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技术论文范例6篇

净化技术论文

净化技术论文范文1

__,__年11月出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现任急诊科透析室护士长。

__, __年9月考入__第二卫校护理专业学习,学制3年于1981年7月以优异成绩完成全部学业顺利毕业,即服从国家分配到__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工作。因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术熟练,临床工作能力、技术水平过硬,受到了医院领导及临床医生和来医院指导工作的有关专家学者的普遍好评与赞扬。在手术室工作20余年为手术室的创建、扩大新手术的开展及培养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出了积极贡献。__年10月通过自学考试毕业于__大学高等护理专业,__年12月晋升为副主任护师,__年7月被聘为副主任护师,__年11月配合我院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外出学习血液净化技术,回医院后组建了血液净化室,32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多年来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八次代表大会的纲领文件,领悟其精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社会活动,社会服务,谦虚谨慎,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关心爱护下级工作人员,乐于承担临时任务及各种义务劳动,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章行为,关心集体具有开拓精神,及奉献精神,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由于血液净化室承担着全院危重的抢救及急症病人的急救,特别是建立血液净化室初期,人手少,技术要求高,工作流程繁杂,经常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不管刮风下雨随叫随到,无迟到、早退旷工及病事假。在工作中认真例行岗位职责,做好血液净化室的管理工作,一切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去做,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对工作精益求精,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无任何差错纠纷发生,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对待病人一视同仁,抢救病人尽心尽力,服务热情周到,几十年来,夜间、星期天均须听班,不论风暑严寒,深更半夜,以病人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工作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受到了学者及病人的好评,使血液净化技术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带领全科人员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开展了血液灌流为抢救急性药物中毒的病人赢得了时间,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开展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相关性皮肤瘙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开展了血液透析加血液滤过术,减轻了尿毒症病人并发症,使他们能回归社会,愉快地生活。

2013年准备开展ARRT技术,此项技术国内领先,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可达10小时肾脏替代治疗,提高了危重病人的生存率。注意总结经验,带领科室人员撰写了科研论文如《长期透析患者血管瘤的预防》,《血液净化技术记录单的意义》《心理辅导在老年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其中《静脉滴注林可霉素后出现口周麻木》发表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数篇论文在部级省级会议进行交流学习,了解了血液净化技术的前沿知识,提高了专业水平,使血液净化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净化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铝冶炼,烟气净化,余热利用技术

 

在铝冶炼生产中,通常以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为冶炼质,以碳素材料为电极进行冶炼。在阴极上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在阳极上产生以CO2为主的阳极气体,同时还散发出以氟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为主的烟气,与阳极气体统称为冶炼烟气。弥漫在冶炼车间内部的冶炼烟气使劳动条件恶化,影响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冶炼烟气扩散到厂区周围,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经常性污染。因此必须将冶炼烟气进行治理并回收氟化盐和氧化铝。

关于铝冶炼烟气净化处理的工艺方法,国内外大都采用干法净化方式,即首先用新鲜的氧化铝吸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通过布袋过滤,最后将低于国家标准的烟气排入大气。由于在烟气净化中一味追求净化和物料回收效果,对利用高温烟气中携带的热能考虑甚少,造成烟气中的大量的热能白白浪费。

一、铝冶炼的烟气净化工艺

(一)工艺流程

干法净化工艺流程从功能上主要包括冶炼槽集气、吸附反应、气固分离、氧化铝输送、机械排风五个部分。冶炼槽产生的烟气经密闭集气罩收集,通过直径600mm的支烟管进入水平排烟总管到地下烟道。烟气在地下烟道与来自氧化铝储槽下部电磁振动给料机的新鲜氧化铝接触混合,经文丘里管吸附反应,袋式除尘器捕集后的含氟氧化铝用风动流槽、斗式提升机输送至含氟氧化铝储槽供冶炼槽使用。净化后的烟气由排烟机抽送到70m高的烟囱排入大气。

