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学生创业技能

探讨大学生创业技能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重视创业教育的院校越来越多,但从社会需求和总体形势来看,重视和普及程度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

1、创业教育起步晚,重视不够。

我国创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2年4月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而国外早在20世纪初就开展了创业教育,1919年,美国在大学开始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据调查,我国107所211高校中仅有41所高校开设了创业相关的课程。

2、开办创业教育的高校开课类型单一,且以选修课为主。

多数院校开设了创业导论性的课程,创业教育以入门知识为主。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他们面向本科生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必修课有三门,即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选修课则有五门,即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

3、知行不一。

有创业教育计划但不知道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观念和行动的巨大反差,缺乏教材、认知和定位的差异、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机会少。创业教育牵涉到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到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因此,对一般的学校来讲,创业教育还是喊的多,做的少,要真正纳入教学还需时日。

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并没有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国外高校承担创业课程除了有专任教师教授课程,企业家、公司管理人员等兼职教师传授实践。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热门课程《创业管理》,由2位教师授课,一位是专职教授,另一位是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客座教授,有的课程甚至会有3位甚至更多的客座教授授课。而我们的教师多是半路出家经过一般培训后就直接上课,且具体实践差。

(二)大学生创业的意识现状

1.对创业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和理性认识。

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既可以是高技术创业,也可以是低技术或无技术创业;既可以是创办中、小企业,也可以是个体户等。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62.49%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就是开创一份事业,22.55%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开办公司或企业,只有9.02%的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开发前沿的科技项目,5.94%的人选择了其他。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调查显示,有38.67%的大学生赞同在校期间创业,45.8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要因人而异,12.30%的大学生反对在校期间创业。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业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地随波逐流都选择创业,这表明大学生创业心理逐渐趋向理性。

2.创业兴趣比较高,实际创业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几年创业教育已逐步渗入到学生就业观当中,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了变化,对创业比较感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81.25%的学生知道创业,对国关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有较深的了解,76.64%的大学生有创业意向。37.50%的学生在大学中尝试创业或正在计划创业。但实际已经进行创业的仅为4.55%.

(三)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

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得社会、家庭、学校的完全认可和支持,明确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高校、家长并不多。无论是向社会宣传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向高校宣传创业的企业家都比较少,使得创业的舆论氛围不浓厚。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学而优则仕”,所以每年的公务员考试总是异常火暴,有些地区参加考试的人数多于录用人数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此外,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创业各项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并不考虑支持子女创业。而观念上的制约因素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愿低。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和经验,其中资金不足占30.82%、经验不够占30.38%,两项之和为61.2%。

(一)创业经验不足

1、创业方向把握不准。

大学生对市场的调查了解不够,对各个行业的动态发展及商业信息把握不准,不能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创业行情进行理性的风险分析,从而找到合适的自我创业方向,于是就可能导致创业者对于一些热门行业盲目跟从。

2、缺乏对创业相关知识政策了解。

如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相关的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及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这些基本常识的缺乏加大了大学生创业的困难程度,甚至有可能由于中间的某个环节没有做好而导致首次创业的失败。

3、创业面窄,方式单一。

创业者多选择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大多属于高科技领域,例如: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等。而对餐饮,书报等生活类的行业涉及较少。而这些行业恰恰具备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优势。在首次创业的毕业生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对风险的考虑,很多人选择了合伙创业;在选择合伙人的过程中,很多人选择了自己的朋友、同学等进行创业。而这些合作者的知识结构、经验等各方面与其相似,创业合作者之间缺乏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在决策中容易出现偏差。

(二)资金问题

国内权威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主要撰写方麦克思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82%来自于个人和家庭的资金。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就在于资金缺乏。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有好的创业计划,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因而迟迟不能展开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也不乏有一些已经创业,但由于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而导致抗风险能力减弱,竞争力不强,最终导致创业失败的例子。大学生创业表现在资金方面的困难不仅在于资金的获取,也在于资金的使用上。学生创业吸引投资存在着三个误区。首先是急于得到资金,为得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其次,在接受风险投资的时候,即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性服务和指导,仍无奈与其捆绑在一起。第三,对风险投资不适当的使用。而这些误区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信用,从而也影响到后续融资的可行性和价值评估。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的途径

在“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教授指出,中国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2%,而欧美的这个比率达到20%—30%,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奖,每年都有80—100个创业方案获奖,但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却很少,而在国外,46%成功的科技企业是来自MIT(麻省理工)的创业大赛。针对此情况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来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

(一)培养创业意识。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下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不高,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个体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是创业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动力因素。

1、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创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具体途径。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一种鲜明生动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可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创业的专题实践活动,积极进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诸如: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完善创业管理体制,激励学生将业余时间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来。同时要多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大力开展类似创业设计大赛等为主要形式的创业系列活动,合理利用科研资源拓展大学生创业领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也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创业教学研一体化。

2、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人的创业作为和成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古往今来,创业成功者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品质:自信,乐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意志坚定,不怕挫折,心理素质好等。各行各业的创业成功者是大学生学习的活教材,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大学生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创业的成功经历,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明确创业目标,激发创业热情,树立创业志,给大学生创业者以莫大的启示和感染。

3、建设有利于创业的外周环境。

学校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板报、校内网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创业的经验,宣传成功创业的典型,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弘扬创业精神,在校园形成讲创业、想创业、崇尚创业,以创业为荣的校园舆论氛围,引导形成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宽容失败、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二)培养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是富有挑战性,存在风险的,因此要求创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人固有良好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1、完善学生创业人格

自卑、自我意识不清晰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也是创业心理素质中最薄弱的部分。面对创业就业压力,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迷茫和对自身素质的否定。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创业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此外,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让学生学会通过心理咨询促使自我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创业人格的完善。

2、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气氛,培养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风气,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在充实的校园生活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高雅、广泛的兴趣爱好,加强人文素质的修养,学会以适当的方式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适内心平衡,自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支持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在感受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三)完善创业知识

1、通过书籍、网络媒体资讯等完善创业知识。

大学课堂开设的专业课所提供的知识不仅仅是就业的基础知识,也提供了认知创业市场的知识;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具有海量知识与资讯的数据库,能带给你的不仅仅有可供未来创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也还有可扩展创业人格与意志的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等人文知识。网络媒体资讯如《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中国策划网》、《中华策划网》、《阿甘创业加盟网》等都可以获得关于创业的各方面知识。

2、通过实践完善创业知识。

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间接的创业实践学习主要可借助学校举办的某些课程的角色性、情景性模拟参与来完成。像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发明专利展赛、工业设计大赛,对先导企业家成长经历、对先导企业经营案例开展系统研究等也属间接学习范畴。直接的创业实践学习主要可通过课余、假期在外的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参与策划、参与市调、试办公司、业余参加某些职业知识与证书班培训等事项来完成;也可通过举办创意项目活动、参加或参观高交会展览、创建电子商务网站、谋划书刊出版事宜、尝试做自由撰稿人等多种方式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