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范例6篇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范文1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雪中的京城,天空阴暗。鹅毛大雪如白衣天使般飘然落下,在新年的第一天为大地披上了银色的外衣。严冬的脚步伴随着呼啸的北风向我们大步走来。在这种天气里,一家人围坐在火锅旁谈论各自的见闻,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我们全家围坐在桌前,听着电视中传出的优美音乐,望着火锅中缓缓升起的几缕热气,在如此寒冷的夜晚,心中感到一丝温暖。这时,电视画面中出现了几名环卫工人,穿着桔黄色的外衣,衣服上的反光条在冷清的街道上被偶尔驶过的汽车灯光映射出微弱的光。他们在昏黄的路灯下,正奋力铲起路边的积雪,用铁锹击打着路面的冰块,然后用手中的簸箕撮去地上的积雪及残冰,把它们倾倒在路边的树根下。。。。。。爸爸说:“正是这些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才使我们每天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而社会上有很多人,轻视他们的工作,低估他们的重要性,认为这样的工作低人一等,其实他们才是最可敬的人,从事着崇高的工作。”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禁心中暗暗点头,望着画面中的环卫工人,心中油然升起一丝敬意。电视画面虽然只是短暂的几个镜头,但却使我想到了许多:在如此寒冷的夜晚,尤其今天又是元旦假期,应当是全家人聚集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时刻。而我们辛勤的环卫工人却在为城市的美化做着奉献,为人们能够在次日的安全出行做着准备。由此,使我不由想到,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冬夜,不仅仅是我们的环卫工人在辛勤劳动,还有人民的卫士-警察叔叔,以及商场中的售货员阿姨……这些人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了人们能过一个祥和的节日,放弃了同家人欢聚的机会,舍小家顾大家,为大家做着默默无闻地奉献。想到这里,我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感动。正是他们这些人无私的奉献,才能使我们度过安静,祥和,喜庆的节日……

电视画面中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场面很快就播完了,轻松的音乐再次充满整个房间,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复.虽然这只是电视中的几个镜头,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火锅底部升起连串气泡,如同我的心变得更加温暖……

请你们相信,在这样一个寒冷的节日夜晚,有一个女孩在默默地感谢你们!祝福你们!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范文2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刻板印象;乌托邦

迪士尼动漫电影观众定位从最初面向低龄儿童到逐步转向低龄和大龄儿童,再到当前的适合各类群体的观众定位,观影群体逐步多元化,影评也就自然出现了多元解读的趋势。《疯狂动物城》就是这样一部适合多元群体观看与多维解读的动漫电影,又一次“创造了动画电影史上的辉煌和传奇”[1]。自2016年3月上映以来,该部动漫电影老少皆宜,堪称迪士尼动漫电影的“新宠”和“巅峰”之作,创造了“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疯狂动物城”的神话故事。各大报刊和各类影视刊物纷纷刊登各类影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有揭示影片中搞笑与深刻两大元素的融合,[2]有评论动物世界所折射出的现实生活缩影,[3]也有评述影片中的“乌托邦”思想,[4]还有凸显动物城所反映出的人类的动物权利观,[5]等等。这些评论印证了这部“合家欢”电影的艺术魅力与现实影响,自然也出现了“儿童看热闹,青年人看梦想,成年人看现实”的多种观影视角与感悟,最终形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样化的评论。鉴于此,我们认为,贯穿该动漫电影的主线应该是刻板印象三部曲,即故事始于披着“乌托邦”光环的动物城存在的各种世俗的刻板印象继而引出故事的主角,推进故事发展的是以朱迪兔和尼克狐为主的角色挑战这些刻板印象的历险过程,最后故事的高潮在这些刻板印象被纷纷击破而使动物城恢复了昔日和谐时光时完美落幕。影片的故事就在刻板印象的起落中逐步走向高潮。

第一部曲:上演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年龄、职业、种族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群的固定印象,最常见的有社会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尽管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节省时间和资源、加快和简化认知过程等积极一面的影响,但却具有“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倾向,容易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做出对某类群体的错误认识与成见。总体上说,刻板印象对人类认知的影响弊大于利。刻板印象在社会各个领域非常普遍,影视里面也不例外,处处可见刻板印象的影响。

