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例6篇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1

新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的人才一一一一具有丰富的应用型知识,掌握思维方式的人。

创造性人才,即具有独立的不断获取和创新知识。信息的能力的人才。

多样性的人才,即强调人才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各种人才的潜能,在动态中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一定意义上讲,新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新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但是,拥有了人才并不等于拥有了一切。人才也需要管理、组织,也要遵守组合规则,否则就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在新经济时代,不但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新型人才,而且还需要对这些不同的人才进行全新的组合,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一种新型的人才组合规则。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拥有知识的知识分子,即科学家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单纯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创造者,而且更直接地成为了财富的拥有者和创造者,他们成为了新经济的新宠儿——新兴的知本家。随着知本家的出现,另外一个新兴的阶层——知本营这家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和成长起来。作为时代新宠的知本营运家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平统的企业家才华,而且具备超凡的知识资本营运能力。因此,知本营运家是对企业家的超越。知本和资本的结合,才能共同塑造新经济。知本家和知本营运家的联手,就会共同开创新经济的未来。甚至有些知本家本人就具备企业家的素质,而成为兼知本家与知本营运家为一体的双重身份,集中体现了新经济的人才组合这一新规则。

新经济社会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在这样的知识海洋中,单个的人谁也无法完成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系统,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群体效应,这才能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而直接推动新经济的发展。一、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联姻1.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塑造新经济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联姻,共同推动着新经济的发展。只不过这时的科学家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分子,而是拥有知识资本的知本家,这时的企业家已不单单是靠资本创业的企业人,而是具有渊博知识和特殊技能的,能营运知识资本的知本营运家。他们的全新组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推动了波澜壮阔的新经济。这是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幸事。

知本家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标志着个人对知识积累、创新的权利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是人类利用自身智能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行为成为个人自由的象征。

作为知本家的科学家其重要作用在于把零星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知识要素转化为知识资本,并通过知识资本的拥有与控制,达到价值增值和无限制复制、使用的目的。知本家不仅是知识资本的化身,更是知识资本社会化演进的产权承担者。通过知本家,实现了对知识资本的社会分割与管理。

知本家是社会新兴生产力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人类在新时代改造自然的能力。

知本家作为全球新兴生产力的代表,他们不仅带动着本国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推动全球知识产业的兴起,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因此,在新经济时代,决定国家实力的不再是实物资产与货币资金的拥有量,而是知识资本的拥有量和知识资本人格化——知本家队伍的发展壮大。

知本家作为新经济时代新型生产力的代表,直接推动着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进而推动着新经济的发展,对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但是仅仅靠知本家还不能使新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伴随着知本家的产生同样对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新型人才——知本营运家的出现,也为新经济谱写了重要的一曲。知本营运家和知本家一起共同合奏了新经济金曲,共同塑造着新经济。

就个体而言,知本营运家最初是以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本商品而出现的,通过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本市场——知本营运家市场而实现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当新经济社会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知本营运家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和新型的企业家,将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正如工业社会里的中产阶级一样,他们将成为新社会稳定运行的最为牢固的社会基础。

知本营运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形成,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人类社会演进和结构变迁的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知识资本的经营管理权逐渐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知识资本构成的各要素中,所有权的取得是知本家形成和存在的重要基础。然而,取得知识资本所有权的知本家们并不一定就具备对知识资本进行经营和管理的技能。同样,随着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知本家也没有必要花大部分精力去从事知识资本的经营活动,他们可以通过所有权的有效控制或使用,集中精力致力于技术开发与知识产品研究,获取更大规模的知识资本所有权,实现财富增长与社会地位的提高,把知识资本的经营管理权通过有偿转让或委托的方式让渡给具备知识资本经营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士或组织,从而实现所有权价值收益最大化。知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是知识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资本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到一个新兴的社会成员手中,为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出现准备了生产力条件。

知识资本经营权向一部分社会成员集中,既是社会分工深化的表现,又是社会新兴力量兴起的标志。知本营运家们作为一个整体,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掌握了知识资本的大部分经营管理权后,他们就具备了一整套与社会其他组成部分发生联系的交往准则和社会财富的获取方法。

知本营运家的出现,也是新经济社会里,社会开放和法治完善的反映。然而,知本营运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崛起并不是国家政权或社会公共权力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而是社会结构转型、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在新经济时代,知本营运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并不是通过国家政权或社会公共权力的获取而崛起的。他们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分工深化的要求,在具备了较高的知识素质和知识资本经营管理能力后,通过市场竞争和社会结构转型而逐渐形成。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集团化发展,在促进物质资本的跨国界、全球性流动的同时,知识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也在加速。与此相适应,知本营运家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力量。因此,知本营运家阶层在新经济时代,是具有全球影响的社会阶层和力量。

知本营运家阶层作为新型的社会力量,成为新经济时代垄断性控制力量,既是社会财富的最大生产者,又是最有力的控制者和所有者之一。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时代宠儿和新社会的轴心,知本营运家阶层不仅以自己丰厚的学识和干练的企业家才华赢得社会的青睐,而且赋予新时代深厚的知识、文化内涵,成为社会精英和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主要创造者。在新经济时代,知本营运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知本营运家阶层将成为新时代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营销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他们将把人类丰富的企业管理文化与营销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新经济时代,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出现,将使人类管理思想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思想进一步知识化,知识资本及其运动将成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和管理主体,并使管理内涵进一步丰富。管理对组织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以组织的无形资本——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为重要内容,组织目标的实现包含知本营运达到预期的效果。

②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出现使管理组织与社会阶层相融合,传统的微观管理组织向宏观管理组织跃升,管理组织的界定上升到社会结构的层次。扩大了作为管理研究对象的管理组织的研究范围,使社会管理与微观企业管理相沟通。扩大了管理学组织研究的视野。

③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出现,使管理手段、管理技术进一步知识资本化的同时,丰富了管理思想的实践内容,并使知识资本的增值运动与管理资本化相结合,开创了管理资本研究的新天地。一方面扩大管理学研究视野,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另一方面则强调了知识资本管理研究的重要性。

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出现,改变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政治结构和资源结构。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知本营运家的崛起,知识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丰富了经济结构的资本内容。同时,知识型企业和知识型产业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经济体系的产业构成方式,使知识型企业和知识型产业成为衡量经济结构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判断某一经济体系知识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另外,传统的所有制结构中,各所有制主体是明晰的。知识资本营运家阶层出现后,知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界定和收益分配方式发生了改变,用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因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在知识资本价值构成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

在新经济时代,毫无疑问,知本营运家阶层将成为社会轴心,因为他们拥有最为完备的知识资本营运技能和市场知识。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社会以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获取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经济基础。知本营运家阶层社会地位的获取主要依靠他们的个人知识素养和才智,而不是实物财富。知本营运家通过自己的知识资本经营管理能力加速了整个社会知识化进程,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产品化步伐。

