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数学单元总结范例6篇

七下数学单元总结

七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七上);词汇;对比分析

Abstract: In 2012,PEP revised the old edi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extbook Go for it! and great changes occurred to the revised textbook.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textbooks of the two e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aspect of vocabulary.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new edition of textbook’s key words are increased but the words’ total quantity is decreased;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xical chunks and the the repetition of words is enforced.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aritcle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textbook of Jnior middle school; Go for it!(Book I); vocabulary; comparative analysis

一、两版单词在难度和数量上都有不同。如表3.13所示:

从表3.13可以看出,首先在单词数量上,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旧版单词总量共663个,而新教材单词总量共431个,旧教材单词总量比新教材多出了近1/3,多出232个单词。人名旧版78个,新版减少到28个。其次,在单词难度上,旧教材重点单词427个,新教材重点单词346个。虽然新教材重点单词量比旧教材少了19个,但因为新教材少了三个正式单元和两个复习单元,所以新旧教材平均每单元重点单词单词量几乎相同,新教材为28.8个,旧教材为28.7个。而对于非重点单词,新教材共85个,旧教材为236个,旧教材比新教材多出近三倍!新教材非重点单词每单元平均量为7.1个,旧教材非重点单词每单元平均量为15.7,是旧教材的两倍还多。难怪在李颖(2008)、邓生艳(2007)和刘兰香(2008)等学者在对旧版《Go for it!》调查研究中称,旧教材单词量太多,学生有点吃不消。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在单词总量和非重点单词总量上,新教材比旧教材大幅度减少,而对于重点单词,平均每单元单词数量几乎没有变化。这充分说明,编者没有减少重点单词的总量,对于非重点单词则大幅度减少。同时也说明编者在履行《课程标准》上减负的要求,但是对于必须掌握的单词没有盲目的大幅度删减。这有利于中小学教材的衔接,减少起始年级的学习负担。

二、 新教材加强了词汇重复出现的次数。

新版七上的词汇按照 “通过图画呈现词汇――通过听力加强发音和词性的结合――通过对话和阅读再次呈现词汇――语法练习巩固词汇――指导学生读后语境中理解词汇――自我检测词汇自身词汇学习情况”这一模式精心设计,通过这一流程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词汇并在写作中能够正确使用词汇。

三、新教材更加关注词块的学习

词块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流利的使用外语,语言的流利程度大部分取决于词块的组合(Lewis,2002:121)。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词块的设计比较简单,如旧版教材第四单元词块学习主要是在Section B 1a,将下列词语与图中物品匹配,而且没有涉及到这个单元的重点即in, on, at等方位介词的搭配。而新版教材这一单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词块,而且还把短文阅读中关于in, on, at等方位介词词块如:in the bookcase进行归类,并通过表格形式让学生总结词块,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学生掌握单词,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词块学习的意识。(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Lewis,M.2002.The Lexical Approach[M].Boston,MA:Heinle,Thomson.

[2]邓升艳,2007.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

七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2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七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3

一、生活本源的对接,儿童生活的回归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必经过程。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对接。以苏教板课本中小学的加减法为例:小明的妈妈去超市买水果,价格是10.5元,她付给了店家20元,那么应该找回多少元?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中,老师通常会将所求的问题用单纯的数学问题来进行解决,即20-10.5=9.5(元)。顾客的常用思维:再拿出5角,与20元一起递给店家,店家找出10元钱整钱,在这种思维中,问题转变为20.5-10.5=10(元)。但在店家的视角上,通常策略是先找出5角,再拿出5元,最后拿出4元,用“减法作业”的方式将问题解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合,使其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与数学近距离接触,发展其思维理解的能力。数学与生活有过很多接轨之处,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具体联系进行相关的教学,儿童学习起来便会简单得多。

二、素材精心的选择,儿童视角的回归

在数学文化里有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因此数学的理论知识中常有规律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尽量选择规律性较强的素材,让儿童便于思考和掌握。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教学的实际与需要出发,认真负责得对教材进行研读,把握教材的真实本质,对素材进顺精心选择,挑选出最适合儿童的灵活性教材。以苏教版数学三年轻上册的七巧板拼图游戏为例,其游戏规则为:在对七巧板进行拼排的时候,所有的组建必须要使用到,并且只能用7个组件进行排列;七个组件允许组边相接,但不能重叠,因此,最后不管排成何种图形,其总面积都要相等。七巧板拼图有三种玩法,其一是见影排形,其二是依图成形,其三是自创图形。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想象,对拼图进行随意拼玩,让学生玩出自己的特色,学出自己的乐趣。

