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范例

机械专业

机械专业范文1

在与传统学科型、研究型院校的竞争中,高等职业院校明显处于劣势,在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持续发展等方面与之相差甚远。传统学科型、研究型教育模式下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在人们心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不少企业将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教育,在收入分配上未给制造岗位技能型人才以相应的认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不会把高职院校作为高78考的目标,而是不能被学科型院校录取的无奈选择;一些职业教育管理者和专业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仍然不能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与其它行业相比,装备制造行业整体收入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质量和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职教育是一种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又是一个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专业。从高职院校自身来看,目前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尚不能完全达到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行业、企业来看,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我们需要在校内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外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产学研结合是很多高职院校孜孜以求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无论是产学结合还是研学结合,实施的难度都非常大,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另外,目前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院校发展参差不齐,加之院校之间缺乏学习交流,导致一些院校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比较落后。

教学改革措施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深入行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调研,精确分析行业、企业对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对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适时调整、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牢固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机械零件加工、机械CAD/CAM应用、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产品质量检验与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一要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专业群建设、国家重点骨干专业建设等为契机,争取中央和地方在机械制造专业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二要争取学校的资金投入;三要科学、合理利用经费和资源;四要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深化校企合作;五要努力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坚持以机械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目标,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加强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建设。校企合作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实现“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双重评价体系,健全毕业生信息跟踪调查与反馈渠道。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能够承担岗位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职业素质养成,能够面向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的生产型实训基地,争取将企业的产品生产、零件制造引入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加强校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达成协议,使学生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进入生产车间动手操作。加强机械制造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在本地区、本行业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领军作用,能够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带头人;培养一批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聘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

机械专业范文2

【关键词】1+X;机械设计与制造;职业院校;改革

0引言

“工业4.0”时代,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制造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这势必会引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机械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持,使命就落在了职业教育的肩上,同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需求。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创造性地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通过考核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还能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举措提升了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数控车铣加工”“多轴数控加工”等成为第三批的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职业等级证书。每种证书按照不同的难度,合理设置了初、中、高三个等级,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职业院校鼓励学生考取不同等级不同种类的证书,考核内容也与企业的要求相符,解决了目前制造业需求与职业教育脱节的问题。

1落实1+X证书制度遇到的问题

1+X证书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制度设计,它的出现必然会对学生、教师、职业院校以及企业带来巨大变化。以“数控车铣加工”证书为例,高职院校中的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都可以考取。主要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制造业等职业岗位。目前在1+X证书制度落实上,职业院校在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制度建设方面。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新的体系,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才能更好地实施。一旦申报成为试点院校和考核站点,从学生报名、考试费收取、考务工作,到安全保卫、设备管理、水电供应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院校培养目标和规格具体化的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现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数控车铣加工”“多轴数控加工”等证书要求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学生按照现有的课程学习后未必能通过等级证书的考评,易出现教与考脱节的情形。第三,教学团队建设方面。与本科院校不同,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1+X证书制度更是紧密地把实践能力同企业需求联系在一起。学生要想通过证书的考评,首先教学团队必须要对考核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并且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内容较为传统,现代制造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传统的内容固然基础且重要,但从企业用人角度来看,有些已经相对滞后了。这样与证书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社会认可度也大大降低。2013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削减了70%以上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数目,说明国家层面上也在淡化职业资格要求[1]。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部分硕士博士毕业生加入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中。部分青年教师不熟悉机床的操作、数控编程等情况。这样的情形对于“X”证书的教学与实训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水平。第四,实训设施方面。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对于机械制造与制造专业而言就更是如此:制图实训、普车普铣实训、数车数铣实训、加工中心和多轴实训、钳工电加工实训等等。但部分实训室设备陈旧损坏,实训内容也数年不变。加上近些年职业院校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设备台数少,操作时间变短,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2落实1+X证书制度的改革途径

