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数学总结范例6篇

七下数学总结

七下数学总结范文1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七下数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脑出血;疗效观察

本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脑出血,同时进行对照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实验组男43例,女32例,年龄38-79岁,平均(62.9±1.9)岁;对照组男46例,女29例,年龄36-77岁,平均(62.1±1.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出血部位于基底节区、脑叶、小脑和丘脑,但不包括脑干、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②出血量不多于30ml;③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吸氧、降颅内压、降低血压、营养神经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在发病48h后采用三七总皂甙(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437)进行治疗,把4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以15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根据我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中所制定的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1]:①基本痊愈:分数下降超过90%;②显著进步:分数下降45%-89%;③进步:分数下降18%-45%;④无变化:分数降低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死亡率为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3%,死亡率为10.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血肿和周围的继发性损害如脑缺血和脑水肿等[2]。其中以脑水肿是作为患者病情加重、死亡与神经功能损害的最为重要原因。对于脑水肿的形成,研究认为和脑血肿周围缺血、凝血酶和血脑屏障等相关。

本研究采用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该药是从中药三七当中提取,主要成分有人参皂甙Rg1、Rb1和三七皂甙R1,主要药理作用有[3]①脑血管扩张,令脑血流量增加;②抑制由于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令血液的粘度下降,增快血流;③机体耗氧量下降,并可减轻缺氧所致的对脑组织的损害作用;④对由于缺血所引起的脑细胞膜和血管膜的通透性上升、并对细胞毒性和水肿都有保护作用;⑤三七总皂甙具有抗炎效果,可以有效降低TNF-mRNA表达;⑥改善畸形血瘀的血流变形和微循环,增长凝血酶原的时间与凝血酶凝结的时间,此外还具有降低血小板活。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还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我们认为,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可以促进血肿与脑水肿吸收,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国胜,雷涛,徐晓玲.早期大剂量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脑出血60例[J].陕西中医,2002,23(2):113-114.

七下数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肝细胞;保护作用

肝细胞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发展过程,也是促使肝硬化的必然发展阶段。根据调查显示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肝细胞的发病概率约为60.3%,其中大约有35%的患者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者肝癌[1]。而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肝细胞具有可逆性,假如在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大大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进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接收的60例肝细胞病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1.5±15.4)岁,平均病程为(4.6±2.21)年,病情轻、中度27例,重度3例;治疗B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42.8±14.8)岁,平均病程为(4.6±2.3)年,病情轻、中度26例,重度4例。

1.2方法 治疗A组患者采用基础的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具体实用药物包括肌苷、维生素C、肝泰乐以及高糖、甘利欣等。治疗B组患者采用基础的常规治疗后加三七总皂苷治疗,具体的治疗为:患者发病24h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三七总皂甙进行静脉滴注,1次/d,计量500mg,连用2w后观察患者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

1.3治疗观察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BF(肝脏血流量)、BV(肝脏血容量)、HAF(肝动脉供血分数)、MTT(平均通过时间)、PS(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同时将感兴趣区的HAP(肝动脉灌注值)、HPP(门静脉灌注值)、HAI(肝动脉灌注指数)获取出来。用不同层面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以将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

2 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BF、BV、PS、HA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MT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的四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疗B组患者的各项值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

3 结论

肝细胞主要是由于湿热瘀毒集聚在人体内难以排出,进而导致脾失运化、气血运行异常、肝脏失去疏通导致,其中三焦气化不利是形成湿浊痰瘀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所以采用三七总皂苷治疗肝纤维化应该以健脾益肾、滋阴柔肝为主,并配合着活血化瘀、消毒散结。

治疗后治疗B组患者的BF、BV、PS、HA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MTT较治疗A组患者明显升高, HAP、HPP、HAI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七下数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 三七;玉米;水浸液;化感作用;轮作

同一种植物或近缘植物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种植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情况下,也会出现生育状况变差、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的现象,称为连作障碍(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1]。目前我国约40%的植物类药材供应主要依靠栽培品种,大多数栽培品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问题,有些相当严重。连作障碍以往的研究对象多为大豆、花生、烟草、果树和一些保护地蔬菜,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相关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引起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理化性状改变、土壤生物学环境变化以及药用植物的自毒作用等3个方面[2]。轮作是生产上恢复土壤地力、减少病虫害,减轻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重要措施,而轮作植物的选择是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降低血脂、疗伤和强壮滋补功效[3]。云南文山的三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是三七的主产区[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三七药用价值认识的逐渐加深,其需求量进一步加大,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调查显示,栽种过三七的地需间隔8~10年左右才能重新种植,连作表现为植株基本全部死亡,缩短轮作年限则表现为发病严重和保苗率低,致使产量低、质量差。

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制约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当地主要采用与其他植物轮作来缓解这种状况。但长期以来,对于轮作植物的选择常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本文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模拟雨雾淋溶途径,研究三七水浸液对其产地常见重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的种间化感作用,同时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敏感性差异,以期为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筛选适宜的轮作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 材料

