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摘要】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托尼•博赞创建的,又称为“心智导图”,它具有逻辑性、形象性,通过图形、符号、关键词等要素的组合运用,将各知识点的层级关系进行梳理,并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教师的发掘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导图特性;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优化教学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托尼•博赞创建的,又称为“心智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是把思维形象化的一种方法,实际操作中是运用关键词或想法引起的形象化,能够形象直观的把知识点提炼,然后运用线条、数字、图形或者符号,图文结合的把知识点串连起来,形象的再现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之所以受到化学教师的青睐是因为它具有逻辑性、形象性,特别便于学生在零碎的知识信息中整理出信息点,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方便理解记忆。初中化学知识中有的知识点非常零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科学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视觉刺激,使抽象、零散的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更加直观、形象、系统,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一、基于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的特点是知识点零散,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又相互关联,纵横交错,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它的逻辑关系复杂而又严密,记忆起来纷繁复杂,许多初中生就是因为复杂枯燥的记忆,对化学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当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思维导图在化学课堂上,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图形、关键词或者知识点以及符号有机的结合,形成了网状结构,通过这种图形的思维方法有效的梳理出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知识点间的联系,提升了层次性,强化了整体性;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帮助解题,学生通过动脑分析,动手绘制,更有效的找到题眼,解题方向和思路,对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非常有效;思维导图便于总结提升,会极大的提高记忆,在记忆和反思中,会形象的再现知识点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从宏观和整体上对化学知识有更层次的把握,不但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

二、基于思维导图优化化学课堂的有效模式

思维导图进入初中课堂,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同一节课,大家画的思维导图千差万别,但是在教学模式上却不尽相同,大都是分几个步骤,课前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体现学习目标;教师的精讲、答疑解惑;练习巩固以及交流反思;最后再次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提升。

(一)思维导图式呈现教学目标:优势是能够使教学目标更有层次性,提升整体性。教学目标是贯穿整节课的主线,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师只是口授或者文字板书罗列,然后逐一完成目标,这样展示的教学目标枯燥,形式单一,抽象,不但不利于提取关键词或者整合知识,更不便于记忆和重现,没有层次性,知识点连接不明显,不利于发散思维培养。运用思维导图式教学目标,能激发学习兴趣,目标清晰,行之有效的建立学习目标的整体性,对视觉冲击性强,更加容易记忆和重现。比如我在教学九年级第二单元《氧气的制取》中,学生预习中感觉知识零散无序,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太多,没有抓手,我就因势利导,引领学生画出“七连珠”形式的思维导图,具体做法是:1.A4白纸,居中用喜欢的颜色画出主题图形,然后写上“氧气的制取”;2.在主题图形四周画出7个分支,然后标出制取氧气需要的7个方面的关键词;3.各个环节中因果、并列、对比等关联,可以用虚线连接。这样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导图,能清晰显示纵横交错的联系,局部和整体清晰明了,层次分明,便于操作和实施,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能够整体把握,不会顾此失彼。并且为以后的相关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在学生建构认知结构和优化认知过程中思维导图有着极大的优势: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网状的发散性的知识结构,便于记忆和提取。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相关联的旧知识的联想,在旧知中的思维导图中进行重新整理,通过加入分支形成新的发散点体现新知识,迅速形成“最近发展区”的构建过程。例如在学习《金属的保护和利用》中,帮助学习梳理知识点: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防锈原理、防锈的方法学习等。激发学生回想与之相似的旧知,学习过的《燃烧与灭火》在知识的形成和学习方法应该雷同,都是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反应条件,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时候运用三角图体现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都是运用破坏条件来表示灭火原理,防锈原理,所以在新课中我就在思维导图中引领学生建立两个图形的微调和变换,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俗话说:编筐窝篓重在收口,而一节课的最后三分钟,一般被誉为“黄金三分钟”,这三分钟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整理,而我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思维导图和学生进行总结、反思、知识延伸。总结式导图在整节课中不可或缺,它往往能把零散知识串成一条线,可以查缺补漏,并且能把知识进行重组,使其结构化,这时思维导图起到了串联和修补的作用,如同“串珍珠”,而这串珍珠可以固话在学生的脑海里,长此以往,学生自己也能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查缺补漏,自然总结能力会有质的飞跃。总之,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中,主要是以图为载体,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作者:冯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