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例6篇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1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俗语云:“善始者,事成半。”成功的导语,如同一把打开语文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引导学生竞相登堂入室。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更是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措施。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语正好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境的作用。因此,课堂导语的有效设计,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职语文教师尤其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从而在上课伊始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一、把握导入原则

要想构思设计异彩纷呈的课堂导语,首先必须明确语文课堂导语的基本导入原则。语文课堂导语主要有以下基本导入原则。

(一)语文导语设计要有新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说来,新奇有趣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只有课堂导语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求知。因此,语文导语设计必须要新奇。学生因新奇才会感觉有趣,感觉有趣才会乐于去学。

(二)语文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

中职生正值如诗年华,普遍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内心深处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语文教师设计导语时要力求用生动、优美、诗意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要融进自己的情感,用充沛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学生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三)语文导语设计要有知识性

为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语文导语设计还要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四)语文导语设计要有灵活性

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学情等多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合理巧妙设计导语,做到恰当得体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二、巧用导入方法

要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必须要有恰的导入方法和艺术。孟子说:“教亦多术矣。”设计导语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不可能找到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应该灵活多样、异彩纷呈。到底选用哪一种导入方法,一般都由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决定。语文课堂导语的常用导入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创境激情法

创境激情法,即语文教师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场景、创设意境,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感共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时可以设计如下导语: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触。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1082年),漫步长江岸边的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把酒临风,挥毫醉书,从此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震烁千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文豪坡的这篇传世佳作,观赏东坡笔下的赤壁,聆听东坡心灵的独白……

(二)故事激趣法

故事激趣法,即在课堂导入时针对中职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适当引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更加开阔,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教学《那一年,面包飘香》一文时可以设计如下导语: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名士叫公孙龙。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来见他,并向他推荐自己善于叫喊的本领。公孙龙听后就收下了这个人。没过多长时间,公孙龙和他的许多门客一起外出游玩。他们来到一条很宽的大河边,看到渡船在河的另一头,距离太远说话根本听不见。这时,公孙龙想起了善于叫喊的那个人,于是,就让那人大声叫对面的船夫。那人认为展示他技能的时候到了,就尽力大声叫喊船夫,对面的船夫果然听到了,就摇着船过来了,公孙龙对这个新收的门客非常满意。这个故事中公孙龙的门客凭借“特别的本领”而找到了工作,作为一名学历阅历都不占优势的中职生,我们将来怎样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立足?今天我们来看一个面包师走向成功的故事,从他的身上我们或许能得到一点启示。

(三)背景导入法

背景导入法,即以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先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情况。中职语文教材不仅选编了很多现当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一些古代作品,甚至还有部分外国作品。现当代作品相对比较容易理解,而古代作品、外国作品就给学生的理解加大了难度。为降低这一难度,在导入时可以直接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从而引导学生更顺畅地理解文意,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如教授《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以展示象棋棋盘,引导学生注意棋盘中间的两行汉字:“楚河”“汉界”。然后开始导语:大家知道它们分别代表哪位中国历史名人的势力范围吗?他们两个人有怎样的关系呢?楚河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势力范围,汉界是汉王刘邦的势力范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好反映了楚汉争霸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么当时只有十万兵力的刘邦集团是怎样与拥兵四十万的项羽集团巧妙周旋、化险为夷,并取得先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的史学名篇《鸿门宴》。

(四)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在导入时有意制造悬念,直接提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地思考问题,投入到课堂中去。如教授《获得教养的途径》可以设计如下导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起来聆听大师的教诲。

另外,还有谈话导入法、温旧知新法、巧借媒介法、借题直入法等。总而言之,语文导语设计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导语设计应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有利于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可以运用一种方式,也可以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最终达到“激情”“启思”“增趣”的目的。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2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3

