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案范例6篇

电磁铁教案

电磁铁教案范文1

【关健词】电磁铁;创新实验;创新教育;更好

一、吸铁性实验

把箱内的仪器取出,在可夹选1.5至6伏电压(4节电池任选节数)的电池盒上方有6种情况的电磁铁:1.中等漆包线80匝;2.中等线140匝;3.中等线200匝;4.大线100匝;5.小线100匝;6.小线大铁芯100匝。吸铁性实验只要任选一个电压和一种电磁铁,没接电时,用测力计上的铁块靠近电磁铁没反映,然后接上电再靠近就被吸住了,用其他非铁类物质与电磁铁相吸,都吸不到,说明电磁铁有吸铁性(见图2)。

二、磁力大小的实验

1.先选定一个线圈,然后分别用高低不等的几种电压接到电磁铁上并用测力计分别测出和记录下磁力的大小,从中就可发现,电流越大磁力越强。

2.先选定固定的电压,然后分别去接中等线80匝;中等线140匝;中等线200匝的三块电磁铁并用测力计分别测出和记录下磁力的大小,从中就可发现,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强(见图3)。

三、改变南北极的实验

四、做继电器实验

五、蜂鸣器的实验

见图5,铃暂不装那么快,断续点两边不用导线连接,按动按键,弹片就振动起来并发出蜂鸣声,这就是蜂鸣(下转第191页)(上接第122页)器。用它可在科学课或科技活动中做发电报的游戏练习用,学生感到特别有趣。

六、电铃实验

提到电铃为什么会响?同学们都特别想知道,我们按蜂鸣器的接法接好再夹上电铃,按动按键,电铃就响起来了,同学们高兴得跳起来,要让同学们去分析其工作原理,他们热烈讨论后知道;原来是一通电,连着铃锤的小铁块被电磁铁吸下去了,铃锤打响了电铃,同时又断开了电,铃锤又被弹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电又被接通,电磁铁又把连着铃锤的小铁块吸下去,这样循环往复,电铃就不停地响起来了。同学们说电铃的工作原理真有趣。

用这套自制的教具教学效果很好,书上介绍的测磁力大小的实验总是用吸大头针多少来度量,去数大头针的数量占用太多时间,也不够严密科学,用本仪器就可测量并记录磁力的大小;本仪器在电磁盒上电池与电池之间插上抽头金属片,可自由夹选不同的电压;改变南北极的实验装置设计得很好;继电器、蜂鸣器、电铃都十分巧妙地组合,用于教学非常直观。用它进行生动有效的实验教学同时又可进行创新教育。例如;告诉学生这是老师和部分同学研发的教具,你们想想,当时我们是怎样想到研发这教具的?你们还能够把它改进吗?你们还能发明其他的作品吗等等。在此引发下,师生们又搞了不少小制作和创新作品。例如:小耳机、各式各样的电磁铁和电磁铁的其他玩具、小蜂鸣器、小电动机、还有测量并记录重力和风力的测力计等等。

我们研发的此项教具《电磁铁创新实验箱》由于有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用它进行科学课和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教学与探究效果十分好。因此,该教具均被本校、本县、本市评为自制教具一等奖、科技创新作品一等奖,全省创新作品三等奖。本消息在县、市政府网上都有报道。本次把这作品写成图文并茂的论文与大家交流,目的是想让教师们和有关厂家都来做一做类似这样的教具用于科学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以及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实验课本身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中加上了许多自制教具进行教学,除了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外,还引导学生分析自制教具的思路,经常要求学生去研发一些教具、学具、搞一些其它创新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的实验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电磁铁教案范文2

关键词: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案例教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电气技术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维修电工资格证考试。本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讲授本门课程中重点章节“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时,以电梯的应用为教学案例,说明接触器应用常见故障问题。

一、教学案例引入

电梯故障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电梯运行突然停止,困住乘客,第二种是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上升或者坠落,发生乘客受伤甚至死亡等严重事故。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电梯故障排查与维修,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

