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医学论文范例6篇

心血管医学论文

心血管医学论文范文1

之所以能够众望所归地连续担任这个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主席,缘于袁祖贻教授另外几个职务——他除了担任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之外,还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内科学系副主任,及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而且,在专业领域,袁祖贻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近些年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着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袁祖贻教授一直秉持“注重科研、加强交流、服务临床”的治学理念,他“三措并举”地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医院的院务管理、学科建设和举办会议交流等层面,取得了令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诸多成就。因此,借袁祖贻教授赴京出席另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契机,本刊记者就科研、交流、临床“三措并举”这一理念及其他相关问题,对袁祖贻教授作了独家专访。

在古都的历史底蕴中

光大现代医学学术

采访一开始,记者首先问及了即将在古城西安召开的“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话题。哪知道,袁祖贻教授却“顾左右而言他”,率先侃侃而谈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似乎要给记者“推销”兼“洗脑”。

谈起西安,袁祖贻教授一脸的自豪。他说:“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更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她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有‘十三朝古都’之誉;她还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还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2011年西安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这座历史名城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我给你谈这些,并不是在替西安做广告,而是与我们的话题有着密切的关联。”袁祖贻教授接着才触及了记者所要采访的话题“内核”,“古城西安的文化底蕴深厚,科技教育优势明显,学术氛围浓厚。能够有幸在这样一座城市中沐浴着历史文化的晨风暮霞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古都丰厚的科技、文化遗风的基础上光大现代医学学术,是薪火相传、相得益彰的事业。因此,推动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与防治水平,提高各级医院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也就一直成了我们历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办会宗旨——即将召开的‘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也是一样。”

袁祖贻教授继续介绍说,“注重科研、加强交流、服务临床”,不仅是他个人“三措并举”的治学态度,也是“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办会宗旨。今年的论坛,仍将继续秉承“立足西部、面向基层、更新知识、共同提高” 的理念,在论坛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形式上以基础培训、专家讲座、病例谈论、研究进展汇报等多种形式,就心血管内科的各种临床诊疗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突出“形式多样、临床实用、覆盖广泛、紧跟进展”的特色,本次会议内容涉及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内容板块上包括有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基础研究论坛、临床基础和介入基础知识培训、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衰论坛、高血压论坛、先心病论坛、周围血管病论坛、临床热点论坛和疑难病例谈论等。本着坚持学术、强调应用和开放协作的办会精神,将学术进展,临床实践与培养、传播统一起来,服务于一线、服务于临床。大会将设立冠心病介入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大动脉和肺血管疾病、心血管护理学等专题论坛,全面展现和交流2013 年度心血管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与新趋势,交流方式包括专家讲座、手术转播演示、专家见面会、疑难病例讨论、介入病例演示和卫星会等内容,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在举办形式上,将采用专家讲座、手术演示、经验介绍、互动讨论等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面向基层传帮带,

回眸业内大家的往日风采

在采访中,袁祖贻教授还回顾了于2012年10月份在西安举办的“2012中国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的盛况。他说:“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开放协作,是‘201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一大特色。在去年的‘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上,同样注重了突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临床实用、覆盖面广的特色,为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平台,便于广大同仁、尤其是来自基层医院的医师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领域新动向,建立广泛的合作,推动和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发展。”

袁祖贻教授继续回顾说,那次大会是由亚太心脏病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陕西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主办,陕西省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协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承办的。由国内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高润霖、胡大一、霍勇、杨鼎颐担任大会名誉主席,袁祖贻教授本人担任大会主席,葛均波、张运、韩雅玲、林曙光、杨跃进、马长生、马爱群、汪南平、陈新义、王海昌、牛小麟、郑强荪担任大会联合主席。那届学术盛会邀请了数十位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聚首古城西安,共同聚焦心血管疾病的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技术,全面传播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

袁祖贻教授介绍说,在2012年的长安国际心血管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霍勇教授就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强调,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也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工作,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战线前移,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H型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将成为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尤其是脑卒中预防的基石,医务工作者要发挥更大作用,为尽早迎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拐点做出重大贡献。