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各个院校都在进行一步步的探索。如何把这项好制度贯彻好、落实到位,需要从学校、二级学院以及系(教研室)到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制度落地,“1”和“X”能够有机融合。现从以上提出的四方面问题进行改革:第一,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学校层面来讲,成立1+X证书建设委员会(领导小组),统筹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对运行情况进行协调和综合指导,与上级部门和培训评价组织沟通联络。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在学校账户设立1+X专项,统一办理收支业务,对1+X项目划拨资金。做好后勤保障:实训中心的安全保卫、水电供应,承担师资培训、校外学生培训考核时的食宿安排等。从二级学院层面来讲,重点做好培训和考务工作的管理,需要各系(教研室)的专职教师做好配合工作。包括科学安排培训内容、组织学生报名考试、派出监考员评判员、发放证书,实训设备保养和维护等。第二:制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三年的修业期限,实际校内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或两年半。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历证书“1”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补充新工艺、新技术、新要求,拓展职业能力[2]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费功夫思考和研究的一件事情。修订的原则并不是完全颠覆原有的课程安排,而是要符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内容够用、实用为主。要明确“1”与“X”这两者的内容和目标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1”的学习,“X”的内容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不可能学好。以“数控车铣加工”中级证书为例,该级别的证书要求能用数控车铣床加工配合件,编制工艺文件。根据上述的标准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仍然保留了经典课程,包括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材料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专业核心课中删去了繁难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和金属切削机床,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增加了现代制造技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实训课的设置中适当削减普车普铣的课时,延长了数车数铣的课时。培养方案初稿完成后,又请企业工程师和培训评价组织来校进行审阅,对照企业岗位标准、证书标准反复修改。第三,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1+X证书需要教师们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考核标准,熟练操作通过证书的考核。积极参加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的师资培训,到证书实施情况较好的兄弟院校观摩学习进行培训。第四,建立创新实训中心。对照培训评价组织设立的实训中心建议配置表,采购相应的设备或者利旧改造,使实训中心能够满足学生训练以及考核。

3结语

1+X证书制度的建立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处在探索阶段。需要每一个试点单位有所作为,从职业院校管理者到教师都需要贡献力量,积极参与。与培训评价组织和企业深度融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使1+X证书制度顺利落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兴,王丹霞.1+X证书制度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2):7-12.

机械专业范文3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机械现代化;影响

1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影响

1.1促进农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第一,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利用有效扩大组织内部作业规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提高整体效率;第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领导下,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和高新设备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推广应用,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可持续水平提高有利;第三,能将与农业机械使用相关的信息与技术和农机信息服务、农机保养与维修以及技术服务等融合,降低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成本[2]。

1.2促进农机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给农机经营和管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更多契机。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多数还是自主经营管理,在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购买、准备上需要自主组织,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能够在最大程度和规模上对设备进行统一购进和应用,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有机结合,生产管理统一且机械设备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例如天津市宝坻区的福乐农机专业合作社对附近12个村庄的农机总检工作和驾驶员审验工作,以点带面,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3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第一,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构建,有效推动了小户经营的生产模式朝着集体经营的机械化模式进行转变,进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二,效整合了分散的农田作业机械,使农业生产方式能朝着系列化、标准化以及订单式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率。

1.4有效整合农村地区的人才资源

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依赖性非常高,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之后,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因此相对来说劳动力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其它生产领域中去,促进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影响下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策略

2.1加强领导,把握方向

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说,应当积极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各项法规,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目标、坚持各项合作原理、规范管理需求、遵守各个部门的规定等原则。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要坚持服务的宗旨,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还要在进一步坚持各项原则的基础上,把握法律各项规范内容,在运行机制的约束下对内部进行管理[3]。

2.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始终与政府的支持、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与整个产业的发展有着长久的关系。因此,该组织需要更多地认识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特征,征求相关成员的意见,最终达到积极引导的目标,使农机大户、中介有着稳定、长久的发展,在开展扶持工作的同时,壮大整个产业的发展。

2.3优化环境,有效扶持

目前实行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是发达国家成功的范例。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行“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政策,不仅为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还能够向社员提供一系列的优化服务内容,进一步解决日常中农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寻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道路。因此,政府及部门应当实现政策上的帮持,更要给予建议,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快发展。

3结束语

综上,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阶段,在基层工作中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面临制约发展因素,基层工作者要具备灵活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特点,分析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上文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黎海波.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影响[J].现代农业装备,2018,12(02):260-261,264-266.