电梯运行中所发生的故障主要是由于机械故障或者电气线路问题所引发的。电梯接触器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体现为:电梯基站处钥匙开关闭合后,电梯不自动开门,可能是由于钥匙开关处接触器线路出现问题,比如断路或者接触不良等;电梯层站按钮灯失灵,可能是由于电梯层站接触器处出现问题,比如继电器故障或者线圈断开等;电梯基站方向箭头灯不亮,可能是方向继电器出现故障;选择关门按钮与开门按钮时,电梯门不关与打开;已选择电梯需要到达的层站,但是电梯并不启动,可能是运行继电器存在问题;电梯到达所选择楼层,电梯门打不开,可能是开门继电器出现故障;电梯上升或者下降速度降低,可能是三相电源有一路出现故障或者接触器出现问题等。

二、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向学生举例电梯运行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后,紧接着教学重点集中于故障问题及维修理论知识教学。

(一)继电器触点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

继电器实施部件是触点系统,触点系统通过断开与闭合实现对机械的控制。触点系统由于过热、损耗及熔解等因素而引发故障。触点表面被氧化或者存在杂物,触点压力不强等因素可能会使触点系统过热;触点系统损耗过大可能是使用年数太长或者使用频率太高等因素造成;触点系统熔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触点开关频率太高或者电弧温度太高等。

触点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的步骤为:第一步,打开继电器,检查触点系统表面;第二步,如果触点系统表面氧化严重,用刀片将氧化物去掉,或者用锉刀锉掉氧化物,减少电阻摩擦发热问题的发生;第三步,如果触点系统表面存在杂物,则用四氯化碳等清洁物清理掉表面杂物;第四步,如果触点系统表面存在轻微磨损,不建议利用砂布磨平表面,这是因为砂布擦磨表面,可能会残留砂粒而给触点系统造成新的安全隐患,建议用油光锉整修触点表面;第五步,如果触点系统存在熔解问题,造成触点熔解,大多是由于承载的电流太小引发,因此,可以替换容量更大的的接触器,

(二)继电器电磁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

1.线圈故障检测和维修

继电器线圈存在问题表现为:继电器线圈由于绝缘体损坏而使得线路内铜线暴露;继电器线圈内部出现匝间短路情况;继电器线圈发热烧坏线路,呈现黑糊色;线圈接触不良等。线圈维修过程中,可以对线圈重新环绕,在环绕时要特别注意环绕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注意环绕匝数。线圈通电后磁铁对其吸引并不强,可能是线圈连接处接触不良,仔细检查确定脱落处,对其焊接连通就可以。

2.磁铁芯检测维修

磁铁通过后,磁铁对线圈的吸引力并不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线圈出现故障或者接触点接触不良,检测与维修如上述步骤去处理就可以。

通电后,如果磁铁运行噪声太大,这可能是磁铁芯内存在油污或者动、静铁芯接触表凹凸不平。如果磁铁芯存在油污,维修时将线圈取出,用清洁物清理掉油污后,重新恢复到线圈环绕原状。如果是动磁铁芯或者静磁铁芯接触表凹凸不平,维修时将线圈取出,利用锉刀挫平接触面,最后恢复线圈环绕原状。

电磁铁教案范文3

一、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课堂的起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实验验证、交流表达等过程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在科学课教学中,我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乐此不倦地进行钻研。如教学《电铃响丁当》一课时,我先演示制作电磁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感知的形象信息,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装置,知道了电磁铁的基本构造是线圈和铁芯,当学生看到:通电时,电磁铁吸起了小铁钉;断电时,小铁钉掉下来了。这就像魔术一样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分组制作、实验之后,有学生惊奇地发现:“我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少,他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多,我周围每个同学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都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出,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去思考,产生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急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优化提问策略———有效课堂的基础

