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营销论文范例

节日营销论文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1

像产品一样,民族节日也可以成为一个品牌,需要人们像打造产品或企业品牌那样来经营。具体来说,打造民族节日品牌时要以民族文化为依托,融入历史、艺术、美食、民族风情、名胜古迹等多种元素,统一规划、系统开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抓好民族特色商品开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当地群众素质。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以下三点:

1.要树立品牌意识

国外在节日经济营销中非常重视品牌建设,而在我国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实际上,品牌是一个节日的无形资产,一旦消费者和某个民族节日建立了无形的情感关系,让其产生信任、喜爱、回忆和拥有的感觉,那么这个节日在消费者心中就变成了一个品牌。在市场经济中,品牌意识奠定了竞争理念的基础。当地政府、企业、民众要树立统一的民族节日品牌意识,建立全民营销观念,努力寻求与市场需求一致的品牌定位。

2.要树立创新意识

毋庸置疑,民族节日营销需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和自然风光相结合,但是,如果历年的主题和活动雷同,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渐渐失去吸引力。从总体来看,云南民族节日活动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缺乏好的理念和创意,导致多数民族节日知名度低,吸引力小,无法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当地组织者要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要把当地资源和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与节日活动结合起来,找到多个创新点,要让民族节日常办常新,这样才能让其一直保持强大的吸引力。

3.要对民族节日实行市场化推广

民族节日活动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和筹措,应开拓市场化运行模式。要让市场主体参与到民族节日的投资、规划、推广、服务等经营活动中来。只有有了市场主体的参与,才能更加注重节日市场的需求,才能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民众的积极性,把节日办好。

二、品牌营销策略在民族节日营销中的应用

1.对节日品牌进行基于文化的精准定位

品牌定位是指为某个特定品牌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使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一个特殊的位置。品牌定位非常重要,它是品牌经营的首要任务,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是品牌经营成功的前提。民族节日品牌定位首先就是要挖掘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民族节日的灵魂,它能像磁场一样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众多消费者,使其产生发自心底的共鸣。有了文化沉淀的品牌定位,就能让节日与所对应的目标消费者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云南沧源县“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品牌定位就是在挖掘出佤族人民摸黑满脸,代表着向往幸福生活、祈愿平安和吉祥的文化内涵后,将其定位为“与中国最‘野’的民族一起撒野”,使品牌具备了鲜明的文化和定位点,打动了有着同样追求的目标消费者,从而让“摸你黑狂欢节”成了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2.大力宣传推广民族节日品牌

有了精准的品牌定位之后,就需要大力开展节日宣传推广工作。民族节日的宣传,就要像企业宣传产品一样,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采取打广告、搞公关、制造新闻事件等方式,以更强有力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例如,云南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的推广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组织者在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刊登介绍壮族文化、传统习俗以及壮族三月三文化节的短文,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来宣传活动时间、地点和特色活动内容。其次,让政府官员做客新闻事件讨论群和广大媒体朋友交流壮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的准备情况和举办民族文化节的意义。最后,还可以通过销售民族特色产品来拉动节日推广工作。只有开展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宣传推广,才能让民族节日品牌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3.做好节庆期间的服务工作

当消费者被吸引到节日举办地时,是否能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成为树立民族节日品牌的一个关键点。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消费者的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服务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节庆活动要求举办者提供良好的“软硬服务”。“软服务”是指举办地的民众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以及服务意识,能带给消费者宾至如归的感觉。“硬服务”是指举办地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住宿、医疗等基础性设施,同时绿化和卫生条件较好。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云南的民族聚集地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改善“软硬服务”质量就成为当务之急。举办地政府要大力提高民众素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只有提供了让顾客满意的各种服务,才能保留住老顾客,吸引到新顾客,才能打造民族节日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束语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2

(一)优势分析

首先分析品牌优势。蓝村大米品牌在本地市场知名度和美誉较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蓝村大米作为一种地方特产,在当地市场的定位为高档节日礼盒,被消费者作为馈赠礼品来购买,认可度较高。其次从产品特色方面分析。大米采用绿色无公害的耕种方式,保证了品质的健康。得益于碱性黑土地的优势,大米口感有独特的清香味道,使大米具有一定的标示度。再次就是技术优势明显。技术上,水稻基地拥有自己的规模化种植作业方法,由于地势平坦,面积广阔,采用大规模的机械作业,人力需求变少,边际成本变小。但是初始投入高,这也提高了进入门槛。最后,纵向一体化程度高。合作社不仅拥有水稻基地,而且拥有仓库和加工车间。大米收割后,直接运至加工车间进行脱皮包装,然后物流销售。这种做法保证了大米的原生态质量,利于产品质量控制。

(二)劣势分析

首先从产量限制分析。目前基地只有1000亩,产能有限,所以价格比较高,5Kg的礼盒装接近100元,平均10元/斤。但是由于初期造势效果好,消费者有追求新鲜事物的刺激感,所以销量比较不错。但是消费者普遍反映价格过高,所以如何维持住品牌效应,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合作社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营销能力弱,营销手段简单。目前的宣传噱头还是蓝村大米的老品牌复活,没有持续的进一步的品牌塑造。由于刚进超市,促销方式并没有跟进。再次,品种单一,包装档次不高。目前大米有两种礼盒包装,一种为5Kg大礼盒,一种为1Kg的小礼盒,但是设计并不新颖。最后,渠道单一。合作社在当地的一个门店进行主要销售,依靠小螺号进行市内配送,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没有市内的专卖店。渠道的限制使产品无法在市场上迅速铺开。

(三)机会

第一,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对饮食的健康产品的口味与营养更加的关注,更需要放心品牌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要。第二,地方政府扶持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政策较好。当地政府今年启动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保证了大米的优质品质。第三,合作社与媒体的关系很好,半岛都市报、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此外,大米还依靠半岛都市报“小螺号”名优特产配送渠道进行销售。第四,蓝村大米只有青香合作社种植,没有当地的竞争对手。

(四)威胁

首先,高端品牌大米市场竞争逐渐开始加剧。越来越多的大米企业开始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市场上的“小袋米”越来越普遍。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纷纷推出小包装大米,借用已有品牌进行推销。其次,渠道的销售成本高。作为农产品的主要销售通路,商场或超市等卖场的渠道成本较高,使产品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五)结论

