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实训总结范例

滑坡实训总结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所衍生的一些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我们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我们的日用品空前丰富,但也看到我们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案例层出不穷。虽然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楼歪歪”“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报道也屡见报端。很多企业、商人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财产安全来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商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些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丢失了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支撑,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跟环境问题相比,精神支柱的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应该被我们所重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树立并弘扬新时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指引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西方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大行其道,但实践中,却遭遇到了中国文化和体制的巨大阻力,西方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理念在中国已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我国企业和商人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文化的道路,以变得真正成熟和取得进步。新时期在呼唤着儒商精神的回归。源于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商精神从上世纪末开始再次被商人和专家学者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东亚儒家文化经济圈见证了东亚地区经济的成功,证明了以儒家思想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为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即新儒商精神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二、儒商的渊源和新儒商的时代特征

“儒商”的概念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中国的儒商文化实际源于先秦。当时“儒”和“商”是两个独立的职业,“商”被称之为“贾”,人们根据商人的道德品质,把品德高尚、有智慧的商人称为“良商”“诚贾”和“廉贾”,而“良”“诚”和“廉”这些词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的初步结合,子贡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富贾,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以其雄厚的财力到处宣传孔子的思想。到了明朝中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人们冲破“重农抑商”的思想束缚,大批士大夫投身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域儒学特征鲜明的十大商帮群体。这些商人自觉地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和工商业结合起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使自己成为义利合一的“儒贾”。他们遵守“商名儒行”的行为准则,即商为厚利,儒为高名。这是明清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思想反映,也是“儒”与“商”进一步结合。新儒商的概念源于上世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新儒商的“儒”不是狭义的儒家思想,而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道义、爱心、中庸等,既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新”则指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新儒商既要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儒商的时代特征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性

新儒商不仅要吸收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和文化内核,还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拥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水平,既要平衡“利”“义”,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与时俱进性

新儒商是新时代的产物。除了传承优秀文化,新儒商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开发新的内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吸收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规律,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中西融合性

新儒商不仅要改变传统儒商文化中地域性、宗法性和行会性的弊端,培养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要开阔胸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大胆走出去,也要大胆拿进来,勇于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既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经验,完善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系统整合性

如今知识经济作用凸显,同时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复杂,而分工却日益细化,各行业、领域之间联系愈加紧密。新的形势对商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新儒商的培养既需要道德修养的提升,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的锤炼。新儒商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习、社会实践、行业历练等各个环节。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需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政府、学校、商业等多方面参与,并坚持不懈,持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把新儒商精神发扬光大。

三、培养新儒商精神在财经类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院校培养新儒商精神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文提到,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外,商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无商不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业行为普遍存在,不仅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灾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时代呼唤新儒商精神,要使新儒商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国商人的主流意识应该从教育抓起。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财经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经类人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主要被输送到各种公司、商业单位以及经管、金融系统等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儒商精神强调商业道德与超乎利益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当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所必需的。在学校里不仅要教会学生们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诚信待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新儒商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二)新儒商精神教育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在财经类院校倡导培育新儒商精神,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大学的精神所在,是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一所大学要想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责任,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国内的财经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过于注重传授具体的技术与工具,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伦理培养,即“重术”而不“重道”。我国很多财经类院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善的教学设备,却缺少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教育根植于既有的文化土壤,财经类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有开阔的眼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更要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营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实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目的,兼顾促进个体发展和服务国家、社会的功能。新儒商教育旨在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家。因此,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的教育也许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四、把新儒商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自新儒商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把新儒商教育和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但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层面展开,从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到如何利用新儒商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等,鲜有文章论述如何把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新儒商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开始。笔者结合所在的山东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想,就新儒商精神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山东工商学院是山东半岛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科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上凸显财经知识培养。作为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部从2011年开始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旨在把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综合素质。笔者承担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配合学校改革方向,有目的地引入新儒商精神的灌输和新儒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育人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注重新儒商精神灌输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大学商务英语针对商务和财经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在分类课程选课时,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能够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后,可以考取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开课时,笔者提出商务英语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合将来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二是学习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特别是公司环境下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商务理念和商务意识,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对商务道德和商务伦理方面的提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儒商精神的领会。

(二)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基于中西商务环境的区别,激发学生思考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笔者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剑桥商务英语》,目的有二:一是这套教材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涉及到公司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BEC考试的很多题型和练习,可以满足很多学生证书考试的需求;二是在教材中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商务案例。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行为和商业行为更成熟、更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更健全。在进行相关主题讲解的时候,笔者会结合教材中和网上搜集到的西方公司的案例和我国的一些案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够激发年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司商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现代新儒商精神的重要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注重新儒商人格的塑造与养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通过中西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也注意在学生商业价值观的形成中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笔者发现很多财经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是以欧美学科体系为基础编辑的,而中国的理论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涉猎。不可否认,西方的一些经济和商业理论相对更完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财经和商务教育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青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西方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将来多数在中国工作的财经和商务人才。因此,我们的财经教学和商务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的先人已经留给我们足够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介绍、传递给受教育的年轻人。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而新儒商人格,是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也涌现出很多成就卓越的具有新儒商精神和人格的成功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经典的商业经营管理案例,更何况我们还有源远流长的、两千多年的儒商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的财经教育和教学,不妨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按照民族和社会心理,结合我国国情,在独特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下,走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中国的问题,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智慧来解决。因此,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相关专题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中国儒商的成功案例,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和启迪,并总结个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商精神。

(四)采用互助式教学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做到智商培养与情商培养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并指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了解,这些行内、行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非来自于学业上或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助式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如在讲授面试主题和会议主题的时候,笔者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以后,对某些小组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推广,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虽然课堂模拟训练不能代替真实的工作环境,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反思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及时把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这种合作互助式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体现了新儒商精神中“德智兼勇”的素质内核。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还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但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感染学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课文所涉主题和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解读,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自查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比如,在讲到工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除了在课堂上摆事实,讲道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最后走的时候把教室的灯熄灭,这样效果可能更直观、具体。再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学生更能体会到工作责任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影响,更多地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年轻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设想

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在笔者践行新儒商精神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浅见,希望随着将来教学改革的深入,能够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课堂新儒商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使新儒商教育做到持续化、常态化和立体化。

