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都范例6篇

印象之都

印象之都范文1

泉州是当之无愧的“东亚文化之都”。

在这个美丽的古城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并拥有很多市级重要文化设施,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比如公共图书馆、艺术馆、各类博物馆等。

泉州还有许多历史悠久、具有极大标志性意义的古老建筑物,高大雄伟的东西塔,古香古色的崇福寺、开元寺;令人开阔眼界的闽台缘博物馆等。

除此之外,泉州的旅游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我最喜欢去的是东湖公园,东湖公园是泉州最着名的公园,公园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刚刚进入时,眼前就有一座高大的假山,泉水从假山顶上倾泄直下,流淌出“哗哗”的音符,十分美观,好像在欢迎各方游客的到来,很多人都在此拍照留念。到了每周六的夜晚,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都会如约上演,吸引了很多泉州人以及新泉州人驻足围观,看到这个场面就让人感觉像是一个大家庭,像家庭聚会一般亲切温暖;而西湖公园虽然不像东湖公园有那么多人造景观和娱乐设施,也不像那里那么热闹,但它的面积更庞大,湖水的覆盖面积也很大,树木都长得郁郁葱葱,更给人一种清秀、安逸、静谧的感觉。还有着名的旅游景区清源山,是我们泉州市的另一张重要文化名片,2012年被国家评为“五A”级景区。那里群山耸立,巍峨雄伟,还有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这是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每日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清源山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如果有机会登山游玩,一定会令你流连忘返。

印象之都范文2

泉州,这两个字眼对我来说是一点儿都不陌生。从小到大,不管什么大大小小的事物中都有“泉州”这两个字。例如:泉州××学校、泉州××医院、泉州××网……2013年8月26日,泉州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成为“东亚文化之都”,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心里那是一个说不出的骄傲。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泉州以及我在泉州生活十多年来的感受和经历。

提到泉州,大家应该会想到闽南语,而一提到闽南语歌曲,有一首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那就是《爱拼才会赢》。这首歌虽然是一首台湾的歌曲,但是多年来,这首歌在泉州人中间也广为传唱。它副歌部分中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一句,连还只会咿咿呀呀的泉州小孩都能哼出它的旋律,许多不会说闽南话的人也能唱得像模像样的。但更为关键的是,“爱拼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现在是寒假,寒假前必不可少的就是期末考试。我们学校期末考试结束后还要把试卷讲评完才放假。那天下午,我们刚考完最后一科,正要开始讲评语文科的试卷。语文老师看我们大家一个个恹恹欲睡,便提议让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起来唱歌。那位男同学一开始还抓了抓衣角不知所措,后来老师给了他一点建议:“看你们平时在宿舍里唱些什么就唱什么呗。”那位男同学就果断地唱起了这首《爱拼才会赢》。“一时失志毋免怨叹,一时落魄毋免胆寒……”他唱一句,我们大家就笑一句。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他唱,就连语文老师也目不转睛、充满惊喜地看着他。这个熟悉的旋律将我们心中的郁闷和不快全都赶到了九霄云外。一开始,我们还像是被猎人追赶得筋疲力尽的小鹿,听到这首歌,我们就仿佛在孤独的沙漠中看到了绿洲一般兴奋。

2011年,在泉州市石狮市的某一个服装品牌的一次代言活动上,公司总经理还邀请代言人(代言人非泉州人)一起演唱了《爱拼才会赢》。这更加能证明“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是我们泉州的一大特色。

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李光地……这些泉州人虽然没有听过《爱拼才会赢》这首歌,但我相信,他们心中肯定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干出那些丰功伟绩。这种信念与“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是八九不离十的。

印象之都范文3

从上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来,印象派的绘画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并迅速的从欧洲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受到了各国绘画作家的青睐和学习。印象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光与色的有机结合和运用,二者的结合可以体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良好的自然形态,同时印象派绘画作品还比较热衷于对于那些忽隐忽现和稍纵即逝的景物的描写和创造,通过这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来表现自己对于大自然的那种自然美的喜爱,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一种向往。光与色本身就是大自然所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印象派的一种艺术表达,可以发挥出更高艺术价值。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于古典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印象派;文化内涵;光与色;研究;分析

每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艺术的发展都有其时代相关的特性特点,而每当一种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之后都会根据当时的艺术背景进行必要的创新形式的发展,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印象派绘画,它的根源其实是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也可以说印象主义所产生的理论实践基础就是古典浪漫主义。但是每一种新鲜事物或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是长时间的理论实践的发展结果,对于印象派的绘画来说,更是一种和其他绘画界的主流思想相悖的新的艺术流派,因此纵观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史,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十九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于印象派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对于大自然的光与色进行研究,并集中表现于他们的绘画作品之中,由此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由此而生。本文将从印象派的由来出发,对于印象派绘画的恩华内涵以及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对于印象派绘画之中的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于当代的影响价值进行了论述,以此来表现印象派绘画的重要艺术价值所在。