从SWOT分析上看,蓝村大米应定位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争创地理标志产品,避开与大型粮企的正面竞争。战略上,应向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走高档定制化道路,掌握迅速成长的机会。丰富产品系列,推出多档产品;整合资源,制定系统可行的营销策略,增强营销能力。

二、营销战略制定

(一)市场定位

立足于青岛市本地市场,生产品质优越、绿色健康的蓝村大米。产品分为两个档次,高档产品做政府、企业定制礼盒,限制销量;中档做节日礼盒,进超市。

(二)战略

走特产品牌化道路、差异化道路。1.特色品牌化战略。品牌是一种极具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其核心与动力在于优异的品质。蓝村大米在优秀品质的保证下,走品牌化发展道路,通过各种营销策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树立蓝村大米的优秀品质品牌形象,将蓝村大米打造成为一定区域内的优质大米知名品牌。2.差异化战略。由于大米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大米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如何突出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品牌是否能突破市场重围。除了强调大米清香口感这一特点外,蓝村大米通过种植多样化与生态化来强调大米的生态健康性,从而显示出品牌的差异化。

三、营销策略组合

(一)产品策略

1.产品线构成高档定制米。由水稻基地单独设立定制区域,种植名优品种水稻。从选种、田间作业、收割加工均由专门人员负责,以维持高端品质。包装方面,依客户要求定制,结合合作社CI标志,可设计不同包装。2.包装设计。包装是强有力的营销手段,设计良好的包装不仅能使消费者方便的购买和携带,而且能为产品创造出促销价值,突出公司和品牌的形象。合作社邀请专业商标设计商进行CI设计,并为每盒大米提供“蓝村大米形象卡通挂件”,上有二维码追寻标志,作为大米的身份认证,通过文化策略巩固品牌形象。

(二)价格策略

1.对于高档的定制米,突出“独一无二”性,保持住蓝村大米的高端品位。定制米的价格制定策略是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部分,合作社可以根据客户的细分而实行不同的价格。比如根据订购的数量与年数进行优惠。2.对于中档的礼盒米,突出地方特色与有机食品概念,选择价格-质量战略组合的溢价战略,采取撇脂定价,定高价格、赚利润,避免价格竞争,确保利润空间。礼盒产品的销量是对产品大力宣传推广基础之上产生的市场推力所实现的,这种推力通过销售政策对渠道成员的刺激而产生,给经销商的政策是产品的价格创造的,只有更高的价格,才能有更好的政策,给新产品更好的推力。

(三)渠道策略

1.定制米渠道选择。当地政府或企业定制大米是为了通过地方特产扩大知名度,因此定制米渠道为合作社-当地政府/企业的直接联系。2.礼盒米渠道选择。当地市场的蓝村礼盒大米主要作为节日礼盒进行销售,所以要进入距终端消费者更近的渠道,减少分销的环节,减少多渠道带来的干扰。礼盒米的渠道为合作社-大型商超-消费者,虽然大超市的渠道费很高,比如佳世客、麦凯乐,但由于礼盒米的价格和利润水平可以使合作社可以承担这种费用。但是每个市场只能确定一个有实力的经销商,防止追求销量获得返利而竞相压价,造成价格体系的混乱。对超市在渠道费用、广告活动、储存、配送等环节给予支持,为了推进产品的铺货,可以采取比其他品牌高的返利制度,增加对经销商的激励力度。3.电子商务。借助现有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是当下流行的销售方式,2012年双十一淘宝突破100亿证明了电商的强大的销售能力。粮食产品是快速消费品,现在通过网络销售的大米并不多。但是蓝村大米作为节日礼盒米,完全可以采用网络销售的手段,这可以大大节约渠道的建设费用。由于蓝村大米的地方性特点以及市场定位,最好的电商平台为当地超市的线上商城。特别应注意线上与线下产品的价格策略。

(四)促销策略

1.报纸和报纸夹页等印刷品广告。向客户传达大量信息,在客户考虑购买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具有灵活性强、及时可靠、本地市场覆盖面大的优点。要选择地区生活类的报纸,如半岛都市报等,这类报纸的受众面广,而且关注健康类的信息,开辟健康信息专栏,用广告软文的形式推广定制米和礼盒米的产品特点。这类报纸广告和夹页广告是平面广告的首选。2.借助当地媒体力量,通过播报特产新闻等形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比一般的广告渗透力度大,借助了新闻的可信度,提高品牌良好形象。但是,这种方式覆盖面积有限,时间少,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宣传手段。

四、结束语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3

悠久的民族历史和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为广西民族地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但是,广西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产品缺乏创意、技术含量低、艺术感染力不强,国际化品味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区内各种各样优势文化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不同的文化资源应有不同的发展途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打造适合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

少数民族;产业模式;特色文化产业

一、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相关概念

1.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概念。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生产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提供少数民族文化服务的行业,在对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运作。民族文化的定义:各族人民在长期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各族人民所具有的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知识、风俗习惯等。

2.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范围界定。

广西全区聚居了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民族资源颇丰,所以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广西少数文化资源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少数民族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民族建筑、民居;二是少数民族自然风光资源,包括少数民族山川河流、自然奇观、沿海风光;三是少数民族文化风情资源,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体育;四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包括民族音乐及乐器、民族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文学;五是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包括民族医药、民族饮食、民族服饰。以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都将纳入本文界定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范畴之中,将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紧紧联系起来。

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相关理论

1.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概念。

发展模式的概念来源于经济学,最初的定义是指既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后,所反映出来的要素组合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任何理论的突破和实践的发展都会带来新的模式,如市场主导型模式、产业关联模式、全面推进型模式等。产业发展模式是指产业(某一具体产业或宏观产业)在特定时期、特定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所选择的道路和发展策略。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与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相匹配,通过对产业的内部资源、外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优化的配置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2.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类。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五种:资源依托模式,需求导向模式,产业要素依托模式,相关产业带动型模式,政府政策导向模式。

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1.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观光产业发展模式。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山川河流、自然风光历史遗址、民俗风情、民族节日、民族建筑等资源进行开发,以发展旅游文化市场。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细分为以下具体开发形式:人文历史景观模式,民族歌舞模式,民族节日式,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模式。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仅有形式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民族文化旅游相关的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首先,以文化创意为主线,确定“文化+创意+科技+艺术”的规划思路,注重以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展示当地文化,如博物馆、展览馆、雕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人们对旅游有了新的要求。高新科技作为技术手段,可以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创意理念、游戏玩法、影视场景、个性创意商品、生态建筑景观等手段将静态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为旅游者提供完美的深度文化体验。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还有知名度不高,除了印象刘三姐、桂林山水,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景点较少被人提及。互联网以其传播优势,正在改变传统文化产业的营销渠道,互联网作为兼容性极强的主流平台,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很多文化企业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电商结合,对接线下营销,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