(二)烟气特征

铝冶炼从槽型上来说分为自焙槽和预焙槽两种。槽型不同,其烟气性质完全不同。自焙槽烟气量大,烟温低,一般不超过200℃;预焙槽烟温较高,一般达到400℃以上,烟气量大幅降低。除与炉型有关外,不同的地区、工艺流程、操作手段、原材料都对冶炼槽的烟气特征产生影响。

二、国内铝冶炼烟气治理存在的问题

铝冶炼烟气温度高,风量大,成分复杂,不同槽型的烟气特征差别很大。同时粉尘的性质比较特殊,粉尘颗粒细,比表面积大,比重轻,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粘性,难以清灰;粉尘中含有较多的沥青粉尘,磨蚀性比较强;粉尘中的比电阻也比较高,治理难度比较大。

国内铝冶炼行业为治理铝冶炼烟气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形式多样、坚持不懈的烟气净化试验研究及实践。但铝冶炼烟气净化方面的总体状况堪忧。许多铝冶炼企业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根本没有烟气净化系统;即使已建立了系统的企业,由于投入不足,也存在不少问题。现有系统的净化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大多数企业进行电解系列扩容改造后,没有对净化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更不具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1、中铝平果分公司,共有2个电解铝生产系列,3个电解车间,共有288台预焙阳极电解槽,3个净化除尘系统。预焙槽烟气由管道引出各自厂房外,再汇入统一管道混合进入各自的干法烟气净化装置,厂房环境效果良好,没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

2、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共有1个电解铝生产系列,2个电解车间,共有108台预焙阳极电解槽,年产量5万t。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设计方案有两套烟气净化系统,但未实际建设。这种情况在国内较普遍,没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自焙槽由于烟气疲软度高,无法直接应用袋除尘器或电除尘器,比较好的如长青铝业公司利用烟气烘焦炭后除尘,但也未能达到排放标准。由于自焙槽污染大,烟气治理难,能耗高,“九五”以后国家将通过政策逐步予以淘汰,预计到2006年后将全部关闭。

国内铝冶炼行业,无论是国内自行设计的还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基本没有应用铝冶炼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没有解决节能问题。虽然有少数企业对铝冶炼烟气的部分热能进行了利用,但效果均不佳。我国是一个严重缺能的国家,对如何有效的积极的利用能源,特别是再生能源显得越来越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铝冶炼烟气余热的利用

冶炼产生的烟气由导烟管引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温度降至150℃后进入主烟道与氧化铝进行吸附反应,然后进针刺布袋除尘器除尘,净化后烟气由排烟机送入烟囱排放。余热锅槽产生150℃左右的过热蒸汽供生产使用。

该系统由余热锅炉、针刺布袋除尘器、排烟机三大主机设备组成主系统,另外还包括软化水系统、落花流水丸清灰循环系统、过热蒸汽并网系统、针刺袋除尘器反吹风系统、卸灰输送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辅助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锅炉受热面清灰技术、针刺袋清灰技术、温度控制技术、钢结构热应力补偿技术、系统设计技术、引风机耐温防震技术、滤料设计技术等。余热锅炉采用单气包自然循环直立烟道式,用落丸清灰技术有效解决了锅炉受热面的清灰难题;锅炉结构紧凑、热工制度稳定,保证烟气出口温度稳定在150℃以下,满足了袋除尘器的要求。根据铝冶炼烟气特点设计的袋除尘器采用了一些最新技术,重点考虑了气流分布、清灰方式、卸灰方式、温度控制、设备锁风等技术,并考虑了加强的钢结构设计及整体热应力消除技术。由于采用负压流程,进入主风机的烟气已经得到净化,风机运转的可靠性大大加强。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方面实现了各工艺过程主要参数的实时监控,锅炉水位自动调节,锅炉受热面和针刺袋清灰的自动控制,落丸清灰系统过程监控。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主要工艺参数实现了实时曲线或数据显示,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打印。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