1 对印象派的由来分析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是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它对于西方艺术形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印象派的发展由来来看,印象派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具体的说是在1863年,当时候印象派绘画的产生是一个曲折的历程,而很多的印象派作品被认为是和当时时代潮流思想相违背的,同时备受歧视和批判。其中最典型的一幅作品就是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作品在展出之后就收到了社会的各种批判与指责,被受到了人们的各种歧视,但是马奈的绘画思想并不是没人接受的,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作家,比如莫奈、雷诺阿、德加等都纷纷的和马奈进行联合,并于1874年4月的巴黎举办了一个无名艺术家的展览会,这次画展展出之后,随即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受到热议,而有的嘲讽者这位这是一次“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由此印象派之名也开始出现。而后来的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发展与这次画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在19世纪的六十年代,印象派画派就已经初见雏形,但是在整个19世纪的西方绘画界,还是以法国画坛所代表的绘画艺术为主流。直到十九世纪的下半叶的法国绘画界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画家主张解放思想,创新现有的绘画方法,并经常性的在一起共寻新的绘画流派和方法。就这样,印象派的绘画艺术逐渐的以全新的姿态踏入了当时的法国绘画界,并在19世纪的七八十年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了20世纪初期,在法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印象派的绘画大师,并逐渐的在法国的画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印象派吸收了很多写实主义的思想,同时对于古典画派具有严重的摒弃感,而在绘画的过程中,印象派绘画在对光与色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发现,同时在绘画过程中主张表现色彩,同时摒弃原来的褐色调,主张更加真实、自然的描绘大自然和光与色。目前我们认为的印象派绘画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等,他们在印象派绘画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塞尚、高更和凡・高又认为在通过印象主义去描写和绘画大自然的光与色的时候,还应该和画家的真实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起来,这种思想后被人们称之为“后印象主义”,此后的绘画艺术也在不断的受到一些新的潮流思想的影响,并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2 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

2.1印象派把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

印象派的这种将绘画的客观自然向自己的主观精神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种印象派的观念,那就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观念。而从印象派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精神和理念来看,印象派的精神实质其实是和西方的古典绘画艺术相对立的,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创新形态的绘画意识,印象派也主张对于客观世界和生活通过绘画进行再现,而这种再现并不是主题性的,而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再现。印象派的这种绘画形式和以往的绘画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中已经不再具有那些叙事性和文学性的内容,而关注的是画家的主观感受的再现,然后再通过艺术作品将这种主观精神表现出来,从而满足了人们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利于印象派绘画思想的传播和独立性美学理念的延伸。尽管如此,并不代表印象派是完全否定自然的,它只是比较注重他们对于自然事物的第一感官印象,并想通过绘画将这种美表现出来。其中最典型的像著名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绘画作品《农家女》,它不仅表现出了农家女的那种纯真与朴实,同时也加入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描绘出了大自然所包含的风土人情,是作者第一印象的真实写照。

2.2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有机融合

印象派光、色、形、意的有机结合是印象派绘画中具有浓厚光学色彩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印象派的绘画在光与色的表达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主管色彩上的特性。一般来说,印象派的光色表达在绘画艺术的发展中是具有显著的特性的,同时在这个方面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印象派在光与色之间情感表达上以及绘画语言的多样性等方面,同时印象派还主张将那种看似闪烁的光与极其微妙的阴影相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艺术、绘画效果,同时也使得绘画作品中更洋溢着青春与活力。以往的很多的画派并不能很好的将光与色融入到其自身的绘画作品中,而只有印象派的出现才开始将光与色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或是绘画要素与艺术相结合,使得绘画作品可以体现出更加具有形态的意境美和写意美。

印象派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并不是单一的光色,而是一种在稍纵即逝间的变幻着的光色,这种色彩具有一定的存在性,以及对于周围的空间事物、立体幻境等都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影响价值。最初的印象派作品是从画水开始的,他们可以将水波所表现出来的瞬间变幻描绘的淋淋尽致,后来在印象派的作品中又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和建筑物相关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将建筑物到天空的色彩表现的更具意境美和光亮美,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2.3通过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