供体材料为二年生三七植株,采自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郊址村,文山三七研究院砚山试验场内。采后冲洗干净,按照茎叶和根两部分分开,于室内风干、粉碎备用。受体为3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分别为白糯1号(常规种)、鲁三3号(外地引进杂交种,白粒)和云瑞1号(当地杂交种,黄粒),均购自当地农资市场。

2 方法

2.1 水浸液制备

称取适量三七茎叶粉碎物,室温(20~25 ℃)下蒸馏水浸泡36 h,过滤,制得0.167 g・mL-1(相当于1 g干材料浸于6 mL蒸馏水中)浓度的母液,然后取部分母液稀释成0.083,0.033,0.017 g・mL-13个质量浓度的水浸液,冰箱低温保存待用。根水浸液制备方法同上,质量浓度设为0.15,0.05,0.01,0.005 g・mL-1。

2.2 发芽试验

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用3%的次氯酸钠(NaClO)溶液表面消毒处理5 min,经蒸馏水反复冲洗后均匀播于装有河沙(105 ℃高温灭菌,30 g/皿)的无菌培养皿(Ф=90 mm)中,20粒/皿。将不同浓度的三七茎叶(根)水浸液各20 mL添加到相应的培养皿中,同一浓度设3次重复,以蒸馏水作为对照。将培养皿置于室内自然光照下,25 ℃恒温环境内培养。播后次日开始,每天记录萌发的种子数,并及时补充等量的水浸液或蒸馏水,使河沙保持湿润。连续观察10 d,计算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等,实验结束时考查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3 指标测定及数据处理

2.3.1 发芽指标测定 玉米种子播后3 d统计发芽势,发芽势(GP)=(萌发的种子数/播种数)×100%;播后6 d统计发芽率,发芽率(GR)=(萌发的种子数/播种数)×100%;计算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日数,发芽指数(GI)=Σ(Gt/Dt),其中Gt为t日内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5-7];平均发芽日数(MLIT,d)=Σ(Gt×Dt)/ΣGt [7]。

2.3.2 生长指标分析 发芽实验结束后,调查每皿的存苗率=(现存幼苗数/播种数)×100%。每皿选择整齐一致的幼苗10株,考查其生长情况。采用常规方法测量苗高、根数、最长根长以及叶片数,之后将植株吸干表面水分,按照地上部、地下部分开,称取鲜重;然后再分别置于烘箱内,60 ℃下烘至恒重,在精度为0.001 g的天平上称量,即为干重。

2.3.3 化感指数计算 参照Williamson 等[8]的方法进行化感作用评价,即采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简称化感指数)度量化感作用强度。

RI=1-C/T(T≥C);T/C-1(T

式中,C为对照值,T为处理值。当RI > 0 表现为促进作用,RI

以化感作用平均敏感指数(MSI)[9-10]综合比较三七水浸液对受体的化感作用强度,或者评价不同物种、不同生长阶段和各测定指标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

式中,R为化感作用平均敏感指数(MSI)的级别或层次,a为数据项,n为该级别或层次数据(RI)的总个数。当MSI>0为促进,MSI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七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化感作用

3.1.1 对白糯1号的化感作用 三七茎叶水浸液对种子发芽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平均发芽日数有极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其抑制了白糯1号种子萌发,使其发芽速度变慢。随处理浓度增加,三七茎叶水浸液对存苗率、苗高、叶片数、地上鲜重、干重及总干重等多数生长指标均表现出“低促进,高抑制”的双向效应;而对地下鲜重和干重则一直呈抑制作用。根水浸液对白糯1号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亦具有“低促进,高抑制”效应,但对苗高始终呈显著抑制作用。无论是三七茎叶水浸液还是根水浸液,均对幼苗最长根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1)。

3.1.2 对鲁三3号的化感作用 三七茎叶水浸液对鲁三3号玉米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较为强烈,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加,存苗率、苗高、叶片数、地上鲜重、干重及总干重等生长指标均表现出“低促进,高抑制”的现象;对地下鲜重、干重则始终表现为较强抑制作用。供试浓度范围内,三七茎叶水浸液对鲁三3号幼苗地下鲜重的抑制作用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2)。

三七根水浸液对发芽率有“低促进,高抑制”的作用,但对发芽指数始终呈抑制作用,还使平均发芽日数增长,可见其不利于鲁三3号种子萌发。对苗高、叶片数有抑制作用,但对地上和地下鲜重、干重及总干重等均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可看出,三七水浸液对鲁三3号幼苗最长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2)。

3.1.3 对云瑞1号的化感作用 三七水浸液对云瑞1号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可以看出,三七茎叶水浸液对云瑞1号玉米种子萌发呈“低促进,高抑制”的双向效应;而对存苗率之外的其余生长指标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随浓度的逐渐增加,抑制效应也在增强(表3)。

三七根水浸液对发芽指数呈抑制作用,使平均发芽日数增长,不利于云瑞1号种子的萌发;对苗高、根数及叶片数则呈“低促进,高抑制”效应;对植株地上和地下鲜重、干重及总干重均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三七水浸液对云瑞1号幼苗最长根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3.2 三七茎叶及根水浸液对玉米化感作用的差异

