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值周总结范例

年级值周总结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宾,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明确正副班主任工作职责。

开学初,召开新学期正副班主任会议,系统学习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岗位职责》《副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方案》等,让每一位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促进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组织校本培训

以《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为指导,根据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对现任班主任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引领导示范作用;通过班主任每月例会,及时反馈班级管理情况,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指导义庄协作区一等奖获得者费宝芬教师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争取好成绩。

3、关心新上岗班主任。

本学期,学校新进了四名新班主任,由于刚踏上工作岗位,没有教育经验,我们将组织互帮组帮助新班主任及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推荐她们参加岗位培训,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加以点拨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落实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培养。

1、为配合市“市文明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学校”开评,本学期,我们将组织班主任认真学习相关细则,各班主任对照要求,逐条抓好学生的常规训练,努力落实到位。

2、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坚持原有的每日一查的“三项常规管理”,下发评比细则,组织大队委员、服务队员每天坚持上午、下午两检查,确保常态下的校园面貌成为学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坚持各项常规抽查,晨会每月至少抽查二次;班队每月至少抽查一次;卫生每月安排一次大扫除,每月抽查1至2次,(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强化午餐管理要求,重申午餐管理细则,每周抽查一次,每班要通过餐桌小组之间的评比来切实提高就餐纪律与就餐情况。

重视安全教育,规定学生活动区域,重申“行走”规则,杜绝教学楼区的追逐、打闹、狂奔现象。

根据每月的检查、抽查情况评比每月的文明班集体,并及时反馈每月的评比情况,督促文明行动落到实处,

3、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办好“聚沙少年宫”,迎接苏州市现场检查。

(三)深化“孝爱”特色教育,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继续深化“孝爱”教育,结合相关的节日“教师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践行“孝爱”,培养学生的“孝爱”意识,根据学生的表现,每班评比班级的“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在此基础上,择优评比校“十佳孝爱之星”和“孝爱家庭”,结合庆元旦活动开展先进事迹宣讲及表彰活动,邀请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前来观摩活动,从而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每个家庭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丰富少先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本学期,我们结合上级有关精神和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将进一步深化体验教育,强化传统节日的教育。结合“建队日”,在一年级发展一批新的少先队员并作好相关队知识的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和经典诗文诵读赛”。

2、发挥德育阵地作用,健全和完善德育课程,增强德育的科学性,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每两周制作一期电视节目,及时反映学校德育活动的动态;以五、六年级同学为主力军,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每周以班为单位播出一期广播节目,期末进行评比。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富有教育意义。

3、各班更换“雏鹰争章”板面,各班主任要创造性地进行争章活动,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让争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倡导小班长值周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对值周班长的值日进行指导和总结。校大队部每月举行一次小干部交流活动,跟踪跟班小干部的工作情况,交流各班的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使班级管理不断健全。

(五)、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校省级子课题《以班级为本的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继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2、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利用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师生沟通交流,把思想疏导工作及时做到学生的心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做好离异家庭、特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并认真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3、在家长、学校或家长会上,积极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六)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辟“大德育”的广阔天地。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家校的密切联系。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上课内容有针对性、实用性强。针对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召开一、四、五年级家长会,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邀请专家到校为家长作专题讲座。继续出好校刊《家教通讯》,鼓励广大辅导员老师用好网上家教平台(家校路路通),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效果。

2、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新一届家教委员会。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宣讲相关法制知识,加强与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校外德育基地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

1、制定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2、召开德育条线、正副班主任会议。

3、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九月:主题:新的学期新的目标

1、正常教育秩序,各班认真组织学习《梅小学生一日常规》

强化就餐、课间纪律教育,做到“静”。

2、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班级布置评比、黑板报评比。

3、召开班主任例会,布置德育导师制相关工作。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九月份先进班集体。

5、“百名教师走千家”集体家访活动

十月:主题:童心向党争当四好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孝爱活动:慰问敬老院,给爷爷奶奶送份礼物

3、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决赛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月份先进班集体。

十一月:主题:积极寻访努力学习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召开三、五年级家长会。

3、邀请交警叔叔来校作交通安全讲座。

4、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5、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一月份先进班集体。

6、各班推荐“孝爱之星”“孝爱家庭”

十二月:主题:我爱运动我会锻炼

1、召开班主任例会。

2、庆元旦“孝爱”表彰活动。

3、全校大扫除检查评比、黑板报评比。

4、正常各项检查、抽查,评比十二月份先进班集体。

一月:主题:回顾总结迎接寒假

1、组织学生复习备考,上交(传)各种材料;

2、召开家教委员会。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2

1、教学综合类。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下达的指导性、指令性文件材料。包括教育改革、招生计划、毕业分配等方面的计划、指示、规定和办法等。

2、教学管理类。

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质量检查、教学竞赛活动、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和考试质结等原始资料。

3、教学研究类。

教学改革方案、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教学方法研究和总结;合格课程、重点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优秀课程建设等材料。

4、师资类。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需求、培训、业务考核、教师发展培养规划、职务评聘材料及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等。

