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范例6篇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范文1

    追求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目标,而课堂高效的前提是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只有透彻地领会教材,领悟编者意图,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准确地握教材,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我的解说流程:一、分析教材,心中有数

    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三、策略精当,给力课堂

    一、分析教材,心中有数

    四年级下册共有十二个单元(整册书知识树),我解说的是“回归”单元。

    “回归”单元在整本书中的地位、作用:

    1、本单元有记叙文、有诗歌,内容丰富,从形式到内容,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2.本单元内容为整册书乃至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出示单元知识树)“回归”这一主题蕴含着十分广博而深沉的

    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七子之歌》、《朱鹮飞回来了》和一个语文天地。《七子之歌》是着名爱国人士闻一多先生写的一组诗歌,课文选录了其中《澳门》、《香港》两首。全组诗歌以简朴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澳门、香港等地饱受凌辱与苦难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急切愿望,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朱鹮飞回来了》讲了野生动物回归祖国的见闻。

    “语文天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安排了“我的摘录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摘录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习并积累名言名句。“开卷有益”围绕“回归”这一主题编排了记叙文《陈嘉庚的故事》和外国寓言故事《皮匠和银行家》。《陈嘉庚的故事》讲述了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归祖国的人生之路。《皮匠和银行家》讲了人在有钱后回归快乐的劳动生活的故事。“初显身手”栏目安排学生编演课本剧《皮匠和银行家》。学唱《七子之歌》,查找关于“七子”的资料。“笔下生花”对个人学期总结的内容做了指导,并在态度和表达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金钥匙”栏目引导学生自己要学会纵向比较,看到进步;还要学会和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为“笔下生花”做铺垫。

    本单元编写的目的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学生理解词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知识树)第二学段课标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方面都有明确地规定。

    1、识字写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形成初步的识字能力。

    2、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4、口语交际: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综合性学习: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根据第二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认知特点,制定本单元目标:

    (1)知识: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19个,写字15个,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交流后补充。背诵《七子之歌》、两首古诗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

    (2)能力:理解“梦寐不忘、灵魂、关注、灭绝、踪迹、寻觅、叮嘱、小心翼翼、悉心、照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历史背景、生活实际等方法弄懂重点词句的意思。积极搜集有关“七子”和朱鹮等方面的资料,和同学交流。按照“金钥匙”和“笔下生花”的指导,写好个人学期总结。

    (3)情感:感受诗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接受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历史背景、生活实际等方法弄懂重点词句的意思。

    2、感受诗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接受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三、策略精当,给力课堂

    1、贯彻整体性原则。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的理解、感悟,可先学习主体课文《七子之歌》和自读课文《陈嘉庚的故事》。这两篇课文从不同层面但却从同一角度体现了“回归”主题。将这两篇课文互相印证着学习,便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并初步理解感悟“回归”这一主题的内涵。

    2、引导学生角色移位。“回归”这一单元主题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移位,入文、入境、入戏,以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的理解与感悟。

    如学习《七子之歌》,因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年代,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难度,我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自己是一位背井离乡漂泊的游子,假如自己是一个无家可归倍受欺凌的弱者,假如自己的家乡被列强侵占,那时将有何感受?那时最渴望得到的将是什么?引导学生入文、入境,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回归”的内涵,从中受到强烈的爱国教育。

    学习《皮匠与银行家》要学生编演课本剧,促使学生对课文的更深理解,加强语文素养的综合实践。但若想学生编演成功,就需要引导学生角色移位,帮助学生进入其当时的环境,能“入境”才能真正“入文”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入文”才会“入戏”,学生在编演课本剧时,才会有真情实感。

    3、注重搜集信息和默读能力。《课标》在“前言”部分就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本单元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搜集大量信息。

    如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七子”指哪七子,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史,有关朱鹮的资料,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义举等等。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回归"这一单元主题的深厚的内涵。

    学生马上就要步入高年级段的学习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默读能力的指导和培养,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想,边圈点批画;画出重点词句,画出不懂的问题还应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问题看法。如学习《朱鹮飞回来了》,应引导学会结合课后习题"文章的题目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4、课外延伸,加深感悟