《疯狂动物城》这部动漫电影在多处明显地体现了刻板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九岁的兔子朱迪从小一直生活在偏远的小镇,她小巧玲珑、活泼可爱,身处在一个有近300人的兄弟姐妹的温暖大家庭里,颇受兔爸、兔妈的宠爱。然而,她并没有像父母长久以来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以卖胡萝卜为生的“乖乖女”。她自小立志成为一名女警察,却因人们对兔子的刻板印象招来无数讥讽与嘲弄。就如东方文化中有“胆小如鼠”一样,“胆小如兔”(as timid as a rabbit)成了西方文化印在兔子身上的深深烙印。兔爸、兔妈尽管对女儿的志向感到自豪,但因为世俗的传统而更多地表现出深深的不安与怀疑,对朱迪好言相劝无果,只能担忧地目送女儿踏上遥远的梦想之路。带着百倍的信心,朱迪来到警察学院参加警察培训学习,却处处受到“兔子不能做警察”这一刻板印象的嘲弄。在培训学习开始阶段,朱迪因为个儿小,站在一群身形巨大的食肉动物们中,被动物们嘲弄为异想天开的“小可爱”(意指个儿小和胆小无能),甚至连教练也多次讽刺她,

让她“别逞能”“放弃吧”。当朱迪顺利完成培训作为警察正式上岗时,警察局局长也带着世俗的刻板印象,在安排新警察岗位时对朱迪迟迟不予理睬,最后在朱迪的主动询问下才极不情愿地给她安排个交通协警的工作,要求她每天在马路上指挥交通,但更多的是要完成贴罚单的任务。狐狸尼克见到朱迪忙碌的样子,对她极度蔑视,讽刺她为“傻白甜”,认为她当警察纯粹是妄想,只有被其他动物歧视、忽悠和打击的份儿。可见,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处处包围着朱迪。除了朱迪,观众在尼克身上也可看到了世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中,狐狸都被打上了“狡猾如狐”(as sly as a fox)等刻板印象,这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朱迪感到十分无助时,尼克道出了自己幼年的伤害。当他还是小狐狸的时候,心中充满梦想,立志当个优秀的童子军为大家服务,却惨遭周围的狐狸们的诸多戏弄和打击,甚至被那些认为“狐狸狡猾不值得信任”的伙伴们套上了口罩。从此,尼克被迫又披上“狡猾的狐狸”的刻板印象外衣重返刻板印象世界,重蹈覆辙,成为口才好、谎技高的狐狸大家族中的一员,极具讽刺意味,这也是为什么大象拒绝卖给狐狸冰激凌的主要原因。影片中还以朱迪为媒介从另一个侧面两次刻画了朱迪身上所深藏的刻板印象。在兔妈妈的一番教导下(狐狸如何坏),朱迪听了妈妈的话,随身携带“防狐喷雾”,还差点在一次跟尼克的争吵中拿出来伤害尼克。影片中最具有讽刺意味的场面当属深陷刻板印象之苦的朱迪在新闻会上自然流露出的对食肉动物的刻板印象,认为食肉动物因DNA的缘故生性野蛮凶狠,由此激起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两个种族间更大的怨恨与恐慌,这无疑是对刻板印象的又一嘲弄。此外,影片中还刻画了其他方面的刻板印象,如食肉动物本性凶残霸道,让观众心生怒意;食草动物本性软弱温顺,让观众心生怜悯;黑帮老大应该是高大勇猛的,而幕后黑手也应该是凶狠的食肉动物,让观众心生恐惧,等等。一幕幕带有刻板印象的细节在影片中被无限地放大,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同理心。

第二部曲:挑战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则以隐形的方式存在并对社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一旦目标群体或个体遭受刻板印象之苦而长期得不到解脱时,就容易以相应的行动来对这种负面的社会看法进行挑战。《疯狂动物城》中存在诸多挑战刻板印象的情节,但最核心的主线则是朱迪兔和尼克狐不断挑战刻板印象这两条一主一辅、一明一暗却又平行发展的主要故事情节。