不同浓度三七茎叶水浸液对玉米发芽曲线可以看出,三七茎叶水浸液对不同类型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不一致(图1)。总体而言,对常规种白糯1号种子发芽均具有抑制作用;对白粒杂交种鲁三3号种子的发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黄粒杂交种云瑞1号发芽的影响不明显。由图中可知,茎叶水浸液对白糯1号和鲁三3号2个品种发芽的影响主要是在播后3~5 d,即发芽进程的后期,而对云瑞1号的影响则是在播后1~3 d,即发芽的前期阶段。三七根水浸液对白糯1号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大(图2);对鲁三3号和云瑞1号2个品种发芽的抑制作用体现在萌发的全过程(播后1~5 d)。

三七茎叶和根水浸液随浓度增加,对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化感作用呈规律性变化。三七水浸液对白糯1号、鲁三3号及云瑞1号的化感作用均随浓度增加呈梯度变化,此外还表现出“低促进,高抑制”的现象。对常规种白糯1号而言,三七茎叶和根都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鲁三3号和云瑞1号2个杂交品种而言,只有三七茎叶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三七根的抑制作用较弱。总体而言,三七茎叶水浸液对3个玉米品种的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均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说明三七茎叶水浸液的化感作用更强(图3)。

3.3 不同玉米品种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

计算不同受试玉米品种对三七化感作用的平均敏感指数MSI(表4)发现,一、二、三级敏感指数大部分为负值,表明三七对供试玉米品种存在普遍的化感抑制作用。白糯1号各测定指标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一级敏感指数,M1)依次为最长根>地下鲜重>地下干重>存苗率>地上鲜重>苗高>总干重>地上干重>发芽指数>发芽势>平均发芽日数>发芽率;鲁三3号各测定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最长根>苗高>地下干重>平均发芽日数>存苗率>地下鲜重>总干重>发芽率>地上鲜重>发芽指数>地上干重>发芽势;云瑞1号各测定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最长根>苗高>地下鲜重>存苗率>地下干重>地上鲜重>总干重>地上干重>发芽指数>发芽势>平均发芽日数>发芽率。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各测定指标的敏感性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即最长根>地下鲜重、干重>地上鲜重、干重>发芽指标。由此可见,玉米最长根受到的化感抑制程度最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更对三七化感作用敏感,各测试指标中发芽指标受到的影响最小。这与前部分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从供试玉米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二级敏感指数,M2)来看,幼苗生长阶段更易受到化感物质的影响,且受抑制程度较大。从品种水平(三级敏感指数,M3)来看,常规品种白糯1号对三七化感作用的敏感性最强,当地杂交种云瑞1号的敏感性次之,外地引进的杂交种鲁三3号较弱。

4 小结与讨论

4.1 三七化感作用的复杂性

研究表明,三七存在着明显的自毒作用[2,11-13],但三七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报道较少。本文分析了三七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发现三七水浸液对玉米的化感作用呈现较为复杂的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三七不同部位水浸液对玉米的化感作用不同。植物不同器官所含化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14-15],且化感物质具有专一性和选择性[16-17],这可能是导致三七对玉米的化感作用表现为茎叶部强于根部的原因。②三七水浸液对玉米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浓度趋势。同一化感物质对同一植物,浓度不同会出现抑制或促进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16]。三七茎叶水浸液、根水浸液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化感作用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区分不同浓度时则出现“低促进,高抑制”的浓度效应,这种浓度效应在自然状态下应当是化感物质不断积累的结果。③玉米对于三七水浸液化感作用的响应具有差异性。相同部位和浓度的三七水浸液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长指标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种子萌发阶段相比,玉米幼苗生长阶段更易受到化感物质的影响,即对于三七化感作用的响应更强烈;玉米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更为敏感,尤其是最长根指标,受到三七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

4.2 玉米与三七轮作的合理性

轮作是目前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但有关筛选适宜轮作植物的相关研究鲜见报道。本文以三七产区常见的轮作植物玉米为受体,探讨了三七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三七的茎叶、根水浸液虽然对玉米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但总体来说较弱,这可能是玉米能够与三七进行轮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该结果也进一步表明了玉米与三七轮作的合理性。

有研究发现,供体植物对受体植物种内不同品种的化感作用是不相同的[18]。本试验也发现,三七对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化感作用具有明显差异。各供试玉米品种基于化感作用平均敏感指数(MSI)的排序依次为:白糯1号(常规种,M3=-0.261 0)>云瑞1号(当地杂交种,M3=-0.159 2)>鲁三3号(外地引进杂交种,M3=-0.089 3)。可以看出,常规种的敏感性大于杂交种,当地品种的敏感性大于外地品种,鲁三3号最适合与三七轮作。这可能是由于杂交种突出的抗逆性使其对三七茎叶、根水浸液等环境条件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而相比之下常规种的抗逆性弱,适应能力差,因此对三七的化感作用表现更为敏感。由此表明,在筛选与三七轮作的植物时,在生态适宜性范围内应该尽量考虑选用外地的杂交品种。这对于指导当地合理选择轮作植物,克服三七连作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群,孟宪志,于洪飞. 连作障碍原因分析及防治途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6(3):60.