    学完《七子之歌》后,让学生阅读《宝岛台湾》,深刻体会作者对回归祖国怀抱的渴望。学完《朱鹮飞回来了》以后,让学生阅读《伤雁牵动万人心》,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让它们回归自然。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44-0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尤其是处理教材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由此可见,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要让语文课以独特风貌吸引初中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材处理技能。

一、全局把握,分析各册教材,实现统揽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语文教师应由此出发,思考该如何让学生在三年初中学习时间里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有“全局观”,应对初中各册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体系。以阅读教学为例,七年级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对阅读方面没有做详细具体的要求,而级则要求学生逐步按“理解方法阅读的不同方法不同体裁的阅读方法”的步骤来掌握阅读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授七年级语文教材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对课文作条分缕析的讲解,或者是把课文剖析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丝毫体会不到阅读的美感和兴趣,而应主要从朗读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到了级,教师真正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理解技能时,学生将会出现排斥心理,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教师应根据整个教材体系安排对各册教材进行巧妙整合。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教学中,通过整合《春》《济南的冬天》《秋天》《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课文,选取其中一些优美的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由此产生对文章的欣赏之情。到了级时,教师再通过整合《三峡》《短文两篇》(八年级下)《雷电颂》等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并主动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打下基础。当然,在对各册课文进行教学整合时,哪些应“长文短教”,哪些应“短文细教”,哪些应“难文浅教”,哪些又应“浅文趣教”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按年级阶段授以学生相关的阅读知识。

二、利用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对单元之间的整合相对简单,但是要想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规律,使教材真正成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材料,还需教师具备一定的单元整合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一、第二单元的所有课文都与“热爱生命”有关,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可将其归为“生命意识”“生命理想”“生命智慧”三个主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教师有目的的主题整合,加强了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又如,九年级下册的第五、第六单元都是反映古代文化底蕴、古人文化思想的古诗文题材,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字和词的运用演化。教师可通过对教材的共性整合,使学生对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文化思想及不同时代对文言字词的运用有明晰的比较,加深了解和认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如在第五单元先秦时期的《公输》中,助词“焉”与“为”通常合用为疑问助词(如“夫子何命焉为?”),而到了第六单元战国时期的《曹刿论战》中,就演变为只用“焉”表示疑问助词(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更容易了解文言字词在不同时代的使用演变情况,从而加深对文言字词的精确理解。

三、了解单元内课文编排目的,实现课文之间的整合

对于同一单元的所有课文,教师不能逐篇孤立地进行教学,而要审视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言文字艺术熏陶。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5篇写人物的课文组成,教师应从这些名人传记式的课文中发现规律,总结出人在成长过程中常伴随着艰辛与困苦,需历经磨难,要有奋斗不息与坚忍不拔的高尚情操等,从而把本单元的课文中心整合为“如何做人才能取得成功?名人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的主题,通过串联整个单元的课文,让学生找出各篇课文的主人公在精神上有哪些异同点以及应学习名人怎样的精神品质等。只有了解掌握课文的编排目的,教师才能把握课文与课文之间人物传记的不同写法,有意识地在教学时分析能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或以人物成长发展为线索的课文片段,从而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写人作文。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范文3

一、主题单元,为复习内容的整合铺就通途

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而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向他们示爱,记下整个过程:单元练习的“诵读与感悟”,要求学生领悟汪国真的《我不期望回报》这首诗。这就较好地把阅读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整合了各项训练,增强了训练效果。这种编排特点大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教育资源,给阅读这套大餐提了“味”,增了“色”。同时,也为我们的语文复习内容的整合提供了现成的可依。

二、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1.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2.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注意归纳复习,提炼解题方法。