精彩的提问激发灵动的课堂。恰当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理的提问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科学课堂上,教学有效的基础之一就是恰到好处的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是讲究策略的:第一,问题要准确,即问题一定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楚,要使用学生能听明白的词语,不要高深莫测,让学生听后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第二,问题要具体,也就是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切忌模棱两可。如《磁铁的力量》一课,探究磁铁能吸铁的性质时,我让各组学生拿磁铁去接近桌子上的钉子、纸、大头针、橡皮等物体,先让他们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再让他们讨论“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样,他们很轻松地归纳出:磁铁能吸铁。在做磁铁两端吸铁多的实验前,如果只说“用磁铁去接近大头针,看看哪个地方吸的大头针最多”,学生就会“无从下手”。我在指导时强调用磁铁的“各个部分”去接近大头针,这时学生就由“无从下手”转变到“该从哪里下手”“如何去做”的有序实验操作上来。他们充分调动手、脑、口等,积极行动起来,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在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培养探究能力———有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有兴趣的问题开始。在科学课教学中,我经常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既感到熟悉而又不能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解决,这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这时学生就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的心理状态时,通过启发、点拨,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实验,获取新知识。如《电铃响丁当》一课,在分组制作电磁铁之后,我提问:“既然你们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同,那么,你认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踊跃发言,这时我告诉自己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地猜想,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得出的,我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我决不暗示。经过各小组的讨论,学生想到了两个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线圈的匝数、串联电池的节数,对每种想法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实验,最后总结出“电磁铁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的规律。这时,有学生提问:“电磁铁的磁力大是否与导线的粗细有关呢?”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粗细有关。另一种认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导线粗细无关。学生意见不一,各说各的理,于是我发给学生粗细不同的导线,让他们亲自实验,每个小组互相启发,积极讨论,得出了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的粗细有关,导线越粗,磁力越大;反之,磁力越小。在科学课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学生任何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异想天开的想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这种猜想———探究———验证的方法很有挑战性、刺激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电磁铁教案范文4

关键词:电磁铁 ; 电磁继电器; 说课设计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我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实践,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法运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特色分析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1 教材

11教材简析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是教育部审定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第20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用1课时完成教学.本章“电与磁”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以磁场为主线,揭示电与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磁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磁场能使运动的导体产生感应电流.它起着承前启后作用,既是前面电学知识的发展,也是后面两章学习信息传递常识和有关电能知识的基础.本章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技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电动机、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发动机等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除了这些应用教学之外,教材还从学生在生活中所熟悉的磁现象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指南针、电磁铁、小电动机,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的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几乎都是在实验基础上概括得出的,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注重了知识的实际应用.教材在知识深度的要求上,与过去相比有所降低,但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归纳总结概念、规律和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上,要求提高了.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理解电磁铁的磁性;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通过阅读说明书,自己动手实践来了解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完成电磁铁的探究实验,并亲自动手实践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兴趣.

13教学重难点

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4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螺线管、铁芯、大头针、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学生:螺线管、大小和长度以及材料不同的铁芯、大头针、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磁铁(匝数可变或两个串联使用)等.

2教法

这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依照本节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主要采取以启发、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学法指导

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学情

九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年龄特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实验的理论分析不够全面,缺乏计划性和有目的性观察.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说教学程序

5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置情境:桌上有一堆大头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的把大头针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而又不扎到手(旁边有一磁铁)?(请一学生上来演示)

然后我用手掌中藏着一个电磁铁同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又很轻松的放到盒子里.问:这是怎么回事?(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明显的实验现象引出课题,引起学生学兴趣)

下面我们来看插图.电磁起重机.

这个起重机里用的是永磁体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实际上它用到的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显示课题)

52进行新课

在新课教学中,我分三个过程进行.

第一过程是对电磁铁概念以及原理的讲解.

做对比演示实验,介绍电磁铁.用对比通电螺线管不插入铁芯和插入铁芯吸引大头针多少的不同,说明插入铁芯后磁性较强.然后直接引出课题:在一个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就制成了电磁铁.电磁铁的优点一: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就失去磁性.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答:)教师归纳.(设计意图:体现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第二个过程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创设情境,(出示幻灯片)不同的电磁起重机产生的磁场一样强吗?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的是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与拓展.

教师经过讨论汇总后,总结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并设计实验 :

1.想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该如何控制匝数呢?同理要研究磁性的强弱与匝数的关系,该如何控制电流呢?

2. 如何改变线圈的匝数 ?如何改变电流的大小?

3.如何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启发学生,放手发动学生在得出结论时,一定有条件的限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按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第三个过程是让学生简单了解电磁继电器.(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电磁铁的认识)

1.展示高压危险的图片引入电磁继电器.提出问题:许多大型机器需要高压电,但人不能接近,那应该怎样控制电路的通断?(设计意图:由实物再到其原理图能够让问题过渡自然)

2.播放电磁继电器构造图, 提出问题:它的内部有怎样的结构呢?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3.通过简单的动画演示,介绍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归纳: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通断装置.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从而实现安全用电.(设计意图:课件的分解演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

4.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习描述它的工作原理.(设计意图:一步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认识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掌握表述工作原理的方法,加深对继电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53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意识,养成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巩固、 梳理的习惯.)

