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银转正工作总结范例6篇

收银转正工作总结

收银转正工作总结范文1

收银员是企业的关键岗位,是直接为顾客服务、又直接收取、归集企业销售款的重要岗位,是对全店销售款的安全及收银设备的正常运转负责的重要岗位。对收银员的选拔、使用、培训及考核原则是:收银员由企业推荐、人事部把关、财务部培训、店长考核、财务部检查。现将收银员的上岗条件、岗位职责、培训内容和工作流程规定如下。

收银员上岗条件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热爱企业,能自觉维护东来顺品牌。

2、自觉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

3、在本单位工作满一年,各方面表现良好,无违纪记录。

4、具备收银员的基本素质,反应灵敏,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收银员培训中成绩优异。

5、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

收银员岗位职责

1、熟悉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做到规范运作;

2、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确保结帐、收款的及时、准确、无误;

3、做好开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收银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账收款时,对所收现金要坚持唱收唱付,及时验钞,对支票要核实相关内容,减少企业风险。

5、管好备用金,确保备用金的金额准确、存放安全。

6、管好自己的上机密码,不得与他人共用,不得对外人泄露。

7、管好用好发票,做到先结账,后开票,开票金额与所收现金及机打票金额必须相符;对退票、废票要及时更正。

8、向财务交款前,需将现金、支票、信用卡分类汇总,与机打票核对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查找,避免损失。

收银员培训内容

1、 东来顺集团企业规章制度;

2、 东来顺集团收银员岗位职责;

3、 东来顺集团收银员工作流程;

4、 识别假币的各种方法;

5、 现金管理制度、支票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

6、 开据发票的规范要求及实际操作;

7、 东来顺集团安全手册及灭火器的使用;

8、 点菜宝系统基本原理,维护要点;

9、 收银机、点钞机、税控机上机操作。

收银员工作流程

一、 开业前的准备工作:

1、与财务人员一道,将前一天结业前的钱款、备用金、票据从存放的保险柜中取出,由会计人员复核。

2、到本单位会计室领取当天的备用金,换好零钱,以满足结帐找零的需要。

3、检查收银机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马上调整;检查是否需要补充机打纸,若需要应及时到财务室领取。

4、检查税控机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搞好收银台的卫生,物品要码放整齐,以整洁的工作环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开业。

二、进入工作状态:

1、对同时就餐未结帐的顾客按餐桌号挂机待结帐;

2、顾客要求结帐时按相应桌号同时打印出“结帐单”及“顾客消费单”,将“顾客消费单”通过服务员交给顾客,便于顾客核对。

3、按结帐单合计金额与顾客结账,对收取的现金用验钞机验钞,对收取的支票要检查单位名称、印鉴、密码等是否填写齐全、是否正确。

4顾客要求开发票时,由收银员使用税控机按顾客要求输入付款单位全称或“个人”,按结帐单合计金额输入餐费金额,打出发票通过服务员交给顾客。对发生的退菜、换菜、折扣等必须经店长或店长授权人签字确认。

三、向会计室交款:

1、收银员向会计室交款前需要按现金、转账、信用卡等类别分类打印出汇总小票,将收到的现金、支票、信用卡小票分别打出汇总金额,与汇总小票分别进行核对(注意清点现金时应扣除备用金)。

2、票、款核对相符后,收银员要分别填制“现金交款汇总表”、“转账交款汇总表”和“信用卡交款汇总表”,收银员在表上签字后将票、款交到会计室。

3、收银员将票、款交到会计室,由会计分类进行核对,核对相符后由会计在“收款登记簿”上登记相关内容,经双方确认后由收银员和会计分别在交款人和收款人栏下签字。

收银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

(一)现金收支业务中的常见错误。(1)将备用金作为现金核算。备用金的拨付虽然通过“现金”科目,但备用金不是现金,在会计核算中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而不能与现金混淆。(2)处理货币资金相互存取业务时易填错记账凭证。实务工作中经常发生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相互存取的业务,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容易出现错误。例如,从银行存款提取现金,既要填制现金收款凭证,又要填制银行付款凭证,造成重复,影响到记账的准确性。(3)存在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等不规范行为,有可能少记收入和支出。(4)存在漏盖“收讫”或“付讫”戳记的现象,有可能重复收付款或漏收漏付款。(5)存在白条抵库的现象,造成盘点现金时账面现金金额与保险柜金额不符。

(二)现金收支处理的常见漏洞。(1)少列收入金额,多列支出金额,故意少计现金收入日记账合计数,或者故意多计现金支出日记账合计数,将多余的现金占为己有。主要原因是会计分工、会计牵制出了问题,出纳人员不应既登记日记账,又登记明细账和总账。(2)涂改凭证金额。会计人员利用原始凭证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或工作中的便利条件,使用退字灵、修正液等化学药剂更改发票或收据上的金额,将现金收入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改小,或将现金支出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放大,从而达到贪污的目的。(3)撕毁票据或盗用凭证。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对收入现金的票据撕毁,将现金据为己有;或用盗取发票、收据等凭证向客户开票,隐匿现金,达到贪污的目的。这主要是单位票据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地控制票据的数量和编号,对收款监督不力。(4)利用钱账兼管的机会贪污现金。(5)无证无账。无证无账指收入现金既不给付款方开具收据或发票,也不报账和记账,直接将现金据为己有。(6)虚构支出业务内容。虚列工资、补贴等,将报销的现金占为己有。这主要是未能坚持办理经济业务事项不得由一人负责全过程的原则,薪金支付单等未经单位人劳部门编制和审核,会计稽核人员未能真正发挥作用。(7)票据头尾不一。出纳人员或经办人员在票据出票时,利用假复写的方法使票据凭证联和存根联金额不一致,造成收多报少或支少报多,贪污差额款。这主要是填制收付款原始凭证与收付款职责未分离、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失效造成的。(8)挪用现金。出纳人员或其他人员采用虚写或涂改现金缴款单日期的方法,不将当天应送交银行的现金及时入账,而将资金挪用,进行体外循环。主要原因是会计牵制不力,稽核人员未发挥作用。(9)添枝加叶,加码报销。会计人员在原始凭证上添加经济业务的内容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现金的目的。主要原因是会计稽核人员未履行职责。