有的老师在总复习时,总喜欢搞题海战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学生表面上练得挺熟,可实际考起来,总是抓不住要领。各种题型五花八门,老师仅通过分数考查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帮助学生分析研究命题方向,分析解题方法,结果事倍功半。正确的方法,我们教师可根据各册教材的要求,帮助学生归类复习,可逐册归类复习,或从字、词、句、篇逐一复习。在归类复习中,突出每一类重点和难点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修改病句这一训练内容,复习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寻找修改方法。一般来说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紧缩法,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把修饰、补充成分去掉,留下最基本的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以便检查句子是否有残缺或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滚滚的乌云和滂沱大雨顿时从半空中倾泻下来”。这句子较长,修饰成分多,不易看出毛病,若把修饰成分去掉成为“乌云和大雨倾泻下来”,这样,就不难发现,句中的“乌云”是不能“倾泻下来的”,故这一句子犯了顾此失彼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二是类比法。按照原句的样子(即意思)用另一些句子表达,进行对照比较,也可以检查句子的正确与否。例如:“工地上横七竖八地码着木料”可能有的同学没到过工地,没见过木料是怎么码着。因此这一句子的毛病一时找不出其毛病。遇上这类句子,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一些句子。例“商店里横七竖八地码着货物”这样一比照,原句话的毛病就可以容易地看出来了。商店里的东西是要放得整齐的,而“横七竖八”是乱糟糟的。“码着”是整齐地堆着,显然它与“横七竖八”是有矛盾的。以此类比,毛病就显现出来了。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修改病句就容易学了。复习其它内容时,同样的办法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加上适当的训练,学生复习时就感到轻松了。

四、注重发展,迁移升华

复习不是就知识论知识就文论文,更不是单为考试而复习,而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既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又要关注复习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和过程。将所学知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梳理和相关的拓展迁移,实现理性的升华。如在复习古诗时,不光要知道诗文的大意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还可以借此诵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引读其他诗人相同情感的古诗。在复习对联时,除让学生补充对联外,还可以让学生交流在相关课文中学过的对联,或欣赏自己课外搜集的更多对联。这样,复习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体现知识由“会”到“会的更多”的发展轨迹,使学生原有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注意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孔子学院;《长城汉语》;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46-03

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已走过八年的历程,全球的汉语热潮持续增温,现今全球已有400家孔子学院和500多家孔子课堂。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8年,距今也有五年的历史。

中国和苏丹两国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但是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稳步显著的发展,文化输出已是大势所趋,中苏两国政府都在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在此时应运而生。从2007年筹办开设孔子学院至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发展迅速,汉语教学逐步在苏丹普及甚至扎根,各种文化活动有声有色;HSK考试人数连创新高;汉语课逐步纳入当地正规教育体系而成为当地中学的必修课;2013年,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更是在苏丹司法部、文化新闻部、总统府培训部、内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开设汉语学习班。但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汉语教学在苏丹推广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苏丹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学设施简陋、缺乏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学习者年龄分层较大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负面效应。

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教学采用的汉语教材均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长城汉语》系列教材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组织的重点研发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全球91个国家有349所孔子学院(课堂)申请《长城汉语》账号或单机版,进行长城汉语课堂教学。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也采用《长城汉语》教材进行汉语教学,但受制于当地落后的教学条件,教学时较少使用多媒体,基本采用面授。本文将调查总结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教学时使用的教材《长城汉语》第一册,结合笔者在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旨在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为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及中国国家汉办提供直接而真实的数据及参考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

一、《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分析

由于孔子学院学员的特殊性,比如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性别和年龄差异较大等,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与系统学习汉语的学习者有所区别。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各所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亦是制约汉语快速高效推广的瓶颈。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在所选用的教材为《长城汉语》系列教材。

《长城汉语》教材是由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规划、组织、研发、运营的重点项目,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新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为海外教学机构及广大对外汉语学习者提供的教学资源与课程。①

经问卷调查,学生对《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看法如下:“不喜欢”的人数为5人,占总人数的10%;“一般”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14%;“喜欢”的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的24%;“很喜欢”的人数为25人,占总人数的50%。

该教材分课本及练习册,整本教材共10个单元,每单元共三篇课文,课文主要围绕八名中国人及七名外国人所发生的故事而展开的对话。每课生词不超过37个,生词部分还配有英文翻译,课本的最后还配有以首字母分类的生词总表。

笔者和不少苏丹的汉语教师都拥有使用《长城汉语》教学的经验,几乎所有教师都已使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教学超过六个月,完成过整本教材教学内容。通过对《长城汉语》教材的使用,当地的汉语教师认为该套教材有自身明显的优势为:课文通过几个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所展开,风趣幽默且通俗易通,贴近真实的生活;每单元词汇量适宜且基本成阶梯状分布,难易程度适中;配套练习册中的练习多样化,起到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教材配有MP3听力资源,为学员在课后自学提供便利;整套教材分六级,不同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HSK考试,方便学员学习结束后直接参加HSK考试。但不少汉语教师也反映该教材的不少问题和缺陷,以下将重点分析。