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内部组织结构,是由分散的社会成员通过松散的业务关系而形成的。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反应能力、整体利益维护能力和具有较强的财富控制能力以及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等明显特点。

知本营运家具有较为一致的价值观系统,他们都具有较强的市场观念、营销观念与竞争观念。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知本营运家阶层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并崛起的,较强的知识资本经营管理能力是他们经济活动的基础。

竞争意识。所谓竞争意识就是确立优胜劣汰的意识。,竞争意识是知本营运家阶层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正是因为竞争才使知本营运家阶层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活力,成为新时代的社会轴心和新生产力的代表,推动着人类向更好的未来迈进。

营运意识。知本营运家及其他相关从业人员是否能使知识资本商品在经营管理循环中获得价值增值,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在知识资本市场上能否被顾客接受,如果不能被接受,则不可能顺利完成循环和实现增值,将遭受被淘汰的命运。

社会分工与合作观念。新经济社会是一个分工更加明晰和深化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成员扮演着不同的分工与合作角色。所谓社会分工与合作观念,是指知本营运家阶层从事知识资本经营时重视合作伙伴与分工伙伴的观念,进行经济活动时从他们的原本需求、权利义务去统筹规划。

没有分工与合作,就不可能有新经济社会的顺利运行,也就没有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出现和崛起。因此,分工与合作观念是知本营运家阶层进行经济和社会活动时的共同意识和根本观念。

正是知本家和知本营运家的崛起和组合,才有了今日繁荣昌盛的新经济局面,科学家和企业家分别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共同塑造了并继续塑造着新经济。

2.科学家向知本农转化

站在新经济前沿的,以知本家新面孔出现的科学家们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清楚地知道生活在一个发生史无前例的变革的年代,必须正视变革、欢迎变革,并且竭尽全力为变革扫除障碍.他们懂得威力空前、无可逃避的历史力量正改变着现实。其中有描述微处理器性能的迅速革新的穆尔法则;有说电脑网络的价值等于节点数目的平方的梅特卡夫法则;有说硅谷的数字脑袋中一有可笑的念头冒出,便会迅速传播开来并影响美国企业界心理乃至全球的盖茨文化霸权法则。他们认为,贝尔系统的解体是自500年前发明印刷机以来最重要的事件;微处理器是自2000年前出现阿拉伯符号数字以来最重要的进步;鼠标是自有老鼠以来最重要的发明。

这样一群人便是知本家群体,他们以知识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坚强的意志改变着人类的历史。诚如67岁的管理学权威迪伊·沃德·霍克宣称:“我们正处于一个历时4洲年的时代即将结束,另一个时代正冲破阻力而来这样一个时刻。”

知本家虔诚地信仰科技至上主义,他们坚信技术必然推动历史的发展,坚信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的开端。

知本家具有绝对的、确实的、极大的雄心壮志。他们不会制定5年计划,他们会有一个千年的远景规划;他们不只考虑眼前生意上的事,更把双眼放到整个世界的改造上;他们不拿未来打赌,他们了解历史,知道历史不是个人创造的,而是技术创造的,懂技术的人也就理解创造“新人”的那种力量。

知本家为新思想、新思维、新的思维方式而生活。因此,他们会抛弃一切束缚思想、自由的东西。

知本家的知识结构应该广泛而且在某一点上有专门的研究,这就要求他们有较高的领悟力,对新知识敏感且善于学习,从而发现无穷商机。

随着科学家或知识分子向知本家的转变,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在世界兴起。一个全新的经济正在形成、发展,爆发性地向全球扩张。

知本家在新经济中的活跃表现,不仅使人类创造的财富总量急剧增加,充分证明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已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为财富的受益者和拥有者,他们之中名列世界500强和超级大富豪的大有人在。

这个蔚为壮观、史无前列的新经济风暴,是知本家一手发起和操纵的,他们是新经济毫无争议的主角和英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知本家就是在新经济社会中以知识、技术为资本进行投资、生产、研发的企业家。具体来说,就是本身具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对新知识敏感而又善于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并敢于和善于应用新的知识,将其物化为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是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汇贯通、组合集成,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于新用途的企业人。

知本家首先是科学家。然而,他在新经济时代已经从单纯的科学家向企业家方向转换,他具有企业家的素质和特征,他能把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知本家更是科技至上主义者,他把知识作为生产分配的第一要素考虑,或者说将智慧资本作为企业基本的资本形态。智慧资本一人力资本十结构性资本(领导能力十企业文化价值观十社会认可和谐),其实质是特定人才和技术的组合所拥有的创造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

科学家成为知本家是新经济时代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3.知本营运录成为新型的企业家

伴随着知识资本的形成,知本家作为新经济主体出现的同时,新时代的优秀企业家群体也在不断地变换角色,不断地发展壮大。知本营运家的出现,甚至比知识资本家的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要深远。因为知识资本营运家是知识资本家与市场联系的纽带,也是知本家与政府合作、分工的桥梁。知本营运家把知识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地结合的同时,进行科学的分离。如果说知本家是无形财富的所有者,那么知本营运家则是动态无形财富的实现和真正控制者,知本营运家的诞生,开拓了资本营运的新时代。企业家向知本营运家的转化,也是新经济的特征和要求。

知本营运家的产生,既是知识资本增值的需要,又是知本家实现财富低成本扩张的需要,更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知本营运家在本质上是从事知识资本经营、管理的优秀企业家,他们的出现,是企业管理与市场经营革命在新经济时代的结晶。

知本营运家的出现是以知识资本、知本家的形成为条件的。一个优秀的知识资本所有者——知本家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知本营运家,而一个优秀的知本营运家则完全具备作为一个优秀的知本家的条件。因而,可以这样认为,知本营运家是对知本家的超越。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要素脱离物质资本而独立运动,知识资本的经营、管理活动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知本营运家具备了产生的生产力条件。

事实上,知识资本运动的非实物资本化,也是知本营运家从其他实物资本经营管理者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的前提条件。知本营运家与其他资本经营者相区别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知本营运家除了具备一般的企业经营、资产管理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了解知本营运的具体特点、增值方法及市场交易准则,如何与其他知本营运者相互沟通,进行业务合作。当然,一个优秀的知本营运家也应该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实物资本营运家,而一个优秀的实物资本营运家则未必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知本营运家。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是否发达,主要靠企业来体现,在新经济时代也一样。知识型企业在新经济社会里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乏优秀企业家的知识型企业是不能完成知识资本的有效扩张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这个细胞没有活力,整个国民经济就没有活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了这些国家有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新经济发达外,还有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新兴企业家队伍。

知本营运家的自然属性与其他时代的企业家和知本营运者相同,即按照科技发展水平、企业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事的行业特点,对其经营管理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社会行业管理机构,为其提供高效率的服务。作为新经济时代的优秀企业家,知本营运家的行为还必须得到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使之能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合理资本营运权力保障机制。

