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教学制度

学分制教学制度

1学位授予情况

1.1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校于2009年对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做了部分修改,对学生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的要求由原来的1.5提高到1.8,在2013届毕业生中有2人因此而无法取得学位。我们把这2个例子作为案例,提醒在校的学生,学分制教学制度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不是只拿60分就可以,还有学分绩点这个质量的要求,学习才是大学生活的根本。在2011-2013届毕业生中,共有5个学生因为考试作弊无法取得学位,根据这些数据,我们给所有的学生敲响警钟,让他们对所有的考试都必须严肃对待。考试前,我们会在各班强调考风考纪, 把之前因为作弊无法取得学位的例子作为警示;在各门课程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宣读考场纪律,加强各考场的监考巡考工作,尽可能做到防微杜渐。

1.2每年学生的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等数据可以给在校的教师、管理者、辅导员反馈很多的信息。教与学是否能达到培养方案的目的、要求,是否能因材施教,管理是否能做到规范、科学、高效,学生的学风如何,考风怎样,辅导员能否有效利用毕业生毕业时的信息激励学生等等。学生的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等数据看上去只是几个数字,但是这些数字的背后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我们在每年的教职工大会上都会公布这些数字,以此引起各位教师、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引导大家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2学分绩点制

大部分采用学分制的高校都引入绩点制来进一步完善学分制,通过计算平均学分绩点来区分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绩点制中绩点的计算方法,各个高校间存在差异,有“段-点”型,“点-点”型,“标准分”型,我校采用的绩点计算方法是属于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方法:“点-点”型。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保证了成绩与绩点的等价性。但也存在它的缺点,其操作的前提是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及重要性与学分的分配相等,学分数越多,课程越难越重要,对平均绩点的贡献越大,否则,计算平均学分绩点会出现误差。平均学分绩点是学分制高校普遍采用的指标,它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能达到学校的要求,是否完成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内容要求,也就是学生能否毕业,是否有资格拿到学位证书的成绩依据。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平均学分绩点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有不少高校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学分绩点制进行探索及实践。我们对学生学籍学分管理采用的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定期收集教师及学生对系统的反馈意见,根据意见修改系统,经过多年的磨合,对于该系统的使用已经比较适应,已有高校研究表明平均学分绩点在该系统中运行良好。我国相关部门对学分制高校的绩点评定没有设定标准或制度,我们同意一些学者的观点,建议有关部门制订出学分绩点评定的标准或制度,以供高校统一采用。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培养多样化创新人才。我院在日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将按照“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与时俱进,根据实践反馈的数据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敏 陈妙 单位: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