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法律内容设置研究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法律内容设置研究

摘要: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作为初中通用教材,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目着社会及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应根据新课改及时展的需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需要,对其中的法律内容设置加强分析和研究,本文对内容设置整体思路以及内容编写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法律内容设置思路

0引言

在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增加法律内容主要是为了促进初中学生初步建立法律意识,使自身法律素质提高,能够实现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护法,为成为法治社会的守法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由于法律教育有着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科学教育体系,因此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与思想品德教材的法治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从内容结构设置及编写等方面对以往的教材内容进行创新。

1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设置思路

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设置了道德、心理健康、国情教育及法律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对上述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规划。思想品德教材同时结合具体教育目的和新课改要求,从法学学科体系出发,对法律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并将法学原理、教育学与德育内容有效融合,对具有新的逻辑结构的法律教育内容进行构建,将心理、道德、心理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衔接,从而形成循序递进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体系。首先围绕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对法律教育目标进行确定,使学生能够学法、用法。比如在教材中,设置了关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从自我保护、防范侵害的角度出发,对法律知识进行初步了解。[1]在教材中还有专业的法律教育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规则与法律知识,对生活离不开法律有初步的认识,并对违法行为的后果进行了解,以及防范犯罪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与大学法律教育中法学基础知识部分相似,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帮助学生对法律有初步的了解,并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这两个角度出发,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自身与法律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体会。同时与教学其他部分构建起的逻辑关系还包括了:建立自尊自信的人格核心;坚强的意志是实现自强的基础;要实现自立自强,以及自尊自信,必须学会守法、知法、用法。围绕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主题,需要确立的法律教育目标主要是人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其中人身权利主要有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消费者权益等,同时从宏观层面,对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及各自的含义等进行系统地介绍,为进一步从经济、人身、文化等方面对权利与义务的内容进行充实奠定重要基础。另外此部分教材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加强合作和交往,同时则通过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了解和践行,能够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并对自身义务进行自觉履行。另外在上下册教材之间需要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与他们交流,需要对交往的艺术和品德予以掌握,并且能够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进行正确处理。对自身合法权益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进行学习和了解,并能够对权利和义务进行自觉维护和自觉履行,也是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的需要,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增强。另外课程的综合性还体现在教材内容从法律范畴向品德教育领域的拓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法定权利义务为核心时,需要从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入手,使学生个人修养提升,学会交往品德,并在权利维护和义务履行的基础上,对思想道德层交进一步升华。此阶段的教材内容是法律教育内容相对集中的阶段。围绕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主题,对法治国家与公民的法律教育目标进行确定。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法律的社会作用、依法治国的含义、宪法意识,以及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等内容。

2思想品德教材的主要编写特色

2.1以例说法。遵循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使法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增强,需要对教材编写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和改进,其中通过以例说法的模式,在教材中融入能够有利于学生可以理解的,有趣、生动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从而使法律知识的基本原理、概念得以充分体现,并通过理论与生活中的小事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转化和发展。[2]另外通过在生活实例中渗透法律理论知识,使抽象的法律条文能够通过事实和具体的活动加以说明,使深奥、抽象难懂的法律事理更容易理解掌握。人教版的教材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实际,对案例活动化更加重视,在积极导入事例导入,加强问题设计,促进师生互动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案例中的存在的矛盾,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摸索问题解决的途径。首先需要对安全进行精选和加工,所选择的法律案例应确保具有代表性、据实性、有针对性并贴近生活,同时还能够法律新观点、新知识、新材料尽可能予以体现。同时进行案例问题设计时,要具有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例说法的编写模式需要在事例中融入法理,还应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情景创设中融入法理,实现用情景、用事实达到教育目的的作用。在进行案例展示及相关讨论活动时,首先需要围绕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演练,对学生在案例学习中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检验,同时可再借助新的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使学以致用教育目的得以实现。

2.2多层次综合性。针对以往教材中关于心理、道德、国情、法律四部分之间缺乏深入联系的情况,甚至出现彼此联系割裂,因此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建立新的逻辑关系,从而使教材能够将上述四部分内容与法律规范有效统一和融合起来。[3]教材在整体布局方面,除了充分体现内容的综合性之外,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同一问题或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即从心理、道德、国情、法律等层面更深入、更有机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并与具体教育内容相结合,从而使各教育因素的有机综合得以实现。比如教材在进行权利义务关系探讨时,需要对背景的综合性予以充分考虑。权利义务关系不仅涉及人际关系问题,同时国家性质以及国家制度的大背景对,公民的权利义务内容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材需要将权利义务与国家性质等国情相关系,有机结合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准确把握。在进行法律义务知识编写时,需要注意其与道德教育及道德义务的有益智综合。进行教育权讲授时,应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要性的教育内容加强渗透;进行生命健康权讲授时,应与尊重他人生命健康的道德内容有机结合;对人格尊严权进行讲授时,应与心理换位、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品格教育相结合;在进行隐私权讲授时,应对尊重隐私与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强调;在进行经济权讲授时,特别是继承权等方面,需要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发扬传统美德等思想品德予以关注。另外在教材内容设置中,在道德、心理、国情等题材内容设计时,应有效融入法律教育。通过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有效综合,使题材分散问题有效缓解,并使传统普法教材中存在的重条理的教学弊端予以规避,通过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多方资源,使学生眼界不断拓展,在对法律知识熟练掌握的同时,对法律文化视野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延伸,使法律教育质量有效提高。另外基于这种多层次综合性教育要求,教材语言追求也受到直接影响,使语言能够自觉克服法言、法语的局限性,尽可能体现语言的美感。

2.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了确保思想品德教材中法律教育的切实落实,需要对实践环节加强重视,使教学活动能够与法治实践充分结合。首先需要基于实践性原则,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机会,在更多法治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体验,促进学生对更多法律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生将法律知识不断内化,形成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并外化成为用法、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实际教材实践环节中,需要对学生知识运用进行引导,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思考以及互动,结合所掌握的法律理念,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予以解决。[4]如学生通过教材对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有所了解后,可组织学生运用角色法官的方式,针对所设计的相关案件进行分析和判决;另外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律进行积极践行,将理论知识付诸实施。如学生对公民拥有受教育的基本义务予以明确后,使学生更好地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按时入学的义务、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的义务以及尊敬师长,努力学习的义务等。

3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挥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作为全国中学通用教材的重要引领作用,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研究和创新,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对素质教育发展起到积极推动及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随着经济建设以及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的身心及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适应性、实效性、针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法律内容设置加大思考和研究力度,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乔福志.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内蒙古教育,2015(9):9-10.

[2]卢美玲.儒家修身思想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研究——以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为例[C]//探索科学学术研讨会,2016:333.

[3]王雅娟.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改革的分析[J].好家长,2018(17):161-161.

[4]桑丽英.苏人版与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比较研究[D].

作者:董永鹏 单位:武威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