在那次大会上,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吴兆苏教授指出,近30年的研究表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我国从事心血管病防治和临床研究的22名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过去发表的有关资料,重点采用国内的循证医学证据,共同编写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指南》。这对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在诠释PCI术后的困惑与思考时说,为了减少血管并发症,使患者更舒适,经桡动脉途径成了PCI的另一种入路方式。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TRI)后,患者可即刻下床活动,无限制,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穿刺并发症易被早期发现,故易被患者所接受,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当前TRI实践对我们的要求是在保持手术成功率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围术期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信随着我们对TRI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能使这项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衰学组组长黄峻教授谈到,2012年5月发表的ESC急性和慢性心衰指南对原来的指南作了修订,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全文61页,分15个部分,内容丰富,涵盖心衰各个领域,包括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对心衰的治疗,既有药物的选择,又有器械治疗的评价;并对心衰的病因、并发症及其对预后影响和处理要点,均加以说明。新指南推荐的药物或其他方法均有获益证据的支持,对于慢性收缩性心衰,考虑推荐时主要聚焦于对临床结局如病死率、发病率等预后指标的影响。对每一项推荐均说明推荐的水平和证据的等级。新指南图文并茂,附数十张图和表,包括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治疗流程、急性心衰的处理流程等,很实用。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学会陕西分会主任委员郑强荪教授解析说,室性心律失常(VA)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等;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往往可导致阿斯综合征、猝死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药物选择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需慎重考虑:1.如何把握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治疗。2.如何权衡药物治疗的利弊: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如何寻求治疗药物选择的依据:哪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的选择至今仍是一大难题,虽在实践中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应就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代观念作一论述。

袁祖贻教授认为,为期三天的“201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就心血管病防治、诊断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等心血管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与会的国内该领域的大家们的精彩报告,为与会代表、特别是基层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这些业内巨擘的精彩讲座,切实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让基层年轻医生获益匪浅!

记者注意到,“201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在举办的同时,还第一次同期举行了“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术会议”。那么,这两大学术会议的历史性碰撞,为去年的学术会议带来哪些新的学术气象?两个学术会议的合作背景是什么?

袁祖贻教授对此解释说,“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由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会主办、每年在亚洲主要国家轮流召开,2012年正好轮到在中国召开,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最理想的国际会议主办地之一。考虑到“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在国内、特别是中国西部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也考虑到“亚洲血管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将会有利于提高国内学者在血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所以,主办双方就开始讨论提出合作主办本次会议事宜,并最终得以实现。

攻坚克难,呵护三秦父老“心”的健康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作为历届“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主办、承办单位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前身是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由原卫生部主管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袁祖贻教授介绍说,“厚德、博爱、精医、卓越”是这家医院文化的深厚积淀,“生命至上,患者第一、爱院敬业、求实创新”该院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这家医院不仅确立了建设“学科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科教型医院”的奋斗目标,还提出了“诚信、质量、科技、和谐”的战略方针,注重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医疗改革新模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健全计划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实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领头羊”的作用,已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区域性医疗中心,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学科的临床科研实力十分雄厚。根据心血管疾病谱的变化,该院学科逐步形成了以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脏电生理与离子通道疾病以及先心与外周血管疾病为主的研究方向。在全国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尤其在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介入心脏病学以及临床心脏电生理等研究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了一大批进修医生,并为陕西及西北地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疑难病会诊及技术指导。未来几年,在临床方面将加强与兄弟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中青年医疗骨干,积极开展新医疗、新技术,建立和扩大该院的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并积极开展预防和临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作为科室的学科带头人,袁祖贻教授详细介绍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学科创建于1954年,在一批又一批专家教授的带领下,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右心导管、希氏束电图技术,并研制出我国第一代人工心脏起搏器;同时积极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将心梗住院死亡率降低到10%以下,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国际先进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率先开展了我国少年儿童高血压易患因素识别与防治措施、盐敏感高血压发病机制及防治等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起搏电生理以及先心与外周血管疾病为主的学科方向,并逐渐发展壮大。目前学科是西北地区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为一体,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专科医院,是陕西省心血管专业唯一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最早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还是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机构、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2011年又被评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重点专科。”

袁祖贻教授继续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的学科拥有了一支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中青年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不仅拥有德高望重、享誉全国的老专家,还有一批掌握高精尖技术、年轻有为的中青年专家。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人才梯队。学科建设上长期坚持临床优先、学术为重、人才第一的宗旨,重视科室文化建设,强调团队精神,发挥集体作用,学术团队积极向上,团结奋起,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已经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

袁祖贻教授认为,一个好的学科,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即“临床与科研齐头并进”,任何一条“腿”坏了就是废人。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袁祖贻教授他常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如今的形势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辜负了前辈打下的基础。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同行比,我们地处偏僻的西部,‘地利’的因素差了一些。所以,我们只能充分利用‘人和’的优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把‘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当成科训,齐心合力,提高科室在全国的知名度。”