2.少数民族现代版权产业发展模式。

广西少数民族现代版权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并且通过创意手段和科技手段将隐性的文化资源显性化,生产出文学、电影、舞台剧、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蕴含着大量的创作素材,比如奇特、险峻、秀美的地貌文化资源,可以作为动漫、游戏等产品创作的背景题材,15届东京电影节开幕电影《面纱》,就是在广西的黄姚古镇及宜州祥贝取景,景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不同的历史民族人物、神话、传说可以作为动漫、游戏、影视剧等产品创作的内容题材,如电影《刘三姐》、《少林小子》。这些方式都可以说是目前文化产业大热的概念“IP”的具体形式。IP=intellectualproperty,翻译成中文是知识产权,也叫智力成果权。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广西少数民族现代版权产业发展模式需要引入IP的概念,但IP的核心还是创意,且以知识创造为基础,应结合广西的具体特征,以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画、服饰为基础,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要进行保护性开发,把握其精髓,保护其传承。例如桂林渔鼓、铜鼓音乐、侗族大歌,这些民歌和戏曲不仅值得专家学者研究,如加以新的创意和宣传,以现代人们的审美观为出发点,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3.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针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具体情况,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具体实现途径应为政府扶持引导、培育龙头企业、产业聚集发展、高校和科研机构辅助。政府主要起扶持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制定产业政策,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正确的引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建立一个宽松宽容、真正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实施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发展战略。龙头企业的地位非常突出,文化产业主要是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起来的。产业聚集区是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现已形成的集聚区,要采用市场化模式,积极引进有园区开发经验的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规划园区产业发展,制定园区发展战略努力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入住园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起着辅助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高校是一个人才集中、智力密集、科研力量雄厚的地方,它承担着提升人才文化素质、工作技能的责任。充分发挥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依托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方面的学术资源和科技资源,依托几大高校的品牌优势和大学科技园的平台优势,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出既立足本土同时又有国际视野的创意产业人才。

作者:章雨微 赵瑞峰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杰,陈静.试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07.

[2]车勇.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3]梁振:《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企业文化;本土化;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

1国际酒店品牌本土化发展现状

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同时,中国的酒店行业也迅猛发展,致使国际酒店品牌不断入驻中国,目前的本土化国际酒店有希尔顿、万豪、香格里拉、洲际及其旗下各大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例如,在烟台,有烟台鑫广万豪酒店、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烟台世贸希尔顿酒店、烟台金沙滩喜来登酒店等国际知名品牌与当地开放商合作的豪华酒店,在本地的认知度比较高,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大,在当地的影响力也较大。国际品牌酒店的扩张速度也日益加快,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引进来”政策的推动下,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有40余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进入我国市场。

2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酒店企业文化主要包括4个方面: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第一,物质文化包括酒店的建筑装修风格、陈列方式。在体现酒店管理品牌的特点后,还会融合本地特色,以沿海地区为例,在酒店房间设置上,会安排海景房和阳光房(市景房);在酒店餐饮部设置上也会融合当地美食,体现当地特色。第二,行为文化包括员工的整体素质、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等方面。在体现不同酒店品牌特点后,也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行为文化,主要体现在员工身上,在服务业中,员工与客人的主要接触方式为沟通交流。第三,制度文化包括酒店的管理、运营制度等一系列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在长期的管理经验下形成的独特的制度体系,包含了管理集团的管理经验以及每个酒店总经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并且也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改进。第四,精神文化,即国际品牌酒店在长远发展以来形成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同时也作为区分不同国际酒店管理品牌企业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3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企业文化在酒店经营过程中的作用

3.1理念导向作用。酒店企业文化随着发展阶段的不断变化,会适应不同时期而有所变化,相应的物质、行为、制度及精神文化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在错综复杂的旅游业商业环境变化下,企业文化对酒店经营理念具有指导作用。企业经营发展存在绩效经营目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酒店企业文化会使企业经营发展保持初心,企业员工保持工作积极性[1]。

3.2创新推动作用。优秀的酒店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创造。由其内部精神化的企业文化因素推动外部表层化的表象因素发展,从而带动企业在外界风云变化的同时适应发展,创新发展。相反,适应性较差的企业文化并未深入企业内部,仅流于表面,不仅不会对本企业起到推动作用,甚至可能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便也是,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实习生,在进入企业时,要先进行培训,学习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培养企业文化认同感,挖掘适应企业文化发展的优秀人才,吸引、引进人才,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3.3发展借鉴作用。自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加入WTO开始,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相应的中国酒店业迅速崛起,国内大型品牌及国际大型酒店品牌在中国快速发展,酒店数量日益增长。同时,也给了国际品牌一些机会。如何将自身的国际集团融入中国的本土化中,无疑是国际酒店集团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国际酒店品牌在其发展阶段中,企业文化代表了其发展经验,在遇到难题时如何应对,总结成果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并进行下一步的指导工作。

4优化国际品牌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议

4.1大力发展经济,加强企业经营发展。21世纪,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仅靠经济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加强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入与理解。由于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员工多为实习生及烟台本地人,对于当地文化理解程度较高,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定期安排企业文化考试及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理解演讲,根据自身在酒店学习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企业文化,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本土文化相比较,以演讲的方式,说明其中融合较好的部分与欠缺的部分。员工企业文化本土化演讲兴办形式多样,可借以不同的节日为背景,员工可采用不同的表演形式[2]。

4.2以人为本,适应本土风情文化,加强企业营销本土化。第一,营销产品本土化,即酒店各类产品符合目标市场(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顾客)的需求。在酒店产品上,烟台的旅游旺季为夏季,会有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来烟台避暑,避暑日期大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此期间,为实现企业营销本土化战略,产品上应提供长租房,大致日期在15~40天,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同时在1楼味西餐厅与47楼亚洲美味旋转餐厅提供当季的海鲜特色美食。同时,提出“赶海季”活动,带客人早上赶海,体验当季美食的捕捞与烹饪过程。第二,营销渠道本土化,即集团建立本土化的营销网络。在此方面,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营销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大多为本地员工,更易了解当地目标市场的需求,从而促进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更应该在招聘人才方面注意本土化。第三,促销宣传方式本土化,即集团利用当地文化,了解当地营销文化,适应性发展。酒店应当加大与高校的合作,既能吸引人才,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对企业的信任与认同。