烟气温度必须超过300℃才能产生过热蒸汽;烟气量不能太大,否则经济上没有可行性;烟气中不能有焦油,否则余热锅炉和针刺袋除尘器都将失效;烟气中一氧化碳必须小于一定比例,否则进余热锅炉容易产生爆炸。这样的应用条件对于自焙槽铝冶炼行业来说是无法达到的,该槽型约占总数的15%。另外该技术一次投资太大,以年产10万t的铝冶炼企业为例,烟气净化余热利用系统一次投资约4000万元。

四、小结

铝冶炼行业总体环保与节能的水平较低,如果政府不给优惠电价,铝冶炼生产就要亏本;如果环保标准严格执行,铝冶炼厂就必须停产。所以环保与节能是关系到铝冶炼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铝冶炼企业烟气净化余热利用系统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铝冶炼生产节能问题,并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的成绩。这对推动整个铝冶炼行业的技术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自焙槽铝冶炼行业几年后会自然淘汰,开发的意义不大。预焙槽铝冶炼虽然尚无应用成功的先例,但技术上解决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另外还要开发其它更加经济、能适应不同用户要求的多种技术途径,并尽快实现预焙槽铝冶炼烟气净化余热利用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维国,等.现代大型预焙糟技术.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

[2]田应甫编著.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生产实践.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霍庆发编著.电解铝工业技术与装备.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4]沈阳铝镁设计院.青海铝厂烟气净化系统设计方案.1985.

[5]贝尔G.利普泰克编著.环境工程师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7.

[6]薄荫佑编著.工业锅炉安全与节能.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净化技术论文范文3

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一词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持续恶化的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也使得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能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器逐渐受到人们青睐,空气净化器在我国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尝试基于TRIZ理论分析空气净化器的发展与演变,探索空气净化器的发展方向。

二、空气净化器的发展历程

国家空气净化器相关标准中把空气净化器定义为“从空气中分离和去除一种或多种污染物的设备,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一定去除能力的装置。空气净化器进化过程如图1所示。

最早的空气净化器概念产品出现于16世纪,是一种用于人的面罩呼吸器,可以过滤掉烟雾和粉尘。18世纪,莱昂纳多・达・芬奇发现用浸湿的精织布料可以过滤掉武器发射时所产生的有毒粉末。

1.第一代空气净化器―机械滤网式空气净化器

最初的空气净化器源于消防。1823年,约翰和查尔斯・迪恩共同研发了一款新型防护装置用于消防人员。1854年,约翰斯・滕豪斯用木炭填充过滤网来过滤空气,使得净化空气的效果显著提高。二战期间,一种新型过滤网―HEPA诞生,后来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中。该技术最初是用于核能研究防护,确保科学家的呼吸安全,HEPA对直径0.3μm 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7%以上,可以过滤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但采用这种过滤器的空气净化器产生的噪音大,滤网需要频繁更换,维护成本高,且只能滤除悬浮微粒、无法滤除有害气体。此时的空气净化器多为箱式结构,且产品体积大、机身沉重。

2.第二代空气净化器―组合式空气净化器

到了20世纪80年代,空气净化器开始应用于家庭,随着空气污染逐渐加重,人们对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空气净化器设计重心转移到空气净化技术的研发,在此期间多种净化技术应运而生,广泛应用到空气净化器中。第二代空气净化器是在原有的过滤网基础上结合了静电集尘、活性炭吸附等技术,提高第一代空气净化器去除颗粒污染物功效的同时,还增加去除花粉、细菌等功能。此时的空气净化器仍处于被动净化空气状态,存在净化面积小、噪音大、需要定期更换滤网等不足之处。

