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思路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思路

[摘要]伴随我国新课程不断改革,网络信息时代大量信息不断冲击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很多学校也在逐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首要任务是提高其思想观念以及健康心理状态,这对贫困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对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措施。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贫困大学生一个特殊群体,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中,大约有25%的贫困生,而全国达到500万之多。由于多种因素使得贫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心理方面是根本,其大多具有自卑、敏感、甚至抑郁进行自我封闭,有着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要全面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贫困大学生心理素质。

1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

1.1有利于提高整体大学师生综合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最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特点,很多贫困生都是品学兼优、具有美好品质的学生,但是很多学生敏感自卑,在心理层面很同意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学生,限制了自身发展。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积极发展[1]。

1.2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

很多高校贫困生思想以及心理决定其自身发展,贫困生中多数坚定信仰、热爱国家、吃苦耐劳精神,部分学生可以直面现实,能够坚持不懈地向自身发展目标努力。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多种因素影响,还是有部分贫困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以及理想目标,也没有感恩和诚信,不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

1.3有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贫困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烦恼,经济上的压力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以及心理出现问题,很容易消极,还会存在一定嫉妒憎恨心理。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增加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系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其解决,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解决贫苦大学生心理问题就是解决社会发展教育不和谐问题,让贫困大学生清楚认识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个,自己应当积极奋斗,树立正确思想管你呢,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2]。

2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办法

对于贫苦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以及高校教师应当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可以从增加体验教学、培养积极品格、创设积极环境三方面出发,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3]。

2.1增加体验式教学活动,提高贫困大学生积极性

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课程多数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其基本都是以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为主,教师满堂灌输,过多的传授心理基本常识以及识别心理问题方法。这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没有足够吸引力。基于这种情况,各大高校可以参照《哈佛大学幸福课》等一些热门网络公开课,借鉴其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积极心理建设,教会可以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让贫困学生积极体验,注重自身潜能,以此来避免贫困学生产生的抵触心理,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而对于一些具有严重的心理困扰问题大学生,高校心理机构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干预策略。主要是通过发动患者身上的潜能和自助能力,而不是消除病人身上的紊乱情绪。

2.2开展实践活动,构建和谐人际交往环境

高校以及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可以多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给贫困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优点和特长,创造机会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影响着个人生存和发展,高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贫困学生积极与人沟通,进行思想交流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交往、互助思想,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降低贫困学生挫折感,消除自身矛盾好冲突,降低心理出现异常概率,使得自身具备一定维护和增强的心理健康能力。

2.3从生活方面积极引导,创设大学生积极环境

高校以及教师要积极关心贫苦大学生所在班级以及宿舍。可以组织“宿舍文明”展示比赛,“宿舍文化节”以及“我热爱的班集体”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贫困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健康成长。此外,可以在校组织贫困生勤工俭学助学服务组织、自强社团以及特色社团,提高贫困学生在校归属感,更好地使学生勇于表达,提高组织协调性,进而形成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鼓励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条件允许下,高校可以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对贫困资助管理机构进行整合,同时建立贫困大学生成长服务中心,给予其更好的经济资助、心理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工作,促使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再有,高校要注重建设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校园文化,摒弃那些忽视贫困生、歧视贫困生的不良氛围,给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广大高校和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贫困生积极性,利用多种文体、竞赛活动形式,发挥贫困生自身优点和特长,增强贫困学生自信心,提高心理教育成效,再有就是从生活方面积极给予学生帮助,为其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从而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耿婷婷.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5(9):42.

[2]李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对策——“成长训练营”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5):16-18.

[3]高婷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57-58.

作者:陈四兰 单位:岳阳职院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