54作业布置及学生自主活动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6板书设计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一、电磁铁: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

二、特点

1.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2.磁性弱可以调节

三、决定磁性强弱的因素:线圈匝数、 电流的大小

四、应用:电磁起重机等

五、电磁继电器

1原理:低电压、弱电流电路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

2实质: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电路的一种开关.

7教学特色分析

本节是该章重要的一个探究实验.在中考中经常考查该知识点.我通过生活现象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在问题中理解知识.在探究的环节上,更侧重猜想,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让他们谈想法,谈设计,学生会有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的感觉.自己得出结论,自己评估、交流且多次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每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最后,联系实际,探索拓展,激发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

电磁铁教案范文5

一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我时常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何从生活现象中挖掘、发现隐蔽的问题呢?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背景,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问题置于问题情景当中,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由教师提出问题逐步转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的特征。

二、猜想与假设

1.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成因做出猜想

科学猜想不是胡猜乱想,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猜想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二是科学事实。例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可以先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定性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定性关系。据已有的知识可知: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同一盏灯(电阻一定),电压越大,电灯越亮,所以猜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而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流应该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这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

2.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推测和假设是探究者自己的经验、知识以及所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推测和假设的结论必须是可检验的,检验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支持假设,即证实;二是否定假设,即证伪。

例如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在学生猜想电阻与导线的长度、粗细、材料有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导线长度变长,导线的电阻会怎样变?如果导线的横截面积变大,导线的电阻会怎么变?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但不管怎样,学生推测和假设都要有一定的根据。 三、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

猜想与假设的真伪要靠科学的数据和事实去判断。因此,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探究目的和对问题的猜测制定计划、设计研究方案,让学生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

如在设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案时,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提出猜想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按如下实验方案去设计:

1.对一个多变量问题如何研究?引导学生想到“控制变量”法:(1)保持电磁铁线圈匝数一定,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的关系;(2)保持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多少的关系。

2.上面的方案中各量具体该如何控制?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总结。

3.怎样测量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引导学生据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看它能吸引大头针根数多少或铁屑多少等方案。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电磁铁教案范文6

案例背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课程,而这门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前一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把物理课中的实验变为了讲实验、看实验、背实验及做实验题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教学中还出现了以多媒体替代动手操作的现象;本该是学生实验的,被一些教师当作演示实验简单向学生演示草草了事。现行的物理新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专门配了一本关于学生实验的学习活动卡,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优良的物理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比如,同样是记忆,未曾经历体验过的记忆犹如过客,而在体验基础上的记忆则如同经过消化后摄取的营养。而教育者的任务,恰恰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记住某个结论,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增强信心,失败的体验对于学生也同样重要。

于是,在物理教学上,我就不断地进行尝试。有条件对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绝不只是纸上谈兵。在这种尝试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实战演练带给学生们的冲击和震撼。

案例呈现

课题: 8.2电流的磁场 (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 九年级第二学期)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理解右手螺旋定则,并会用它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通电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得出科学规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协作意识,养成勇于质疑、大胆想象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定电流方向或根据电流方向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场。

难点:右手螺旋定则的使用。

教具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电脑、实物投影、直导线、空心圆柱体、通电螺线管、干电池4节、电键、小灯泡、导线、铁屑、条形磁铁、小磁针8个。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干电池4节)、电键、小灯泡、连接导线若干、直导线、空心圆柱体、铁屑、小磁针8个、通电螺线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情景Ⅰ

提出问题:当把小磁针放在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思考并回答

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原因: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情景Ⅱ

魔术:听话的小磁针(巧设魔术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周围没有磁体,然后我神秘地告诉同学说这个小磁针非常听话,我想让小磁针朝哪个方向转它就朝哪个方向转。(其实直导线和两节干电池及连接导线被隐藏在小磁针的后面,只有一根导线的一端没有和直导线连接,其他的都是连接好的)。

学生很质疑却又非常期待:真的吗?