二、年级教学档案具有鲜明的教学一线的特点

1、档案的内部性和原始性。

学校教学档案大多是系年级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历史记录,并为其直接管理和使用,一般不经过文书专业处理部门的收发登记,其中不带文号的资料居多。

2、内容的专业性和多学科性。

由于学校年级的设置、学科划分比较细致,各年级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这些教学档案材料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和多学科性。

3、运行的周期性和成套性。

教学档案,不是以自然年度为周期,而是以学期或学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周期。如学期或学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招生计划、某一课程的授课计划、学生统计报表等。

4、资料形式呈现多样性。

教学档案的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化,除了纸质的文件材料、教学计划、大纲、学生成绩,还有照片、录音、录像、课件等记录材料。

三、学校档案的具体内容与管理方法

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

学校办公室在每年度结束后,将一年的学校办公文件印刷本、原稿、审阅意见书等,按照档案的归档要求,集中整理立卷移交给综合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必须完备、整齐、系统,符合规范要求。归档时认真、仔细填写每卷的目录表,以及双方签字的移交清单。将已经处理完毕的各种文件材料,将其中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收集齐全按照文件之间在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历史联系进行分类、组卷后移交学校相关的档案部门。通过严格的价值鉴定,区分出这些档案的价值,最总根据其价值确定重要程度和保管期限。然后根据相关的的分类方法并根据其重要程度、保存期限分别进行立卷。同时将每一卷档案填好备考表,将卷内的缺点和缺少的内容一一注明。在保管上纸质档案要注意其对环境的要求。首先是其库房温湿度:温度14度至20度;相对湿度应在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之间。其次库房内要有有效的防护措施,例如防火、防水、防潮、防霉等“八防”。

2、电子档案管理

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需要归档保存。电子文件的归档,是通过计算机整理好的电子文件和它所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并转存在电子存储载体(如磁盘、光盘)上加以保管。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电子档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具有与传统载体档案不同的许多特性。由于电子档案存储载体信息容量很大,档案的软盘、光盘的排架长度与占用空间小,海量存储、传输快,便于检索,无限距离传输等特点,所以它对保管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但电子档案的保管方式比传统载体档案的保管方式要复杂很多,它所具有的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1)电子档案载体寿命仍需实践进一步验证;

(2)电子档案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

(3)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措施比较复杂;

(4)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因此,我国《电子文档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明确指出:“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本或图形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等拷贝件的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或缩微品一并归档”,这说明现阶段文件的归档仍应以纸质文件为主,两种载体的长期并存和实行“双套制”管理是必然的。

①电子文件收集

《归档文件整理原则》、《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为新的档案载体形式的管理提供了工作目标和依据。电子文件形成后,要保证收集积累过程中的电子文件齐全、准确、完整、有效。注意修改过程中及时更换最新版本。

(1)电子文件收集范围。

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为应该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除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包括相关的支持软件和数据等。

(2)电子文件格式。

单位形成的同一类型的电子文件格式应统一要求。文本文件采用XML、WORD、PDF、RTF、TXT格式,图象文件采用TIFF、JPEG格式,视频或多媒体文件采用MPEG、AVI格式,声音文件采用MP3、WAV格式等等。

②电子文档的规理整合

齐全性、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收集范围、保管期限、密级,每项都是做好归档工作的前提。归档电子文件按时间、类别区分,以件为单位分项目进行整理脱机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载体上。

四、针对目前中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针对认识不够,加强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在中学校教学中,存在学院教学部门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就连做教学档案的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认识不清楚,同时各教职工对档案工作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由此,出现不能及时的将原始第一手材料移交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手里等现象。针对以上现象我们首先应成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学的年级长任组长,由教务处处长任副组长,配置具有专业知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进行全面的业务工作,最后应重视对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增加人员的档案意识。

2、针对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不完善,加强分类构建

大部分中学校都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因此对教学档案实体分类不完善,不全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按学年度,由年级、班级、教学研究室三级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按电子文件和纸制文件的不同载体分别归档、保管。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3

一、依托课程,浸润学生心灵

一是依托传统文化教材。河北省望都县教体局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确定传统文化教材,为各个学段提供了学习的便利。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三年级《声律启蒙》、四年级《孝经》、五年级《论语》、六年级《孟子》。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做到课前研读,先熟读、理解,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读法,尤其是字音、断句要准确。二是充分利用品德成长日记。德育成长日记的应用是一个把学生的学和习有机结合的关键点,既避免了只学不习的“长浮华”,也避免了只习不学的“任己见”,加固学习与力行并进的根本。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班级内张贴孝亲照片、办黑板报等形式,来净化学生心灵,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三是开发校本课程。我校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编写了校本课程《孙式太极拳》教材,把“太极拳”列入学校的特色教学项目。以校本课和大课间为主阵地,把太极拳融入教学中,学校师生在大课间练习太极拳,动作整齐、规范。通过“身心合一,形神兼修”的太极拳练习缓解大脑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二、依托修学机制,加强教师、家长德行修养