另据记者了解,作为学科带头人,袁祖贻教授近些年还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有了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冠心病的发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在发病前综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预防之重,包括戒烟、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等,远离心脏“杀手”。未来几年,他还希望建立西部心血管病医生协作网,组织一些多中心研究,在软硬件方面攻坚克难,在呵护三秦父老“心”的健康的同时,也让西部地区广大的心血管病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实处,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

采访到最后,我们又回到了即将开幕的“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话题上,身为大会主席的袁祖贻教授充满信心、充满期待地说:“我们相信,此次会议将会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与提高;必将是一场丰富多彩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会!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诚挚邀请业内同仁莅临古城,参加2013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共同见证心血管界学术盛会的召开。衷心地期待与您相聚在古城西安,携手开创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美好未来。我更相信,古韵古香的长安城的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小巷、每一块秦砖汉瓦上都蕴藏着一首优美的诗、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信您将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而充实的时光!”

心血管医学论文范文2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WitztumJL,SteinbergD.Roleof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inatherosclerosis[J].JClinInvest,1991,88(6):1785-1792.

[3]RietzschelER,LangloisM,MarcL,etal.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isassociatedwithdecreasesincardiacfunctionindependentofvascularalterations[J].Hypertension,2008,52(3):535-541.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5]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6]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7]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8]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9]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10]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11]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2]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3]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4]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5]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5]唐建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1(20):112-113.

心血管医学论文范文3

为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促进毕业后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逐步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卫生部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卫生部、有关部委、部分卫生厅(局)、高等学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及专家组成。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决议,落实委员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科教司。

为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推动我国血液学、体液学及临床输血水平的提高,加强检验与临床的结合,扩大对教学、科研、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全国“血液学、体液学、输血学”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4月中下旬在美丽的东湖之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大会将邀请血液学、体液学、血栓与止血、输血等著名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并从会议投稿论文中遴选出优秀论文进行大会专题学术交流。录取论文的参会代表可获得论文证书,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可获得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学术会议征文要求

(一) 征文领域

血液学检验 体液学检验 血栓与止血

临床输血 基因诊断 质量管理

实验室管理与认可

(二) 征文的主要内容范围

1.血液学检验

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新的检测方法及指标在血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血细胞镜检规则的制定及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管理

贫血与白血病的形态学特征

关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

2.体液学检验

尿液常规检测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脑脊液、胸腹水常规检验与形态学

常规检验与遗传学分析

其他体液检验与质量控制

3.血栓与止血

新的检测方法在血栓与止血检验中的应用

项目的优化组合用于血栓病与出血病的筛检

关于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化

关于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研究

4.临床输血

临床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

临床输血新技术、新进展

免疫血液学

5.基因诊断

细胞遗传学检验

疾病的分子学诊断

6.实验室管理及其他

医学实验室认可

医学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检验结果的溯源性和检验过程的规范化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及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循证检验医学

计算机网络化、信息化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方法、新经验

(三) 大会征文摘要格式要求及投稿方式

1.未公开发表的原创研究性论文、综述、工作报告、经验交流等,来稿请寄全文和800字以内的摘要各一份。

2.论文摘要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以Microsoft Word编辑,DOC文件格式,A4纸打印。中文用宋体,不超过800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字体,不超过300字,单倍行距。

3.论文提交方式:

(1)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下列E-mail地址:

192.168.0.省略 ;有关本次会议的动态信息请上网查阅:jinyi.省略/

(2)如电子邮件发送方式确有困难的,也可将论文打印稿及软盘用邮件方式邮寄。

来稿请寄:湖北省 武汉市 汉口 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检验科 崔天盆收

心血管医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教学方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51-02

心血管内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临床学科,只有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心血管内科医生的要求。但是心血管内科知识具有抽象、深奥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又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因此导致心血管内科教学效果低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使复杂深奥的心血管内科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是现在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血管内科教学进行改革,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心血管内科人才,现报道如下。

1 进行“问题式”教学

延续了几十年的心血管内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上课即照本宣科的讲述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学生机械的记录、背诵笔记然后参加考试。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往往在临床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现代心血管内科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议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问题式”教学方法。

本科室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从症状出发,提出问题,反向的去探究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主动的寻求答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1~2]。