尽管兔子朱迪在成为警察的这条路上遇到过种种的磨难与偏见,但她一直勇往直前,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实际行动不断挑战着动物们对她的刻板印象。她没有听从从小宠爱自己的兔爸、兔妈的善意建议,毅然决然地踏上梦想之路,也因此踏上了挑战刻板印象的征途,先去警察学院学习,而后去动物城当警察,最终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当她刚开始无力应付警察培训的高强度任务而反复遭到学员们甚至教练的冷嘲热讽时,她没有放弃,而是在不断反思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更加勤奋,坚持与大块头们一块儿训练,最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带着理想只身一人来到动物城,被安排住进了“油腻的墙面,摇晃的床,吵闹的邻居”这样一个嘈杂的房间时,她只是叹息了一声,没有放弃,第二天准时到岗;当她正式与那群无比巨大的动物警察接触时,那鄙视的眼光、冷漠的言语、连续的恶作剧、不合作的行为以及被安排当贴罚单的交通协警的岗位安排,这一切都传递出“兔子怎能做警察”的刻板信号,然而乐观的朱迪兔没有气馁,依然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她决心侦破一起与藏红花有关的神秘案件。在历经千难万险的破案过程中,朱迪坚持“不放弃”的态度,用她那乐观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缜密的洞察力,一一击破案件的各个疑点。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路上,她不断地挑战着这个充满刻板印象的世界中世俗的眼光与看法,让观众悄无声息地爱上这只疯狂的小兔子。与此同时,在朱迪的梦想之路上,离不开尼克的全程协助与配合。在狐兔搭档破案中,尼克也开始“幡然醒悟”,在自觉不自觉中开始挑战从社会到朱迪对狐狸家族的刻板印象。受到朱迪的善良与正义的影响,尼克开始反省自我,放下对朱迪的不屑、嘲讽与敷衍,真正地投入到案件中,帮助朱迪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境,直到案件真相大白。尼克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变化,直接传递了他在步步挑战社会对狐狸的刻板印象这一信息,让观众在观影中逐渐改变了对狐狸家族的“另眼相看”。除上述所述主线外,影片中还有多处细节超出观众的想象,从侧面凸显了传统的刻板印象处处面临着挑战的现实境况:食草动物也有像绵羊这样凶狠的,让观众为之动怒;黑帮老大也有像这样小个儿的,让观众为之惊讶;本为天敌的狐兔也可以一同破案,让观众为之动情,等等。

第三部曲:击碎刻板印象

《疯狂动物城》中刻板印象被最终击碎的时刻也是朱迪和尼克等满怀希望的动物们成功之时。兔子朱迪这个父母眼中原本的“乖乖女”和人们眼中的“小可爱”“傻白甜”,毫无畏惧地踏上了寻梦之路。一路上风风雨雨,遭遇到百般阻挠,但朱迪没有退缩,一直满怀信心、勇敢无畏,最终成功揪出幕后黑手,让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两大阵营间的这起扑朔迷离的悬案终于落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刑警,也成了动物城的骄傲。朱迪的这种成功“蜕化”经历直接击碎了“兔子不能当警察”的刻板印象,给其他怀揣梦想却又止步不前的动物们树立了榜样、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尼克通过努力也逐步从世俗人眼中的“狡猾如狐”“投机倒把”等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逐渐变得“有情有义”“智勇双全”,一路上帮助朱迪排忧解难、破获大案,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警员,也圆了儿时立志为大家服务的美好梦想。尼克的这种“驯化”经历对“狐狸不值得信任”“狐狸十恶不赦”等刻板印象进行了无声的宣判,从而使其瞬间无处生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胆小”的兔子和“狡猾”的狐狸结伴一起破案,从彼此心存偏见到逐步建立信任、从对手到朋友、从相知到相爱,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对“狐兔本为敌”“食肉与食草动物不同路”这些刻板印象的重拳出击。随着这一重大案件的真相大白,除了狐兔身上的刻板印象被纷纷击破时,其他诸如此类的刻板印象也轰然倒塌:娇小的竟然是大先生,让观众大为惊叹;温顺的绵羊却成了幕后黑手,让观众痛心疾首;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集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庆团结与和谐,让观众拍手叫好。