(三)银行存款业务处理的常见错误有:(1)未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不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或者出纳担任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工作,造成舞弊的可能性。(2)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后,未查清楚是未达账项造成的,还是因为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出错造成的。(3)没有按规定填制银行结算凭证,或填制内容不完备。

(四)银行业务中易出现的漏洞:(1)擅自提现或填票购物。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擅自签发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或擅自签发转账支票套购物,不留存根、不记账,将现金、实物据为己有。其主要原因是未建立有效的票据使用制度,未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2)公款私存。会计人员利用经管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便利,把公款转入私人银行户头,从而达到侵吞公款或长期占有公款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未建立有效的票据使用制度,未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3)多头开户,截留公款。会计人员利用银行间互相争资金、拉客户的机会,私自用单位印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并以本单位更换账户为由要求付款单位将款项转至私设户头,从而达到截留公款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印鉴保管岗和货币资金收款岗未分开。(4)转账套现。会计人员或有关人员配合外单位不法人员在收到外单位转入的银行存款后,开具现金支票,提取后交付外单位,达到套取现金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债权债务岗和货币资金岗发生了混岗。

(5)私自背书转让。会计人员将收到的转账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及银行本票等票据私自背书转让给与个人利害相连的单位,以达到变相侵吞、占有公款目的。这主要是会计人员保管了支付事项所需的全部印章造成的。(6)出借支票、账户。会计人员非法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或允许他人使用本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办理收付、转账业务,从中捞取私利。其主要原因是票据、银行账户管理混乱,各种票据未连续编号,稽核岗位形同虚设。(7)涂改银行对账单。会计人员私自提现,然后通过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或余额,使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金额相等或平衡,以掩盖银行存款已少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负责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人员和负责调节银行存款对账单人员的职责未分开。(8)恶意串通支付虚开票款。会计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串通供应商,根据开具的不实发票及填制的虚假收料单(验收单),将购物票款转至供应商,对方提款后私分。其主要原因是会计核算时未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9)“初”取末“存”。出纳人员私盖印章,于月初从银行账户上提取大额现金,月末再把所欠窟窿补齐,使银行对账单上的期末余额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期末余额相符,以达到挪用资金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出纳人员保管了银行印鉴章。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点与监控方法

针对货币资金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漏洞,单位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加强、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一)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钱账分管,经营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与记录这些业务的人员分离。任何企业都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1)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及保管只能由经授权的出纳人员负责处理,其他岗位人员不得接触未经支付的货币资金。(2)规模较大的企业,出纳人员应将每天收到和支出的现金数登记现金出纳备查簿,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应由其他人员登记。规模较小的企业,可用现金日记账代替现金出纳备查簿,由出纳登记,但现金总账的登记工作须由其他岗位人员担任。(3)负责登记应付款项账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的登记工作。(4)保管支票簿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登记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的工作。(5)负责调整银行存款账的人员应与负责登记银行存款账、现金支出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人员分离。(6)负责货币资金支出审批的人员应同出纳人员、支票保管员和记账员分离。

(二)资金预算控制。编制资金预算控制,旨在对企业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统筹安排。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会影响企业货币资金的流转和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应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避免或减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货币资金预算的编制应与处理、记录相分离。货币资金预算编制完成后,财务总监应认真监督预算的执行,定期比较经营过程中实际收支与预算的差异,并对重大差异逐日进行分析。

(三)库存现金控制。企业的库存现金必须在规定限额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送存的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一般不得坐支现金收入,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金清查,包括每日终了前进行的现金账款核对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核对。现金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清查小组清查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清查的内容主要是检查账款是否相符,是否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等现象。现金清查结束后,应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注明现金溢缺的金额,并由出纳人员和盘点人员签字盖章。如果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情况,应予以及时纠正,对于超限额留存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如果账款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四)银行存款控制。(1)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终止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以防止有人利用开设银行户为个人谋取私利。(2)负责核对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被银行揭露的不正当支出或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的不正当行为再次被掩盖起来。(3)应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管理,明确相关人员在各种票据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立专门的登记账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4)负责银行往来账款调节的职员应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将银行存款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调节。核对时,不仅应注意银行对账单的日期和金额,还应检查票据的签署和背书。(5)为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准确,避免银行存款账目发生差错,月份终了,除“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必须与“银行存款”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外,还必须与银行核对存款明细账目。进行银行存款清查时,应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其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核对,如发现双方记录不一致,应及时查找原因。属于记账差错的,应立即更正;属于因凭证传送存在时间差,一方已登记入账,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未达账项,应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检查核对。调节后的双方余额应相等,银行存款余额是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

(五)备用金控制。企业对一些频繁发生的日常小额零星支出,可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并加以控制。其基本要点是:(1)确定备用金的范围和定额。备用金的范围和定额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通常情况下,除工资备用金外,其他备用金定额不能过大。任何超过备用金定额的现金支出,都应事先取得特定的审批,并在一般现金中支付,而不在备用金中支付。(2)确定备用金的保管人。每项备用金都需由专人保管,备用金保管人不能同时负责备用金、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的审批,也不能负责该项备用金的补充和支付记录。(3)备用金的使用必须有发票等原始凭证来证实,并由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与该项备用金相对独立的人员不定期清点备用金。(4)当备用金金额在规定数额以下,备用金保管人可将支付凭证交会计部门核对,补充备用金。(5)为备用金使用人在银行开设备用金专户,定期将各备用金余额期与控制该备用金的总账余额进行核对。

(六)财务印章控制。单位应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1)财务专用印章应分别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以免舞弊。(2)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3)保护印章的安全。每一次印章使用都应作记录,印章必须与支票分开。