一是教师修学。骨干教师的引领,团队建设是根本,而经验分享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学校成立传统文化教研组,着力打造学习型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教研活动,以推进传统文化课程为研讨主题。比如,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课程的架构,以及《弟子规成长日记》如何实施等,教研组成员都加入传统文化师资共学班,扎实开展师生诵读工程,成立经典诵读社团,让其成为师生锻炼的平台、成长的舞台,引领学生与经典同行,擦亮人生底色。学校定期组织大型朗诵比赛、诵读节、读书月等经典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践行经典。教师诵读团队荣获我县第一届经典诵读大赛第一名、第二届大赛一等奖。二是家长修学。提升家长的素质,家长课堂是支撑。学校开设家长课堂,每周开展一次班级家长课堂,每月召开一次校级家长课堂。家长们学习王宝寨老师的《圣贤文化与家庭教育》,肖陈颖老师的《爱心伴孩子成长》等名家讲座,了解了教育要有“仁、义、礼、智”四端,应该注重预防教育和时机教育。随着每周一期的学习,家长明白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到学习圣贤经典重在力行,在不断学习和反思中,真正实现家校共育。

三、依托教师培训,让教师坚定信念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教师的态度与思想改变是前提。我校通过制度化的设计,让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研修成为常态,组织全体教师多次参加县教师研修班培训,一次次全封闭师资培训让教师收获颇丰。无论是王宝寨副局长的《让经典教育回归生活》的精彩讲座,还是薛松老师所做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念与落实》分享,都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经典素养,帮助大家解答了工作、生活中的困惑,扫除了心中的雾霾,让教师听后有感、感后有悟、悟有所得。通过教师全员培训,转变理念,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培植信仰,创造氛围,为更好地落实传统文化课程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校还多次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全国各地传统文化师资班培训,如江苏丹阳的诚敬儒师资培训、《弟子规》夏令营、希贤基金会德修师种子培训、东方书院经典学习骨干教师培训等。

四、依托常规活动,让学生内化于心

通过早诵读、午书写、日力行、晚反思、周总结、月提升,落实日、周、月“三常规”“八个一”。日常规:每日一礼—鞠躬礼(课前、课后师生互相行礼),每日一读——早诵读(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每日一写——午书写(午书写经典语句),每日一课——弟子规(综合德育课),每日一省——日日新(写心灵日记)。周常规:每周一课—上好传统文化课;每周一评—上好综合德育课,反思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月常规:主题月评价总结,每月开展“德品之星”评比。具体做法是,早诵读:每天早上随着广播“让我们端身正坐,一起来诵读经典”,师生开始齐诵经典。诵读做到:三定—定时间、定进度、定坐姿。低年级读对节拍,学会生字。高年级读出韵味,理解经义,感受国学的美。午书写:每天中午在《太极》配乐中书写经典语句。晚反思:写心灵日记,对照所学经典,反思自己的行为。日力行:每天完成力行作业。

五、依托多元评价,激发师生内生动力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4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中职德育

一、引言

准军事化管理这一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精细化著称,符合中职学校安全稳定、以德立校、从严管理的需求。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倘若把军队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及管理经验作为借鉴,并与本学校管理理念相结合,往往会产生比一般的管理要求更严格、内容更规范、标准更高的良好效果。学校德育管理各部门联动,形成紧密的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后,使得管理更规范、更有效,得到的直接效果就是寄宿生的纪律性更强,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准军事化管理对学校、对学生本身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学校的安全和稳定、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弘扬鲁班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展开,在中职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的合格的现代职业人的过程中,准军事化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和学校管理、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提炼总结一套适应中职学校实际的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运行办法及学生行为规范标准,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二、准军事化管理运行策略

(一)管理制度。本课题拟通过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以来推行的一套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进行整理研究,如:《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条例》《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内务卫生管理制度》《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准军事化物业管理制度》《南宁三职校宿管员、教官值班制度》等。通过总结归纳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弥补管理漏洞和制度空白,将管理制度进行整理汇编。

(二)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实施办法。本课题拟研究中职学校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当中,如何执行多层管理模式:即物业教官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管理、学工处和专业部管理、家长管理等管理模式。在运行模式中开展。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报到后,根据职业化要求进行新生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培训、寄宿生管理培训、内务卫生培训、军事训练等。2.每日规范按照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早出操、内务评比、晚点名等;3.每周一清每周五进行宿舍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4.半月一检每半个月定期进行安全和公物检查;5.每月一会按照企业要求,按量化评分标准,每个月进行星级宿舍评比,评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次奖项,不限宿舍数,达到要求即可参评,并设有奖品,全面激励寄宿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从而达到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6.每学期评优每个学期评出优秀舍长、十佳寄宿生。

(三)寄宿生行为规范养成。培养寄宿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提高寄宿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参与学校的纪律管理、食堂用餐管理、各种集会活动管理等,从而规范寄宿生的行为:内务卫生管理。按照军事化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与寄宿生早出操、晚点名等纪律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作息。