3.第三代空气净化器―主动式空气净化器

离子化技术的诞生将空气净化器从被动净化空气转变到可以主动净化空气,利用空气的弥漫性可以净化整个室内的空气,不再局限于产品摆放位置,净化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容易产生臭氧。随后光触媒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其反应过程中本身不发生变化和损耗,安全无毒,降低了产品成本,也更迅速地杀灭空气中的各种病毒、细菌等。由于主动式空气净化器(图2a)的内部没有过滤网和风机,因此在噪音和耗电量方面都非常低。与此同时,这类产品也无需更换过滤网,但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这类空气净化器的电极部分仍需要水洗。第二、第三代空气净化器比较见表1。

4.第四代空气净化器―复合式空气净化器

随着空气污染源逐渐增多,人们发现单一的空气净化技术并不能完全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复合式空气净化器应用多种技术和材料结合来达到功能最大化的目的。例如德国生产AGS-S6-幕尚S系列(图2b)采用一体成型环保PP网、冷触媒滤网和高效复合固化结晶活性炭滤网结合净化空气,一体成型环保PP网能有效阻隔如皮屑、毛发、尘土等较大颗粒物,冷触媒滤网和高效复合固化结晶活性炭滤网则可以有效捕捉并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TVOC等有害物质,将被动净化方式和主动净化方式结合一起,实现了强大的空气净化功能。

5.第五代空气净化器―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关注,对空气净化器的功能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净化空气,同时还需要提供健康的空气。于是在传统净化器的基础上设计师为其添加了空气加湿、定时和空气检测等功能,空气净化器开始趋于多功能化。例如飞利浦的一款空气一体机内置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智能检测空气质量和湿度的功能,可根据室内环境净化空气和调节湿度,同时还能提供健康空气。空气净化器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家庭用电器形式,例如清华大学所设计的“核孔膜防雾霾窗纱”(图2c),其核心技术就是“核孔膜”,这些小孔是利用高能加速器加速原子核产生的强大穿透力制作而成,孔径只允许分子通过,因此PM2.5等细小颗粒物会被薄膜挡住,这款窗纱对PM2.5的有效阻挡率达到98%以上。德国Trittec AG公司的第五代微尘过滤窗纱,采用具有高静电效能的纤维材料制成,风拂过窗纱,就会因摩擦而产生不被人感知的静电,并长时间维持,当微尘靠近就被迅速阻隔。

三、TRIZ理论在空气净化器发展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空气净化器日趋完善,设计师们在设计空气净化器时使用了很多TRIZ理论中的发明创造原理,有效解决了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TRIZ理论在空气净化器中的应用见表2。

在空气净化器外观上,早期空气净化器以板式和箱式为主,这类产品占据空间较大,样式单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利用TRIZ理论的曲面化原理,设计出了圆柱式空气净化器,没有棱角,增加安全性,给人温和的感觉。同时减小了净化器体积,并且圆柱式结构可承载更多滤网,使得过风距离和停留时间大幅增加,净化效率更高,合理节省使用空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往产品的简单造型和配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设计师为了使产品更时尚美观,运用TRIZ理论中非对称和改变颜色的原则设计出各种异形空气净化器,色彩绚丽、造型独特,摆放在室内不仅仅是空气净化设备,还是一件装饰品,美观实用。

在空气净化器功能方面,最初的空气净化器仅能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随着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净化器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在增加了过滤花粉、细菌、有毒气体等净化功能的同时还增加了空气加湿、定时等功能,这则是运用TRIZ理论的多功能原则,多种功能合为一体,增大产品的竞争力和价值,满足消费者更多需求。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能不断完善,但并不能根据室内环境情况调节净化功能,使用者也不能直观地感受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效,设计师则利用TRIZ理论动态化原则设计出智能空气净化器,在产品中加入智能控制系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随室内空气质量情况调整工作状态,节约资源,快速有效,还可以通过指示灯显示室内空气质量,让使用者随时感受到空气净化器的显著功效。

在空气净化器净化技术方面,空气净化器最初的单层滤网式过滤,净化效果差,设计师为使其能净化更多污染物,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多层过滤网,例如飞利浦空气净化器AC4372拥有4层过滤网,将净化能力提升到可以过滤0.02微米的微尘。这便是利用了TRIZ理论中的向另一维度过渡的原则,利用多层结构代替单层结构,提高产品性能。

