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教学在预防医学创新教育的实践

环节教学在预防医学创新教育的实践

【摘要】为适应21世纪综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预防医学教育教学应顺应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在预防医学专业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应改革传统教学思维,创新教育理念,实现“素养教育”培养出“创新型”医学生的思想转变;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理论环节教学夯实学生基础理论,培养其批判思维;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毕业实习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实现创新意识向创新能力转变;并在考核形式上给予学生较客观的评价。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预防医学生,才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

【关键词】预防医学;创新教育;教师素养;环节教学;人才培养

“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2010-2020年期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思想[1-2];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创新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有机融合,从而塑造创新人格、唤醒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将创新活动特征赋予教育全过程,以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教育[3-4]。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名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活动特点将批判思维、创新意识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有目标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保障社会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环节教学在预防医学专业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环节教学是把课程的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环节(理论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实习环节,毕业论文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思想[5-6]。通过环节教学,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能保持高热情、实现高效率。通过几年的环节教学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知识应用得当,学生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培养。预防医学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公共卫生人才的主要模式[7-8]。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出的专业卫生人才应该适应我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在专业素养上应具备良好职业操守,掌握基础、临床和预防医学“三基”知识,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构建的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也是预防医学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9-11]。在预防医学专业课中实践环节教学,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2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环节教学设计

2.1阶段性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理论教学环节夯实基础,培养批判思维:在理论课教学中,在坚持传统讲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将实时和经典案例与讲授重点内容相结合;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前用已有知识分析案例,将案例中的疑问在听课过程中,通过和老师的良性互动,循序渐进解决问题,通过对知识的理解,选择性运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为进一步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12-13];在这一环节逐步使学生扎实基础知识,会用基础知识。(2)实验教学环节形成创新思维:在实验课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通过案件设计或综合性案例的解决,让学生从被动的批判思维变成主动批判思维过程;在设计方案撰写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不同专业课知识,有选择性的用于方案的设计;比如毒理学实验《XX农药急性毒性的评价》,考核点主要包括毒理学知识半数致死剂量的实验设计,统计学的动物分组方法和结果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以及职业卫生关于农药的评价,三个主要知识点。通过综合性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综合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某粉尘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考核点主要包括识别出几种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的监测方法,职业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四个知识点。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由批判思维逐步过渡到创新意识的形成。(3)实践教学环节巩固创新能力:在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这一环节为大学生设置相应的研究方向,由学生按照兴趣选择,并按要求完成相应工作,使学生在此阶段通过问题的解决,能合理的综合运用预防医学专业中的专业课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解决,并提出可靠、科学的措施或策略。这一环节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具体的实践逐步过渡成创新能力。

2.2环节教学实施效果考核方式

(1)学生成绩标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理论课通过课堂作业以及章节总结流程图来考核学生知识稳固水平和梳理能力;实验课通过验证性实验规范基本操作技术,设计性试验考核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综合性实验考核学生技能和创新精神;期末考试试题中,开放性试题占30%,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标准:从立题、实施、撰写思路、撰写规范等环节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把握度。(3)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反馈通过此项教学模式的学习对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的作用;一部分反馈对此项教学模式的建议。

3实践体会与反思

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环节教学的研究过程中,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为中心,通过具体的实践与完善,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不仅要准确的运用以教学为主的内部环境,还要充分使用学校提供平台的外部环境,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具体目标。

3.1学校给予创新教育以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创设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

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不仅要有宏观的政策支持,更要有微观的实施方案以及随处可见的文化环境。首先,学校在校园文化上下功夫,例如,在校园网络、标语口号、宣传栏、教室的布置等进行创新教育宣传,以及学生创新成果进行宣讲和展示,为大学生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在求学现阶段的价值。其次,学校开设《创业基础》《第二课堂》选修课,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公选课,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校长基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型竞赛、增加学生参加竞赛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等,并给予经费支持,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展现提供了物质保障。从创新意识形成到创新精神实践都给予了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学生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能力得到锻炼,并且硕果累累。

3.2一线教师树立起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程环节教学体系改革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队伍应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对教师进行创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使其在教育理念上,在坚持优良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学生培养由“标准型”向“创新型”转变等等观念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听课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育、问题式教育,指导学生通过案例或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学会自主研究与学习,最终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主人[14];在教学内容上,在讲授理论课时,应注意知识的链接、延伸和外延,除了课堂讲解和补充之外,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拓展阅读和自学;同时借助案例分析将各专业课相关知识进行链接和梳理,培养学生横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思维训练上,要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在尊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基础知识升华与创新。

3.3针对性地实践活动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

学院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特点,设计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活动;例如在一年级时,开设专业启蒙课《预防医学导论》,通过讲述预防医学专业课简史,让学生对预防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课程结束后,通过开展《预防医学论坛》,锻炼学生从预防医学角度对疾病的认知过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防),通过此项活动在低年级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进入二年级,通过“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根据主题(例如中国学生营养日,世界环境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例如宣讲团,社区实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体会团队精神的存在感。三年级专业课阶段,这个时期的重点,即要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将公共卫生思维,合理应用实际问题中,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夯实阶段;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比如在《环境卫生学》理论教学中通过案例让学生首先认识某一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在实验课阶段,通过案例让学生通过不同环境(作业环境、生活环境)识别不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并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在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学生根据带教老师和自己的思路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公共卫生知识和思想应用于实践,创新精神得到展现。与此同时,学生在学阶段,学院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宣讲团,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开放实验室,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学术研究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培养和实践创新精神。当然,在不同阶段,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引路,老师既要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创新教育,也要发掘学生的特点,差异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方向。通过几年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主持部级大学生创业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7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获得全国基础医学试验设计大赛二等奖等。

3.4反思

自2010年沿用环节教学模式至今,通过学生的学生成绩、调查表反馈,学生考研率以及就业后信息反馈获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习兴趣高,遇到问题会合理分析得出结论,在考研面试和就业面试时,能结合专业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答辩,得到面试官的认可。该项环节教学的创新教育研究由于考虑到学生受教育权益的问题,没有将学生随机分出一部分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教学,因此尚无可以客观反映创新教育的实施效果的具体指标,只是通过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生具体表现以及调查表结果反馈,来认知环节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环节教学在创新教育的质量考核体系,来定量、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鲁彦 祝丽玲 文少飞 张艺潆 周健 单位: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