在印象派绘画过程中,印象派画家还注重一些手法的运用,这也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印象派通过将原色并列或是在一起发生重叠,再者就是通过补色来实现对于光色的处理,同时这些方法也是印象派所独有的绘画手法和绘画语言。为了更好的表现出物体的动态变化形态以及其自身的色彩、色调,通常情况下,印象派的主要做法就是采用一些小笔触或是将它们的固有色调进行并列处理,然后通过对于颜色的调节或是重叠,可以将简单的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现出更多可观性良好的色,给人以足够的视觉冲击,这种将“光色”技法所结合起来的绘画手段逐渐成为了印象派绘画的一种新的绘画语言。

2.4“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方式

对于印象派来说,印象派的文化内涵中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将画架搬到户外”,同时它也是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绘画方式之一。当然它并不是简单字面上的就是将画架转移到户外进行绘画,它其实是一种新的绘画方式的出现,这种户外绘画方式不仅和以往西方的绘画方式不同,同时它所提倡的在阳光下捕捉光和色彩的微妙也是一种绘画形式的改变和创新。这点在很多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就特别喜欢在户外进行绘画,他认为在户外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风光的那种清新洒脱,那种愉快与欢乐,而将这种情感运用在绘画中,就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作品中的震撼视觉色彩的冲击力以及其独特的色彩感染力。

3 印象派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对色彩的认识局限在经验和概念上。画家根据颜料品种和特性总结出色彩配方,从而产生具有固定模式的色彩样式,即以一种特定光源下的柔和层次和一种始终不渝的“酱油色调”来经营画面。而印象主义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开拓了色彩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面貌。画家从室内走向室外,直接、即兴地面对景物写生代替了古典式的室内制作加工。他们不拘泥于严谨的轮廓和细节描写,而着眼于现场写生中迅速捕捉那些变化着的色彩,努力追求跳动的光、变化的色,表现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在人们视觉上留下的印象。另外印象主义绘画中物体的暗部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并与亮部色彩形成对比,形成色彩节奏的转换。无论是大色块的对比还是小笔触的并置及色层的凝结变化上都有冷暖色或补色对比,这种手段是古典绘画中找不到的。

4 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

光是色彩的前提,绘画中通过色彩表现光。“没有光就没有色”,这是我们认识绘画色彩的基本常识。光和色是不可分离的,色彩是光的显现。后来很多的视觉体验被画家们运用到画面中去,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致使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的,是19世纪光学科学的发展。

印象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有的色彩观念,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光和色的瞬间效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光色的表现达到了极致。在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阴影不是黑色的,是有色彩变化,注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间混合的效果,让观众也参与到绘作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不仅充分利用到了反射光的作用,同时解释了光源色与环境色,以及固有色的关系。

5 印象派对现当代的影响

纵观当前的绘画发展史以及众多的绘画流派,印象派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对之前艺术成就的一种总结和发展,又是绘画界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西方的印象派创作思想和作品通过中国的对外留学生传到中国,并对于当时的我国绘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创作方式以及创作理念也在不断的影响更多的人。

对于当前中国的美术教育来说,也许印象派绘画中的很多东西都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其主体的思想以及创作方式、思想等对于当代还是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的。比如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创作题材形式上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题材上脱离宗教题材的束缚,多描绘身边的人和事物。在色彩运用打破了固有色的说法,强调从自然色彩的描绘到对主观情感的表现。在技法运用上将挫、拍、揉、扫、跺、刮、点、砌、擦、抑、等方法运用到一幅画中,这些都是适合我国的美术教育的。

6 结语

总之,印象派及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整个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于这些经典的艺术,我们应该正确的进行看待,对于其中一些先进的思想和主张理念等,我们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与发展,使之更好的为当代所服务。但是印象派绘画中光与色是一种绘画方式的一种新的有益的探索,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进行分析对当代的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曹娜.试论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甘兴义.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征及美学观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4]杨青知.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3(S1)

[5]余海棠,曹新刚.“光与色的交响曲”――浅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崔军,马文斌.艺术写实的重新定义――谈印象派画家超越色彩的贡献[J].美与时代.2003(11)

[7]乐齐弘.浅谈印象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印象之都范文4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风格;影响

一、后印象主义概述

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后印象主义一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来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该词由英国艺术评论家并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的福莱提出的。他想对保罗・塞尚立论,就需要一个新术语。几十年来,法国人并没有将这三个人和印象主义加以区别,只是近期才用这一术语把他们和那些主要名家区分开来。虽然保罗・塞尚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和那群画家一起展出作品,但“后印象主义”仍是一个方便的术语用来突出这三位后来的画家,而且他们也确实与该群体十分不同。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二、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保罗・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埃克斯―普罗旺斯。其父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曾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律师。然而塞尚却对法律不感兴趣,而特别醉心于绘画。1862年,23岁的塞尚终于冲破家庭阻挠,来到巴黎专攻绘画。他经好友左拉介绍,结识马奈、毕沙罗等印象主义画家,并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后来,他由于不满于印象主义的艺术追求,而与印象主义者分道扬镖,从此专心于自己的艺术探索,并在绘画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西方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卓越的、划时代的画家。

