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工作实践思考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工作实践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外出务工的人员逐步递增,由此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日益增加。留守儿童的出现造成了学校教育压力的增大,加剧了教育当中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如果不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教育,就有可能导致留守儿童消极心理的进一步扩大,影响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对此,本文将从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三方面出发,系统分析与论述学校关于关爱留儿童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工作;实践

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和亲情的严重缺失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而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的紧迫性,并能够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要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其基础和前提是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农村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首先,学校可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班主任、学科教师为基本成员的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其次,校长要领导关爱小组定期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以建立起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其中包括留守儿童的居住地、家庭联系方式、父母在外工作单位等,从而开展对留守儿童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例如,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笔者根据留守儿童们的家庭情况,每月都会对留守儿童们进行一次家庭走访,然后记录相关的情况,同时还会让教师们将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方式完整的记录在档案中,每个月提供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让留守儿童们不定期的与家长进行对话。这样一来,在留守儿童教育中,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二、加强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缺失

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导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学习、生活与心理问题。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互相帮扶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名留守儿童,或者让一名优秀学生帮助一名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能够真正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帮助,弥补他们的家庭缺失;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课程或者活动,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情绪、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动态与基本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消除消极情绪,走出孤独和忧郁。例如,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笔者为这些留守儿童们建立了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课程的时间指定在每周的周五,各个学段、教室统一开展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中,留守儿童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心中的疑惑说出,由教师对这些留守儿童们进行开导。这样一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通过加强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弥补了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

三、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的一天几乎都是单调、灰色的,在生活中他们没有过多的欢笑,这也会对他们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从多方面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问题,有效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农村学校需要以留守儿童为主体,定期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参与其中,充分的表现自我,从而让他们的生活不再枯燥、单调,重新燃起留守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例如,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活动一般都较为单调,这是笔者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较远,这些留守儿童没办法享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互动,随着长时间进行单调的生活,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们的心智发展。为了丰富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笔者为留守儿童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开展校园运动会,师生一同参加,不仅让留守儿童们有机会参与活动,同时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一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总之,在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也必须要提上日程。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识到自身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与使命,并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等途径的应用,来关爱留守儿童,从而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修云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关爱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34):166-167.

[2]覃淋.让“花儿”更绚烂———贵州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J].当代贵州,2018(22):24-25.

作者:朱宗君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彬草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