二、《长城汉语》第一册无完整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发音的主要手段,学好汉语拼音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而《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没有汉语拼音教学的部分,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不利于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一级班采用先集中进行拼音教学再过渡到课本的方式。一级班的前10~14个课时均为汉语拼音教学,采用自制拼音课本,完成拼音后方才进入《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的学习。《长城汉语》显然无法满足这种教学需求。

三、《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英文翻译问题

《长城汉语》教材是中英双语教材,为零起点的学生学习中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英文翻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举几个实例:

其一,第七单元中生字“接”翻译为“to push”,文中的例句为“我现在去接你”,这句话的意思是“I am going to pick you up now”,“接”应译为“pick somebody up” 。

其二,第七单元中生字“电话”翻译为“telephone”,文中的例句为“电话是82194675”,这句话的意思是“The telephone number is 82194675”。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电话”一词的本意,而是“telephone number”的意思。

其三,第七单元中生字“饭店”翻译为“restaurant”,文中的例句为“长安饭店”,这句话的意思是“Changan Hotel”。“restaurant”应译为“饭馆儿”,而不是“饭店” 。

其四,第七单元中生字“我们”翻译为“our”、“we”“us”,文中的例句为“我们学校有个健美操比赛” ,“我们”正确翻译为“we”、“us”没有“our”的含义,文中只省略了“我们”与“学校”之间的“的” 。

四、《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

语言与文化有着共生、相属、相依的密切关系。②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语言的理解包含着对文化的理解,语言的理解需要文化的理解,故教授语言的同时也会无形之间传播文化。从问卷调查的学习动机选项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学生因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学习汉语,而在《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完全不涉及关于中国文化的介绍板块,使得整本教材只有生词与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薄、简单。由此可知,需要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入文化部分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不少汉语教师会自行组织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其中包括饮食、习俗、历史、服饰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为视频展示讲解,如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种为实物展示讲解,如品尝传统菜肴、使用筷子等。但这种自行组织的文化体验是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上还存在漏洞,尽管这些课堂活动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为了提高文化教学的效率,我们还是提倡有专门的教材来做指导。

而现今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图书阅览室内并无完整的、系统的文化教学教材,亟需一线汉语教师收集、整理、完善并出台相关文化知识点的文本,以帮助汉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系统化、条理化。

五、《长城汉语》第一册汉字书写的弱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的甲骨文。”③汉字历史悠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想要学好中文就必须学好汉字,汉字教学的重要性也由此突出。

《长城汉语》第一册教材中不涉及汉字教学板块,只在练习册中分单元出现,主要介绍了基本笔画、结构和课文中出现的部分汉字。主要问题为介绍的汉字内容较少,每一单元所要练习书写的汉字难易程度不成阶梯状分布,显得杂乱无章。如在第一单元中一出现“我”字这一复杂架构的汉字;在第一单元出现“他”、“她”二字,却在第二单元出现“也”字。

认识到《长城汉语》这方面的不足,很多汉语教师都不按照《长城汉语》练习册中汉字讲解顺序进行教学,主要参考《新编基础汉语・写字篇・常用汉字部首》(张朋朋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版)。该书编写有三个特点:第一,以笔画入手。汉字的构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因此,学习汉字构件要从笔画入手。本书介绍了八个基本笔画,对每个笔画还介绍了它的几种变形写法以及笔画的名称和笔顺规划。第二,以部首为纲。本书介绍了108个最常用的部首,按照由易到难,即从笔画少到笔画多的顺序排列。对每个部首,本书介绍了它的名称、意义、作用、来源以及它的写法和笔画数等多项内容。第三,在每个部首下介绍几个带有同一偏旁的合体字。对每个合体字不仅介绍了它的字音、字义,而且突出介绍了它和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构件组合的结构类型。

虽然整合教材的能力也是一个优秀汉语教师所必须的能力,可是我们还是希望教材能够弥补自身的缺陷,为广大汉语教师提供便利。

六、《长城汉语》第一册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长城汉语》多媒体教材中出现了240个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如邮局、车站、银行、饭店、宿舍等,240个场景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传授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是《长城汉语》系列教材的最大特色。但苏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计算机技术尚未完全普及,部分学生至今未接触过电脑,多媒体教学在苏丹受到阻碍。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现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学的全部需要。且很多学员没有电脑,不能在课后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和预习。在苏丹,教师希望看到教材纸质文本本身能够表现出寓教于乐的优点,而不是依靠令当地学生无法企及的方式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