4.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使企业精神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以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为例的跨国国际酒店品牌应该全面实行创新发展战略,将创新观念融入日常工作当中,企业应当做到全面发动全部门共同参与。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不仅是创新管理部门的事情,而应当作为全部门,甚至是部门中的所有员工的事情。遇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想到如何进行改进的方法,应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向上级部门献言献策,提高企业文化本土化程度,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益的提高。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以烟台南山皇冠假日酒店为例,研究国际酒店品牌企业文化本土化战略,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创新精神,不断融入时代精神,更新酒店企业文化,更好地结合本土化的特色,提高员工的本土化程度。因此,跨国国际品牌酒店想要在中国发展企业文化本土化,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其品牌酒店企业文化的初心与使命。在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原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在随地域、时展的过程中应当保持本质性的一致。②鼓励创新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国际品牌酒店企业文化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物质创新、行为创新及精神创新,在管理人员做到创新不停的同时,应鼓励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也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参与度。③加强营销管理方式本土化程度。作为跨国国际品牌酒店,收益是所有企业发展的第一目的,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营销特色,应当将企业文化本土化特色融入营销方式上,寻找多方面营销方式,提高酒店总体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昊.国际品牌酒店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J].农家参谋,2019(23):186.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工作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党的报告5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蕴含崇高的理想信念,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认同感,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和探讨推动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王小影提出,图书馆加强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服务的建议[1];刘仲林提出,应开通“中华文化大学博客”,建设中华文化大学网站,普及和创新中华文化[2];肖希明认为,要重视开展各种读者文化活动[3];王晴提出,应开办文化讲坛,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推广文化共享[4];张浩提出要打造立体文化服务体验[5];贺森林认为,图书馆要营造传统文化阅读氛围、组织开展社会活动[6];崔和军提出要设立传统文化专区[7]。但这些研究成果比较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具体活动,关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工作模式的探讨较少。笔者结合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实践成果,探讨多种可供业界同行参考和借鉴的工作模式,思考图书馆应融合多种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模式,以期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1传承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精神内核

高等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理性和逻辑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创新能力的使命,以满足社会进步和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的要求[8]。高等教育的实质是文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文化的传承、整理、应用和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培养,都必须贯彻对文化知识的扬弃继承,传承文化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内核。

1.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入耳入脑入心,敦化为民风民俗民德,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必须与中华文化的根本相融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厚的涵养人、塑造人、引导人的价值资源,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亲和力,因此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与影响下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

2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因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而产生,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保护人类文化的使命。图书馆储存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就和科技成果,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条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2.2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主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自身发展、行为方式等,如何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造大学精神,已引起教育界的思索。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公共场所,在大学精神再造、大学生品行教育中,担负着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

2.3高校图书馆具有第二课堂功能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一条指出,学校图书馆应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的书目推荐、文献导读、文化经典讲座等阅读推广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校图书馆的学生社团、读者活动、平台宣传等吸纳大学生参与,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3高校图书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优势

3.1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进行的,有完整的资源体系,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取能量、获取营养的重要场所。国学、文学、历史等人文素养类文献是图书馆文献建设的重点,丰富的资源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传统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凸现了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如亳州学院的“亳文化特色文献数据库”、贵州民族大学的“傩文化专题数据库”、凯里学院的“清水江文书数据库”等,为学生呈现区域、专题传统文化知识。图书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物质基础[10]。

3.2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优势

“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陶行知先生的环境育人理念一直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工作。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外观庄重、沉稳,内部安静、舒适,具有浓重的学习氛围。高校图书馆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现代或中式装修风格,通过文化墙、立志字画、名人雕塑等汇聚文化气息,将传统文化信息融入到学生学习环境中,渗透到学生的感知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和文化素养较高,工作中传递正能量,于无形中言传身教,是服务育人的践行者,是图书馆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3.3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受众广泛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学生从入学接受教育至毕业论文答辩都离不开图书馆的文献和服务,不同院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在图书馆获取知识,即传统文化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均在接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必须得到重视。

4高校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模式

在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走在时代前列,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大学校园中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成果,笔者将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归结为3种:即空间建设、体验活动、新媒体宣传模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创产品推广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模式。

4.1传统文化空间建设模式

文献是资源,空间也是资源,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公共文化空间,以空间为载体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空间主要3种形式:传统文化体验坊、国学馆[11]、经典阅览室[12],宗旨是“弘扬国学精粹,传承中华文明”。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建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坊,开展德育、美育等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13];深圳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利用国学馆空间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14];王余光教授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设经典阅览室进行经典教育的必要性,给出经典阅览室设计方案[15]。中小型图书馆由于馆舍面积所限多建有传统文化体验坊,一些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建有国学馆或经典阅览室。传统文化空间为中式装修风格,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环境建设中,设置传统经典阅读、国学传习、创意休闲等区域。图书馆依托空间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讲座等,引领大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及专题知识。

4.2传统文化体验模式

阅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体验文化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体验模式主要为传统节日民俗体验、传统技艺体验两种方式。以传统节日为平台,以“传统节日”的家国情怀和节日蕴含的民族精神为主题体验文化,引导节日校园文化活动[16],“过好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体验活动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17]。中华传统节日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融入百姓生活,是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承载体;不同技艺内涵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地域的精神和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探究。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同时推送“中华传统节日及民俗”相关图书,活动的核心要义为重拾大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温情、敬意和向往。

4.3新媒体平台宣传模式

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大众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媒体平台内容丰富、阅读泛在,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新媒体较传统媒体具有传播方式互动化、传播行为个性化、接受方式泛在化、传播速度实时化、传播内容丰富化的特点,新媒体用创新融合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维护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利用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既顺应时代步伐,又迎合受众需求[18]。高校图书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荐经典书目、书评,转载经典原文或压缩简化原文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学生推广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大学生碎片化阅读时间,促进经典著作的思想与精神深入大学生心中[19]。新媒体平台打破时空限制直播传统文化活动,大学生可以与活动现场互动、交流,提高阅读兴趣[20]。

4.4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模式

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传承》等节目传播了传统文化,使民族的历史的文化元素备受关注,含有文化元素的博物馆、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传承,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创产品推广模式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传播传统文化的模式之一。文创产品融入民族、地域、历史等文化元素,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变为具象的载体,以数字信息和实体物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图书馆文创产品是对历史文化产品现代化的改造,可以使传统文化变得通俗易懂,拉近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同时满足其文化娱乐需求,这与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相契合[21]。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5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措施

