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29 00:58:11
关键词:大学生;定向越野;训练;兴趣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培养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性意义。“定向越野”是现代户外训练的主要活动,应根据定向越野训练特色,激发大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为其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一、定向越野训练意义
定向越野作为一种新兴的,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导航的运动,既是一种户外休闲、娱乐运动,又是一种竞技运动。参加定向运动除需要指北针和地图外,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是一种较为经济的运动项目。针对高校传统教学平台存在的不足,应总结过去越野训练教学存在的难点,按照实际户外活动状况提出可行性改革方式。作为教师,也要懂得调整越野训练课程体系,以大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二、大学定向越野训练中主体定位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互脱离,不仅增加了越野训练户外活动难度,也限制了大学生对越野训练课程的训练兴趣。创新是教育发展之根本,教师必须坚持创新改革立场,从多个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优越的训练平台。但是,由于对越野训练课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大学生越野训练知识思维能力较弱,对整个知识体系缺乏充分的认知,限制了户外活动有序进行,不利于整个教学流程的实施。
(一)教学环境
训练环境会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并且其活动空间与大学生的行为密切相关,营造大学生理想训练环境,布置合意且富有真实性的情景,以刺激大学生训练;大学生园中的活动区除了越野训练教学外,还应该提供给大学生一个能随机并主动参与体育互动的环境 ,可以让大学生借由探索过程发展体育能力。
(二)教学者
教学者多指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大学生体育教师应是受过正式的体育教育,有教师资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一个良好教师的特质,应包括教师表现和教师能力,教师表现是指教师在班级中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力是指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教学信念;而教师的特质及专业及专业态度比体育教学技巧更重要。
(三)训练者
训练者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必须愿意并有能力训练;而教学者设计的方法必须适合训练者的特性,使其产生主动训练的意愿。训练者的特质多样且复杂,会使训练动机和训练能力产生差异。与训练有密切相关的身心特质包含年龄、智力、性别、训练方式和人格特质。以上要素均能影响大学生体育教学成效,因此教师教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行为特质及大学生的训练能力,必须一一加以了解,才能达成有效能的体育教学。
三、培养大学生越野训练兴趣的方法
一直以来,越野训练是大学生难理解的课程之一,不仅是因为越野训练知识训练难度大,与户外活动方式也存在直接相关联。大学生训练压力较大,尤其在一些难点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训练压力,给教师户外活动带来了一些难题。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懂得应用授课方式创造优质课堂环境,引导大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
(一)创新训练
利用固定教学项目为指导对象,强化了学生课内外训练目标,以具体任务为基础展开越野训练教学活动。回顾越野训练教学历程,早期越野训练教学缺乏足够的关联性,这体现在越野训练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上。因而,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不断改进,把越野训练知识与其它课程之间融合起来,进而解决单一知识教学中的困境,从多个方面理解知识构架。
(二)联系生活
将越野训练知识与现实生活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训练思维,增强对越野训练语言的语感。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户外活动方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国定向运动通常在森林中举行,也可以在公园、校园,甚至城市街头举行;而且定向运动容易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体能和定向技能水平参赛者需要的比赛路线,因此参与定向运动很少受到条件限制。
(三)增强认知
教师对越野训练知识缺少深入分析,对书本教材内容规划形式不一,限制了大学生的训练思维。定向越野也是一项有利于智力发展的运动项目,可以作为大脑的"调节剂"。现阶段,越野训练教学面临着诸多难点,约束了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对越野训练知识的认知能力。要求大学生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性思维为指导展开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对越野训练课程的训练误区。
(四)激发潜能
越野训练教学改革应先坚持基本原则,从原则上改变原有的授课模式。越野训练课程是多元化的,整个教学过程不单单是教师的训练指导,而是要为大学生建立自主性训练平台。定向越野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可以使参与者学会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尊重同伴,相互鼓励,奋力拼搏的精神。
(五)参与实践
定向越野能带给人回归自然,赏心悦目等无限快乐的感觉;参加定向越野能接触不同的人群,可以积累丰富的社交知识和经验,提高社交能力;定向越野运动的开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实践是越野训练知识的关键,按照越野训练思维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训练意识。
四、结论
总之,高校定向越野训练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要结合实际训练需求拟定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体现出呼定向越野训练的教育价值。同时,要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情况,拟定符合个人训练需求的培养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许佳晖,陈铁成.我国大学体育定向越野课程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2).
