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范例6篇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范文1

为什么叫保姆机器人呢?那是因为这种机器人和保姆一样可以干活。

我设计的这种保姆机器人,头部和人差不多,会思考,会说话。身体是一个烤箱,可以煮东西。腿是一把椅子,小孩累了可以坐上去休息。脚是轮子,可以飞快的去一个地方。后脑勺是一台电脑,小孩可以坐在腿上打电脑。它的特点是可以照顾小孩,帮小孩学习,帮大人做家务……我们让它到哪里去,它便会到那里去了。

我是由现在的社会想到的。因为小孩没有大人的照顾可能会变的野蛮。

它可以取代家长要做的许多事情。它可以和孤独小孩一起聊天、玩耍。这样小孩就不会孤单了。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范文2

法国年鉴历史学派布罗代尔等人曾提出“中世纪技术革命”的观点,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曾经有过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正是这场技术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基础。几乎是在年鉴历史学派在法国诞生和发展的同时,美国人文学者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1990)在他的《技术与文明》、《机器的神话》等著作通过技术史的考察,重新认识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展示了在工业革命之前、甚至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有着多种多样的技术发明和创造。芒福德以技术史的研究为基础,从而提炼出了自己的技术观。

一.

在人类技术的发展史上,铁的发现和应用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来的陨石。冶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技术史上新阶段的来临。芒福德在《机器的神话(Ⅰ):技术与人类发展》中认为,自从铁器出现后,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铁器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这首先体现在农业中。铁锄头可以使农民耕种各种土壤,而铁斧可以使人们轻易地砍伐树木。这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对于铁的重要作用,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曾说,“铁一旦成为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这意味着人类进化史上发生了最重大的事件。”[1]

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采矿业的落后,铁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此,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认为,“在十八世纪或十九世纪前的欧洲(欧洲以外的地区自然更是如此),铁的生产和使用在物质文明中尚未达到举足轻重的地位。”[2]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统的技术史强调工业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从铁器的发明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技术上的发明与进步很少,大量的发明和创造是在工业革命期间及其以后完成的。但是芒福德对此却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当历史学家将这一段长时期的整个发明与自十八世纪在西欧所发生的一切相比较时,他们不由得四处寻找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奇怪的技术落后的解释,这使得他们问:是什么阻止了发明?在这样做时,他们封闭了一条研究的路线,而我正要通过问‘发明实际上被阻止了吗?’来有意开启这条研究路线。”[3]

芒福德从两方面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的。首先,他反驳了那些认为技术在长时间中被阻止了的人所持的理由。一般技术史家的观点认为,从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500年,铁器的使用逐渐普及。铁器的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技术活动却进入了萧条时期。对于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将原因归咎于奴隶制。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由于奴隶制可以提供大量的人力,从而也就去除了发明和使用节约劳动的机器的动力。芒福德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为此他举了个例子。他认为,正是轧棉机这一节约劳动的机器的广泛使用,才提高了南美产棉地区对奴隶的需求。另一种解释认为,上述问题是由于上层阶级脱离手工劳动所造成的。因为古代人认为,自由的头脑只应从事理论研究。例如,阿基米德虽然发明了各种机巧的设施,但是他认为自己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数学理论的研究。芒福德认为这种解释也站不住脚,因为贵族对劳动的轻视并不是绝对的,而且这也不能阻止自由的工人和小作坊主发明他们所感兴趣的机器。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工程师和工匠用来发明和创造的足够空间。

其次,芒福德认为,之所以会有上述错误的判断,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认为“古代世界的最伟大的技术成就的范围在静力学,而不在动力学;在文明,而不在机械制造;在建筑,而不在机器。”[4]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以现在所认同的动力机器和自动化机械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准,来衡量早期文明的技术发明,从而导致认为过去的历史中技术发明被阻止的观点,同时也就将一些古代的发明归结为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个原因是第一个原因的逻辑推演,那就是由上述原因所导致的“现代观察者倾向于低估古代世界的生产力。”[5]芒福德认为,在古代,除了在农业领域以外,许多部门必然有大量的剩余生产力,这样才能应付经常发生的代价昂贵的战争和大规模的城市破坏,而许多剩余生产力都是机械发明的结果。因此,在古代,必然有大量的机械发明,而不是像一些人想当然认为的那样,大量的机械发明是在十八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二.

但是,芒福德也承认,历史上有些技术发明确实曾被延迟,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而这一点经常被技术史所忽视。由于古代的手工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以及行业秘密的限制等原因,工艺知识都是口头相传。一旦战争爆发,损害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建筑,更重要的是使大量的工艺传统、行业秘密、新的发明丢失。因此,芒福德认为,“忽视了战争作为一般技术延迟的原因而将这归咎于战争的副产品——奴隶制和统治阶级轻视实用技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6]

造成技术延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人的主要兴趣转向了其他的领域,例如宗教仪式、巫术、文学、造型和绘画艺术,如芒福德所说的,“一旦基础的工艺和简单的机器被建立,技术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就来自于提高技艺、形式的完善和细节的调整。为了增加产量或加快生产过程而牺牲有审美感的发明和功能的‘贴切’,这对于前机械化文明的整个系统还说是陌生的。”[7]

对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芒福德认为,“发明的最大领域在艺术中。”[8]当人类从动物中脱离出来,他们的努力主要倾注在表达和交流的艺术中,因此这才是发明的主要领域,而制造和工程的领域仅是次要的。芒福德否认“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的传统观点,认为对意义的追求才是人区别与其他动物并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所在。从早期的巫术、图腾崇拜、宗教仪式等原始文化,到金字塔、神庙、教堂等大型建筑,都体现了人类对意义的追求。在《技术与文明》、《机器的神话》等著作中,芒福德一直在论证这一点。他认为“这些著作最独创的贡献就是将技术作为人类最高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同时勇敢地否认人类脱离动物状态和持续的发展仅依赖工具使用和工具制造的倾向上。更进一步,在否定当代的教条中,不认为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存在的单一目标;因为我将生活本身作为主要的现象,将创造性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作为人的生物进化和文明成就的最终标准。”[9]

芒福德认为,有审美感的发明不仅建立了意义的世界,而且还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因。例如,水磨和蒸汽在用于矿井抽水之前,是用来带动管风琴;小提琴这一看似简单乐器,包括了70多个部件,工艺复杂,结构精巧,它的发明和完善必然促进了多种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所以,芒福德认为,“不仅有审美感的发明,而且为了获得或完善纯粹审美的或符号的结果的机械发明,占据了前自动化生产的大部分领域。”[10]