知本营运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是新生产力的杰出代表,也是新时代最富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的阶层,他们是新时代真正的经济统治者。

知识资本营运家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把握住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了解知识资本的宏观运行规律。

一个没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是不适应从事具有高度技术性和重要影响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知识型企业是新经济时代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和支柱,要求新型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者具备长远的企业发展和资本营运的战略眼光。

知本营运家必须具备系统的全局观念和市场意识。新经济运行的复杂性、知识性和市场性,要求知识资本营运者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知本营运家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信息,拥有卓越的管理才能,超前的时效和效益观。因为知本营运家的成败与否,仍然是看他能否创造良好的新增价值,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1)信息观

新时代的资本营运者,必须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因为知识资本的形成、交易、管理无不受信息的影响。知识商品信息,是知识型企业提供的知识商品能否充分显示其可靠性、耐用性、效用性和价值增值性的状态反映。资本形成的信息化是指知识资本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科学规范的信息指导下进行。信息既引导知识资本的形成与营运,而知识资本形成与营运又随时反馈信息。同样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知本营运家必须把握时机,作出正确决策,获得市场潜在利润。信息意识的强弱,利用信息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知识资本营运家能力的重要标准。

(2)管理能力

知本营运家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和管理能力,因为知识资本营运过程中,高效率的管理居于重要地位,是获取知识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提高管理者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地位,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本,没有一批优秀的知识资本管理者,就没有知识型企业的正常运行。知识的资本化、资本人格化、人格化资本的市场运行就变得比较困难。

(3)财政与效益观

在知识经济时代,时间是作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而存在的,一个不注重时效的企业家,将变相地增大经营成本和浪费资源。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如果决策失误,就会贻误经营。一些企业经常出现产品积压、脱销、市场开拓不力,根本原因是失去市场进入的恰当时机。时效观念对于资本营运家而言,更为重要,因为他不仅花费自己的时间,而且影响着资本流动时间,决定着整个知识型企业的效率。时间资源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价值增值的规模和效率。

总之,知本营运家作为新时代的优秀企业家和资本营运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营运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真正的时代宠儿,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

知本营运家的出现和崛起,不仅仅是个别社会精英的崛起,而是一种社会新兴力量,社会新兴阶层的出现和崛起。知本营运家阶层的出现和崛起,是新经济时代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的结构和政治权力的配置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显示着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社会向知识社会跨越。知本营运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甚至超越了知本家出现所引起的社会震动。

知本营运家的出现,引起了传统资本经营与企业管理的革命性进步,使资源配置结构由非人本向人本主义回归。这是一个人本主义的新时代,人及其拥有的知识、技能与创新意识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其他在传统社会里支配人类行为的物,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金,已经从社会生活的高高顶端徐徐降下,不再是支配人类行为的主导力量,逐渐变成人类实现价值增值、财富复制与无限制使用的物质手段和价值工具。人类将向一个机会更加均等,人性更加得到弘扬与发挥的未来社会迈进。

新经济社会正是因为知本营运家的出现和崛起,才变得效率更高,机会与选择的权利更多,更平等,人类也逐渐迈向更加理性、更加文明的新时代。

二、不同类型人才的同机组合

1.人才互朴效应管造新经济

现代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已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知识领域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分化与综合日益深入,各种科学研究、生产经营、社会管理体系日趋复杂,这一切足以使人们眼花镜乱。在如此复杂且又多变的新经济时代,“知识爆炸”成为这一时代的形象写照。在如此浩瀚的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自从事一项社会创新工程,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发挥互补优势和群体效应,共同谱写新经济的金曲。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古朴的格言,又再度被人们想起,以强调齐心合作的重要。只是人往一堆聚,劲往一处使还很不够,必须科学地讲究人才的群体效应,也就是人才资本的结构效益,才能激发出一代人的创新能力,产生1+1>2的整体效益。

系统工程学有一句名言:系统的整体效益一定超过它的各个子系统单独效益的总和。

人才资本结构效益也应遵从上述原理,社会上各类人才都有不同的智力,而不同的人才系统都为了一定的社会功能而设置。为了发挥特定系统的特定功能,不同的智力应该如何有机地组合,对人才资本的整体效益影响极大。

人才学家研究认为:智力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结合体,它至少由5个次一级的结构组成。即:

(1)专业结构

各种有关专业的精细综合,如一个企业的销售部门除了训练有素的推销员外,还要有经济人员、心理分析人员、社会学专家以及专业的科技人员。

(2)年龄结构

我们常说的“老、中、青”三结合就是一种较好的年龄结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学有专长,按一定合理比例组成一支立体作战梯队。现代科学史上,年过半百的老科学家巴丁,年富力强的中年科学家库柏和20来岁卓有创见的施里弗3人通力合作,创设了超导微观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3)智能结构

按照智能——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的不同特点,将再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人才综合在一起,使之既有探索,又能实施与再现。知识经济时代还特别要发掘创业型人才即善于将知识转化为产业的人才。

(4)知识结构

由初级、中级、高级知识水平的人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例如,研究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理论研究人员与实验人员的比例,大学中教授、讲师与助教的比例等等。

(5)素质结构

外向型与内向型互补,不同性格、毅力、兴趣、气质、风度的人相处,彼此必须志同道合,而在其他方面允许有一定的自由度。正如纤夫拉船一般,不能要求一条线地行走,而允许成一定角度散开,便于选择各自的具体道路而通力合作,以其合力拉船向前。

智力结构的各种次一级结构有许多种组合,再加上智力结构总体的组合,更有极多的比例。人才学家提出了选择出合理的比例达到整体最优的问题,但目前还不能确切地解决。

问题的核心是应该建立一个联合而又开放流动的体制,在动态中调整。在这里,自适应的原理又将再次发挥作用。只要人员的构成是自适应的组合,各自都有创见,在彼此的交流(交流形式多样,不一定是面对面)中能够通过思想观点的撞击产生新的创造性的火花,那这种智力结构就是合理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研究小组,哪怕其各种比例都接近优良水平(假如有这种标准的话)也是无用。这样的组织必须重组,允许人才有进有出,其标准就是成果如何,有无创新。在竞争、开放、流动中互相选择,互相适应,互相合作。不要忘记:生物界的每一微小的进化,都是这样形成的。如今的每一能够生存的物种,都有极其巧妙的生态结构。所以,人才的智力结构也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动态地、自然地形成的。

“差异就是财富。”有差异才有碰撞,才有思想的火花,才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比较,才有竞争,才有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爱提意见的人有时可能拥有真理,而互相的探讨和启示会有创新的思维。领导与人事管理人员正是通过对差异的引导。调剂与妥善处理,使不同向量的作用力向着大体一致的方向,产生巨大的合力,而使自己的单位与团体产生“1+1>2”的效益。