[2]卢春根,刘子强.江西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定向越野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野山户外工作室四大产品系列“极地巅峰”、“营地拓展”、“鹰狼团队”、“森林探索”户外极限拓展特训设施和项目,侵润着洗涤心灵,感悟人生的心理挑战和寓意深刻的协作共生、唇齿相依的合作情感,是将现代企业文化、都市游乐文化、人性心理反应有机融合的新时代体验经济产物。它既有适合单位团体培训的团队建设题材,又是趣味盎然、有惊无险、发掘潜质的个人挑战项目。它们适合群体和层次广泛,兼具挑战性、娱乐性、教育性、健身性、运动性、思想性和心理测试性于一体。其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员的潜能心理素质,打造意志坚强的现代人。为此我们的设计理念一经推出,备受社会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商务会议、拓展训练公司、青少年教育、大专院校、部队营区、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多功能休闲广场和特种旅游所欢迎。同时,也成为都市人群追求另类体验,玩刺激、玩心跳、户外休闲放松绝好的去处和媒体争相报道的前卫题材。因其项目设施研发设计上拥有的深邃寓意、锐利思想、震撼力度和人性深度,使它成为投资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回报的服务载体和平台。该公司将拓展训练划分为由低至高:拓展体验、拓展培训、革新训练、展拉训练四个阶段,首创“鹰狼团队”打造理念,研发出野山拓展训练风格的系列体验式互动培训课程,独立执行包括“联想、神州数码、LG电子、和路雪、乐凯、南方航空、科龙电器、丽珠、三九、联想集团、麦当劳、伊莱克斯、招商银行”在内的220余家企业团队。将野外生存、户外运动与体验式拓展训练科学地区分开来,形成各自风格和特色的操作流程。在实践中总结了大量拓展培训经验并提炼升华出“野山鹰狼团队拓展培训”理论。6年的风雨锤炼赢得了一个个成功案例。曾独立成功策划组织实施包括:台湾统一食品“野”之旅野外生存探险大赛、“华中科技大学野外生存挑战赛”、武汉电视台“勇者无惧”竞技大挑战节目、第二、三届“梁子湖捕鱼节暨荒岛生存水上拉力赛”、湖北电视台大型艺术探险挑战赛、“神农架――寻找美丽的历程”、“真心英雄”广场攀岩秀、常青花园嘉年华、丽花丝宝步行街开街庆典等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成人外展高空训练设施器材、青少年素质教育训练项目90余个。培养出包括湖北、河南、江西、湖南在内的67名训导员走上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现又成功将户外运动、极限运动、体育健身运动和团队拓展训练、青少年素质训练有机融入在一起,创作出自成一体全新风格和概念的自然主题训练系统“极地巅峰”、“营地拓展”、“鹰狼团队”、“森林探索”户外体验式极限拓展设施项目。
目前野山户外工作室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素质拓展器械、极限挑战设施、攀岩器材、高空保护装备以及专业户外工程特训项目施工、配套训练、设施加工生产和成套技术“软硬件输出者”。服务客户遍及北京、广东、辽宁、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培训了大量素质拓展培训从业人员及高空技术特训项目保护人员,已为500家知名企业团体做过体验式拓展培训和主题会议培训。
地址:武汉市汉口车站路6号怡东大厦8楼C座野山户外工作室
电话:027-6604125166041252
8280850182851740
8284541013971078237
Abstract: Pingdingshan Culture Palace Training School, combining with the adventure training of Guangdong Youth Leaders College and the local quality expansion exercise, tried to create a new training mode combining with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field experience training. This mode broadens the trade union cadres training mode and is the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trade union training in new period.
