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下金融和农村流通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下金融和农村流通产业发展

内容摘要:加快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更强大国内消费市场的基础。本文基于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扩大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规模,降低对资源的损耗,提高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普惠金融能够与市场化水平产生正向联动效果,在东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国内市场化改革,同时促进城乡流通资源的双向流通。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流通产业;农村

一、引言

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际,我国适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这一战略调整使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由出口向内需转变,因此扩大内需在新时期有了更迫切的需求。为了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一方面要扩大居民收入,提高需求侧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疏通全国流通桎梏,构建更富效率的流通体系,为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中介支持。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使得农村流通产业严重滞后于城市流通产业,不仅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流通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我国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绍华,2019)。为此国务院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构建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重点的农村商业体系,加大对农村流通领域的投资力度。农村流通体系的重建以及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基础,但是由于传统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嫌贫爱富”特征,使得农村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持。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普惠金融主体致力于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专门赋能农村产业发展,因此能够给我国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

二、普惠金融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可持续发展包含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三大原则,其公平性原则是指本代人和代际之间资源分配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发展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力,能够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统一。共同性原则是指不同地区之间拥有共同的发展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统一在一起(李胜楠,2020)。从我国目前现实情况来看,农村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弥补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短板,带来城乡之间更频繁的商品和资源交互,不仅能够将农村的资源优势变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居民购买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彭灵芝,2021)。邢祥焕和赵爱威(2020)也在研究中指出,构建城乡双向资源流通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秦洋(2021)指出,普惠金融的存在有利于为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公平性。一方面,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为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快农村地区道路交通、通信网络、冷链等流通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完善,为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赵玉冰,2020)。另一方面,普惠金融能够为农村流通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流通企业更换经营设备、创新经营模式,加速城乡流通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培育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流通主体(李建军和李俊成,2020)。普惠金融的存在还能够改善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是因为普惠金融的存在能够带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效率(赵周华,2018)。对于流通行业而言,现有农村流通行业从业者大多为小微企业,经营模式较为单一,导致商品在流通环节对资源的损耗较大,极大的浪费了资源,不利于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普惠金融对流通主体提供资金和信息支持,有利于现有农村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研究方案设计

(一)主要变量的选择

被解释变量。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农村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分别从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两个角度出发构建相关指标。从公平性角度来看,农村流通产业与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差距越小,意味着城乡流通业发展越公平。因此,本文以农村与城市流通行业从业人员人均产出之比来表示城乡发展的公平性,该值越大意味着流通产业发展的公平性越大。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农村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越低意味着经营效率越高。因此,本文参考李建军(2020)的做法,以农村流通产业每万元产值所需的煤炭消耗量作为衡量其可持续性的指标,该值越大,意味着资源的损耗越多,越不利于流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核心解释变量。普惠金融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现有的衡量普惠金融的指标较多,例如郭峰等(2020)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来衡量我国各地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王军(2021)则使用金融深化指数来衡量。本文认为,具体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更加强调金融资源的可获取上,数字普惠金融对普通居民的影响更大,但正规金融机构对流通产业的影响更深远。因此本文以各省份平均每个县拥有的村镇银行网点数量来衡量各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二)模型的设计