三、货币资金的控制流程

收银转正工作总结范文3

论文关键词:货币政策转变,有效性,银行经营特点,策略

一、对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2011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从过去较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向常态回规。因此,稳健货币政策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与其他宏观政策相互协调,把握好力度。迫切需要加深对货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的再认识,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发挥信贷政策的特殊作用。稳健货币政策是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进而实现稳定币值、物价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最终目标。信贷政策则是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以实现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目标。然而,两个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调控内容和目标看,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通过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性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促进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从而保证币值、物价稳定、抑制通胀。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调节手段看,货币政策调节工具更市场化一些。而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还须借助行政手段的调控措施。货币与信贷政策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当前我国在间接融资占绝对比例的融资格局下,信贷资金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资金配置结构和运行效率。因此,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大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稳健货币政策效果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所以,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要正确处理好稳健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辩证关系,不仅要运用稳健货币政策去管理通货膨胀,更要擅于运用信贷政策来调解产业结构,积极主动发挥信贷政策的特殊作用,进而实现稳健货币政策目标。

(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以优化信贷结构为核心。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内涵为,“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实现合理适度增长。要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保持社会融资总量的合理规模。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其中信贷结构优化是核心要件。只有切实调整信贷结构,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等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限制领域的信贷,大力增加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才能在控制信贷规模的同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信贷需要,才能真正确保信贷总量适度,也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控金融风险。只有对不同的部门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才能避免稳健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偏离目标,从而保证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在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时,对于过度投资、投资低效、风险较大的部门,比如高耗能行业、投机性房地产需求等,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通过各种工具和手段,抑制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对于战略性产业、经济中薄弱环节,比如低碳经济、民营经济和农业,则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

(三)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保持宏观政策相对稳定。2008年以来的两年多时间内,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2008年上半年为防止过热实行了从紧缩货币政策,随着8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财政、货币政策转为极度宽松,宏观刺激政策持续了大约一年之后,2009年保增长的目标得以实现。到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和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不断巩固,国内出现了通货预期强化和通胀压力上升的苗头,宏观政策开始逐步收紧,转以抑制潜在的过热风险,货币政策也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货币政策。以上宏观政策的不断变化,虽然是应对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同时却加重了各方面政策执行的难度。在当前通货预期强化和通胀压力上升下,宏观政策当然要因时而动,但更应该保持相对稳定。要从长远的视角来观察我国的问题,摸清我国的实际情况,兼顾眼前与长远,才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才不会出现频繁的、过度化的政策调控。尤其是对一些战略性问题,更要从长计议,探索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稳健货币政策。

(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必须有宏观政策部门主动配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特别是优化信贷结构,需要差别化金融调控工具和监管、财政、税务、产业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差别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票据、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选择性地放松或收紧商业银行贷款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约束,以此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

银行业监管部门要主动协调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目标,灵活使用监管工具。在金融结构调整体系中,银行监管作为商业银行贯彻执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外部环节,其职能不仅要在事中和事后发现纰漏和纠正错误,还应在事前有效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积极发挥约束和导向作用。

二、货币政策转变后基层银行经营的主要特点及中小企业面临的新困难

(一)基层银行经营的主要特点。从2010年四季度至今,央行已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三次加息,加快了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步伐。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大,主要银行经营及风险管理政策出现调整,引发基层行经营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营运资金较紧,揽存压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的信贷规模适度控制、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加息和通胀预期,使银行面临信贷规模下降和利润空间收缩的压力,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寻求新的收入和资金来源。2010年10月以来,央行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调高,主要银行系统内部资金集中的力度也在加大,基层分支机构的流动性收缩来得更快、更猛。目前我国负利率的问题依然存在。在负利率导致的社会储蓄意愿低迷的情况下,仅维持现有存贷比,银行就要付出更多的揽存努力。导致部分银行不断推出带有明显存款性质的各类理财产品,通过基层行吸引市场资金,缓解银根抽紧后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困难。二是信贷规模压缩,额度控制加强。2010年12月以来,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银行机构总行普遍对授信规模和信贷增速实施了一定控制,由此导致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前期签订的一些授信协议、承诺难以按原有额度、期限、利率等条件兑现。2010年底开始,各大型银行已普遍开始收紧信贷,进入今年年初,规模从紧趋势显现。信贷规模收紧,银企博弈格局发生变化,根据借款企业综合贡献状况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原先的非核心客户、边缘客户将面临“被压缩”、“被清退”的局面。另一方面,基于银行发展战略、风险防控的角度考虑,将紧缺的信贷资源主要投向于目标核心客户、大规模集团型企业,并且要求借款企业落实足值的不动产抵押,提供与贷款规模相匹配的资产支持,进一步推高了信贷政策的准入门槛,原先游离于信贷准入政策边缘的借款企业将会面临“出局”的尴尬境地。信贷规模的收缩导致借款人甚至部分重点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贷需求较难满足。三是市场转向卖方,信贷门槛抬升。信贷规模控制,使信贷资金成为市场稀缺资源,银行在贷款风险定价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客户选择上得以实行更严格的行业限制、更高的担保条件、更高的利率以及更多附加条件,有的贷款品种利率不断上浮仍然供不应求,贷款定价中的额度溢价飙升迅猛。信贷市场转向卖方,一方面给银行带来了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也为银行调整客户机构,筛选优质客户,特别是发现有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创造了条件,对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以有效利用信贷资源配置,弥补因规模受控可能带来的收益减少产生重要影响。四是管理面临压力,潜在风险滋生。随着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银行信贷规模收缩,使银行经营管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各类风险交织的情况下,任一风险应对、处置不力,都可能影响银行形象和声誉,引发声誉风险。此外,在难以正常融资的情况下,由于借款人的资金需求难以适时得到持续满足,在信贷宽松条件下长期依靠借新还旧和滚动贷款维持经营资金链正常运转的个人和公司客户可能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部分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很可能铤而走险,利用银行漏洞获取资金。而一旦发生案件极易使公众对银行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动摇市场信心,引发声誉风险。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新困难。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后,中小企业将面临三方面的困难:一是供求矛盾加剧,中小企业获取贷款难度增加。总量规模收紧,信贷资金供求缺口扩大已成不争事实。值得关注的是,贷款规模收缩比例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基于风险、收益、成本等方面考虑,银行往往采取“保大压小”的结构调整策略,使得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增加。多数中小企业面临贷款难、资金保障压力大的同时,还面临招收员工难、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大等困境,“大单、长单”的接收意愿下降,经营导向趋于短期化、投机化,将对制造、外贸等实体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二是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财务压力明显加大。信贷供求关系偏紧导致借贷利率走高,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上升。银行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上升,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已呈常态化,个别贷款甚至上浮幅度更大。利率上浮的贷款品种主要集中于与中小企业高度关联的个人经营贷款、小企业贷款等品种,广大中小企业成为融资成本上升的“聚焦点”、“重灾区”,成为货币政策转向、贷款规模收紧形势下的主要“被调控对象”,与政策基调相违背。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实力弱、盈利空间小,难以承受长期的高息成本,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和案件风险。

