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视角下舞蹈教学论文

观察法视角下舞蹈教学论文

一、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观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教学而言,准确而周密的观察对于揭示事物本质具有重要价值。观察就是仔细了解客观事物,运用人的各种器官接触、了解和认识客观实体。舞蹈教学过程中,观察不是简单的“看”,而是包含多种智力因素。包括将在课堂上看到的舞蹈动作、听到的舞蹈脚步声音和感知到的学生情绪等各种现象,先经过自己的思考,确定哪种现象对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动作和了解舞蹈的艺术含义是有利的,那些不利于学生艺术素质提升的。良好的观察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知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其优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是长期研究和创作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因此,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良好的观察能力都是需要训练并反复练习才能得以实现。本文提出一种较为系统的培养舞蹈教师观察能力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合理运用观察法的关键是教师要培养自己对环境有效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下面两个途径来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一是培养视觉观察力。按事物出现的时间、空间、结构或者外部特征进行有规律的观察,并对上述特征进行简单而准确的分类,可以较快的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例如观察物具有多个颜色的物体,就要判断出在教室这个环境中,何种颜色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何种颜色是能够分散学生注意力。二是培养听觉观察力。培养听觉观察力过程中,可以闭上眼睛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聆听环境声音,区分出那类声音占主导地位,那类声音具有韵律感,并同时快速确定声音的来源。通过上述专项练习,可以提高观察力的条理性,保证输入的信息具有系统性、条理性。并且这类较少加工编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更能保证学生接收舞蹈动作的速度与正确性。

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技能培养

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在动作示范过程中,为了保证动作规范性难免不能全面顾及对学生的观察。有些年轻教师认为学生的理解力可以保证其掌握动作的要领,但却忽视了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生之间的观察力千差万别,同一组舞蹈动作,有的学生一眼就看出各个动作之间的要点和相互联系,有的则相反。舞蹈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规范的舞蹈动作,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做示范动作的时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一切机会让学生成为舞者,自己要学会充分去观察学生后,指导学生。

(一)培养自身的运动观察视觉技能

舞蹈教学同文化课教学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中。在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时,舞蹈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舞蹈的理解程度和舞蹈动作的熟练程度,掌握好自身动静切换之间的微妙平衡,才能达到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目的。在动的方面,对于不能正确做出舞蹈动作的学生,要迅速观察出其错误所在,及时通过自身示范性动作加以纠正。在静的方面,对于能正确做出舞蹈动作的学生,要迅速寄予鼓励并要其继续强化练习。

(二)培养自身的运动观察听觉技能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利用听觉进行观察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技巧。例如在踢踏舞教学中,学生身体的舞姿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而是着重趾尖与脚跟的打击节奏。踢踏舞根据不同舞曲的节奏来调整舞蹈快慢的程度,主要靠踢踏鞋发出“踢踢踏踏”的声音。如果学生的舞蹈动作都是规范且符合音乐节奏,则学生舞鞋与地板的碰撞声音将会是整齐划一且具有十足的韵律感。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聆听脚步声是否整齐划一或者是否具有正确的韵律。

(三)通过观察与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尤其是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笔者认为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例如,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具有创造性或者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热点问题的主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的编舞。具体来说,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教师在不同组之间进行不间断的视觉观察和听觉观察。其次在观察过程中,确定不同组甚至不同学生之间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并分别给予指导。最后在课后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在课堂上各种形体动作的优缺点,为后续有的放矢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语

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视觉观察能力和听觉观察能力。通过运用观察法能够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幅度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力和动作的表现力,达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李玉琴 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