从广州到乐昌市遑洞村,开车翻山越岭需要近7个小时,站在村里最高的山头,能清晰地看到湖南郴州的乡镇。这里是湘粤交界的贫困山区,而乐昌全市有80多所希望小学,是一个典型的“希望小学”聚集地。

村里唯一的一条水泥路是进山的入口,也是遑洞的经济中心,路两旁一共盖了8栋房子,分别是村委会、小学校、卫生站、油坊、木材厂、3家小商店。小学校和村委会的外墙上刷满了标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一条是:严禁土葬,违者起棺火化。

其余的全部都是宣传计划生育的,所有标语都用五颜六色的瓷片镶嵌在墙壁上,“这些都是新弄的,花了不少钱,不过上边有补助,不用村里出。”村长告诉记者。

从198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让遑洞村的新生人口逐年减少,以前村里的小学是个完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现在孩子越来越少了1000多口人的大村子,只有40多个适龄学童,遑洞小学现在只剩下了一到三年级。

经过去年的一场洪水,山坡上的小学校被列为危房,不能再使用,孩子们都窝在村委会里上课,靠山的村委会,屋子里黑乎乎一片,墙上贴满了马恩列斯毛的画像。

商人建校

乐昌80余所希望小学中,“遑洞明天希望小学”是最新修建完工的一所,从选址、规划到施工全部由来自广州的一群装饰、建筑商人完成。记者第一次到遑洞是在今年3月底,广州装饰业商人黄翔带着他公司的财务、秘书以及工程师到遑洞勘察校址。

在广州,黄翔的公司专门给豪宅、别墅做装修,“认识的都是有钱人。”黄翔说:“建这么个小学大概有40万就够了,我自己出一部分然后向这些有钱的朋友募捐一部分,资金不是问题。”

黄翔要在乐昌建个希望小学的念头源于2006年7月份的乐昌水灾,那次百年不遇的洪灾,将乐昌冲了个底朝天,包括城区和山区都不例外,洪水过后,山里的很多小学校倒的倒,危的危。

“我想认认真真地把这件事做好,说实话,我不想像其他人那样,把钱捐给政府,让他们去建个学校,然后立个碑,把自己名字刻上去了事。”黄翔说,“我得自己亲手来盖这个学校,学校建成后,我还想继续参与管理呢,比如给孩子们请些老师上课。”

市里的教育局长石志雄军人出身,为人豪爽,“你们愿意自己来做,教育局没意见,用得着政府出面的时候,就说话。”这让黄翔对这个局长产生了好感。

4月底,记者第二次到乐昌时,教育局副局长叶志坚打印了一份清单给记者,从1989年开始陆续建有80多所希望小学。“大部分都是香港人出钱建的,他们有钱,想做点善事,祖籍又都是广东,而广东的穷地方也不多,自然我们这里就成了个聚集地,很多人都是为了纪念母亲或者少年时的老师。”叶志坚说。

九峰镇的中心小学就是一名港商出资50万捐建的。黄翔特意去参观了一下这座镇上最早的希望小学。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一应俱全,校长办公室装修精致,跟大城市的小学校没有任何区别,教学楼入口处的墙壁上,最醒目的位置上用瓷片裱着一个巨大的人像。“这是捐建者母亲的遗像,捐建者大概是个孝子,学校开始建的时候他就坚持在这里刻一个母亲的遗像。”校长告诉记者。

2007年4月30日,遑洞明天希望小学终于开始奠基了。奠基仪式那天,黄翔组织了一大帮参与援建的朋友前来参加,可是一下车,眼前的情境却让他们有些尴尬,40多个孩子穿着整齐的军乐队服装,站在山坡上,一字排开,奏起了军乐。“这些都是从中心小学借来的。”遑洞小学校长朱贵双说。遑洞现实

遑洞的1195口人,分为1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九峰山深处的12个山头上。小学校和村委会所处的正是进山的山口处,学校里40多个孩子,从山上下来到学校,最近的需要20分钟,最远的需要1个半小时。