(一)师资问题

以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把英语和商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很多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足够,但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和经历。很多商科的老师虽有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但语言又不过关。英语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六年的外贸和公司兼职经历使笔者自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门课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感觉现在脱离了商务工作环境,很多商务知识的更新也慢慢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开设这种跨学科的财经商务类课程时,应该选择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承担,否则,学生的一些理论和知识都是脱离实践的。而很多学校缺少这种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学校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既要把老师往重点大学送,更要把老师往企业送。

(二)第二课堂问题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更侧重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的训练,是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所在单位举办了英语角、英语协会和各种英语赛事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笔者发现本校财经商务类课程中也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使形式更加丰富化,建议采用定期举行报告会、模拟商务活动等形式,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德才兼备、具有新儒商精神的商界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激发,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新儒商精神教育。

(三)实践实训问题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2

一、颠覆式布局,打破常规书籍固化编制理念

常规书籍以章节划分,其优点为:结构清晰,各小节内容用标题总结,读者可依题寻文,便于查阅。为何提出颠覆一词?该书在保留常规书籍“结构清晰”特点的基础上,未按照章节划分,引入6个项目,分别提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同模块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取理论要点。各项目自成一体,每个项目以读者理解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与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论解。经编者巧妙构思,适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从工程实际入手,帮助学生架设完整知识框架。该书在结构构思层面有如下优势:项目一为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沿用常规书籍论述手法,搭配大量工程图片、表格。根据编者多年从业经验,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土石坝运行特点、巡视检查、变形监测、渗流观测、资料整编、养护、裂缝处理、渗漏处理、滑坡处理、破坏修理、检修的顺利合理排布。项目一整体分为三部分,借理论破题,据此引入工程案例,带领读者了解土石坝监测与维护要点及操作流程。凭借流畅且渐进的论解理念,便于读者理解,并让其掌握实践技能。项目二承继项目一内容,引出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项目二从巡视检查和日常维护入手,列出8个任务剖析混凝土坝及浆砌石坝的变形观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稳定措施、裂缝处理、渗漏处理。经比对可见,项目二任务名称与项目一大体一致,看似“词穷”,却是编者精心设计。该书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交叉性,为让读者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操作要点,从工程中抽取共性监测事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升华,该书充分考虑实践教学所需,结合专业特点,在普适基础上尽力做到工程实际的教学转化,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

二、从实践提取理论要素,理清实践教学路径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测量实验、水工实验、地质实验、钢筋混凝土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工程仿真模拟实验、水文参数核算等。该书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需求,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在不改动工程流程的同时,可将书中项目转化为项目式教学案例;创新设计水工仿真实验,借助VR技术模拟工程场景。该书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论解可谓独到创新。项目三相比项目一、项目二有所精简,根据泄水建筑物特点,指出水闸监测、闸门启闭与控制、水闸养护、溢洪道养修4个知识点。以维护管理为侧重点,剖析闸门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系。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偏重设计与施工阶段,对竣工维护与保养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该书弥补了这些不足,理顺实践教学流程,并结合综合案例拓宽实践教学涉及面。该书通过工程实例设计多个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设计能力。项目四为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结合隧洞、渠道养修、渠道防渗,从实证角度分析输水建筑特点、运维手段。该项目可培养学生观察、学习、思考等能力,进一步深化与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让其与顶岗无缝衔接,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角色,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项目五任务布置与项目四大体一致,但任务1概述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其优势有二:一是便于思政教育改革;二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晰防洪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六基于上述5个项目,在运维基础上,论述水情自动测报与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设计、部署与实现,分析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河道堤防信息化管理路径。本项目立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及服务人才。

三、对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强调边理论边实践、边讲边练、相互渗透。该书各项目编写过程中保留项目完整架构,同时考虑学生群体认知模式,强调单项技能训练、多项技能串联。书中提出的测量、材料、参数评估等内容均立足教学实际,但不脱离工程实际,致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该书充分考虑此类要素,采用任务式编写理念,辅助搭建实践教学模型。书中列出的多个任务,强调实践教学层层递进原则,以螺旋上升为教学理念,指出宝塔形实践教学结构。参照该书编制理念,可搭建分层实践体系。①基础技能培养层。以项目一的任务1为例,任务1为大坝监测工作概况,是对本项目内容的概述,可理解为基础技能培养。学生需了解大坝监测工作整体布局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因此基础层是铺垫层。该层以认知实例、知识普及为主,对整体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提取浅显知识模块,为串联实践教学提供保障。②专业技能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2~6解读大坝监测工作流程,可理解为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坝监测工作的组成及操作要点。实践教学中通过搭建专业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水工专业能力,同时让其形成水工优化思想。③综合能力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7~任务12等价综合能力培养,在监测工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校内模拟实训场,结合书中内容搭建工程环境及工程实习场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及国家规范与标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全局观念,提高学生适应力及组织协调能力。④能力升华层。项目一的自我检测模块,提炼本项目核心知识,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该书项目式编写理念可对接人才培养体系,以步步结合、环环相扣为基础,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同时让子目标串联为教学整体,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论述深入浅出,聚焦育人实务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3

一、颠覆式布局,打破常规书籍固化编制理念

常规书籍以章节划分,其优点为:结构清晰,各小节内容用标题总结,读者可依题寻文,便于查阅。为何提出颠覆一词?该书在保留常规书籍“结构清晰”特点的基础上,未按照章节划分,引入6个项目,分别提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同模块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取理论要点。各项目自成一体,每个项目以读者理解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与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论解。经编者巧妙构思,适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从工程实际入手,帮助学生架设完整知识框架。该书在结构构思层面有如下优势:项目一为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沿用常规书籍论述手法,搭配大量工程图片、表格。根据编者多年从业经验,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土石坝运行特点、巡视检查、变形监测、渗流观测、资料整编、养护、裂缝处理、渗漏处理、滑坡处理、破坏修理、检修的顺利合理排布。项目一整体分为三部分,借理论破题,据此引入工程案例,带领读者了解土石坝监测与维护要点及操作流程。凭借流畅且渐进的论解理念,便于读者理解,并让其掌握实践技能。项目二承继项目一内容,引出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项目二从巡视检查和日常维护入手,列出8个任务剖析混凝土坝及浆砌石坝的变形观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稳定措施、裂缝处理、渗漏处理。经比对可见,项目二任务名称与项目一大体一致,看似“词穷”,却是编者精心设计。该书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交叉性,为让读者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操作要点,从工程中抽取共性监测事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升华,该书充分考虑实践教学所需,结合专业特点,在普适基础上尽力做到工程实际的教学转化,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

