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训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运用

芭蕾基训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运用

[摘要]芭蕾基训是所有专业舞蹈院校必开设的课程,也是舞者完成绝大多数主流舞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素养。本文以当下少儿舞蹈教学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尝试将芭蕾基训融入少儿舞蹈课堂中,以及探索使芭蕾基训在少儿舞蹈课堂中运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为推进少儿舞蹈教学的发展展开个例研究。

[关键词]芭蕾基训;少儿舞蹈教学;舞蹈表演;美育

自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1]的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美育列入与德育、智育、体育并行的一项内容,说明审美教育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艺术类课程在中小学课程安排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性与趣味性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加入专业性较强的芭蕾基训,同时又要保证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就成为了我们现阶段需要攻克的最大一道难题。

一、少儿舞蹈教学的问题

随着家长对于孩子审美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许多家长纷纷帮自己的孩子报名学习舞蹈课程,掀起了一股学舞热潮。不仅包括适合低龄段儿童的幼儿中国舞、幼儿拉丁舞,更包含了需要一定舞蹈基本功作为基础的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以及现代舞,可以说舞蹈普及化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和良好前景。然而,舞蹈教学的现状却难以令人满意。

(一)一味强调趣味性导致阶段性学习任务无法完成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学习的,那么,舞蹈课程教学也理应如此。然而大多数学校、艺术培训机构甚至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舞蹈学习却一味追求趣味性,将关注点放在课堂氛围是否活跃、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趣、孩子是否觉得开心等上面,而忽视了每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状况。一个阶段学习下来,孩子除了学到一些表面上的皮毛,实际并未完全掌握学习重点,本应掌握的基础动作并未完成,因此,对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就会有所影响。比如,在幼儿舞蹈启蒙阶段的第一阶段未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后背直立挺拔的坐姿、站姿体态,进入到启蒙第二阶段的横叉、竖叉等简单的基本功动作就无法完成。同样的,教师也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感到吃力。然而,想要弥补前面所欠缺的、未能扎实掌握的知识要点,无论是从时间、精力还是家长所投入的金钱来看几乎都是不可能的。那么,接下来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进行,忽略之前未完成的,继续进入下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于前一阶段的遗留任务而导致总会有任务无法完成,长此以往,窟窿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孩子到后面的舞蹈学习中就会感到越来越吃力,有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很多这一阶段本来可以完成的舞蹈动作却无法完成,逐渐对舞蹈失去兴趣,也就违背了一开始家长带孩子报名学习舞蹈的初心,反而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了。

(二)一味追逐功利性导致儿童学舞主观能动性丧失

很多家长送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参加舞蹈考级,获得舞蹈等级证书,展示孩子的素质与能力,也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受此影响,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舍弃一些本阶段应当学习掌握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未编入考级教材的动作,只教授考级内容,一遍遍重复和模仿考级教材里单一的机械性动作,力图在考级中的完美展现,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孩子学习舞蹈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逐渐丧失,对舞蹈的排斥心理和厌恶情绪慢慢产生。认知本能和发展潜能遭到扼杀,在儿童想象力发展最为丰富的年龄阶段,舞蹈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并未得到提升,因此也错过了儿童艺术启蒙的最佳时期。导致这一切后果的原因是家长们急功近利,为考级而学舞的思想。

二、芭蕾基训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提供美育教育,培养学生高雅优美的气质

追溯到芭蕾舞的历史,我们发现西方芭蕾舞最早起源于欧洲宫廷,只有最高贵的贵族们才有资格学习芭蕾舞。而到了现代,许多中产阶级家长们为了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改善孩子驼背含胸的姿态、提高孩子对于形体美的认知力,形成了带孩子学习芭蕾舞的意识。那么,芭蕾基训作为芭蕾成品舞的基础性训练,是所有舞者一开始学习舞蹈必须要掌握的,可以说是舞蹈的“敲门砖”。不夸张地说,芭蕾舞给予我们的是任何舞种都无法代替的形体美。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少儿刚开始学习舞蹈时最先学习也是最基础的动作:站姿[1],其实就是按照芭蕾基训的要求来练习怎样站。在练习站姿的时候老师最常说的:抬头挺胸收腹腿并拢,其实就是芭蕾基训中站姿的基本要求———下巴抬起到稍微高于平视的高度、脖子拉长、挺胸、肩膀向下沉、肩胛骨夹进去、脊椎保持直立、腹部和臀部往里收紧、双腿并拢,只是在芭蕾基训中要求更为具体细致。那么,在教学中,如果学生都能够按照这个要求练习站姿,其实也就具备了芭蕾舞高雅优美的气质。