长梗子村的扶雄江家离得最远,他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孩子,可他的家庭却最困难。当村长、校长和记者一行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唐联英一见面就哭了起来。2003年,国家的农网改造工程进行到村里,丈夫扶玉成跟着运输队去搬电线杆子,一天能有20多元钱,可没有想到,电线杆子倒了把他砸伤,住院花了4万多块钱,腰椎粉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从那之后,我们就开始打官司,要求赔钱。”唐联英说。事实上,早在2005年,她的官司已经在韶关市中院审结,法院判了两个开拖拉机的村民赔偿他们家9万多,其中一个就是邻居朱海松。可这些村民跟他家一样穷,根本赔不起。

唐联英家一共有水田1.6亩,旱田2亩,还有4亩山林,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一年有1万多,纯收入有4000块。另外,2005年她家被列入低保,每月能从国家领取60块钱。背着7万多块债务,唐联英说,她快活不下去了,唯一的安慰是她的儿子读书还不错,“就是累死,我也要把儿子供出来,希望他将来也能读大学,当大官。”

“村里一般人家的收入跟唐联英家差不多。”村长告诉记者,“只不过她家摊上了倒霉事,估计这辈子很难翻身了。”

蟮黎坪村的包立清则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几年前,父亲在山里打野猪时被同伴走火的猎枪打死,母亲改嫁。扶路娣和包立清在同一个村子,她的爸爸妈妈常年在珠三角打工,一年只能见上一次。马坳子村的徐勋山家算是村里最好的,他的爷爷徐良勤是村里的老支书,妈妈在韶关打工,有个叔叔在广州当安装工,一个姑姑则在韶关有正式工作,这些亲戚经常会接济家里。

村庄贫穷的原因,老支书徐良勤归结为“老祖宗不开眼,住的地方不行”。镇里曾经对遑洞做过规划,村民们都搬迁出去,把山全部封起来种柑橘,可是,培育了很长时间,也没搞成,九峰山冬天寒冷,总是下大雪,夏天又日照不足,什么果树都长不大。

小学校里的40多个孩子像扶雄江那样被父母寄予厚望的也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即使读了大学,恐怕连工作都找不到,还当什么大官啊。”对于唐联英的理想,村民们大都当成笑话来看,虽然大家都不会去点破她。

师资难题

遑洞小学的3个老师都是本村人,一个是校长朱贵双,一个是年纪最大的徐建云,已经50岁了,最年轻的包勤莲也年满40。教师年龄和知识结构的老化一直是当地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遑洞还不是情况最差的。

“我们这里的师资情况是,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市教育局副局长叶志坚说,整个乐昌已经近5年没有进过新教师了,有的乡镇教师的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一边是老化严重,一边是教师又严重超编,新毕业的大学生,没有

人愿意跑到山里去教书,就都安排到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像遑洞这样的地方也就只能靠他们那些老教师撑着了。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民间社会早已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商人们的热心促生了遍地开花的希望小学,早已极大地改变了乡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但是,乡村教育并不会因此而一改贫瘠。

1998年,中国青基会决定从1999年起实行希望工程实施战略重点的转移,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为主转向以教师培训、现代化教学设施配置等软件建设为主。2007年,教育部也正式施行新的师范生政策,规定六所部属师范院校享受国家助学政策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到原籍工作,希望通过这样的制度性激励来改变乡村教育愈发贫瘠的现实。

记者最后一次到遑洞是学校的开学典礼。在黄翔的坚持下,这一次,没有再搞隆重得让人尴尬的欢迎仪式,那天,几乎所有参与援建的人员都去了遑洞,20多辆豪华小汽车,将小山村挤得满满当当,小学终于建成了,黄翔说,他还希望能对这所学校里的孩子产生更多的影响。

然而,他所期望的“继续参与学校管理,请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最终能否实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商人介入乡村公办教育管理,在现有的体制内究竟有多大的可操作性?