三、时空的探索构建,儿童天性的回归

当下,有些教师只是将数学的概念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讲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这种简单而功利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教育,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到限制,还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处加大。关注儿童需求,必须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生活现实向数学运用的现实过程。例如:“7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根据七个小矮人、七个葫芦娃、一周七天、七星瓢虫以及音乐的七个音符等有关数字“7”的联系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随后提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7的信息,彩虹有七种颜色、北斗七星以及神话故事中的七仙女等,将数学与生活有效进行结合,能完善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视野,使之成为完善的生活图景,让儿童的天性得以回归。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联系生活的实际,让他们在独立中试一试、想一想,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这种自由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并突破数学教学模式的限制,大胆在生活与想象的空间中尽情探索,给予学生理论知识外的更重要的能力。

四、游戏活动的设置,儿童本能的回归

七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4

“文尊,起床吃饭啦!”刚刚七点钟,妈妈的唠叨就开始了。“哦,你们先吃吧,我再睡会儿。”

“七点十分了,快点起床!”催促声又来了。

“您就发发慈悲,让我再睡五分钟吧。”

“七点二十了!”

“好,这就起啦。”我嘴上答应着,人却没动。

300秒过去了,400秒过去了,500秒……

“七点二十了吧?”终于起床了,“啊?七点半了?”早读都已经开始了,完了完了,这下睡过头了,穿衣、收拾书包,40秒搞定,飞向学校,我飞,我飞,我飞飞飞!身后传来老妈的声音:“把早饭吃了再走啊!”都这时候了,还吃啥早饭啊?

开始反攻

一个实验班的考生,在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月的时候,仍患有严重的拖延症,这是件多么悲惨的事!

痛定思痛,我决定实施“番茄学习计划”:

语文:最后一个单元(30分钟);

数学:做试卷错题(30分钟);

英语:背单词(30分钟);

政治:1-2单元由老妈抽背(30分钟);

历史:1-2单元(30分钟);

地理:改正错题(30分钟);

生物:一个单元(20分钟);

剩下的杂七杂八各种整理思路(20分钟)。

以上所有任务,完成之后上网签到,晚上十点以前去见周公!

初战告捷

一个月之后……

“刘帅,总分570,年级第一;张文尊,总分566,年级第二名……”

“我进步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后面读的是谁我已经听不清楚了,我那可爱的小心脏怎能受得了这番刺激?那个激动,堪比中举的范进啊!要不,范进,来,咱拥抱一个!

“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呀真高兴,学习成绩讲的是辞旧迎新,打倒拖延症咱是铆足了劲!”我激动得不知道是说还是唱了,现在我算是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告别拖延,就是战胜自己!

七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七叶皂苷;大鼠;神经元;转化生长因子β1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54—02

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在各种临床治疗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研究发现,七叶皂苷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的作用,本实验拟通过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采用七叶皂苷进行干预,同时调查TGF-β1的变化及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所需的试剂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批号:1302014,公司: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MTT(货号:11684817910,Roche)。RevertAidTM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PCR Master Mix Kit(货号:K1621,Fermentas 公司)。DNA Marker、DNA上样缓冲液. TRIZOL(Molecular Reseach Center)等,均由大连宝生物公司合成.

1.2 细胞培养及其分组

怀孕SD大鼠购自昆明医科大学动物科,取其胚胎大脑皮质,放入D12中,离心,弃上清。加500 ul木瓜蛋白酶和500 ul DNA酶,消化15 min。胎牛血清终止消化,离心5 min。滤网过滤收集液,离心弃上清。换神经元培养液,放入包被好的培养板中(24孔板及96孔板),37℃,5%CO2培养。调整细胞密度为0.5×109/L,改加B27无血清培养液(含98%Neurobasal+2%B27+0.5 mmol/L L-谷氨酰胺+0.1 U/L青、链霉素)。

1.3 神经元生长情况观察

随机抽取5孔,在Leica倒置显微镜成像系统20倍镜下采集图片,每孔采集左上、右上、中、左下、右下方5个视野. 计数每个视野中神经元数目。

1.4 MTT法检测神经元生长活力

96孔板每孔加入10 ul MTT溶液(5 mg/ml,用生理盐水稀释),继续培养4 h。若药物与MTT能够反应,可先离心后弃去培养液,小心用PBS冲2-3遍后,再加入含MTT的培养液。终止培养,准备溶解结晶。同时设置调零孔(培养基、MTT、DMSO),对照孔(神经元、七叶皂苷、培养液、MTT、DMSO)。

1.5 RT-PCR扩增目的基因

采用TRIZOL消化神经元,用TRIZOL试剂盒提取总RNA,1.5%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紫外线透射分析仪上观察电泳结果(结果未列)。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包对所测得结果行统计学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

