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德育论文

基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德育论文

一、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有竞争就会存在着胜利与失败。我们提倡竞争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有为、昂扬向上的净胜面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对学生来说就是如何处理好和胜利与失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得意淡然,失意也坦然。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同时告诉学生们失败了要找出失败的关键所在,鼓励他们面对困境、失败的时候,不可退缩。在德育课程中融入教育逃避、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培养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主流。让学生在面对面对对手与困难时,在胜利与荣誉到来时,在挫折与失败时,在受到嘲笑与不公正对待时,能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要他们学习冷静、容忍和理智。要学生明白竞争是一种超越,要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努力,不要把胜利寄希望于对手的失误,更不能诋毁对方,竞争是要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成功了不要沾沾自喜;如果竞争失利了,受挫了,要记住“失败乃是成功之母”,要有敢于面对竞争失败的勇气。嫉妒心理谁都有,但是如果将这中心理放大就成为了心理疾病,是病态的一种表现,不是不能正确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的表现。

二、树立竞争的重要性选择适当的标准和竞争对手

动机在个人心理趋避相对的两种倾向:把某种成就活动、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称为成功动机;把害怕挑战、避免或迟疑加入一种成就境地的动机成为害怕失败的动机。两者关系为:成就需要=追求成功动机-害怕失败动机。追求成功动机高的人会勇于克服苦难、有挑战欲望。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因项目特点、个体差异、爱好特长不同,把握学生的成功动机心理,提高竞争意识。竞争是有目标的竞争,通过竞争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应事先确定好,不能盲目从事,这个目标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了轻易就可达到。达到了也不会有满足感、成就感过高了。达不到易受挫折,甚至伤害学生的锐气和自信心,所以,需正确估量自己!正确估量对方,选择适合自己的竞争对手和竞争标准,确立的竞争标准最好不要定死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否则竞争压力就可能过大,加重人的思想负担,对竞争是不利的。要想竞争成功,需要有压力,但压力必须适度,不能过度过度了就会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选择竞争对手也应适当!应选择和自己条件,实力差不多的稍好的同学。每个人都想争第一,但是第一只有一个,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摆正心态,不能总是以第一为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竞争对手。此时,教师在德育课程讲授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告诉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的重要性。比如,在跑步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的竞争对手就是你前方的哪一位同学,你超越了,再选择前方的同学,而不要盲目地将目标锁定在你看不到的第一位同学。

三、正确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竞争进取精神

竞争进取精神是指人类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力量。在讲授德育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诸如语文课程中的鲜活例子告诉学生积极进取是人类永恒的思想。教师可以从课本中选择一些例子进行讲授,如此一来可以将德育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切身的教育,一举两得。例如,选自《荀子》的《劝学》:“学不可以已“”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再如彭端淑的《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也。”这些课文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有一定的学识,要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地积极进取。

四、加强道德和诚信教育,培养合作精神

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责任,在市场竞争无序,假冒伪劣、欺骗等行为泛滥的时候,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诚信的重要和可贵。诚信教育将会为学术未来立身处世事业打下重要基础。学校通过举办重大纪念活动、主题班会等强化诚信教育。现代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意识,也离不开合作精神。合作是竞争的基础,是当代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性的合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性”,而相互消耗,以争胜为目标的竞争则是人“兽性”的表现。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合作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相反地,是对土地、人口和生存空间的竞争让流血和屠杀的惨剧一次次上演;竞争、并且必须是良性的合理的基于社会福利的竞争,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是促进效率的提高,加快社会进步的速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协作精神在各种竞争活动中都应该得到大力提倡,只有正确处理好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关系,才可避免同学之间的勾心斗角,互相拆台。才能树立正确的荣誉观。

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开创第二课堂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有力助手,并在活动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班级文化建设是孕育学生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摇篮,并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追求,是培育他们自信自强、竞争能力的土壤。笔者在德育教学中,努力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辩论会、运动会、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又将德育课中相对枯燥的内容通过活泼多样的形式教授给学生,确实一举多得。

第二课堂长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习研究气氛。教师要积极研究本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开设第二课堂,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