结语

《疯狂动物城》的疯狂始于那句疯狂的宣言“人人皆可成功”(Anyone can be anything),由此,一只来自偏远小镇的朱迪兔也带着她那疯狂的警察梦踏上了一条疯狂的不归路,经历了无数疯狂的磨难后,最后成功地实现了她那“兔子也能做警察”的疯狂梦想。各种动物,无论食草还是食肉动物,无论大块头还是小个子动物,无论狡猾还是温顺的动物,都生活在这个动物城里,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从表面上看,这个动物城构筑了一个极其理想的“乌托邦”社会。然而,在这个戴有“乌托邦”式的和谐光环的动物城里却一直暗流涌动,处处弥漫着世俗的刻板印象并继而造成诸如恶意、斗争、凶杀、阴谋、种族仇恨等人世间的恩怨,也因此出现了以一兔一狐为主的历经重重困难不断挑战而最终成功击破了动物城里的固有刻板印象这一主要故事情节,影片最终也在刻板印象被彻底击破时喜剧般地落幕。可见,刻板印象“三部曲”贯穿该动漫电影的始终,推动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说,《疯狂动物城》的疯狂也正是现实社会的疯狂隐喻。因此,这和谐的结局是否意味着动物城里从此就风平浪静了呢?这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

[1] 王姗.迪斯尼动画电影与经典童话[J].电影文学,2014(21).

[2] 罗群.《疯狂动物城》:搞笑与深刻并行不悖[N].中国文化报,2016-03-17.

[3] 王鹏.《疯狂动物城》:动物世界折射现实生活[N].光明日报,2016-03-24.

[4] 穆文超.《疯狂动物城》:诞生于乌托邦的深刻寓言[J].电影评介,2016(05).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范文3

在瓷玉大项的收藏洪流中,卢忠新却另辟蹊径,专攻收藏项目中的印章门类,渐成气候,成为江城圈内有名的金石玩家。“印学的传承和对人的陶冶是独具文气的。”卢忠新介绍说,印章天地虽小,但学问博大精深。通过“印章”这个媒介,可于古人的艺术思想宝库中采撷英华。金石篆刻自古就是文人雅士、书画爱好者案头的必备之物,是文房雅玩中文化底蕴最深厚的门类。

方寸之间,独具美感

卢忠新是从雕刻印章着手,逐渐转向收藏中这类略显“小众”的印章门类。他自2000年入行,最早从杂件玩起。“我早在1975年就学习刻字,那时用木头、石头和牙刷的截面练习,无师指点,自己摸索。当时对刻印很是痴迷,左手指都留下各种冲刀后的伤痕。”出于对书法和篆刻的爱好,卢忠新于2003年着手转向印章的专项收藏。“我对印章的要求很考究,眼光犀利,追求真与美。”和大部分仅在地摊和店面淘宝转悠的传统藏家不同,卢忠新于2004年在淘宝网开了自己的古玩网店,近几年他以“梦古楼”网名在雅昌、盛世等专业网站上与全国印友互动、“晒”自己的藏品,取长补短,提升很快。他认为这样可扩大视野、增加触角、接轨市场,将自己的藏品分阶段性地淘汰,以藏养藏以备置换更好的藏品,也是双赢的举措。

在印章收藏中,卢忠新异常偏好闲章。他称自己的收藏“以明清闲章为主,可藏可用”。所谓闲章,是指姓名印、官印之外的印章。闲章乃远继秦汉玺印之后的一种吉语印演化而来的印章,其印形、章法布局、文字结构方面与姓名私印基本相同,只是多了很多文化情趣和闲情雅致。“闲章的出现使以往的单纯的实用艺术的官印、姓名印,发展成为独立的具有文学含义的一门欣赏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奇妙的艺术功能。”卢忠新说,“闲章,可藏可玩,因为文人的钟情而异彩纷呈。闲章入印的印文内容非常丰富,记事、言志、抒情、咏景、咏物,充满了哲学、美学、文学色彩,诙谐可爱,耐人玩味。”著名画家张大千的闲章,印文取材多样,如“乞食人间尚未归”、“万里写入胸怀间”、“不负古人告后人”、“东西南北之人”、“风儿又起雨儿又急”等,意蕴生动,美不胜收。曾以木匠为业的齐白石,成名后,刻“甑屋”、“鲁班门下”、“画吾自画”、“我自做我家画”等闲章流传于世。

继秦汉玺印之后,明清两代的流派印章是中国篆刻史上又一高峰,产生了许多开宗立派、风格迥异的篆刻大家,印章面目多样,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明清时期文人画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书画中所谓“四绝”——即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模式愈益兴盛,闲章所刻的内容和题画诗跋起了相互呼应补充。印章本身的篆刻工夫和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仍有极丰富的美学价值,值得玩味。