图书馆是高校公共文化空间,拥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空间和平台,如何有效地整合各项服务要素,提升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效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涉及图书馆文献建设、阅读推广、读者活动等方方面面,图书馆要秉持“一盘棋”的工作原则,融合采用空间建设、体验活动、新媒体宣传、文创产品推广等多种模式并举,通过聘用教师、征集志愿者、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等多渠道并行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传播中华文明。高校图书馆应从部门设置、业务设计、组建学生社团等方面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5.1设置部门和岗位

传统文化教育要纳入图书馆的常态业务范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设置独立部门和策划、宣传、组织等岗位,挑选具有古代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背景,同时具有较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的专职馆员负责工作,统筹规划全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华侨大学图书馆设立了文化传播部,职责明确,专司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因而打造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品牌活动[22]。

5.2做好弘扬传统文化的业务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内涵博大精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用整体运作的思维,以学年为传统文化教育周期,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中心,设计传统节日、民间工艺、中国建筑、衣冠服饰等主题,科学策划讲座、体验、竞赛等活动,将传统文化空间利用、体验活动、新媒体宣传等方式融入到每一次活动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每次活动要追求质量和效果,注重反馈、总结、提炼和升华,努力打造形成本馆的特色品牌活动。

5.3依托学生组织传播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应组建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籍此指导学生自主开展传统文化传播活动,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文化传承、提升自我的行列中。很多高校图书馆成立读者协会、经典阅读朗读会等学生社团,以其为依托开展时间跨度较长的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实践证明,组建高校图书馆馆属学生组织传播传统文化,会使工作更加有序、影响面更宽、效果更好。

5.4打造传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传统文化空间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文献、空间、推广服务。聘请院系教师定期举办讲座、沙龙、展览以及琴棋书画培训等系列活动,为专业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志愿者提供展示才华、奉献社会的舞台,使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日常化、系列化、制度化,逐步使传统文化空间成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熏染真正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

5.5发挥新媒体平台功能,宣传弘扬传统文化

新媒体平台要制定宣传规划,确定传统文化宣传栏目,定期推送传统文化系列主题知识。除宣传本馆传统文化活动外,还要关注和选取新媒体公众平台的传统文化内容,推送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传统文化信息,同时要注意信息版权问题。新媒体宣传应吸纳学生志愿者,以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语言宣传传统文化,更易于为学生接受和吸收,更易于实现“以文化人”。

5.6引进、开发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阅读推广

随着信息时代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剧烈扩增,各类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纸质图书的借阅量明显下降。如何将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服务推送到读者手中,以提高图书馆的存在感是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界学者意识到在图书馆服务中引入“营销理念”的必要性。市场营销是为了将商品推送给用户,而图书馆职能就是将馆藏和服务推送给读者,因此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相通的[1]。

1营销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分析

1.1营销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机构,看似与“营销”没有关系。但是若不把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营销的方式推送给读者,高校图书馆在师生读者心中的地位将越来越低。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的财政拨款。学校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等情况给予图书馆一定的支持,经费多用于图书馆的各种资源采购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若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度降低,势必会影响图书馆经费额度。额度减少,图书馆购买资源也会相应减少,图书馆的相应配套建设也会随之减少,读者使用图书馆的频率毋庸置疑会更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图书馆的维持都难以保证,谈何发展?

1.2营销可以创新图书馆服务,增强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满意度

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没有读者就如同商场里没有顾客,失去其存在价值。为了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图书馆就需要深入读者中去,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调研读者阅读喜好,找出其潜在需求,以此来调整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将新的服务通过营销的策略推送给读者,进而增强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2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营销理念的运用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人群不断流失,图书馆馆藏借阅量不断下降。面对这一危机,安徽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应用营销理念构建我馆阅读推广体系如建立专门的阅读推广团队、策划组织品牌特色活动及对读者建立多种渠道的宣传服务方式等,以期再次得到读者的认可。

2.1建立阅读推广团队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若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一支独立的高效的阅读推广团队,而不是由不同部门的馆员兼职负责实施具体工作。2015年我馆成立了活动与发展部,安排6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活动与发展部根据全年不同时期图书馆的总体安排以及特定的节日,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近距离地接触读者,了解读者阅读习惯及喜好,整理出调研报告并推出特色活动,从而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在大阅读时代、全媒体时代下的竞争力。

2.2策划品牌特色活动

通过走访调研读者的阅读需求及兴趣,策划组织开展特色的品牌活动,调动广大学生读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阅读推广的效果,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

2.2.1常规活动——“阅读经典”系列活动

由安徽大学图书馆牵头,联合教务处、校团委主办的“阅读经典”系列活动已经举办了四年。主要有精品推荐、读者沙龙、作品征集、作家专场、图书漂流等内容。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学生作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自己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另一方面鼓励师生多阅读,使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讲座的内容有《“国学”的精确含义》《汪曾祺为何如此迷人?》《读老子,学智慧》《看甄嬛、读清史——从“三从四德”到“修齐治平”》《方言学与安徽方言》《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莫言与中国当代小说》《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漫谈安徽大学历史文化》《汉字的构造》《漫谈<红楼梦>》等,受到了我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并逐步形成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2.2.2专题活动

根据特定时期开展不同内容的专题活动。如2015年9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征文;馆藏经典抗战图书推荐;联合安徽万品图书经营有限公司举办“抗战军事图书展”等。2016年4月23日我馆举办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超期图书特赦日;新书推荐;数字资源推介;举办主题为“阅读经典传承文明跨越时代对话先贤”的阅读经典知识竞赛等。5月份举办了2016年“毕业季”主题活动:毕业生留言墙寄语;为未来送祝福,通过图书馆官方微信,参与微话题互动;悦享影视等。9月份举办了“迎新季”系列活动:新生留言墙寄语;新生书目推荐;数字资源展示等。10月举办了“忆•长征”主题活动:邀请我校历史系教授作题为《长征及其艺术表现形式——长征的时代性民族性特色》的讲座;官方微博推出“长征系列萌漫故事”,以漫画形式再现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片段;联合安徽大学书画协会共同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法国画作品展”;播放描写长征的经典影视等。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我们迎来了阅读经典第100场讲座,为此我们开展了以“感谢有你,携手同行”为主题的阅读经典百场庆典活动。除此之外,借读书日这一时机,还策划组织了4•23超期图书特赦日活动;以指出期刊报纸中的文字“错误”为活动内容的“大家来找茬”活动;以“悦读•经典•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及播放由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等活动。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获得了在校师生的好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在师生心中的地位。为了提升图书馆的阅研环境,拓展图书馆功能,响应国家及学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业的平台。图书馆特举办了以“双创时代,我更精彩”为主题的“超星杯”校园咖啡吧运营创意大赛和以“文化创意,设计你的世界”为主题的“磬苑杯”文创服务运营创意大赛,最终获胜的团队取得咖啡吧和文创吧的运营权。