二、从实践提取理论要素,理清实践教学路径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测量实验、水工实验、地质实验、钢筋混凝土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工程仿真模拟实验、水文参数核算等。该书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需求,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在不改动工程流程的同时,可将书中项目转化为项目式教学案例;创新设计水工仿真实验,借助VR技术模拟工程场景。该书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论解可谓独到创新。项目三相比项目一、项目二有所精简,根据泄水建筑物特点,指出水闸监测、闸门启闭与控制、水闸养护、溢洪道养修4个知识点。以维护管理为侧重点,剖析闸门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系。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偏重设计与施工阶段,对竣工维护与保养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该书弥补了这些不足,理顺实践教学流程,并结合综合案例拓宽实践教学涉及面。该书通过工程实例设计多个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设计能力。项目四为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结合隧洞、渠道养修、渠道防渗,从实证角度分析输水建筑特点、运维手段。该项目可培养学生观察、学习、思考等能力,进一步深化与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让其与顶岗无缝衔接,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角色,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项目五任务布置与项目四大体一致,但任务1概述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其优势有二:一是便于思政教育改革;二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晰防洪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六基于上述5个项目,在运维基础上,论述水情自动测报与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设计、部署与实现,分析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河道堤防信息化管理路径。本项目立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及服务人才。

三、对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强调边理论边实践、边讲边练、相互渗透。该书各项目编写过程中保留项目完整架构,同时考虑学生群体认知模式,强调单项技能训练、多项技能串联。书中提出的测量、材料、参数评估等内容均立足教学实际,但不脱离工程实际,致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该书充分考虑此类要素,采用任务式编写理念,辅助搭建实践教学模型。书中列出的多个任务,强调实践教学层层递进原则,以螺旋上升为教学理念,指出宝塔形实践教学结构。参照该书编制理念,可搭建分层实践体系。①基础技能培养层。以项目一的任务1为例,任务1为大坝监测工作概况,是对本项目内容的概述,可理解为基础技能培养。学生需了解大坝监测工作整体布局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因此基础层是铺垫层。该层以认知实例、知识普及为主,对整体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提取浅显知识模块,为串联实践教学提供保障。②专业技能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2~6解读大坝监测工作流程,可理解为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坝监测工作的组成及操作要点。实践教学中通过搭建专业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水工专业能力,同时让其形成水工优化思想。③综合能力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7~任务12等价综合能力培养,在监测工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校内模拟实训场,结合书中内容搭建工程环境及工程实习场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及国家规范与标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全局观念,提高学生适应力及组织协调能力。④能力升华层。项目一的自我检测模块,提炼本项目核心知识,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该书项目式编写理念可对接人才培养体系,以步步结合、环环相扣为基础,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同时让子目标串联为教学整体,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论述深入浅出,聚焦育人实务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4

一、颠覆式布局,打破常规书籍固化编制理念

常规书籍以章节划分,其优点为:结构清晰,各小节内容用标题总结,读者可依题寻文,便于查阅。为何提出颠覆一词?该书在保留常规书籍“结构清晰”特点的基础上,未按照章节划分,引入6个项目,分别提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同模块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取理论要点。各项目自成一体,每个项目以读者理解为核心,按照循序渐进与深入浅出的原则科学论解。经编者巧妙构思,适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从工程实际入手,帮助学生架设完整知识框架。该书在结构构思层面有如下优势:项目一为土石坝的监测与维护,沿用常规书籍论述手法,搭配大量工程图片、表格。根据编者多年从业经验,通过实地调研,按照土石坝运行特点、巡视检查、变形监测、渗流观测、资料整编、养护、裂缝处理、渗漏处理、滑坡处理、破坏修理、检修的顺利合理排布。项目一整体分为三部分,借理论破题,据此引入工程案例,带领读者了解土石坝监测与维护要点及操作流程。凭借流畅且渐进的论解理念,便于读者理解,并让其掌握实践技能。项目二承继项目一内容,引出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的监测与维护。项目二从巡视检查和日常维护入手,列出8个任务剖析混凝土坝及浆砌石坝的变形观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稳定措施、裂缝处理、渗漏处理。经比对可见,项目二任务名称与项目一大体一致,看似“词穷”,却是编者精心设计。该书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交叉性,为让读者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操作要点,从工程中抽取共性监测事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与升华,该书充分考虑实践教学所需,结合专业特点,在普适基础上尽力做到工程实际的教学转化,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技能。

二、从实践提取理论要素,理清实践教学路径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测量实验、水工实验、地质实验、钢筋混凝土实验、建筑材料实验、工程仿真模拟实验、水文参数核算等。该书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需求,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在不改动工程流程的同时,可将书中项目转化为项目式教学案例;创新设计水工仿真实验,借助VR技术模拟工程场景。该书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论解可谓独到创新。项目三相比项目一、项目二有所精简,根据泄水建筑物特点,指出水闸监测、闸门启闭与控制、水闸养护、溢洪道养修4个知识点。以维护管理为侧重点,剖析闸门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系。关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偏重设计与施工阶段,对竣工维护与保养层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该书弥补了这些不足,理顺实践教学流程,并结合综合案例拓宽实践教学涉及面。该书通过工程实例设计多个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主设计能力。项目四为输水建筑物的养护修理,结合隧洞、渠道养修、渠道防渗,从实证角度分析输水建筑特点、运维手段。该项目可培养学生观察、学习、思考等能力,进一步深化与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让其与顶岗无缝衔接,便于学生及早进入角色,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项目五任务布置与项目四大体一致,但任务1概述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其优势有二:一是便于思政教育改革;二是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明晰防洪工作的重要性。项目六基于上述5个项目,在运维基础上,论述水情自动测报与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设计、部署与实现,分析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及河道堤防信息化管理路径。本项目立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程建设、管理及服务人才。