三是融资压力传导,行业中游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规模收紧下,行业上游企业基于市场优势地位,以延期付款方式,将财务成本转嫁至中游企业。处于行业下游的中小企业基于目前的融资困境,也通过原材料、配件等供销渠道向中游核心企业传导融资压力,致使行业中游企业面临上、下游企业的双重资金压力。

三、货币政策转变后基层银行应对策略

(一)把握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宏观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准确判断后提出的,应当认真贯彻落实。一是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社会、文化、民生以及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在间接融资占绝对比例的融资格局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地方政府难以抑制的发展冲动,以及全面完成节能减排、房地产调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任务,只有实施严格的信贷政策,才能规范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不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产能过剩的行业尽管其有信贷资金需求,银行要执行严格的信贷政策,在信贷上予以控制,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宏观政策,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二是坚持信贷政策和有效监管相结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是巧妙运用“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几年来,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货币政策承担了太多职能,包括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职能。然而,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市场主体不健全、政府管理经济目标考核不科学,尤其是缺乏像信贷政策这样一只比较严格的“看的见的手”的积极配合,常常出现一“松”就乱、一“紧”就死的局面。这说明严格的信贷政策和有效监管,是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真正的关键,否则,政策设想再美好,实施起来可能只会是徒劳,一定程度上信贷政策和有效监管的成效决定货币政策执行的成效。所以,要改变过去单向调控货币供求的方式,巧妙运用“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消除由于过紧或过松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确保2011年的银行信贷增长恢复到平常水平又不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为基层银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担保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按照中小企业上缴税收的一定比例计提专项资金,注入政策性担保公司,补充“临时还贷扶持基金”,形成以“担保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税收增加—担保增强”主线的循环互动机制。控制融资成本,在推进财政贴息制度基础上,建议人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上浮幅度作适当限制,防止宏观调控政策“误伤”中小企业。加强财政扶持,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减免力度,强化差异化核销政策,进一步调动银行信贷支持的积极性。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中小企业在人行、工商、税务、司法机关的各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加大违约成本,优化区域金融环境。二是加大监管推进力度。加强监管引领,促使银行及时转变思想理念,提高发展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考核力度,将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要求纳入监管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监管评级、准入审批、检查频率等管理措施相挂钩,进一步增强监管激励效果;强化集中度风险监管,进一步加强大户贷款、集团授信监管,加大违规贷款、超限额贷款的处罚力度,纠正银行“垒大户、傍大款”的不当倾向;加强舆论引导,持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主增强信用意识,全面了解信贷政策,落实诚实申贷、用贷原则,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中小企业要强化“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贷款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需要银企双方共同努力。当前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围绕“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着重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摆正经营发展理念。坚持长期稳健经营理念,加强融资风险管理,配合银行落实贷款新规,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方面的合规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增强银行支持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优化产供销运营体系,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加强账户和资金往来管理,完善经营管理信息的披露机制,尽快扭转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严格做到三个“不”,即:不提供虚假报表蒙蔽银行,不利用关联交易套取贷款、不利用同名划转挪用资金,增强银企合作的基础。

(三)基层银行要尽快适应货币政策调整的要求。针对货币政策转向条件下基层银行经营活动的特点,各上级行和银行监管部门必须保持高度关注,帮助基层行尽可能平稳地适应货币政策调整的要求,在新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平稳健康运行。

一是增加商业银行内部规模调度的弹性。要在统一规模和资金调度的框架下,更多地运用经济资本占用考核等更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的考核与调控手段,根据不同机构和地区经济及银行业务发展情况,总量从紧下,分层、分区系统内调控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力度,防止银行系统内部规模管理“一刀切”给基层行资金运营管理和正常信贷业务活动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二是用好卖方市场下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机遇。各级银行要抓住信贷额度阶段性趋紧的机遇,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信贷政策导向、综合收益好、忠诚度高的客户的合理需求,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实行专项管理、单独控制,以权限下放、单列考核为重点,大胆尝试供应链融资、小额保证保险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会同有关政府部门打通存货、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抵质押业务运行链条,加大担保方式创新力度为中小企业贷款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同时,对存在潜在风险和重点调控行业的存量客户,认真研究制定清收和退出计划,以此缓解增量计划不足的矛盾,加大平台贷款、集团客户和房地产贷款的管控力度,加大不良贷款清退力度,腾出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用于补充小企业贷款规模。三是适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渠道。信贷规模的严格控制对基层银行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较大的挑战。要维持近年来利润快速增长的势头,必须加快基层行的金融创新步伐,根据当地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推出更多的、新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涵盖企业和个人的理财、基金、国内信用证、国际结算等资本占用较少,收益水平较高的中间业务,提高产品渗透度,用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代替单一的信贷支持,推进收入多元化,缓解宏观调控对银行盈利水平的冲击。

