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阅读教学探析

产出导向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

基于“产出导向教学法”的理论体系,本文重构与梳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评估体系,旨在以“读”为出发点,挖掘并提升学生的说、写、译能力,实现以产出为终极目标的高效英语阅读课堂。

[关键词]

产出导向教学法;阅读;应用型人才

英语阅读的目的是学生大量接触目的语材料,广泛阅读,提升语言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较为偏向阅读文本的静态形式和意义,忽视语言的输出,导致学生的动态产出能力依然有限。本文尝试应用二语教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构建“产出导向阅读教学模式”,以期调整教学目的、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强化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

一、理论基础

“产出导向教学理论体系”是“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基础上的一种尝试,后者由文秋芳于2014年3月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该假说源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ine的输出假说。其中,Krashen的输入假说强调语言习得中的“可理解性输入”,为二语习得研究开拓了新思路,许多语言课程的理念都基于“输入假说”,即通过大量的输入增加语言的积累从而提升语言能力[1];Swain在加拿大法语浸入式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输出假说”,该假说强调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原生动力、也是最终目标[2]。文秋芳修正与深化Swain的“输出假说”后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于2014年清晰界定了输入的作用,从而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尝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笔者已经将该方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并尝试构建基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以产出为导向的英语阅读课堂。

二、产出导向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细致地描述了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阅读能力与速度、语言观察力、逻辑思维、阅读技巧、词汇量、文化背景”[3]。“产出导向教学模式”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为“以读为主体,以产出为目标”,大学一年级侧重“读说互动模式”,初步锻炼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英语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大学二年级侧重于“读后仿写、读后续写、读译结合”等方式,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写作和翻译技能。文秋芳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中强调,“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4],因此,阅读课上即便有数量巨大的语言输入,辅以阅读理解训练,其输出层面的习得效率也非常有限。王初明认为,“学外语旨在学会使用,使用包括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学会使用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理解与产出的关系”,他同时指出了一条完整的语言习得有效途径,即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5]。传统模式下的阅读课侧重语言理解,产出的质量与效率只能在口语课、写作课中检测,导致语言理解与产出割裂开来,语言习得的完整性可能被破坏,对语言习得的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不同于口语、写作、口笔译等课程中的“说、写、译”能力的训练,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目的语文章以提升语言认知度,并完成相应的产出任务提升说、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理念下的教学内容安排需要遵循三个原则[6]:第一,输入能够很好地为输出服务;第二,教学内容要涉及信息接受和产出的多渠道;第三,设计的产出任务要有潜在交际价值。以此为纲,“产出导向教学模式”阅读课的教学内容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输入材料的筛选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阅读课以教材为中心,“产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阅读课不拘泥于教材,学习教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输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阅读课并不缺乏学习素材,缺乏的是阅读素材的梳理与输出应用。《英语阅读》课程可以采取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模式,其中,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系列阅读教材[7],阅读长度在1000词以内,涉及语言、文化、社会大众化等话题,除了以话题为中心的阅读材料与相关训练,还提供了大量的口语话题材料,为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和口语输出创造了条件;二年级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8],阅读长度在1500到2000词之间,话题的难度增大,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力、词汇、文化背景等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些阅读材料在句子、段落、语篇等层面为学生提供了好的范本,侧重于学生的仿写、续写及评价练习。课外阅读材料由任课教师提供书单,一年级侧重英美小说的阅读,特别建议学生从浅显易懂的叙事类小说入手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小说,教师采取“写读书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的书面输出能力;二年级侧重主流英美报刊杂志的阅读,教师采取“说新闻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遵循“从浅显到深刻”、“从理解到思辨”的原则,旨在最大程度上优化输入的质量,最终为语言输出服务。