关键词: 工会干部;体验式;培训
Key words: trade union cadres;experiential type;training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46-02
1 培训活动背景
在这几年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公会的工作发生了变化,有些刚刚上任的公会干部,对目前的公会工作了解少,以前的那些工作经验和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实际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平顶山文化宫培训学校探索出了一套新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香港的历奇辅导,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的历奇培训并结合了当地的素质拓展训练,将传统的室内教师授课培训转变成在室外进行的实践培训。通过多种项目的培训的科学设计并配合,使得公会干部在接受培训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并调动起公会干部的工作热情,回到工作岗位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2 拓展训练进入工会干部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符合时代的要求和青年的需求,是做好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根本。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培训市场,单一的传统培训模式已经难于满足市场的需要,难于满足青年的选择。在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中,遵循办学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更新工会训观念,改革工会训手段,拓宽工会训领域,开辟工会训渠道,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培训质量稳步提升已经成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
2.1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培训观念和方式 拓展训练在教学方式上,增强了双向互动,多维互动的教学,改变了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在培训模式上,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服务”开展工会干部培训,把提高青年工会干部素质和能力作为工会干部培训的目标。
2.2 有利于培养工会干部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
在拓展训练中,教练会安排一些任务让学员去完成,在完成任务之后,就会领悟出一种道理,就是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心态总是能够决定成败的关键。
2.3 有助于培养工会干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的北京下,创新是人才最需要的素质,是衡量人才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我国的公务员选拔也非常的重视创新能力。因此,拓展训练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培训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4 有利于培养工会干部沟通能力 传统培训体系中的交流、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只是在讲师和听众间的单向沟通。而拓展训练中的沟通则多是多向的,而且沟通方式多种多样。
3 工会干部野外体验式培训介绍
3.1 定义 所谓体验式培训(Experiencial Training),就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指导下,工会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工会干部野外体验式培训基于拓展训练的实践原理,根据工会干部的特点所设立,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工会队”的培训目的,也就是提升工会干部职业品质。
3.2 培训的模型 根据工会干部实际需求状况,通过精心设计的培训项目以及情景模拟,使队员从热身、参与、思考、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到分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领导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图1)
3.3 培训的类别 拓展课程由三类课程组成,按照培训地点的不同分为水上,场地以及野外。水上培训课程主要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进行的课程,主要包括一些攀岩,跳跃等一些体能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野外课程主要在野外进行,包括:野外定向、登山攀岩、远足露营、户外生存技能等项目。
4 培训的内容
4.1 培训的四个环节 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团队热身活动,热身活动主要是为了让来自各个单位的学员们有个互相了解的机会,并互相消除紧张的气氛,放松心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培训课程。
个人项目。个人项目主要是针对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的,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做到最大的心理挑战。
团队项目。团队培训项目主要是为了提升学员的合作意识并让学员领悟工会精神。通过团队项目,在学员们互相配合和帮扶中完成任务,能够让学员们感悟团队的重要性。
回顾总结。回顾在培训期间的体验,将在培训中感悟到的一些道理进行整理和消化。另外对培训的收获进行总结,能够更便于将这些收获用于以后的工作中去,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4.2 典型项目介绍
4.2.1 断桥飞跃 活动人数:20人(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类型:极限心理的挑战项目。活动规则:在12米的高空,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帮助,在保险绳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全体人员逐个跨越宽1.2米的断桥。活动目的:挖掘潜能,增强自信;领会“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真正含义;领悟战胜真正的“敌人”就是战胜自己的人生真谛。活动讨论:在环境变化下,自我的心里调整,认识自己的心里状态;积极心态的人与保守型的人对于本职工作的把握。
4.2.2 沟通精神心灵金字塔 活动人数:15人以上。活动类型:理解与沟通。活动规则:眼罩,绳,需要所有的队员带完全漆黑的环境下用心组成一个图形。活动目的:有效沟通,理解才是产生高效工作的前提。活动讨论: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太多,结果将如何?在没有有效沟通的状态下,
我们将如何工作。
4.2.3 启动思维能力的雷阵 项目介绍:全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面前的一个地雷区,触雷及重复触雷按规定将有一定的惩罚。项目目标: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活动目的:凝聚个人的力量在集体中,集体会是强大、成功的集体,个人也会成为现代商业社会中自信而有成就的个体。
5 总结与思考
工会干部野外体验式培训不但从体能上考验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从思想上考验了工会队的整体效能,个人挑战项目、工会体协作项目相互穿插,全方位的考验了每个成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
参考文献:
[1]李友海.拓展训练: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J].中国培训,2001,(3).