三、对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延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强调边理论边实践、边讲边练、相互渗透。该书各项目编写过程中保留项目完整架构,同时考虑学生群体认知模式,强调单项技能训练、多项技能串联。书中提出的测量、材料、参数评估等内容均立足教学实际,但不脱离工程实际,致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及实践技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低、专业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该书充分考虑此类要素,采用任务式编写理念,辅助搭建实践教学模型。书中列出的多个任务,强调实践教学层层递进原则,以螺旋上升为教学理念,指出宝塔形实践教学结构。参照该书编制理念,可搭建分层实践体系。①基础技能培养层。以项目一的任务1为例,任务1为大坝监测工作概况,是对本项目内容的概述,可理解为基础技能培养。学生需了解大坝监测工作整体布局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因此基础层是铺垫层。该层以认知实例、知识普及为主,对整体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提取浅显知识模块,为串联实践教学提供保障。②专业技能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2~6解读大坝监测工作流程,可理解为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了解大坝监测工作的组成及操作要点。实践教学中通过搭建专业实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水工专业能力,同时让其形成水工优化思想。③综合能力培养层。项目一的任务7~任务12等价综合能力培养,在监测工作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校内模拟实训场,结合书中内容搭建工程环境及工程实习场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及国家规范与标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全局观念,提高学生适应力及组织协调能力。④能力升华层。项目一的自我检测模块,提炼本项目核心知识,评估学生掌握情况,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该书项目式编写理念可对接人才培养体系,以步步结合、环环相扣为基础,明确各模块教学目标,同时让子目标串联为教学整体,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论述深入浅出,聚焦育人实务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5

1.1便携的掌上学习时代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已使网络无处不在。一台普通的网络电脑或一台掌上iPad,甚至只要随身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快速登入网络,便捷地搜索和获取所需的相关信息。同时,网络技术升级进入Web2.0之后,网络的交互功能有了质的提升。公众不再只是信息和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同时也是知识信息的贡献者、分享者,这使人类进入了全民“织网”的时代。过去制约学习的诸多客观因素也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而烟消云散。终身学习不再是空谈,学习可以时时进行,处处进行,我们真正进入了“掌上”学习时代和学习、工作、生活的一体化时代。

1.2MOOCs等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最初发端于美国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简称。而近两年随着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大学的加盟及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在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也率先跟进。目前,多所国内高校正牵头制定《大规模在线课程国家标准》,促进国内高校的MOOCs建设。而随着MOOCs等学习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将不断丰富和完善,过去学习资源短缺难求的局面将彻底改变,这必会给网络学习者带来更多便利和选择。当然,同时也难免会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伴随着MOOCs等网络学习平台的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专业教育将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如何分工,教师角色如何重新定位等等一系列问题,教育者都必须面对和解答。

2转变观念,应对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2.1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上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回归

1)由重“才”向重“人”回归。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培养满足社会健康发展所需求的合格人才。其中,“人”是根本,人与才的关系是“皮毛”关系。也就是说,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社会人”,而不是仅有才能而缺乏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的“工具人”。但遗憾的是,教育在发展中却偏离了其本质目标。一味地输灌知识,培训技能,结果是教育看似轰轰烈烈地发展了,而由于学生人格缺陷所导致的一些极端行为和社会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却也越来越严重。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网络教育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教育发展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反思过去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体系,促使我们的教育重新回归到先做人后成才的正确轨道上来。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经他们之手的建筑都应该是合格工程和良心工程。

2)由重“教”向重“学”回归。

教和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教育界长期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学”是根本,学既是教的起点,也是教的归宿。就学生个体的成长而言,学习是内因,教育是外因,我们无法让石头孵出小鸡,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因为学才有意义。因此,学是教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能自主地学。因此,能自主地学是教的目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网络教学中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取代。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技术不断更新。作为建设者,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而网络学习加上工程实践给其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

3)由重“知”向重“行”回归。

学习的本质是“知行合一”,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资讯与知识的传播和获取变得空前容易。但学习者如果仍然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和储存知识,显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已毫无优势。而只有跨越“知行鸿沟”,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才是制胜之道。因此,网络教育的发展促使传统学习“以学为主”向“以习为主”的方向发展,即由传统教学中重“知”向网络教学中重“行”的学习本质回归。作为培养建设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同样要注重工程实践环节,除了强化课内的实习、实训,还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工程实践活动,使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目的。

4)由重“填”向重“导”回归。

传统课堂教学以“填鸭式”为主。因其既不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也不利于学习者的知行转化,因此其效率极其低下,长期以来也备受大众的诟病,但却难以有所改善。而网络教学的发展却为这种转变带来了曙光。因为学生和学习变成了真正的教学主角。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地“吃”而不再需要教师主观地“喂”了。因此,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地自主学习,并通过积极反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

2.2网络教育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事实上的主角,从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到授课形式,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等等,都是由教师控制的,而学生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网络课程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别性:由学生自主设立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随着网络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则更多地充当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导师的角色。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网络多媒体知识等,作为指导者,还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指导艺术,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充分认识网络教育的特点,主动顺应形势要求,自觉完成为师者的角色转变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3操作层面上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3.1做中学

网络技术发展太快,而网络教育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则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但本质上,理论源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因此,“做中学”就成为当前网络教育的最佳选择。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然后再用相对完善的理论指导网络教学实践,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不断完善和成熟。而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和观望,想等待别人提供现成的网络教学技术和理论再行动,那么就很可能坐失良机。毕竟时不我待,机会稍纵即逝,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3.2完善“知识图谱”

网络学习的特点之一是便捷,随时随地,互联共享。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问题随时通过网络求助和学习予以解决。因此,网络学习更适合以直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一方面,这种学习时间上往往是零散随机的,另一方面要求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要实用、完整、精简。如“微课程”(microlecture)就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有效的网络学习资源。但从学习的本质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才是最重要的。这就与零碎的“快餐式”学习产生了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认为,“知识图谱”不可缺少。知识图谱(ScientificKnowledgeMap)是显示科学知识的结构关系与发展进程的一种图示。通过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零碎的知识就成为了某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元素或单元,就与其他知识单元建立起了关联,其应用和发展就有了根据。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创建中,应重视相应的知识图谱的建构。有了知识图谱,学习者虽然在特定的学习中只是了解某个知识单元,但该知识单元在某学科结构中的空间位置、与其他知识单元的关系,以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等就都一目了然了。这有利于引导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建构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3.3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互补