自从人们将设计重心转移到空气净化技术,便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空气净化器中,活性炭便是其中之一。为解决空气净化器对气态污染物净化能力差的问题,设计师运用TRIZ理论中多孔材料原则,利用活性炭这种多孔材料净化空气,因其与空气有极大的接触面积,所以能有效净化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可是活性炭存在吸附饱和的缺点,不及时更换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活性炭可快速吸附空气中极低浓度的污染物加快光催化作用,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则促使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向二氧化钛转移,实现活性炭的原位再生,使空气净化器无需更换活性炭,从而降低成本,方便使用。这个过程运用的就是TRIZ理论中的自我服务原则。

四、空气净化器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分析空气净化器的发展历程,预测空气净化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智能化

智能家居是生活发展的大趋势,空气净化器作为家居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顺应发展趋势,逐渐完善其智能性(图3a)。这将使空气净化器使用更便捷舒适、更人性化,人们可以随时掌握和操控家居环境。

2.模块化

近年来人们对家居产品的需求愈发纷繁庞杂,并且追求个性化,传统意义上的空气净化器总也难以满足所有用户的各类差别化需求。所以说,模块化(图3b)将是空气净化器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空气净化器可将滤网及功能模块化,用户可自主选择滤网及功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品满意度。

3.多功能化

空气净化器从净化空气到向空气中提供负离子,增加空气加湿等功能,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更青睐于多功能空气净化器。这无不体现着空气净化器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图3c)。也许在未来你可以在健身的同时来净化家中的空气。

五、结论

在空气净化器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运用了许多TRIZ理论。相信TRIZ理论在空气净化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起到重要作用。空气净化器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智能化、模块化和多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将会是未来发展趋势,更加人性化的空气净化器将会为人们提供更为清洁健康的空气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服务人类。

责编/刘红伟

参考文献

[1] 赵新军.技术创新理论(TRIZ)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2] 邱麦平.空气净化器的分类[J].现代家电.2014(14).

[3] 高立新.室内空气净化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2).

[4]数据参考:

净化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血液净化;重症监护;ICU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4-02

在现代医学临床中,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爆发性中毒性心肌炎以及抗压综合征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治疗,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以及紧急处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健康的血液输到患者的体内,来取代患者机体中失去功能的肾脏血液组织,并且将患者身体中的其它具有毒性的物质清除掉。在我国的医学临床中,按照血液净化技术在技术、应用原理以及装置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血液透析、序贯透析、单纯体外超滤、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以及腹膜透析等操作技术环节。利用上述血液净化技术,不仅可以对积聚在患者体内的代谢废弃物以及代谢毒素进行很大程度上的清除,还可以对患者集体中失衡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度等进行相应的矫正,进而保持患者身体中环境的相对稳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到2013年十月,某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先后共收治了55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在25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3岁。在这55例患者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21例,抗压综合征的患者有18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16例。将这55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别是:连续性血率治疗组以及间歇性血率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连续性血滤

对重症监护病房的55例患者,选择15例进行连续性血滤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有4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7例,抗压综合症的患者有4例。所谓连续性血滤技术,也就是对水分、溶质进行连续、缓慢清除的一种治疗方式。根据血管的通路类型,可以将其分为连续性静―静脉血率以及连续性动―静脉血率两种形式。

1.2.2间歇性血滤

对重症监护病房的55例患者,选择40例进行间歇性血滤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有14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19例,抗压综合症的患者有7例.经过某院的大量医学临床实践表明,间歇性血滤较之于常规的血液透析,其对分子物质的清除率更高。在对患者进行了间歇性血滤治疗之后,要及时对其补充营养,否则就会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2、结果