2 应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授课只需要一个教师、一块黑板就可以完成,给学生只有简单的文字展现,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能清楚的讲述知识要点。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内科这种比较特殊的课程,其理论抽象、概念复杂。因此,本科室在教学活动中加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图像、动画集中起来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的形象具体,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以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没有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教学中加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这一中心思想,让学生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师授课前已经准备好,节省了传统的板书时间,还可以将大量复杂的理论知识通过动画或者图片的形式快速简单的表现出来,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心血管内科的教育如果仅仅使学生停留在对医学知识的死记硬背上,即使学生考试成绩优秀,其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的临床见习时间,因此,在心血管内科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更加积极得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真实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以弥补临床见习时间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到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使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将课本的知识与实际医疗活动联系起来[3]。

3 利用网络资源

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网络已经代替传统媒体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可以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学生除掌握书本内容外,还应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去获取相关资料,比如多种医学专业数据库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是经过证明的经典的理论和病例,是相对滞后的知识的总结,当今的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疾病的新理论或新治疗方案一直在更新进步,学生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关注新的发展方向,更新自己的知识。

教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于课程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及时得到专业的解答。利用网络技术,不同需要的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重点,避免的课堂“大锅饭”式教学的弊端,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科室通过开通心血管内科教学的博客和微博,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一对一”的个性教学目的。利用文件传输系统,将学习资料快速的分享到每一位同学,同时构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堂回放,疾病实录,专业相关知识等方面来扩展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3]。

4 增加临床见习教学

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临床应用。医学生到合格医师的转变必须要将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到一起。心血管内科要求有极高的实践能力,教学单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积累学生的临床经验。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课本讲述不尽相同,学生们在见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把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的治疗过程相结合,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变的具体。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医学生面对的对象是病人,这就决定了医生在进行医疗服务的时候需要良好的沟通技能,与患者很好的交流对于病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是一种在课堂的教学中是无法获得的,但又是将来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只有通过见习进行实际的学习积累[4]。

临床见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不能忽略的,见习教师的选择必须严格。例如有些医生本身的素质不高,如果作为带教老师,容易使学生有样学样,养成不好的习惯;另外,部分学生由于认为自己将来不一定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在见习中存在走过场的心态,临床见习反而成为了他们逃离课堂的放松时间。对于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于带教老师要有严格的挑选标准,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增加临床见习效果。

5 采用中英双语教学

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求医学工作者不仅要拥有牢固的专业基础,还应具备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因此,采用双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教学的趋势。本科室在教学活动中引进原版高水平的双语教材,选择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尝试全英授课。鼓励学生在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的时候,多检索英文文献,熟悉专业英语的应用。同时加强英语临床见习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在查房过程中选择比较典型的病例,尝试英语查房,相互讨论,由同学来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最后再由教师来进行总结,将枯燥的专业英语放在现实的见习中边学习边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进行双语教学时单纯的强调双语授课课时反而会事倍功半。双语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先选择较容易理解的知识进行双语授课,并严格把握好双语授课的课时比例,循序渐进的使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国外大学相关专业应用的教材,进行相应的“中国化”,应该特别注意,低质量的英文教材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误导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甚至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5~6]。

6 辅以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人们都在追逐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使少数医生出现了职业道德信念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医疗工作者应有的神圣的心态,对医生这个职业缺少特殊的情感和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为人本”的思想在全社会得到重视,现代医学更是要求医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要将患者置于首位,多为患者着想。

高等医学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教育,在教会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医学道德伦理,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医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道德伦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言传身教模式,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在给医学生灌输了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之后,再通过自己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言行榜样,教育学生去遵守他们应该遵守的医德,这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巨大、最直接的。其次,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精神,这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它广泛存在于医德思想与医学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再次,加强见习的过程中的道德教育。通过临床实习,更好地了解到在医患沟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才能更顺利地完成医治的过程,职业道德素养才会得到完整的体现。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真正成为一个“好医生”。

心血管内科作为医学重点学科,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医学生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新科学技术手段、增加见习、开展双语教学,并辅以医学道德教育等方式,推进心血管内科的教学工作,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达到培养技术过硬、道德高尚的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的目的。本文将本科室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进行的改革探讨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心血管内科学习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心血管内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晓良,刘必成.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62

[2] 张长江,邓银芝.循证医学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3):84.

[3] 李欣,孙月刚,李旭良.网络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4):249-250.

[4] 景涛,王海东,何国祥.浅谈临床实习教学中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7-159.

