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例6篇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1

我处于9月26日举行了六小、华盛”同课异构”联谊活动,本次活动是在临沂六小举行,六小和华盛的所有英语教师参加。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给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交流与探讨的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会议首先由六小的徐文娟老师和华盛的张敬老师执教同一节课,执教内容为三年级unit2lookatmealet’stalk部分。接着,两位执教教师进行说课、全体与会教师集中进行了评课、交流研讨,对所观摩课堂进行了激烈的互动点评。通过两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可以看出他们基本功比较的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强。六小的徐文娟老师课堂设计完整紧密,新授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处理重点难点,教师示范比较到位、学生操练的非常充分,课件制作的比较精美、运用比较娴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整堂课显得热情丰富而有效。华盛学校的张敬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口语流利。课堂设计比较流畅、教学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能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进行教学,对重难点的把握较好。对于难点句子let’sgotoschool.的处理较好,通过创设情境把句子先分解并编成顺口溜的形式教学,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轻松的就掌握了。两位教师既注重了语言的输入,也注重了语言的输出运用,课堂上都设计了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拓展活动,真正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并渗透情感教育。

在互动研讨环节教师们进行了激烈的点评、智慧的火花发生了碰撞。研讨后两位教师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当面解决,两位教师都豁然开朗,激动万分。最后,我们对青年教师提出要求,要继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自己英语专业水平与能力。潜心研读学习课程新标准和教学策略,始终坚持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活动要有趣味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努力为学生创设英语情景,为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活动的举行,进一步为年轻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与会教师对于对话课的教学模式理解得更深、更透彻了。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 反思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9-01

同课异构作为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活动,遵循着很多的新理念,它的科学应用可以引发参与者灵感触动,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师构建出的教学过程,总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等联系起来,同“材”却异“构”,精彩纷呈,各具匠心。以下我就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对同课异构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过程设计各有千秋,求同存异

我觉得在评价“异构”课的时候首先要“求同”, 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的重难点的把握,对教学目标的设定等,要有一个相同的定位。不是要求每位教师都一样,但至少要回归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上来。2011年11月,笔者听取了市优质课展示,几位教师对八年级上册《翻新老照片》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

课例一:教师先由著名摄影记者焦波的一组照片《俺爹俺娘》而导入,随着耳熟能详的《念亲恩》背景音乐缓缓响起,一组组充满浓重亲情的老照片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然后教师又引出了一组组破损的照片,由于年代久远引起的遗憾,要如何来修复呢?让学生找出照片缺憾的地方,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学生参考书本后,小组代表发言讨论结果。四人小组成员们经过讨论及自主探索后,学生代表上前演示修复,教师总结仿制图章工具使用技巧,学生完成杂点及折痕修复后,接着完成下一个任务肤色均匀,学生演示涂抹工具和模糊工具的使用,教师复习了磁性套索工具的使用。拓展任务用了一颗樱桃,让学生变出一串樱桃,突出仿制图章重点。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

课例二:教师以几组处理过和没有处理过的照片进行鲜明对比而导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翻新老照片”。并指出翻新老照片的步骤:修复,上色。第一部分重点讲解了仿制图章使用的步骤。主要是选取了一张印有“百度图片”水印字样的图,教师演示运用仿制图章工具将水印字样去掉,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教师操作来将图片中的其中一个人擦除。接着讲解了模糊工具及涂抹工具的使用,使图片更加自然。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老照片的修复。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分四个任务完成。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每个知识点讲解的比较仔细深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的难点,教师事先都进行了预设,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有效而顺利。

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经过不同的处理,运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诠释了同一个主题。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才能。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重探究活动,师生交流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实际背景素材出发,围绕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真正做到了把“教”堂变成“学”堂。

二、博采众长共研修,集思广益助成长

1.研讨是目的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是为了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比较中促进教师个性的积极发展,拓宽听课者的教学思路,创设自觉进行教学研讨的氛围,促进执教者的自我反思。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方式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既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从镜子里看到自己,又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家在一起进行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对课堂环节逐一点评,对教材编写、课程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教学理念,细致入微,或争论,或共识,在讨论交流中得到启发,达到群体素质的共同提高。

2.反思是根本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无论一堂课设计得多精心,在具体实施以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纰漏,会出现很多教学问题。对于每堂课上出现的问题,一个教师如果能够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并能够从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获得理性的升华, 就能够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人。