(二)芭蕾基训:开、绷、直、立的意识,能够提升动作质感

芭蕾基训强调:“开”“绷”“直”“立”。“开”是指身体各部位向外打开,包括:肩膀、胸部、胯部、膝盖、脚踝;“绷”是指脚部、膝关节及踝关节绷直;“直”是指舞者腿部、双腿膝盖以及后背的垂直;“立”是指身体的直立。以芭蕾基训所要求的“开”“绷”“直”“立”为舞蹈肌肉训练的基本要求贯穿所有舞种,将之融合进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甚至是拉丁舞和爵士,不论是动作质感还是肌肉线条的塑造,抑或是动作的发力方式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那么在少儿舞蹈中,芭蕾基训的练习能够起到增强学生协调性和柔韧性的作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可用的儿童舞蹈的素材也就随之丰富起来了。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授课老师往往会有“大材小用”的无力感,老师本身具备非常丰富多样的舞蹈素养和素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无法派上用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完成水平不尽如人意,有很多问题和局限性。以搬腿动作为例,学生在刚开始由地面搬旁腿过渡到站立搬旁腿的时候,主力腿没办法站八字脚位,并且上身由于没有了地面的支撑也会受动力腿的影响而无法站直,而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地面搬腿的练习过程中没有出现的,所以也无法通过地面搬腿的练习来解决。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通过直立的一些准备动作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基本功的发力方式和动作习惯这两点着手,老师在教授站立搬旁腿之前应当先让学生练习芭蕾一位脚位和passé[2],培养学生主力腿转开的意识,并且要强调是从大胯根到膝盖一直到脚腕全部转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转开的站立动作习惯,主力腿的问题也就解决了;那么上身的问题则需要通过portdebras[3]来增强腰部的力量,在手位变换的同时脊椎要尽量保持平直,并且整个躯干要注意拉长延伸。在找到上身的控制感和挺拔感后,再开始练习直立搬腿,动作的规范性就有了一定的保证,学生在进行直立搬旁腿练习时也不会那么吃力了。由此可见,芭蕾基训开、绷、直、立的意识,不仅为很多舞蹈动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动作质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磨炼少儿的意志,培养少儿坚忍、顽强、执着的良好精神

芭蕾基训虽然看上去优美,但是想要练习到精髓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一次又一次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体会感悟到的。因此,芭蕾基训是很枯燥的,它所需要舞者付出的汗水远比最终得到的成绩多得多,没有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是不可能呈现出标准动作的。甚至可以说芭蕾基训是苛刻的,有些动作甚至精准到抬腿的高度、脚趾尖的意识、一个眼神、一根手指。但正因如此,芭蕾基训可以磨炼人的毅力,培养少儿坚忍、顽强、执着的良好精神。因此,想要学好芭蕾不仅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更考验学生的恒心和耐心,必须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才会有所进步。经过长期磨炼后,不知不觉中也增强了少儿的毅力、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绝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对于少儿的人格塑造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学习和以后的个人发展都有好的影响。

三、如何将系统化的芭蕾基训引入少儿舞蹈课堂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己对于芭蕾基训的认识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舞蹈教育圈,许多舞蹈老师并非是专业学习舞蹈出身,仅仅经过短时间的速成培训就出来教课,许多舞蹈老师的教学水平都令人担忧。毕竟,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就需要在师资的选拔和培训上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比如,定期开展阶段性师资培训: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并指导教师授课。努力缩小教师之间的水平差距,让资深教师传授给相对年轻的教师一些自身的经验,大家一起交流一些教学上的心得体会,并且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组讨论,争取做到因材施教,大家一起团结协作,共同探讨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汲取经验、总结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在实践中检验自我。其次,教师应当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多涉猎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随时关注有关舞蹈的实时动态,及时地给自己“充电”。保证授课教师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又符合时代标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整体方向感,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二)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将芭蕾基训动作加入课堂教学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中,如果一味地生搬硬套系统化的芭蕾基训组合,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舞蹈课产生抵触、厌烦等心理。因此,就需要授课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将系统化的芭蕾基训组合动作拆分成一个个单一的分解动作,小到某一个关节的动作规范和发力方法,都可以单独拎出来练习,然后将之融合进舞蹈组合里。比如教钩绷脚组合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教学生认识并准确区分脚部和腿部的各个关节:脚趾、脚掌、脚背、脚后跟以及膝盖,然后进行各关节的分段练习:钩脚趾、钩全脚、绷脚趾、绷全脚,这就将钩绷脚这个动作拆分成了四个步骤,从第一步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并且合上音乐练习。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跟着老师反复练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会不停地强调动作的要点和规范,尤其是钩全脚时脚后跟要使劲往前蹬这一要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巩固了基础动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规范的动作习惯,不仅为接下来的舞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这种科学的、高雅的、内敛的艺术特征融入到自身的气质和姿态习惯中,从而真正达到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三)营造生动有趣的芭蕾基训课堂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芭蕾基训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想要将之融入少儿舞蹈课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是教师所面临最大的考验,怎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题。首先,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需要多下功夫,课前准备是老师在教学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课前准备得越充分,在遇到教学困难时越能从容应对,并且及时调整、活跃课堂氛围。以教授芭蕾手位为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模拟白天鹅为自己梳洗翅膀的情景,把自己代入情境来学习芭蕾的各个手位,并且把每个手位都赋予一种白天鹅日常生活的动作语义。这种模拟自然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牢牢记住上课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这样既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学生和教师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多进行一些教学互动,可以适当地将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游戏活动加入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儿童本身具有很大的潜能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收获。最后,舞蹈课堂中的道具准备也很重要,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课程所需道具,如小扇子、毛球、丝巾、手鼓等。在课堂中,道具的运用不仅是增添课程趣味性,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更是帮助学生规范、完整地掌握知识所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中国目前的少儿舞蹈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功利性,将课堂的重点放在培养少儿舞蹈兴趣和考取舞蹈等级证书上,相对忽视了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少儿身体的发展性。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体会到跳舞即时性的快乐,在拿到证明自己舞蹈水平的考级证书时感到满足,却很难真正有所收获。本文主要依据儿童舞蹈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主张将芭蕾基训的元素加入儿童舞蹈课程中,增强儿童舞蹈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也丰富了儿童舞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解决当下儿童学习舞蹈基础不扎实、无法持续发展的问题。儿童舞蹈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舞的内容,在其中加入包含西方舞蹈精髓的芭蕾基训对于拓展儿童舞蹈视野、丰富儿童舞蹈素材、提高儿童舞蹈总体水平都有帮助,也为我国舞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作者:裴珈玉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