[2] 张子龙,王文全.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6):19.

[3] 中国药典.一部[S]. 2010:11.

[4] 陈中坚,孙玉琴,黄天卫,等. 三七栽培及其GAP 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67.

[5] 张志勇,汤菊香,韩静,等. 不同绿豆品种萌发期的自毒作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8(10):25.

[6] 杜玮,何池全,陈玉丽,等.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水浸液对莴苣的化感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4):869.

[7] 张文明,梁振华,姚大年,等.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178.

[8] Williamson G B,Richardson D R. Bioassay for allelopathy: measuring treatment responses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 [ J ]. J Chem Ecol,1998,14(1):181.

[9] 马瑞君,王明理,赵坤,等.高寒草场优势杂草黄帚橐吾水浸液对牧草的化感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5):845.

[10] 马瑞君,惠继瑞,朱慧,等.当归营养期的化感作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483.

[11] 游佩进,王文全,张媛,等. 三七连作土壤对三七、莴苣的化感作用[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1):139.

[12] 游佩进,王文全,张媛,等. 三七根区土壤提取物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2):308.

[13] 张子龙,王文全,王勇,等. 连作对三七种子萌发及种苗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0,29(8):1493.

[14] 孔垂华,胡飞.植物化感(相生相克) 作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94.

[15] Reigosa M J,Pedrol N,González L. Allelopathy: a physiological process with ecological implications[M]. Netherland: Springer,2006:312.

[16] 和丽忠,陈锦玉,董宝生,等.国内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概况[J].云南农业科技,2001(1):37.

[17] 赵杨景.植物化感作用在药用植物栽培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J].中草药,2000,31(8):附1.

[18] 赖荣泉,赖碧添,钟秀金,等. 大蒜对不同烤烟品种的化感作用[J]. 烟草科技,2010(4):59.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aqueous extracts from Panax notoginseng on

three maize varieties (Zea mays)

ZHANG Zi-long1,HOU Jun-ling*,WANG Wen-quan1,2*,ZHANG Zhi-xin3,ZHANG Shi-xiu3

(1.College of Chinese Pharmac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China;

2.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age,Beijing 100193, China;

3.Bio-chemistry Department,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00,China)

[Abstract] It has bee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obstacle effects of Panax notoginseng replanting. Crop rotation was the mai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overcome the obstacle. To find a reasonable crop rotation system for P. notoginseng, aqueous extracts from root, stem and leaf of P. notoginseng were analyzed for allelopathic effect on three maize varieties (which are often grown in regions where P. notoginseng grown).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①Allelopathic effect of P. notoginseng stem and leaf extracts on the three other tested plants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root extracts; ②Corn was more vulnerable to the effects of allelochemicals at seedling stage than at germination stage, and the corn root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aerial part to allelochemicals; ③Lusan No.3 and Yunrui No.1 showed resistance to P. notoginseng allelopathy, with respective comprehensive sensitivity indexes (M3) of -0.089 3 and -0.159 2, while Bainuo No.1 is sensitive at M3=-0.261 0. It then can be concluded that Lusan No.3 and Yunrui No.1 may be an alternative rotation plants for overcoming P. notoginseng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七下数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类过敏反应;三七总皂苷制剂;物质基础;血管通透性

Material for evaluation of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induced pseudoanaphylactoid reactions

YU Ting-ting1,2,3, LI Jie2, ZHAO Jia-wei2, ZHANG Ya-xin2, LI Dan-dan2, LIANG Ai-hua4, LIU Guan-ping5, GAO Shan3, GAO Yue2*

(1. Functional Laboratory Centre, Basic Medical College,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2.Institute of Radiation Medicine,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850, China;

3.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Basic Medical Colleg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4. Institute of Chinese Meterial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5.GuangXi Wuzhou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Wuzhou 543000,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is designed to explore pathological festures and material basis of pseadoanaphylactoid reaction induced by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Mouse pseadoanaphylactoid reaction was used, 50 ICR mic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positive medicine group,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low-dose group,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middle-dose group,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high-dose group on average. They a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test substance solutions containing 0.4% Evans blue (EB). 30 min later, scores of ear blue staining and quantitation of ear EB exudation were recorded. Another two experiment were repeated in the same way excluding EB, just to detect the related cytokines in serum using ELISA. We found that the scores of pseudoanaphylactoid reaction in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injection middle-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suggesting that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injection may be can lead to pseadoanaphylactoid reaction. HE staining showed that pseadoanaphylactoid reaction induced by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injection is related to inflammation. Histamine, VEGF and TNF-α levels in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middle-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 P<0.01)than control group and showed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s well 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gree of ear blue dye. While IL-6 and IL-10 content did no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in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low-dose group and middle-dose group, but the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P<0.01)when it increased to quadrupe clinical concentrations, eight times of the clinical dose. So pseadoanaphylactoid reaction caused by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may be related to histamine, VEGF, TNF-α,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IL-6 and IL-10 can play a role when pseadoanaphylactoid reaction achieve a certain high degree.