(四)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基层银行需防控声誉风险。稳健货币政策下使银行面临信贷规模下降和利润空间收缩的压力,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寻求新的收入和资金来源。这一过程中,若营销宣传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消费者利益保护不到位,极易引发声誉风险。为此,银行要适应货币政策调整的要求,加强声誉风险管理。一是完善声誉风险管控体系。银行要把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统筹加以考虑,科学制定商业银行声誉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声誉管理机构,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与流程,适时、全面监测银行声誉状况,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声誉风险文化建设,强化全员声誉风险意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营造声誉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市场纪律的自我约束。坚持诚信经营原则,进一步完善服务程序公示制度,诚实、正确介绍服务产品,审慎做出授信承诺和实施授信行为,出现确实无法实现服务承诺情况时,应给予满意、诚恳的答复,避免因盲目承诺难以兑现而产生的声誉风险。注重互利互惠、长远发展,合理简化服务程序,整合收费项目,减少短期行为,并充分履行对金融消费者的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完善客户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及时向利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速的协商渠道,防止消费者极端行为,避免负面舆情。三是加强合规管理。以强化合规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合规风险,从而提高合规管理和业务规范化水平,有效避免声誉风险。四是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强舆情监测,关注并及时引导正确的公众舆论。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积极回应媒体,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避免误导公众。

参考文献

1 胡晓炼,关于准确理解和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建议[J],当代金融家杂志2011.02

2 谷秀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着力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N],金融时报2011.02

收银转正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工商银行 资产结构 利润 现金流量 财务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自上市以来,资产规模持续保持每年近1万亿的增长速度,2008年资产规模达9.7万亿元,跃居全球银行市值排名第一位。

一、资产结构分析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占流动资产的37%,由于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获利能力较低,应适当减少这部分资产数量,在保证流动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银行获利能力。流动资产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达到流动资产的42.6%。由于客户贷款及垫款获利能力较强,应适当提高这部分资产数量,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体外资产约平均占资产总额的28%,连续三年未发生巨大变化,而体内资产增长明显,体现了较强的资产控制能力。长期资产5.3万亿元主要由流动负债支持,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但经营的稳定性也有所下降。流动资产中的体外资产为4292亿元,而与之对应的短期应付类款项只有7亿元,相对高额的体外资产占用了银行过量的资金,对银行的现金流状况造成了一定负担。相对股份制银行而言,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获利能力还有所欠缺,资产的安全性还有待提高。

二、利润状况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息收入随着营业收入逐年提高,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却逐年降低,暗示着其正向综合经营的方向逐步转变。每年派发现金股利约占税后利润的50%左右,较高的股利政策增强了市场信心,但留存收益率的降低使银行内源融资量不足。

三、现金流量状况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营活动中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22%的增长幅度与净利润26%的增长幅度相一致,反映了真实的获利能力。收取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与支付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相差3204亿元,利润表中利息净收入2630亿元,可以看出部分预收利息以现金形式沉淀在银行。客户存款净增加额是客户贷款净增加额的2.47倍,过多的存款未能有效贷出,增加了银行的成本。

投资活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投资在逐年上升,银行的网点扩张加大了投资活动现金支出。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增加258亿元,表明网点建设资金中近50%使用非现金形式。资产负债表的长短期投资说明表明银行投资状况不甚理想。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为3056亿元,为更好地吸收客户存款,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点改造建设。由于受金融危机及近年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投资项目受到重创,对银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通过发放大量现金股利,树立了良好的投资形象。

四、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至2008年权益净利率是呈上升趋势的,其它国有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相比较,中国工商银行的权益净利率最低。

(一)主营收入净利率变动趋势及原因

中国工商银行的主营收入净利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07年得到快速增长。主营收入净利率较其他银行低2个百分点左右,净利的增长速度未能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相配比。2008年成本利润率已达100.4%,说明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来自于高额的业务及管理费用。

职工薪酬是影响中国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庞大的职工队伍是银行最好的资源。高级管理层应该意识到,应进行人力资源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影响盈利能力的另一因素是沉重的业务费用,应将业务费用与业务发展相结合通过有效的成本绩效考核,达到降低业务费用、提高费用效率的作用。

通过对影响营业利润的其他内容分析,应注重提高贷款质量,在扩大贷款规模的同时应通过合理的方法提高贷款回收率,做好贷后管理、贷后监督工作。

(二)总资产周转率变动趋势及原因

中国工商银行的总资产周转率在逐年上升,但总资产周转率仍低于其它银行0.1%的水平。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不高,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总资产周转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体内流动资产周转率、体外流动资产周转率增长呈下降趋势。导致体内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运营效率较低,过于保守的财务政策使大量现金沉淀,没能有效投入银行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导致体外流动资产周转率增长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客户贷款及垫款周转率较低。客户贷款及垫款是中国工商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贷款回收速度缓慢、周转效率低是造成体外流动资产周转率低的主要原因。

五、存在的经营、财务问题及建议

中国工商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是由于人力成本、经营成本与主营收入的不匹配,现金类资产、贷款类资产与主营收入的增长速度不适应所造成的。高级管理层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向战略伙伴学习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形成企业员工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带领全体员工实现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由于管理缺乏效率,成本管理、现金管理的能力仍有待改善。

收银转正工作总结范文5

镜头1: 每天下班之前,郭自光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电脑上检查公司当天的资金状况。作为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部总经理,他执掌着新华人寿旗下几十家分公司的资金调度大权。“在许多保险公司,把三级公司的资金归集到总公司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我们自从使用了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以后,现在只要几分钟就够了。”

镜头2: B女士有个上幼儿园的儿子。最近她和工商银行在线签了一份协议,同意通过工行网上银行的收费站交托儿费。协议签完,工行网上银行的“收费站”每月便将这笔钱直接从B女士的账户划入幼儿园的账户上,而这一切都是计算机自动联网完成的。B女士也有权采取一些自我保护,即在合同中规定:银行每月只能划一次账,并限定每次最高划款额。