[2]何琳,卢达鹏.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政府工作定位及启示[J].农业经济,2017,20(02):156-157,159-161.

机械专业范文4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制图;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捷,且计算机技术因其先进性、智能性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劳作,也提升人们生产作业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各行业纷纷致力于挖掘其与计算机技术的契合点,借此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农业机械行业也不例外,机械制图是农业机械行业实现生产作业的主要方式之一,机械制图能够按一定比例和相关规定实现机械元素的绘制,如螺丝、平面图形等,是机械制造的指导性文件,作业人员能够结合机械制图完成机械制造。计算机制图为机械制图实现了更多的可能性,是机械制图的辅助绘图技术,借助计算机制图能够更为精准地绘制机械元素,并提升机械制图的精准性,计算机制图为机械制图提供了形象化的绘图界面和效果[1]。因此,探究两者的融合对机械行业尤其是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绘图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且已经成为各大机械行业、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绘图辅助工具。目前,各相关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制图的先进性,并致力于深入挖掘其与本行业的相关性,寻求使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替代现有的人工作业。农业机械行业基于传统的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发出集建模与核算于一体的建模软件,利用计算机语言模拟机械元素,并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向作业人员展示模型,作业人员借此完成相关工作。目前,多数农业机械企业的生产运营都必须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三维建模,将传统平面化、单一化的机械图以更为形象且生动的方式展示给作业人员,无疑这种方式不仅将复杂烦琐的机械图简化成便于理解的三维图形,计算机制图的准确性也有效避免了作业人员返工操作的现象,降低了生产成本[2]。此外,计算机绘图成本较低,一旦购入相关软件就可长久使用,且也能享受到相关的升级维护服务,这不仅能够节约农业机械企业的成本,也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企业的利润,使其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市场竞争中。因此,农业机械企业纷纷意识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融合的重要性,并不断挖掘两者的契合点。实际上,机械制图的发展从传统人工绘制到计算机制图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机械制图主要通过人工绘制,人工绘制必然存在精度低、耗时长等问题,且人工手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像计算机技术那样实现对多种机械元素的绘制。计算机制图与机械制图的融合不仅体现在各行业领域中,也体现在我国的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各中职机械专业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制图的重要性,并借助丰富的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从中职学校教学阶段就注重对两者的有效融合,可以为后续机械行业设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3]。以往教学过程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尤其是农业机械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各制图元素的阐述以及对绘制原理的讲解,并未过多涉及与计算机制图相关的内容,也未涉及相关的制图软件学习和实践课程学习。虽然单一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但也会限制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割裂开来,如此学生不仅不会了解更为深入的计算机知识,也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制图软件。而计算机制图发展至今,许多农机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制图的重要性,目前课程开设也充分考虑到两者的融合,并设置有三维建模、计算机绘图等相关课程。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基本能够掌握计算机制图的方法,当下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升学生制图效率和精准度,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4]。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的关系

从宏观上来看,机械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计算机制图虽然在绘制方式和图形展现形式上与机械制图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也是为了以更具形象化和精准性的方式展示机械制图,其在表现形式上更为丰富;而计算机制图是机械制图的延伸,借助计算机制图可以实现机械制图无法表达的元素,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相互独立

