我国矿产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地质钻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国外地质钻探技术发展趋势

矿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类对已勘探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造成矿产资源数量不断减少。但是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矿业资源的支持,造成资源日益短缺,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因此,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研究先进钻探设备是国际资源钻探行业发展所考虑的最大因素。除了对陆地矿产资源的开发,提高海洋勘探技术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海洋矿产资源蕴含丰富,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全球性资源紧缺问题的缓解。

2国内地质钻探技术发展趋势

1)钻探设备发展。目前,我国在自主研究钻探设备上,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在钻头,钻具以及钻机上的开发,都有一些进展。但是在大型钻探设备的开发上,还有待提高。在我国钻探设备的研发上,应将设备应用方向与设备性能相结合,研究出适合我国不同地质结构的钻探设备。

2)钻探技术发展。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步加大,地质钻探领域需要加强对深层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开发。地质钻探领域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化都对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岩土和海洋方面,钻探技术需要成为开发资源的一把利器,应对各种恶劣环境,帮助我国进一步对深度矿产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3我国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我国现阶段到2015年发展目标:初步完成在2500m深度左右的新一代地质岩心钻探设备的开发研制,改善一批相对先进钻探技术,并且推广应用其技术。取得在复杂地层、深孔勘探、高精度定向勘探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成果,并将其成果成功应用到各项具体勘探工作中。

2)中期目标。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学习推广世界先进地质钻探技术,并且推广应用在大部分勘探作业中,使得地质钻探设备与钻探技术在大体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3)远期目标。未来50年的发展目标:应该说,实现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的现代化应用是地质钻探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通过国务院有关批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这是我国未来地质钻探领域发展方向的总方针。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3

我国在研究矿产资源理论方面已经较为成熟,而且现代成矿理论也在进行着深一步的研究,主要包括地质学理论、矿系统理论这些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成效对于地质深层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矿床成矿理论

地质成矿和地质找矿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质发展阶段。不同种类的矿床相互之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地质结构如果不同的话,最终所形成的矿种也是不同的。我们把成矿的系列分为四个类型,矿系类类型、成矿系类、成矿系类组合、成矿亚系列,因此矿产处四类当中的任何一类,都能够相互有机结合,在地质找矿的工作中应用矿床成矿系类理论可以更加行之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2)深部流体作用理论

我们在地壳流体的研究当中发现,矿藏的产生与地壳流体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是非常直接的,这一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深部流体作用理论。并且从长期的地壳研究当中,我们会发现,地壳深度的运动范围是目前为止最大的,而我们所熟知的矿藏一般情况下也都是在流体中出现的,有很大一部分的珍贵矿藏也与流体运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这些矿藏也都是产生在流体的活动范围内的,这一发现给我们的地质勘探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参考方面的依据。

二地质找矿布置的创新

1地质找矿布置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不断的突破自我,完善科学的地质找矿布置方案,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打破传统找矿模式,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复合现代化需求的地质找矿模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地质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模式。但是在转变的过程当中,找矿工作没有满足统一布置的要求,并且随着找矿工作的创新程度加大,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找矿项目非常的松散,每一个都是独立存在的,而且结构方面也不是特别的集中。这些问题也是找矿工作没有办法在布置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

2地质找矿布置创新的方法

(1)组织建立创新型的布置研究团队

充分了解现代化市场的实际需求,时刻关注市场动态,不断吸取外国的经验,从而进一步的增强矿产勘查布置的研究能力。

(2)对矿产勘查实施统一的规划

我们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矿产勘查规划方面的方案,在制定完方案之后再统一的计划地质勘查,并且在勘查的过程当中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找矿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达到最佳的找矿结构,在找矿的过程当中尽量避免出现重复情况,逐渐实现我国不同省份地区的地质统一规划的目标。

(3)选择一些较为重点的勘查地区

这里所选择的重点地区主要是指的矿种与成矿区,选择已公布的重点勘查项目和勘查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矿产勘查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不断的挖掘那些具有潜在价值的成矿区域。

3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具体运用

(1)逐渐的提高地质勘探技术的现代性

我们知道寻找矿产的方法有很多,而现代的找矿技术是从思考使用综合技术的角度出发的,在详细的了解地表到地层深部的情况之后,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成矿规律。我们在地质勘探的过程当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勘探的数据进行运算之后,会制作出一个数据图表,这样可以我们的勘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图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2)不断的完善创新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4