心血管医学论文范文5

90 mm Hg者,均称为高血压。临床上常见原发性高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792,81202630)第一作者:王梓宁,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计量分析。E-mail: *通讯作者:张华敏,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古籍的管理与利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策略研究。E-mail: 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1]。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高血压病名,但相关症状可见于“眩晕”、“头痛”等病证中,并且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关于高血压的相关记载最早可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2]。宋代以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目前多数医家治疗眩晕以辨虚实为关键,其次从风、痰、火、虚等方面辨证论治[3]。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4],对CBM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了解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信息支持[5-6]。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源,使用“主题检索”,选取“高血压”为主题词,以“按摩疗法”、“穴位疗法”、“中医病机”、“中药疗法”、“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疗法”等为副主题词,进行组配检索,文献年代不限,下载全部题录信息,去重后获得文献3 488篇。1.2 数据处理将导出的文献导入Excel中,以文献的标题进行排序去重;并对文献记录中出现的作者、机构、主题词、发文期刊等进行词频统计,得出高产作者、核心机构、高频主题词以及高载文量期刊等。最后使用MySQL语句,将确定得出的高频主题词进行两两配对,导入Spss19.0进行共词聚类分析,以揭示文献中的研究热点。2 结果对符合条件的3 488篇文献进行统计,得出发表文章在10篇及以上的作者有18位,发表文献数在10篇及以上的单位有9家,收录文献在40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4种。

表1 CBM数据库中发表高血压相关文献量≥10篇的作者序号 作者 发文数量(篇) 1 段学忠 21 2 李运伦 19 3 邢之华 18 4 唐蜀华 14 5 王崇行 14 6 谭海彦 12 7 邝安 12 8 杨丁友 12 9 孙西庆 1210 蔡昌龙 1111 周端 1112 严灿 1113 刘文军 1114 张臣 1115 徐贵成 1016 符德玉 1017 潘毅 1018 李炜 10合计 2292.1 发文作者分布根据3 488篇文献的作者统计结果显示,来自总医院的段学忠学者以21次的出现次数居于首位,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益脉降压流浸膏(胶囊),调节患者血浆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胰岛素抵抗(IR)和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可以改善老年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的病情[7]。李运伦、邢之华等学者分列发文量的第2、3位。表1为发表文章在10篇及以上的作者统计情况。2.2 发文机构分布经过数据清理后,选取发表文献数在10篇及以上的单位进行发文机构数据分析。其中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以23篇文献居于首位。该所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由王崇行和邝安两位学者联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要研究了通过气功锻炼,不仅可以取得降压疗效;并且随着病情的演变,气功锻炼可以调节血浆中环磷腺苷(cAMP)与环磷鸟苷(cGMP)的水平,即随着阴虚症状的改善,cAMP含量趋向降低;随着阳虚症状的改善,cGMP含量趋向降低[8-9]。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总医院分列第2、3位(见表2)。表2 CBM数据库中发表高血压文献≥10篇的机构序号 作者单位 发文数量(篇)1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232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3 总医院 184 广州中医药大学 145 安徽中医学院 136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7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138 山东中医药大学 13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2合计

1392.3 发文期刊分布经过数据清理后,选取收录文献在40篇及以上的14种期刊,共收录文献768篇。其中,《中医杂志》以收录79篇文献居于首位,《新中医》和《陕西中医》以73篇文献并列第二(见表3)。2.4 高频主题词统计最后,将出现的所有主题词进行清理后,将不同领域排名前10位的主题词及词频统计如下(见表4)。表3 CBM数据库中发表高血压文献≥40篇的期刊序号 来源期刊 发文数量(篇) 1 中医杂志

79 2 新中医

73 3 陕西中医

73 4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61 5 河南中医

55 6 辽宁中医杂志

55 7 四川中医

52 8 山东中医杂志

51 9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10 吉林中医药

4911 上海中医药杂志

471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421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4114 中国针灸

41合计

心血管医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消渴病;瘀血;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016-02

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可追溯到《内经》,“消渴”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提出了消渴病“内热”病机。

1中医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内经》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相逢,众人肉坚”,《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些论述均强调了消渴病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密切相关。《内经》对消渴病发病的认识,既强调了先天禀赋不足的遗传因素是发病的基础,同时也指明了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后天因素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内经》不同篇章中有消瘅、消渴、肺消、风消、漏风、食亦、消中等名称,其中论述最多的是消瘅;消有三方面的含义[1]:①善消水谷而善饥多饮。②消灼津液而致津液失养,阴不胜阳,火热内生。③肌肤消瘦。