2.创造崭新的人才活动会同

在新经济社会中,不同类型的人才组合在一起,发挥群体创新功能,共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就需要创造崭新的人才活动空间,发挥良性差异效用。

差异管理中,有良性差异与不良差异,实际绝大多数是中性差异,即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例如,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分为4类;胆汁质、多协质、粘液质与抑郁质。每一类都有优缺点;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态度直率、激动暴躁、热忱;多血质的人机智敏锐、对新鲜事物敏感、善于适应环境,但多凭兴趣指使,不善于对待艰苦紧张而无趣的工作;粘液质的人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埋头苦干,不被无关的事情所分心,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但处事不够灵活,反应较迟钝;忧郁质的人孤僻、敏感、多愁善感,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但细心、谨慎、感受能力强。

且不说其他的差异,仅就人才的气质而言,聚居在一起有相容的,有不能相容的。领导与人事管理干部,对此自然应当容忍,这是一种气度,同时他们可能认识到:差异是一笔财富。

管理学家提出领导个人究竟能与几个下属相处的“关系数”。据有关公式计算,如果下属为2人,则关系数为62。如果下属增加到7人,则关系数便急剧上升为490!

在关系数说的基础上就提出了管理的幅度与层次的问题:一个主管人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的数目,这是管理幅度;管理系统中具有上下隶属关系的不同权力级别是管理层次。管理幅度大小与管理层次是反向变化的:管理幅度小,则管理层次多,管理层次少,则管理幅度就大。

为了便于管理,传统的观点是小幅度多层次,整个结构显示出高层建筑的那种形态。对于各层次中每一位主管人员来说,内部的事情可能好办点——关系数减少了。但整体结构的效益却大大下降。这是因为层次过多,信息失真大,决策和执行都迟缓。根据可靠性原理,我们将组织结构的‘肩层建筑”现为一个多级串联系统,尽管每一个层次信息的可靠性达到99%,而一个有10个层次级的整个系统,可靠性只有:0.99%、0.990%。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形成一个怪圈。

时代的进步、信息经济的发展与新经济的到来,已经为走出怪圈提供了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技术与物质条件。

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人才空间结构。

这种结构以扁平型为主要特征,实施网络化管理、个性化工作与棋阵式组合。

扁平型空间结构不仅有利于降低信息传递损耗,提高决策时效,而且还能避免多层组结构中各级组织内中性差异形成的不相容的影响。这种影响由于层级过多而积累过甚,产生放大作用。如果较高或最高层级的差异是不良性的,那么,最终的结果将是很可怕的。

反之,扁平型结构有利于大面积地沟通交流,自由灵活地分化组合,有利于实施民主和健全的法制。至少透明度可以大大增加。多层级结构就像多块玻璃迭加,扁平型的就像一块玻璃一样,显然其透明度要相差许多。

但是,按照传统的怪圈,扁平型结构关系数剧增,主管对下属的直接领导与管理很难顾及,容易产生松散、无纪律与民主过度的情形。这就需要有现代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技术条件,还有电脑网络以及许多不同智能水平的“纲领”劳动者。

网络化管理有一系列新的观念:

①网络化管理必须是开放的。全球性的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内分享信息资源和随意交流的环境。它可以将一切所需要的信息,在正需要的时刻,送到正需要的地点或人员之中。这样,它就越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权力与规则,越过了国界与边界,向各现任领导人提出了挑战。领导的权力与优势主要也在于能早知道或多掌握一些信息,否则不能及时正确决策而丧失实际的权力。网络化管理将这一优势由一切有能力获取的人分享,在这一意义上说,人人都是领导人。一切与领导人有关的机会、责任。人员、组织、智慧、新信息与新知识等等,其他人也都能拥有。当然,差别还是存在的:人人都能当的领导人,只是虚拟领导。但真正有资格当实际领导的人,他必须在网络化管理的一切先进方面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在网络的大海中领航,否则终不免形同虚设。

③网络化管理要求普遍意义上的民主集中。旧的权力与游戏规则不时行了,新的规则必须产生,而只能是真正的民主集中。就像互联网之所以发挥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也是因为有了通信控制协定及其技术开发。民主集中不是一件易事,在全球范围协商一致更不容易。可以预见,超越现有法律、法规的权力分配,以及生活与工作品质都会有一个新旧交替的混乱局面。

③网络化管理要求最大限度地推广知识。这使人才能最充分地享有知识和信息资源。虽然为了利用当地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市场的机会,每个公司都有一些独特的知识,但如果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推广知识,那么,就有可能为竞争对手提供了新创意的源泉。因为,知识本性是属于全人类的。通过网络积极推广知识,则同样对人才享用资源十分有利。特别是土地、劳力、资本等不可缺少的资源大量移向“信息”,在网络上取得资源更为重要。

网络化管理要求突破时空的限制,不仅可以超越空间,而且可以使许多本不能同时进行的工作得以同时完成。网络化管理就能超越时空提供并行作业的可能。这将根本改变组织机构的工作流程与内容,从而建立高效率的团队。

网络化管理要求一切信息数字化,不可避免地要求一切可虚拟化。这样就会不断出现诸如虚拟办公室,虚拟企业,虚拟百货公司。当然还少不了“虚拟领导人”。

网络化管理要求企业组织分子化。每一位人才就是企业的最小单位,可以应工作需要机动组合。在分子化组织中,人才自动自发、主动学习,通过网络合作,以知识和创意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网络化管理再进一步,则要求企业本身也分子化,以便在全球范围内依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寻找结盟、寻找资源而实施各种虚拟经营模式。如虚拟生产(专攻设计、行销,将生产委托分离)、共生(共组行业中心,共担成本)、策略联盟(交换各自拥有的关键资源创造竞争优势)、虚拟销售网络(使下属分设各国的销售部成为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募股扩展)、虚拟“行政部门”(将业务部门对外发包,吸收专业化公司人才为已统筹)等等。

④网络化管理并不纵容内部各行其是,而是要求利用信息网络将原本各行其是的众多部门一体化。网络化管理也不必顾及差异的存在,在“网络导向”下,差异总是向有利方向转化,而人才之间各种中性差异也不会产生不相容的弊病。有一句流行语:“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因为网络中难见本人庐山真面目,即使是狗,只要它能进入网络交流,人们确实不可能发现,更谈不上什么无原则纠纷了。

总之,网络化管理有着一系列的新观念与新规则。以上只就人才的空间结构有关部分讲的。不论网络化管理如何广泛或如何地神通广大,归根结底,网络的各个结点只能是人才。对于信息与知识交流而言,整个网络化管理只能是扁平型的。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人才的适应空间有两大重要变化:

一是个性化的工作方式。网络给了人才最大最自由的空间,他尽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不会有与他人或领导直接冲突的危险。充分施展人才个性也就是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全新意义上的生产方式与劳动方式。劳动与人类的才能自由全面发展的直接结合,劳动与乐趣在接统一,成为人才资本发挥最大效益的最佳的空间结构模式。