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背景下,网络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对传统教育产生冲击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教育会完全替代传统学校教育。毕竟学校教育还有着网络教育所不及的优势。“环境浸染”就是一种网络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生活其中而潜移默化,这被学习心理学家称为“社会学习”。环境育人是学校这个特殊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之一。因此,良好学术氛围,人文关怀、友爱的师生和同伴关系,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等都将在无形中影响甚至塑造学习者的人格特质,这是无法仅仅通过网络学习一些知识所能够获得的。再如,有些基础性知识同样也是需要学习者通过学校的系统教学才能打好基础的,紧靠网络的“快餐式”教育难免会使个人的整体知识结构“营养不良”。因此,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充分认识并发挥网络教育和传统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使其互为补充,共同承担起未来教育的伟大使命。

4重视BIM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表达建设项目几何、物理和功能信息以支持项目生命周期建设、运营、管理决策的技术、方法。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要有一大批熟练掌握BIM技术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人才。这是仅靠企业很难短时间内解决的,只有在高校中加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BIM课程学习和实训,特别是加强校企的合作才最有效。而BIM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信息和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教学也是必然趋势。

5结语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访;廉政预警

信访广义上来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党委、人大、政府或法院、检察院等各级党和国家的工作机构及其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批评、建议或申诉,控告、检举等投诉请求,并由相关工作机构和部门依法处理的活动[1]。本文中所指的信访主要是指以书信、电子邮件、来函、政府信访平台等形式投诉高职院校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过程中,一些不规范或引起不良反映的行为。本着“预防为主”的理念,从信访的角度思索探求一套高职院校廉政预警机制,并在实践中运用,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进一步筑牢高职院反腐倡廉的堤坝,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

一、案例分析

以J高职院校为例,从2014年截止到2017年共收到信访45件次。师德师风类集中反映教师个人品德、工作作风等方面,其中反映班主任违规使用班费有重复件;行政管理类集中反映学生安全、学生收费、乱发补贴、公务考察、随意进人、职称评定、合作办学、助学贷款、招投标等方面,大多都有重复件;教学管理类主要集中在学生见实习中,反映实习场所安排不合理、教师收取见实习费,其中教师收取见实习费类有重复件,后勤服务类主要集中在学生用餐,设施维修等方面,用餐安全方面有重复件。

二、实践启示

(一)教师有提高道德的需要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誉为尘埃中的一片净土。整个群体是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无论思想品德、道德水准和教学能力都毋庸置疑,但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在利己主义冲击下,个别教师信念丢失,道德滑坡,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放松品德修养,享乐主义抬头,个人主义盛行,利用教师的光环及社会的认同,做一些有悖于教师身份的事,玷污了教师形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并经常性地适时提醒、预警尤为必要。

(二)制度有制定完善的需要

制度是保证事业成功的基础。邓小平同志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2]好的制度能使廉政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依据章程办事,遵照制度执行,权力就不会越轨,行动就不会越界。制度制定的过程必须广泛听取意见,寻求最大公约数,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使研究和征求意见的过程成为形成共识的过程,为执行制度打下坚实基础。[3]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廉政预警的有效途径。当然制度也不意味着标准越高越好,笼子也不是越密越行。要符合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简单易行,宽严有度,张驰有序。

(三)教学有规范提升的需要

搞好教学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只有好的教学才能出好的教学成果,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毕业后走向社会才会被用人单位认可。高职院校的教学要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用扎实严谨的实训,拓展学生的能力,夯实学生的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一目标的完成,除了要有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教学、先进的设备、优质的实训外,规范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见实习,加强对外联系、过程监控、后期总结等的管理也特别重要,在关健的节点对这些提前预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服务有安全优化的需要

提供优质服务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应有之义。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转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树立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立德树人,行为示范,为学生着想,为教学服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诸多服务中,后勤服务与学生的衣食住行关联最大,接触最多,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最为敏感,是学生反映多,投诉多的热点。而有些问题学校一时半会解决不了,有些问题学校力所不及,有些问题事发突然,时间有限、资源调配一时困难,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或家长的不理解直至信访。针对这些问题,事先介入提醒,做些准备,做到有备无患,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转,校园长治久安,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十分必要。

(五)廉政有防微杜渐的需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突变。廉政风险客观存在,它有隐蔽性、长期性、难界定性,多发生在重点人、重点事、重要岗位上。一般来说有思想道德风险、机制制度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外部环境风险。[4]针对风险结合信访素材做些预警工作,让廉政风险不发生、少发生或把风险降到最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机制构建

(一)依据与原则

廉政预警的设置必须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法纪,结合信访实际设定,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对可能引起廉政风险的信号和征兆进行动态监控并及时预警,预警要做到三个结合。

1.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预警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计划的制定、学习的安排、工作的执行、流程的设计、权力的运行、任务的落实、制度的优化、监督的履行等等方面都强化风险意识。通过长期的警示提醒,提高预警的实效。

2.与客观事实相结合

预警要结合高职院校特点与实际情况,依据教师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性格特点、岗位职责、制度缺陷、外部环境等因素动态管理。

3.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事物总是波浪式上升,螺旋式前进,国情、世情、民情、校情也在不断变化,必然会滋生一些新的廉政风险,这些风险有显性也有隐性。预警时就要踩准时代的节拍,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二)组织

廉政预警是凸显执纪问责“四种形态”的措施之一,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具体体现。廉政预警要建立“自我预警、主体预警、协同预警”三种途径,不断加强自律与他律、全面与重点、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预警体系建设,[5]确保预警及时有效。

1.自我预警

根据信访反映的客观事实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各职能部门、党的基层组织领导要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职情况,对反映的问题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

