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越发注重语言的表达能力,而口语表达作为展现英语实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口语的教学地位也随之提升。产出导向法的提出成功的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这一弊端,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教学视角。本文将主要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性,以期对现阶段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语言能力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态势之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一系列的重要举措之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制定起到了引领全局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寻求一种高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迫切。产出导向法这一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的提出打破了以往英语教学的学用分离、重输入轻输出的弊端,为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新思路。

二、产出导向法

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的专业背景下,文秋芳提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经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发展,该理论体系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权威的理论支撑以及清晰明了的教学流程被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所热力推崇,并且该理论的提出立足于我国实际的高校英语教学极具中国特色,因此在国内外的外语教学领域中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循环递进。1.教学理念。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提倡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其中学习中心说打破了以往课堂究竟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教师的长期论战,揭示了课堂教学的现实职能意义,即:有目的的高效学习。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词汇量、语法知识等的学习,忽略实际应用,因此其表达能力确远远滞后于其所掌握的知识。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中的“学用一体说”成功的打破了这种“学用分离”的弊端(文秋芳,2015),使得学生能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同时,将输入的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一种实际产出能力,学以致用,迎合当今所需的国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此使我国的英语教育真正的告别哑巴英语时代。全人教育说与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注重达成教育的人文性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思辨能力等。2.教学假设。产出导向法理论蕴含三个教学假设,即: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Swain所倡导的输出所具有的四种功能以及Long的纠正式反馈,文秋芳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说,并于2014年修正该假说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而后将其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简称POA)。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文秋芳,2008)但是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发现,如果在输出驱动的前提下再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恰当、有效的,能够促成产出的输入,教学效果会更佳,所以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文秋芳提出了输入促成假设,即输出是教学目的、输入是教学手段。选择性学习假设认为学习应根据输出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输入的语料,进行有目的高效率的学习,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需知识完成产出目标。3.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于2016年修改为师生合作评价),其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介,起着设计、引领、支架等作用。驱动环节主要涉及三个环节,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际场景,在课堂初始便让学生尝试产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由教师说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将要完成的产出任务。在促成环节,教师应当立足于所设定的产出任务并将其分化成一些子任务,并且适时的提供一些有效输入,让学生在“饥饿状态”下积极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最后在评价环节将分为及时和延时评价并由师生共同完成。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者已经逐渐重视起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问题,然而我国学生的口语输出技能仍处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最为薄弱的一种,英语口语教学仍为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心头大患。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方面,教师理念的滞后便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刻板和教学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有些教师很难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原课堂的教学情况往往是“教师非常累、学生一身轻”,学生在如此被动的学习下根本没有机会练习产出,学用分离,长此以往变形成了口语能力滞后于其实际知识贮备的弊端。还有些教师过分在于教学理论的新颖,突出活动的多样性,不能行之有效的把知识有效传递,所以尽管教师积极努力的创新教学,教学成果却并不令人满意。2.学生方面,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主要还是为了获取四、六级证,所以他们把英语的学习简化为了一种应试知识学习,忽视了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以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有效交流。因此,如果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不重视口语的学习就会成为我们口中一直诟病的“哑巴英语”。3.教学模式方面,很多口语教学还停留在机械操练阶段,或者过分强调突出学生主体性,比如情感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情感放在首位,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却忽略了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促进高效学习;还有些英语教师采取交互式的英语教学模式,认为语言就是一种工具而非是一个语言知识系统,强调课堂互动。互动教学模式确实解放了英语课堂一向的沉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得以交流产出,其不足在于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促进知识有效学习的。过分注重互动的形式,往往会造成课堂混乱、一盘散沙,很多学生都在运用已掌握的固有的旧知识进行互动反而对新知识难以实际掌握有效运用。

四、基于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应用性探究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教学流程区别与以往传统教学,在教学驱动环节不同于以往课堂开始均由教师导入的模式,而是以产出任务作为课堂先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学生尝试产出的同时就是其自身对课程的一种导入,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更能清晰的了解课堂主题、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并且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以弥补自己产出的不足。在促成环节,教师将会把课程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任务,在完成每个子任务的同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选择性输入,起到引领、指导、脚手架等中介作用,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变得高效起来。在边用边学的状态下学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适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真正实现学用一体。任务与促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高效学习的发生。在评价环节,分为及时和延时评价。及时评价在课堂上完成,由教师对学生所完成的子任务进行合理、恰当的评价,可以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促成学习的有效性输入有一定的把握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延时评价将由师生共同制定评判标准,于课后共同完成。目前对于产出导向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呈上升趋势,然而多为写作教学研究,就截至目前知网所收录文献而言,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论文仅有24篇,且多属于理论层面的分析探讨,而应用型研究论文仅有两篇。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无疑成为了当代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研究具有潜在研究空间和迫切的理论实践需求。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性,该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材料的使用、教学过程中的促成以及评价等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该理论体系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际操作运用,为该理论体系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期为改变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欧阳娟.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

[2]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5]张璇.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可行性探究[J].实践与探索,2017

作者:张兰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