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路径

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路径

【摘要】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是职责所在。团组织如何发挥职能优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一体化,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索有效路径,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大学生;就业

目前,青年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共青团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指引下,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竭诚为青年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素质[1]。共青团组织立足职能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业观,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发挥教育功能。另外,还可以帮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如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大学生建模、“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为载体,鼓励大学生增强创业能力,促进对高校共青团组织产生信赖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服务指导[2]。

一、共青团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在大学生对于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了解程度提调查中,“很了解”的仅占16.11%,大部分人“一般了解”。在高校团组织采取的促进就业的调查中,11.21%的人认为对就业的认识帮助“很大”,三成人认为“帮助较大”,近五成的人认为“一般帮助”,只有11.11%的人认为帮助“较小”或“没有”。在如何提升就业能力的调研中,大部分学生选择掌握专业知识,占四成多,选择兼职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占22.14%,选择“三下乡”、调研等校园实践活动的人占一成多,选择各种项目和竞赛的人占一成,还有少数人选择发展兴趣爱好和考取证书。在调研共青团应该在哪些方面融入就业理念中,校园文化占69.75%,科技创新占77.94%,社会实践占81.08%,志愿者活动占54.43%,另有极少数选择其他。在调研大学生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或者工作在以下哪些方面取得了收获时,组织策划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占比相当,领导能力占60%,人际交往能力占80.33%,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占比相当,办公技能和创新能力占比相当,其他占1.31%。在共青团干部应该怎么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方面,学生认为就业意识的培养占82.65%,就业意愿的收集占70.14%,就业项目的酝酿占66.05%,就业行情的引导占77.14%,就业意向的谈判占53.79%。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了解高校共青团组织经常举办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如职业规划大赛、挑战杯与攀登计划、创业政策宣讲会、就业创业专题讲座等。因为大部分学生参与过该类比赛,也有少部分学生了解到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等措施,而且几乎全部学生认为学校采取的这些促进就业的政策对就业认识有帮助,说明现今大学生对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是认可的。但是谈到是否有系统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进就业工作时,大部分学生表示仅仅是有一定了解。没有就业意识的同学不会想到参加这些活动。综上,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始终扮演“被动协助”高校就业创业部门工作的角色,工作不够及时、不够科学。这一问题使得共青团组织未能充分发挥服务青年的职能,未能满足广大学生最迫切、最现实、最具体的需求。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根据调研和访谈结果,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部分活动过分注重形式,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未能提高学生就业技能;认为部分活动缺乏创意、不够新颖的人与认为过多参与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人占比基本相等,均约为24%;还有极少数人选择其他。这些问题也就说明高校共青团缺乏认真调研,不能因材施教,未能充分服务学生,缺乏指导学生素质拓展和帮助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措施。同时,共青团就业服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未能全面覆盖,未能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向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知识的补充与指导,也没有对高年级的同学进行就业指导。根据访谈,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通过共青团每年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低年级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对以后求职招聘中沟通表达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可以多种途径去培养就业意识,在第二课堂开设就业政策宣讲、成功创业人士分享会等等。除去教学类的课程,高校团组织未能意识到自身的优势、特点,大多数团干对工作有激情和热情,但可能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政策指导工作,没有落实指导。接下来,可以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化及动员力度,在低年级学生中,动员去支教、调研,培养其组织策划、沟通表达能力。在高年级学生中,动员学生参加展翅计划等,培养其办公技能和领导能力。在毕业班中,加强宣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高校共青团的职能是维护大学生的利益,为大学生提供必要引导,组织大学生开展就业能力培训[3]。但是高校共青团负责人大多数由辅导员兼任,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专业性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对就业创业工作甚至完全没有培训过,也没有就业工作的经验,很难将共青团工作与就业工作联动推进。

二、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路径探索

(一)提高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意识

高校共青团应加强服务,着眼于青年学生群体的权益诉求,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要求,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一方面,要从成长服务和思想引领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创业政策,不断进行更新和学习,如有关税收减免、创业贷款、社保优惠、创业场租补贴、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技能培训等。另一方面,要多深入学生,急学生所急,了解需求,逐一攻克,让共青团服务学生的职能充分落地。如在班级进行有效果的讲解。在低年级开展“科技竞赛”获奖者分享会、推免研究生分享会、退役大学生分享会等等。结合培养综合素质的需求,开设文明礼仪讲座、公文书写讲座等,引导大学生有目标有规划。在高年级,详细讲解就业创业的政策、三方协议签订等基本制度和程序、简历制作与润色等,为迈入社会打好基础。同时,鼓励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优势

良好的组织凝聚力对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想引领、组织动员、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这四大基本职能有促进作用[4]。高校共青团工作基本上是“一心双环”,即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两翼,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利用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特点,广泛联系基层团支部成员,宣传多种活动和实践平台,以活动为载体,结合当下青年学子最能接受的形式,以文字、图片、短视频、H5等形式,通过青年之声、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5],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素质技能。在本校进行“欢乐团辅工作坊”项目,由具有高校生涯团体辅导UCG培训师资格证的老师牵头,通过职业生涯团辅,了解职场的最基本问题。通过视觉探索、生涯幻游、心理测试等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方向、协调个人期望和职业发展。引发大学生深入思考,得出明确规划。

(三)为大学生提供全程就业引导和服务

高校共青团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大覆盖面,要提供全程就业服务与指导,时间跨度要往前延伸至新生教育,扩展到大学生毕业之后。构建“未来职场个体咨询室”项目,通过个体咨询,告知学生怎么面对社会需求,如何在大学四年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确立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后,增加实践活动,培养责任意识、管理能力、心理素质。

(四)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

依托“创新实践训练营”项目,由具有SYB创业讲师资格证的老师牵头,唤醒学生创新创业能力(KAB),发挥高校共青团的作用。牵头由校外企业家或优秀校友进行近距离就业创业讲座,分享就业及创业或者企业管理的经验,为大学生指点迷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早日了解本专业的实习情况、工作岗位职责,也有利于在职业规划上减少迷茫。组织进行模拟招聘实践,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同时,共青团的各级组织、学生社团覆盖面广,能结合学生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科技竞赛为抓手,通过竞赛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培养“双创”能力、交流展示的平台[5]。

综上所述,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需要由一系列有序的学生发展模块构成,对大学生的理想道德、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培养,发挥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优势,增加主动性,强化组织职能,促进大学生就业,让学生成为“社会首选毕业生”,在毕业时成为“未来职场领跑者”。

作者:王颖馨 单位:五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