卢忠新介绍,类似此种民间收藏,每一件都为独特的藏品,无范本可言。印章收藏也许入门较低,但难度较高,仅就印文而言,需对繁体、篆书、异体等古文有较高认知度,学养绝非一夜之间即可造就。过去篆刻之人大批为工匠,明清后随着各种石材入印,降低了雕刻的难度,文人也加入篆刻行列。印学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寄托古人的情趣,方寸之间的气象万千和文化底蕴,在把玩思索中收获颇丰其乐趣和缘分的喜悦难以言喻。

卢忠新的印章收藏之道

卢忠新在收藏的道路上专攻印章,一路走来,对收藏的感受也颇为深刻。“现在收藏被大众所熟知,因为其本身的价值,更多和经济利益挂钩。但是收藏是种投资,不是投机。“他说,“所谓投资的是自己的闲钱、闲暇时间和精神寄托。产出的是愉悦的心情、保值增值的物品和日益提高的收藏知识和理念。”当然,他也提到,其中的副产品是“走眼”后交的学费、与宝贝失之交臂的懊悔和对收藏品朝思暮想的牵挂。

主攻金石的卢忠新认为,收藏门类繁多,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收藏类别和目标。具体可根据个人爱好、经济实力来确定收藏的对象——定好位,藏出自己的特色、品出自己的水平。在心态上,保持平常心,藏品多如牛毛,不可能尽收囊中,有的能有一瞥之缘就足矣。老印收藏,方寸之间,包涵了几千年文化积淀,以现在的高仿技术、电脑摹刻水平造几方名家名印是很容易的事,在捡“大漏”之前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收藏印章特别是闲章,一定要有较高的文化、文学、文字修养,对各种印材、篆体、印风、流派有所了解,对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磨损、包浆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要确定一个闲章的收藏主题或系列,在玉印、石印、铜印等系列方面潜心研究,在流派印、闲章、花押等方面系列收藏,假以时日,必有所获。

1明清和田白玉龟钮图案印章 直径1.8CM

此款印章以小巧精致,构思精巧见长;材质为和田白玉,寿龟造型,其雕工简练,姿态生动,四周满工。图案为人乘瑞兽,造型古拙,形制少见。

2寿山芙蓉石荷花钮闲章 “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高6CM

芙蓉石为叶腊石类,粘土矿物。其硬度较低,为常用印石一种,以色深为佳。此款印章由前几年在上海的文物展销会购回,五面满工,雕工精湛。印石上雕刻荷花莲叶图样,象征“清净廉洁”;印面文字为白文秀美灵动,“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出自《后汉书·仲长统传》,尽显愤世嫉俗之文人胸怀于自然的豁达与自如。

3祝孝美:“封侯(蜂猴)”象牙印章,

微刻“严先生祠堂记”辛已(1941年)燕京任雨厂刻

象牙材质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为制印的天然良材。此牙章刻有蜂窝和猿猴图样,谐音“封侯”,寓有吉意。边款刻有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足本约280余字,工整细密,其字体肉眼难以辨识,全凭工匠手感雕刻,雕工精湛,品相完好。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范文4

关键字 编辑 审稿 认知偏差 心理效应

编辑的审稿活动是保证稿件的质量,满足社会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面。编辑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稿件进行认知分析和鉴别,从中筛选出质量较高的稿件然后进行录用、印刷并进行社会传播,这就表明被编辑认同的稿件从个人产品变为社会产品。因此,对于稿件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才能给社会传递真善美的精神文化。编辑做为审稿的主体,对稿件是否能成为社会文化产品有决定作用,因此才有“对稿件的生杀予夺,在此一时”之说。

编辑在审稿中的中心任务是对稿件质量和价值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即要严格防止质量差的稿件进入社会传播领域,又要保证高质量的稿件不被筛选出来而影响文化传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稿件的审核实现三审制度,保证了出版稿件的质量,但是由于三审分工的不明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增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对稿件工作的评价。从主观的角度来看,编辑对稿件的选择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在审稿中,编辑要对风格不同、水平差异的稿件作出正确的评价,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还要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编辑很难公正客观地对稿件的质量和价值进行正确判别,所以在审稿中出现不可避免的认知偏差。深入研究导致审稿认知偏差的各种心理因素,减少审稿过程产生的偏差,对稿件质量的保证有积极作用。