(四)总结了准军事化管理框架内的学校“三范管理”德育品牌。1.开展专门的德育教育系列活动(1)“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训练化教育活动。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表,对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一日行为进行规范性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作息时间表安排生活和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并按质按量完成相应的任务。(2)“三范管理”常规化教育活动。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基本手段,在南宁三职校“犇”文化核心引领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学校致力于打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文化,营造富于人文精神的管理氛围,打造“三范管理”德育名片。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落实全体师生“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的“三范”管理要求。其内涵有两个方面:其一,对教师的“三范”管理。主要是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及自我研修的提升力度。对全体任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学规范,要求上好规范课;中年教师做示范,以敬业奉献勇于挑重担精神感召青年教师;老年教师立模范,为青年中年教师树立辛勤耕耘的模范作用。其二,对学生分年级进行“三范”管理教育。一年级“学规范”。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学校把学习规范、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年级行为文化教育重点,引导学生从点滴做起,规范行为,正身行义,端正做人的态度和原则,以“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为勉,塑造品格,引领学生迈好人生的脚步,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达到“养正心以成大德,具匠心以炼才识”目的。二年级“做示范”。经过一年级“学规范”立规教育,引导二年级的学生把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具体落实到学习和一言一行中,在德、智、体、美、劳、技方面为低年级学生作榜样,形成“一年级学规范、二年级做示范”常态固定化的学习教育模式。三年级“立模范”。三年级学生走上实习工作岗位,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弘扬工匠精益求精、精心雕琢的精神,成为“能工巧匠”,成为“行业精英”,为一二年级学生树榜样、立模范,以榜样模范典型力量感召一二年级的学生,加深在校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2.将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融合渗透于学校日常活动中(1)将寄宿生一日行为规范的内容延伸为在校生一日常规,并形成相应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对在校生仪容仪表、出勤、行为礼貌、劳动卫生、上课纪律、操作课规范等进行制度规范和每日检查,由寄宿生管理成效影响到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2)开展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课堂活动。①早训课系列。班主任根据专业设计不同的早训课内容。如站姿训练,酒店服务类学生练习礼仪站姿和引导手势;烹饪专业学生练习刀工站姿;汽修专业学生进行蹲姿训练。早训课内容结合专业内容和专业特点,训练效果明显。②主题班会系列。每年学校根据教育阶段和德育工作安排,对各年级学生进行相应主题班会教育。如新生入学心理团辅、学雷锋教育、洒扫应对教育、我们的节日教育、感恩教育等。3.构建了寄宿生管理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寄宿生管理实行三级直管、五方联动的模式,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保障了学校常规管理的正常运行。准军事化寄宿生管理机构图如下:如图所示,学工处是学校负责德育管理的部门,寄宿生管理归口学工处统一组织。形成了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的三级直管和学工处——专业系部——班主任的三级直管模式。最终的决策和评价部门在学工处,统筹全校德育管理工作。无论是学工处、物业公司、教官哪一个层级发现问题,都会直接反馈到专业系部和班主任处,接着再形成专业系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家长、教官五方联动的模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反馈,最后形成良性循环。(1)形成了寄宿生准军事化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作息时间、早出操晚点名、用餐及午休、宿舍内务卫生标准、仪容仪表规范、寄宿生请假制度、寄宿生违纪处罚条例等一系列内容体系。(2)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目标体系。针对准军事化管理内容,形成了目标管理体系,如内务卫生管理细则及标准、仪容仪表标准等,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目标体系,达到守时、守纪、守规、守法、懂礼、润德的最终管理目标。(3)形成了学校德育管理运行模式。以“三级直管、五方联动”为基础,在准军事化实施过程中,推行“多层级管理”模式,使学生管理形成一张层级交互、家校一体的联动网,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有效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与企业层级化管理模式相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层级化管理,遇到问题逐级上报,逐层解决。(4)构建了学校德育管理评价模式。物业公司和教官考核方面,有加薪升职的评价体系;在班主任评价方面,有校级、市级、区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有校级至区级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宿舍方面,有五星级宿舍、十佳寄宿生评比等一系列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和带动学校德育队伍向前发展。(5)打造了学校德育管理“三范”品牌。以“学规范、做示范、立模范”为标准的贯穿学生中职生涯三年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响当当的管理品牌。多次获得《南宁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4.准军事管理项目实施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社会效益(1)思想影响上,深刻影响了师生的德育观。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在学校近十年的探索、实施,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2)操作实践中,教官、班主任、德育干事等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形成了寄宿生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方法、活动教案集。带动了班主任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涌现出一批骨干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为学校德育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3)科研方面,形成了准军事化管理的系列制度、视频、论文集、教案集等,促进了项目组成员及一批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推动了学校科研氛围、培育了学校科研力量,项目组成员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提升了科研水平、提升了个人职称、获得了多项教育教学荣誉。(4)社会关注度上,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有正面意义,学校德育管理品牌成为学校宣传的亮点、职业学校被社会更多的了解和接受,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得心应手、自信自强,获得企业、社会的良好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慧蕾.浅谈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2015(9):165.