1.1高密度采集技术常规三维地震勘探的道密度远远小于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的道密度,仅仅只有后者的1/10-1/4。小面元、高覆盖次数是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的核心思想,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具有均匀炮检距道集、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小空间采样间隔等优点。通过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的室内布点模拟论证、实地放样、踏勘,结果表明:空间分辨率能够被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所提高,也能够对观测系统进行优化。5m×5m高密度资料能够使得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更高,能够更清晰地反映构造特征,也能够提高资料成像效果,还有利于小断层、小陷落柱等地质异常的识别。

1.2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目前,地震勘探的主要地区是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近地表信噪较低,情况多变复杂,这样一来,就使得地震勘探效果会受到静校正问题的严重影响。层析静校正反演不会被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而影响,它主要是利用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及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属于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模拟反演技术。速度模型基于实际初至时间与正演初至时间的误差来进行修正,通过一系列反复的迭代,最终取得所需要的精度值,所以,复杂地表的山地地区特别适用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主要具有四个优点:第一,对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能够较好地解决,地下构造特点能够被更真实地反映,低幅构造能够被更有效地辨别;第二,近地表速度模型可以通过层析反演来进行建立,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避免界面不明显而出现的静校正误差;第三,更复杂的速度场能够被高度密采集单元划分来进行描述;第四,能够避免出现追踪单一折射层的问题,也能够使得初至信息的利用率大幅度增加。

1.3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有些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着横向变化剧烈、共中心点严重散射、地下构造复杂等问题,地下构造由于严重的叠后偏移而不可以正确成像,自激自收的零炮检距剖面不完全等于水平叠加的结果。叠前时间偏移的保幅性和构造成像效果较好,特别适用于横向变化不大、但纵向发生大变化的地区,可以有效地达到多数探区对地震资料的要求精度。叠前时间偏移法所得到的结果能够使得构造成图的精度大幅度提高,资料处理的核心是地震偏移成像技术。从目前来看,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三点:第一,在AVO分析和叠前波阻抗反演中可以直接应用偏移道集,岩性预测的精度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二,能够使得RMS速度场和最终构造成图的精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三。能够有效地解决原共中心点道集大倾角反射点散射问题。这同时也是解决复杂断块地震精确成像、陡倾角构造地震精确成像的核心技术。

2结语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5

钻探施工工艺

1钻孔结构

根据地层情况,设计为三级钻孔结构,开孔使用φ110硬质合金钻头单管钻进,开孔钻至完整基岩,再下入φ108孔口管到位,用泥土填实再用钢夹板固定,之后使用φ91金刚石钻头单管钻进,钻至岩层4m,下入φ89套管,钻后更换S75金刚石绳索取心双管钻具进入正常钻进。以钻孔ZKⅡ-7-5为例,钻孔结构示意图如图1。

2现场布置及设备安装

现场布置:根据钻机型号规定的地盘面积154m2(14m×11m),由于地形复杂地盘面积适当缩小约为140m2,基台木、循环系统布置如图2、图3所示。设备:XY-44钻机,BW250/40泥浆泵,绳索取心绞车,30kW柴油机,64kW发电机组,拧管机等。设备安装:平整基台地基、钻孔定位,安装四角斜塔,钻塔底座与钻机采用重型工字钢联接以增强稳定性。用水准仪校正钻机的周正水平,安装天车时要求钢丝绳与滑轮上提引器下垂、钻机立轴中心、孔口中心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钻机卷扬的钢丝绳经过天车轮和打捞器连接,并向下垂直孔口中心。循环槽、沉淀池、水池、泥浆泵、高压管、机上钻杆,形成完整的吸排水循环系统。柴油机做泥浆泵、发电机组、照明灯、绞车、电焊机、磨光机的动力源。现场使用380伏电源、绝缘铜芯电缆线,电源制控箱分配电源。

3金刚石钻头的选择

该地区岩性主要有凝灰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适用金刚石钻进的可钻性、研磨性等级及硬度如表1。选用φ75的孕镶金刚石钻头,根据钻遇岩性,岩石中硬—硬,坚硬致密,中弱研磨性,钻遇完整地层时金刚石钻头易抛光、打滑,钻进效率低,宜采用高强度,浓度低,胎体硬度HRC15~30的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钻遇岩层松散、破碎,宜采用浓度高,胎体硬度HRC35~40的人造孕镶金刚石钻头。