本文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以2008-2020年为研究期间,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检验普惠金融对农村流通产业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因遗漏不随时间和个体变动因素,使得模型拟合结果更准确,构建如式(1)所示的模型。Yit=α+ξFinanceit+βiXit+μi+vt+ε(1)在式(1)中,i表示省份个体,t表示时间,Yit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表示不同省份城乡流通产业发展差距以及发展效率。Finance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各个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Xit为本文所涉及到的控制变量的集合,βi为各个控制变量的估计系数,μi以及vt分别为控制了各个省份的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ε为误差项。Yit=α+ξFinanceit+λFinanceit×Marketit+βiXit+μi+vt+ε(2)普惠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因此,为了检验普惠金融在不同市场环境条件下普惠金融的边际影响,本文构建了如式(2)所示的交互项模型,其中Marketit表示各个省份的市场化水平。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控制如下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以各省份人均GDP来表示;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来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表示;对外开放程度,以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表示;收入水平,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表示。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所涉及到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EPS数据库,其中衡量各省份普惠金融的农村村镇银行网点数量来源于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系统,由笔者筛选汇总计算得到。市场化水平变量来源于樊纲等(2021)编写的分省份市场化报告。对于部分年份缺失的数据,本文进行了插值法处理。同时为了减少异常值对模型拟合结果的不利影响,本文对所有数据进行了0.5%水平上的双缩尾处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基于模型(1),本文得到如表2第(1)(3)列回归结果。从变量的拟合结果来看,普惠金融与Y1变量的估计系数为9.273,与Y2变量的估计系数为-4.123,且均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流通业发展差距,同时提高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效率,带来流通业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本文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短板,增强了农村金融体系公益性的特征,能够为流通主体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流通产业的发展效率,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带来流通产业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模型(2),本文得到如表2第(2)(4)列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交互项变量Finance×Market的拟合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在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的正向影响更大。而添加交互项变量后,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及其显著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若不考虑市场因素的协同影响,则可能会低估普惠金融对农村流通产业的边际影响。在其它控制变量上,经济发展水平变量被证实有利于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反哺农村的经济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城乡之间物流、信息流和商流互动会越来越频繁,由此能够带动农村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改善被认为能够促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流通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流通业的主体在城市,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流通业集聚带来的外溢效应也会扩散到农村地区,为农村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也被证实有利于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对农村流通的市场需求,也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流通创业的倾向。

(二)异质性检验

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本文将做一系列异质性检验,以验证本次实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首先,本文按照时间周期,将样本划分为2008-2014年以及2015-2020年样本,检验在不同时期下普惠金融对农村流通产业的影响。表3结果显示,在2008-2014年,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限,并且也不能够与市场化水平变量形成联动效应。在2015-2020年样本中,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农村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能与市场化水平变量形成显著的正向联动效果。本文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2014年以前,我国村镇银行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地区农村普惠金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国家发展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2015年以后农村地区村镇银行数量增长迅速,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因此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的,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本文将分东、中、西三大地区进行区域异质性检验,回归结果见表4所示。从变量的拟合结果来看,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不同地区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均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够与市场化水平变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协同效果。但是,从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更大,但在东部地区样本中,普惠金融与市场化水平变量能够产生的联动性更强。对此本文认为,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省份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较小,所面临的“金融歧视”问题更严重,这使得普惠金融在中西部地区能够发挥更大的直接影响。但在东部地区,由于市场化水平较高,普惠金融发展对改善资源配置的边际影响更强,因此能够与市场化水平变量产生更为明显的正向联动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改善各地市场化水平的重要性。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扩大内需背景下,加快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更强大国内消费市场的基础。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扩大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规模,降低对资源的损耗,从质和量两个角度促进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与市场化水平产生正向联动效果,在东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这一现象更为明显。第三,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边际影响更强,在分时期回归检验结果中这一论点得到验证。

(二)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前的发展情况,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积极探索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带动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内外双循环加速发展之际,要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环境,降低农村地区金融准入门槛增加村镇银行的数量,以助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为国内大循环的健康运转提供持续的动能支持。第二,要构建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加快国内市场化改革,提升各地尤其是中西部省份的市场化水平。一方面,要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减少政府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过度干预,优化农村流通环境。另一方面,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化条件,鼓励村镇银行直接与涉农流通企业、农村集体合作社展开丰富的交流与合作,为其直接提供金融支持。第三,要鼓励城乡流通资源的双向流动,减少城乡间、区域间流通产业的发展差距。国内大循环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构建强大的国内流通基础,城乡差距以及区域差距不利于我国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本着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城乡间、区域间流通资源的沟通与协作。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参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挥大型流通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引导城市流通资源如人才、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流向农村,以促进城乡流通体系的双向互动。

作者:靳豆豆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