[2]曹艳艳,曹俊.基于准军事化管理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理论导报,2013(8):65.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5

【关键词】科研能力;培养课程;临床医学研究生;妇产科;科研文献检索;科研论文

写作科研能力是当下对于一个医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而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学中已深刻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目前对于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有一定的研究与探索,但是效果甚微。单独开设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的临床教学单位相对较少,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于科研能力的认知有待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还有待优化[2-3]。本文旨在了解目前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初步探索开展科研培养课程的模式,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寻找最佳的培养课程模式来有效提高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临床培训的全部硕士研究生105名,其中一年级研究生29名,二年级研究生32名和三年级研究生44名。

1.2方法

对研究生开展一年的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时间节点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课程内容包含文献精读分享、实验经验总结、特殊病例分析、实验操作解析、专家主题讲座、开题及答辩预试讲等,由带教老师、外请专家和研究生们分别轮流进行汇报,期间要求一年级研究生提交每次的文献翻译,有意愿的二年级研究生提交中文论著或综述,有能力的三年级研究生提交外文论文。开始第一次课程前和期满时对105名研究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含研究生基本情况、科研能力背景、培养课程效果和对培养课程的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问卷由3名带教老师共同商讨定夺后制定,汇总数据由专职录入员进行录入汇总。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篇数(n)和比例(%)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05份,收回105份,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根据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被调查的105名研究生中男性10名(9.52%),女性95名(90.48%),男女比例1:9.5;年龄范围22~29岁,平均年龄(25.87±1.70)岁,≤25岁43名(40.95%),>25岁62名(59.05%);105名研究生均为临床专业,其中12名学术型(11.43%),93名专业型(88.57%);招生类型中,来源为七年制8名(7.62%),5+3学年制10名(9.52%),统招生87名(82.86%);来自郑州大学的研究生52名(49.53%),河南大学43名(40.95%),新乡医学院10名(9.52%)。

2.2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背景的培养效果分析

在接受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后,105名研究生中有除此培养课程外其他的科研培训经历的人数增加显著(χ2=19.507,P<0.0001),比例从35.24%上升至65.71%。其中已确定自己独立课题的研究生人数增加显著(χ2=28.982,P<0.0001),比例从32.38%上升至69.52%。有实验室学习经历的研究生人数增加显著(χ2=27.628,P<0.0001),比例从28.57%上升至64.76%,见(表1)。

2.3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

在科研能力培养效果分析中,科研文献检索的能力分析如下:29名一年级研究生刚入院时,了解文献的途径多分布在知网和万方,且仅有51.72%的使用率(15/29),但接受一年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后,使用率提升至89.66%(26/29),检索能力显著提高(χ2=10.069,P=0.002),尤其在百度学术、丁香园和PubMed的检索上较为明显;32名二年级研究生同样在接受了培养课程后,了解的网站数量有所增加,使用PubMed的人数有所增加,使用中文检索网站和学术网站的人数也相应增加,使用率从68.75%(22/32)提升至100%,检索能力显著提高(χ2=11.852,P=0.001);44名三年级研究生因为面临毕业论文的写作,使用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全员熟练掌握知网、万方和PubMed,检索能力显著提高(χ2=18.082,P<0.0001),且半数以上常使用百度学术和丁香园,见(表2)。

2.4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

在科研能力培养效果分析中,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分析如下:29名一年级研究生入院前均未撰写和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在接受一年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后,已有16篇在写和发表的中文论文;32名二年级研究生写作的数量有所增加,从课前已写和发表了5篇论文,上升至一年培养课程后在写和发表了36篇,其中发表的论文中16.67%(6/36)为外文论文;44名三年级研究生因毕业、读博、就业等各种压力,基本都已在升入三年级前完成写作及投稿,但在此一年培养课程中也与所增加,完成写作数量从15篇上升至24篇,发表的论文中87.50%(21/24)为中文论文。见(表3)。

2.5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培养课程的评价

根据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的内容、形式、实际价值和指导意义进行调查,100%的研究生认为形式内容可取,3名研究生认为必要性和帮助性一般,所以有97.14%(102/105)认为开展该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有必要,对于其之后的学习和毕业都有十分大的帮助。见(表4)。

3讨论

新一代临床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素养,更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加速我国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壮大[4]。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如何让临床医学研究生在短短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兼顾扎实临床知识和提升科研能力仍待研究[5]。本文通过对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实施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分析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培养效果,以期为设计最优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3.1强化科研思维培养,提高科研兴趣和积极性

从基本信息统计可见,统招专业型女同学居多,由于妇产科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中国自古以来的应试化教育,使他们多数熟知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善于背诵记忆妇产科规划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就科研创新能力这一方面,相对来说难以自行体会、理解并创建固定的科研思维逻辑[6]。首先,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我们的科研能力培养课程通过转换师生角色,让研究生自己站在讲台上授课,前期备课过程中自行发掘问题并当场解决问题,强化其科研思维培养。随着参与课程次数增加,科研兴趣在三个年级的研究生中均有所提升,并积极主动参加其他的科研培训讲座,同时随着学习年限的提升,在学校和医院参加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多,科研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会的经历也相对增加,因此三个年级有科研培训经历的人数均有所增加。