2 结果

2.1 神经元生长情况观察

3 讨论

1953年,Merkel等从欧马栗中得到具有溶血作用的皂苷,即七叶皂苷(escin,aescin),该皂苷由等相对分子质量的七叶皂苷元、乙酸、惕各酸、葡萄糖醛酸和2分子葡萄糖构成[1]。具有抗渗出、恢复毛细血管通透性、消水肿、抑制蛋白质透过血管进入炎症区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静脉张力、促进淋巴回流、纠正脑功能失常、抑制胃排空、清除活性氧以及抗肿瘤等作用。本研究只是对TGF-β1基因进行了部分的研究,至于其它神经生长因子在此过种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七下数学单元总结范文6

摘 要:本文选取现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数量、注释、课后习题设计这三个方面分析教材编写者在编选外国文学作品时的依据,以及分析编者通过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呈现希望学生获得何种知识与技能。苏教版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笔者试图为苏教版提供可能性建议。

关键词: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材;编者意图

当前,影响语文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语文教材就是诸多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新课改的启动,新教材的全面推广,语文教材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对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编者编写教材时,在抓大方向的同时也不免流露出个人的思想和意识。那么究竟编者在编写时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呢?

一、选材数量

为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来看待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编选的情况,笔者通过对苏教版与人教版两个版本的选文总数、外国选文总数作了一个对比。之所以会以人教版作为参照教材,是因为人教版作为资格最老的教材版本,在教材的编写上较为成熟,其他教材在编写时都从人教版中获得过启示。可以这样说,人教版教材为其他版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苏教版,相较于人教版教材,编写上更显灵活和新颖。两种对比度较高的教材进行比较,会更突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从纵向上看,整个教材编写呈现了一致的趋势,即外国选文占选文总数的比重明显增加。1983年版通用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共 24篇 ,占总篇目(198 篇)的 12 6 %,2000年版通用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共52篇占总篇目(324篇)的 14 5 %。而如今单独看人教版或者苏教版中的一个,都发现了外国文学的比重在增加。这说明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这套教材时是顺应了课改的历史发展趋势的,同时严格执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

但是,通过横向与纵向这两个维度,我们也可以发现苏教版在外国文学数量上的选编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根据1983年的外国文选数24篇到2000年的52篇,我们可以发现2000年的外国选文总数是1983年的一倍还多,这个幅度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是2001年的苏教版只有30篇,幅度的份额较小,所以编者在外国选文数量上偏少。

二、课文注释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注释的内容一般包括三块。第一块是作者的生平简介,第二块是文中词语的注解,第三块是文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事件等的简单概括。在作者生平简介中,作品出处、作者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获得的重大奖项、代表作是其包括的主要内容;词语的注解主要是指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或重点词汇给出注音、释义;对人名、地名、事件等的简单概括指将课文中出现的某个伟大人物,或理解文章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地、事单独列出来以示强调,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斜塔上的实验》,编者在注释中将课文中出现的“伽利略”、“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得”、“阿基米得”、“亚里士多德”单独拿出来,用一句话介绍了他们在历史上的身份或地位,编者还对文中出现的“比萨斜塔”做了简单介绍,将其高度、修建年代、倾斜原因列了出来。

其次,编者提供的注释中比重最大的要数对词语的注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于词语的理解需要将其放在句子中,需要把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反观苏教版外国文选,编者给出的解释是唯一的,这样单一的注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不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编者在为外国文选提供注释时出于了系统性的考虑。苏教版初中三年六本教材中有两篇外国文选的作者是同一人,即苏联作家高尔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编选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编选了他著名的《海燕》。在《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的注释里,介绍了高尔基的姓名、国别、身份、代表作等,在《海燕》的注释中并没有重复介绍作家高尔基的生平信息,而是编者直接针对文中的“海燕”,介绍了海燕这种鸟的特征以及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这样编写避免了重复劳动,给学生补充了新的知识,使整套教材充满了流动的生命力。

三、课后习题设计

从课后习题中,我们可以推断编者希望学生习得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实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标准,布卢姆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被进一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

理解是指领会所学语言知识,并能初步复述和解释。这在苏教版中十分常见。譬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课后练习四的要求是这样的:“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四段,并抓住一些重要词语,口头复述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松鼠》的课后习题一的要求:“松鼠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些方面?还可讲讲喜欢的原因。”这类理解题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普遍出现,难度适中,可见编者有意顾及到绝对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即能把理解和记忆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中。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七颗钻石》课后习题三:“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这就是一道属于应用的练习。

综合指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综合组织,并有深刻、全面理解,即重新综合成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窗》课后习题四“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最有创意,而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让学生重新对小说《窗》的思想进行综合。

分析指将整体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概念的有关层次或弄清所表达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评价是根据一定要求对材料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它包括评价书面材料的逻辑意义,评价证明结论的材料是否适当、充分,以及作品价值的评价等。

总的说来,苏教版的习题主要是理解、应用、综合的水平,尤其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而在分析与评价上涉及较少,这也是今后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六册).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9-41,32-34.

[3] 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吴罕砚、张晓帆.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材对比研究.探索教育,2010: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