两年前,某团领导在部队担负新大纲试训论证任务中突然发现,部队在野外待的时间一下子变长了:过去野外驻训演习,最多也就一两个月,可如今新大纲规定外出驻训时间不少于4个月,演习时间1个半月,冬训15至20天……过去“一顶帐篷走天下”的生活保障方式不灵了。
这个团的苦恼,其他团很快也尝到了。集团军党委“一班人”深刻反思认识到:随着训练转变的深入,特别是新大纲颁布后,部队训练和保障已经从静态向动态发展,由平时向战时转变,传统“四个基本”向动态条件下“四个基本”转型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战斗力是唯一标准
“四个基本”由静态向动态条件下转型,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对此,某团就曾走过一段弯路,有过深刻教训。刚开始,他们把营区使用的生活设施及用品简单地搬进驻训场、演兵场,官兵的生活问题看似解决了,可在演习中却暴露出了问题:由于营区生活设施及用品不适于战场快速机动转移,结果在作战行动中拖了后腿。
面对这种倾向,该集团军政委王群在专项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动态条件下“四个基本”建设不是简单地把营区“四个基本”搬到野外,让官兵在野外生活好、训练好,最根本的目的是让部队各项工作向战斗力聚焦,全面建设向打赢迈进。
按照“全程突出战斗力”的标准,该集团军领导和机关先后20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具体研究部队走出营区后,在条件受限制、人员不好集中、作战训练任务繁重等情况下,着重解决基本教育如何开展、基本队伍如何培养、基本制度如何落实、基本设施如何完善等问题,注重针对这些问题搞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短短几个月时间,该集团军上下各级拿出了60多份相关课题建设报告。
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该集团军构建的动态条件下“四个基本”建设新模式,使“四个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信息化转变、由静态向动态条件下的重大转型,实现了一次全面跨越。
从平时向战时跨越
某团召开工程建设可行性与不可行性双向论证大会。记者列席会议发现,来自机关和基层的30多名代表,对该团今年拟立项的20多项工程逐一过筛子,当场取消了与实战脱节的9个项目,添加了“野战阅览室”、“政治工作野战指挥方舱”等4项“野战工程”。像这样大刀阔斧转变和改革经历了多次,确保了“四个基本”建设顺利转型。
抓建设,从只注重平时到紧盯战时,这是“四个基本”转型带来的新变化。去年9月,一位上级首长到该集团军某炮兵团演习场检查时惊讶地发现:“野战书吧”万册书籍琳琅满目,“野战影吧”红色影片引人入胜,“野战歌吧”红色军歌嘹亮动听,“野战话吧”电波千里传递温情……
边转边看边体验,这位首长非常感慨:“这样的战地‘四个基本’建设真是别样风采!”
