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谈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内容摘要】艺术职业教育是培养艺术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实用型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不仅是高职艺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是提升学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高职艺术专业教师应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积极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艺术类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提升到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层面。高职艺术院校以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艺术实用人才为教学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是贯彻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践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育人理念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艺术专业教师应在深刻理解工匠精神核心内涵的基础上,从艺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体现职业品格、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精神,包括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行为导向和职业实践表现。在象形文字中,“工”与“匠”是通用的,展现出一种坚持和执着,以及对专业技能的代代传承和不断创新。我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执事敬,事思敬”的主张。千百年来,工匠精神孕育了无数传奇之作,从中国的都江堰、赵州桥,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玛雅的太阳神庙,它们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巧夺天工的宝贵文化遗产。工匠追求完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美德代代相传。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以细致工整、精准严谨为代表的工匠精神支持着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企业,其在不断超越自身、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致力于对产品的细节把控,这些企业延续百年、享誉全球。在21世纪的中国,工匠精神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学者指出,工匠精神是现代精致化生产的客观要求,把敬业、专注、精益、创新内化为企业和员工的精神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竞争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的目标指引[1]。对产品精心打造、细致雕琢的理念和实践,既是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的途径

艺术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扎实的艺术功底、崇高的艺术实践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这就决定了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和特殊价值。

(一)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古希腊思想先驱德谟克利特曾说:“意识对于实践而言,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决定性引导。”在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必须遵循意识决定实践、思想决定行动的客观规律,从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入手,帮助其建立学习工匠精神、崇尚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思想追求[2]。第一,采取专题讲座、案例视频播放、典型事迹推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内涵、意义和社会价值教育,使其掌握全面的工匠精神概念,引发对工匠精神的情感共鸣。第二,在艺术职业院校,无论是文化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师,都应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要素,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工匠精神,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第三,在教室或琴房张贴宣传工匠精神、配有事迹简介的名人画像或标语条幅等,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构建环境育人的新格局。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品格、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出发点,落实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体现工匠精神培养的强烈意图,是艺术职业教育优化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艺术职业院校应在贯彻国家专业课程设置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生、师资现状,灵活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突出课程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针对性[3]。如笔者所在院校的钢琴课程,可以利用曾留学俄罗斯和法国各大音乐院校毕业归来的师资优势,为学生开设欧洲钢琴演奏风格赏析或钢琴教学法等选修课程,重点介绍欧洲钢琴教育的严谨性,让学生认识到造诣高深的钢琴家与卖弄琴技的艺匠的根本区别,明确工匠精神与钢琴演奏严谨性的密切关系。同时,艺术职业院校应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联系,可以听取用人单位的建议,使课程设置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如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建议,加大了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显得必要而紧迫。第一,以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和工匠精神培养为主线,通过构建体现工匠精神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把“德艺并举、德才互促”作为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核心要目,激励学生将职业追求转化为一种忘我的精神投入。第二,践行“工学结合、校企联动”的现代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理念,邀请与专业有密切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在强化既有较高现代艺术理论修养,又掌握现代艺术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工匠精神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第三,艺术职业院校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其专业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建立职业技能、职业品格、职业素养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搭建学生工匠精神塑造的广阔平台。

(四)健全实践实训管理机制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对于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配套和健全实践实训管理,是巩固和强化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途径。在校内实践实训中,教师可通过小班化、特色化的技艺传承教学,加强刻苦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从业品格培养。如在钢琴专业的手指基础训练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指法、速度、力度、触键、音色等技巧训练。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在校外实践实训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近距离接触工作岗位的机会,指导学生与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员工、技术能手结成师徒对子,使其在顶岗实习中亲身感受先进模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真切体会工匠精神的内在属性和外在表现[4]。此外,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岗位操作规范、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实践实训中,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高职艺术院校应建设以工匠精神宣传和培养为内涵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对匠心和品质的坚持与追求。第一,在校报、校园广播开辟专栏,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和相关论述。推介在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中表现突出、业绩优异的先进典型,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在校园中聚集学习工匠精神、领会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指导学习和实践的正能量。第二,邀请工作在岗位第一线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给学生做关于工匠精神的主旨报告,用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使工匠精神具体化、可视化,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第三,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培养特点,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内驱动力。

三、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文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是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供优质人才储备的重要举措。艺术职业院校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工匠精神作为塑造学生精神品质的标杆。以总理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行动指南,潜心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要素,研究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把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训练的全过程。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意志品格和职业精神,使学生成长为自觉秉承工匠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文.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5(3).

[2]刘姣姣.基于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院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6(12).

[3]游伟斌.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

[4]李梁成.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4).

作者: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