但是,随着自动机械和机器的引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与艺术相分离,技术被降低为单纯的对时间、空间、能量的征服。在这种条件下,生产量虽然空前增加,但技术却失去了美感,人的创造性失去了,降低为依附于机器的生产部件。在芒福德看来,“否认发明是主观形式的创作性的表达,就是否认有机体本身和人类个性特征的统一”[11],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根据今天的标准,到我们今天为止的所有过去的文化确实没有发明才能了。”[12]

三.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芒福德认为,在十八世纪之前,技术发明并没有停止,而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技术史的研究,才得出错误的结论。虽然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状态就进入一个技术的社会,但是长久以来,技术并没有进入人类的思想领域,正如B.吉尔所说的,“技术是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忽视了这一点。”[13] 现在出版的大部分以“科学技术史”为主题的著作,内容基本上是在讲科学的历史,对技术的历史很少涉及。即使提到技术,也只是将技术作为是对科学的补充和说明,从没有将技术独立出来。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缺乏了解。对技术的这种熟视无睹的态度,必然导致不能及时找到消除技术弊端的有效途径,而芒福德认为,理解技术“不仅仅是调整我们文明的第一步;它也是理解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 [14] 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以现代机械和自动化机器作为标准来衡量技术成就,必然会将许多技术发明排斥在技术的范围之外,将许多古代技术的发明归结为现代的发明,从而误导技术史的研究方向。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除了观念上的错误外,另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古代的许多技术没有记载在文献中,或者没有作为遗迹保存下来;其二,由于是人们虽然生活在技术和机器的时代,但是很少人能对技术、机器的起源有明晰的概念,对技术的发展没有远见,这主要还是由于技术还远远未进入人类思考的视野。

从芒福德对技术的认识和考察技术史的方法上,我们看到了他的观点与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相似之处。在历史观上,法国年鉴历史学派持有一种“全面的(或整体的)历史观”,即扩大历史的研究对象,摒弃了狭隘的政治史、人物史,代之以包括地理、生态、经济、社会、政治、科学、文化在内的人类全部活动的历史。对于技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吕西安费布弗尔在1935年就曾说过,“技术:未编进历史的众多词汇之一。”[15]布罗代尔也非常重视技术和技术史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努力廓清人们对技术和技术史的误解。他认为,“几千年来,农业始终是人类的主要‘产业’,但人们却往往把技术史当作工业革命的史前史来研究,机械、冶金和能源总是排在前列,从不看到农业技术的因循守旧和变化不快(变化缓慢毕竟也是变化)带来的重要后果。”[16]他认为,对技术的认识不应局限在对工业革命的认识上,技术的范围应该非常广阔:“清理林地是一门技术,开垦长期荒芜的土地又是另一门技术扩大耕地面积,也就是说,砍树(不论是否刨掉树根)、烧荒、围林,或者排水、筑堤、灌溉,都需要技术。”[17]

对于技术应该包括哪些范围,芒福德与布罗代尔持有相似的看法。他认为,由于现时代对于机器的迷恋,也就不能将蔬菜和水果的培育方法、酿酒技术和通过用盐腌、熏烤等方法保存食物的方法与机械的发明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这些技术都是古代世界的人们的发明,而且有些方法我们至今还保留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此相应,由于我们只关注技术的工业应用,也就忘记了古代人在其他领域中的技术发明。例如,古罗马已经制造出非常专业化的外科手术设备,然而这并未引起后人的过多关注。希罗多德的书中曾有使用麻醉剂来做子宫切除手术的记载,但这种方法是作为职业秘密来保存,所以并没有流传下来。

在芒福德看来,“也许在认识重要的技术成就中最大的失败在于家居艺术的领域中:发展缓慢但却不断进步的、服务于家居便利和增加舒适的器具和设备。”[18]在这里,芒福德主要是指从纺织品、餐具到椅子、床这些范围内的发明。这些发明都不是机器,只能算作工具和器具。但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它们的重要性,如芒福德所说的,在崇尚机械和自动化的时代,“我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稳定的容器,生活将四分五裂。”[19]另外,城市以及城市中的公共浴室、健身房、剧院、公园等设施都是真正的发明,只是因为它们都在机械范围以外,我们虽然生活在其中,但却从未意识到它们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明,从而“这些发明和它们应用的实际生产力被低估了,因为现在的西方人束缚于工具和机器上。”[20]

四.

从芒福德对于各种技术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技术观是一种视野非常广阔的历史观。他从人类的生活出发,将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括了进来。那么,对于芒福德来说,哪些技术是最重要的呢?

芒福德认为,“尽管在蒸气机普遍使用之前的几个世纪,水磨和风磨在中世纪的革新使十八世纪的巨大进步成为可能,但是任何一方面都依赖的主要发明却在十六世纪之前的欧洲全部完成了;这些发明深入地变更了文明世界的空间-时间构架——并且改变了外在环境和人的内在特征。”[21]芒福德在这里所说的主要发明主要是指印刷机、玻璃和钟表。

印刷机的完善是一系列发明的结果:从古代中国的印刷术经波斯和土耳其,最终由德国的古登堡等人的铸造活字印刷技术所完成。印刷机是“通过铸造成型,利用标准化、互换、可替代的部件,将大量生产应用于动力过程的第一个例子。印刷机在其自己的历史中代表了从工人的机械化到工作过程本身的机械化的转变。”[22]印刷机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其后机器的发明的影响上,它的更重要的社会影响体现在通过书本的廉价和快速的生产,打破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垄断,这使得穷人和非专业的人士也可以了解和学习一些非常专门的数学、物理知识,在社会上普及了科学知识,使知识民主化,最终使更多有才能的人加入了科学研究的行列,加速了科学发现和机械发明的步伐。 随着光学知识的增加,人们利用玻璃制造了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眼镜矫正了近视眼,延长和丰富了人类的智力年限,而在十七世纪,物理科学借助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范围,人们可以看得更远和更细微,这就为人类开拓了一个比哥伦布和麦哲伦所发现的新大陆更广阔的世界。玻璃不仅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同时也改变了内在世界,改变了自我的概念,对人性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例如,从16世纪开始,通过在用玻璃的背面涂上一层水银而制成的清晰的镜子开始变的普遍。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自我形象,建立了自我的新形象。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意识、内省意识的觉醒,这一时期诗人和画家的创作主题就是对孤独灵魂和抽象个性的探寻。由科学观察到的外在世界和由画家、诗人揭示的内在世界都是借助玻璃来完成的,玻璃实际上是个窥视洞,由此人们看到了一个新世界。芒福德认为,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会奇怪,17世纪在日常生活、政治、伦理、科学、宗教等方面最深刻的哲学家是斯宾诺沙:他不仅是荷兰人,而且是磨镜工。[23]