“功能是一样,但结构可不一样。”该团政委徐朝春介绍说:“这些设施,我们全部按照‘利于生活、符合作战’的标准研发。从路灯到灯箱,从吃饭学习用的饭(课)桌到各类野战训练、生活设施,全部都是折叠拆卸式的。到野外后简单一组装就能用,遇到情况一折叠装车就能走,特别方便。”
在徐政委的引领下,记者目睹了一座现代化野战营区拔地而起的全过程:10多台运输车刚一停稳,数百名官兵就跳下车,像变魔术似的拿出各种器材,用玩积木的方式搭建营房……不到两个小时,一座功能齐备、能容纳2000人生活的野战营区就奇迹般落成。
短短一年多时间,基本设施建设就实现成功转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对此,该集团军军长高光辉说:奇迹来源于方向的正确、行动的科学。探索过程中,他们始终注重把正转型方向,研发制作的20大类160多种野战生活和指挥器材,件件符合部队机动和实战要求,真正实现了“从平时转向战时”的重大转型。
聚焦战场抓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近两年来,该集团军把动态中复杂环境作为锤炼干部、党员和士官队伍的“磨刀石”,有效提高了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先后300多名标兵受到各级表彰。
由传统向信息化转型
踏访该集团军多个野训场,一个新景象给人印象极为深刻:网络、视频、数据流、情报自动分析……这些过去在营区都少见的现代信息技术,如今在荒郊野外的驻训场、演兵场随处可见。
走进某高炮旅“野战网吧”,只见38台电脑排列得整整齐齐,官兵们有的在玩“CS"、“抢滩登陆”等网络游戏,有的在聚精会神看新闻,还有的在网上看电影冲浪,别提有多惬意了。
该旅政委袁红刚告诉记者,“野战网吧”的功能和营区内一个样。我们在把网站服务器搬到野训场的同时,每隔3天就到附近驻军部队营区下载全军政工网和军事信息网的资料,保证了网络信息的实时更新……
“四个基本”向动态条件下转型,建设内容必须突出信息化。该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鲁世胜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训练转变的逐步推进,信息化已经深入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动态条件下“四个基本”如果不聚焦信息化,势必偏离打赢方向,难以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开展网络教学实现课程补充互动
军事检验医学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网站和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设置包括:虚拟教室、多媒体课件、教材库、素材库、试题库、教学论坛等几部分内容。素材库里有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便于学生随时查阅。大力开展视听教材制作,录制了课堂讲授教材,放入了其他一些学校的优秀课件,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教学论坛搭建了学员与教员的信息交互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向教师提问。网络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在课后的个体学习资源,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运用野战检验模拟训练室强化课程教学平台
野战检验模拟训练室是获得了总后勤部“530工程”(野战检验医学)重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与研究专项资助建设起来的,配备了干式电解质分析仪、干式尿液分析仪、干式血球分析仪、干式血气分析仪、便携式血糖仪等便携式检验仪器及ABO和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剂和各种胶体金试纸条。配备的9台电脑全部安装了“军事检验医学战地分级实施模拟演训软件”。此软件为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软件,主要用于培训医学检验专业学员对各种应急使用的便携式仪器的操作技能,使学员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种便携设备的组成部件和仪器耗材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和后期维护。
战地分级实施模拟演训软件运用虚拟现实软件实现三维仿真互动,Flash软件实现二维形式动画,3DMAX软件设备实现外观制作模拟特殊情况,最后运用了Photoshop、AE进行后期合成。软件共有“四个创新”,创新一,完整连贯演示与分解步骤演示相结合,完整连贯演示的板块连贯流畅、思路清晰、把握整体,分解步骤演示的板块分解清晰、无缝衔接、处理精细;创新二,模拟演示(Flash)与实景视频(AVI)相结合,包含9部实景操作录像:操作过程完整规范,覆盖操作所有环节,字幕和解说准确;创新三,配备全程互动操作演训,强化学习者对操作步骤的掌握,加深对仪器的深入理解,使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创新四,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有机结合,被动学习版块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战地分级实施标准,仪器操作方法及设备检测项目,主动学习版块是学习者了解设备工作原理,熟悉各种便携设备的组成部件及仪器耗材的版块。该软件获得了总后勤部优秀电教成果二等奖,教员学员反应甚好,可推广应用至我军师以下卫生机构。
【关键词】 自我和谐;心理训练;军人;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3-0227-04
The Effect of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on Self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of Military Personnel in Field Army
FENG ZhengZhi , XIA BenLi , LI GuoLiang,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o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of military personnel in field army. Methods:397 military personnel in field ar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s which received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n=197) and control group which received normal training (n=197).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 were u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mental quality training, (1) the total scores of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of training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93.2±10.3/95.5±11.8,P