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算不上是早起的鸟,但目前看上去,它却是所有网上银行中最有食吃的。

工行网上银行2000年正式推出,但它对企业银行业务的渗透率,在国内银行业一直处于领跑地位。2002年,工行仅企业网上银行部分的交易额就达到了53000亿元人民币。今年,工行网上银行已经实实在在地步入快车道:每个月的增长都在10%左右。就连工行电子银行中心总经理王刚也感叹:“当初并没有想到会发展这么快!”此外,工行还获得国际权威金融杂志《银行家》评出的2002年度“全球最佳商业银行网站”大奖。

尽管业内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与管理颇有微词,但是继在中国第一个实现数据大集中之后,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再次在中国的数字银行运动中以大比例之差一举夺魁。这一切的背后,确实也有着发人深省的东西。

“主动脉血管”

在采访中,郭自光十分庆幸新华人寿早早便将结算业务全部放在了工行的平台上。“我们公司是第一家与工行在网上银行业务实行总部级合作的企业。”郭自光表示。正是这个合作,使其避免了很多同行在资金归结上曾经遇到的麻烦。不过在他看来,网上银行的好处决不止是方便、快捷这么简单,“它对公司管理起的作用是质的飞跃!”

尽管成立于1996年,但新华人寿是自200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的,这也恰好与工行网上银行的发展同步。2000年2月,工行网上银行开始在几个城市试点,新华人寿便很快将所有结算业务转到工商银行。

据郭自光回忆,在双方签定网络银行的服务协议后,新华人寿旗下所有分公司的保费都通过工行的网络平台归结在一个账户上,而支付给分公司的费用则通过网络划拨到其它账户上。也就是说,总公司每天都可以将各地分公司收来的保费及时上收,然后再根据分公司的业务需求为其调拨资金。

虽然看起来这并不复杂,但对许多企业而言,却是个让他们烦恼了多年的大问题。大型企业旗下往往有很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又要在不同地区的不同银行开户,资金在公司内部的流动往往会因银行间的收转而延误。“有的银行连自己内部不同地区分行的资金划转都不顺畅,更不要说跨行了!”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的这一问题对企业,尤其是对保险公司这类强调资金运作的企业影响很大。

在保险行业内摸爬滚打数年的郭自光便对此有深刻体会。“要是将资金从三级公司上收到总公司的时间耽误了很久,会给总部的管理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由于保险公司每天既要收取保费,又要面对理赔,资金在总部与分公司之间的流动性很大,即便是在银行耽误一天,也可能造成分公司周转不灵,进而影响业务。因此,许多保险公司都只能将分公司收来的保费和付出的理赔费放在一个账户上,以保证分公司的正常运营。而这样一来,总公司就很难及时掌控分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更严重的是,一旦有分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总公司还不容易及时发现。

借助了工行的网上银行,新华人寿的资金调度不再需要坐站站停的慢车,而是乘上了清一色的直达快车,目前已“做到对分公司的资金状况全部进行实时监控”。如今,新华人寿各分公司的支付账户额度很小,一旦临时有超过计划的大额支付情况发生,分公司只要发传真来,总部可以及时将资金调拨到分公司。“这样不但有效地控制了风险,而且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所提高。”

目前,新华人寿已经在全国拥有29家分公司,65家三级公司,仅去年一年通过工行网上银行划拨的资金就接近400亿元。“在保险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我们的资金管理是第一位的。”郭自光表示。而工行的网上银行也就成了新华人寿资金管理的“主动脉血管”。

只是颠倒了一下位置

与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在1998年网络大潮袭来之际,工行也开始思考怎样利用互联网技术做点什么。但不同的是,工行网上银行是典型的业务驱动,而不是技术驱动。

据王刚回忆,工行的头脑“始终比较冷静”,并没有将当时最热门的在线交易看做是网上银行的重点,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工行10多年积累下的几百万个大客户。“我们现在有4万多家企业客户,光是集团客户就有将近1万家。”

当时,在工行广东、浙江等分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企业银行”业务。“也就是银行拿一个终端到企业去,然后企业直接在终端上做业务。”王刚进一步解释到,“实际上就是一种结算的无纸化交易。”这种端对端的结算方式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尤其是为每天需要进行大量资金结算的企业提供了便利。

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工行决定:干脆用统一的网上银行来替代企业银行。而“从技术上讲,企业网上银行的安全级数也比较高。”王刚说,这也是工行选择从企业网上银行入手的原因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提到网上银行概念时,王刚每次都准确地表述为“水泥+鼠标”,而不是人们常说的“鼠标+水泥”。的确,这两个起点不同,后来的成功率也相差很大。其实最初,工行对网银的认识也是从“鼠标+水泥”进入的,也曾试图将网上银行直接办成当时很流行的“虚拟银行”。可是干了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由于企业的网点分布在全国各地,这首先就需要企业的分支机构在银行有相关的结算账户以应付支取现金、办理实物票据等业务。如果在当地没有分支机构,即便是能够通过网上银行开户,银行也很难保证企业的全面需要。

“因此,我们现在倡导‘水泥+鼠标’。”王刚说。工行网上银行的发展策略之一,就是要在利用传统网点优势的同时,将银行传统业务“搬”到网上来。但是并非连锅端,而是先端那些合适的业务。用他的说法是:“与现金、实物票据和单证没有必然联系的业务,我们都可以放到网上来做。”由于各方面的监管政策不同,类似于外汇贷款等很多种业务还必须依靠人工审核文件,无法单纯依靠网上银行完成。

去年,工行通过网上银行完成的业务量已经占其传统业务量的8%,王刚表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而在国外银行的平均水平中,30%的业务量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尽管目前还有差距,但王刚对其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工行之所以能够及时调整鼠标和水泥的位置,背后有着一种必然,因为在网上银行的初创团队中,大部分人员都来自工行的业务部门。

