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学校幼儿美术教育发展

贫困地区学校幼儿美术教育发展

艺术教育中的美术领域,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在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教育专家认为,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既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也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更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美术教育是贫困地区教育中的弱项,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教育科目。让生长在贫困山区的幼儿接受艺术教育的洗礼,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经济投入

国家和地方要重视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进园舍环境,为幼儿提供教材、绘画工具材料等,这是实施幼儿美术教育的基础条件。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游戏说”,人只有在吃饱喝足、有过剩精力的时候才利用“艺术”发泄情绪等,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在贫困地区开展美术教育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不仅仅是幼儿的学费、书费,还包括幼儿的生活费、甚至家里其他人的生活费用等问题。因此,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应让地方财政担大头。

二、加强师资力量

在不同贫困程度下的地区和农村,教育和教师队伍是不一样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有带美术课的教师,但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培养,属于兼职;另一种是纯粹没有带美术课的教师,从来都没有开设过美术课;再有一种就是还没有幼儿教育这一环节。对于这种师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首先,国家进行补贴,鼓励教师到农村支教是最主要的解决办法。落后的地区因为贫穷留不住人才,美术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国家要想鼓励人才留在贫困山区,就必须给予相应的补偿,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支教。其次,可以鼓励各县级教师到各自相邻的乡免费讲学。对于这样的教师,应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吸引更多的市级或县级教师参与。再次,免费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另一种办法,即对于一些山区的美术教师给予免费培训,让他们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这种培训可以以省为单位,也可以在市内、县内自己搞。培训对象可以扩大范围,有志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的年轻有为者,应该广为吸收并加强培训,并且各市、县应该给予支持和物质精神上面的奖励。

三、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

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首先要在观念上认可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幼儿美术教育也同样如此。由于幼儿尚小,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幼儿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家长观念的教育。因此对家长进行引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应深入农村搞讲座,提高村民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改变农村家长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和歧视观念,这是搞好幼儿美术教育的前提。许多农村领导认为教育就是识字,因此以学生会写多少个字来评定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家长更是如此。此外,家长不懂得,也不重视艺术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美术教学,无疑是难上加难。因此,对家长做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和特点的培训介绍,是在贫困地区开展美术教育的必要环节。让家长明白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美术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美术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调节学习的压力等等;并且让家长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提出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法和学法,告诉家长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改变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保证幼儿美术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走上正确的道路。

四、开发利用民间艺术资源

贫困山区有着城市没有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和资源,有着人民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将这些资源渗透到贫困山区的美术教学中,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幼儿对自己故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请当地的民间艺人为幼儿亲自讲授,这样不仅响应国家保护民间艺术的政策,使民间艺术代代流传,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认识。民间美术种类极多,目的、用途也各不相同,在幼儿美术课中可以开设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学习,也可以开设以供赏玩为主的造型艺术。例如,可开展民间剪纸、扎纸艺术、民间麦秆编制和麦秆画、泥塑(彩塑、小型泥人)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并向家长随时展示幼儿的成果。

作者:曲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