如果说放大镜和显微镜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那么钟表则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从十四世纪机械钟表出现以后,钟表就不再仅仅是计时的设备,它开始用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调节和控制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居。马克思曾将钟表作为以后所有机器的原型,他认为,“钟表提供了生产中采用的自动机和自动运动的原理”。[24]但是芒福德认为,钟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工厂的范围。马克思把钟表看成是一种劳动量的外在标准,而芒福德则将钟表看成是一种精神生活的内在标准。芒福德认为,钟表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主导地位,其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1345年左右,一小时划分为60秒、一秒划分为60分开始变的普遍。这种划分变成了人们行动和思想的参考点。记录时间变成了计算时间和分配时间。从14世纪开始,时间的运动变成了指针的空间运动,时间也就具有了封闭空间的特征。它可以被划分,可以被充满,可以被延长,可以被缩短。时间成了一个独立的、机械的、可计量的世界,成了一种抽象时间,成了“第二自然”,完全与生命的自身规律和人类的行为相分离。“抽象时间变成为了生存的新媒体。有机功能本身被它所调节:一个人吃饭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到时间了;一个人睡觉不是因为累了,而是因为到时间了”[25],而在此之前,“牧羊人是从母羊的分娩来计量时间;农夫是从播种或期待收获来计量时间。”[26]人们的时间观念彻底被时钟改变了!新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芒福德才说,“是钟表,而不是蒸汽机,是近代工业的主导机器。”[27]

芒福德认为,十二到十六世纪之间,放大镜、印刷机和机械钟等这些关键技术的发明,为以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的技术进展虽然在种类和动力上不同于这些早期的工业文明,但却是依靠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在这些主要技术的基础上,新机器的整个秩序被建立了。

五.

芒福德曾将技术分为两类,一种是民主的和分散的技术,另一种是极权的和集中的技术。民主的技术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从小农庄、小作坊中产生的技术。这种技术往往都是因地制宜,以便于社区的共同发展。在这种条件下,社区成员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平等地劳作,生活的每一部分都是工作。极权主义的技术是指“巨机器”产生的“巨技术”。所谓的“巨机器”的说法,来源于芒福德对于机器种类的划分。他认为,“即使当机器作为彻底完整的整体来起作用时,因为机器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是必然分离的,出于特定的目的,我称这种机器为‘无形的机器’;当用来执行高度有组织的组合计划时,我称这种机器为‘劳动的机器’;当用于集体的高压统治和破坏的行动时——这一名称在今天依然适用——称为‘军事的机器’。但是,包括了政治的和经济的、军事的、官僚主义的和皇家的这些所有的组成成分时,我指的是‘巨机器’(megamachine):用更通俗的话说,是大型机器。起源于这种巨机器的技术设备就成了‘巨技术’,以区别于更简朴的和多样性的技术,后者有时借助于动力机器,直到今天仍继续在作坊和农场完成绝大部分的日常工作。” [28]当民主技术的社区逐渐扩大,人口逐步增加,强迫劳动出现时,极权主义的技术也就出现了。在这种技术的统治下,劳动与生活相分离,工作不再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而是成了一种被迫的劳动,是一种苦工和诅咒,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劳动的分工则加强了这种诅咒。人逐渐被机械化,成了机械化系统的一部分。芒福德之所以对技术、机器做出如此的划分,是因为他认为,“理解机器的起源和它的血统家世,就是要重新看待我们现在的过渡机械化的文化与现代人的命运和结局。”[29]

从芒福德对技术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技术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如他本人所说的,“不管技术是怎样完全依赖于科学的客观过程,技术不能像宇宙一样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机器本身没有任何要求,不做任何承诺。是人类的精神在要求和承诺。”[30]因此,技术并不像卢梭所诅咒的那样,是一种恶魔。技术所产生的罪恶,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罪恶。我们对技术不能一味地进行批判,因为要批判的正是人本身。只有通过调整人本身、调整人的社会和文化才能消除技术产生的罪恶。历史上每一发展阶段的技术虽然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问题。工业时代的技术产生的最大社会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芒福德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曾预言,未来的生物技术将取代工业技术,给人类带来新的福祉。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前后,当我们迎来了以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为开端的生物技术的世纪时,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克隆技术从一出现就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而转基因技术所造成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许比工业技术的负面影响有更大的灾难性。技术造成的问题如果仅仅以更新的技术来解决,只会造成恶的循环。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将技术产生的问题完全在技术领域中寻求答案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31]我们不能从工程师、企业家那里寻求答案,因为他们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只强调机器的效率,认为一切艺术等机械以外的因素都是效率的障碍;我们也不能从卢梭那样的浪漫主义者那里寻求答案,因为他们在没有完全理解技术的情况下,就抛弃了技术,逃避到自我想象的领域中去了。

芒福德认为,自近代以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人类的文化却发展缓慢。技术之所以造成诸多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文化来整合技术。人类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人类的审美情趣、艺术创作才能却枯萎了,缺少了对更高精神的追求。“机器在西方文明中达到如此无法抵抗的规模,部分原因是它起源于一个破碎的、单面的文化,然而它可以帮助扩大文化自身的领域,并由此建立一种更大的综合:这样的话,它将给自身的毒药提供解毒剂。因此,让我们将机器更紧密的作为一种文化的成分来考察,在最近的世纪里,研究我们已经开始了的、吸收它的方法。”[32] 芒福德所设想的新文化中,环境、工业和农业、人口这三个领域,将达到动态的平衡。对此,芒福德曾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将人类的历史比作一部乐章,技术在其中扮演乐器的角色。在早期,除了人的声音,还只有一些非常简单的乐器。随着历史的发展,乐器中的新成员逐渐加入。十七世纪,小提琴和木制管乐器加入;十八世纪,铜管乐器加入。乐曲的音响效果虽然增强了,但人的声音却失落了。十九世纪,人的声音虽一度再兴起,但与整个乐队显得不协调。这样所演奏的乐曲是显然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降低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强度,让人的声音做主导。为此,我们甚至要重写乐谱、改换乐队的指挥和组合。这样做虽然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却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不管科学和技术离它们的内在可能性有多远,它们至少给了人类一个教训:没有什么是不能的。”[33] 芒福德怀着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深切关怀,对于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芒福德对技术的研究是通过历史考察的方法,在研究各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技术与原始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等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的关系中来认识技术和理解技术,并由此提出他对技术的独特见解。芒福德所作的工作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将“大钞票”兑换成“小钞票”甚至是“更小的钞票”的工作。这类工作比较琐碎,也许费力不讨好,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是,唯有这样的工作才是更高级理论的基础,而且只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理论。技术哲学的产生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我们所急需要做的是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做好自己的兑换“小钞票”的工作。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芒福德的结论,但我们一定要重视芒福德分析技术的方法,芒福德的著作在今天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技术哲学有着很大的启发性。