二是人才在网络化管理中有时当将帅,有时当车马炮或卒子。在网络导向下,人才的流动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一般,有着千变万化的组合。这就是棋阵化组合。虚拟经营就是各种人才在不同的策略下的棋阵化组合。整个网络运行就像一盘下不完的棋一样,时有胜负,但难有最后的胜利者。

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着重于提高人才资本的空间结构效益,先决条件还是要有网络化管理的观念与相应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靠空间结构网络化原理,以实干、创新、悟性、毅力加资金,将宝塔式结构改为有效的扁平结构,网络横向化,信息处理一体化、决策分散化,人才工作个性化、人才使用棋阵化,提高反应速度,以免丧失商机。

其次,为明天而准备不是“一刀切”、“一步到位”与“赶浪潮”,而是制定规划,分批分步实现人才网络化管理的电子化。使现有的横向一体化的扁平式网络添上现代技术的双翼,展翅高飞。由于电子网络和信息技术有各种优势:信息传输速度快,保密性能好,生存率高,失真低,抗干扰能力强,中间环节少,传输距离远,传输精度高等等,所以,网络电子化使人才资本的运营具有无限的空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资本的效益。

3.合理的人才时间结构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直接的财富,那么人才毫无疑问也成了财富的源泉,为了使一个人才群体不断地创新出新知识,成为不竭的知识喷泉,就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时间结构。就一个因工作的关联形成的正式团队而言,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年龄结构。这是考虑到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工作朝气、工作技能、智能等因素。不同性质的团队对年龄结构的要求有所不同。管理团队一般年龄结构偏大些,以充分发挥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者的作用。生产作业团队一般以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为主。营销团队一般以老带新,往往年轻人更多一些,使营销队伍充满图劲。年龄结构的考虑,还应保障团队在不断发展中的动态平衡,保障后继有人以及按照人的心理特征与智力水平,使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最佳效能。

人才的时间结构效益与人的年龄密切相关,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人的智力发展,在不同年龄期是不同的,同时,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中也有不同的职位或表现,形成了老年人的老谋深算、阅历丰富,中年人的年富力强、基础扎实,青年人的思想敏锐、热情奋发等特点。不同年龄期的人才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也就是常说的老年、中年、青年三结合,就有可能取得较佳的时间结构效益,具体表现在:①适应新经济时代经济和科技“跨接”与“转换”的需要,促进新经济的发展;③人才之间产生“亲和力”互补与互相促进而产生1+1>2的能量放大效应;③能经济、合理地使用人才资本,整体上取得较佳的宏观经济效益。这种年龄结构就是人才的群体时间结构。一

人才个人,终其一生,在人生征途上的不同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特征的最佳年龄区。按说,如果存在着多个“最佳’”的话,事实上也就无所谓“最佳”了。然而人才有着综合性的动态自适应的能动性,在一生之中,可以全方位地追求多个最佳点。构成一个立体的时间结构,取得尽可能高的效益。这种从线性的时间序列中以不同的方位角度选取的最佳年龄区,就是人才个体的时间结构。

个体时间结构与群体时间结构对于一个新经济企业网样重要,重视个体时间结构的建设是良好群体时间结构形成的基础,重视群体时间结构建设不仅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且为个体时间结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据国内外人才学家研究,大学教育之后,30岁前开始有重大发明创造,40岁以前即有一项重大发明创造的占2/3;60%的重大发明创造在40岁以前。同类型人才创造力最佳峰值为37岁,区间在25一45岁,平均值为28.2岁。

随着知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力最旺盛的年龄区呈现逐步提前的趋势。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技术人才创造力最佳的年龄区为35一55岁,较25一45岁滞后,而发达国家则为25一40岁。虽说“大器晚成”之才有的是,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大器早成”。报载1978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大学少年班,现在有18岁的大学助教,21岁的博士,26岁留学归国副教授。全国少年大学生达数千人,他们早已成为栋梁之材。

新经济时代,人才在大规模信息交流的环境下,又拥有多媒体电脑及数字化网络知识,知识的应用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迅速。因此,不可能等求学时期结束后再来从事创造,而只能是边学习边创造边出成果,尤其是大学时期,创新已成为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部分。那么,“大器早成”也就不难理解了。

人才一开始工作,就有收入。贝克尔根据大量统计资料绘制了年龄一收入曲线和年龄一财产曲线。指出青年人收入较低,而收入达顶点的年龄区是中年,即45一54岁。进入老年则呈递减之势。由此,可以将45一54岁,这一段看作是人才投资回报的最佳年龄区。

很有意思的是:当人才外向性投资最佳年龄区,亦即开始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时期呈提前趋势时,表示人才投资回报的年龄一财产曲线的顶峰期却在向中老年区间移动,由45一54岁后移至约55一64岁。这一前一后并不是偶然的,恰恰存在着“早慧厚积”的联系。对于早年就开始重大创新并不断地一如既往地努力的人才而言,晚年并不意味软弱与凄凉,恰恰是“满目青山夕照明”,一片灿烂景象,是象征丰收的金秋!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类“早慧厚积”的人才很少,所以老年贫困无助的问题伴随人口老龄化成为各国的大难题。在20世纪前的漫长岁月,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未超过总人口的6%,而到ZI世纪初,将达10%,到2050年,每4个人中将有一个老年人!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2

论文摘要: 历史 唯物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作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在客现上要求不断加快技术革新、 科学 进步和 教育 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是必然的。随着生产关系从而整个社会关系的改变,人类将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无形”经济,知识社会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人本社会。

    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铁器和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工具的最伟大革命,曾造成了生产关系的革命。铁器的发明造就了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的兴起,使人类从采摘和狩猎进入真正的经济生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造就了 工业 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兴起,使人类从手工劳动时代进人机器大工业时代,并使人类开始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电力的运用加快了这一步伐,人类逐渐步入自动化时代。随着 计算 机发明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人类又迎来了新的生产工具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越来越便利了,知识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知识创新不断加快,知识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创新最终将从工业和农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知识产业,并对社会生产起主导作用。以知识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造成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也必然要引起全部社会关系的变革,人类从而将步人知识社会。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来临意味着人类进一步摆脱体力劳动,逐步步人脑力劳动时代。

一、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知识经济来临的必然性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曾指出,机器的改进“由于竞争而变成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令”。究其原因,机器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革命化为资产阶级带来高额垄断利润,而利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目的。为此,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甚至只把技术进步带来的垄断定性为“资本主义”,他说:“对我来说,在经济领域内,高层次运营的特点就是从一种垄断转向另一种垄断的本领。……你失去了一种垄断?没关系,再掌握另一种垄断便是了!……资本主义的方便之处和它的优越性便是选择的可能性。经济学家熊彼特则把资本主义描述成一个由技术革新驱动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他认为,新产品的发明、现有产品生产技术的改进,必然意味着现有产品和现存工艺技术的贬值;但是那些因此而遭受的财产损失其实变成配置到更有效地利用它们的人手中的资源。总之,正是由于工业生产追逐高额利润的需要,人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千方百计争夺生产工具的技术优势;而那些技术落后的 企业 将在市场竞争中破产、被吞并,成为“更有效的利用它们的人手中的资源”。当前,资本主义跨国公司进行的r&d(研究与发展)估计占全球r&d总量的75%—80 % 。事实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工业生产中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在内的一切企业,都必须特别重视机器的改进。