【Key words】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military personnel;mental training;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军事心理学研究发现,战争的明显高科技趋势和恶劣的作战环境,给野战部队军人带来的不仅是躯体上的损伤,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心理刺激(如出现作战应激反应),可直接影响野战部队军人的作战效果甚至导致战争失败。因此,野战部队军人心理素质的高低,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军事作业绩效,关系到军事任务的完成。自我和谐是Rogers C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反映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性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程度,当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个人经验到知觉的自我与实际的自我之间有了差距时,个体便体验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就会处在不协调的状态,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1]。研究表明,自我内部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2],与心理障碍的发生如进食障碍[3]、抑郁和焦虑有关[4];与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军队战斗力有关[5]。当前,全军对维护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对部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已有共识,但对如何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增强军人心理素质,多停留在现状调查、理论探讨和零星的干预研究[6,7],系统的实验研究少见报道。本文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8]为训练教材,对某部队394名野战部队军人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心理素质训练,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的影响,为开展野战部队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工作,及建构野战部队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生活在同一营区的某集团军现役官兵500人,随机分为心理素质训练组和对照组各250人。由于其中两个排另有军事任务,中途退出了心理素质训练,故训练组的有效样本为197人。为了保证对照组与训练组等组和同质性,依据统计学的原理,在对照组中随机抽取了197人。最后两组有效样本共394人。其中军官80人,士官90人,战士224人;男性342人,女性52人;年龄16~28岁,平均20.8±3.2岁。经均衡性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级别均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方法、程序`
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8]为训练教材,围绕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积极适应、持续发展、主动创造三个训练目标,从《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中选取18个与军事活动和野战部队军人心理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进行策略训练,主要针对军人心理素质八个方面的内容(适应军营环境、适应军营生活、适应人际交往、学会做人,发展军事技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和发展创造性)构建训练内容体系。
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程序分成三个阶段进行[9]:第一阶段,专题报告阶段。按照军人心理素质的基本成分构建,选择了8个与野战部队军人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的主题作为讲座内容。如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模式、原则、内容和方法,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军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军人良好个性的培养等,由从事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专业人员对训练组和对照组的军人进行每次2小时、为期4天的专题讲座。第二阶段,策略训练阶段。该阶段是野战部队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核心阶段。从《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中选取18个与军事活动和军人心理发展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进行策略训练。训练内容包括,①军人角色适应训练;②军训焦虑的调控;③军训中心理表象的应用训练;④军事训练中的高原现象;⑤克服自卑训练;⑥应对孤独训练;⑦嫉妒心理的克服;⑧学会赞扬;⑨学会宽容;⑩学会解脱;B11认识自我训练;B12接纳自我训练;B13学会有恒训练;B14学会自强训练;B15学会竞争与合作;B16应对挫折训练;B17成功心理训练;B18心理战的心理训练。训练由经过系统理论和实践培训的6名心理学专业教员进行,每个教员负责训练3个专题,每个专题从4个方面进行训练,每个教员进行12次训练。197人分为6个小组,每组训练人数控制在30-40人左右。每周安排1~2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40~60分钟,尽量不影响部队的军事训练和日常工作。整个策略训练阶段历时6个月,共进行72次训练。对照组军人不参加策略训练,仅进行常规的军政训练。每个专题的每一次训练又分为4个相互衔接的环节,①创设情境,激发共鸣;②介绍知识,激励参与;③设计活动,策略训练;④反思内化,提升品质。第三阶段,反思内化阶段。该阶段是野战部队军人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一环。任何一种训练要求要转化为野战部队军人的心理结构,必须有内化的过程。在策略训练的基础上,由教员和基层官兵一块交流、讨论,以了解其在日常训练中是否运用前一阶段学到的心理策略和知识。主要采取阅读思考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故事,写自己的感受,讲自己的故事,还有自编自演的小品等。让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总之,训练过程体现他助-互助-自助的训练理念。
1.2.2工具
1.2.2.1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上、下)[8]
1.2.2.2自我和谐量表(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SCCS)[1] 共有35个题项,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采用Likerts记分,各分量表的得分为其所包含的项目分直接相加,自我和谐总分是由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自我和谐总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经对大学生和军人测试,该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和预测效度,可以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工具 [1,5]。