对农业机械行业而言,企业往往更看重设计人员的机械制图技术,而忽视了其对计算机制图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求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制图技术,主要原因是机械行业管理人员认为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是相对独立的技术,并未试图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实际上,计算机制图和机械制图不仅在技术上是相辅相成的,对设计人员而言,两者的融合也是提升设计人员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有效渠道。计算机制图技能较强的设计人员虽然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制图软件,但可能缺乏对机械制图的理解能力;同理,机械制图技能较强的设计人员可能缺乏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入了解。本质上而言,两者在实现技术和形式上有共同点,机械企业不应将两者独立而言,应深入挖掘两者的契合点,并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促使计算机制图在机械制图中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5]。

2.2AutoCAD制图工具联系机械制图和计算机制图

AutoCAD是机械行业常用的制图工具,机械行业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和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对AutoCAD的熟练使用,但现今使用最多的是AutoCAD二维制图方式,在以往的制图设计中二维基本能够满足机械作业人员的要求。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业中都发挥了最大的优势,AutoCAD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维技术和二次技术的开发,三维技术能够以三维立体形式将绘制的作业展示给设计人员,二次技术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在原有AutoCAD的基础上研发出的集设计与核算为一体的设计功能。这些技术无一不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操作方式和丰富的元素,使其能够以更为精准的方式将各元素进行组合,继而形成可视化的设计图纸[6]。

2.3机械制图中融入计算机制图

将计算机制图和机械制图进行有效融合已然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已经将计算机制图定义为传统机械制图的辅助技术,这一全新的理念已经为两者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者融合分为技术和人员两方面的融合。技术上,机械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计算机制图实现了复杂机械元素的描述以及平面化与立体化的转变。计算机制图则是对机械制图的延伸,同时也是辅助的绘图技术,虽然计算机制图能够实现多种复杂机械元素的描述,但目前现有的技术依然无法覆盖所有的制图元素,而机械制图虽然在技术和精准度上有所欠缺,但依据国家相关的制图规定,其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械元素。机械制图设计人员分为专业设计人员与该专业的中职学生,对专业设计人员而言,两种绘图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设计人员的机械设计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增进设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对该专业学生而言,两种学科的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融合现状

3.1机械专业对两者的教学分离

计算机制图与机械制图的融合应从学校教学开始,这不仅是为农业机械企业专业设计人员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不少高校机械专业并未对这两种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教学分离使得机械专业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两种制图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实际上,两种制图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校应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注重对计算机制图的融入,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演示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的相互转化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7]。

3.2机械设计人员综合能力欠缺

目前,农业机械设计人员虽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对计算机制图技能的掌握则有所欠缺,对计算机技术的欠缺使得设计人员很难成长为专业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而企业对此也不太重视,然而,计算机制图是对机械制图的补充,熟练掌握计算机制图是提升设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关键。对此,企业应通过有效策略提高机械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成长为符合农业机械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4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的融合策略

4.1从实际出发加大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融合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主要应用在机械行业制图作业和机械专业制图教学中,因此对两者的融合首先应从这两点出发,从教学阶段开始向学生灌输两者的融合理念,继而延伸至机械行业中。对教学而言,应注重两种学科的融合教学,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制图与机械制图两种绘图技能才能将机械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深入理解机械行业的相关知识。此外,学生也应掌握机械制图的相关原理,计算机制图是以二维制图和三维制图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二维、三维制图能够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学生也应掌握二维到三维中间的转化过程[8]。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技能。而对农业机械行业设计人员而言,掌握两种制图方式更是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机械制图考验的是设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对该行业的敏锐性,计算机制图考验的则是设计人员对知识的延伸性,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成为机械行业所需的新型人才,设计人员应在融合两种制图的基础上多加实际练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形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成为真正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2以三维实体造型技术为重点

无论是机械制图还是计算机制图,两者在技术和实现过程上都离不开二维与三维的相互转化,即将机械实体通过二维平面绘制出来,但设计人员应能够通过专业的技能或计算机制图技术将二维平面转化成三维立体。同理,也应将三维立体转化成二维平面或机械实体,对设计人员和传统的机械制图而言,这一过程较为复杂且烦琐,其中涉及多个复杂且抽象的数据,图形的转化过程本质上是数据的转化过程,而计算机制图则能够将这种抽象的数据转化过程变得十分简单,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建立空间立体思维方式,从而便于设计人员理解抽象的转变过程,也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机械行业理论知识[9]。