2.3多渠道的宣传服务方式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读者需求习惯的改变,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图书借阅转变为主动的现代化服务。多途径的宣传服务方式能使阅读推广的效果最大化。

2.3.1线下宣传

利用我馆内刊导读、新书展示、读书征文、特色书展、读书沙龙等方式开展。活动开展前,根据活动的内容定制海报及宣传单页,在图书馆、食堂及宿舍等师生密集处进行张贴和发放。线下宣传,通过与读者的直接接触,让读者对产品有更直观的了解,增强其体验性。

2.3.2线上宣传

线上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向读者推荐图书。如我馆的官方微信就具备馆藏查询、馆藏导读及图书荐购等功能板块,官方微博推出书目推荐、悦读、名言警句、阅读经典及追剧追书的功能板块。通过线上的营销,产品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产品宣传的广度也远远超出线下途径。同时,在读者利用线上服务时,馆员通过对读者的使用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掌握读者需求,可以进一步改善图书馆服务,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2.3.3专题网站

为了全方位宣传和报道我馆开展的各项推广活动,我馆的活动与发展联合数字化与系统部特开发了“阅读经典”专题网站。网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阅读经典”系列活动的过程、图片、文字、讲座课件等相关内容,网站的推出提高了我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知名度及在师生读者中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参与活动。此外,该网站还在图书馆与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共享的环境,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得到了广泛而持续的宣传,是形成图书馆独特文化品牌,提升图书馆品牌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线上线下各有优势,二者相辅相成,线上宣传可以助力推广线下体验,线上宣传通过线下体验得以实现,两条线同时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推广服务的效果[3]。

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论文调研,不难发现,高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在阅读推广服务中引入营销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家也在积极地做出一些举措来改变现状,但某些方面仍存在欠缺。

3.1缺乏有效的营销评估体系

虽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引入“营销理念”,构建营销体系,但都基本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营销评估体系。没有完整的评估体系,就无法得知营销的效果,就不能衡量一个营销策略的成功与否,也就不能从这次营销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那么这种形式的营销只能算是为了“体现营销”而“营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营销,那么对于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效果也就不会太明显。

3.2馆员缺乏系统的营销培训

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部门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图书馆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若每位馆员都具备一定的营销理论,能够意识到营销理念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才能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时才能更有远见。因此有必要对所有图书馆馆员进行营销理论的学习和培训,让营销的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保证图书馆各项服务营销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3.3服务营销专业人才的缺失

馆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一个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水平。重视对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质发展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学科背景大多是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专业。这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利大于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元化,其弊端在馆藏资源使用率和图书馆服务水平等方面逐渐显现出来。只有把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通过营销策略宣传推广出去,才能为图书馆挽留更多的读者,才能使图书馆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具有营销专业背景的专业人才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引进的人才。

4结语

阅读推广是目前各大高校图书馆正在积极开展的活动,但是还没有直接的营销策略和理论可以套用。要想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推广道路,需要全馆员工建言献策、共同谋划,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营销组合策略,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参考文件】

[1]郑文晖,司莉.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现状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0):94-97.

[2]高灵溪.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赵慧真,庄云勇.市场营销对高校图书馆传统阅读服务推广的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5):28-32.

[4]郑文晖.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05):55-58.

[5]张月群.新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55-59+70.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7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建文明策略研究

自古以来,音乐教育被中西方史学家认为是文明思想的泉源。《史记·乐书》记载:“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显示出音乐是追求道德文明衍生出的体裁,中国又有金石之声及周公制礼作乐等古文明史料,可从钟、磬等代表性乐器,察觉出精准的音律计算,已运用先进的科学度量衡法则与精巧的制作工艺技术。另外,中国音乐文化中,宫廷礼制和社会礼法的象征意义,呈现出儒家雅乐以“仁、义、礼、智”和道德自觉做为音乐的核心思想。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及柏拉图等人提出的西方思想体系理论认为,音乐是宇宙天体运行规律下衍生出的系统化频率,蕴藏数学和天文学的根本奥秘。综观中西方的学术论著可见,音乐是文明的先声,是音乐文化的呈现,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在文明整体综合水平上的发展潜质。目前,国内在建立城市发展时,已制定许多奖惩规范与评鉴制度,但是每个新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需要历经各种优化改革,管理制度有限,短期内施政效果难以立竿见影,繁琐的改革程序使国民投入创文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为达到长期落实创造文明进步的效果,更需要建立能够对国民素质造成潜移默化功能的教育体系,而音乐教育体系在人格教育当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我国的音乐教育重视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近年来在国际乐坛上孕育出许多表演型及研究型专业人才,相比之下,音乐教育对国民普罗大众的教化性和影响性易受忽视,值得多数音乐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理想。从中国哲学及历史宏观的格局来看,音乐不论在孔子儒家、荀子法家的理念主张中,皆有不可或缺的教化意义。中国古代有虞舜太平和谐的韶乐,倡导安泰祥和的礼仪风尚,也有武王伐纣述功正名的武乐,用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由此可见,音乐艺术对于人民的教化及疏导必须自然而然地融合法制,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创作功能,能够辅助应用于推广实践文化发展,使艺术生活与文明精神相辅相成。观察我国现如今的音乐活动,已有许多将歌曲创作、音乐展演内容配合国家政策倡导的实例,例如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卫教歌曲《洗手歌》、防疫励志歌曲《你有多美》等,其中的歌词陈列出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应对举措及民生改善议题。除此之外,另有军歌比赛、奥运及市运庆祝演出、文旅宣传纪念音乐会、城市主题歌曲征集等活动,将音乐与城市文明形象以及锻练身体心智的精神融合,丰富了音乐演出的形制和特色。从这些实例当中,可以了解音乐产生的过程,除了社会功能,也兼具审美需求,不同情境的歌词内容运用的音乐素材和韵律节奏也有所差异,结合多元音乐并将其实践于文化推展,使音乐活动和创文精神相得益彰,是音乐教育长效的实践目标与理想。