4钻进规程参数

压力较普通双管钻头大25%左右,转速差不多,泵量泵压都较普通双管钻进时大些。(1)钻压正常钻进直径75mm的孕镶金刚石钻头,要求钻头压力10~12kN,最大压力15kN。根据称重相应控制加、减压数量,以使孔底钻压与称重表所示钻压一致。钻孔的深度越大,钻杆柱中间受到的扭矩越大,易折断,钻压要随孔的加深适当减少。(2)转速孕镶金刚石钻头所用金刚石粒度很小,出刃量微小,主要靠转速来获取钻进效率,75mm孕镶钻头转速在400~850r/min,如果岩层较破碎、软硬不均、孔壁不稳定时宜选用下限转速,钻孔结构简单、环空间隙小、孔深不大时尽量选用高转速,反之亦然。(3)冲洗液泵量孕镶金刚石钻头唇面与岩面间只存在漫流区,主要靠多个水口循环,加之常以高转速钻进,因此宜用较大的泵量,以防止发生烧钻,泵量值40~60L/min为宜。为加强排粉能力、钻头冷却效果,减少重复破碎,冲洗液要适中,采用水解聚丙烯酰胺,包裹、絮凝岩屑并增加泥浆粘度,用量0.05~0.1%,使用前将干粉溶成1%浓度的水溶液。采用含基础油的乳化油类剂,用量0.3~0.5%。

岩心采取

地质钻探施工中要求岩心采取率≥65%,岩矿心采取率≥85%,因此采取率的高低与钻孔质量休戚相关,每次下钻前要对钻具检查:(1)外管总成的组装及检查,从弹档头到钻头连接进行检查,钻头及扩孔器是否合适。(2)内管总成的组装及检查,捞矛头是否折弯和伸直要自如可靠,回管上下提拉要可靠,弹头收缩和张开要可靠、单动机构要灵活、各部件要拧紧、到位报信机构调整要合适、内管要平直、加注油、卡簧与卡簧座的轴向及卡簧的弹性要合适。(3)打捞器组装及检查:打捞钩松紧、缩、伸张要自如,与捞矛头的配合尺寸要适合,轴承单动性要好,绳索要夹牢。(4)内外管总成装备及调试:将内外总成在地面放到外管总成内测量轴向长度,卡簧座下端离钻头内台阶要有3~4mm间隙,弹头挡头与弹卡嵌要有2~3mm间隙。

钻进技术要素

升降钻具不能太快,过快易使金刚石钻头受到冲击而损坏,钻杆与接手处由于壁薄易造成钻杆折断、拉断。钻具下到位后,开泥浆泵送冲洗液排出岩粉,有冲洗液从孔内返出时用小钻压、慢转速扫孔,离合器离合要轻,过猛易造成钻杆折断、脱扣,钻具到达孔底后采用正常钻进参数钻进。正常钻进时工作人员精神要高度集中,时刻注意进尺快慢,观察机械运转及倾听孔内钻进声音,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尺过快,可减少钻压,适当增加泵量;如进尺过慢,可适当加大钻压,提高钻进效率;如不进尺,可通过称重判断钻杆是否折断,自重不变则可能是自卡,可采取提钻或者对金刚石钻头抛光、打滑。钻遇复杂地层应注意以下几项:(1)缩水、遇水膨胀的底层,钻进时应增大卡簧座与钻头的间隙(大于0.3mm),低泵量、低转速钻进,以提高岩心采取率,保护孔壁,待穿过该底层后恢复正常钻进参数。(2)孔内不进尺,岩心堵塞,泵压升高,此时需提钻以防止岩心自磨或者提不起内管。(3)如内管堵死,可尝试在钻杆柱悬空状态时重新高转速送水回转,将堵塞的岩心甩掉,或送水继续钻进,将堵塞的岩心自磨掉。(4)打滑导致进尺慢时,可投入一些碎石子,加快钻头金刚石颗粒的出露,从而加快进尺。(5)地层破碎,冲洗液漏失的地层,可灌注水泥浆液或聚丙烯酰胺浆液。(6)地层破碎以致上部钻孔坍塌的地层,可按二级钻孔孔径扩孔,穿过坍塌地层后下套管护壁,扩孔时泵量适当加大将岩粉虽泥浆携带出地表。