    不仅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快技术革新,个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同样必须把知识的积累放在第一位。以我国这个新近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例来说。改革开放前是 政治 成份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改革开放初期则一度出现了“脑体倒挂”的现象,但今天,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己经和个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基本成正相关联。据

     其次,人们的生活改善也将主要不是对更多产品的占有,而是产品的“技术的升级”,这为人摆脱资本主义条件下“物的依赖”走向自由 发展 提供了条件。人的生理需求总是有限度的,当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使温饱得到解决以后,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更多的食品,而是要需要更多的关于饮食的知识,了解如何才会使食物更加 科学 地满足人体机能的需要,如何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也许还是 计算 机软件最能说明问题。我们知道,我们并不需要两个或更多w indows98操作系统,我们只需一个windows xp。复制一个w indows98的价格很低廉,甚至不要钱就能办到,但是,它对我们没有任何更多的使用价值。w indows xp却要比windows98方便得多、先进得多。人类生产不了足够的书籍、收音机、电视机、电脑这些物质产品的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将要成为 历史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像更新我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让我们的书籍内容更好,让我们的音响设备、冰箱、空调、住房、汽车、机器人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安全。显然,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首要的是人的自主发展,人的知识利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再次,人们精神上的幸福感受、社会地位感受也将主要不是获得更多的钱财和权势,而是“知识充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系统 哲学 家e·拉兹洛在他的《决定命运的选择》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规定世界上权力与财富性质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权力不再以诸如某个办公室或某个组织的权威之类的传统标准为基础,财富的涵义正在从诸如黄金、货币和土地等有形的东西转移开去。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基础正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思想、技术和通讯占优势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则将他的新著取名为《力量的转移》。到那时候,“知识就是力量”,而且是比金钱和权力更强大的力量。因为,更多、更先进的知识意味着掌握了更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必需的资源和手段。人们要实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要生活地更好,需要的是更多的知识—掌握了知识也就掌握了财富。奴隶主和封建主可以强制奴隶和农民劳动,资本家可以靠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强劳动强度赚取更多的钱财。但是,知识利用和创新能力却紧紧依附于人本身,依赖于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强力和金钱本身并不足以搜取它。没有独裁者能强迫人民发明最先进的武器,没有资本家能迫使员工发明最先进的新技术。可以想象,资本和权力不再成为奴役人们的力量是可能的。人们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将是决定人的生活状况的根本因素。

    总之,生产力的发展将使人类摆脱有形产品的匾乏,甚至普遍出现”生产过剩”,“无形产品”—知识创新,将成为人类生产的主要内容,这就是知识 经济 与农业经济和 工业 经济的本质区别。同时,因为知识生产的本质是发挥人的创造力,所以,与农业经济以土地为本、工业经济以资本为本不同,知识经济以人为本,以人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为本。以人为本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点,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三、社会关系的变革与知识社会的曙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历史唯物主义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因为它将导致全部社会关系的变革。知识经济的来临预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进人知识社会。

    1996年d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报告中,把“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看来,知识和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和消费对象。那么,可否说信息产业就是代替工业经济、改变生产关系的知识经济呢?不能。马克思指出,“机器正像拖犁的牛一样,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 现代 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才是经济范畴。”同样,计算机和互联网也像机器和牛一样,也只是一种生产力,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只有以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知识运用和创新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才是经济范畴。认为“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使世界经济开始进人一个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新时代”,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本身不会成为改变社会性质的新的社会生产方式,信息技术(it)产业仍然是物质生产,仍然是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比信息产业宽广得多,它包括了一切利用信息所进行的智力创造活动。它不是物质生产,而是科学发现、技术革新、精神生产、观念更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变革等活动。所以,知识经济是与物质生产相对的“新经济”。美国波斯顿大学的托马斯·h·达文波特教授在《重新确立信息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一文中明确区分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这种差别,并指出:现在“是到了我们将重点放在信息上,而不是放在技术上的时候了;”“毕竟,在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时,是人赋予了其内容、意义和价值,也正是这些人能够获得好处。在《知识管理只是好的信息管理吗》一文中他又区分了信息和知识,他认为:“当人类对数据进行解释并将它融人特定背景之中后,数据就变成为信息;”“知识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信息,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就没有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与人的智力活动紧密相关,没有人的智力创作也就没有知识。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知识创造和知识运用,否则,知识同信息一样是没有价值的。所以,说到底,知识经济是以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利用为内容的“无形”经济,而不是为信息和知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的有形物质生产。一旦,“历史上第一次,人类思想成为直接的生产力量,而不仅是生产系统中的决定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就真正来临了。所以,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本质区别是其产品的“无形”。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知识经济;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7-0110-02

1知识经济时代的介绍

1.1知识经济的含义

步入21世纪以来,人类逐步告别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逐渐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科技、人才等“软因素”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官方定义,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的经济。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也预测了科技将对今后生产力发展的卓越贡献。知识经济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有所区别。农业经济时代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依靠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工业经济的发展则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资本和设备等的协调运作上。因而,知识经济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不仅体现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表明当今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区别于过去了。

1.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1)科技研发成果及其投入使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一改以往经济发展中高耗能和低效率等弊端,将高效率与低投入相结合,为生产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方面,对科技研发的大量投入将起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对智力研发的不断投入,将会开发出新的、富有的可替代资源,大大减少对稀缺资源的消耗。例如水电和风电装机的投入使用,还有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和光伏市场的有序启动,都极大地降低了能耗。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DP能耗变动自2004年以来已持续走低跌至-5.01%,尽管在2011年有小幅回升,但整体趋势仍是下降。

(2)人力素养及其对知识运用能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决条件。对人力资源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能否设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战略,关乎到这个国家的未来。国家在培养本民族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才引进战略的制定。一个国家越爱才、对人才越有吸引力,这个国家的未来也就越有希望。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全球化竞争中,近90%的发明创造和世界一流人才都会聚在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中。我国自1978年以来引进境外专家累计达到250多万人次,通过“引进来”和“派出去”两种方式,人才引进工作不仅已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3)人、环境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科学的发展观。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在于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发展经济不能建立在剥夺下一代或几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上,一定要照顾代际间的平衡。当下,国内社会仍面临着工业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枯竭、贫富差距拉大和道德伦理滑坡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相背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综合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性、交叉渗透性地研究和探索。