2.主体预警

党的职能部门、党的基础组织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主动承担廉政预警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组织领导、选好用好干部、深化作风建设、维护群众利益、坚决惩治腐败、推进源头治腐、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廉政教育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进取。

3.协同预警

纪委在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全面落实监督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预警的工作合力。充分利用明察暗访、外调取证、谈心谈话、民意调查、述职述廉、评优评先、函询约谈、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学生社团、社会团体等多种途径与形式,形成廉政预警的全覆盖。

(三)信访视角廉政预警体系

廉政预警体系包括预警级别、类别、内容、时间、预警人等要素。

四、廉政预警的处置

(一)建立预警的分析反馈制度

将预警信息汇总并甄别,通过分析整理、客观评价、民主评议、综合评审,将预警信息分类归档并派送,建立客观全面有效的廉政风险信息分析反馈系统,逐步完善预警信息的分析反馈制度。

1.提炼

从信访中得到的有关信息,有的是客观事实,有的与事实不符,甚至有恶意攻击,信息的收集就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加以确认,去伪存真,提炼出与事实相符的有价值的预警信息,作为预警的第一手资料。

2.共享

在不违背保密制度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将廉政风险的信息与各职能部门或个人共享,从中读出风险信号,警醒当事人,警示可能者。

3.研判

根据提炼后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分析主客观原因,采取有的放矢的原则,画出廉政的风险点,做好预警的计划表、路线图、任务书。

(二)建立预警的责任制度

依据廉政风险等级的不同,建立风险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对已有预警信息督促相关部门及时预警,已取得实效的进一步巩固,没有达到目的的,分析原因,督促整改,降低风险、化解风险并及时向党委报告预警情况。(1)对单位或部门风险,可采取组织约谈、专项检查、签订责任状、下发任务书、整改通知书、工作联系函等形式实施预警。(2)对个人可采取谈心谈话、批评教育、发函询问、专题组织生活会、诫勉谈话等形式实施预警。(3)对已提前预警的单位和个人,仍然发生相关问题,坚决按有关条例问责。

(三)建立预警的创新创优制度

社会不断的发展,教育日新月异,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预警时,信访信息中反映出的风险点要盯住不放,同时要从这些信息中研读出背后的内涵与外延及因发展而可能引发的新的风险点,不断优化廉政风险的预警机制以实际效果达到最佳的预警目的。

参考文献:

[1]鲍枫.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信访机制建设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学思践悟[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7.285.

[4]熊慰宏,廖晓明.廉政风险的预警控制和分级管理[J].决策参考,2015(23):60.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装备制造;机械工程;职业规划;创新创业

大多数新生在入校之初,往往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不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无法制订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学习计划,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被动。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骄傲自满、过度放松自己,致使成绩滑坡,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开设一门介绍专业概况、行业趋势、技术前沿、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内容的导论性课程,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并融入大学生活。

1“导论”课程定位

高校多数学生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的把握只有到3年或4年学业结束后,方才“如梦初醒”,甚至直至全部学业结束尚不知所学专业或学科为何物[1],以至于部分学生在毕业后才懂得如何充实、有效地度过大学时光。学生对专业的定位、发展方向及自己未来的就业岗位知之甚少,对未来缺乏信心,极易使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的目标,大学生活中充满着被动学习,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专业导论”课程是面向大一新生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介绍本专业领域的总体发展、研究方向和热点、培养方案、就业前景等,通过对学生进行早期的学科知识教育,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尽早进入专业学习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2]。学生通过“导论”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完整地了解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掌握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作用及其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理解本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职业能力需求等,能够制订切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

2“导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1课程教学内容。“装备制造专业群导论”课程是本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针对新生入校最关切的问题,比如本专业主要学习什么内容?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毕业后的薪资待遇水平?会学习哪些专业课?采用何种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等问题,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课程共24学时,分成三篇12次课,课程教师由本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副教授或博士学历的教师担任,采用讲座的形式展开,每次讲座由2位教师负责,分别为主持人与邀请嘉宾,通过讲授、参观、展示视频案例、互动、提问环节组成,使学生深刻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前沿与职业发展,树立扎根专业、励志成才的信心。现将课程授课内容分述如下。2.1.1第一篇装备制造类专业内涵与人才培养体系,包括4次课程,分别为:①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有用吗?主要介绍机械行业的发展历史,包括工业革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以及蒸汽机、3D打印等促进社会发展关键机械设备,并引入TRIZ等理论,介绍机床、汽车等机械装置的演化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机械装置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理解机械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②机械制造是朝阳产业吗?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品制造工艺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机械制造的身影,随后通过东芝事件、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行业在国家安全、民族崛起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在校期间的技能证书的获得,将着眼点落到实处。③装备制造领域的巨无霸企业!带领学生参观了解学院所在地区的国内外知名机械制造企业——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知名企业的发展历史、产品特色、技术装备和企业文化,通过对三线建设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老一辈工程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树立踏实、勤劳的工作态度。④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何去何从!通过对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就业方向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白自己完成学业后的就业与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自己所学专业,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2.1.2第二篇装备制造业最新前沿技术,有4次课程,分别为:①最强金属VS最强钻头。通过“最强金属VS最强钻头”的视频展示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工匠精神,随后从传统的铁碳合金开始,介绍碳钢、铸钢、铸铁、有色金属、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稀土材料等,使学生理解机械行业常见材料的性能、特性、用途。②智能制造能取代人类吗?从传统的切削加工出发,沿着加工技术的演变历史,逐步对NC机床、CNC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无灯工厂等先进技术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未来的装备制造领域中,人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学生们现在该如何学习以胜任未来的要求。③如何让材料永不分离?首先展示机械行业中存在的各种连接,说明连接的重要性,随后介绍焊接技术的原理、用途、类型,分述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气焊、等离子焊、摩擦焊等不同焊接形式的特点,并列举身边常见的的焊接零部件与焊接方式,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查阅资料完成作业“还有哪些零件连接方式?”。④3D打印将取代传统机床?首先介绍增材制造的发展历史,并通过视频介绍3D打印的基本原理,随后介绍光固化、激光选区烧结、熔融沉积制造等常见的3D打印工艺,提出问题“3D打印的优势劣势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本次课的主题“3D打印将取代传统机床?”。2.1.3第三篇创新创业教育,包括4次课程,分别为:①如何创立自己的商业帝国?②如何打造你创业团队?③如何做好收入成本核算?④如何找到心仪的企业?通过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掌握创办微小企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讨论团队建设、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求职就业等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创业者。