[Key words]pseadoanaphylactoid reactions; notoginseng total saponin preparation; material basis; vascular permeability

doi:10.4268/cjcmm20151410

三七总皂苷制剂为三七总皂苷(主根)制成的单方制剂,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主要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sup>[1]</sup>。药物急性过敏反应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类型是Ⅰ型变态反应,即由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免疫反应。然而临床上使用的许多药物首次进入人体后,不经过潜伏期,无抗原抗体结合,患者血清的IgE浓度也未见升高,却仍然迅速发生与Ⅰ型变态反应相同的反应症状。因此,Dukor<sup>[2]</sup>称之为假药物变态反应,或类过敏反应。最新调查研究表明,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77%的急性过敏反应为类过敏反应,其发生率远高于Ⅰ型变态反应<sup>[3]</sup>,所以类过敏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研究探讨了三七总皂苷制剂致类过敏反应的病理特点以及物质基础,为评价三七总皂苷制剂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三七总皂苷制剂致类过敏反应的可能机制奠定基础。

1材料

1.1动物成年健康ICR小鼠,体重22~25 g,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SCXK(京)2012-0001。小鼠饲养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温度控制在20~25 ℃,相对湿度(55±15)%,每小时通风10次,人工控制照明,12 h昼夜交替。

1.2药物与仪器三七总皂苷制剂(批号13060112);伊文思蓝(Wako,批号WEM1828);生理盐水(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131231730);甲酰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30122);Compound 48/80(Sigma公司,批号073M4050V);组胺ELISA试剂盒(R&D Systems,批号CK-E20452M);VEGF ELISA试剂盒(R&D Systems,批号CK-E20260M);IL-6 ELISA试剂盒(R&D Systems,批号CK-E20012M);IL-10 ELISA试剂盒(R&D Systems,批号CK-E20005M); TNF-α ELISA试剂盒(R&D Systems,批号CK-E20220M);动物天平(Sartorius,德国,型号BSA3202s );酶标仪(美国Thermo,型号varioskan flash)。

2方法

2.1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现象观察动物到达后先适应性观察1 d,实验当天,50只小鼠按动物体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阳性药Compound 48/80组(25 mg・kg-1)、三七总皂苷制剂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根据此公司三七总皂苷制剂产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将三七总皂苷制剂的临床拟用量换算成小鼠等效剂量约为50 mg・kg-1,三七总皂苷制剂的低、中、高剂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4,8倍。以上各受试物中均含有0.4%的伊文思蓝,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相应受试物,给药体积为20 mL・kg-1,观察给药后30 min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及耳廓蓝染情况。记录每组出现耳廓蓝染的动物数、蓝染总耳数、耳廓蓝染面积。耳廓蓝染面积(S)按照分级评估,0分:双耳无蓝染;1分:0

2.2三七总皂苷制剂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及组织病理特点研究分组和步骤与上述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此次各受试物中均不加伊文思蓝染料,给药30 min后,摘眼球取血,然后离心取上清-80 ℃冻存以检测相关的细胞因子,同时取耳和肺组织,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用来做HE染色。

2.3用ELISA法检测相关的细胞因子往预先包被相应细胞因子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育并彻底洗涤。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相应细胞因子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浓度。

2.4统计分析根据每组发生耳廓蓝染的动物数计算各组血管反应阳性率(简称反应率);根据蓝染耳数计算耳蓝染率。统计采用卡方检验。耳廓蓝染面积采用非参数检验。各组的伊文思蓝渗出数据均以±s表示,各给药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用SPSS 11.0统计软件ANOVA程序进行方差分析。

3结果

3.1三七总皂苷制剂对小鼠耳廓蓝染与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影响三七总皂苷制剂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关系,其中200 mg・kg-1和400 mg・kg-1组在小鼠上均可引起肉眼可判断较明显的耳廓蓝染,耳蓝染评分和EB渗出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三七总皂苷制剂100 mg・kg-1组表观表现不是很稳定。且EB定量测定结果与耳廓蓝染程度基本保持一致,见表1。

3.2三七总皂苷制剂对小鼠耳、肺组织形态的影响Compound 48/80组耳廓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厚,耳组织内可见明显水肿,三七总皂苷制剂各用药组均呈现出轻度水肿;可见少数炎性细胞浸润,有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见图1。Compound 48/80组和三七总皂苷制剂组小鼠肺组织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增宽,炎性细胞浸润,提示三七总皂苷制剂的类过敏反应表现出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且,发现随着药物剂量的增高而出现炎症加重的现象,见图2。

3.3三七总皂苷制剂对小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阳性药静脉注射后可导致血液组胺、VEGF以及IL-10含量明显增高(P<0.01,P<0.05),TNF-α和IL-6含量有所增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三七总皂苷制剂200 mg・kg-1及400 mg・kg-1用药组的组胺、VEGF以及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而IL-6及IL-10含量在三七总皂苷制剂400 mg・kg-1时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结果显示这些细胞因子含量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关系,这与小鼠耳廓蓝染即类过敏程度保持一致,见图3。