对于芒福德的“思想主线”,我们可以归结为“一点两阶”:以人和人的生存作为中心点,以社会和文化作为整合技术的支柱。不管芒福德是在研究技术时,还是在研究城市的发展时,他始终将人作为所有问题的中心,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芒福德在美国被成为“公众知识分子”,而弗洛姆则认为芒福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对于技术问题的解决,芒福德认为除了要用文化来整合技术外,他还试图将技术民主化,使技术成为人人共享的技术。当技术真正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时,技术也就不会在人的手中产生罪恶。芒福德构想了一个小社区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达到这一目的。他的这一想法过于理想化,是时代的局限造成的,但这毕竟指出了一条方向。

芒福德试图用文化还“整合”技术的思想,不仅使我们想起了海德格尔用“艺术克服技术”的思想。芒福德和海德格尔这两位二十世纪的哲人,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分别在美国和欧洲大陆思考着技术问题,而且得出了近乎相似的结论,他们都想用更加丰富的人性来克服技术的缺陷和局限。但芒福德和海德格尔的理路还是有差别的。首先,芒福德是积极的乐观主义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认为更高级的技术会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文化还“整合”技术,将技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海德格尔则认为是个宿命论者,认为技术是无法逃脱的天命。其次,芒福德的技术观是以研究技术史为基础的,他的代表作《技术与文明》的前半部分可以看作一部相当深刻的技术史的著作,这无疑对他的技术观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而海德格尔对技术史则可以说没有多少研究,因此他在后期《技术的追问》中所提出的思想并不像在我国一样受到重视,而且常常被当代的哲学家像伊德(Don Ihde)和罗蒂(Richard Rorty)等人指责为浪漫主义和怀乡病,他们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工具的现象学的分析,这一点不仅在理论上产生了重要的后果,而且在实践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教授也为计算机系的学生讲授海德格尔的这方面思想。芒福德和海德格尔的差别既是一种学理上的差别,同时也反应了美国思想和欧洲大陆思想的差距。

至于芒福德认为要使技术脱离政治的控制,这又体现了芒福德思想中的浪漫主义的一面。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当代哲学家芬伯格(Andrew Feenberg)的观点似乎更可取一些。芬伯格认为,如果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退回到手工劳动,这只能在局部地区部分地实现,因为要是完全退回到手工技术,则是对启蒙运动和现代性所实现的成就、特别是对人的解放的否定。他在《技术批判理论》中写道:“所有现代工业社会在今天都处于十字路口上,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技术发展道路。它们或者加强对自然和人类的剥削,或者转向支持解放的应用的技术综合趋势的新道路。这种选择本质上是政治性的。”[34]因此,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不能脱离政治的作用。芬伯格认为,要真正解决技术产生的问题,就不能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外在性的因素来考虑,而是要将它们融会到技术的设计中,使这些考虑成为技术的内在因素。比较芬伯格和芒福德、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技术哲学家和经典的技术哲学家(如芒福德、海德格尔等)的差异:当代的技术哲学家试图在技术的设计和发展过程中就来影响技术和消除技术有可能产生的弊端,而不仅仅是像经典的技术哲学家那样只是在技术问题产生后来做一些“清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2] [16] [17]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M].北京:三联书店,1992.440,441-443,508,508.

[3] [4] [5] [6] [7] [8] [10] [11] [12] [18] [19] [20] [21] [22] [28] [29]Lewis Mumford. The Myth of Machine:Technics and Human Development[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Publishers,1967.242,244,244,249,251,252,254,253,252,249,250,250,284,285,188-189,189.

[9] Lewis Mumford. The Myth of Machine:The Pentagon of Power[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Publishers,1970.Preface.

[13]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23.

[14] [23] [25] [26] [27] [30] [31] [32] [33] Lewis Mumford. 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M].New York :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INC. 1934,6,129-131,17,15,14,6,434,325-326,435.

[15]雅科米.技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范文3

关键词:《机器停止运转》;反面乌托邦;反智主义

antiintellectualism mythos in the machine stops

yu yunling liu xiaoda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6, china)

e. m. forster’s the machine stops reminds us of literary utopia’s shadowdystopia, which flourished in 20th century. different from other works by forster, this novella is the antiattack upon the optimism about tak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s positive means in solving social problems. despite the augmentation of the importance, it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this article is to place the work in its historical and intellectual context, interpret the antiintellectual mythos in forster as a dystopist through the illusory world under his pen, and reveal the themes and connotations, i.e. the extricable perplexity of a liberalhumanistthe fear and anxiety toward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yond control. forster’s the machine stops reveals a lot of eth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during men’s pursuing process of science which makes us meditate.

key words: the machine stops;dystopia; antiintellectualism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m.forster)的《机器停止运转》(the machine stops)是早期反科技的反面乌托邦作品之一,属于20世纪初非凡的作品。(warner 1964:59)《机器停止运转》反对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的早期科技乐观主义,展示了科技非人性化发展所造成的噩梦。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该作品的重要性依然与日俱增,但却没有受到批评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把这部小说置于其历史与智力背景下进行审视,力图通过福斯特笔下的虚幻世界来诠释其意识形态中的反智主义因素,揭示这部小说的主题内涵。

1 “两种文化”的对立

工业革命之后,为了提高生产,机器在整个19世纪得到大规模普及。在英国机器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主要有两股反对力量:一是来自工人阶级,二是来自知识分子。以福斯特为代表的同时代作家所关心的正是机器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对科技的憎恶更为深刻。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英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知识领域的变革——“两种文化”两大阵营的对立,即“人文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的对立。

“两种文化”是指在“人文学者”与“科学家”之间存在深度的相互怀疑与不理解,前者认为科技对世界的发展造成破坏性后果。(snow 1993:21)“两种文化”真切地表明了自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后长期以来在人文知识分子与科学知识分子间的对抗性。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乌托邦的前景表达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即技术自动化使人类恢复到神秘的黄金时代的幸福状态中。在福斯特生活的时代,把科技发展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乐观主义观点十分活跃,而以福斯特的短篇小说《机器停止运转》为先驱的反面乌托邦作品正是对此的反击。

2 机械科技的“乌托邦”