这时,我将没接的鳄鱼夹导线接在了直导线的另一端。用一只手就可完成这一动作,而另一只手还故作玄虚地表现出让小磁针听话的样子。

果不其然,学生看到小磁针转动的方向跟我说的是一样的。在学生唏嘘不已时,我已把接在电源上的两根导线换了一下位置。接着,我又很神气地说,“我还可以让它朝跟刚才相反的方向转哦”,这时候大多数同学都相信并静静地等待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当然看到小磁针正如我所说的那样转了,学生们沸腾了。好奇心促使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候我便抛出了下面的问题,也就此揭开了新课的序幕。

提出问题:小磁针周围没有磁体,小磁针为什么也发生了转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答一: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可能存在着能产生磁场的物质。

回答二: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可能存在着能产生磁力的物质。

老师小结:通过以上同学的回答,就说明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有相当于磁体的物质存在,它也可以产生磁场,对小磁针产生了磁力的作用。

魔术揭秘:

(把隐藏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原来小磁针周围虽然没有磁体,但却有一根直导线,而且直导线被通了电。直导线把电源给短路了,通过直导线的瞬时电流很大。那么也就是说通了电的直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

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Ⅰ 重温奥斯特实验(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体验)

实验注意事项:

1、长直导线要南北方向放置。(排除地磁场的影响)

2、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或正上方,电流要尽量的大(效果更明显)

[说明]

由于地磁场的存在,要使磁针明显偏离原来方向,导线中必须通较强的电流,这样强的电流一般可以采取触接电池两极引起短路获得。因此,实验相当于电源外部短路,长时间通电,电源将受到损坏,所以,只要看清小磁针的位置,就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损坏电源。

[步骤]

1.将小磁针平行放置在导线下方,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偏转。

2.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回到原位。

3.改变电流方向,磁针向相反方向偏转。

4.切断电流时,磁针又回到原位。

结合简单的物理学史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学生“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一、奥斯特实验说明: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学生活动Ⅱ 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围绕目标,实施探究)

用ppt展示工厂中电磁起重机工作的场景图片,介绍核心部件,通电螺线管。

演示:螺线管的绕制方法

学生操作:绕制螺线管

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磁场是一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物质,怎样让磁场现身呢?

友情提示:

同学回忆条形磁铁的磁场,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而小磁针或铁屑粉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磁场情况。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

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在电路中既要有较大的电流,又不要电源短路。后来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出,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小一点的小灯泡,便可解决以上问题。

当学生用铁屑粉探究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情况跟条形磁铁情况相似时,他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与激动令人难忘。

实物投影比较用铁屑粉探究的通电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并用多媒体展示这两种磁场的图片,清晰地得到结论。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提出问题:既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带着问题用小磁针激情满怀地来探究

学生活动Ⅲ

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针对目标探究规律)

探究活动在愉悦的、积极的气氛中进行着。

用flas展示通电螺线管电流变化与磁极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右手螺旋定则。

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课堂练习(加强理解)

利用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

用ppt展示给同学

小结(突出本节重点内容)

1、强调“猜想――实验――进一步猜想――再实验――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回顾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情况及安培定则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分别叫几位同学来完成

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1、有针对性小练习一份

2、用给定的配套材料(漆包线、线架框、铁芯),

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看谁的通电螺线管能

吸起更重的铁钉。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简洁明了)

8.2.2 电流的磁场Magnetic field of current

一、奥斯特实验表明: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

1、螺线管:用导线绕成的螺旋形线圈叫做螺线管。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1、作用:判定电流方向与磁极方向之间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案例说明:

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是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实验。由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情况得到的安培定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学习活动卡上将这两个实验安排为演示实验,但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经过思考把这节课变成了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实验教学。

为了加深印象并激发兴趣,我用“小魔术”――听话的小磁针来引入新课。接着提问:小磁针为什么会动?让学生猜测并找原因,再进行魔术揭密,引出新课。接着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实物图,师生共同讨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亲自体验奥斯特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教师结合简单的物理学史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绍奥斯特当年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告诉学生“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磁场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怎样的?我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磁铁的磁场情况,磁感线可以描述磁场,而小磁针或铁屑粉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磁场情况。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有方向性地去探究任务,用铁屑粉、小磁针等这些直观的物体,把看不见的磁场显示出来。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归纳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过实验也得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活动、探索及老师的点拨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满足右手螺旋定则,从而引出安培定则。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成败中思考,在过程体验中提升了各种能力。

上一篇元宵节作文

下一篇苔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