塞尚重视绘画的形式美,强调画面视觉要素的构成秩序。这种追求其实在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早已出现。而塞尚始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他曾说:“我的目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他力图使自己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致于对传统的再现法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有较大促进。

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灰暗的色调,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仆。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凡高自己称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的诞生”。他说: “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

凡高于1888年2月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在那里他深深地为南方璀璨的阳光而激动。他在给埃米尔伯纳的信中表达了他的狂喜,他说,那里的河是翠绿的,落日象熔金的炼炉,太阳是金黄色的,“在我眼里,此地的乡间,气氛宁静,色彩绚丽,与人们在日本版画中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他强烈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金色向日葵。他设想用“一系列黄色”的变奏,来画一组以黄色或蓝色为背景的向日葵静物画,并用它们来装饰他在阿尔的居室。他一共完成了六幅向日葵组画。在这些画中,他以抒情的笔调,充分展示了那些金色黄花的绚丽光彩。这幅《向日葵》作于1888年8月,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后印象主义风格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印象主义绘画专注外光画,主题的作用被弱化了,而且把兴趣扩大到从前认为难以处理的题材。印象主义绘画以再现自然对象瞬间的光色关系为目的,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图绘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罗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实验的延伸,是文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至。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皆是以感觉而用科学的方法作画, 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艺术,也是写实主义过分发达的结果。受哲学及文学方面反客观的科学之影响,绘画不得不加入了主观的成份,亦即以个性为基础的强烈自我表现。另受东方简洁明了的山水画风影响,以及更为精密和正确的照相术之纯客观比较观点来看,都是激起后期印象派艺术兴起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剑桥艺术史―19世纪艺术》[英国]唐纳德・雷诺兹 著 钱乘旦 译

印象之都范文5

印象主义从光与色的气氛中反映现实,把形象置于光色蒙蒙的温馨中,被称为“光的诗人”。新印象主义把艺术形象完全置于光色的严格逻辑分割之中,使本来为了解放和发展人的个性的“科学”成了束缚和抑制个性发展的枷锁。它使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西方近代美术宣告结束,并为新的历史时期的美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科学;理性

印象主义美术

19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对法国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浪漫注意犹存余韵,现实主义尚在流行,印象主义即已迫不及待地诞生。

印象主义和过去艺术最大的不同是艺术语言的改变,这一改变首先与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的发展有几乎是直接的关系。

印象主义是在对抗学院派的压抑中产生的,当然会得到进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左拉(1840-1902)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现实主义的库尔贝也是他们的同盟军。印象主义的画家大多从属小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他们虽然各具风采,题材各有侧重,也没有共同的纲领,但却有着一些基本共同的特征。

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

印象主义的作品不论是莫奈的《卡布荪的林荫大道》或其他湖光山色、朝露晚霞、水上浮萍、村景和街道,还是德加的《芭蕾舞排练》、雷诺阿的《裸女》,都莫不洋溢着一种迷人饿愉快的气氛。他们有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但他们是健康的、乐观的、真实得,而不是消沉的、虚伪的。

新印象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第八次展出与1886年举行,会上出现了一幅用纯粹颜色小点排列构成的作品《大杰特岛的星期天的下午》。这幅画立刻受到了人们的注意,也被斥为“撒满五彩纸屑的玩意”。这幅画的展出意味着印象主义为一种更为科学的技法所代替,一种新的美学思想和画派在科学的推动下出现了,这个新的画派就是新印象主义和彩派。

新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技法不一样,但在追求光、色的表现上却是一致的。为了表示对老一辈的尊敬,支持这一新的画派的青年理论家费里昂(1861-1944)创造了“新印象主义”这个名称,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过的印象主义。他的理论包括两个部分:第一,色彩分割理论,也成“分割法”。第二,除了分割作色法所体现的色彩规律研究之外,新印象主义还进行了线条和画面规律的研究,视图把色彩、线条与感情的微妙特性相结合,并概括出了一整套科学法则。新印象主义还对美学谐和的基础进行了探索。