自莫尔开创乌托邦这一思想概念以及这一文学形式以来,乌托邦世界的基本特点就是消除一切不平等。福斯特的《机器停止运转》结合了乌托邦这一基本特点,在科技迅猛发展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描绘了其后反面乌托邦寓言的基本结构。它的场景自然是在未来,人们已经抛弃了地球表面而居住在地下,蜂巢一样的世界。小说情节围绕瓦实提(vashti)——一个完全融入这个世界的女人与她的儿子苦诺(kuno),这个社会的叛逆者的矛盾冲突展开。读者可以通过瓦实提的视野与母子的辩论掌握这个世界的基本特点。这个地下世界是按钮的天堂:“到处都是按钮与开关——叫食物的按钮、叫音乐的按钮、叫衣服的按钮。有热水澡的按钮、有冷水澡的按钮……还有制造文学的按钮”(forster 1928:20)。个体不需要费力做任何事情,他们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移动或是捡起落地的物品。他们的肌肉萎缩,因为拥有强健的肌肉被认为是一种缺点,而任何婴儿如果体现强壮就会被处死。(forster 1928:43)个体被隔离于独立的房间,他们通过视频电话来交流;他们的需要由“委员会”来管理与控制,“委员会”与“机器”保持联络。借助电视屏幕,人们避免了直接接触。“人们从不触碰他人。由于‘机器’,习俗已经变得陈腐。”(forster 1928:36)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科技为媒介,实验式的直接的体验被否定,只有二手甚至三手的想法才被重视。盘旋于这个威尔斯式的“世界国”上空的监管一切的“机器”是无所不知的、全能的。尽管声称已经超越了对信仰的需求,人们开始崇拜“机器”,把“机器工作簿”奉为圣书(forster 1928:67)。

2011年 于云玲 《机器停止运转》中反智主义情结第1期

人们不仅仅接受这个新的“宗教信仰”,还决定废除呼吸器等一切使通向地球表面成为可能的装置,因为任何想知道地球表面知识的人只要听听留声机或是看看电影机就可以了。(forster 1928:64)瓦实提知道苦诺命中注定永远都不会赞成这个新的法律。而对于她自己,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满足于日常生活:“直到最后的灾难前她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forster 1928:22)。首先是不严重但却令人厌烦的机械故障,而“机器”神秘地完全停止运转促成了“最终的灾难”。由于无知的人们完全地依赖“机器”已变得退化与衰弱无力,他们无法拯救自我,他们完全地毁灭了。叙述者这样总结:“人类,这血肉之花,现存最高贵的生物,人类,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上帝,让他们的力量反映于星座中,这些美丽的裸体人类正在垂死挣扎,自缚于自己的茧中。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他们辛苦地工作,这就是他们的报酬。”(forster 1928:83)这个“茧”就是科技。

《机器停止运转》充分表明了现代自由人文主义者无法摆脱的困扰——对科技发展超乎控制的恐惧与忧虑。他笔下的社会中,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管理几乎没有发言权。没有人知道“机器”是如何工作的,指令来自于神秘的“委员会”或是“机器工作簿”。机械性故障通常报告给“仪器维修委员会”,但是如果故障是“非机械性”的,“委员会”就没有办法。终于有一天,“机器”开始出现故障,人们很无助,“机器”能够停止运转是令他们无法理解的。当瓦实提告诉她的一个朋友,苦诺曾警告过她“机器”正在停止运转,她的朋友回答:“机器要停?什么意思?我一点都不明白”(forster 1928:71)。社会的命运完全掌控在“机器”手中,每个人似乎都默许为机器所奴役,没有集体抵制。瓦实提和她的朋友们头脑愚钝,他们例行接受最荒谬的规矩与想法,他们是任人宰割的羊,因此其被宰割的命运是意料之中、不可避免的。读者对他们几乎不会有怜悯心,故事一开头他们就丧失了仅有的一点点人性。

这样,福斯特的短篇小说《机器停止运转》提出了在向科学寻求答案的文明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令人不安的伦理与社会问题。他不断地谴责实物主义社会风气与严格统一的社会约定强加的盲目因袭的危险,揭露了对多样性、自发性、创造力的压制所产生的精神上的无味与情感上的贫穷,甚至超过了价值、情感、创造力的丧失。更令人不安的是,整体来说,在“机器”的世界里,居住者没有一丝危机感地顺从、默许;他们精神贫瘠;他们拒绝知道,甚至对知识没有一点渴望。这样,福斯特颠覆了人类最珍贵的神话——尤利西斯的神话,宣告人类永远地陷入了无知、未开化的境地。

3 反面乌托邦中叛逆者的出现

乌托邦世界中往往充斥着完全一致的居住者,尽管社会是平静的,有点单调,但是从来没有抗议。而反面乌托邦文学作品引入了叛逆者和不同意见者。反面乌托邦小说家的主人公的追求“不那么完美,但是更加自由”(huxley 1998)。

作为第一部反面乌托邦作品,在《机器停止运转》这个非天然的“伊甸园”里,一个叛逆者,“亚当”似的人物,蔑视“机器”,偷尝了自然这一禁果并且发现它是好的。他的名字就叫苦诺。在充斥虚弱无力的居住者的这个地下的文明世界里,他被看成怪人,“因为他拥有体力”(forster 1928:43)。苦诺一直想去地球表面看一看,虽然这是死罪。但是他渴望树木、河流与山川,尽管没有外出许可,他还是自己找到了通向自然的路。通过一个废弃的通风管道,他来到了地球的表面:“我感到那些山对过去的人们具有强大的召唤力,而人们也热爱它们”(forster 1928:55)。它们也召唤着苦诺,如果不是带有钢铁触须的“机器”修理仪器把他顺着管道拽回到“文明”中来,他就会朝它们奔去。苦诺对地上世界以及住在那里的“文明世界”的逃亡者的一瞥给予了他评判“机器”对人类本能天性歪曲作用的标准。“我们创造机器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意愿,但是现在我们不能使它为我们服务。它剥夺了我们的空间感、触感,它模糊了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把爱简单缩减为性行为,它麻痹了我们的肢体、我们的意志,现在它又强迫我们对它顶礼膜拜。”(forster 1928:55-56)

作为反面乌托邦作者,福斯特审视了弗洛伊德定义的人类文明的悲剧悖论,即无法理性地调节不相容的两种理想:一个稳定而又安排有序的社会与完全的个体自由。反面乌托邦作家们意识到,如果没有高度集中的规划,就不会有社会的稳定与平静,而这又依赖于对个体意愿的限制。