2.2课程教学方法。“装备制造专业群导论”作为制造类专业通识性课程,具有课程信息量大、理解难度小的特点,为此课程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视频演示、现场演示、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教学。如以学院所在地德阳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对生产状况、学科发展概况、行业发展前沿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同时在讲座基础上分组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专业内容;利用学院现有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各型机床等实训设施以及各类加工制造视频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先进制造机床、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同时课程授课教师由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授课过程中注重将自身研究方向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将职业发展与培养目标相结合,达到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加深学生专业理解度的目标。“装备制造专业群导论”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面不同于专业课程,其课程考核也不同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对提升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教学导向有着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专业群导论考核方式采用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的形式,其中调研报告的主题包括:①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②如何在大学高效完成装备制造类专业的学习;③调研焊接、机制、模具、数控、自动化技术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在校学生如何应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要求层次清楚、主题突出、观点明确,在加深学生专业认识深度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规范的论文书写格式与文字表达能力。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架构、职业证书需求、企业文化、综合素质要求、先进制造技术、可持续发展内涵等内容的理解,为学生在正式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为后续课程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总结

“装备制造专业群导论”课程在本系已经开设了9年,通过对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企业文化、就业规划等内容的介绍,学生稳定性明显增强,课堂中常常看到数控技术专业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互相辩论,论述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显著增强,新形势下又增加了创新创业的内容,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深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的自己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朱福兴,李惠娟,李莉.高校增设“学科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探索与展望[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12):33-36.

滑坡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高端酒店;管理;制度;感动文化

1.酒店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为建立和完善酒店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酒店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保证酒店人才梯队建设的持续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不少高端酒店挖掘、培养各岗位人才,储备后备干部,建立战略人才库,为企业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举例如下:

1.1人才培养方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酒店业最缺乏的是熟悉酒店管理运作与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管理心智技能与创新思维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严格规范的培训选拔程序:选拔培训人才为酒店各部门正式员工,首先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日常综合表现提出培养对象,后经行政部门资质认证及行政领导审核后,对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培训。标准化及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为三到六个月,每周授课,课程设置以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思维技巧及管理能力为目的。全面系统的培训考核制度:培训课程完成后,须经全面、系统的综合考核合格后,进入酒店战略人才库,由见习领班、见习主管、见习部门经理助理等岗位构成酒店战略人才库。

1.2人才培养流程。酒店在全面推行人才培养计划前,选择一个部门作为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修正完善方案后才开始全面推行。课程的设计以适应性、针对性、最优化和创新型为原则,适应多样化的学员背景,选择不同难度的内容进行课程的多样组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培训,理论传授以课堂讲述或讨论等方法为主;技能学习,示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较为有效。要充分开发酒店内部讲师资源,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升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的考核,采用多样化、多角度的考评方法,分笔试、口试、技能考核。各部门考核设置不同的权重分值,综合相加为最后得分。参加人才培训的员工在三至六个月的培训期间,享受原岗位的薪资福利待遇及培训补贴。新员工、主管、经理、高级经理、总监、总经理等不同层级,或者按技术型、管理型大类,培训有具体针对性流程。参照以下示意图:

2.酒店的企校合作

酒店突破传统招工模式,积极拓展同当地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职业高中的企校合作,共同建设酒店管理实训基地,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到酒店实习的本科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短期内就能掌握岗位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但在实习期满后,转为酒店正式员工的数量有限;反观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自身职业规划的合适定位,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能较好的胜任基层服务工作,在实习期满后,有15%左右的学生可成为酒店的正式员工,并能一直跟随酒店的成长而沉淀下来。两相比较,酒店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成功性较高、契合度较好。山西省内,湖滨国际大酒店、国贸大饭店、万狮京华大酒店、山西大酒店、丽华大酒店、迎泽宾馆、Pullman大酒店、洲际酒店、天星海外海等高端饭店多年来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省经贸学校、太原学院、山西工商学院等院校,通过企业冠名班、企业奖学金、大型活动冠名、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企校人才交流,资源共享。2018年,山西天星海外海酒店集团与山西省经贸学校,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深入合作,效果突出,已成为企校合作示范性典型案例;“中国团餐30强”大同东兴鼎昊酒店管理公司与大同云冈区职业中学共建餐饮专业群、实训基地,实现了企校资源优势互补、完美融合;今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期,湖滨国际大酒店、山西大酒店等企业赴娄烦、广灵等县区拓展招工渠道,解决了贫困职校学子的优质就业,可谓“一举多赢”。

3.推行“走动式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作为现代酒店的管理者,不应该整天呆在办公室,“空想”如何把企业经营好?要带头“走动式管理”,深入了解基层,了解更多的岗位动态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走动式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这种方式由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发明的。雷·克罗克是世界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他不习惯天天坐在办公椅上,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走动管理”,即到工作一线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麦当劳公司曾经面临总亏损,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公司各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官僚主义严重,习惯靠在办公椅上指手画脚,抽烟、闲聊,浪费时间。于是克罗克决定,将所有高管的椅子背锯掉,并立即执行。开始很多人不理解,骂他是疯子,但不久大家就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他们纷纷深入到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发现情况,解决问题,公司终于走出困境,扭亏为盈。酒店提倡走动式管理,推行管理要到现场,通常指酒店管理层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走出办公室,前往各个部门走动,实际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并给予支持鼓励,以便于获得更直接、更丰富的一手资料的一种策略。在走动中了解基层,及时沟通,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缩短与员工的距离感;员工爱酒店如爱家,对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深入认同。这样,管理者就能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4.制度化管理PK走动式管理