3.2加强导师辅助作用,尽早确定科研课题

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言传身教学术知识,更要带领研究生一起更新创新理念。一年级刚入院还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二年级忙于住培计划轮转,多数没有自己的课题,三年级因毕业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才能答辩,仅剩一年的时间来紧迫匆忙的完成自己的课题,时间和精力上都远远不够,这样的培养进阶方式显然不合理,因此教学改革首当其冲是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开题。导师应及早与研究生沟通,帮其发现兴趣点,协助寻找研究课题并指导实施方向,在研究进展阶段要实时察觉研究生的问题所在,及时指出并改正,让研究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科研思维和科研创新的认知。在我们的培养课程启发下,研究生表现出主动发掘临床科研问题的意向,辅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深入,积极与导师沟通,最终三个年级的课题数量均有大幅度增加。

3.3优化住培轮转计划,增强科研实验动手能力

基础医学研究是临床医学持续进步的基石。“双轨合一”模式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接收住培,还要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按照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毕业标准完成科研学术指标比如毕业论文的发表,因此学业压力相对较大。我们的研究发现,由于妇产科的临床任务相对其他科室较为繁重,在时间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研究生和导师都会选择多投入在临床学习中,因此一年级多数没有实验室学习经历,二年级因转科和课题需要才会观摩学习,而三年级有实验室学习经历的38名研究生中亲自动手操作的仅有16名,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的研究生中无实验室经历的仅有6名,说明实验室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实验技术的操作经验对于科研思维培养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科研成果产出[7-8]。因此,教学改革应在住培计划中添加实验科室轮转,包括检验科和病理科中有关妇产科检测项目的实验技术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这样才能够让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切身实际的体验到科研能力的真正用武之地。事实表明,因培养课程受到启发而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学习的三个年级的研究生人数显著提高(χ2=27.628,P<0.0001)。

3.4加强文献检索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古语道:“开卷有益”,低年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语文素材,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语文成绩,同时在新课改下,低年级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中还可以同阅读素材中的主人公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学习到一些宝贵的品质,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的作用

新课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生通过阅读对其语文成绩以及自身能力的拓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阅读有利于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素材里面包含了许多的好词好句,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记忆在头脑中,在之后的写作时低年级学生会不知不觉的应用这些素材;同时,通过阅读一些课外素材,可以打破低年级学生视野的束缚,使他们了解到各种新颖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出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其次,通过阅读有利于塑造低年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低年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其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时期,他们在阅读中分清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区,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还会和素材里面主人公形成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自觉学习主人公优秀的品质,使低年级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通过阅读还有利于实现低年级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新课改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他们通过阅读会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当低年级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一些难题时,他们可以利用阅读中的经验去加以解决,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低年级学生的独立能力,使他们减少了烦恼的影响,进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始积极转变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低年级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错误的阅读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没有深刻领悟新课改的要求,仍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存在着成绩至上的思想,在他们看来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成绩的提升没有多大效果,反而浪费了教学时间,因此单纯的注重普通文化知识的传授,仅仅拿出极少的时间开展阅读教学,导致无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各项能力。第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方式落后。一些语文教师固守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在课堂没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素材的内容,而是使学生独立阅读,低年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征的限制,无法独立的深化情感体验,造成阅读教学的质量低下,并且这种类似于形式主义的教学手段长期以往也会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甚至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第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语文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而采取矫枉过正的做法,在阅读教学中过于细致的讲解使学生变得依赖教师,产生了思维惰性,从而造成自身理解能力的弱化,这种问题阻碍了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应有功能,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阅读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措施。笔者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

1.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才会在阅读教学课堂认真学习和阅读,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设阅读教学环境,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主题课布置教室,使学生受到教室环境的影响激发了学习兴趣,进而在课堂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给低年级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观看,之后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专心听讲,探究阅读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兴趣的激发下积极参与阅读教学。

2.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

新课改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提供不同的阅读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一份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目类别,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阅读素材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感兴趣,降低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提供给不同学生对应的阅读素材,使他们在兴趣的激发下认真阅读,并且及时完成教师规定的阅读任务,提高了教学效率。

3.以朗读促阅读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有限,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搞小动作。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素材的形式促进学生阅读,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根据学生人数以及阅读内容进行任务的划分,使班级每个学生都可以朗读到素材,每个学生朗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一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让朗读的同学自行分析,考验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班级整个学生的学习精力,使他们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专心听讲,进而加深对素材的理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4.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课堂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探究式的阅读教学策略,在授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合,寻找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之后在阅读教学的课堂提出来,使学生在阅读中独立寻找答案。低年级学生为了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会积极主动的阅读素材,并且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试图找出最恰当的答案。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变得思维敏捷,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除了提供基本的阅读素材之外,还需要提供一些内容新颖,具有启发性的阅读素材。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外的阅读素材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全新的阅读感受,增加更多的经验,同时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通过对大量课外素材的积累使低年级学生变得博学多才,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荣.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世界———浅谈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外阅读,2012,(07).