2西方政府及我国经济职能转变的历史阶段

2.1西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回顾

在20世纪,西方政府经历了对经济的放任阶段、干预阶段和市场政府混合管理阶段。起初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受到了重视。他主张政府应在社会运作中承担“守夜人”和“警察”的职责。但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证明了自由主义的失灵。此时人们发现,政府在经济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凯恩斯的政府干预学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很难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必须依靠政府的干预,扩大政府功能,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与自由经济主义的命运一致,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西方经济再度陷入“滞涨”的困境,“看得见的手”也失灵了。经过西方经济发展的起伏跌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要想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把市场和政府有效结合起来,寻找两者合理搭配的度,做到政府、市场都不越位、缺位。

2.2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回顾

(1)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一直沿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统统管,样样包”。这样一种“全能政府”由于忽视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弊端丛现,进而导致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有研究指出,这个时期我国政府的分配职能在经济职能中是起主要作用的。

(2)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得到强化。有研究认为此时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可以概括为分配、调节和监督,而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不够大,政府仍是主导,此时经济运行体制最显著的特征是“双轨制”。

(3)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这一阶段我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体现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宏观调控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建设上等。随着政府经济职能在经济发展中的不断有效发挥,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3我国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履行经济职能时的主要问题

3.1在人才和技术引进战略上能力不足

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对人才和智力的高效使用,而人才的产生一方面基于国家教育战略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在于吸引人才政策的制定。现阶段,我国政府在人才引进战略上主要有人才引进观念落后、人才引进政策的力度欠缺和执行不到位等突出问题。部分地方政府还未能认识到制定和执行人才引进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关系。科技引进战略同样重要。我国的科技引进现状仍有待改善,技术引进单一且效率低下,重硬件轻软件的科技引进观尚未得到改变,并直接影响科技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作用。引进科技后,政府在科研上的投入力度往往决定了研发成果的社会效益。2008年,我国投入使用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4%,约4616亿元,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约为2%。

3.2地方政绩考核标准不尽合理

我国政府对GDP盲目追求使得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走上了人、环境和社会恶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建设“有限政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片面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势必会削弱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因此,片面强调经济的高速增长,从长期角度看,也将不利于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

3.3对经济运行的监督和约束不到位

政府必须实现对经济的有效宏观调控,尤其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经济泡沫的存在虽然有其外部环境的不可控以及历史发展必然阶段等因素影响,但政府对土地资产的监管不力等因素,也对经济泡沫的继续膨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利益取向的非中性化也是政府缺乏对经济的监督和约束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履行其经济职能的时候,必然喜欢进入那些能给本地区和部门带来丰厚收益的领域和层次,而回避微薄收益的领域和层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使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既照顾地方收益,又更好地行使监管职能。

4对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我国政府在新时期转变经济职能务必要紧紧围绕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特征,结合国情,合理制定战略对策。

4.1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动摇

政府把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重点转移到强化“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上,奠定了国家依靠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强大基础。把人才工作抓紧抓好,将为今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根基。政府应培育爱人才、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应极大地调动社会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智囊。同时,政府也应做好对人才的引领工作,鼓励科技知识分子勇攀科学高峰,树立并强化主体意识、市场意识、面向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做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合格主体。

4.2制定合理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利己倾向,虽然对拉动地方GDP增长有好处,但往往忽视了百姓诉求、资源诉求和环境诉求。有学者曾探究将绿色GDP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标准的可行性,而绿色GDP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吻合。绿色GDP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实际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则国民经济增长对自然的负面效应越低,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度越高。由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主要职能是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所以也应强化对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履行的考核,以避免考核标准的单一。

4.3更新观念,强化法律约束能力

有学者研究指出,政府转变经济职能的核心是转变观念,构建新型的政府行为理念。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同时,政府应利用好法律武器强化对国有资产、私营企业的管理,确保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立法机关还应在法律上规定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方便人民群众的监督,也便于市场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4

本文主要阐述了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以及为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我国应采取的措施,以期我国抓住机遇,从实际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知识经济;生产力发展;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它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知识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一、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

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统称为“知识”,知识经济指的则是人们通过对各种知识的利用,对事物所进行的使用、分配以及生产之上的经济。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之日起,知识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就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也是人类总结和积累出的生存生产的经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类先后经历了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经济形态。在这些经济形态中知识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在农业经济社会,人类发展农业需要适时播种,只有掌握了充足的有关节气的知识,才能实现适时播种农作物,这样才有利于农产品的丰收,假如农业生产缺乏知识的支撑,那么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再比如工业经济社会,它对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电动机、纺纱机以及蒸汽机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体力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延伸,是当时社会中人类知识的结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形态层次与知识量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它们在社会发展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哲学理论角度来说,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知识会逐渐发挥出比其他任何生产要素更为重要的作用,进而知识经济就应运而生了。

(二)知识经济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无论任何形式生产力的发展都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先后经历了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则是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高度智能化的充分体现。人类社会从游牧经济到知识经济,大体上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自然的人化”阶段,这一阶段,人类通过对自身智慧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主观改变着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并从中获取到了自己所需的一切物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就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体现;二是“人的自然化”阶段,它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对自然变化的既定规律有了一定的掌握,从而将这些认识和经验性的内容通过内化,变为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使自己在社会生活生产中依据这些知识按照自己的目的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知识经济就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体现,此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源、资本、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知识和技术成为了物质财富增长的重要生产资料,因此,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智能化发展就是当今知识经济的本质所在。

二、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在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很多工业生产企业采用科学技术强化了自身的制造工具,在当时社会成为了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产业结构也由原来的以农业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业为主。而就当今社会来讲,产业结构正逐渐由工业转变为信息和服务业,知识经济作为一种高级化的经济形态,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社会生产力系统在现代科技发展得到了“软化”。

在工业社会,人们在生产中为了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在工业社会时代,人们为了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产品产量,开始在工业生产中推行机械化,这就需要充足的能源、材料以及交通运输设施来保障其顺利进行。因此,工业社会体现出了一种较为“硬化”的生产力系统。在当代社会,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也由较为笨重和需要人工操作的普通机器,发展为了精密化的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对象也由单纯的自然资源变为了人工合成材料和优质的新能源;劳动力类型也由密集的体力劳动者变为了科技型的高尖端人才;产业生产管理也由以往的靠经验,粗犷式的管理变为了集合了自动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科学管理。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各个要素都在科技的发展下逐渐向“软”的方面发展,这就促使了社会生产力系统的“软化”。

(二)科技的进步缔造了新型的生产力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新兴了一批以知识型软产品为代表的计算机和软件企业,如微软、iphone、联想等,它们逐渐成为其所在国的支柱产业。在现代学科技术的发展下,知识型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技术与知识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向,若要取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开发出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因此,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已成为知识经济下新型的生产力系统。

(三)科技的进步优化了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作为支撑,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物质来保障其基本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高效、优质和可持续性,更多的是在经营生产中依靠科学技术,以实现生产效率和效益并重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了改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被处理得更加和谐。