对这55例患有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以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了血液净化技术治疗之后,15例经过连续性血滤的患者中,有11例患者被救治成功,治疗成功率外为73%,40例经过间歇性血滤的患者中,有36例被救治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0%。由此可以发现,某院在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以及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滤以及间歇性血滤等治疗技术经过一定的治疗,其治疗平均康复率高达85%,进而说明血液净化技术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以及后期的护理效果都非常的理想。

3、讨论

在我国现代的医学临床中,利用血液净化技术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以及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当今的医学领域极具划时代意义,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具体应用中,内容非常繁多,在当前的很多危重症中,因为受到感染而出现的机体免功能以及代谢功能异常,外源性以及内源性的中毒反应等都可以应用血液净化技术进行很好的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55例患有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以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了血液净化技术治疗之后,15例经过连续性血滤的患者中,有11例患者被救治成功,40例经过间歇性血滤的患者中,有36例被救治成功。由此可以发现,某院在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以及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滤以及间歇性血滤等治疗技术经过一定的治疗,其治疗平均康复率高达85%,进而说明血液净化技术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效果非常的理想。因此,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因为在患者在低血压状态下,机制就会比较复杂,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低血压其病情往往变化多端,无论采用任何单一的治疗方式都不可能使这个医学难题得到彻底地解决,而需要对各种学科之间进行一定的合作,从而度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在全球的医学临床体系中,在临床应用范围上,血液净化技术已经大大超过了先前的肾脏替代治疗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血液净化技术在对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例进行急救的应用方面得到了有效地拓展。在我国,经过大量的医学临床实践,相关的专家、学者渐渐将其引入到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抗压综合征以及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使我国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靖年,尹爱田,李汝勇,张晓速.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 2012,11(31): 124-126.

[2]刘晓霞,朱英,刘世英,李理.音乐疗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04(11):141-143.

净化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合成氨原料气 “双甲”工艺 经济性

一、研究背景

我厂年产合成氨约18万T、年产尿素约30万T。我厂原料净化变换工段为全低变工艺,由于该净化工艺采用全低变工艺蒸汽消耗大、变换气指标要求低造成触媒更换频繁。其次,由于采用3.3MPa甲烷化没有甲醇化造成精制气中甲烷在2.0%、合成氨塔后放空气量在16000~17000m3/h,合成氨产量665T/天(640T/天),有效气体成份浪费较多。针对变化工段净化工艺的诸多弊端,其一方面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用时也对经济效益的增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我厂决定将现有甲烷化工段净化工艺改为“双甲”净化工艺,其中净化变换工段工艺基本不变,由脱碳出口直接进合成气压缩机提压至7.1MPa,经过双甲工段副产粗甲醇1万吨/年,同时甲烷化工段蒸汽(5.0MPa)使用以后送变换工段进行二次使用。我厂双甲工段由上海国际化建设计,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0月安装结束,同年10月30日满负荷生产,运行至今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效果,满足了工艺要求。

二、“双甲”净化工艺的化学反应机理与工艺流程

1.“双甲”净化工艺的化学反应机理

2.1来自造气的半水煤气进入洗涤塔除去部分灰尘和冷却降温之后,半水煤气再通过入口水封流至脱硫塔底部,然后半水煤气经塔内填料与钠碱液逆流接触,除去半水煤气内富含的大部分硫化氢,此时需把出口气内的硫化氢质量浓度控制到≤100mg/m3以内,而硫化氢再通过气柜进入电滤器除尘岗位。

2.2把电除尘器出口煤气内的含尘质量浓度控制到≤3mg/m3以内,煤气经原料气压缩机压缩Ⅰ段、压缩Ⅱ段、压缩Ⅲ段、压缩Ⅳ段,此时提升半水煤气的压力至3.5MPa,再经变换工序,控制中变出口气体内CO的体积分数至0.3~0.6%以内。

2.3通过对变换气实施第二次脱硫脱碳后,出口气内硫化氢的质量浓度可降至0.5~1.0%以内,再对变换气实施精脱硫,此时气体内硫量的总含量可被控制到0.1*10-6。