就拿王刚来说,他1977年底进入工商银行,先在柜台做过会计、计划、出纳,后来调到总行,在会计部和信用卡部都干过。但是,如果他只有业务背景,这次他未必能抓住很可能擦肩而过的机会。一切就像是事先谋划好的,在若干年前工行进行资金清算改革时,王刚已在总行会计部当上了电算处处长;在之后工商银行自行开发核心业务系统CB2000时,他也是一个主要成员。在到网上银行之前,王刚的工行生涯主要是与会计、结算打交道,而且还主要是研究对公企业结算。也许是厚积薄发,他此生必定要在会计、结算和电子技术之间干一番大事业。

目前,工行网上银行已经可以完成结算、汇兑、支票等10多类业务。而且,连网点有限的农信社和城市级小银行也开始借助工行遍布全国的网络来处理它们的业务。

而在王刚看来,网上银行还可以开发出许多在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增值业务。以集团预约付款为例:企业可以在网络上自己设定好付款时间,到了预约时间以后,资金便会自动划转到指定账户上。但如果这项业务要在传统的柜面上来做,是十分困难的。柜员每天需要面对数十个客户,而且柜面服务还需要专门审核相关的凭证。根本不可能有精力为客户专门做预约服务。

“除了企业的应用以外,个人业务量也赶上来了,从笔数上看已经占到业内的第一位。”王刚说。

成本瘦身

工行人说,如果把网上银行还原,它的雏形就是当初会计部门下面那个不起眼的电算室。但10年前几乎没有人想到,当银行的计算机联网后,竟能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银行经营模式革命。今年2月,工行宣布与微软公司合作,全面推动个人网上银行系统安全及其它IT系统建设。

当前刚刚拉开帷幕的传统营业网点改造,是工商银行数字化工程中最艰苦也最前沿的一次“战役”。它的难点在于成本瘦身,而在这个进程中,网上银行可谓功不可没。

据工行西客站支行员工透露,自从网上银行业务推出以后,很多企业便改为直接在网上自行办理业务,柜员的工作量立刻减轻了。“另一些原来需要人工审核的业务,现在都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柜员只要接收凭证就可以。”一位员工说,“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在西客站支行,柜员人均业务处理量标准为150笔/天,“如果都是网上业务,每天1500笔也处理得完!”

据了解,由于效率提高,一些营业网点目前正在减少柜员数量,转而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分配到营销队伍中。“这样有利于从交易型网点向销售型网点转变,提高物理网点的盈利能力。”王刚指出,由于网点客户太多,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销售人员向客户介绍更多高端产品,用于开拓和维护高端客户的力量也还不够,这样就很难从本质上提高银行网点的客户服务水平。银行还可以借此降低物理网点的成本,甚至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开支。

收银转正工作总结范文6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启动的债转股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作为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债转股要实现银行与企业"双赢"的政策目标,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作为债转股主体的企业与银行,如何正确理解其含义,认识其作用,分析其影响,抓住债转股实施的有利机遇,轻装上阵,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债转股AMC五级分类法

一、何谓债转股:

1999年4月,中国第一家专业化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宣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这标志着包括债转股在内的银企重组工作的启动。

所谓"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顾名思义是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股权。在我国,债转股具体指的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债转股前后银行、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关系对照图:

可见,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原本是债权、债务关系,但当债务人陷入暂时的财务困难,而此时会因债权人的立即求偿要求而滑向永久的财务困难时,债权人面临债权遭受损失的现实风险而被迫采取了妥协行动,做出利益饶让,希望以短期的利益损失来换取长期的有可能弥补短期损失的潜在收益。债权人被迫将短期借贷行为转化为长期投资行为,将现实的短期信贷风险转化为潜在的长期投资风险。债务人则获得了即时的债务重组收益,短期内减轻了负债;但从长期来看,企业被控股,那么债权人关心的是其投资是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于是,债权人常常会要求企业改变其内部治理结构,以求经营盈利并最终收回投资退出企业。尽管企业对股权投资不需要还本付息,但实际上最后所要求的回报率比债转股之前的回报率更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内外压力并分流了企业原有股东的未来潜在收益,因此,债转股中原债务人实质是要付出代价的。当然,若企业最终脱困,这种代价也是值得付出的。那么,哪些企业能被列为债转股企业呢?

二、实施债转股的条件:

首先,我们应明确不是所有的企业不良债权都可以转化为股权。实施债转股企业有五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符合要求,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工艺装备为国内外先进水平,生产符合环保要求;三是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债权债务清楚,财务行为规范;四是企业领导班子强,董事长、总经理善于经营管理;五是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各项改革措施有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任务落实并得到地方政府确认。债转股不是将企业的债务转变为国家资本金,五个条件中,第五个条件是要害,说明债转股的目的之一仍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目前债转股的运行情况:

在了解了债转股的含义与条件之后,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债转股的实际运行情况:

中国从1999年展开债转股工作。当年4月,国内第一家经营商业银行剥离的信贷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宣告成立。随后又相继设立了中国东方、长城、华融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其相关资料如下:

以上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总共承担了超过1亿元的银行信贷资产。1年多来,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综合运用出售、置换、资产重组、债转股、证券化等方式,对贷款及其抵押品进行处置,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推动国企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去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共向资产管理公司推荐债转股企业六百零一户,建议转股额达四千五百九十六亿元。目前各方同意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有五百六十九户,占推荐企业的百分之九十四点七。还需进一步协商的有十一户,占百分之一点八。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协商,力争把十一户企业的债转股方案尽早敲定。即时,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将达到580户。

