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据统计制定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运用数据统计制定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笔者支教西藏,成为昌都一所高中的一名地理教师。刚到不久,笔者就在课堂上“迷失了自我”——用原学校的那套上课方式,在这里不适用。该中学以藏族农牧民子弟为主,汉语基础和地理基础都较弱,西藏学校与笔者原学校相差太大。学情是可以慢慢熟悉的,策略也可以相应调整,但支教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上手太晚,等到要撤回了才领悟,就没有意义了。如何尽快找到适合西藏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找学生了解一些情况,也找本地老师取经,但总感觉似盲人摸象,了解的太片面、不够精确。笔者试图用数据讲话,把问题量化,多角度呈现,并依此制定更精确的地理教学策略。

二、模型建立

笔者把学生学习过程拆解为7个环节,让学生基于自身情况对这些学习环节的效果和难度进行打分,最低分0分,最高分10分。运用“平均值法”处理样本数据,即:算出每个环节效果和难度的平均值。

(一)学习过程的拆解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讲,包括:课前预习、听老师讲新课、课后自主复习、课后做习题、听老师讲评习题、老师带领下复习、老师小测并讲评。

(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

笔者的问卷(表1)发放给高二年级8个文科班共453名同学,共收回有效问卷431份。对431份样本中7个环节的效果值和难度值分别算出平均值,得到表1中的数值。

三、数据分析和策略制定

笔者按照效果值和难度值特征把指标归为三类,进行推理分析,提出教学策略。

(一)效果值小的环节

“课前预习”(效果值:2.1,难度值:8.2)、“课后自主复习”(效果值:3.1,难度值:6.2)、“课后做习题”(效果值:4.4,难度值:8.9)这三个环节效果值很低,代表学生普遍认为这三个环节对学习帮助比较少。学生认为预习既难又没有效果。预习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次见面,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才能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对整节内容有所了解。本校有些学生预习功课还停留在漫无目的看书,较难概括出重点所以觉得没用。但是有效的预习对新课很有帮助,不能取消预习。笔者策略:笔者制作纸质“预习案”,只让学生课后预习重点段落,了解重点问题,不再是通篇全读,大大减少学生阅读量。这样做能有效针对西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低的特点,又能把新课的重点让学生预先了解。把预习这个课后作业从“口头”变为“文本”,降低了预习难度,提高了预习精度,也方便老师监督和评价,更有效果。表2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预习案”,新课前笔者收齐批改,了解问题所在,方便新课开展。“课后自主复习”环节学生感觉难度中等但没效果,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导致,甚至有些学生复习时不知何为重点。应对策略: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知何为重点,笔者就把“重点”具体化,不再布置类似于“课后自己复习”这种泛泛的作业,要背记哪些内容一定要具体,并且课后落实学生背记。在西藏教学,最大的现实就是成绩要靠“落实”这一策略来实现,基础知识背不过,一切都是空谈。预习要落实,背记要落实,作业要落实。西藏本校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下课后经常看到学生在办公室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去找老师过关背记。笔者课后过关背记有自己的方法:绩优者,个别提问;中等者,半数提问;学困者,全部提问。背记时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笔者再加以鼓励、期许,甚至问几句家常,都能很好激励学生。“课后做习题”环节学生觉得难且没效果,因为很多题目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习题一定要做,做题中运用知识是对知识的检验和巩固,而且,只有习题做了,接下来的讲题环节才能有效。笔者策略:精选教辅,挑选有详细解释答案且难度不大的教辅;在教辅中给学生挑选合适题目,有的题目果断删掉,有的题目在学生做之前先提示一下,降低题目难度。在日常做题中,培养学生把题目用到的知识点简要写在题目旁边的习惯,这是对知识点又一遍巩固。再就是要注意:让学生做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题目太难打击学生信心。

(二)效果值高、难度值高的环节

从数据统计的结果看,学生普遍认为“听老师讲新课”(效果值:8.5,难度值:9.1)和“老师小测并讲评”(效果值:8.9,难度值:8.4)这两个环节有效果但是做起来有点吃力。学生觉得听课吃力是有原因的。西藏高中地理所用教材是人教版,与很多内地学校相同,这套教材对西藏学生来说太难了。虽然西藏地理高考是全国Ⅲ卷,相对简单,但是教材无法与学情匹配,教材太难严重影响学生听课效果和学习信心。笔者和西藏本校地理教师正致力于对教材一些较难知识点进行取舍,打造适合西藏本土的校本教材。当然,不管是用什么教材,新课仍然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习知识的核心环节,绝不能放松。笔者上新课策略是:多借助画图、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直观印象;课堂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建立课后反馈机制,收集同学们认为的难点,重复讲解。比如:笔者在讲“寒暖流的性质”这个知识点时,巧妙运用画图和幽默化解难点。热水管输到常温的水池中(图1),比作从水温高区流向水温低区的洋流——暖流;冷水管输到常温水池中(图2),比作从水温低区流向水温高区的洋流——寒流。暖流对应热水,热水既热(气温高)又蒸汽腾腾(湿);寒流对应冷水,冷水较冷(气温低),又因冷而干。“老师小测并讲评”是推动学生课后学习的另一个强有力手段,很有效;但学生觉得“小测就像天天考试一样”,不轻松。前文已经讲过“落实”在西藏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生普遍感觉地理学科较难的背景下,想放弃的情绪在有些学生心头蔓延,这时候用一点“硬手段”推动学生学习很有必要。与“找老师过关背记”不同的是,小测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时间需要抓紧。笔者策略:事先做好幻灯片,上课后马上投影给学生。学生写答案5分钟,老师讲解5分钟,这样可以快速高效把旧课过一遍。批改小测笔者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通过修改其他同学小测,学生更能加深知识印象。老师起到监测作用,保证学生公正。课后笔者将改过的小测收起来,查探学情,反思教学。课代表负责登记小测分数交给老师,以便课前表扬——西藏教学就是要时时激励,学生才更有干劲。

(三)效果值高、难度值低的环节

“听老师讲评习题”(效果值:9.0,难度值:3.1)和“老师带领下复习”(效果值:9.1,难度值:3.2),学生认为简单有效。这两个环节都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都是对知识的再次回顾,学生不再觉得知识陌生,所以觉得简单有效。学生认为这两个环节简单有效,笔者就多给学生找题做、多讲题、多引领学生复习,靠不断重复来加强巩固。另外笔者发现,在西藏,课堂虽是老师主导,但是一定要有师生互动,如果学生毫无参与,昏昏欲睡、走神发呆是常有的事——师生互动有助于一直吸引住学生注意力。笔者讲题策略:“学生讲题,老师总结归纳”是笔者的讲题策略,这一策略还要坚持。刚开始学生语言和动作要么腼腆、要么搞怪,笑场是常事,正是因为笔者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后,学生也能收放自如,大大方方。笔者复习策略:边复习旧知识边课堂提问,要让学生不敢走神,回答好的加以表扬,回答差的加以督促,中肯点评,奖罚分明,让学生时时刻刻跟住老师的思路。

四、小结

教育援边是国家重要的教育扶持方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科基础弱、汉语基础弱,学情比较特殊,支教教师不能不管不顾直接把原学校的教学模式套在被援学校。不同学情、不同科目、不同年级需要不同教学方式。对西藏而言,地理教学模式不是越花哨越好,实用才是硬道理。西藏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以老师为主导,关心到学生学习中的细枝末节,这就要求支教教师要多投入时间和精力,要不厌其烦。

作者:孙良书 杨凤敏 袁洁龄 肖婕 单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