1.3实施方法
正式测评前,由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长期从事野战部队军人心理研究的16名研究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项培训,主要培训内容:(1)相关心理学理论、野战部队军人心理、心理测评的原则;(2)野战部队军人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具体测评方法;(3)心理素质训练的理论、技能。前测和后测均由参研人员具体实施,进行分批团体测量,每次测量被试不超过100人,由两名主试主持进行。统一指导语,统一测试方法和程序,无记名填写问卷,各测评点的测评在1个月内完成,完成后问卷统一收回。
1.4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心理素质训练前后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
表1显示训练前对照组与训练组军人的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训练后,训练组军人的自我灵活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对照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2.2 心理素质训练后两组不同职别军人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
心理素质训练前,士兵、士官、军官对照组和训练组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表2显示心理素质训练后,训练组士兵、士官仅自我灵活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训练组军官的自我灵活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对照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2.3 心理素质训练后男女军人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
表3显示训练组男性军人的自我灵活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对照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训练组女性军人仅自我和谐总分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不仅能增强野战部队军人的适应能力,也能增强其应对能力[7],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性和自我的刻板性越高,野战部队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越严重,而自我灵活性越高,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就越少,说明个体自我和谐程度越高,心理就越健康,而心理问题表现的各种症状正是内心不和谐和刻板状态的体验。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素质训练后,训练组军人的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因子分差异不显著,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6]。提示心理素质训练能提高军人的自我和谐程度, 促进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能提高军人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寻求外界支持及积极灵活地应付生活事件的能力。表现为军人在协调自我与现实之间逐渐成熟, 和谐融洽, 有较好的一致性, 协调程度较高, 有灵活性, 较少刻板、僵化。
本心理素质训练前,对照组和训练组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心理素质训练后,训练组士兵、士官和军官的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训练组军官的自我和谐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训练组男性军人的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和谐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训练组女性军人的自我和谐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素质训练对不同级别和不同性别军人的自我和谐的成分影响不相同,这种心理素质训练模式对军官和男性军人的自我和谐影响较大,主要是通过提高军人的自我灵活性来发展军人的自我和谐,但对军人自我和谐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影响较小。有学者认为,人的自我和谐与自我认知的和谐与行为调节的和谐有关[10],自我灵活性主要是自我概念的认知灵活不僵化,提示心理素质训练认知训练效果较好,而行为调节的训练需要进一步完善。军人心理素质训练应增强针对性。由于不同级别和不同性别的军人其生活经历、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心理发展特点、军事任务性质、作业方式等都不同,因此,在训练的具体目标、内容、方式、途径以及训练重点方面都应有所区别,做到分层整合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 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l):19-22.
2 Moretti MM, Higgins ET. Relating selfdiscrepancy to selfesteem: The contribution of discrepancy beyond actualself rating. J Exp Soc Psychol, 1990, 26(2): 108-123.
3 Strauman TJ, Vookles J, Berenstein V, et al. Selfdiscrepancies and vulnerability to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disordered eating. J Pers Soc Psychol, 1991,61(6): 946-956.
4 Strauman TJ. SelfDiscrepancies in Clinical Depression and Social Phobia: Cognitive Structures That Underlie Emotional Disorders? J Abnorm Psychol, 1989,98(1): 14-22.
5 李彦章. 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特点极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2):2087-2090.
6 甘景梨,张万恒,赵亚男. 心理训练对军人自我和谐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11-313.
7 王鲁豫. 某部队野战部队军人自我和谐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545-546.
8 冯正直,杨国愉,刘衍玲,著. 军人心理素质训练.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10-20.
9 冯正直,杨国愉,张大均. 军人心理素质训练的目标、内容和过程的探讨. 预防医学杂志,2005,2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