一、音乐教育于创树新风之相关应用

音乐教育与城市发展有什么相通之处?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除了学校的音乐教育外,音乐节和大师班开始盛行,这种学习与演出相结合的形式,为音乐文化的传承滋养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教育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带动了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这种教育与文化产业有机互动的发展模式,将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就音乐教育对创建文明城市的主要推动力,分别在下述几项层面中发挥作用:

(一)音乐传播倡导。音乐结合政策标语口号,不仅能将制式化的文字叙述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给群众,也由于音乐的表现及风格更贴近生活,结合大众网络平台宣传优势后,能够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传播载体,更容易朗朗上口。将音乐辅佐搭配口号宣传,优化教条式的文宣系统,有助于建立创文环境中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和管理。

(二)心理卫生辅导。中国古籍纪载,五声调式“宫、商、角、征、羽”的音律特性可与五行五脏相对应,具有“五音疗疾的概念”,将音乐与人之间的密切性叙述至相当深厚的程度。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抒发情感、抚慰心灵,同时提供给人们一种健康的管道宣泄情绪。现有的研究显示,音乐及艺术治疗已在临床实验中证明对心理疾病患者产生效应与作用,而具有娱乐性的音乐种类也有助于放松并减轻生活压力,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音乐能够激发大脑想象力,活化思维,让精神生活更充实美好。学习乐器的过程也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模式和纪律训练,因此,将音乐教育引进创建文明的实践方式中,更能够培养国民内省自律的好习惯。

(三)审美观念建立。举办音乐活动必须学习许多文明时尚礼仪,音乐会表演者的演出穿着必须合乎时宜,聆听者的言行举止也需要经过教育指导。整体而言,举凡邀请宾客、迎宾入座、表演进退场、观赏鼓掌、谢幕送客等音乐会的各种环节,皆突显出每位参与活动成员的文明素质,不同类别的音乐演出性质也会有差异性的观赏文化,音乐审美的观念和观赏行为,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完整体现。美学的概念是建立在文明思想过程中的密切一环,良好的审美观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目标

教育的目标除了端正人民视听,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观念,也必须辅导学生培养一技之长,增进学生未来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因此,音乐课程的受众者应从学校体制里的学生延伸至全体国民,藉由推广音乐活动建立良好家庭和社会风气,在音乐教育普及化的前提下,针对提高教育功效提出策略如下:

(一)增进课程创新性。我国创文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在公共政策执行之下日益发挥功效,音乐教育除了教导弃恶扬善、道德伦理和净化心灵等概念之外,音乐教育体制下的音乐实践行为模式应与时俱进,帮助振兴地方文化及经济发展。依据我国现有以大型音乐活动项目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统计,音乐活动从策划、包装、宣传至演出,涵盖许多市场运行模式和艺术营销策略,进而造成广泛的经济影响。善用地方民俗音乐环境资源,能提升民众旅游观光的兴致和意愿,连带促进了当地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且藉由音乐融合文旅发展的基础建设,强化周边市场运作,塑造品牌项目及盈利模式。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目标,除了以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出实践课程培育专业音乐表演人才之外,也需要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管理课程,结合主体设计、营销创意、统筹规划以及延伸产业链,增进音乐文化的观赏价值与商业价值。不仅如此,在新时代人工智能、通讯信息科技、大数据及云端技术蓬勃发展的潮流之下,表演艺术的型态也需要顺应国家现展的时势需求,重塑音乐教育模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有益提升传统艺术的创新性和趣味性,通讯信息技术建立艺文工作者与同好之间的合作式艺文网络,大数据及云端技术则可以统计数字汇流发展趋势,观察并解读国民生活文化中的消费倾向和兴趣侧重点,帮助文化产业的销售和研发能力。另外,将多媒体及智能科技设备应用在音乐教育模式中,增进教学的多元性,也拓展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

(二)强化音乐公益活动组织。音乐及表演艺术的其中一项训练目标是追求表现,然而,除了自我表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追求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共同利益,音乐教育除了训练表演人才,也应该与实践社会公益、创建善良风俗的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相结合。艺术文明与公益慈善相互结合,可促进音乐活动宣传的普及性,优化活动的宗旨和意义,让民众在观赏艺文活动培养气质时,同时增进对社会弱势族群的关怀和同理心,发挥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或是契机,如,元旦节、建党、建军节、重阳节、国庆节等,以音乐活动为载体,稳步推进一系列的“音乐加计划”音乐公益活动,用音乐滋养流动人群、社区老人、学生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其他媒体人、公益人关注到“音乐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多元化渠道,联合社会各个部门,发起“音乐公益”活动项目,号召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为社会弱势族群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服务,用歌声表达他们的心声,抒发其情感。

(三)改善偏乡音乐环境资源。音乐人才的培育过程,需要投入极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教育课程的师资和设备质量要求也很高。目前农村学校的音乐授课形式,在城乡发展的差距上资源分配尚未均衡,农村人口外流及经济发展较迟缓等因素,使多所学校乐器和多媒体设备普遍不足,导致学生对许多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力不够,音乐课程难以发挥实践基本文明素养的功效。因此,创建文明城市需要强化农村音乐课程的资源及设备,积极培养支教人才,鼓励农村学子挖掘当地传统的音乐文化特色,增加城乡居民间的文化交流,并将这些重要的议题融入创文精神中。一个真正文明的社会,除了形式上的文明表现作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国民体察在不文明行为和风气背后真正导致社会问题的原因和需要帮助的弱势族群。笔者认为,正确的音乐教育对人类行为和品行的影响,在导正陋习恶俗的实践上,比起法规更能推动长期文明建设。