2消渴病辨证的研究

消渴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自《内经》提出“消渴病”之始,人们对消渴病的探索就没有停息过,《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提出了消渴病的辨证、方剂;《东垣十书・消渴论》指出“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进一步论述了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圣济总录》“消渴病久,肾气虚惫,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指出消渴病病后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消渴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消渴病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一些无“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也被认为是消渴病[2]。在此过程中消渴病瘀血证越来越引起医家们的重视,当代医家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总结自身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消渴病痰湿血瘀、阳虚血瘀、气虚血瘀、热盛血瘀以及久病多瘀等观点。

3 现代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

现代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大型临床试验研究,使人们对消渴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消渴病无症状期大血管病变已经存在,此时主要表现在周围大血管以及心、脑血管,而随着消渴病血糖的升高,微血管病变也逐渐显现[3],此时主要表现在肾小球及周围微血管。在消渴病整个过程中,因为血糖的波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不断加重,加之消渴病并发的高血压、高血脂等,血液流变学也随之出现异常[4],瘀血情况贯穿始终;自祝谌予教授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病瘀血证[5]开始,活血化瘀法在消渴病瘀血证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临床医家会在消渴病主治方剂中加用一定的活血药以求提高疗效,新药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

4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研究

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消渴病瘀血证进行研究认为:消渴病患者多有肌肤甲错,四肢麻木疼痛,口唇紫暗,舌质暗红、暗紫、舌有瘀斑瘀点以及舌下静脉怒张[6]。瘀血亦为消渴病病因之一,《灵枢・五变篇》指出了瘀血内阻,气血不畅,津液蒸腾,气化受阻,发为消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现代医家认为瘀血证的本质是全身或局部的血液运行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机体中表现为阻碍血液中精微物质与细胞间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7],从而加重消渴病,可见瘀血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消渴病的并发症多,且变化多端,病情极为复杂,消渴病瘀血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阻于心脉,脉络瘀阻则发为胸痹、胸痛;阻于肾络,水道失调,则出现水肿;阻于四肢经络,血运失常,则出现四肢麻木、疼痛;阻于内脏其他器官脏腑功能失调,则出现相应症状;阻于目络,津液不能濡养,则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双目干涩等症;若瘀阻日久化热,内热郁蒸,化腐成脓,则出现痈、疔,甚至溃烂腐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8]。对消渴病瘀血证的认识各医家也不尽相同,吴观运指出瘀血现象存在于消渴病的整个过程中,而宁亚功则认为瘀血现象只存在于消渴病的中晚期。但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认为消渴病无症状期瘀血现象已经存在,一旦消渴病症状出现,则瘀血情况会加速恶化,并从主要对大血管的损伤转为对微血管的破坏。当代对消渴病的治疗方法的论述颇多,各医家结合自身经验及传统理论,有从痰湿论治者[9],有从脾虚论治者[10],有从阳虚论治者[11]等,但从瘀血论治者最多,也最为临床所接受。随着消渴病研究的深入,其治疗也突破了传统的益气养阴清热的局限,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经出现,尤其是活血化瘀法治疗消渴病瘀血证理论的提出,更是为消渴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手段,现在临床各类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以及其收到的良好的效果,更是为此理论提供了有力佐证。

5 总结

消渴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极易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病变。瘀血是导致消渴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它贯穿于消渴病病程的始终,既是消渴病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消渴病的致病因素[12]。尤其是中老年消渴病患者,因脏腑功能衰退,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以营养全身,更易发生瘀血。消渴病瘀血证贯穿于消渴病的全过程,所以在消渴病发病初期,瘀血症状不明显时,运用活血化瘀法也能收到较好疗效,尤其是对预防消渴病血管、神经并发症尤为重要。所以活血化瘀法愈早用愈好。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黄帝内经》对消渴病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39-1241.

[2]王宏才,程莘农.消渴病病名源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5):51-52.

[3]姜军作,衣运玲,刘志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4,10(1):53.

[4]张斌,高鑫.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6):923-926.

[5]岂云祥,陈宏伟.祝谌予降糖对药方治疗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1):6.

[6]蒋俏兰.糖尿病从瘀论治[J].甘肃中医,2006,19(8):43.

[7]陈通文.糖尿病从瘀论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18-19.

[8]张永杰.从瘀血论治消渴[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1):10-11.

[9]林晓天.从痰湿论治消渴[J].陕西中医,2007,28(7):935-936.

[10]刘璐.亓鲁光从脾虚湿盛论治消渴经验[J].四川中医,2006,24(11):4-5.

[11]丁爱国,江翠红.论阳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J].江苏中医药,2003,24(6):13-16.