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智媒技术进行幼儿安全教育探究

运用智媒技术进行幼儿安全教育探究

摘要:儿童保护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其重要性和相应公共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文章提出在智媒技术环境下,依据当前幼儿自身安全教育的现状,针对幼儿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安全教育开展了相关研究探索,以期提高幼儿自身安全意识,增强幼儿自身安全保护能力,共同构建和谐安全家园。

关键词:智媒体;幼儿安全教育;儿童自我保护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智媒”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在不同的智能终端上,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利用情景感知计算,让学习者可以快速判断、分析、获取到其想要得到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进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性侵害等针对儿童的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上升,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频繁发生的幼儿安全问题并不是偶然现象,主要存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对儿童性安全教育问题重视不足,一些学校没有正确对待幼儿性教育,一些家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知道如何开口谈性教育等问题。而基于智媒技术下的安全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帮助学校、家长更好地达到对幼儿性教育的目的。因此,研究基于智媒技术下的幼儿自身安全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当前幼儿自身安全教育的现状

1.学校方面

笔者通过走访多家幼儿园并和园内教师交谈发现:幼儿园缺乏相应的、生动形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园方缺乏对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对幼儿性安全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并且存在对教师品行考核不到位、监管不力等问题。虽然幼儿园也有关于幼儿自身安全教育的教学资源,但大多为传统教学材料,只是一些简单的图片加文字说明以及教师的讲解。幼儿性侵害事件类型多样,传统的教学不能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不能与时俱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学。

2.家庭方面

经与若干幼儿家长的交流,笔者发现家长虽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比较重视,但由于智能化学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无法提供家校沟通平台,限制了家长教育观念的重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性启蒙不知如何引导教育,没有正面回答和做出正确的指导,未能做好性启蒙教育的第一课。

3.幼儿自身方面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处在3-6岁的学前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运动思维模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但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远远不够。他们的认知程度不高,不能理解现有的一些只有文字和图片的教学资源,因此学校开展的一些常规性安全教育达不到其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智媒技术开展幼儿教育方式探究

基于智媒技术下的现代信息化教育为幼儿的自我保护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在教学资源开发中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在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之后,笔者总结出当下幼儿安全教育所缺乏的资源并提出设想: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方便幼儿在教师或者家长的组织下,在该平台上感知一些通俗易懂的动画视频,让幼儿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哪些行为会对自己造成危害、应怎样保护自己等等,可以让幼儿学会更好地应对相关问题,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

1.智媒技术分析

2017年11月,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构成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提出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部级开放创新平台,包括百度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开放平台、腾讯的医疗影像开放平台和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开放平台。[1]智媒体是基于大数据、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能够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不断自我演化和发展的媒体形态。所谓智媒即智能,能够实现信息的智能匹配。[2]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用户需要个性化、准确的信息,而智媒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幼儿在智媒环境下学习时,学习资源只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才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景的小游戏,让幼儿更好地促进自身安全保护方面知识的迁移与保持;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选择,从而引导幼儿学习;虚拟现实技术(VR)拓展了媒体内容的呈现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浸入式体验,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知识迁移。因此,我们需要将网络教育平台与教育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整合。对智媒技术在幼儿安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为后续的智媒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新思路。教师、家长运用以网站平台为主的智媒设备,不仅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还要懂得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环境等。此外,还应有无线技术等技术支持和计算机、移动终端等一定的设备支持,使得教师、家长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关于幼儿性教育方面的学习资源。通过该平台的运用,有利于加强家园沟通与学习,为学前儿童营造了更好的心理与生活学习空间。

2.运用智媒技术进行幼儿自身安全教育在线学习网站建设

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根据教育信息化相关理论,我们开发了基于智媒的在线学习网站(首页见图1),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学习引导区,包括新闻导读和宣传片两部分内容。(2)学习指导区,主要是指资料区(见图2),里面涉及了幼儿自身安全相关的实例以及一些解决措施。(3)学习交流区(见图3),是一个互动留言平台,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幼儿自身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4)幼儿学习,“小世界”是专门为幼儿学习设计的版块(见图4),幼儿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进行学习,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搜索想知道的一些问题。

3.运用智媒体技术辅助幼儿学习的策略

(1)学校方面

园方可以通过宣传片,让家长重视幼儿自身安全方面的教育;教师通过阅读新闻导读的新闻和学习资料区的资料,结合案例进行相关教学,使得教学更加有效;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与传统的绘本结合,再加上教师针对性的讲解,让幼儿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模拟情景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让其懂得并学会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怎么做才能够保护自己。

(2)家庭方面

家长在资料库中可以查找到性侵、走失等幼儿自身安全教育方面的资料。通过阅读获得相关的知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网站交流区平台,架起了家园、家家之间的桥梁,家长可以在交流区中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互动,互相探讨经验,相互学习借鉴。

(3)幼儿方面

在学校,当教师对幼儿进行性安全教育时,可以让幼儿观看网站上的视频资源,并辅之以讲解,可以加深幼儿性安全教育知识方面的理解,并通过小游戏环节加深幼儿对于性安全教育知识的印象,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家长平时在与幼儿交流互动的时候,可与其一起观看相关动画视频并进行游戏,模拟动画中的情境,训练幼儿对于危险情景的反应能力,加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四、媒体运用效果分析

通过教师与幼儿对智媒技术下视频的观看与反馈我们发现:通过实现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最终为幼儿、教师、学校管理者、家长提供了智能化的教育服务,对儿童性安全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学校教学中智媒技术与儿童性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

(1)将智媒技术和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智媒课件,可以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很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自我保护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2)运用VR技术创设逼真、虚拟的情景,加深学前儿童对危险情景的认知与判断,并通过智媒网络平台的学习,有利于其对身边安全隐患的认识,让学前儿童知晓在危险情境下的应对方法。(3)幼儿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启蒙阶段,对于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认知程度不高,而运用智媒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能够促进幼儿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并更深层次地理解自身性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智媒技术下的视频开展性安全教育

父母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孩子的性安全教育,可以通过观看相应的动画视频,加强对孩子安全行为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如家长可以陪同孩子观看视频,把观看到的视频内容结合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其明白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解决等。

3.运用智媒技术进行幼儿性安全教育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将智媒技术融入到生活教育当中,利用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幼儿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幼儿的各种感观参与,调动幼儿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幼儿性教育的目的。

(2)化静为动,突破幼儿理解的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发展幼儿思维,学会保护自我。同时,也可以丰富幼儿平时的娱乐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全方位出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远离危险、意外和伤害。

(3)培养幼儿信息技能

3-6岁的幼儿认知世界的能力不够、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弱,但对外界的图文接受能力兴趣浓厚,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对理论与实践操作尚未形成明确认知[3]。通过智媒技术可以拓宽幼儿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幼儿的信息技能。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智媒技术在学前儿童自我保护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提高幼儿自身安全意识,增强幼儿自身安全保护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基于智媒技术和学前儿童自我保护教育的整合研究,是智媒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实验教学过程构建虚拟情景教学视频在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身安全保护能力,共同构建和谐安全家园。

参考文献:

[1]王亚飞,刘邦奇.智能教育应用研究概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5-11.

[2]郭全中.智媒体的特点及其构建[J].新闻与写作,2016(3):59-62.

[3]赵紫霞.新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32):387-388.

作者:赵楠楠 陈浩 李科霞 张榕玲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