[2]滕文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探究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学习成长的需求,其僵硬性与滞后性,在倡导学生学科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渗透各项教学培养内容形成一定的限制。阅读能力作为学生理解文字以及提炼文字的必备语文能力,其在新型语文课堂中的培养途径,成为语文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价值

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完善的阅读技巧与思维,因此其在阅读过程中,主要凭借自身偏好与习惯进行理解,在整体上呈现一定的主观性。从语文教学角度分析,该学段的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处在教师利用阅读教学内容对其施加积极影响的良好教育时期。同时,文字理解与提炼是学生消化教材内容,完成课堂基本学习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构建课堂知识信息与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联系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培养是贯穿学生整体语文学习生涯的工作内容,也是令其终身受益的教育内容。教师应结合时展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产生的影响,结合教材内容,重构阅读能力培养机制,维持该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凭借文字逐渐提升自身对身边生活、社会环境和世界的认知水平,并且在教师的正面干预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困境

(一)培养工作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落实,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已经渗透至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但是受教师与低年级学段学生阅读认知水平差距过大的影响,教师在开展阅读能力培养工作时,难以精准把握学生阅读能力成长波动与进度,导致相关教学工作主要以教师个人教学经验与专业认知为基准。受此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成长与实际课堂教学工作容易出现脱节,在影响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教师构建完善的能力培养机制,使得教学工作出现一定的随意性。

(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灌输讲解加文本阅读理解训练的模式开展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单一的能力培养形式不仅压缩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空间,也容易使学生在机械的学习模式中逐渐丧失学习主动性,对整体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由于其尚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与自制能力,其阅读学习效率与阅读学习兴趣关联性较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针对学生此项特征提升阅读教学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自身阅读能力,实现身心健全发展。为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情境,在利用具体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使其在情境中有效转化文字内容,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针对不同文本的描写内容,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将教师指定部分进行情境还原。一方面,教师可借此帮助学生自主创建情境,进而在阅读理解与情境演绎的穿插式思考表达过程中有效锻炼其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情境还原文本,帮助学生重点思考、理解不同文字内容的表达手法,进而扩充其阅读知识储备,提升其专项阅读能力[1]。

(二)完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阅读能力的综合性较强,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能力培养着手点,便于教师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的精准性与针对性。为此,教师应综合分析低年级学段学生阅读能力水准与该学段整体语文教学目标的联系,在掌握二者的关系后,教师应从学生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更新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单向性目标,即教师单向设计学生阅读成长标准,进而采用双向性目标,即一方面利用目标指导学生,另一方面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丰富阅读教学目标内容。在双向性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降低自身主观性对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贯彻以人为主的教育理念,扭转阅读能力为主,学生其次的教学局面。同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将整体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精细化,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参与的各项学习活动,均能在教学目标的精准指导下进行。

(三)制订长期能力跟踪培养规划。首先,在完善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整体语文教学内容为主体,以学生阅读成长发展阶段为导向,制订阅读能力长期跟踪培养规划。相较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规划,新的培养规划侧重于依据学生整体阅读能力成长角度,及阅读能力周期性变化,为学生提供长期教学指导,即摆脱教材内容限制,单以阅读能力为基准制订的长期教学规划体系[2]。为此,教师应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制作成长档案,确保长期跟踪培养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其次,教师应综合分析阅读成长档案反映出的学生阅读素养,重点记录其阅读短板,进而在明确整体阅读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个性化阅读训练规划,确保长期阅读训练规划与学生自身阅读学习情况相匹配。最后,教师应定期分析学生各项阅读能力指标变化与阶段阅读教学规划的联系,进而通过不断总结与优化,逐渐探索出适用性较高的阅读能力培养规划方案,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发展方案。

(四)丰富阅读活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可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丰富其阅读体验,并为其提供更多的阅读能力发展渠道。同时,丰富的阅读活动也便于教师渗透阅读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升学生阅读认知,为其未来学习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构建课堂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活动、阅读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阅读活动体系,进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适当阅读训练素材作为活动内容主体[3]。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及时总结活动内容,并阐述其对阅读的新想法与新感受,令其真正地将活动内容转化为自身阅读思想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令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设计,令其以新的思维视角审视阅读活动,体会阅读活动以及阅读本身的传递意义,端正学生阅读态度。

(五)引入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驱动下,各类信息资源也愈发丰富。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扩充阅读教学资源储备。教师在丰富阅读教学素材时,应立足教材文本,并以其为核心,以学生阅读能力成长需求为依据,选用与教材文本关联性较强的文本片段或书籍,作为阅读教学素材储备。同时,教师也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结合上述学生阅读能力成长档案与阅读规划方案,为其提供个性化阅读训练清单,包含指定阅读素材与相应的阅读任务,为学生创建多元化阅读学习成长环境,令其在现代化语文课堂与个性化阅读训练影响下,稳定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六)实施分层教学。受自身阅读能力基础与思维模式影响,学生在阅读能力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定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实施分层教学,降低这种差异性给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相应水平,将其划分为不同阅读能力培养层级。针对基础培养层级,教师应侧重帮助其培养阅读兴趣,巩固其阅读能力基础。教师可通过增加基础阅读探究问题在课堂学习任务与课后作业中的比重,促使其通过顺利完成基础阅读训练内容,逐渐建立阅读学习信心,进而激发其阅读学习的积极性,维持其阅读学习动力。而针对进阶培养层级,教师应侧重引导其建立系统阅读思维与简单阅读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应增加综合性问题与总结归纳性阅读学习任务的比重,使其在理解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思维汇集整理相应技巧,构建阅读知识体系雏形,为其后续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各项阅读素质并非固定不变的,因此教师应定期更新阅读能力层级标准与层级学生成员,以此维护分层教学法在阅读能力培养工作中的效果。

