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优化初中地理教学分析

家国情怀素养优化初中地理教学分析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乡、对国家的一种浓厚的爱,此种热爱常常体现出个体的强烈认同感与归属感,并使其以民族振兴发展为己任。初中地理教学展开“家国情怀”渗透教育的专项研究,能以“家国”促进“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实,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在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构建问题教学情境,实现培养目标

课堂导入不但能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习的知识,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当中,为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奠定教学基础。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找寻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衔接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为家国情怀的渗透奠定良好教学开端。以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海洋利用和保护》一课为例。因本节课的特殊作用,为了提高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在教学导入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为学生精心创设优雅有趣的音乐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祖国的海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思考“我国有哪些海洋资源?”“你还记得我国拥有哪些海洋吗?”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继续向学生提出:“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中面临哪些问题?”学生根据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的了解,展开进一步思考。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当前存在海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枯竭等现实问题”。教师此时进行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爱惜它、保护它呢?”等问题,使教学内容从理论问题上升到情感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答道:“我们应该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人们意识到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还有的学生从爱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不向海洋中乱扔垃圾”等观点。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一步明确海洋利用和保护的必要性,这也为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问题情境构建与思考分析也使学生找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点,帮助学生在知识分析与思考中形成知识连接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能够通过爱护环境的方式,保护伟大的祖国,强化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了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创设,从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习的“海洋”“资源”等有关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构建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投入到问题思考与分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为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奠定基础,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运用动态化教学方式,提高培养效果

认同感是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并为其拼搏和建设的目标打上家国印迹。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培养与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时,要深入挖掘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教学素材,改变传统地理教学形式,运用动态教学方式,改善过去静态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学生在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元动态教学素材的引导下,进一步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提高学生对国家大好山河、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以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黄土高原》一课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使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教师运用动态化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黄土高坡》等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随着歌曲大声歌唱,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当歌曲播放完毕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你们看到过黄土高原吗?”“你们知道真实的黄土高原是怎样的吗?”等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回顾自身对于黄土高原的原有认知,以此为知识系统的扩大找到教学立足点,如有学生曾经有与亲人“畅游黄土高原”的经历,教师可让此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看到黄土高原时的情境。此名学生说道:“当我和爸爸妈妈看到阿什贡峡时,感觉峡内的尕让河就像黄色丝带一样,一直蜿蜒南下,好看极了。”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黄土高原相关的纪录片,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学生一边欣赏黄土高原的壮丽景色,一边品鉴观赏,让学生回答“看到黄土高原后,你有什么感受?”等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黄土高原非常雄伟,先人们在当地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创造了民族历史,从而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运用动态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教学素材,拉近学生与黄土高原的情感距离,提高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之美,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与家国情怀素养相互契合的教学素材,借助便利的教学工具,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山河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民族自豪感,才能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借助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乡情认知是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起点,只有学生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认知是热爱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特点,才能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并衍生出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使其不断上升到国家层面,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为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乡土地理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图文内容相互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以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北方地区”一单元为例。在学生对我国地理区域划分有了初步了解后,为了激发起学生对家乡与国家的热爱之情,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现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让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我国北方地区地图的绘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地图绘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良好激活。教师借此时机,可让学生通过绘制本省地图,找出省内的相关河流、山脉等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地理事物的理解。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我省有哪些河流?”“我省的区域特点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重视,调动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加强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借助地图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绘制地图、观察地图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为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与渗透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总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家国情怀素养和地理教学内容的叠加,需要教师立足“认知”“情感”的出发点,通过渗透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用心感受,形成“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黄静 单位: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