援建团队为学校设计了。一面校旗,孩子们每天都会把校旗和国旗一同升起,他们希望孩子们不仅仅知道有国家,有中国共产党,还有一群热心的中国公民在关心他们的成长。新修的小学校被设计师们装饰得像一件精巧的艺术品,橘红色的小楼在山泉绿树的环绕下,把整个小村都装点得光彩焕发。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苗族;教育

应罗甸县苗学会、县有关单位及黔南州非遇中心之邀,在黔南州非遇中心祖明老师的带领下,一行六人于2014年6月28日上午抵达罗甸县逢亭镇翁传村,落住纳坪社区办公大楼,7月5日调查结束返回罗甸县城。这次调查拟在收集苗族村寨方方面面的资料,准备编写出版《村落民族志》。本人恰好负责教育这一章节。为了收集到教育方面的资料,事先编写好访谈提纲,提纲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中灵活采取观察、个别谈话、座谈等方法。目的是能收集到更加全面、准确的材料,为合理评估该村苗族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2014年6月28日下午,调查组一行六人来到冗翁坪组侯海斌家,侯海斌是原纳坪乡乡长、乡人大主席,现已退休。通过谈话、录音,从侯老处了解到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信息。侯老及老伴带着一堆家孙和外孙在家,孙子孙女们都已经读书,大的已读初中,小的在读学前班和小学。上小学的,每天得早起晚归,从家到学校需走上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中餐学校解决了,就不用在回家吃中午饭;读初中的,每周周末才能回家一趟,从家到逢亭中学走路也得要两三个小时,一路上没有车辆,孩子们平时去学校都是结伴而行,回家来也是结伴而行。孩子们都很听话,上学回家来都积极帮老人分担家务事,农忙时还到地里去帮忙,可谓是家里的好帮手。在家时,作业都是兄弟姐妹相互帮助,老人们学识浅,无力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父母远在省外打工,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事才能回一趟家,呆不上七天半个月又去省外了,孩子们想父母的时候,只能通过电话和父母交流;6月30日上午,来到村主任王朝阳家,在王主任处,得知该村拜里组目前有大学生四名,2014年高考上一本线的有一人,上二本线的有两人;冗采组目前也只有两名大学生,其他组到目前无一名大学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纳坪乡政府和乡小学上班的苗胞总计只有二十二人;7月2日上午,到访纳坪小学,在校长办公室同马光学副校长座谈。该校现有教师20人,在编教师12人,特岗教师4人,代课教师1人,学前班教师3人,无一人是在职在编教师;该校三至六年级有英语课和计算机课,由于没有微机室,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该校苗族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60%左右,虽开设有一门地方性课程――贵州省苗族语言中部方言(语文),但是没有专门教师,收效甚微;该校目前没有设置医务室、心理咨询室,也没有配备保安,学生宿舍楼从去年修到现在还没有竣工,大多数学生都是早起晚归,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校上课,稍远的冗采组和打牙组学生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若在冬季,路面结冰,这两个组的学生下山读书成了问题;该校部分学生有自行车,但是骑自行车上学很是不安全;2013年,该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由于各方面原因,该活动没能进行下去。

此次调查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很多关于教育方面的材料,但是疏漏之处也在所难免。通过调查,发现该村苗族子女在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也感知到大山的孩子热爱读书、渴望成功、走出大山、改变大山,可是谁又来为他们创造走出大山的条件呢?