一、几种常见的社会心理效应引起的审稿中的认知偏差

(一)编辑审稿中的首因效应导致认知偏差

社会心理学认为:“首次印象对人的社会认知活动具有强烈的影响。第一印象的作用不但很强烈,而且作用时间很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首因效应。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印象对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因效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人们用首先感知的少量信息对其他信息进行判断而形成了自我意识中对事物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接受其他信息。在编辑审稿过程中,由于首因效应的客观存在,就会通过稿件的少量信息来把握稿件的总体质量。稿件给自己的第一印象对稿件的主要内容造成了影响,导致对稿件作出不公正不实际的评价,出现认知偏差。

在编辑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首因效应的是编辑人员过分重视稿件的标题。初次审稿时,标题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编辑通过稿件的标题和摘要会对稿件的大概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标题和摘要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是形成良好第一印象的关键。编辑通过第一印象来决定是稿件的主体是否审读,采用什么方式审读,这个过程会造成一些价值量高的稿件由于标题和摘要没有拟好被筛选掉。相反,一些标题新颖而具体内容没什么价值的稿件却给编辑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让编辑在对稿件进行最初审阅时作出过高或者过低的评价。

(二)编辑审稿中的光环效应导致认知偏差

光环效应又被称之为晕轮效应或者成见效应。是指当人对另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会推及到该人的其他方面。由于光环效应,一个人的优点被放大,缺点就会随之缩小,“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光环效应使人们心里形成的对别人的印象和该人的本来面目差别很大。编辑审稿中常会出现光环效应。如编辑在对作者的人品和才学形成一定的印象后,就会以此来推断作者的文章的质量。编辑会以文如其人这个理由对文章作出判断。如果编辑认为某个作者博学多才,治学严谨,那么对其文章会作出较高的评价,而文章的不足往往视而不见。如果某作者给编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么编辑在其作品的评价会偏低,文章的价值往往被忽视。光环效应造成了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避免形成这种偏差,编辑应该对稿件进行多方面分析审视,跳出对作者的印象。

编辑对作者的印象从多种渠道得到。可以在双方直接交流中获得,也可以在编辑对作者的背景和信息资料查阅中获得,还有来自媒体传播获得。第一,直接交流往往使编辑获得对作者比较全面的印象,包括对作者才华和学识、能力的印象,也包括作者人格的印象。在审稿中,编辑对作者的人格印象的影响大于学识才华的印象。具有高尚人格的作者由于光环效应,会让编辑对其稿件评价偏高。第二,编辑还通过对作者的信息资料等线索去推断其写作和学术水平,这些都会影响编辑对稿件的判断。近几年来编辑界掀起的追逐名人之风就是典型的光环效应的表现。第三,各种媒体的不同报道可以使作者声名鹊起,也可以使作者黯然无光,从而影响了编辑对其作品的评价。因此,在审稿时,光环效应使编辑的审稿结果失去公正性。

(三)编辑审稿中的刻板效应导致认知偏差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范文5

写几件事与写一件事相比要复杂一点。写几件事的作文,除了要注意写一件事的要点外,最重要的是要确定文章的中心。不能因为写了几件事就有几个中心,那样的作文只会显得松散,读起来乏味。确定中心后,就要选取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应当是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的材料。运用这样的材料写出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选定材料后,就要在所选材料中进行剪裁,将既能表达中心又有具体、生动情节的典型材料作为重点,不惜笔墨进行详写,对其余材料则进行略写。当然,如果感到材料中生动的不止一个,可以选择两个材料详写,还可以一个详写,另一个较详写,其余略写。这样“点”“面”结合地安排材料,就能把几件事有机地串在一条主线上,这样的作文就能够做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表达生动、具有可读性了。