2.4当气体经过合成压缩机一段后,再把压力提升到7.1MPa,此时再经甲醇合成塔,随即开始甲醇化反应。

2.5待气体发生甲醇化反应后,其通过换热器流出甲醇合成塔,此时再经水冷器冷却降温至40℃以内,之后进入甲醇水洗塔。

2.6经甲醇水洗塔的液态粗甲醇进入甲醇储槽,此时气体内CO+CO2的体积分数达到0.1~0.2%,该部分气体被送入甲烷化系统,经甲烷化系统反应后,气体内CO+CO2的体积分数≤10*10-6,此时再通过换热冷却把水份分离出来,随即经合成气压缩机二、三段,待压力提升至15.0MPa后再进入氨合成系统。

三、“双甲”净化工艺的优势

由第二章节可知,理论上已经印证了“双甲”净化工艺的优势,即净化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资源浪费等问题。由此可见,“双甲”净化工艺能够为工程提高综合效益提供技术支持。接下来主要通过几种净化工艺的对比,由此剖析“双甲”净化工艺的应用优势。

目前脱CO/CO2的常用工艺包括低温液氮洗涤法、铜洗法、深度低压变甲烷化法,其中铜洗法的应用历史最悠久,目前我国部分小型氮肥厂尚有沿用,其缺点和局限性较多,如工艺复杂、设备繁多、净化度低(出口CO+CO2的体积分数一般皆≥25*10-6)、操作程序繁琐、成本高、物料消耗量大(如乙酸、铜、蒸汽等的消耗量大)、环境影响大(铜液泄漏等)等。低温液氮洗涤法主要利用-190℃的超低温液氮和来自“空分”系统的冷量洗涤原料气,该净化法对去除原料气的组分(除N2/H2以外)具有特别显著地效果,但该净化法却存在投资成本高、空分冷冻分离装置体积庞大等缺陷。深度低变甲烷化法存在蒸汽消耗量大等缺点。与上述三种净化工艺相比较,“双甲”净化工艺将彻底改善低温液氮洗涤法、铜洗法、深度低压变甲烷化法所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为蒸汽消耗量低、产品结构灵活可调、对CO+CO2微量的控制效果显著等。此外,“双甲”净化工艺的经济性亦是其他净化工艺所不能匹及的,具体表现为:有效控制蒸汽的消耗量、最大化降低变换的负担、切实提高了原料气的利用率(副产出甲醇)等。

四、讨论

总体而言,我厂对原煤气净化工艺的改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具体表现为:(一)有效降低了变换工段的蒸汽使用量且变换气CO指标由0.3%提至0.6%,触媒使用寿命可以延长2~3年。(二)精制气中甲烷降至1.0~1.2%、同时合成氨塔后放空气量减少至10000~12000m3/h。(三)合成氨产量冬季和夏季增加了5T左右。(四)副产甲醇实现利润1000余万元/年。由此可见,“双甲”净化工艺具有蒸汽消耗量低、气体精制效果明显、净化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俊兰.非等压醇烷化工艺技术在合成氨厂的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2,33(4):49-52.

[2] 谢定中.论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双甲)精制工艺的先进性及工艺指标的优化[C].//第十七届全国化肥甲醇技术年会论文集.2008:149-151.

[3] 张子君,卢秀红,吴国旗等.铜洗工段进行等高压双甲工艺技改的经济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09,35(4):1-2,5.

[4] 谢定中.合成氨原料气醇烃化净化精制新工艺[C].//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中心站2008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140-152.

净化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severe problems, especially natural the pollu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y,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rinking water problem. Artificial wetland is a new type of sewage treatment one of the ways, has the biological, physics, chemical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the purifica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only the correlation problem for research.