在已实施债转股的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占了很大比重。以唐钢为例,今年10月25日,唐钢股份的母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华融、中国信达、中国东方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达成债转股协议,唐钢债转股总额达35.3亿多元。唐钢债转股的数额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一笔。通过债转股,唐钢的资产负债率可下降25个百分点,每年节省利息支出1.13亿元,企业负担大大减轻,为企业加快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期间,唐钢将利用债转股创造的条件,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精品。到"十五"末,唐钢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9元,利润总额15亿元。再以重钢为例,今年,重钢与中国华融、中国东方、中国信达、中国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债转股协议。四家中,华融承接了32亿,占所有金额的89.86%。卸下36.258亿的包袱后,重钢亏损额比由81.7%降至51%。重钢是重庆市职工人数最多的特大型国企,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重钢的亏损额越来越大。今年兼并特钢后,债务更重。据统计,1999年亏损5.9亿,占当年重庆市国企亏损总额的45%。可见,减少重钢的亏损对于扭转整个重庆市国企亏损局面有重要作用。

四、企业、商业银行如何面对债转股:

(一)、债转股成功的关键在企业。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重是个老问题。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的数字显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负债率高于80%的占40.5%。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较复杂,高负债率只是其中之一,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有效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企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不是高负债而是存在大量非运营资产,企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不是过高的负债率而是太低的资产收益率。单纯的企业财务失败往往并不首先采用"债转股",运用其它方法如债务期限结构调整、债务工具与品种结构调整等方法来调解更为合适。"债转股"仅是企业的治标之举,是一种延缓矛盾和风险爆发时的应急措施,"债转股"能否盘活,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企业债转股后能否抓住契机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彻底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改革技术创新制度。这才是国有企业真正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可见,债转股只能在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对于国企存在的

纷繁复杂的各类问题,如内在机制问题,设备陈旧问题,产权结构不合理问题及外来竞争加剧问题等等,其作用是受到限制的。

我们的债转股企业该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呢?

首先,债转股后企业经营结构应调整。前面提及企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太低的资产收益率,这是由该企业的经营能力决定的。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原理:在前提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业绩是不变的,不因经营资本来源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企业以自有资本经营还是负债经营,其资金成本与经营能力是相同的。那么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与债务负担高低就应是无关的。这就类似于一个人要买房,他可以用多年的积蓄,也可以贷款买房。如果他选择后者,就会有相应的债务负担,他也因此更努力地工作以取得报酬偿还贷款。难道我们能说因为有了债务负担而降低了此人工作以获取收入的能力吗?不。企业也是如此,他必须在调整财务结构的同时调整经营结构:该关闭的关闭,该停产的停产,该合并的合并,该剥离出售的剥离出售,让企业自主地选择那些合适的项目,提高流动资产的经营能力。

其次,债转股后企业治理结构应调整。债权往往将治理结构的调整作为债务重组的先决条件之一,通常是原经营管理人员的去职及重要债权人对企业的直接监控甚至接管,待财务结构、经营结构及必要的产权结构调整完成之后形成新的治理机构。我国通过"债转股"政策实行债务重组,原来的债权人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资产管理公司这样一个新股东,其如何介入企业的治理结构调整目前还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企业治理结构若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很可能为以后企业新的债务危机埋下伏笔。

最后,债转股后企业产权结构也应作相应调整。要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还必须先对企业的产权结构做出调整。债转股政策导致了产权结构的变化。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身份只是暂时性、过渡性的,必须引入新的接替股东才有意义,这就取决于资产管理公司对所拥有的股份作如何的处理。若引入新的约束力更强的股东,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占的局面,以改变国企经营管理机制,国企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债转股使商业银行利弊均沾。

我国即将加入WTO,这就意味着我国银行将全面融入世界贸易体系,银行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即将成为现实。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近况如何呢?随着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不断深化,银行的资产风险日益得到覆盖,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高达20000亿元,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0%左右。现在,实行债转股,把一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这部分不良资产即被冲销,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下降,金融风险也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另一方面,银行剥离一部分不良资产,也将会调整部分利益。银行会损失部分利息收入。将不良资产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虽然能获得部分股息或分红,但这部分收入势必低于原先的利息收入,况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存在经营好坏问题。经营得好,银行还可以从中获得股息或分红;经营不善,则有可能造成资产流失。可见,债转股虽减轻了银行的负担,但仍会给银行带来信用危机和道德风险。但无论如何,虽然银行利弊均沾,但利大于弊,应该抓住此机遇。面对债转股,银行有许多的基础工作要做。一是关于资产清分工作。目前,银行资产实行"五级分类法",即将银行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大类。对此,银行需做好资产清分工作,整理、保留信贷数据,为日后提供完整的资产信息。二是关于信贷资产盘活工作,银行剥离一部分资产,丢掉了部分包袱,但并不因此一丢百了,仍要抓好信贷资产存量的盘活工作,保全信贷资产。三是关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关于资产负债表的变动。资产方,贷款资产减少,债券资产增加;负债方,中央银行再贷款减少。结果,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都得以提高。调整总分行资金关系。转股的大部分是分行的债权,冲销再贷款和增加债券主要在总行进行,这就涉及到总行如何支持分行以实现分行的资产负债表平衡。四是在存在多家债权人转股问题时,先通过债权额的大小确定债转股牵头行,由牵头行组建债权人委员会。该委员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推行企业股份制改造。

五、债转股应注意的问题:

(一)、从大的环境讲,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我国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规范化操作,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是必不可少的。美国于1989年通过了《金融结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其债务重组信托公司应运而生;日本政府为实施金融不良资产重组,修改了存款保险法。我们期待着一部规范债转股操作的法律的诞生。

(二)、警惕赖帐经济的出现。我国之所以形成为数不少的不良金融债权是因为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还没形成欠债还钱的市场经济机制。而债转股很容易使地方政府和企业造成某种程度的豁免预期,使之千方百计争取这顿免费的午餐。不论是否符合债转股的条件都纷纷申报。与此同时,原本付息、注重信用的好企业也受到打击。可能造成按时还钱的企业越来越少,赖帐企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在债转股开始时,应明确界定债转股的临界点,严禁新的不良债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