酒店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高效率协调配置酒店资源,为客人提供最满意的“零缺陷”服务。目前国内酒店业通行的做法,是基于岗位责任制基础上的制度化管理。一些著名的酒店集团,推出了自己成熟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并已在国内酒店业管理市场上大行其道,广为流传。于是一些新建的酒店、宾馆将其奉若至宝,积极移植引进。在管理制度引进过程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但也有许多酒店管理者发现虽然以一流酒店为基准,模仿制定了许多的规范制度,但未起到明显效果,酒店管理中许多具体的问题,最终还是得总经理亲临“现场办公”才能真正解决。于是一些酒店的管理者感叹“制度管理不如现场管理”,更有一些由此主张“以走动式现场管理取代制度管理”。现场管理固然高效,但带来的负面后果是:酒店花大心血建立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酒店的主要管理者(总经理)因陷于具体琐事而脱不开身,最终疏于考虑企业发展大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战略性失误。事实上,不能简单地说“制度化管理”“走动式管理”谁好谁差。高效的管理,其平衡点在于制度管理与现场管理的有机融合,根据企业的核心问题设置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走动式现场管理作为制度管理的补充,使制度化管理更具针对性。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这样提醒管理者:“管理不是科学,而是一门艺术”。走动式管理,这种特殊的内涵丰富的管理方式,要求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走进服务管理第一线,其灵活多样的管理特点必将给酒店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5.管理加减法:减去“多余”,加上关爱

在经营困难时期,人力资源成本是酒店业最大的成本。如何让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似乎是道难题。提及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看看某业内专家的理论,他提出“345”用工方式,即5个人的活由3个员工干拿4个人的工资。表面上看,345方案似乎既增加了员工收入,又降低了酒店用工成本,但在经营滑坡的现状下,酒店减员增效之举,是否会引得员工恐慌,反而影响企业的工作质量,值得商榷。走访中,几家酒店都对“345”方式不置可否,说决不会动员工的“奶酪”,但是一些变通的方法却在悄然无声中开展。有些酒店根据企业经营现状,适当通过机构的重新整合,控制工资性费用的开支,如对有关部门合并重组、精简岗位;或奉行“只出不进”的岗位用工制,即岗位因人员退休或离职而出现空缺时,由本部门员工顶上,不再另行补缺;也有的酒店本着员工自愿,签订协议的办法,调整部分岗位的班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12小时工作制……这些办法实效如何?被访的企业没有一个直接而自信的回答。其实,在困难的环境下,酒店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加法要大于减法。加什么呢?加大对员工人性化关爱的力度。当然如能逆势而上,多举措并举,保证薪资福利待遇水平的优越性,则更为理想。举些例子,山西大酒店坚持按季度为员工过集体生日,每年为员工体检,店庆日年年组织员工旅游休闲,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万狮京华大酒店对优秀员工实行多重奖励,不但企业奖励,管理公司、业主公司包括总经理个人,都对优秀员工给予多方面奖励;今年前半年疫情严重时期,餐饮业遭遇大冲击,国贸大饭店开源节流,整合资源,尽量保障员工的基本待遇不动摇。数据可彰显魅力与实力,山西大酒店经营30多年,其中坚力量的流失率几近为零;万狮京华大酒店开业已满16年,员工流动率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值;国贸大饭店开业17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一直能保持其独特知名度、美誉度。企业经营总会有高潮和低谷,无论顺境、逆境,高端酒店应坦然面对客观因素,主观上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调整模式,扬长避短,群策群力,与时俱进搞创新,让人力资源始终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始终成为企业最稳固、最坚实的后盾,这样才能使企业这个大家庭基业长青。

6.打造“感动文化”,创造执行力

锦江宾馆从开业至今一直是国有企业体制,即使从1979年开始引入现代饭店管理机制,仍然保存了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员工对企业普遍有着以馆为家的朴实情感。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强,讲奉献、讲付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这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弥足珍贵,是孕育锦江感动文化的深厚土壤。

6.1创建以“创造感动”为核心的理念体系。服务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让客户满意,第二层境界是让客户惊喜,最高的境界是让客户感动。锦江宾馆追求、推崇的是最高的服务境界:让客户感动。以创造感动为核心的价值观,首推感动文化,这在行业中是超前的,个性鲜明的,也是适应目前饭店市场环境变化的。围绕“创造感动”这一核心价值观,锦江宾馆构建了一整套理念体系:锦江精神----超越自我,力争第一;锦江作风----精于细节,善打硬仗;以及锦江经营理念(包括锦江质量观、市场观、竞争观、品牌观、服务观、安全观、环境观)、锦江管理理念(包括危机观、自律观、问题观、创新观、效益观)、锦江职业理念(包括荣辱观、人才观、育人观、团队观、学习观)。

6.2感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体系建立了,接下来考验的是文化的生命力和企业的执行力。如果一个文化知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那么再好的文化也只能是口号。锦江感动文化不是外来文化,而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锦江管理模式严格、科学、高校,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宾馆成立了企业文化部,只接受总经理领导,由总经理助理兼任部门经理。各部门负责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责任人,每个部门设有一名兼职企业文化训导师(员),负责该部门企业文化宣传、培训、考核等具体工作,企业文化部定期对训导师进行培训,经过考核颁发资格证。全体员工包括部门经理经过培训进行企业文化考试,不及格者参加补考,还专门对学历较低的勤杂工进行口试,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6.3文化力助推企业和谐发展。近年来,企业文化在锦江宾馆经营管理、品牌形象人员素质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宾馆推行感动文化后,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工作生活气氛,员工素质明显提高,员工在岗位创造感动的故事层出不穷----一位安全部警卫员重金面前不动色,用一颗朴实的心为客人整夜守着巨款;员工主动为客人洗好衣服放在盆里;有的员工对客人的过激行为不还口;许多员工30多年如一日,将一生奉献给锦江宾馆……。这些感人故事不仅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创出口碑提高了锦江宾馆的美誉形象,对内还起到了榜样、典范作用,激励更多的员工创造感动,增强内部凝聚力。宾馆推行感动文化后,倡导员工在岗位上创造感动,在为客户创造感动中,为宾馆创造更大的价值。几年来,锦江经营业绩连续创造历史新高,总收入、开房率、平均房价,在成都市五星级饭店名列前茅,餐饮业收入一直领先于各大饭店。锦江情怀,感动常在,源远流长的锦江感动文化引领锦江宾馆继往开来、昂首向前。感动中国,感动山西等节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酒店感动文化,是酒店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