(七)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处于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有限,课堂教学评价是学生对自身能力或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定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阅读能力培养内容,更新课堂评价体系[4]。教师应增加问题引导式评价在其中的比重,即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不足或问题,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完善,逐渐改变不良阅读习惯,走出思维误区。同时,教师应结合阅读档案与阅读规划,在整体教学评价中延伸出个性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阅读学习观念,即阅读态度与习惯始终位于阅读能力中的首位,阅读技巧以及思路则是理解文字的工具。同时,教师也可借助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建立阅读能力与思想品德的有效联系,以阅读能力为驱动内核,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为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奠定阅读基础,进而完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与规划,通过丰富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促使其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全面成长,达到教师开展相关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晶.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华夏教师,2019(30):64.

[2]周蓉.小学语文不同阶段阅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253.

[3]王海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9(15):143.

年级值周总结范文8

【关键词】九年一贯;德育;衔接

教育部于2017年8月17日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1]其中在针对中小学不同学段的德育目标中,特别详细地指出了学段目标,如小学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单独列出了一个目标。可以看出,在顶层设计中,国家教育部门是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段的特点,并做了做好学段衔接、全程育人的基本要求。

一、中小学队团衔接的问题呈现

目前的小升初德育衔接,从方式到内容,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问题:

(一)专业知识不明,队团衔接不够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第一章“团员”第一条中规定,团员的申请条件是:“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初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没有达到要求,并且在归属上仍然属于少先队。此外,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第十章“团同少年先锋队的关系”第四十三条中指出:“中学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对少先队员入团前的培养教育,少先队组织应积极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2]但是在现实中,这两项工作因为学段的隔离,以至于无法有效而充分地开展,从而影响了队团的衔接工作。

(二)队团形式不同,活动开展差异

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原则上是全员入队,初中生是择优入团,按照规定,在初三毕业的时候,团支部的团员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人数的变化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比如活动的开展,在小学,少先队的活动是全员参与,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少先队的存在,并且以少校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在小学开展少先队教育,都是全面辐射和引领。而在初中阶段,因为人数的限制,同时,又因为初中阶段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小众的,面向部分优秀学生的,开展活动也受到学科教学方面的压力,所以在不少学校里面,不少学生对团组织生活的陌生,对团知识的缺乏,是比较常见的。

(三)德育层次不清,德育效果不明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德育的内容是由浅入深的,小学学段更多的是了解,并且重点在于个人习惯和品德的养成,而初中学段则是要内化、要运用,并形成明确的信仰和三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小学和初中的德育层次并不清晰,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还是针对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修养、个人习惯等几个大的模块进行反复教育,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层次,德育效果往往也打了折扣。

二、“大衔接、小衔接”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提出“大衔接、小衔接”的德育基本衔接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大衔接:即德育内容、德育目标的充分衔接,以及在此目标之下,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做出的整体调整

1.学制的调整与变化

九年一贯的学校里,小学和中学在一个校园里,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地域的优势,开展一系列的衔接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学制调整,由原来的六三学制调整为五四学制,具体做法可以总结为:一上一下。所谓一上,就是六年级的管理上移,纳入中学部管理;所谓一下,就是中学部老师在循环时,以六年级为起点,四年为一轮。

2.队团衔接:少先队和团委组织架构对接融合,优秀队员选拔培养,入团积极分子选拔标准和优秀队员对接

在少先队活动和团组织活动中,能够让处在衔接阶段的六七年级学生进行旁听学习,积极培养、发展表现优异优秀队员,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青团,让团组织更有吸引力,更能够吸引有基本信仰、综合表现优异的孩子进加入到中国共青团这个光荣的组织。

3.育人模式充分衔接,德育内容由浅入深

在德育育人模式上,从六、七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调整和适应,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认知范围内,充分开拓思维,强化内在动机,牢固树立个人信仰,并发挥学科协同育人的功效,在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的课堂内,充分挖掘人文因素,拓展国际视野,树立爱国情怀,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地开展德育衔接内容。

(二)小衔接:即德育方式和具体做法的调整,小衔接充分重视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普及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做法:

1.注重仪式衔接:重戴红领巾,退队仪式,六一儿童节

(1)重带红领巾。为了强化身份,强调衔接,普及基本的队团专业知识,需要在仪式教育上下功夫,也就是亮身份,明责任。(2)过好最后一个儿童节。七年级的孩子,严格意义上来说,过的是最后一个儿童节,利用班会、队会课,举行“告别童年,拥抱青春”的主题队会活动,队会课设置各种小活动,鼓励孩子们回望童年、告别童年、拥抱青春、树立梦想。(3)隆重而认真的退队入团仪式。在七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举行队团衔接最重要的内容:退队仪式。这是仪式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正式结束七年的少先队生活的标志,同时也是向全体中小学生进行团队知识培训、革命理想教育的大好契机。

2.社团活动衔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