4讨论

三七总皂苷制剂是从中药三七主根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以及外科、骨科、眼科等多科疾病的治疗<sup>[3-4]</sup>。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三七总皂苷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反应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等,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类过敏反应,并且男性多于女性<sup>[5-7]</sup>。

目前,我国SFDA中有关类过敏实验的评价标准尚未制定,所以建立有效的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评价标准对类过敏研究至关重要。至今,已有很多学者致力于类过敏反应的研究,一般认为类过敏的发生可能与致敏物质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有关<sup>[8]</sup>。梁爱华等根据SFDA《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up>[9]</sup>及类过敏实验反应特征,建立了啮齿类动物(小鼠、豚鼠)血管通透性增高为主要特

从上往下分别为对照组、阳性药组、三七总皂苷制剂低、中、高剂量组(图2同)。

点的类过敏试验模型,以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定性和定量测定作为小鼠类过敏试验评价指标<sup>[10-12]</sup>。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制剂静脉注射给药后,200 mg・kg-1以及400 mg・kg-1 (浓度是10,20 g・L-1,分别相当于临床用药浓度的2,4倍,临床剂量的4,8倍)组在雄性小鼠上均可引起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可见三七总皂苷制剂具有导致类过敏反应的可能,且其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从小鼠的病理组织学结果来看,三七总皂苷制剂致小鼠类过敏反应主要以炎性病变为主,且其炎症反应由轻到重排序为:空白组

[参考文献]

[1]王忠全,丁卓玲.血栓通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7,16(11):62.

[2]Dukor P, Kallos P, Schlumberger H D, et al. Pseudo-allergic reaction[M]//Genetic Aspects and Anaphylactic Reactions. Basel:Karger,1980.

[3]Szebeni J. Complement activation-related pseudoallergic: a new class of drug-induced acute immune toxicity[J]. Toxicology, 2005, 216(2/3):106.

[4]苏萍,王蕾,杜仕静,等. 三七皂苷对神经系统疾病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4516.

[5]吴静.血栓通注射液的临床运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8(2):77.

[6]陈颖,林昊.注射用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02例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5):677.

[7]李文武,张惠霞,杨莎莎,等.631例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1):690.

[8]陈文静,邝颖颐,李锦堂.13例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5):16.

[9]Hepner D L, Castells M C. Anaphylaxi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J]. Anesth Analg, 2003, 97(5): 1381.

[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技术指导原则[S]. GPT5-1. 2005.

七下数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 三七皂苷;蛋白互作网络;功能模块;分子作用机制

[收稿日期] 2013-09-30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1B01);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项目(2013-JYBZZ-XS-072)

[通信作者] 乔延江,教授,Tel:(010)84738661,E-mail:

[作者简介] 任真真,硕士研究生,Tel:(010)84738620,E-mail: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广西云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发挥作用主要与抗凝血、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作用有关[1-4]。三七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1,也是含三七注射液中的药效成分,目前含三七的注射液主要有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目前对三七及其注射液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不能体现中药对人体的整体调节。网络药理学[5]的研究与中医药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不谋而合,可通过系统观察药物对生物网络的干预与影响,揭示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奥秘。本文通过确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作用的靶点,利用这些靶点及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构建三七皂苷类成分作用的蛋白互作网络。通过对网络进行模块分析及模块功能的注释,以期从分子网络水平上阐释三七皂苷类成分的作用机制,为三七及其注射液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挖掘 经过文献调研,本研究选取三七中含量较高且活性较强的3个主要皂苷类成分对其进行成分靶点的数据挖掘,分别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成分对应靶点信息来源于ChEMBL[6](https://ebi.ac.uk/chembl/#)和STITCH3.1[7](http://stitch.embl.de/)数据库(截止2013年4月),其中STITCH数据库对每一个成分-靶点关系都有一个打分值,本实验选择打分高于0.7的高置信度数据,并对挖掘出的信息逐条检查,去除低质量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2 基于药效团搜索的三七皂苷成分作用靶点辨识 药效团是指药物分子与受体结合或作用时起重要作用的原子或基团组合,与这些原子或基团的空间距离限制共同构成了三维药效团[8]。基于药效团技术的中药有效成分群辨识是指以三维药效团辨识模型,利用三维数据库搜索技术,对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进行搜索匹配,辨识出作用于同一靶点具有相似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群。

本研究基于本实验室已构建的27个靶点三维药效团辨识模型,对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1进行了辨识。辨识过程就是用药效团辨识模型中可反映靶点活性的药效特征与化学成分进行匹配的过程。

1.3 三七皂苷类成分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及分析 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来自于String 9.1数据库(http:///)[9],String数据库是一个储存已知的和预测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包含蛋白间直接的和间接的相互作用。它对于每一个蛋白互作信息都有一个打分值,本文选取的是打分高于0.7的高置信度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将得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导入Cytoscape 2.8.3[10],利用Advanced Network Merge[11]分别对每个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union计算,去除重复边,最终得到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蛋白互作网络。