比较这两节课,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完全不同类型的两堂课,首先在导入环节第一位教师运用了《俺爹俺娘》的一组照片,抒情的音乐渲染了整个课堂, “全人类只有亲情是相通的。”学生在不知不觉沉醉,被深情的画面吸引,触动了的心弦。继而教师话锋一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能这样幸运,能 ‘用镜头留住俺爹俺娘’。”然后展示了一组年老父母的破损、发黄的老照片,比较之下,让人感触良深,激起了学生想迫切学习的热情。第二位教师的导入比较简单,直观。从两个作品的鲜明对比中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没有隐含太多深层次的思考。从整个教学手段上来讲,第一位教师采取了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跟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示相结合,查阅书本等。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用的比较多的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在重难点的处理上,第一位教师是将重难点放在整个任务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来解决各个环节。第二位教师是将重难点先用一个简单的小任务来诠释,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来完成一个由四个小任务组成的大任务,各个击破。我觉得两位教师的设计是各有千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实现殊途同归

同课异构这种行知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上面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迥异,但整堂课都环环相扣,设计巧妙,没有多余的环节和活动,每个任务衔接自然,教师的课堂用语精练简洁,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在本次活动中有个别老师的课,教学随意性大,教师语言啰嗦,教学环节零碎而低效。有的教师能调动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开始,但由于不善掌控课堂纪律,乱哄哄的结束;有的老师则课堂沉闷,很难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实际上,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即使用同一教学设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同,教学的效果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应该博采众长、求同存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把最佳的教学设计,最好的精神状态,呈现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

总之,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体现了上课教师的各具匠心,促成听课教师的集体成长,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 杭晓峰 《求同存异 收获成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第4期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3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主题式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为使活动能够扎实有序的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主题式同课异构”这一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

二、活动目的:

在“主题式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主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主题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主题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级教师“选定一主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

1.确定每个年级上课主题。教导处与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各年级教师共同确定上课主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主题,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

1.同课异构实践阶段。实施教学,集中听课。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听课活动。(安排表附后)

2.听课教师边听边打分,教导处根据打分确定校级公开课人选。

第三阶段:(研讨)

1.课后评议。听课结束后,由教导处组织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2.总结与反思。听课结束后,由执教教师写出总结与反思,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四阶段:(展示、表彰)

1.进行校级公开课。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公开听课。

2.根据听课打分评选出本次活动获奖教师。

四、参与对象:

全体语数英教师

五、活动时间:

2014年5月7日——5月20日

六、具体安排:(附后)

七、几点说明:

1. 每一位授课教师须认真准备,研讨教材,设计各具风格的教法。

2.每位执教老师上交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电子文档)、课件;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实例;新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它们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更应如此。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性很强,它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比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就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直接就将环境问题的原因等知识讲授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找到答案,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课堂实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地理学理论是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反映,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地理学的两个特征――地域性和综合性思想为本节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进步和对新知识的认知是要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而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就应当让他们能够将新的知识融入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新旧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感性知识认识为载体,按照“直观感知―讨论探究―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展开。

2.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讲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基础上展开阐述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是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共同形成的,本节内容进一步从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和地域分异规律,是对之前所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本节知识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空间差异和空间差异的规律性两个方面的内容,并将空间差异的分异规律即地域分异规律归纳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

3.学情分析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自然带的差异性上,而自然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和植被的差异上,究其原因就是不同地域水热及其组合状况的不同,也就是气候的差异导致的。通过前面关于“气候类型”的学习已经为本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学生仍然欠缺对自然景观的感性认识。此外,学生主动迁移和重组整合知识的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呈现方式,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去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4.探究活动

(1)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我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的自然景观图片(包括地貌、植被、动物、河流等),搜集有关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最后将主要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并自己组织材料准备在课上给所有同学做介绍。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为参与教学准备丰富的素材,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地理学科的使用价值。此外,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形象感知与意境的体验上为本节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探究的情境。学生会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同的地域会存在自然景观的差异?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角色扮演,分组探究

教师布置分组探究任务,如下:

第一组:从漠河到海南岛沿途自然景观有哪些变化(主要以植被为主)?

第二组: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哪些变化(主要以植被为主)?

第三组:从珠穆朗玛峰南坡到北坡山麓沿途自然景观有哪些变化(主要以植被为主)?