在《机器停止运转》这部小说中,福斯特预见了其后反面乌托邦小说的大部分主题:对科技理想社会的恐惧;极权体制的面孔神化了理智在所有规则中的作用;对个体、激情、本能的否定导致人类的自动化;叛逆者试图逃离超文明回归自然。这种拒绝机械超文明的叛逆充分体现了一种反智主义思想。尽管反乌托邦理论批评几乎与乌托邦理论同时代出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紧随柏拉图的《理想国》出现),但是体现在反面乌托邦小说中的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智主义思想,是针对独一无二的对进步的现代主义教条的理解,是针对以无限的科技进步为媒介,以达到人类生活无限改善的信仰而产生的。对这种信仰的反对早在19世纪就存在,如狄更斯的《艰难时世》。 而这种反对随着对机器日益成为文明的代名词的觉醒而扩大、增强。在20世纪,机器使培根时代萌芽的物质进步的梦想成为可能,预示着建立起技术统治论者——所罗门人的等级制度社会统治的危险。如果像别尔嘉耶夫提出的“我们正朝乌托邦走去”,那么机器正在推动这一进程。因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昨天的乌托邦人无法想象的手段:社会控制、心理调节、基因控制更以空前规模对社会秩序进行规范与管理。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反面乌托邦对机械科技的乌托邦的未来敲响了警钟。

福斯特不是与科学和机器,而是与荒谬的科学正统主义的盲目性作战,批判它忽略过度使用机械和技术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作用于人类生活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负面效果。正如伯查的评论:“福斯特很早就紧握真理,‘机器’创造它自己的政治学、它自己的社会学、它自己的理性、它自己的认识论、它自己的价值论、它自己的真正的神学。现代极权主义如果没有高度复杂的技术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beauchamp 1977:88)。这种反智主义观点认为知识分子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知识的进步并没有使人类更加快乐,而是恰恰相反。结合“两种文化”的对立,这正是“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科学知识分子及其代言人”的反智主义情结。

4 结束语

21世纪,现实世界似乎与福斯特想象中的世界之间的距离又大大缩短了。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社会,呈现这样的趋势:随着机动车辆、自动化和遥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减少了运动的必要,体力的衰退成为威胁,而体力锻炼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强制性练习,而不是自然的需要。当今生活的特点是:精神紧张,易怒,感情与身体的分离,自私自利,缺乏理解,在西方更体现为信仰的衰减。人类逐渐收缩的空间里却充斥着更复杂的电子设备,人们局限于公寓或者办公室里,这与福斯特小说中描述的情形不无相似之处。福斯特的短篇小说不仅仅是幻想,而且还是严肃的智力思索。通过展示变形而又矛盾的未来现实,他想象的夸张与变形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解释、说明现实的钥匙。在这部小说出版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话题仍然是热点话题,甚至重要性日益增强。他的短篇小说令我们沉思的是,在这样教条的崇尚科学的世纪里,我们的人文主义精神极易受到摧毁,因此我们要建立起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beauchamp, g. cultural primitivism as norm in the dystopian novel[j]. extrapolation, 1977 (19).

forster, e. m.the machine stops[a]. in the eternal moment and other stories[c]. new york:brace and world, 1928.

huxley, a. brave new world [z].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998.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范文4

一、“想”――作文的开始

1.审清题目仔细想。题目是作文的灵魂所在,是想象火花的迸发点,也是作文想象结果的归结点。每篇作文,都必须认真揣摩题目的内涵,做到从题目想开去。如《我交了一位机器人朋友》这个作文题目,分析一下,“我”字确定了本文的一个主人公;“交了”和“朋友”表明两人已经相知相识,不是未曾谋面;“一位”强调了数目;而“机器人”一词则更有分析的空间。首先,“机器人”是“机器”,它有着许多人类所不具有的能力,它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孙悟空式的人物;其次,他是个“人”,最起码他已经体现了现今机器人研究的某些方面的成果,即“智能化”和“情感化”。由此出发,可以设计机器人发扬国际人道主义,帮助抢救印度洋海啸中的伤员;可以设计机器人有环保意识,帮助扑灭伊拉克战争中的石油大火;可以设计机器人有正义的心肠,扬善除恶,把“飞车党”一网打尽;可以设计机器人有助人为乐的品质,变成新时代的雷锋等,以达到机器与人的完美结合。

2.围绕材料大胆想。大凡想象作文,往往会给予一定的材料,以便写作。所以,我们同样可以在深入分析材料后,再展开想象。谈及从材料想开去的方法,贾志敏老师在讲看图作文时用到的“瞻前顾后”和“左思右想”法很有借鉴意义。

3.读懂要求重点想。有时,想象作文的要求划定了想象的范围,虽然看似跟想象的不受拘束相矛盾,但我们可以将要求看作是想象的方向,做到从要求想开去。如毕业作文――“设计一下二十一世纪到来时,我校联欢会的场景,注重场面描写,突出个人的表现。”对这个要求,我们可以从“注重场面描写”和“突出个人表现”上想开去,既突出场面的热烈和隆重,又着重描写个人的精彩表演。

二、“像”――作文的延续

1.“像生活”即文章有中心。想象并非描述现有的生活,而是依据预定的目的,结合实践的需要,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新型物品的设计。文学作品的创作等都是创造想象,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然而不管想象作文拓展空间如何,总不能凭空设想。我们每每展开想象时,所围绕的主题便是它的中心。当然,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就因人而定了。

2.“像生活”即想象要合理。想象作文的重要特点是作者突破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通过创造性想象重新组合头脑中感知记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食物、活人物形象。虽然称为“想象作文”,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但这个想象总有一个限度,因为事物毕竟是按一定的规律发展的,任何脱离生活的想象都是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和价值。如果想入非非,胡编乱造,那么就失去了真实性,人们读后就会产生一丝疑问:这可能吗?这会实现吗?等等。

3.“像生活”即有指导意义。前面曾经说过,作文的用意在于指导生活实际。那么我们的想象要做到贴近生活,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也就是着眼于事例的生活价值的大小。但我们也会发现,部分学生也能发挥想象,洋洋洒洒,写上很多,但细读下来,并没有多少实在价值,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像生活”要求想象作文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应用到作文教学中,以期达到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实际的功效。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范文5

在去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里,竞选人罗姆尼提出,麻省开发的“猎豹”机器人可以时速18英里奔跑,这种两腿电子设备超过以往任何一部电影中出现的机器人。他声明,若竞选获胜,他会像“猎豹”一样势如破竹,推动美国向前进。然而,美国的发展并未因参选总统者的赌咒而势如破竹,但电影中的机器人明星却超常规的进入我们的视界。

自从1921年《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问世以来,机器人明星就让人耳目一新。剧情讲的是:人类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在理想主义者海伦娜和其他人的帮助下开发出机器人,但由于它们未能获得情感而对自己的地位心生不满,它们只是智能化的苦役而已。在绝望时,一对男女机器人进化出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新的亚当和夏娃诞生了,世界得以延续。这一剧情立刻引起当时社会的极大关注,世界上第一次有了Robot的称呼。