蛋白质几乎不能单独的实现其生物及生理功能,而是通过相互作用结合成一个团体来完成特定的细胞任务,这些紧密联系的团体称之为蛋白复合体或功能模块。因此,本文对构建的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了模块分析,采用MCODE算法[12]。MCODE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算法,它能快速的在大规模的蛋白质网络中检测到稠密连通区域,并且对模块中蛋白的关联程度进行打分。其中决定识别出的模块的大小的参数K-Core设置为3,即识别出的模块至少包含4条边。利用cytoscape中的BinGO插件[13]对识别出的模块进行了功能注释,其中显著性选择0.05,基因本位信息及注释信息均来自Gene ontology(http:///)。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据挖掘 三七主要皂苷类成分作用的靶点共得到13个,其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重叠的靶点有1个为TNF,去重后共有12个,见表1。

2.2 基于药效团搜索的三七皂苷类成分作用靶点辨识 三七主要皂苷类成分共匹配6个药效团模型,分别为腺苷受体A2B(adenosine receptor A2B,ADORA2B),腺苷受体A1(adenosine receptor A1,ADORA1),内皮素B受体(endothelin B receptor,ETB),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reductase,HMGCR),白介素1β转化酶(interleukin-1 beta convertase,CASP1),凝血酶受体(thrombin receptor protein,F2R)。

2.3 三七皂苷类成分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及模块分析 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蛋白互作网络见图1。该网络包含189个节点,721条边。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模块分析,共识别出14个模块,见图1,其中各个模块包含的蛋白质见表2。运用BinGO对各个模块中包含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并进行功能注释,每个模块参与的主要生物过程见表3。

3 讨论

复杂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模块性”(modularity),这种特性表现为模块内部的节点连接比较稠密,模块间的节点连接比较稀疏。通过对这种特性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帮助理解复杂系统的机能和特性,且对复杂系统的控制、预测、变化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MCODE算法对三七皂苷PIN进行模块识别,MCODE算法会对每一个识别出的模块进行打分排序,分数越高说明该模块中蛋白质的关联程度越强。打分值高于3的模块共有6个,本文对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讨论。

模块1,3主要与环磷酸腺苷的代谢有关。模块1,3主要包含腺苷酸环化酶家族受体及腺苷A受体,其中腺苷酸环化酶受体及腺苷A受体均能催化ATP产生cAMP。环磷酸腺苷(cAMP)是细胞内参与调节物质代谢和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物质,是生命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药理试验表明,外源性cAMP在心血管方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氧、改善心力衰竭等[14]。有研究表明三七及其皂苷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反应,增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三七有效成分还可使心脏中ATP及cAMP的含量增加,以减轻心肌耗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15-16]。本研究从分子网络层面表明了三七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主要与腺苷酸环化酶家族受体及腺苷受体A有关。

模块4主要与调节血管伸缩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平衡等生物过程有关,主要包含内皮素及其受体(ETA,ETB,ET1,ET2,ET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神经降压素(NTS)等。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血管活性多肽,是目前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17]。孙小梅等[18]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可降低冠心病病人血浆ET1的含量;吕明德等[19]通过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抑制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激动引起的肝细胞Ca2+浓度升高,从而防止肝细胞内钙超载。因此,模块4表明三七可以通过降低内皮素,抑制内皮素受体而达到舒张血管的作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而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从分子网络水平表明了三七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模块5主要与血液凝固及血小板的活化等生物过程有关,主要包含凝血因子、凝血酶受体(F2R)、纤维蛋白原(FG)、血栓调节蛋白(THBD)等蛋白。郑仁东等[20]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具有改善纤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从而能够改善微循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苏华等[21]研究发现三七皂苷R1可能通过与抗凝血酶形成复合物后再抑制凝血酶活性。王阶等[22]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高黏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提示三七总皂苷抑制血小板活化的途径可能是多组分通过多个环节完成,表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本研究从分子层面上表明三七发挥止血化瘀功效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及血栓调节蛋白等蛋白相关。

模块6主要与调节T细胞增殖与分化等生物过程相关,主要包含白细胞介素(IL-2,IL-2R,IL-4)、穿孔蛋白(PRF1)、颗粒酶B(GZMB)等。研究表明IL-2家族蛋白可通过调停JAK/STAT,MAPK通路调节T细胞增殖[23],而PRF1与GZMB在防御病毒及癌细胞的入侵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病毒感染情况下,PRF1与GZMB不足的小鼠中CD48+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24]。目前的研究只表明三七皂苷能够减少IL-8 mRNA的表达,抑制IL-4的分泌[25],并无报道三七皂苷类成分可以作用于PRF1与GZMB。因此通过功能模块分析可得三七皂苷通过调节IL-2,IL-4,PRF1及GZMB等蛋白调节T细胞增殖与分化进而发挥其抗炎及调节免疫作用,对于网络的预测结果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三七的主要成分为皂苷类成分,也是三七对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部位。针对三七皂苷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且有研究表明这3个成分可以入血[26]。因此本文主要对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进行了研究。但是皂苷类成分进入体内易被分解代谢为次苷或苷元,本研究并没有对3种皂苷的代谢产物及苷元进行讨论,这部分工作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及虚拟筛选技术初步确定了三七主要皂苷类成分的作用靶点,根据这些靶点构建了三七皂苷类成分的蛋白互作网络,并对网络进行了模块分析。利用BinGO对识别出的模块中包含的蛋白进行了分类及功能注释,通过模块的功能从分子网络水平阐释了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机制,其主要与环磷酸腺苷代谢过程、调节血管伸缩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血液凝固及血小板活化及调节T细胞增殖与分化等生物过程有关。

[参考文献]

[1] 陈重华,粟晓黎,张俊霞,等.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d对微循环及凝血作用的影响[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4):550.