4.3全面提升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绘图技能

掌握绘图软件应用能力是学习机械制图技术的关键任务,企业在实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相融合,提升工程设计人员综合绘图技能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强化工程设计人员的计算机制图的实训,设置专项的计算机制图训练课题,专项课题能够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将计算机制图添加至装配体部件测绘领域中,在实际绘图工作、机械设计等各方面均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应用计算机制图技术,贯穿于所有机械制图环节中的计算机制图训练对工程设计人员实际应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计算机制图在同机械制图相融合时,可以从二维机械图样的转换、绘制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两个角度入手,彼此进行协调,共同交融于机械制图中,才能发挥提高机械制图技能、夯实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作用[10]。计算机制图能够将抽象的平面与立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转变成数据坐标之间的变化,对设计人员而言,也许难以理解这种抽象的变化过程,但计算机技术能够通过数据转变强化设计人员的形象和意识思维,使其深入理解绘图技术的本质,提升机械设计人员的综合绘图技能。

5结束语

机械专业范文5

矿山机电专业是培养能从事矿山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检修、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要求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2.熟知并掌握机电设备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的阅读和绘制相关知识。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构造、原理和故障原因及分析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熟知矿山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故障检修、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4.初步掌握室矿山机电设备选型、选参数及相关的设计方法。5.了解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管理制度、技术规范、管理知识等。

二、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安排

从该专业的特点来看,对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主要是识图、读图、绘图、选型计算及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要求比较多,掌握矿山机电及系统的设计,学会运用手册、标准、规范等资料。因此,在理论授课时要突出这方面的特点。1.理论环节本校该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为50学时,实验为10学时,根据这个学时来安排,理论知识突出与矿山机电专业相吻合的知识点。理论授课主要讲以下内容: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在这部分主要包括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以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分析及运动的确定;②凸轮机构。主要包括从动件的凸轮的几种形式及运动规律;③轴毂连接,主要包括键连接、花键连接和销连接的几种形式以及运用的环境;④带连接和链传动是重点,因为涉及井下运输。这部分包括带的分类、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V带的设计计算及V带传动的张紧、正确安装与维护;链传动主要有几种形式及应用场合;⑤齿轮传动。主要讲减速器设计;齿轮失效的形成、形式及措施等。⑥蜗杆传动,主要是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⑦齿轮轮系。主要是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⑧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主要是分类和应用场合。2.实验环节针对专业的特点以及理论课授课的分配,在实验环节主要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①金工工厂参观实习。让实习工厂的老师讲解设备的种类以及每种设备可以加工的零件类型,典型零件的示范加工。让学生对工厂内的设备大概了解,清楚有什么样的设备及该设备可以加工什么零件。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加深理解。②机构认识实验。该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对模型动态展示,并以四连杆机构的变化情况,提出液压支架中四连杆的作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常用机结构及类型与相应的设备建立起关联。③齿轮范成原理实验。该实验是了解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齿廓渐开线部分及过渡曲线部分的形成过程,使其了解渐开线齿轮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以及避免根切现象的方法,并会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异同点。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参观。另外在进行完该实验后,还应进行减速器的拆装。④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的测定。该实验主要是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并了解外载荷对传动效率的影响,让学生结合矿井运输了解皮带运输的原理和结构。

三、结语

机械专业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特色分析

从上世纪中期之后的重工业发展阶段到现在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一直着重于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的发展,并且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包括这设计、制造、使用、维护这一过程,因此需要专业知识与技术操作能力十分强的工作人员,所以,近些年来,为了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解决当下我国在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并且不断创新,打破国外的垄断技术,使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有新的突破。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针

在新时期下,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就需要高校在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有科学的管理规划,让这些高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去,并且,机械实际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近些年刚刚开设的,所以我国更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针:

1.1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

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并且根据近些年来一些数据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首要差别就是在农业的发展中,发达国家是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农作物的耕种与收割,而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人力劳作,所以当下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最需要突破的是推进我国农业自动化的发展,提高农作物的播种与收割的效率,因此,当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培养时,应该着重于在农业领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知识的培养,不断培育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推动我国的农业领域的发展。所以说,我国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培养方面应该与经济市场的需求相融合,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有用武之地,并且也可以落实该专业的作用。

1.2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因为在实际的生产运作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十分高,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首要步骤就是设计图纸,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即使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设计的图纸也不能一次性投入使用,在审图、工艺等各个步骤都会发现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更正,所以如果高校仅仅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设动手实践课程,在教学课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建设,除了这些在课堂上的改革之外,高校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现代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实验基地,使这一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开设对于我国机械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使这一专业的开设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就要确定具有特色的课程标准,规划好该专业的发展目标,迎合新时期下市场的需求,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手动操作能力共同提高,同时设立这两方面的规章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检查。除此之外,各大高校还应该配备优秀的教师团队,高薪聘请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教学老师,提高学生们的领悟能力,并多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机会,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可以更好的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保证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并且,根据各大高校之前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方案的资料显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对比,在新时期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之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高校领导应该做一个详细的统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最好的课程标准呈现给学生,并且高校不应该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应该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课堂时间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有更大的成绩突破,同时还要提高老师的责任心,让老师将教学计划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学习资料的基础上,老师们还必须做到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教学框架,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在某些方面引领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这一门学科的进步对我国的市场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各大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出专业的技术人才,满足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使我国在机械自动化领域有新的发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黄鹏.浅析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J].科技展望,2017,(02):221.

[2]段军.关于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点分析[J].科技展望,2016,(25):83.

[3]黄光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专业特色分析[J].工业设计,2016,(02):183+185.

机械专业范文7

毕业设计本质上是学生们的自主产出,应该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和技术,鼓励学生们以独立、自由、严谨的学术心态进行选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开拓创新才能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接轨。鼓励创新是一种理念,也需要课程设置的配合。

首先,在教师授课中增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们自主设计机械、自动化实验等。同时,学校改进课程体系,授课教师与行政辅导员老师等多管齐下,对每一位学生跟踪监督,突破原有多个学生跟随一位老师,有时得不到充分指导的状况。

2强调实践,灵活选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在实践。目前,该专业的课程安排实践性不强,由此也带来毕业设计较为空洞宽泛,难以与公司、企业、工程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也不能给学生就业带来应用指导价值。学校可建立校企联动平台,在实习期间就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感兴趣且能发挥专业应用价值的题目。不仅在理论上保证质量,更能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3双向选题,师生合作

传统上,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由指导老师拟定,学生根据范围选择题目。这样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选题能够在最初的阶段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题目,又根据教师的指导,保证选题的科学价值。师生合作是一种灵活的指导方式。

毕业设计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在毕业设计的题目领域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合作。

作为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自己擅长且与实际工程或就业需要的题目进行,教师则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不仅在理论和操作上进行指导,而且利用自身资源给学生创造研究条件。

4总结

机械专业范文8

高职院校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输送了大量的职业技能强的综合型人才,所以高职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加以重视。本文针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传统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的改革,重新拟定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工学课程;能力探析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众多的实践活动中对个人的职业能力进行多次训练,以便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素养有整体性的提升。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皆是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所以,对相关职业活动进行开发的课程是将课程实施改革的关键任务。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能力培养要紧紧跟随我国教育部门制定的培养方向,将其视为改革的重要指导依据。

一传统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该专业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非常紧密。该项专业以往的专业课程有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机床、切削原理等众多课程,在传统的授课当中,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实践性:以往的授课形式有些过于注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没有较多的亲自动手实践机会,对于知识在实践应用的要点不能很好的有所把控,使该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只会理论研讨,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二)教学形式没有创新性:该项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枯燥[1]。如果教师一味的应用传统的授课形式,不能将对教育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学生会对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