小学生写几件事的作文,一是要注意防止写了很多事,像一个杂货店摆摊那样全摆出来,没有重点,使人读了印象不深刻。二是要注意防止面面俱到,结果只能使文章冗长,几件事之间有重复、相似的情节,读者只会感到累赘且平淡无味。只有抓住重点详写一两件最为典型的事,其余的略写,才会使文章重点突出,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我班一位同学谈写作心得体会时说:题目是《我们班里新事多》,要求写班里的事,我就要在班里的真人真事中选材。选择一件或两件事例是不够的,因为“多”,意味着要选三件或三件以上的事。审清了题目,明确了中心,我就选择了三个重点事例:办手抄报、修桌子和帮助残疾同学做值日,歌颂精神文明。最后还略写了几件事,既突出了新事之“多”,又点明了中心。这位同学的体会,正是写几件事的记叙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围绕中心,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又如语文课本中《将相和》一文,重点是写“将”(廉颇)和“相”(蔺相如)由“不和”到“和”这个中心的。作者围绕一个“和”字写了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件事各有中心,又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主要说明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将和相之间要团结合作这个大中心。

写几件事的作文,除了用中心思想作为串起几件事的“无形主线”外,还要有一条“有形主线”,使几件事之间连接得更为紧密。也就是说,所写的几件事,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外在联系,这就涉及写作技巧,要求作者构思要巧妙。有些作文可以时间为序,纵向串成一条线索来写,有的也可以材料的内在联系有机地串起来写。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范文6

关键词:学校管理;社会知觉偏见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11-02

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学校管理者要管好人,用好人,其首要条件是了解人。只有了解人才能更好地尊重和使用人。可见,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他人的认知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人们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干扰人们相互认识的心理因素,使其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对方,这就是容易使人产生认知偏见的社会知觉效应。因此,了解研究对他人认知偏见的社会知觉效应对于学校管理者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他人相接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人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评价,即我们所说的“先入为主”。如果一个人给别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就将从好的方面影响别人以后对他的知觉。即使他后来表现得差了,也比较容易取得别人的谅解,不至于一下子全被人否定。同样,在学校管理中,一位新上任的管理者,如果在下属心目中形成较好的第一印象,也就为他在下属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建立融洽的沟通关系和进行有效地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见,首因效应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首因效应只是个人根据在第一次接触中所得到的关于对方的很少的、而且主要是外表信息形成的,所以是粗浅的,有时还可能是不正确的。但它却鲜明而牢固地在个人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会影响以后的长期印象,并决定个人的认识倾向和行为发生的倾向,表现出极大的惰性。如果学校管理者对某位教师的第一印象带有表面性、片面性,那么不仅会使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全面准确,而且这种评价还会长时间地影响管理者对这位教师的看法。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合理运用首因效应,趋利避害,促使管理效益最大化。如一个新上任的学校管理者,上任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烧好“三把火”,给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之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在用人之时,则要避免首因效应的消极作用,应全面客观观察被知觉对象,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切不可“以貌取人”,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对教师产生不同的喜恶程度,作出错误的结论。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也称被为“新颖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他人留下的印象所产生的社会知觉的作用,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还常常会替代和改写前面的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则容易产生近因效应。可见,近因效应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当中起到重要的影响,彼此之间往往将对方的最近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如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绝交、夫妻反目、友谊破裂,还有我们经常说的“他怎么变成这样了”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如何合理运用近因效应的原理,避免其对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并发挥一定的积极影响呢?首先,管理者应做到全面看人不偏颇。既不能“先入为主”、“以貌取人”,也不能不看过去,只看现在,而应该以全面、客观、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行为,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其次,管理者对人对事应善始善终。以善始善终的态度对人对事才能既给下属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更给下属留下美好的最近印象。

三、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的感觉,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即“以点盖面”对全貌做出判断,像晕轮一样,一点发光,照亮四方。如“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好”就是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同样,在学校管理中,晕轮效应也影响着管理者对教师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其中在评价教师工作表现时常起到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管理者在评价教师整体表现时可能选用一种突出的品质而忽视其他一些不好的品质,如某位教师教科研能力非常强,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承担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担,管理者对这位教师的评价往往较高,尽管这位教师经常迟到早退。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能选用一种突出的品质而忽视其他一些良好的品质。有人曾要求班主任教师写出每个学生的五条优点和五条缺点。结果是许多教师写不出好学生的那么多缺点,也写不出差生的那么多优点。事实上,五条优点和缺点是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的,然而整天和学生相处的班主任教师却看不到,这就是晕轮效应使然。

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洞悉事物的本质,不能以偏概全,产生晕轮效应,以免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管理实践中,晕轮效应是一种应该消除的东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四、刻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