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职教育改革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职教育改革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是推动实现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挖掘自身潜力,从明确办学区域定位、突出专业产业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入手,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一、明确区域办学定位

有人认为,办学定位就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等此类问题的系统思考和精准回答。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市场性特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方面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密切关注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接当地行业、产业发展,突出办学特色才能站稳脚跟。可以说,高等职业院校根植地方,咬定市场,才能实现“入口畅、出口旺”,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实现办学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国内龙虾学院、茅台学院、热干面研究院、脐橙学院、马铃薯学院等另类院校走红网络,一方面,信息化时代,它们因其个性化的命名而吸人眼球;另一方面,它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科学合理定位的必然趋势。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区域办学定位,才能在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在高等教育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二、突出专业产业对接

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经济发展有推动之力,这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出路,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抓手,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专业是高职院校对接行业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产业、行业,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办出特色,才能办得更好,走得更远。同时,在专业建设方面加大对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势特色专业扶持力度,逐步强化“拳头专业”,形成带动示范作用,以“拳头”专业为引领打造专业群,以专业群为抓手服务地方产业链,逐步形成“拳头专业”带动,专业群互动,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格局。更好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为区域培养出更多、更好“下得去、用得上”的急需人才,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股中坚力量。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是多元的。从不同的主体出发,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可以提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校企合作模式、学徒制模式等。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要扭转传统以课堂教育、理论灌输为主的局面,强调理论在真实环境中的验证和检验,突出学生实景学习,强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让学生“懂游泳,会游泳”。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通过与企业合作,把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融入培养方案,融入课堂教学,从而有效缩短学生向员工过渡的时间,真正做到“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是高手”。此外,企业参与可以丰富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加入实践课程以及综合课程,在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同时,有效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与政府合作,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校政合作,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争取更多资源扶持。借助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解决经费问题,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和桥梁作用,共同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发挥行业、企业资源协同优势和区域优势,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打造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逐步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在多元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话语权”和“发言权”,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交际圈、朋友圈的同时,提高圈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支撑之一。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更注重技能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对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更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课上“讲得好”,而且要车间“做得好”,“亦师亦工”的“双师型”教师更适合在高职院校教学情境下工作。既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又有高超的操作技能,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融合贯通的“双师型”教师,才是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理想境界。2016年5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对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提出了约束性的保障措施。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并从企业懂管理、会技术的人才到企业任教,以及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举措。这对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快促进专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让教师通过锻炼进一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做到与学生实训实习的密切结合,更好地进行教学与科研,为高等职业院校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力量。

五、强化教育培训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这对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强化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将给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教育培训服务提供机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服务水平与组织实施能力也将受到市场需求的考验。高等职业院校能否以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目标,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发挥高职院校技术强势和比较优势,强化教育培训服务,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在职职工素质提升的诉求,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新旧动能转换也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三大整合”与“三大统一”。所谓“三大整合”,首先,它是教育资源与培训资源的统一整合;其次,它是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专业迁延的分类整合;最后,它是教育层次与培训等级之间的有机衔接与整合。“三大统一”则主要是指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的统一、理论教学与实操教育的统一、学历培养系统教学目标与就业培训分列教学模块的统一。总而言之,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加强力量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优势主要在对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培训服务方面,因此,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比较优势主动出击,从明确办学区域定位锁定努力与发展的方向,抓住“专产对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和“职教培训”四大关键环节,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作者:李紫燕 娄自强 单位:青岛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