三、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随着国际间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知识经济的发展,新的知识观念、知识生产和知识价值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判断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知识经济水平的重要测量指标。人是应用知识的主体,知识在创造、传播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本来作为支撑。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就现阶段而言,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而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我国企业职工下岗后很难实现再就业,这充分说明我国劳动力的素质难以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抓紧时间大力发展教育,快速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才能促进我国知识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从国情出发,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加强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转变,建立一套能够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开放式、多渠道的现代教育体系,同时加强对全体社会成员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新知识的创造与应用,这也是发展知识经济所必需的。只有大力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使知识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焕发活力。

(二)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

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是创新的骨干力量,国家在提高全民创新意识过程中要重点培养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的创新能力,并依靠“四个创新”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依靠新知识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此,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第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经济效益是其发展的命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之中,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企业经营生产活动面对的是市场,只有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企业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因此,企业要摆脱与经营生产相脱节的自我封闭式创新,要积极加强与高校、政府、科研机构等部门的合作,建立一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机制,切实发挥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第二,投入是科技创新的保障。科技落后是造成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而企业、国家对科技投入较少与科技落后有着直接联系,因此,为切实提高国家、企业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创意能力,国家、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在科技创新上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第三,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劳动、资本、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又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尤其是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国家要加强人才创新,引进和培养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依靠创新型人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知识经济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创新,更要加强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美国之所以是当今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不仅仅是在于它具有强大的高新科技研发能力,关键一点在于它能有效地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能充分附加知识含量。目前,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只有3%,而占国民生产总值25%的制造业中的劳动力也不到10%,这充分说明了只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产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我国在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高新科技的开发;二是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传统产业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让旧的生产力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增加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使传统产业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若要实现知识经济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运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使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升。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

知识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其相对应的社会支撑结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织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国家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它们之间的关联,使其形成一个科研生产联合体。科研机构主要负责研究企业在经营生产中所需的新知识,并指导企业将其有效运用到生产之中。生产单位要为科研机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满足科研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物质条件。生产单位与科研机构只有相互促进,才能共同提高知识水平,为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国家还要建立行业性的科研中心或知识经济开发中心,将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实现三者之间的联合创新与攻关,形成在“产、学、研”上共同进行新知识的开发与应用,从而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力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对科技开发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知识产业社会支撑体系,促进生产力迅速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健全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依靠知识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作者:黄洁 单位:杭州市干部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邹春红,尹荣珍.浅谈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J].商情(财经研究),2008

[2]王友林,彭波.论知识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J].时代经贸,2008

[3]薛丹.知识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民营科技,2012,12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5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或者创设情绪色彩浓厚、主体形象的生动场景或者氛围,引起学生某些的态度体验,最终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所教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情感得到升华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本质就是对社会及生活的精心提炼和加工后,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景教学法也可用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中,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传授于学生,并调动学生的感性和理性等情感,使学生在思考、感知和情景体验中获得知识。

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业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科内容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而进行的德育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常识等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从而树立正确的经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1.《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容设置具有优势

中职德育课的教材富含职业、生活和时政等素材,目前的德育课更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内容设置中,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增添了许多新知识,如我国的基本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等,从而使其课程更具有时政性。因此,德育课的教材内的题材比较丰富,可以为情境教学提供更好的运用舞台。

2.《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材内容易于学生参与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教材内容,与一些国内外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联系紧密,可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也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供了场地。因此,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材内容讲解时,运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

3.《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程更能贴近生活

对于《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传统教学采取灌输式的方式,教学方式死板,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无法在学习中养成良好品德。情境教学法则是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在创设情景中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情景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并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情境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1.创设表演情景

创设表演情景,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亲身加入表演中,从而对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进行“货币的产生”这一堂课的讲解时,教师可根据课本知识,将自原始时期物物交换到如今的货物交换的发展过程编辑成一个小故事:原始时期,人们将多余货物实行物物交换,但是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多,物物交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摸索,以一种媒介为替代,进行货物交换,如贝壳、金银等,故而出现了早期的货币。后经过时代变迁,金银等货币因缺损、太重等缺陷,被银票和纸币代替,就发展到了今天的人民币。教师在选角色和策划表演情节的同时,回有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表演中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协作精神。

2.创设形象情境

形象情景包括录像、电影、图片和模型等。创设形象情境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深处的情感。如教师在进行“个人收入与理财”这一课的讲授时,教师可让学生对自己的收入、父母的收入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是属于哪种收入方式,另外,还可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收入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等等,之后教师再假设一个情景,将纸片当作金钱模型,让学生为自己父母的收入进行理财和投资。教师还可以“学生收入需不需要纳税”为论题,展开一次辩论会。经过整个情景的引导和学习,让学生对理财和投资有了深刻的印象,还可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钱物进行投资,学会运用知识,构建经济头脑。

3.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或者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的与知识点联系紧密的问题为蓝本,创设出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答答案。如进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讲解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去解答:(1)省与省之间的商业、文化等往来属于对外开放吗?(2)对外开放的大背景是什么?(3)对外开放的利弊又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对外开放的含义,经济全球化的学习内容以及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敢问、敢答,勇于探索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只是中体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乐趣。

4.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在生活中选取比较典型的环境或者情景,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对其进行亲身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知识点的讲解时,可带领学生到商店或者超市对商品进行直观地了解,还可让学生亲自进行一次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活动,让学生在交换和消费的同时,理解与“交换”“消费”相关的知识点,另外,还可让学生对来超市购物的人群作一次访问,了解消费人群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知识点,也能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知识的记忆和情感的升华等目的。

四、结束语

情境创设在实际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课堂中,能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让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情境教学还可陶冶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但是,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需要将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创设情境的形式需要多元化和新颖化,并且情境创设不能过度,从而利于学生的接受。

参考文献:

[1]于洋.试论情境教学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119-121.

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经济 观念创新 目标创新 内容创新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在步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科学创新、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创新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推进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观念

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无一不是依赖于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也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则是人才竞争——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将各项理财活动“人格化”,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知识经济的关键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最受重视、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使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了,出现了“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这就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信息价值与收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哪个企业在信息和知识共享上抢先一步,就会获得竞争的优势

(三)财务风险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有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完整、不及时,或者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

3.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

4在高收益心态追求的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最佳结合点,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环境价值观念

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导资源有效配置,环境和生态的优化与平衡。为适应这种要求,理财人员要善于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公共关系,努力做到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以便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协调财务部门与公司内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作适当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财务运行的一种驱动力。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地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追求股东利益,而且也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如美国的IBM公司已把其财务目标提炼为“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

(一)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企业将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契约。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人所要求的偿债能力最大化、对政府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对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盈利、他们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保障他们经济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财务责任社会化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为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共享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和深入,而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治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应兼顾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作为企业理财的最高境界。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