Keywords: artificial wetland; Purification; River water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工湿地是人们对于自然湿地系统的模仿,即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去除各种污染物与杂质,以实现净化污水的目标。在河道水质净化中,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理想、除氮磷能力强、运行与维护方便、运转费用低、以及能耗低、负荷变化适应能力较强、无需使用化学药剂等特点,在国内的河道水质净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了理想的效果。同时,在河道水质净化中利用人工湿地,对于促进区域的农业与渔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1人工湿地的构成与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主要是由植物、填料、藻类、微生物等成分构成,其具有独特且相对复杂的水质净化机理,一般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的复合生态系统,即有机协调物理、化学与生物之间的作用,通过吸附、过滤、离子交换、沉淀、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途径,实现对于河道污水的高效净化。同时,通过营养物质与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使各类绿色植物的健康生长,以实现河道水质净化过程中的无害化与资源化。

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系统是在特定长宽比级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填料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河道中的污水与杂质在床体填料缝隙中曲折流动,或者在床体表面缓慢流动。床体表面通常种植具有良好处理性能、成活率较高的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系统,对于河道中的污水进行过滤与处理。在河道水质净化中,人工湿地对于促进污水的循环与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污水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质与杂质以作物生产形式再利用或者直接去除,这符合现代河道水质净化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2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的实际应用

本文选取北京市城区北部的清河为例,简要分析人工湿地在河道水质净化中的实际应用。清河是北京市北部城区的重要排水与景观河道,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与排水需要的影响,河道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差。因此,相关部门经过研究与探讨后,决定在肖家河闸上游修建人工湿地一处,以实现对于河道水质的净化,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活环境。

2.1总体思路

在本项目的总体规划中,将其目标确定为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清河的水质净化,并且修复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在人工湿地的建设规划中,将其定位于具有自然生态景观与污水治理的双重功能。

2.2工艺流程与原理

根据清河的河道水质状况,综合考虑与利用当地的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等,设计决定采用了人工湿地与砂滤水质净化系统相结合的形式,对于河道中的原水进行净化处理。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这种方式具有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相对简单的特点,河道水质净化效果也较为理想。在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中,综合各方面的条件与因素,最终决定采用景观型岸边人工湿地,不但有效利用河道两岸现有的绿化带,而且通过对于进水、出水位置与流量的科学调控,实现河道水力循环,根据自然净化与物理、生物处理的技术原理,实现河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效果。河道中的污水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后,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主要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提高水体的清澈度。同时,由于人工湿地的砂石层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对于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3关键技术

2.3.1跌流式潜流水质净化型生态护坡,在人工湿地的规划与建设中,有效利用护坡的作用,实现对于河道水质的初级净化。护坡的坡度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坡度过大可能导致区域待处理水与人工湿地的内部填料、植物根系接触不充分,影响水质净化的实际效果。同时,为了保证护坡中植物的正常生长,采用跌流式水质净化型生态护坡时,本项目将护坡的坡度设定为30-45°,在保证河道水质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平整土地的利用量,而且客观增加人工湿地的应用范围。

2.3.2多孔质生物巢填料,在人工湿地的构建中,本项目采用多孔质生物巢填料,有效提高了水质净化型生态护坡对于河道水质中有机污染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吸附、过滤,而且保证了人工湿地系统的长期、稳定、经济运行。

3人工湿地河道水质净化技术的提高与改善

人工湿地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生态污水处理与净化技术,其具有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以及净化效果理想、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出水水质好等特点。但是在河道水质净化的实际应用中,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尚面临一定的工艺与技术问题,其中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而且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传统人工湿地河道水质净化技术的基础上,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高与完善策略,例如:在传统潜流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提高水流的曲折性,流态采用波形方式,使得污水反复、多项的经过土壤基质,从而增强对于河道污水中污染物及杂质的吸附、沉淀效果;结合现有的人工湿地规划与构建经验,采用多级串联形式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建造按照一定面积比例进行分配的多级表面流与潜流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对于河道中的农业生产废水、污水进行脱氮与除磷,从而有效缓解了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河道水质净化中,人工湿地系统的科学、合理运用有效解决了常见的各种水质污染与破坏问题,而且改善了河道周边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对于提高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