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字历史高效课堂研究

十二字历史高效课堂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课程下对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要求,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课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运用“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初步实践。

关键词:

“十二字”模式;教学效率;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是指一种特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课程下对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要求,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课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各种教学模式登台亮相,我校借鉴江苏省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教学的运用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过去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讲堂现在真正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学堂;教学方法由传统的被动灌输变成了合作探究;师生关系由命令式的服从关系变成了民主平等。运用“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具体介绍将“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精心”设计预学案为课前引导学生自学做准备

“教前预设、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在教案备写上有所创新,每一课教案由预学案、导学案、固学案三部分组成。预学案备课的出发点旨在引导、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教前自学。预学案在备写内容上主要包括预习的要求、范围、预习时要解决的问题、所用时间等要素。为了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预学案,教师就必须做到: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充分了解学情。在预学案指导下,学生在上新课前先认真自学教材,完成预学案中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大部分甚至完全按照预学案的要求自学完相关的内容,即使学习能力再差的学生也会有收获,方向明确,有的放矢。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预学案备写的质量关系到一节课教学的成败。作为历史课教师在课前对预学案的编写一定要高度重视。

二、“有效”进行教前自学不走过场

“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倡导最大化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上新课前学生先按照教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认真自学教材,是历史课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所谓“有效”是指自学必须是在教师指导下,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而不是放任自流,只是让学生随便地看看书而已;通过自学要确确实实解决一部分问题,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要扎实。“听、读、划、标、测、评”是笔者在历史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基本方法。“听”即自学前学生先要认真听清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怎样自学、自学什么、多长时间。“读”即疏通全文,了解学习内容。“划”即在课文中找出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划出来。“标”即在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或有疑问之处标上醒目、特殊的符号。“测”即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测,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设计成各种问题让学生解答,通过检测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有的放矢地进行“以学定教”做准备。“评”即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三、问题预设要“巧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问式教学法是历史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正是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在非常有限的40分钟教学时间里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具有“巧妙”预设问题的本领,能够牢牢地“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特别熟知的历史知识,例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回答起来没有什么难度,较感兴趣,教学中要多设计。有些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但课文中论述较细致,条理性强,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例如,为使学生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对历史的贡献,可以设计问题:“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为使学生了解唐朝“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可以问:“唐太宗时期采取了哪些治理国家的措施?”让学生展开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活动。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完八年级历史《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两课内容后,还可以设计问题:“怎样评价邓小平?”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为学生搭建起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真可谓“一箭三雕”,教学效率自然就高。

四、新学的知识当堂“消化”保证课堂教学高效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得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先理解,再记忆,然后才能运用。“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对所学的知识要做到“课课清”“堂堂清”,学生就必须做到对新学的知识要当堂“消化”,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上的当堂练习。通过设计各类不同的题型对所学的知识反复进行巩固,增强记忆,进而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不仅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写好课后反思。由于课堂练习的时间有限,只有短短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就必须做到要“精练”,即对练习的题目要精挑细选,题型要典型,以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由于考试中学生失分最多的往往是材料解析题,练习时就要“对症下药”,应该将练习重点放在材料解析题的强化训练上,引导学生掌握做这类题的各种方法。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

五、结束语

“十二字”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历史课教学中“学”“教”“练”三者的统一: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针对学生自学中的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探究,课后对新学的知识通过练习强化识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只有精心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相信只要我们广大的历史教师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做起,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会指日可待。

作者:贾燕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新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