机器人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趋势,它从文学进入电影,然后渗入科学、哲学和其他领域。影业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思考机器人与人类关系,他们对机器人与人类未来也感到忧虑,产生各种联想。由此,机器人电影一发不可收,标新立异,百花齐放,机器人明星脱颖而出。

上个世纪初的机器人明星主要带有如下特点:机器人电影中的非理性因素,反映了18世纪启蒙运动者的天真想法,即人类凭借知识就可以打开眼界,从而彻底“照亮”人类的前程,科学成为建立“理想王国”的强大武器。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摧毁了人们对理性的信仰。其结果是,机器人明星留给人的只是一种幻影,它未能真正揭示人类发展的规律,也已超出单纯娱乐的范畴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无容置疑,正是对人类自身文明的重新审视和解读,机器人明星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文化雏形得以形成。

祸兮福兮机器人

其实,在任何一部卖座的科幻片中,都不难找到机器人明星的影子。从《星球大战》系列到《人工智能》,再到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都已经深入影迷的内心,它们似乎成为未来世界的一部分,与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在机器人电影制作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障碍,即技术方面的困惑——如何定义机器人,这亦是始于最初机器人剧本问世之前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哲学难题。若把定义标准严格地限制为仿生机器人,那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强力自动战术机器人”倒是具有典型意义,这是一种能够搜寻和吞噬植物能量的机器人,心理脆弱者甚至担心它会以战场上的尸体为食。由此,人们信奉的科学不仅没能拯救人类,反而将人类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从1926年的科幻经典《大都会》,到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从弥漫着浓厚哲学氛围的《黑客帝国》,到轻松幽默又不失深度的《机器人——瓦力》;从《兵人》到《变形金刚》,它们都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人类的迷茫。机器人明星要么扮演救世主,要么扮演刽子手。

机器人电影一部比一部震撼人心。《终结者》系列就如同一颗响雷炸开科幻电影乃至整个电影工业的上空,整整几代人为了片中的机器人明星追杀、末世审判而疯狂,其涉及的时间穿越、高科技机器人、未来人类与机器之战、人类命运的反思与批判影响至深。每当一场核大战之后,满目疮痍的地球由一台超级电脑“天网”控制。为夺取生存权,人和机器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类几乎被消灭殆尽,劫后余生的人类在约翰·康纳领导下与机器人英勇作战,并逐步取得胜利。“天网”为改变局势,制造了时光逆转装置,派机器人杀手T-800、T-1000、T-X分别回到1984年、1995年和2005年,去杀死约翰·康纳的母亲莎拉·康纳、少年约翰、青年约翰,用来阻止未来人类领袖的诞生及其成长。“天网”为实现这一阴谋,遂派未来战士卡尔·雷斯、生化机械机器人T-101、T-1000回到1984年、1995年、2005年去保护自己的母亲、少年及青年时代的自己。在《终结者》系列中,超级电脑“天网”就是科学失控状态下的产物。由此,美国军方大力发展天网,结果事与愿违,“天网”不仅没有成为美国民众的保护伞,反而成了沾满人类鲜血的刽子手。反思科学,质疑技术,这是贯穿上个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机器人电影发展的主线,机器人既是科学所制造的强大武器,同时也是用来反科学的潜在力量,它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能祸害人类。

明星的童话,成人的快乐

机器人明星电影之所以能迎合一代又一代影迷,是因为它不仅具有震撼力,更因为它带来的娱乐性远远超乎想象。《我的机器人女友》是披着人皮的爱情片,女主角是完全按照人们的喜好设计的,诸如此类的电影在日本和韩国盛行。

影片《机器人管家》则更让人浮想联翩,而情节非常简单。丽娅是机器人,她有着近乎完美的美貌,尤其是跳舞时的甜蜜微笑魅力十足。R对丽娅情有独钟,然而好景不长,丽娅被回收毁灭的期限快到了,她只剩下10天的生命。R无法接受心爱的“女人”遭到灭顶之灾,于是想方设法寻找延续丽娅生命的办法。经明查暗访,R找到了非法改装机械人的克洛伊博士,得知要挽救丽娅的生命,惟一的办法就是给一名少女植入丽娅的晶片。为挽救心爱女孩的生命,R决定铤而走险,找到了名叫诗馨的美丽女孩,开始接近她,但R无论如何也不忍心对善良清纯的诗馨下手,而且,诗馨已默默地爱上了R。正当R犹豫不决之际,诗馨被人绑架,R立刻赶去营救,他发现自己也爱上了这个人类女孩。但是,丽娅的生命却越来越短,眼看10天的期限即将到来,又有谁能拯救她的生命呢?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范文6

三年级(1)班 闫孟吉

指导教师 朱敬梅

今天,我们迎来了学校的科技馆参观活动,大家都很兴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期待已久的心情,安安静静、秩序井然的进入科技馆进行一天的参观活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体的屏幕,屏幕上播放着睡觉前要把煤气关上,发生地震要怎样正确逃离危险等图片。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我想如果我不知道这些正确处理方法,我很有可能被烧伤,或者被威胁生命安全,所以我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时刻关注安全,例如司机叔叔如果关注安全,就可以避免发生车祸,家人就不会提心吊胆。如果食品工厂的负责人注意添加剂、防腐剂的使用,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可怕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然后,老师带我们观看了机器人表演。只见机器人一会儿抬起胳膊,一会儿抬起腿。我猜它正在跳舞或者在练中国功夫。这真的是太神奇了!我感受到了现代的科技真的是太发达了。连机器人都会好多高难度动作,甚至有的动作连人类都做不到,它们却可以做到。我想以后,发明家可能还会发明出扫地机器人、讲故事机器人、陪老人机器人等等好多种机器人,让老人不再孤单,人们的生活更加高兴起来。

到了下午,我们又观看了关于恐龙灭绝的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原来是有一颗小行星没有按照它的轨道行驶,撞上地球发生爆炸,恐龙才会灭绝。我想,要是有一天,又有一颗小行星脱离轨道,撞上地球,会不会又灭绝一种生物呢?要是更严重的话,人类会不会也一起被灭绝呢?要是人类真的灭绝了,再过一千年,还会有其他生物存在吗?我又想,如果现在我还可以看见真的活恐龙存在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以更真实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可以看到恐龙蛋等等,我多盼望有这么一天啊!

