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一大批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中问题所在,探寻促进校企合作深化的改革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教育与产业实践融合协同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引言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大多数以往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素质才是当下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的。根据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出发,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机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及各大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培养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国家核心竞争实力的提升依赖于高素质人才,人才是核心竞争实力,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当下,高素质人才能够对技术进行实际分析,对各个领域进行技术创新。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依托于技术,只有技术提升才能增强竞争实力。现阶段高职院校必须依托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最终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之中,有利于当地经济的产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办学模式能够通过独特的优势,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也有利于学校完善办学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三)培育双师型教师。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采取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以学校教师为基础,注重学生专业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现阶段实际操作能力普遍较弱的各大高校技能型教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术能力。通过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实训操作能力,对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的障碍分析

(一)顶层设计缺乏,政策法规不健全。当下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虽然遵循了宏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但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来看,仍缺乏一定的法律、政策指引,各级政府在校企合作上欠缺一定的顶层设计,相关配套设计的政策法规仍不健全,导致相关责任权利义务的界定不够明确,最终执行效果当然欠缺。一些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导致校企合作机制缺乏一定的规划和顶层设计,阻碍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二)行业指导不足,协调监管不到位。党的三中全会全面提出了教育新模式,但各大高校在执行期间缺乏一定的行业指导,其中一些行业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但在桥梁搭建过程中一些监管不到位,导致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未能展现出价值。我国校企合作模式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协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意味着在实践中仍有一定的不足,当然组织机构的合理规划不够严密,导致监督、管理、评估等具体难以落实。校企合作机制中行业协会一般对行业内的教育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实践中行业协会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缺乏一定合理的职责评估,耗费大量的精力于合作协议上,导致合作共识难以达成。对于教育而言,校企合作模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的行业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三)校企难以双赢,内生动力不足。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上难以实现双赢,因为合作双方实现了动态博弈,双方都太注重利益,寻求利益平衡,寻求利益合作,往往以价值为取向,间接导致利益的兼容性,一些合作利益冲突使双方难以实现双赢。人才培养合作层面上,企业高效地安排人力完成相关项目,抽调人力资源进行产教融合培养,是一种较大的成本投入,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成熟人才的流失现象,对于企业合作来讲是一种损失。此时政府的主导作用应放在首位,必须指导企业进行内生动力的开发,通过利益保障机制实现责任的约束,发挥机制的监督作用,实现深层次的制度约束。但实践中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开发,合作中双方内在需求和诉求仍需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三、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策略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政策法规指引。国家的政策法规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指引,特别是制度体系是重要保障,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全面落实。国家宏观层面积极落实职业教育法,特别是相关配套法律条例的制定和修订,有助于各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条文,有利于进行系统性、规范性的制约教育。制度中明确各方校企合作机制承担的责任,并明确相关权益,特别是在构建相关保障利益主体制度上,充分激发了各方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保证各方合理诉求。从资金层面来看,政府大力鼓励资金投入教育事业,有助于相关环境和人才的匹配,着力服务于各地方经济发展的诉求,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全面开展,有助于形成良性运作发展的模式。未来地方政府应介入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积极培养技能型的人才投入区域产业发展中,投入产业园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有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有助于行业队伍的全面发展和创新。

(二)协调合作关系,注重行业机构引领。行业协会是有一定实力的发展规划机构,能够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全面推进,确保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实践中只有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能力,通过搭建组织企业院校合作平台,监督评估双方教学内容,组织相关科研实践活动,才能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引作用。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提供预警,实现校企合作各方共同探讨,也有助于安全问题、资产管理问题的有效完善和解决。各方采取合理规范化的方式,实现风险的预警,必须建立合作协调关系,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凝成聚力,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监督作用不容忽视,只有监督才能协调合作关系,引领行业发展。

(三)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人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校企双方通力合作能够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有助于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树立校企合作各方人才培养的口碑,各方人才尽可能依托于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校企合作深入合作,可以促进学生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积极打造优质专业人才基地,及时探寻技能型人才的共同诉求,只有在多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办学机制,才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区域经济内在发展的需求。从动态产业发展来看,企业人才的需求与自身发展要互相协调,高校人才的培养要以专业为基础,结合市场发展,并注重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管理体系的融合,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从长远利益出发,优质资源包括自身技术设备优势及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这些都会实现互惠互赢,才能扬长避短,实现深度融合。必须坚持推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育教学的改革,着力打造相关模式,才能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技能型发展。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机制必须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完善顶层设计的相关机制,从制度约束角度出发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例如可以依靠行业协会带动产教融合发展方向,通过一定的指引技术支持,满足人才的培养和市场的需求。

(四)实现双元双向的教学管理。校企合作应实现双元双向,通过制度实现一定的和谐互助,建立共赢互惠、共同发展的模式,才有助于其快速发展。实践中,学校和企业应联合建立双元双向的教学管理机制,从制度角度约束人才培养方向,突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致力于推进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企业改造方案与课程结构的融合,共同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让企业与育人岗位需求相融合。职业院校要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建立协调沟通机制,促进校企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只有很好地协调沟通交流才能实现信息的对称。制度层面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通过激励制度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只有制度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相关内容,有助于合作项目的联合。具体来说,校企合作应注重评价,例如注重评价组织管理,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遵循多元化的原则。综合性的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可以通过定期的研讨会实现多元评价,积极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校企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相关利益主体,更有利于相关校企合作成效的显现。未来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通过一定的评价,激励相关合作,如对一些学校和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奖励,促进其加强校企合作,最终实现双元双向的教学管理。

四、结语

创新形势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是遵循了党的方针,并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全面升华。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产教融合下校企合作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专业性的建设和创新才是根本,未来应考虑到共同诉求和共同目标,并遵循一定的效率规律和特点,实现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切入相关着眼点,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凯,宋嘉.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20(08):23-24.

[2]杨思羽,刘诗永.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优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0-111.

[3]刘蓉.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策略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95.

作者:王禹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