2.利用各种媒体实现信息接收和产出的多渠道

阅读课堂教学的材料主要是课本,以纸质形式实现学生的信息接收;“产出导向教学模式”阅读课需要借助多媒体,将阅读材料立体化,教师可以搜索与文章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如音乐、电影、纪录片、演讲等,并从中筛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度较高的信息,以多元的信息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知识理解,学生的输出模式主要有说、写、译,教师可以采取说新闻、写评论、译标题等小型活动考查学生前期的可理解性输入。

3.教学情境的创设

从传统观点来看,阅读课的内容强调一个“泛”字,阅读材料涉及的话题、角度、文化、词汇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没有规律可循;如果要求产出的任务具有潜在的交际价值并非易事,这需要教师采取阅读材料的再处理和再筛选,从中挖掘出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内容,并创设情境,以输出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完成。比如,概括文章大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把握标题中传达的信息,并完成标题翻译练习,此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假如你在一家报社工作,今天你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完成一篇英文文章的校对,并且想出一个既切合文章内容又能吸引眼球的中文标题,作为今天的新闻头条,你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职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虽然学生未必能真正得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中文标题,但是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内容,然后考虑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遣词造句。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任务的交际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三)教学组织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阅读”似乎是一门单项技能课程;从教师的角度看,“阅读”是一门隐性的综合课程,大纲中“阅读能力与速度、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逻辑思维、阅读技巧、词汇量、文化背景”都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定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关键点,体现出多样性并有助于教学的有序展开,本文主要探讨总体的方向与原则。第一,寻找输入与输出的最佳结合点。虽然阅读课的材料范围广泛、阅读量大、体裁多样,似乎输出的范围也很广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文章的话题热门、内容通俗易懂,既可以用于口语训练材料,又可以用于仿写的范文;有些文章涉及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可能话题冷门、内容晦涩难懂、文风另类,教师需要在设计输出任务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输出任务。第二,教师要清楚输出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排解焦虑、扫除疑惑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以输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重难点必然是以能力为本位、解决英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如此才能凸显教学目标。第三,输出任务的设计应该难度适中、循序渐进,考虑到学生的年级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考虑输出任务的可操作性,比如,一年级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锻炼理解能力、难度较小的“口、写、译”活动,如主题对话、段落仿写、标题翻译等;二年级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增强思辨能力、难度略大的活动,如话题辩论、命题作文、段落翻译等。教学中难免遇到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有些外向型学生善于口语交际,喜欢表达,但写作能力较差,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薄弱,但写作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输出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选择任务的形式,自由选择任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估体系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阅读理解,包括选择题、判断正误题、填空题等,现行的大部分阅读教材都是以“问题”或“习题”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内容包括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的理解,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解题的成就感,基础薄弱的学生得到的可能是一种折磨,学生无法获得阅读的乐趣,更加无法达到“语言产出”的目的。“产出导向型教学模式”阅读课的评价体系需要多元化,除了输入层面的词汇、句子、段落及语篇的考核,还要根据输出任务的形式设立具体的评价标准,在新的模式中,任务产出的主要形式有说、写、译,可以是读说互动、也可以是读写互动、读译互动,由于不同的输出形式间存在差异,情况也较为复杂,此处不再赘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产出导向型阅读教学以产出为目标,旨在改善阅读课上忽视输出的现状,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说、写、译能力,为学生具备职场所需的社会表达技能提供职前准备;以产出为动力,转移了阅读课堂的教学重点,即注重输入向注重输出的转变,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提高输入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挖掘出巧妙结合输入的产出形式;以产出为导向,革新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完成单一教学法向混合教学法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产出导向型阅读教学只是从宏观上构建一个以产出为导向的课堂,在理论阐释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仍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方能为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作者:黄珍 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M.ThreeFunctionsofOutputinSecondLanguageLearning[M]//G.Cook&B.Seidlhofer.PrinciplesandPracticeinAppliedLinguistics:StudiesinHonorofH.G.Widdows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125-144.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5).

[5]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

[7]蒋静仪.阅读教程(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8]刘乃银.英语泛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