三、结语

节日营销论文范文8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意开发;借鉴

1依托博物院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

文创产品不仅是文化本身的一种标签与时代化产物,同时也是文创产品创意的一种展示,在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也能够带动文创产品创意开发主体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为文创产品创意开发与发展注入活力。就现有发展情况来看,博物院作为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主体,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创意资源,依托博物院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文创产品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1]。在我国强化文旅结合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博物院充分将自身资源和现代文化创意相结合,研发出大量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提升了博物院本身的知名度,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博物院的收益,延伸了博物院的产业链,对博物院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助力。如,故宫博物院、陕西省博物院等主体,将自身的馆藏展品与现代文化创意进行结合,推出了文创类服饰、化妆品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依托博物院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同时也能依托馆藏品本身的名气和文化底蕴,在满足游客群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打造博物院的文化品牌,强化游客群体对博物院本身的认识。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将故宫本身的建筑特色、藏品等进行现代工艺化转型,如,与花西子化妆品品牌进行合作等,赢得了多数消费群体的认可,并促成了旅游、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传播之间的循环。一方面,故宫博物院设立了专门的文化创意团队,对馆藏展品的元素特征进行收录,并根据元素的具体类别、消费群体需求以及现代文化创意理念,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景区、网络上进行销售,通过小物件的营销为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经济支持;另一方面,故宫博物院也将展品中的相关人物角色应用到博物院宣传等的过程中,并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了故宫主题的产品,这不仅能够突出故宫的特色,同时也可以拓宽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意开发与传播的渠道,打造出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衍生创意产品系列。

2突出地域特征,打造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

地域特征是能够实现与游客群体地域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能够凸显博物院和景区特色的关键因素。充分把握地域特征,打造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同质化、模仿化的问题,进一步迸发出文化创意产品的活力,为游客群体打造出认知上的“关键词”,引导游客群体从消费中感受景区的特征[2]。从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发创意来看,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均是以故宫博物院的展品内容为基础,结合市场本身的需求,进行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的打造。此外,在地域特征凸显的过程中,故宫博物院方面也强化了对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建设的制度与体系保障,来引导博物院产品创意开发的实现。一方面,故宫管理层不断加大对博物院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奖金支持、政策支持,调动群体对博物院本身的创新开发积极性;另一方面,故宫博物院管理层方面,也积极结合现有的文化创意基础,加强对文创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如,通过博物院自媒体、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对文创产品进行集中的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大众对文创产品的认知。

3丰富多元的内容与形式

从当前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的内容与形式来看,有着明显的内容多元性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博物院本身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地区联合的开发设计上。对此,各地博物院和旅游景区可以进行充分借鉴,加大对自身文化创意产品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力度,从而推动文创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故宫博物院所体现出的多元性内容与形式,可以为其他博物院和旅游景区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起到三个方面的借鉴作用。首先,不断强化文创产品研发团队建设,促进文创产品外观形式的创新发展。就现有情况来看,多数博物院和旅游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产品创新性弱、外观同质化等,尚未对本地文创特征进行充分的发掘与应用,也导致了研发的文创产品地域性弱等问题[3]。因此,各个博物院和景区,要能够依托自身的资源,强化对文创产品研发人才的培养,建设文创产品研发团队,为文创产品的创意研发提供人才与团队支持。此外,也要能够对现有的文创产品形式进行不断拓宽,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将现代文创元素、本土文创特征进行创新融汇,确保文创产品能够充分兼顾到各个群体的需求。如,就青年群体而言,可以研发爱情类、友情类等的文创产品内容。其次,丰富文创产品形式的多样性。多数景区在文创产品形式上相对单一,对此,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拓宽文创产品的开发渠道,推动创意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可以将文创产品融入到节日、节庆和会展中,以此在多样创意环境下进行自身创意形式的创新与丰富。最后,要能够以区域旅游为依托,推动其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全方位融合。推动区域旅游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是文旅一体化发展的体现之一,能够发挥出全面带动、系统发展的作用。在区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游客群体的数量相对较多,如何将游客转化为消费者和文化创意传播者,是融合过程中要考虑的关键要素。由于游客群体本身的需求较为多元,因此要能够结合区域旅游的特征和游客需求,对文创产品进行研发,确保文创产品与旅游景区的匹配性和延伸性,以此来实现区域旅游文化创意展示的目的。

4利用互联网拓宽传播渠道

互联网已经成为时展的特征之一,同时也带动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互联网传播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大众传播时期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同时也由于多种媒体的融合,提升了传播本身的丰富性,做到了及时传播与创意传播的结合[4]。因此,各个博物院和景区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适应性和高效性,确保发挥出网络传播的作用,提升文创产品传播的范围和效果,为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支持。此外,互联网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体化的传播与营销体系,这也有利于博物院文创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如,实施“网络传播+网络营销”等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既可以提升文创产品和博物院、景区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能够相应提升文创产品的变现能力。一方面,博物院在网络传播矩阵构造的过程中,要能够形成“自下而上”的形式,以各个民间博物院为主体、政府和媒体为辅助,进行传播矩阵的多元化搭建,从而提升传播的效率。另一方面,各个博物院要能够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传播渠道,结合博物院的内容,进行内容生产,形成一次生产、多元传播的体系。如,各个博物院可以搭建起自身的短视频传播、微信公众号传播、微博传播、搜索引擎传播等体系,从而形成自身的传播矩阵。同时,在传播矩阵构建完成以后,要能够积极拓展传播板块与功能,在宣传博物院的基础上,带动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如在短视频传播过程中,可以发挥“短视频+直播”的作用,促进地方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的营销,进一步推动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发。

5打造博物院文创产品品牌特色

现代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更需要有品牌特色的带动,从而让更多的群体认识到博物院,让其产生深入了解的需求。当前,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口碑与品牌,并且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口碑呈现出强化的趋势。而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通过品牌打造出自身的核心观众群体和核心文创产品开发群体,从而来促进文创产品开发本身更好地发展[5]。一方面,博物院在品牌特色打造过程中,要能够发挥整个行业的作用,通过行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在更广的层面上去突出故宫博物院。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健全博物院学会组织,发挥博物院学会组织在品牌打造过程中的资源调动与整合作用,从而对整个博物院的品牌打造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博物院的品牌化打造,需要其逐步突出文创产品的界线,通过将博物院与地方行业进行融合,构建博物院品牌打造的阵营,推动故宫博物院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进行展示。如,可以将博物院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打造出城市的特色,从而来带动博物院的品牌化打造。结论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角度来看,故宫博物院积极转化自身的优势,将故宫的深厚积蕴融入到了文创产品内容中,以新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讲述了故宫的故事。对于各地博物院以及旅游景区而言,要在文创产品创意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积极发掘本地的优势,打造出地域性的文创产品特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萌.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当代旅游,2021,19(10):23-24.

[2]李红超,王昕宇,李维钰.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OL].包装工程:1-16[2021-08-19].

[3]郭小燕.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以设计方法论的视角[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80-81.

[4]杜佩霖,张瀚文.消费视域下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A].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0年论文汇编[C].: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