七、《长城汉语》第一册中的教材印刷问题

上表为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一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分布,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年龄差距较大,有10%的学员为中老年人。这些学生由于年龄较大,在看书时,有时看不清楚书中的文字。因此,建议在印刷时加强《长城汉语》教材中的文字对比度,选择更清晰的颜色,同时加大字号。

八、结语

苏丹作为非洲的穆斯林国家,母语为阿拉伯语。关于阿拉伯语的汉语教材相对较少,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图书阅览室现存有五种中阿汉语教材,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乐园》、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乐汉语》和《跟我学汉语》。其中《快乐汉语》、《汉语乐园》、《跟我学汉语》这三套教材主要是针对儿童或青少年编写的,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成人汉语班级。而《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当代中文》两本教材编写细致,信息量大也不适用于孔子学院的短期汉语课程班级。鉴于没有适合苏丹的中阿汉语教材,亟需编写适合孔子学院的中阿对外汉语教材。而如何编写适合阿拉伯地区的对外汉语教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注释]

①格桑央京:《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与深化――以“长城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例》,《民族教育与研究》,2009年第2期。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范文5

一.阅读技能培养的新思路

阅读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对文字进行辨识、对词义进行理解、对语句进行酝酿、对篇章进行分析的活动,需要运用哲学的眼光对其进行审视,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将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当做技能培养的错误认识。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用新的编写方法,进行整体训练,在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对阅读技能的培养体系进行构建。

首先,苏教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教材中各个单元相互连贯,处处体现出综合实践,以书写促进阅读,以阅读推动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活动,从而优化对于阅读技能的培养。

其次,苏教版教材的主体结构包括了范文、知识、辅助阅读和作业等多个系统,对相同题材的课文进行了归纳和整合,便于学生对同类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将知识系统融入课前导读和课后训练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促进其阅读技能的提升。辅助阅读系统,包括课文中的注释、评论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直接帮助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作业系统是对于课文知识的总结,也有着阅读训练的因素,甚至明确了训练的方法和标准。

然后,苏教版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究,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各种矛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注重对于课文难度的把握和分配,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等,注重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一个单元的课文安排上,将需要精读、诵读和略读的文章结合起来,兼顾数量与质量,使学生可以获得显著的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二.阅读技能培养的新方法

对于文章阅读而言,其文体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正确的阅读方法,需要关注文体特征的规范性,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文体阅读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以写促读、读中评注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根据年级的不同,对于单元的编排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七、八年级的单元课文以统一的主题为核心进行整合,而九年级的课文则是以阅读技法为核心,单元内对于文体的体现似乎并不十分明显。但是,从总体的教材阅读技能培养来看,在单元中对于文体意识有一定地体现,同类文体的阅读技能培养被集中放在一起,初中三年的六个学期,前三个学期侧重说明文和记叙文,后三个学期则侧重议论文,七、八年级侧重散文和诗歌,九年级则侧重小说,并增加了一定比例的戏剧。

其次,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技能培养,可以使用诵读欣赏的方法实现,这也是苏教版教材在单元合成中的固定部分。初中全套语文教材一共可以分为35个单元,也就是可以进行35次的诵读欣赏,可以保证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和巩固。其内容包含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多种形式,便于学生在诵读中对文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感知。同时,教材中的课文评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引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技能。

然后,可以通过以写促读等方式,增强学生在语文教材阅读中的文体意识。苏教版教材并没有单独列出相应的文体知识,而是将其融入了写作训练中。七、八年级教材主要侧重于对记叙文和说明文等文体的训练,并将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在教材中以单元系列的形式显示出来。而九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对戏剧的写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同样将需要注意的重点进行介绍。通过这样的形式,以写作的方式,对文体阅读技能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体系,保障其全面性和完整性。