[2] 庞荣清,潘兴华,吴亚玲,等. 三七总皂甙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κappaB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 中国微循环,2004,8(3):154.

[3] 刘继军,陈蓉. 三七皂苷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vWF、t-PA、PAI-1含量的影响[J].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3):221.

[4] 唐婧姝,裴清华.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5):210.

[5] Hopkins A L. Network pharmacology: the next paradigm in drug discovery[J]. Nat Chem Biol,2008,4:682.

[6] Gaulton A, Bellis L J, Bento A P, et al. ChEMBL: a large-scale bioactivity database for drug discovery[J]. Nucl Acids Res, 2012,40(D1):D1100.

[7] Kuhn M, vonMering C, Campillos M , et al. STITCH: interaction networks of chemicals and proteins[J]. Nucl Acids Res,2008,36 (suppl 1):D684.

[8] 陈凯先,蒋华良,嵇汝运.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M].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97.

[9] Franceschini A, zklarczyk D, Frankild S, et al. STRING v9. 1: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with increased coverage and integration[J]. Nucl Acids Res, 2013,41(D1): D808.

[10] Shannon P, Markiel A, Ozier O, et al. Cytoscape: a software environment for integrated models of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networks[J]. Genome Res, 2003, 13:2498.

[11] Assenov Y, Ramirez F, Schelhorn S E, et al. Computing topological parameters of biological networks[J]. Bioinformatics, 2008, 24(2):282.

[12] Bader G D, Hogue C W. An automated method for finding molecular complexes in large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J]. BMC Bioinformatics, 2003,4:2.

[13] Maere S, Heymans K, Kuiper M. BiNGO: a cytoscape plugin to assess overrepresentation of gene ontology categories in biological networks[J]. Bioinformatics, 2005,21:3448.

[14] 王茜,刘革修,宾娟,等. 环磷酸腺苷和一氧化氮在后适应保护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中的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8):5277.

[15] 张山苗,陈俊秀. 三七几种成分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其cAMP含量的研究[J]. 中山医学院学报,1984,5(1):71.

[16] 钱越洲,刘宇,顾仁樾. 三七有效成分Rx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1):50.

[17] 郭自强,王硕仁,朱陵群,等. 活血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心肌肥大细胞内钙浓度变化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2009,2(2):99.

[18] 孙小梅,姚琰,纪三姣,等. 三七总皂甙对冠心病病人血浆内颗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14(1):26.

[19] 吕明德,黄嘉凌,肖定璋,等. 三七总皂苷抑制肝细胞钙超载的机制[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2):150.

[20] 郑仁东,韩康生. 三七总皂苷对纤溶与凝血功能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1, 15(2): 133.

[21] 苏华,何飞,邱宏聪,等. 三七皂苷R1在抗凝血酶参与下对体外凝血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91.

[22] 王阶,许军,衷敬柏,等. 三七总苷对高黏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12.

[23] Benczik M, Gaffen S L. The interleukin(IL)-2 family cytokines: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signaling pathways in T lymphocytes[J]. Immunol Invest, 2004,33(2):109.

[24] Salti S M, Hammelev E M , Grewal J L, et al. Granzyme B regulates antiviral CD+8T cell responses[J]. J Immunol,2011,187(12):6301.

[25] 赵文娟. 三七总皂苷调节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Th亚群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研究[D]. 昆明:云南大学,2012:3.

[26] 韦炳华,牟静,郭洁文,等. HPLC法测定大鼠血清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J]. 今日药学,2012,22(6):329.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analysi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REN Zhen-zhen, ZHANG Yan-ling, WANG Xing, WANG Shi-feng, HE Yu-su, ZHAI Chen-xi, QIAO Yan-jiang

(Research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Panax notoginseng(PN)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clinical medicin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ossesse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P. notoginseng saponins(P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P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PNS on molecular network level. 18 targets of the main medicinal ingredients of PNS were gained by virtual screening based on pharmacophores and data mining. A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of PNS was constructed with 189 nodes and 721 interactions. By a graph theoretic clustering algorithm Molecular Complex Detection (MCODE), 14 modules were detected. Gene ontology (GO) enrichment analysis of the modul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oles of PNS played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lated to multiple bi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could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o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s a whole to regulate the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ood circulation and hemostasis efficacy of PN related with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positive regulation of cAMP metabolic and biosynthetic process,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regulation of blood vessel size, regulation of T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module-based network analysis will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