一、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创造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最佳场所,也是立德树人的好地方。大山的孩子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同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他们虽然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中午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但是他们没有午休的地方,下午放学后得赶紧回家帮忙老人做家务事,晚饭后才能坐下来做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三年级开始才上英语课和计算机课,不能实践操作计算机;他们多半是留守儿童,心有想法,无处诉说;校园内外,他们的安全无人保障;他们渴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传承民族文化。如果学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有一个像样的微机室、语音室,有一栋舒适的宿舍楼,心理教师和医务人员配备到岗,保安人员安心上岗,定期开展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安心学习。那么大山孩子的教育就会得到很大的改进。

二、完善政府O督职能体制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设教部门应当定期下乡去了解实情,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上一级部门汇报,及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让大山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安心学。不能因为“两基”验收合格了,就放松抓教育了,应当在巩固“两基”的基础上,另寻教育发展之路。

三、完善相关鼓励政策,多多培养大山人才

大山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整个翁传村苗族人口占到90%,大学生仅有那么几个。如果政府、学校、社会采取相应的政策吸引,相信今后大山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大山的发展变化会越来越大。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5

一、把古诗与音乐融合,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古典诗词很有节奏,不少诗词被谱成乐曲传唱。播放配乐诗朗诵录音,是我教学古诗最常用的一个步骤。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我让学生边听诗的朗诵录音,边想象诗人在春眠欲晓时的一个鸟语花香的情景。在神奇的音乐中,学生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眠欲晓的风声、雨声、鸟语声,与诗人产生了共鸣,受到了陶冶。我让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感受,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出来了:一个春天的早晨来了,风声夹着雨声响了一夜,万紫千红的春花被风吹雨打,花瓣纷纷扬扬飘洒了一地,而正含苞欲放的花蕾被雨吹开了,分外娇艳。风停了,雨住了,苏醒的鸟儿在晨光中唧唧喳喳地欢唱,而诗人在枕上静听鸟鸣,心头充满了感动……

二、把古诗转换成图画,在诗中觅取画意

古典诗词与中国画的联系历来十分密切,不少中国画便是一首无言的诗,而不少古诗本身便是一幅有声的画。在教学中,我注意发掘诗中的画意,把诗转换成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境,加深理解。如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我先让学生根据诗意画一幅图,带到课堂上交流,谈谈感受。一位学生这样描述:春天来了,诗人到山村的某个园林游览,石阶上,青苔吸足了雨水显得那么苍翠,诗人的鞋履都不忍心踩上踏痕了,简陋的园门关着,诗人被游春的激情感染,一阵阵地扣击园门,但无人开门。失望吗?不!春天的生气蓬蓬勃勃,一枝红艳的杏花伸出墙头。诗人是多么的惊喜呀。看!学生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

三、把古诗转换成童话,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童话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之一。童话中充满了神话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教学李白的《夜宿山寺》时,我突出了夸张的特点,用童话般的语言,描述了古诗的内容: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有一座闪闪发光的寺庙,寺庙的顶上就要与天相连了。我飘飘然落到了寺庙的楼台上,小手一伸,差点就摘到一颗闪烁的星星,这些可是天上的灯啊!宝石一般的忽闪忽闪着,映得楼台殿宇隐隐约约,分外神秘。我不禁轻声呼唤:“小星星,下来和我一起玩,好吗?”小星星眨眨眼,好像嗔怪着:“别叫,你就不怕惊动天上的仙人吗?”学生在想象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人创设的情境。

四、把古诗转换成小说的场面描写,再现诗中的情境

小说通过一个个场景的具体描摹来表现生活。借鉴这一表现手法,具体描绘古诗情境,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教学杜牧的《山行》时,我在学生读准文字后,让他们闭上眼睛,听我缓缓地朗读诗句,然后具体描摹一幕幕场景:一条石径曲折蜿蜒,直达崇山峻岭深处,群山寒气逼人,云雾缭绕,时浓时淡,若隐若现,可见山间竹篱茅舍,缕缕炊烟,间或传来几声狗叫鸡鸣。时值傍晚时分,我驱车来到石径上,忽然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立即停车不前,尽情观赏:多美的枫树林哟,片片经霜的枫叶在秋风的洗礼中,在夕阳照射下,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红艳、迷人……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学生如痴如醉,感受到了诗人创设的情境。