每组同学都需要观察在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大体沿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变化,并分析沿这条线路上的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学生的探究行为与所授知识密切结合,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课堂表现的机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活动后教师列表“比较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其主动构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涵。

(3)活动探究、巩固知识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条植被观赏线路:可以是从赤道向两极,也可以是从沿海向内陆,并分析设计的线路植被变化的规律、成因,最后比较与我国植被分布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否一致。

5.教学反思

在课前准备阶段,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在图片展示阶段,学生积极踊跃,但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只能个别学生上台展示。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准备充分,语言表达很顺畅、简洁。通过课堂反馈练习,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将课堂练习快速完成。本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理解了本节主要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三、“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思考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营造一个适合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不能只是简单的提问、回答,因为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探究。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这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为了探究而探究,而应该将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要让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否则起不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得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5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构”是核心、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发展。不同的教师受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等因素影响,各自的教学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教学环境因素的不同和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体现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恰恰是“异构”。“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具体体现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应从这项活动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年年岁岁教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不要去做名师的粉丝矫揉造作地表演一场“模仿秀”。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应该做到 “我的教学我主宰,我的设计我做主”。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思考

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因此教学理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升海原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贯彻上级教研室的指导精神,本着以教研促发展的态度,在落实工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如期认真开展了教科研活动。

1 教研活动总体规划部署

开学初校教科室组织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学习区教研室关于学校教科研活动的精神,钻研区教研室给予我们的具体指导意见。学习学校教研计划,明确日程安排。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开展“同课异构”的重要性,明确活动的形式,学习开展活动的精神。学期初语文教研组召开组内会议,学习学校教科室制定的计划,安排组内实践“同课异构”做课教师,明确实现“五课”活动流程,学期教研的主题、方法、形式、目的。承担“同课异构”的教师新老搭配,同年级组教师互相帮助集体备课。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主题,通过主题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做课前一天晚自习时间,组织语文组教师会议。做课教师说课,要求说标准、学情、内容、教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等。根据教研主题,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突出某一方面内容。围绕教研主题,评议做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体议课,指点疏漏,凸显教研主题,解决实际问题。做课教师完善议课中的问题,议课后第二天早自习时间做课,要求语文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教师根据做课教师的做课、说课点评。指出问题和得失,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做好总结工作。针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及时总结教研活动过程中突出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部署下次教研工作的重点。

2 教研活动取得的成绩

2.1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我校教研活动在区教研室大力帮扶下,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改变了我校以前教研活动的模式,由单纯的“同课异构”转变为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有主题的“五课”形式。使做课教师驾处理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明显提高,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方法得当,授课环节紧凑,同时表现出教师独有的特点,成为教学的亮点。如马老师《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注重学生的体验,马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情景对话”环节,让不同学生扮演文中的万芳、爸爸、妈妈、奶奶的角色,再现文本对话情景,让同学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现了重视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遵循了语言训练积少成多、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又如马老师《竹影》教学设计中的能力设计“绘一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竹子,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2.2 做课教师说课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能自主学习课标,研读教材,从宏观方面把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细节,教学思路清晰,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如马教师《孙权劝学》的说课,依据加强说课的教研主题,马老师对课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的要求深度解析,高屋建瓴,使语文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起到模范作用。

2.3 年轻的特岗教师得到了锻炼

这次详细教研活动年轻的特岗教师得到了锻炼,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有显著提高。《武陵春》这首词,内容短小,语言精练,情感丰富,是李清照后期诗作中的精品。这首短诗用一节课教授,知识点不多,学生理解较容易。根据教研中如何长文短教和短文长教这一问题,特岗教师田老师用一课时教授《武陵春》。短文长教,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整堂课运用多媒体技术环节紧凑,知识点交代清楚,重点落实到位,难点突破恰当及时,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

2.4 教师从不同层面都得到提高

“同课异构”以“五课”的形式呈现,从备课到评课参与教师面广,活动时间紧凑,实效性高,使教师从不同层面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课堂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体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语言有较强的亲和力,使课堂气氛和谐,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3 取得成绩的原因分析

3.1 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学初,学校就及时制定下发了《职业学校教研活动工作计划》,做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并召开了专题会议,提出了具体细致的做课要求,提高了教研组长和广大教师对此活动的认识,为各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主题教研活动是一条线,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使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区教研室领导的大力关怀,多次到我校指导具体工作,明确我校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工作的思路,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