事故预防和处理

(1)在升降钻具过程中要预防跑管事故,可能造成钻杆与接手形成喇叭口,钻杆柱与孔壁摩擦阻力增大甚至造成钻孔报废。(2)不合理的钻进参数可以造成烧钻,同时冲洗液采用低固相、低粘度、低失水性的泥浆。(3)在松散破碎地层要严格控制除砂,防止钻杆内壁形成泥皮而造成提不出内管,如出现该事故可在钻杆中加入柴油与机油的混合油。(4)钻进中难免遇到钻杆或接手折断,可有丝锥将钻杆柱提出。(5)钻遇卡钻,可慢速转动同时上下串动,以将掉块磨损掉。

勘探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石油地质 石油资源勘探 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石油产业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很可观的。但是,石油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即使它在某种意义下是可再生的,但再生时间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使得其开采量也渐渐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对它的需求,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开采过程中技术上的不成熟造成对石油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开采石油的质与量。因此创新与发展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是目前在开采油气资源工作中必然要做的,从而节约油气资源、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我国的石油地质资源

(一)对我国石油的地质勘探研究

具研究表明我国广阔的领土上拥有很丰富的油气资源,很多地方都将成为油气资源勘探的新领域。但是我国的石油地质条件也是相对复杂的,如果只依靠一种勘探技术那么相对的只能获得其中一方面的石油信息,因此只有在使用多种勘探技术手段下,勘探获得的信息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出地下石油资源的状况以及地下的地形地貌。一个新的石油勘测地点在勘探过程所遇到的阻碍与开采过的地区进行再开采勘探其在勘探技术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无论是新领域还是在开采过的基础上进行再开采,不同地区的油气特点是不一样的,相应的我们的勘探措施就会有差异。而且由于受到勘探技术的水平限制,对石油地质勘探也是分阶段的。在某一不适宜勘探的时间段进行对石油勘探,无论进行怎样的研究,运用哪种技术的勘探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是不全面的,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勘探技术的研究对于全球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是相当有必要的,尤其油气资源在中国市场上的稀缺性导致了我国必须加强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分析

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使得国家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更为重视。为了其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大量的科学技术投入到了研究中。这不但促进了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各领域合作的友好关系。我国在石油勘探技术探究上取得了很多的惊人的成绩,其主要成绩体现在对勘探技术进行了分类。研究的成果表明目前我国在石油的勘探技术领域有几种勘探技术尤为突出。其中的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而地震勘探技术则是物探技术的一个进步体现,还有比较新技术的重磁电勘探技术等。由于我国地形的特点,在勘探石油资源技术上是需要很大挑战的,为了能够满足我国石油的内部供需,减少外进石油量。在勘探与开采石油的技术上就应该建立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思路以及新的方式去动作。

二、我国目前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研究

(一)地形现状决定石油的勘探

在石油产业上,我国的现状就是油气资源的总量丰富,具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同一地区由于地形因素导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复合式油气区,而各地区分布的石油含量也不均匀。对复杂的地质因素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在石油的勘探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找到一定的规律从而取得很多值得骄傲的成果。但是对于目前国内石油资源储存量与可开采量的现状,即使在技术上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在石油的开发利用上又造成了又一个难题。由于在较少的石油可开采量中优质石油更加贫乏,这使得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压力,所以面对现状,对于石油的开发在勘探技术上的创新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先进的勘探技术研究,在开采石油的工作中起得了很大的成效。因此,地形现状决定着发展创新怎样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二)分区域讨论石油资源勘探技术

对不同石油分布区,应该采用不同的勘探技术。对于重点勘探区其勘探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在普通勘探区要先进,在人员安排上也较多。油气的勘探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在勘探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高度的注意力。作为一个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必须要以不同地区的地质作为研究主题,即充分了解地质。每一个勘探家在勘探过程中还要懂得从地质出发,掌握钻井、测井以及试油等工作。不同的地形地貌使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上有着很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对于不同地区进行地质勘探时,其勘探技术应该是有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在创新与发展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同时,地区的地形地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勘探技术的方式。因此,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对不同地区其勘探技术是有差别的。

三、小结

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研究对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是目前中国最重视的研究之一。为保障我国的石油供需,在勘探石油地质资源的同时培养复合型的技术人员才也是目前的一个关键。培养石油开采技术探究业的后备储蓄人员是石油产业里的一个宗旨,也是今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整个世界上来看,随着发展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勘探的程度加深,油气资源的地质勘探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当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且持续研究下去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德生;中国石油地质学得创新之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

[2]翟光明;我国油气资源及石油地质和油气勘探的几个问题,2004

[3]李梅梅;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硅谷》2014年第01期

[4]罗群;试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昌平

[5]探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