二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分析

(一)职业岗位专业知识要求

根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养方向--专业职业能力模块--专业能力要求--制定理论与实践授课模块的相关教学模块,以便对该项专业的职业技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该专业岗位应该具备的相关知识要求制定出来,其中包括:对工艺流程实施的编制方式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对设计的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方式进行掌握。对一些常规的应用软件,如:CAD、CAXA等,能够熟练实施操作,能够独立对不同的零部件图纸以及装配图进行绘制。对我国目前建设的高科技车间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新型的机械设备的操作方式。对数控编程的相关原理以及具体的加工形式有一定的掌握。

(二)职业岗位分析

该项专业对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应用以往和现在的技术方式,使学生在相关机械的设计、生产制造、具体的装配等成为非常专业的基础人才[3]。由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所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技术的专业状况:当前,机械制造专业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进行转型,所以该专业当中涉及到的数控技术、CAD、CAPP等重要的技术成为了该行业全新的技术特征。从学生就业范围对岗位进行分析:该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范围为进行机械制造的相关企业、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冶金相关企业等[4]。学生在这些企业中通常会从事相关设计工作、数控机床操作、相关机械产品的开发、对技术进行设计和改造、基层管理等。

(三)职业标准分析

主要的培养目标。该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非常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方向需求,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以便学生从能力方面、知识方面相互协调进行发展,将基础理论与现实充分进行融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可在相关工业生产中从事制造设计、开发科技、应用分析、经营管理等工作。职业能力基本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如下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对该专业的自然科学学科以及工程技术学科的重要理论知识牢固的掌握;对各种应用软件可独立进行熟练的操作;具备设计产品的能力以及对零件加工的规程进行制定;对机床进行加工的程序进行编制、对设备能够熟练操作、检修等;具备对机械设备安装、测试等基本能力;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能够对英文版的技术资料进行阅读;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中,首先要打造完整的培养体系,将专业的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连续。例如:该专业的关键核心能力为机械CAD或者CAM技术操作能力,主要应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图绘制--CAD机械设计--机械CAD或者CMA实训--数控技术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实践训练环节来依次完成,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主要是应用训练系列来完成。在进行课程设计、能力相关训练、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模块当中,要充分以能力为主,将岗位能力需求作为重要的依据,把工作架构当做整体框架,以工作的具体情况为重要的依托。实时能力培养,要在不同的授课项目中将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创新意识,全面提升真实实践生产的能力。

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方案

(一)学时安排层面

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尽量将实践活动比较多并且比较重要的课程进行优先安排。没有经过系统的优化和结构重新编排的课程要将必需视为原则[5]。能够将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展现并且有效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课程,高职院校可应用选修的形式对其实施安排。在日常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要将具体的实践课程、实习、最后的毕业设计等进行安排等。

(二)课程的安排

为了使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的满足岗位的要求,需要将现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架构进行变更,将原有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模式,逐渐转化为专项知识的培养、通用技能培养、基本技能培养、思想政治培养以及一些选修课程的培养。依照该职业的不同岗位需求、专业能力目标的培养以及基本需求,对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专业标准进行细致的分析,相关课程的设置如表1所示[6]。并且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对授课的手段以及形式也要实施优化调整,将授课的目标实施整合,将培养学生的各项职能能力进行充分的结合,意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提升。

(三)应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可以利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外,还有工学结合培养形式、单独试点招生、加强社会服务的能力、跨地区将教学资源实施共享等模式,以便推进我国高职学校的改革步伐,以便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更加全面的培养策略。

四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意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应用在实践当中,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巩固理论。利用实践活动反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进行更多的探究,不断将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岚,张宁.中高职衔接、专本衔接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的探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06:11-15+22.

[2]徐海枝,杨小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标准构建[J].广西教育,2013,47:55-56.

[3]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31-132.

[4]毕长飞.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0:3-4+30.

[5]胡江平.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标准分析[J].企业导报,2011,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