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三全育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摘要:高职院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真正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问题。高职院校要创新“三全育人”机制,调动所有育人资源,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要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思想。“三全育人”模式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系统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各部门要统筹协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育人体系中。

一、创新全员育人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全员育人是指高职院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加入育人队伍,职责明确。

(一)建立以学院党委为核心领导机构的工作机制。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院领导率先垂范和典型示范引领,如:高职院校党委书记和院领导可带头当班主任,带头讲授《形势与政策》《开学第一课》等专题,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动力与实效。只有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才可能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因此,在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党委作为机构核心,在机构内部组建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部署和整体规划,合理运用“三全育人”教育模式。

(二)强化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制度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力量,要按照党委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辅导员管理及考核标准》《班主任管理及考核细则》等。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能,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规范学生行为,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地位的教育机制。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由此可见,思政教师在“三全育人”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经常培训学习,学习系列讲话,了解国家形势与政策。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围绕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针对高职学生实际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如:每堂课10分钟新闻分享、假期实践活动成长故事分享、《弟子规》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政课育人目的。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课程思政”也不容忽视,所有专业课教师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四)与思政课发挥管理服务育人的保障机制。健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还必须使管理服务人员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学校管理人员主要包括行政工作人员和公寓管理人员。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管理人员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增强全员育人意识,成为学生的榜样,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后勤服务人员的作用也很重要,不能仅限于做好服务工作,要积极参与各项育人活动。

二、创新全过程育人机制,覆盖高职生思想政治

教育全过程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管理和服务全过程,要从学生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直到顺利完成学业。

(一)思想政治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新生刚入学,会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新鲜、好奇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军训、入学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快速熟悉学校,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大二、大三阶段,高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竞争与合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思维也相对活跃,希望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针对于此,可以通过道德讲堂、文明岗执勤、志愿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党史馆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高职生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在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2019年3月18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要推进“课程思政”,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协同育人。从新生入学开始,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传授给学生。其他专业课程也要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在语文课开展“讲好中国故事”、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增进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操,从而提升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开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基地。第二课堂指学校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外,学生自愿参加,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比较灵活,教育方式多样化。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设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可通过网络“盗梦空间”报名获得学分,利用院、系学生会和各类社团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育人。将“第二课堂”活动学分作为评优评模、入党积极分子的参考,鼓励更多高职生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还可以搭建网络平台,借助校报、校园网、学院公众号将学习视频、时政要闻、活动动态等内容呈现给全校师生,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四)在管理服务中关注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在各种学习中进行理论指导,也要在管理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根据高职学生的不同特点,切实将十大育人体系的要求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过院系、班级、宿舍管理和文明宿舍评比等形式实现宿舍服务人员的育人功能;通过食堂美食、校园绿化的后勤育人功能;学工部可以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生活。

三、创新全方位育人机制,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全方位育人,就是立足不同领域、层次、类型,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高职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形成全面和谐的育人环境,增强高职生的参与感,从整体上提升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动育人格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家风教育影响子女;学校从教书、管理、服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把博物馆、党史馆、校史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企业联手通过实践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隐性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对接,形成联动育人的格局。

(二)构建组织、评优、活动协调育人中心。高职院校党委要对思政部、教学组织、科研组织、行政管理组织的育人职责、作用、内容、方法等进行顶层设计。除通过学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外,各行政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也需承担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责,通过专业和业务工作影响学生。校团组织对所有团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评优,将高职生思想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内外结合、知行统一。

(三)构建文化、实践、网络融合育人空间。校园文化建设除了生活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完善,还应该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可以通过宿舍文化评比帮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意义,形成健康有序的宿舍文化。还可以将道德讲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打造成精品,形成学校的特色与风格。面对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可以利用学院公众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高职生了解学校动态,用主流思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构建文化、实践和网络融合的育人空间。

(四)设立心理、资助、创新创业联动育人平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高职生要想更好地融入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能积极面对各种挑战。辅导员、班主任要及时了解高职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干预。给予家庭经济困难高职生更多关心关注,想方设法让他们变得自立自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入研究,多方面、多元化进行“三全育人”机制创新。从立德树人目的出发,充分挖掘育人资源,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

作者:任海燕 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