三.结语

七下语文单元总结范文6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版《牛津英语》5B Module 2 Unit 2,模块主题为:My favourite things(我最喜欢的事物),单元主题为:Favourite toys(最喜欢的玩具)。本节课是一节会话教学的拓展课,是在原教材基础上对话题的拓展,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情感需要,将本节课进行了校本化处理,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喜好为学习兴趣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文化为线索,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在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玩玩具、收集玩具、交换玩具是他们最为喜爱的课外活动,他们也会因喜爱某种一样的玩具而交到新朋友,并会交流玩玩具的心得等。他们喜欢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喜欢在体验、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

五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词汇量与语言知识,能够对较基础的话题进行会话交流,如对某物颜色、大小、价格等的询问与回答。但是在此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他们不熟悉的词汇或句子,需要通过同伴互助或询问老师来完成交流。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词汇:tangram, slinky,掌握单词的听说读写。

学习对话:I can make a …with tangram.

-- What’s your favourite toy?

-- My favourite toys is …

-- Let’s play with …

-- Good idea.

能够使用这两个小对话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任务型教学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增强学生爱护玩具的意识;2. 玩具给人带来欢乐,学会与他人分享;3.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选择与处理】

在本模块My favourite things(我最喜爱的事物)中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My pet(我的宠物)My toy(我的玩具)和A busy family(繁忙的家庭),每个单元的话题相对独立,词汇和句型也没有必要的联系,但第一单元My pet中所学习的句型,对本单元My toys这个话题的讨论从知识结构上和语用上有很大联系。根据教参要求,该单元需要四课时完成,但是由于我校在一年级就开设外语课,课时较多,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讲相对容易。

前三个课时,学生分别进行了学习。

本节课,教师在对这一话题进行进一步挖掘时,将I can make a …with tangram.--Let’s play with…--Good idea.以及--What’s your favourite toy? --My favourite toy is …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tangram(七巧板)和外国文化的词汇slinky(一种螺旋弹簧玩具:机灵鬼,当前学生几乎都有该玩具,但是却不知道该玩具的正确玩法,只是把它当做弹簧来玩)融入教学中,以中国教师与孩子熟悉的外教老师Pierre之间的对话作为篇章开展会话教学,做到以兴趣为出发点、以文化为线索,层层深入,力图使语言学习与语言发展同步。

【教学资源开发】

学具资源:纸质七巧板

教具资源:

1. 英文歌曲《Thomas and his friends》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被翻译成45种语言的英国动画片)2.一段有关slinky英文歌曲视频(slinky刚刚上市时的广告歌曲)3. 影视资源的开发:电影《玩具总动员》片段

【教学方法设计】

谈话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歌曲热身 启动教学

师生齐唱《Thomas and his friends》,有趣、形象的动画人物和欢快的节奏将师生带入玩具的世界。

二、影片导入 引出话题

教师播放动画影片《Toy story》(玩具总动员)片段,通过跟学生讨论该片段的主要内容,引出新课的话题My favourite toys.

三、师生对话 学习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拥有的玩具,重点询问他们喜欢什么玩具,这个玩具什么样子以及为什么喜欢它。2.教师通过外教Pierre玩七巧板的录像(录像中,外教不知道如何玩七巧板,将七巧板当成积木来玩),引导学生帮助外教,为外教示范正确的方法,并使用功能句型I can make a …with tangram.汇报。3.全班学生每两个人为一组,分别用自己的七巧板设计图形,并使用句型:I can make a …with a tangram. It’s… It can…进行汇报。

四、学以致用 操练对话

教师通过听、看的方式出示外教与中教的对话:

Lydia: Pierre.This is my toy. It’s a tangram. Look, I can make a cat with a tangram.Pierre: Wow, great. Let’s play with it.Lydia: Good idea. Tangram is my favourite toy. What’s your favourite toy?Pierre: My favourite toy is a slinky. It’s short. It’s long. It can walk. Look! Lydia: How much is it? Pierre:It’s fifteen yuan.Lydia: Cool! Let me see.Pierre: Do you like it?Lydia: Yes, I like it very much. It’s so funny. Pierre: It’s for you.Lydia: Oh, Really? Thanks, Pierre.

1.学生自己阅读对话后,分角色练习对话,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跟同桌讨论自己的玩具,并模仿范例做对话。

五、分享乐趣 情感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en do you play with your toys with your friends, how do you feel?

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玩具,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