经过一天的参观,我收获良多,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为科学家叔叔们如此聪明、伟大的制造发明而感叹。这些机器人之类的科技发明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为人们做出很多贡献,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下次还会有机会参观科技馆,看到更多、更新鲜的科技展品。

科技节观后感

三年级(1)班 张子丹

指导老师 朱敬梅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参观科技流动馆,我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科技馆内的参展设备很多,其中一架电子竖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电子琴上有个启动的按扭,只要按一下,竖琴就会发出绿色的光芒,然后用手指划动竖琴,就能弹奏出优美的乐曲。

展馆内还有其它设备如:3D电影、滚轮、机器人等。二楼的机器人表演非常精彩,这个机器人的名字叫"小优",它会唱歌、跳舞,还会国学呢!原来这些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看到真实的了,真是不可思议呀!

接下来老师带着我们去看球幕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恐龙灭绝之谜》,影片详细描述了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我真的觉得太让人感到惋惜了,假如恐龙没有灭绝,那我们就能在现在的动物园中看到真正的恐龙了。

参观完科技展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出生在这个年代可真幸福呀!我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

三年级(1)班 宋泽浩

指导教师 朱敬梅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去流动科技馆参观。(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我们进入科技馆首先看到五台游戏机,但是这游戏机不是让我们玩游戏的,而是向我们普及关于火灾、地震、交通安全等许多小常识的。另外还向我们介绍了科技发展、发明创造等相关知识。有按钮的亲自试一试会发生想不到的奇迹。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二楼,二楼有我最喜欢的机器人,机器人还会跳舞呢!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给机器人一个指令它竟然会背三字经,简直太神奇了!我不得不感叹科技的神奇。此时我在想:有一天,我自己亲手制造一个属于我的机器人……

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学习,我体会到了科技的神奇,同时激发了我对科技的兴趣。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争取有一天亲手为妈妈做一台机器人,让它做妈妈的助手,这样妈妈就不会太辛苦了。

观后感

三年级(2)班 卢磊

指导教师 周艳华

今天,我去了流动科技馆,流动科技馆通过里面的科技演示设备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很多科学知识,我最感兴趣的是"电影形成的原因、不睡觉有什么危害、吃早餐的重要性、多喝酒会造成的危害".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电影的形成,电影是由活动照相结合幻灯片放映发展来的。幻灯是十七世纪中叶发明的,人们把画好的画片装在幻灯机上,由于当时幻灯机的光源很弱,不能作大型放映,只把各片上的影像用灯光投射到一个半透明的薄布上,观众则坐在薄布的另一侧观看。

再说说吃早餐的重要性,不吃早餐,就无法给大脑提供足够的血糖,导致大脑不能工作。

科学是不是很有趣?只要观察就有发现。

流动科技馆观后感

三年级(2)班 卢星天

指导教师 周艳华

今天是个既兴奋又特别的日子,因为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流动科技馆。这里面有许多许多奇形怪状的仪器,还有好看的小电影呢!刚进入一楼我就看到一个小电视,他的奇特之处是有一个智能开关,一按,里面的人就活灵活现的表演起来,我们都舍不得挪步了。(范_文_先_生_网)老师说:"楼上还有更精彩的呢!",于是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进入二楼,果然有趣多多。首先是机器人表演室。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机器人"小U".我问他:"你好小U",他就回答:"你好".我又问他:"你爱学习吗?小U",他就回答:"我爱学习呀!",真是个能言善语的小家伙。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善于跳舞的机器人"悠悠",他给我们跳了一段优美的舞蹈,真奇怪!怎么比人跳得还好呢!跳完后他就把手放在胸前来回转动,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最后,我们跟着老师进入一个黑色的大房子,这个大房子圆圆的,黑黑的,像个大黑球。老师说这里就是球体电影院了。我在这里看了两场电影,第一场是《小海龟历险记》,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小海龟的生存方式。接着又看了《恐龙灭绝之谜》,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恐龙这种庞然大物是怎样灭绝的,这对我来说可一直是个谜呢!

我在流动科技馆里收获的知识可真不少啊!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争取也做一个机器人,为人类做贡献!

科技展览真有趣

三年级(2)班 葛雅琪

指导教师 周艳华

今天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流动科技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一些科技器具,我最爱玩的就是扫描条形码了,老师说:"这些产品中可以扫描成功的是合格商品,不合格的就不能扫描成功喽!"我说:"原来科技这么神奇呀!"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机器人表演室,老师说这个机器人的名字叫小优,我们让小优跳舞,它却不停的转着圈,我们哈哈地笑了,老师又让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摸小优的耳朵,我们每摸一下小优就抖一下,好像很害怕似的,呵呵,真有趣!我们喜欢小优!

最后,我们来到了球体电影院,哇,球体电影院里好特别呀,好像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开始看电影了,电影的名字叫《小海龟历险记》,这个电影主要讲述了坚强的小海龟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被磨练成了一只勇敢的大海龟。这个电影给我的启发是:做任何事情不要被困难打倒,要勇往直前。

参观结束了,我觉得流动科技馆真有趣,现在的科技真的很发达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觉得我以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爱发明》观后感

三年级(3)班 刘奕含

指导教师 周昕

今天我看了中央台的一档节目叫《我爱发明》,没想到节目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节目中各种天才发明家的作品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其中的一项发明是一辆既可以90度横行,又可以60度旋转的自制汽车,在停车位置很狭窄的情况下,一般的汽车要停在那个位置上会非常困难,而这种可以旋转的汽车,只要按下90度横行的按钮,汽车的轮子就会转成90度,在稍微加一加油门,汽车就很准确的进入了停车位。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看完后我暗下决心: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并用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尝试去探索,去发现,相信我在将来也可以有发明,有创造。

参观科技展览后的感想

三(3)班 于子浩

指导教师 周昕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科技展览了。

一进展厅,我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多好多像游戏机一样的科技成果,特别好玩,我们一边玩,一边增长了知识;还有3D电视里的那些大鱼就像真的游了出来,我们都高兴地哇哇大叫。

上了二楼,老师又将我们带入一个黑色的充气球里看电影,看了《小海龟历险记》和《恐龙灭绝之谜》,我们好像也置身其中,太神奇了!

最后我们看了机器人表演,看着机器人跳舞,一系列的问题从我脑海里冒了出来:机器人是怎么做成的?是什么东西能让机器人的手指灵活应用……虽然现在我有点迷惑,但是我相信,今后我好好学习,长大了掌握高科技知识,一定能弄清楚机器人是怎么做成的,也许我将来还能造机器人,而且造得比现在的机器人还要好呢。

参观科技展览后的感想

三(3)班 何天瑾

指导教师 周昕

我们有幸参观了科技展览。在那里使我开阔眼界,学习了很多知识,我真是开心极了。

一进展览厅,我们眼睛一亮,桌上摆放着一个个引人注目的展览品,使好奇的我们,立刻冲过去看。特别是还有一个会跳舞的机器人,勾住了大家的脚步,我们仔细的观察着,小声的讨论着,大声的惊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