毕沙罗吧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区别为浪漫的印象主义和科学的浪漫主义,可说是对二者共性与个性颇有见地的评定。塞尚在19世纪70年代左右创作的很多作品,是以昏暗而粗疏的风格表现的浪漫主题,德拉克洛瓦是他一生挚爱的画家。塞尚自己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他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作品里。在《苹果篮》这幅静物画中,画面中瓶子似乎向左侧倾倒,盛点心的盘子形状不符合“正确”的透视。很明显,塞尚在他创作的静物画中远离了对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他重新创新和重建了自然。

对宗教的追求是另一位印象主义画家保罗・高更绘画中的一个中重要因素。1889年高更成为当时被称为综合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艺术运动的中心人物。

在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演进中,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画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到印象派旗帜之下;有的虽然没有印象派的“团队意识”,但他们的笔下却吐露出印象派的艺术风格;有的虽然参加了印象派初期的艺术活动,但其总体艺术倾向更接近后印象派,或者成了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的产生,都与自然科学上的发明和发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都是想通过科学者一手段达到“真实地”反映现实,夺取“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最后一块领地。

印象主义重感觉、直观、经验和写实,新印象主义重科学、逻辑和理性。

印象主义根据科学理解光与色的关系,新印象主义吧科学作为指导创作的准绳。

印象主义从光与色的气氛中反映现实,把形象置于光色蒙蒙的温馨中,被称为“光的诗人”。新印象主义把艺术形象完全置于光色的严格逻辑分割之中,使本来为了解放和发展人的个性的“科学”成了束缚和抑制个性发展的枷锁。是、它使人的主观才能完全为客观所代替,从而把长久以来支配西方艺术的“模仿论”推向了极端,为印象主义之后各流派的出现创造了直接的条件。它使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西方近代美术宣告结束,并为新的历史时期的美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印象之都范文6

推荐理由: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每年的3-5月为旱季,公历3、4月间,为印度教的四大节日之一,洒红节(Holi)。该节日正处于印度冬去春来、春季收获季节,因此也被称为印度的春节。

在洒红节节期,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寻常百姓,载歌载舞,尽情地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装扮起来。参加庆典活动的人们追逐打闹,开玩笑地向彼此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和粉末。连续多日丰富的庆祝活动使整个印度都沸腾起来,这也是世界各地摄影人最推崇的盛典之一。

大象的节日

洒红节前夕,在斋普尔会举行盛大的大象节,以此作为洒红节前夜的预热。大象在印度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神圣而备受拥戴。大象节场面热闹非凡,大象“巡游”、大象“选美”、大象球赛、顶罐赛跑、大象与游客拔河等妙趣横生的活动悉数登场。每头大象的装饰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头饰非常气派,象背上还设有“雅座”,并以遮阳伞或棕榈叶布置,相当奢华。活动的高潮部分就是一群色彩斑斓的大象一字排开,站在体育场的中央,接受评委的审视,然后选出最漂亮的一头并授以冠军头衔。

汹涌的色彩浪潮

从清晨开始,男女老少就纷纷提着事先装了各种颜色的彩粉和彩水的袋子走出家门。人们见面,不管认识与否,不分年龄性别,也没有贵贱之分和种姓之别,大家相互泼红洒绿、互画花脸、互掷水球,以示吉祥。孩子们相互涂抹是免不了的,他们还会对平时尊敬有加的老人突然泼洒深红或菊黄色的颜料,然后兴奋地手舞足蹈。颜料被洒向半空,街道上成了色彩的海洋。在涂抹颜料和泼洒彩色水的过程中,大家都努力把欢乐送给别人,让幸福浇灌全身。碰巧的话,你还有可能被楼上扔下来的鸡蛋砸中,一路滴答着黄汤。在如此汹涌的色彩浪潮中,每个行人脸上都画上了“彩妆”,大家的衣服也都变得色彩斑斓。印度人在这一天捉弄别人时总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请别生气,这是洒红节”。

逛不够的名胜古迹

3月的印度,除了洒红节,可不要错过那些著名的城市和名胜古迹。

红粉之城斋普尔,一座很有诗意的城市。斋普尔全城一片粉红色,不但屋顶、墙壁,一律粉红色,连女性的纱丽也偏爱粉红色,比其它地方浓艳。使游人流连忘返的不仅是斋普尔的秀丽自然风光,还有它引人瞩目的宏伟建筑。斋普尔位于新德里西南250公里处,是拉贾斯坦邦首府,也是印度著名的古城。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阿格拉泰姬陵。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这里是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所在地,这里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阿格拉是典型的印度北方城市,喧闹,拥挤。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都市,却屹立着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印度人称泰姬陵为“Monument of Love”,任何的照片和辞藻都无法真正的表达泰姬陵的美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