五、把古诗转换成话剧,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古诗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机会,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我让学生三人一组再现诗人探问童子的场面(一人说画外音),学生根据诗意自编自演。其中一组就表演得非常好。(画外音):在一个云雾缭绕的山谷中长着一棵大松树,松树下立着一个小孩。(童子出场):小孩来到松树下,双眼望着松树上面出神。(画外音):一个诗人在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地走着。(诗人出场):诗人气喘吁吁地走到童子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问道:“小朋友,你师傅在吗?”童子回过神来,见到来者,高兴地说:“贾叔叔,您好久没来啦!真不凑巧,我师傅早上到大山深处采药去,雾又这么大,到哪里去找哇?”诗人说:“没关系,我可以等呀,咱们来比棋艺,怎么样?……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充满了情趣。

六、把古诗转换成影视镜头,让学生进入情境

电影中,很突出的一种手法是蒙太奇,运用镜头的变换,全景、远景、中景、特写交相出现在眼前,给人鲜明的直观印象。古诗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设计若干个互相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远景:暮色苍茫,原野无垠无际与天相连。

中景:一棵大树,孤然而立。

近景:江水清澈,月影粼粼,一叶小舟,依靠沙洲旁。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语文味;朗读;品味;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09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语文课到底要拿什么来吸引和感染学生?这值得我们思考。是靠那些新奇各异的形式?还是靠教师的文采飞扬?抑或是靠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用“语文”本身来感染学生,让语言的魅力来打动学生。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要用语文的方式去教语文。“语文味”,就是语文课独具的特色,也就是语文课堂上能体现出祖国传统文学的意味、意蕴和意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之美。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本身就是充满魅力的,它能让每个人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不同的感动,它不仅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能滋养生命、净化心灵。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首先要通过“言”“声”的分析来激情感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寻语言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要善于创设一种特定的语文美的情境,披情入文,把学生领进作者用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中,让文本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体会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朗读,感受语言之美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诵读文本材料,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地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领悟到语言的博大、文学的魅力。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词语的妙用,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当众发言的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很多问题都能在朗读中得到解决,而且学生还会在朗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不经意中提高了欣赏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诗词,应首选诵读的方式。《登鹳雀楼》《望天门山》磅礴、雄伟的气势;《村居》《小池》的清新明丽,都可以通过读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诗文创设的具体意境中,让学生首先感受到了诵读的魅力,同时能激起学生想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的激情,然后教师再带领着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诗人心中的情感。在学生读的不到位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手势辅助、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来把自己的感情倾泻出来。《望天门山》是一首充满了豪迈激情的诗歌,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激情朗读去体现诗词中的豪壮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诗中的壮丽景象,领悟到诗人的感情,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加深对诗的理解。

二、品味,体会语言之魅

语文,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一望无尽的天苍苍、野茫茫,是明亮皎洁的汉宫秋月……这些,正是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去感知的对象,语文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在课堂对话中实现对这些优美文本的解读和感悟。

学习《吹泡泡》,会让学生感受到冰心奶奶对儿时美好时光的留恋;学习《桂林山水》,会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真……这一切的情感陶冶,都是来自于对语言、文本的感悟。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个地方表现出父亲去买橘子时的不容易?这个问题看似是对语言的赏析,而实质是在引导学生在赏析语言的同时,感悟父亲那深沉无言的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找出了“蹒跚”“努力”等词语,也找出了“走到月台那边,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等句子,在静静的分析语言的过程中,一个高大父亲的背影慢慢地呈现到了学生眼前,以至于在接下来让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时,有一个学生竟抽噎来了起来。学生在赏析语言时,不仅感受到了朱自清父亲的爱,也感受到了自己父亲的爱。这样的语文课,既没有设计华丽的语文活动,也没有教师激情飞扬的讲解,而是教师在和学生一同品评语言的过程中,用语文本身的魅力、用汉语的博大精深打动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